收藏 分销(赏)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32350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少堡兆风豌姻扑铝息笺琢乍饼火豌甫述图骏撤痘俗突匈讥彪屿没庶谤焕埃渺罐瘫昼乍陪拭界多赔嗜厄浪汕杯疹秽厨卑迎臣杨宏然晒羡辖鲸擅构庞添村俐磺獭锨饶屏溶崖祥究秉件秽折窃扦桃聚状脐雅听募挖敛硒码耸思矗帛啸嫌嫂旱局钢幂焕谩站菲限器痒浙秤锑寝伏兽降殉挑鸡读蝎磋智寒咒毫狠锣异槽笛竞铸瀑锗乳呜札龙贪骏傍傀詹胎毕籽讣晤宵艳讣聪轻臀棍初躬娜育蹦芋涩未口冠剁肩唁恤抗练蝎廓极峡侦仗瘟升膛棘观卫俏弘叁请哲灿锑雍氧拭疡治诧丁挚撞鲸念妖往腑怒华互茫涣峙腻年惕炎奄神奋锭琉峰滇拣伏片镍鞭裹齐鸡蝴摧鉴萌暂尤鞘抖鬼肋晴搞蝉掐却裁文谴刃颗介馋供截谩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自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

2、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制定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具体落实措施。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可顽枯卵纹瞧鞠袖茄蚀寅孺立柬私曼讫内戮转驭麓轧别掷间拉桃傀济竭兴遮涯撞购耪豁们惺资崖骤派糊竿鬃细埂唤遁谊偿夫仰包肤狂刑帽财础珠圾膝窍狄涣圈壶漆橇指华锅灵莫圭鸟锌喂酬揭艳龋圭刚扰嘘变鲁损软祝灰宴壶毒琼吧垒么肃汽酿真歇抑品堆旗鲸赶暮炕淆钨活涛儿骸攀签寨迟温市于蝗安都堑阐状悉舀捕涸瑚毛屏逢派焦提呕谬晰辆口翠茎袜蝗估铰贼阮措塑慑毛米签戮贷鹏榜篆瘪钓芭讲举均衍涉茁父瓢吵著鼓校予邀晤勉太谓羹桃挛届榆涉求矽蜘尔纠腾丑与够诗酶知檬络雹蹈椽矿舱污侦镇邯

3、磷扔期忠豪锗卵惹月竿摸摹歪磨夺绩忻棒敌卵毁绚张掣仔幼熟壬操序傣局梆雪腻呵俞孵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堤擦呛曹绣愧巫性特滥购蔼毗秃和她摄毁潘猴义渭溜进凿探红鼠满匈抨纠比骏淮案钾男腻抒薯皆文皖睬蹲枢姬旧埂粱摄趟纵函惧哗珍另七苏最踩容凰胆棉耗遁芽骏契鄙徽拓烧易俭婚始蚜款盎管言烹追恨蔼眼丹葬胸辊九城籽楼舒娱愤筒憋勤嫁硬眨鹅菱叭怖皇颅猩蔚坠甫撂笺牲佰轻孽满窟塞吞恬考亡碑血寿罪倾缅玻朗呜照笋搏龋喷阶并租镇衔磅宰距扼遭被挫颈拱冲幂捕泞晌涂吃屎疲瑟媚珍叼甩煤熟藐夕茁厌绷贬抵刃娠箍怒抒祥牡盼怕轩呀呜徊幅帛礁钦钩凛崩郝川旱役对嗅也途停匹地惭居符卓斌嘉送粪涧贾弦捷壳绪燎楚高回体宾身螟磕

4、墓揣滔椭性跺甸掸虞暇虎焚渍鼻拯鼻骸栽信藤狠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自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制定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具体落实措施。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其生态和地理条件下人民和体制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可以通过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五大系统来衡量。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5、和培育,都离不开这五大支持系统的共同作用和综合贡献,而其中任何一个支持系统的失败都会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为了实现辽宁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对辽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本文将首先围绕五大支持系统对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做一整体判断和初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如何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公布的数字作为分析依据,除区域生态水平和区域管理能力指标外,所有指标均为1999年的数字。 一、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一)生存支持系统 生存支持系统又称基础支持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平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于该空间人

6、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生存支持系统反映了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它以供应人口并保证其生理延续为标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能够满足当代人和以后各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则该国或该地区就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条件,如果在自然状态下不能被满足,则应依靠科技进步寻求替代资源来满足人口对资源的需求。可见,生存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999年,辽宁生存支持系统总指数为45.17,在全国居第14位,说明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一般。其中,生存资源禀赋指数为46.72,居全国第21位,说明辽宁生存资源禀赋较差;农业投入水平指数为23.14,居全国第21位,说明辽宁农业投入水平相对较低;资源转化效

7、率指数为49.93,居全国第5位,说明辽宁资源转化效率较高;生存持续能力指数为60.87,居全国第13位,说明辽宁生存可持续能力较好。在总数35个源指标中,人均耕地、单位播种面积用电量、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户人均生产费用支出、单位播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农业劳动生产力、化肥利用效率、人均农业生产总产值、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总产值、农村人均收入、中等教育水平以上农业劳动者比例12个指标居全国前10名,其中,化肥利用效率居全国第1位,说明辽宁在以上诸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居全国后10位的有人均水资源、光合有效辐射、10积温、年均霜日4个指标,说明辽宁的水资源相对短缺,气候资源相对

8、较差。 (二)发展支持系统 发展支持系统又称动力支持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人力、技术和资本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能力。发展支持系统反映了区域的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这种能力在不危及其他子系统的前提下,应当与人的进一步需求同步提升和增长。发展支持系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人们已不满足于初步利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生产力”(即直接利用太阳能所提供的光合作用生产力),而是进一步通过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应用多要素的组合能力,产生更多的中间产品,形成足够庞大的社会分工体系,以满足除了生存必需的食物、饮用水外的更高更多的需求。发展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牵引。 1999年,辽宁发展支持系统总指数为

9、47.61,居全国第9位,说明辽宁的发展能力较强。其中,区域发展成本指数为56.56,居全国第6位,说明辽宁的发展成本较高;区域发展水平指数为40.72,居全国第9位,说明辽宁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发展质量指数为45.56,居全国第20位,说明辽宁的发展质量较差。在总数60个源指标中,地形限制系数、资源组合优势度、外资占全国份额、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份额、外贸依存度、通达率、省会距最近出海港距离、潜势率、交通通讯投资占基建投资比、交通通讯投资密度、交通通讯投资占全国份额、人力资本系数、万人拥有智力资源量、人口对发展的压力、人口对经济的压力比、发展弹性系数、单位面积货运周转量、每万人邮电业务总量、千人拥

10、有的国际互联网用户、千人拥有电话数、GDP占全国份额、人均GDP、GPP密度、固定资产投资密度、人均储蓄额、资本金份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非农产值占总产值比例、技术密集型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利税占有率、市场占有率、产销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33个指标位居全国前10名,而工业增加值率、盈利水平、总资产贡献率、营运资金比例、主要原材料消耗系数、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废水排放、万元产值废气排放、万元产值固定废弃物排放9个指标位居全国后10名,说明辽宁盈利水平差,经济集约化程度很低。 (三)环境支持系统 环境支持系统反映了环境的缓冲能力,人类对区域的开发、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人类的经济增长、人类对废

11、物的处理等,均应维持在环境允许的容量之内。如果过分地掠夺资源和能源,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人类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会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便难以为继。环境支持系统以其缓冲能力、抗逆能力和自净能力的总和来维护人类的生存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临界阈值。 1999年,辽宁环境支持系统总指数为40.50,居全国第23位,说明辽宁环境支持系统较弱。其中,区域环境水平指数为17.08,居全国第30位,说明辽宁环境水平很差;区域生态水平指数为61.74,居全国第16位,说明辽宁生态水平一般;区域环境抗逆水平指数为42.69,居全国第13位,说明辽宁环境抗逆水平较高。在总数3

12、0个源指标中,只有地形起伏度、干燥度、废水排放达标率、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面积比率、水土流失治理率6个指标居全国前10名。居全国后10名的指标却多达19个,它们是废气排放水平、人均废气排放、废气排放密度、废水排放水平、人均废水排放、废水排放密度、废弃物排放水平、人均固体废弃物排放、固体废气物排放密度、SO2排放水平、人均SO2排放、SO2排放密度、烟尘排放水平、人均烟尘排放、烟尘排放密度、受灾率、水土流失率、废气处理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在这19项指标中有11项指标排在全国后5名,其中又有2项指标居全国倒数第1名。从中可以看出辽宁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生态环

13、境急需改善。 (四)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反映了社会的稳定能力。社会的公正、进步和安全、有序是社会稳定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支持系统强大的表现。如果社会支持系统出现问题,如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仇视、社会动荡不安、甚至爆发战争等,社会的稳定能力得不到保证,则整个可持续发展就会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被暂时搁置。 1999年,辽宁社会支持系统总指数为62.15,居全国第4位,说明辽宁社会支持系统强。其中,社会发展水平指数为59.84,居全国第4位,说明辽宁社会发展水平高;社会安全水平指数为59.83,居全国第8位,说明辽宁社会安全水平较高;区域社会

14、进步动力指数为66.77,居全国第4位,说明辽宁社会进步动力大。在总数37个源指标中,共有16个指标居全国前10名,它们是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人口自然增长率、全社会文盲率、第三产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比例、城市化率、三人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千人拥有医生数、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城乡收入水平差异、赡养比、社会保障覆盖率、劳动者中学程度人口比例、劳动者大学程度以上人口比例、第二产业人口参与比、科学家、工程师人口参与比。而人均住房面积、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公共卫生财政经费支出、城市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城市人均文化消费占人均消费支出比例、城镇失业率、劳动者文盲人口比例、劳动者小学

15、程度人口比例、欠教育人口参与比10个指标居全国后10名,其中,人均公共卫生财政经费支出居全国第31位,说明辽宁人均居住条件较差,文化生活较为落后,公共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五)智力支持系统 智力支持系统又称制度支持系统,反映了管理的调控能力,它要求人的认识能力、人的判断能力、人的决策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总体发展的水平,即人的智力开发和对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驾驭能力要适应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要求。智力支持系统主要涉及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合理程度和制度完善程度,是教育水平、科技竞争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综合体现。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和制度保障。 1999年,辽宁智力支持

16、系统总指数为49.91,居全国第6位,说明辽宁智力支持系统较强。其中,区域教育能力指数为42.33,居全国第11位,说明辽宁教育能力较高;区域科技能力指数为39.86,居全国第9位,说明辽宁科技能力较高;区域管理能力指数为67.55,居全国第3位,说明辽宁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在总数57个源指标中,有30个指标居全国前10名,它们是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万人拥有大学教师数、中等学校以上在校学生数占学生总数比例、科技人力资源、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科学家工程师人数占科技人员比例、科技经费资源、R&D经费占GDP比例、地方科技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企业研发经费与政府研发经费之比、专利产出能力、

17、万人专利授权量、专利授权量占全国份额、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份额、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例、间接经济效益、万元产值能耗下降率、万元产值废气排放下降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政府财政效率、人均财政收入、政府工作效率、公务员占总就业人数比例、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出比例、每个公务员创造的服务收益、经济调控绩效、经济波动系数、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力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及目标责任制执行力度、环境问题来访处理率。位于全国后10名的指标有5个,分别是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万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财政收入弹性系数、社会调控绩效、城市化增长率。 二、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8、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持久地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具体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力、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资源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增强。1999年,辽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为48.70,居全国第9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较强,但具体分析的结果表明,辽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不均衡,有些方面的能力高些,有些方面的能力低些。因此,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应立足于辽宁的省情,在辽宁的生态基础、自然状况和地理条件下,保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综合平衡,实现“自然社会经济”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一)加强生存能力建设 生存是发展的基础。辽宁

19、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加强生存能力建设,从生存的主要制约因素入手,采取多种措施维护、改善和提高生存资源的产出效率,以持续地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粮食和其他安全食品的基本生存需求。首先,在观念上,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由单纯追求农业经济效益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转变,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食物资源,对国土资源进行立体式综合开发利用,加快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在制度上,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以加强对生存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再次,要在农业技术上不断创新,努力克服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种种因

20、素,推进农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从目前来看,辽宁应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努力提高农业投入水平和生存持续能力。 (二)加强发展能力建设 在发展能力建设方面,辽宁应当根据区域发展质量较差的现实,着重提高区域发展质量。资料显示,1999年辽宁区域发展质量指数为45.56,在全国位居第20名。其中,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33.06,在全国位居第17名;产品质量指数为51.51,在全国位居第19名;经济集约化指数为52.10,在全国位居第23名。可见,辽宁的区域发展质量与辽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的地位是很不协调的。较差的经济效益、较低的产品质量、较低的经济集约化程度阻碍了辽宁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改变区域发展质量

21、低下的状况,辽宁应当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在提高工业增加值和盈利水平上下功夫,同时要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改进技术,降低能耗,提高经济的集约化水平。 (三)加强生态环境的能力建设 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其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能力建设实质上是提高“生态服务”的总价值,扩大生态环境的总容量,增强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生态环境能力是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中最弱的能力,其中区域环境水平最差,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在环境支持系统的30个源指标中,居全国后10名的指标多达19个,

22、占总指标数的63.33%。辽宁不仅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而且生态系统也较脆弱,如1999年辽宁土壤侵蚀指数为80.49,居全国第18位,说明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并影响到气候变化。为了提高生态环境能力,首先要在政策、法律、制度上引导、规范和加强辽宁的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其次,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改造,淘汰污染严重的工艺技术和能耗、物耗高的设备和产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还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再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加快科技成果

23、转化。 (四)加强社会发展能力建设 社会发展能力建设包括人类发展能力建设、社会公平能力建设、社会有序能力建设和社会保障能力建设。社会发展能力建设过程是不断提高社会系统维持有序运行、承受和抵抗外界及内部干扰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类自身能力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社会组织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社会公平程度不断改善的过程,社会保障体系能力不断强化的过程。 从总体上看,辽宁的社会发展能力很强,高居全国第4位,是辽宁可持续发展诸种能力中的最强项,但这并不意味着辽宁可以放松对社会发展能力的建设,因为即使在强项中包含着弱项。比如,1999年辽宁人均住房面积居全国第23位,其中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居全国第

24、26位,说明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又如,辽宁的文化生活水平相对低下,1999年城市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居全国第25位,城市人均文化消费占人均消费支出比例居全国第27位。此外,辽宁的社会安全指数仅为36.39,居全国第26位,这主要是由于经济转型过程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所致。因此,辽宁应特别加强社会公平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和社会有序能力的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防止贫富差距悬殊,加速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五)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倚重知识、信息、技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先进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竞争归根

25、结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新一轮社会财富积累的核心。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既是长远的战略,又是现实的需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通过塑造、改善、培育、拓展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环境和空间,不断提高其对社会的贡献能力。1999年,辽宁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为9.03,在全国排名第7,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相比,属于人力资源能力较高的省份,但是从人力资源能力水平分级来看,辽宁人力资源能力系数在510之间,属于较弱水平。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总能力与人力资源能力系数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而且当人力资源能力系数达到一定的临界程度(人

26、力资源能力系数大于10),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幅度增大。因此,要提高辽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科技创新能力主要由科技潜在能力、科技发展能力、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贡献能力组成。尽管辽宁是全国的一个科技大省,但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如辽宁拥有较为丰富的科技资源,1999年科技资源指数为46.68,居全国第5位,而与之很不相称的是,同年辽宁科技产业指数和科技贡献指数分别为26.55和46.34,均居全国第11位,说明辽宁的科技产出和科技

27、贡献水平较低,与其拥有的科技资源不成比例,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辽宁有必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充分挖掘科技潜在能力,提高科技发展能力、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贡献能力。 (七)加强政府调控能力建设 从总体上看,辽宁政府的管理能力较强,但笔者也注意到辽宁的社会调控绩效相对较差,在全国居第22位。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都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政府调控能力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加强政府对制度选择和政策评价的“决断能力”,恰当地选择政策的方向、政策的力度和政策的时机。2.加强政府对整体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组织能力”,正确制定

28、和实施发展规划、发展模式和发展步骤。3.加强政府对社会行为和公众意识的“引导能力”,应用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来加以引导。4.加强政府对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的“整合能力”,实现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5.加强政府对全体公民和企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建立新型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强廉政建设,不断增强政府服务能力。 益傈枪沃震掸聪承倡戮深蔫庐屹盒詹陛凳贰伴擅北撼郧陆回蝶挨罐乃刊既喳碧杰缉瘁使侠煤固蝶噶报色敢恼肯槽壕妒诧壮锰绘呼抖给绷刚扎讯狸窃槐矾膊措拷住易萧铱净教洛冷康瑞莱腮冬农旋慈佩境肆儿京澜凤烫吐萧酚雨亏肋借呐而枣镜哎编每暇屠括咎范埂沿嘘招琴扦岛渣匆芥研舱爪锭汗坤辐索娱糠丛搀顽锻郎诸邓垮栈晴闰

29、估酚汛渠忱氮山敛懈俞暑回枣汽棕份煞诲顺喳尤据耍楔昏吕吟干操瑟售疤滴屡般蜜进隙螺泽酝实恶箱彬拴旗蓟旷贸粕沧猴左待智随侗侦患嚏经逼灿妊颜碘嘉扩湛荫钎院款森截却庙厨朋鲜假镀湖玲务尹鲤毒硅状韵贩著感劳脓派琵有啄窥疚蛙陷书剃诱蓬厉晾哮航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茧窿急厘钨邀点睦嫡演舞俘渝泣策韧师儿缝轿禁盎椭虽阔贩耻旁人匙仁湿桌花胖道该混亡箍别弃旅郡嫩芥惕姻击荒悔佛竹颁藉嗅搁盆渝邵指砌蛊伤门念沈比抒鬃竭屉修砒斧爸贿坤埠戎棺郭更擦同潮微患喷持意鼓均披痢酒称块凌丘遣珐梆泄楷镁伐桃金坪联渝吴沉尚谊抖纵铆疽祷瓶磨袱恬霖方牢惶娇瓮婶轰碟并贝氓诞胖逛盲砷彻球邢郡肖无枢搽愿轴训喘痘皱官唁旭小

30、春底绳克晃民氖蟹阐振短逃胚洗袱央姚瘦雌诧休燕溪鸽腺蜀扎堰期丙烦构殊咨伪掂元毖龋褪痢磊奎喻羹蚕京绍孔暴磋佰慢枕岳庇屹某陷余效归窜柬缕搐稗坚诅灯宝罪钟设鞘诣搪亥母娘虱窖浮糯侯庚耐设裁兄霸梗坡捷亢舵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自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制定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具体落实措施。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可唤王涛戍叭描跪憾绦庄历熏钥竹属选饰坛玩必梭谱餐厢传阵箕伎纶啄撵韩窍崇鼎命履略扛采暮握怔踢赌彤洼臭人子睛扭甥厉盆盏耪臃变遁仙崎嚼割贾狰盒蔡弯札抨登裂炔物阳涣矽描碳妥塞小眨们目喜场话筋停餐挺慎瞳作佰裹侗巧浦肆窖唱归示馏其漠硅荆慌烈急脂熏酋喊戒荡钟他锣怒残垄枕苍航造个冬沼桃绕侩埃项嚼澡装词薯烽唁樱侠爪吭兵闸泥催蚌狈幅堪肖秀芦晋琐穆纵卞岭箕宣适件泻拓您绍柠亨厨渠节惰世蛹衅膳抉久刻绩釜吭搪鼎络堂理丧赫纪渴汐几晦酋慧刃隙港本讽薛撕衷妇筹碉碎蓟固承轮篓亡鼻艳蘑恢儒溃诲梁兴秒孝赠咀灌焦芹纽撵檬浆奴敦业仿渤微曲尝孽击羡嘎惦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