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吉林一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28426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一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一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一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一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一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历史课上,同学们对老师展示的“人类进化示意图”(见下图)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较合理的说法是A人的身高越来越高B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C原始人类以群居为主D女娲造人是有依据的2小明在某一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了下面这个典型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以下结论不能从中获取的是( )A是半坡人使用的物品B他们掌握了彩陶的制作技术C他们会捕鱼D他们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3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A丰功伟绩的黄帝B自强不息的炎帝C高尚情操的大禹D彪悍勇猛的蚩尤4“得道多助”“得民心者得

2、天下”。下列人物与这一思想背离的是A夏禹B商汤C商纣D周武王5中国古代有一种文字的刻写要经历钻孔、雷槽、灼烧、刻卜辞四个步骤。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6成语典故中藏着很多史实,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其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反映的史实是A春秋争霸B七雄争霸C楚汉战争D三家分晋7“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反映了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一时期指的是A春秋B战国C商朝D西周8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下列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A“祸兮,福

3、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9“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余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了统一的整体。”材料描述的是A周武王灭商B齐桓公称霸C秦统一六国D大泽乡起义10列表格式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以下表格所示的内容可以确定主题应该是A长平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城濮之战11“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这两个地区竞没人敢认真执行。反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连年战争实无田地可言B豪强地主多为功臣皇亲C地

4、方官吏大多贪污腐败D检核制度早已形同虚设12汉武帝时推行的“推恩令”采取的是谁的建议A董仲舒B主父偃C霍去病D司马迁13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凝固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从下面这幅汉墓出土的牛车的文物图片中,我们能提炼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西汉初年牛车普及B牛力气大,适宜拉车C当时交通不便D西汉初年经济凋敝14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B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C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并发明麻沸散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15古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2014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该经济带应不包括A陕西西安

5、B河西走廊C黑龙江省D地区16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B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17与早期佛像相比,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张骞通西域B丝绸之路C孝文帝改革D氐族苻坚改革18南朝时它是南方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市,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的一个缩影,“它”指A成都B建康C洛阳D广州19西晋后期,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迁往江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6、的人口迁徒高潮。与这一现象直接有关的是( )A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B汉族文化的吸引C“八王之乱”的爆发D江南自然条件优越2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祖冲之B贾思勰C王羲之D张仲景二、综合题21再现史前人类活动。(寻找证物)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

7、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 (进行解释)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骨耜”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 ;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摘编自部编

8、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材料四 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6和图7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现象。(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反映的事件及其实施所产生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白诗中反映的事件。(5)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二、三与材料四之间的关系。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1)请写出三个政权的名称 (2)写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 ;其中魏的建立者是 ;都城在 。材料二

9、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摇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美畴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图片,说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哪个城市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大都市?24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技术的进步、适当的政策、和平安定的环境以及人口的变化等众多因素深刻影响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下图一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材料二 大夫曰“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善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狡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故有铸钱之禁,禁御之法立

10、,而奸伪息,奸伪息则民不期而妄得各务其职,不务本为何?故统一,则民不二也;币由上,则不下凝也。”西汉恒宽盐铁论错币材料三 见图二和图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文帝之时,纵民铸钱、冶铁、煮盐,使国家经济命脉控制于富商大贾。为改变这种状况,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写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标准货币名称。(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与图三之间的关系。据图三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格局。(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根据

11、图示可知,从图片来看是从爬行变为直立,结合所学可知,人与古猿有很多类似指出,可能是古猿进化而来的,故B符合题意;人的身高越来越高,这一说法没有科学性,从图片来看是从爬行变为直立,并不是说身高越来越高了,故A不符合题意;原始人类以群居为主,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女娲造人是有依据的,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文物是半坡居民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与半坡居民的住房无关,故D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文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为半坡居民制作的彩陶,故A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文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说明半坡

12、居民已经掌握了彩陶的制作技术,故B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文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上面画有鱼纹,这应与当时的经济生活有关,反映了半坡居民会捕鱼,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说明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传承,是从神州轩辕开始的。轩辕是黄帝的名字,所以又称轩辕黄帝,所以神舟轩辕指的是黄帝。因为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故A符合题意;炎帝与黄帝同是“人文初祖”,但材料中不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不涉及大禹,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黄帝平定蚩尤,没有赞扬蚩尤,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C解析C

13、【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是有名的暴君。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行酷刑,残害人民,最终导致商朝灭亡,所以与“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思想背离的是商纣,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是兴国之君,排除。故选C。5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的文字,被成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其要经历钻孔、雷槽、灼烧、刻卜辞四个步骤才能刻写出来,A正确;金文主要刻在青铜器上,不要灼烧,排除B;CD项不要用到刻写,排除。6A解析A【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是春秋时期争霸

14、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兼并争霸不断的社会特点,故A正确;退避三舍指的是城濮之战;卧薪尝胆指的是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故事,这些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与七雄争霸无关,故B错误;楚汉战争是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与题干无关,故C错误;三家分晋是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故选A。7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可知诗句大意是七雄战争不断,国家和人民不得安宁。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局面,故B正确;ACD错误。综上故选B。8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意

15、思是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体现了民本思想,B正确;“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说事物都有对立面,反映的是道教的思想主张,排除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是说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 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遗忘,主张以法治国,反映的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是说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反映的是墨子的思想主张,排除D。故选B。9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诸侯割据,十余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结合所学可知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

16、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的史实。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0C解析C【详解】由材料“对阵双方分别是项羽和秦军主力”“项羽大败秦军”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故选C;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牧野之战发生于商周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城濮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11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中“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说明地方豪强势力与君主专制统治紧密结合,因此光武帝下令核查地方的土

17、地兼并现象地方官才不敢真正执行,故B正确;“连年战争实无田地可言”、“地方官吏大多贪污腐败”、“检核制度已形同虚设”材料中没有提及,故ACD错误。综上故选B。12B解析B【详解】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统治,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B项正确;董仲舒提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排除A项;霍去病是北击匈奴的将军,排除C项;司马迁是史学家,编著史记,排除D项。故选B项。13D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墓出土的牛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牲畜奇缺,连马匹都很少。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可排除。故选D。

18、14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华佗被称为“神医”,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是张仲景,所以不正确的一项是C,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5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排除ABD三项;黑龙江省不是丝绸之路

19、经过之地,C项正确。选C项。16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点。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但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所以B项说法不正确,A、C、D项的说法均正确。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17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其佛像服饰具有汉族服饰风格和特色,主要是受到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改革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发生在西汉时期,与材料中云冈石窟开凿的时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发生在西汉时期,而后开辟了丝绸之路

20、,与材料中云冈石窟开凿的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氐族苻坚改革不涉及服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南朝时期,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也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9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生产力,大批汉族人死亡或逃亡,致使汉族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比例大大降低。故C符合题意;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属于北人

21、南迁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汉族文化的吸引不符合史实,故B不符合题意;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属于北人南迁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运用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还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并上书朝廷,请求实行新历法,故A符合题意;贾思勰是著名的农学家,B排除;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C排除;张仲景是东汉名医,D排除。故选择A。二、综合题21【寻找证物】能为描述提供考古

22、依据的是: 图1图2 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4图5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 【进行解释】“骨耜”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复原解析【寻找证物】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1图2 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4图5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 【进行解释】“骨耜”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国(或,过着定居生活)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详解】【寻找证物】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头盖骨化石”;图2是“肢骨和和牙齿化石”;读图1和图2可知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保留着猿

23、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图4是“砍砸器和削刮器”,图5是“鹿骨化石”;读图4和图5可知北京人用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图3是“被火烧过的朴树籽”;读图3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因此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1和图2;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4和图5;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 。【进行解释】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以使用骨耜耕地,因此说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因此说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因此“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复原

24、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国,过着定居生活。【得出结论】根据探究可知,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史前文明距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考古发现中的遗迹、遗物、化石等,我们可以了解和推测史前文明发展的状况。因此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的劳动工具和场景。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劳动工具和房屋。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22(1)分封制;春秋诸侯争霸(2)铁制工具的出现;牛耕的出现(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3)事件:商鞅变法;影响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

25、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解析(1)分封制;春秋诸侯争霸(2)铁制工具的出现;牛耕的出现(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3)事件:商鞅变法;影响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4)秦灭六国,统一全国(5)因果关系【详解】(1)根据图6“周初形势图”有燕、齐等诸侯国,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结合课本所学,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式,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建立诸侯国;根据图7“春秋争霸形势图”,齐楚晋进军路线、吴国、越国进军路线,说明这些国家之间有军事行动,可知反映的是春秋诸侯争霸。(2)根据材料二图8是铁农具,反映春秋时期

26、出现了铁质工具;图9是二牛一人的耕作图,反映的是牛耕的出现。结合课本所学,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根据材料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可知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等。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根据材料四“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描述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事件。结合课本

27、所学,从公元前230年,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韩、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5)依据前面的材料,材料二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新兴地主姐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改革变法,其中最著名就是材料三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材料三为材料四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材料二、三与材料四是因果关系。23(1)魏、蜀、吴。(2)赤壁之战;曹丕;洛阳。(3)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解析(1)魏

28、、蜀、吴。(2)赤壁之战;曹丕;洛阳。(3)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建康。【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了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222年,孙权在建业建立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刘备见曹

29、军人数众多,感到抵挡不住,于是联合孙权抗曹。在赤壁,孙刘联军同曹操展开激战,打败曹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了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建康是当时最活跃的城市。24(1)标志铁制农具和

30、牛耕的使用。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名称圆形方孔半两钱;(3)关系因果关系。(或图一中的北人南迁是图解析(1)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名称圆形方孔半两钱;(3)关系因果关系。(或图一中的北人南迁是图二中江南地区开发的根本原因。)(或图一中的北人南迁促进图二中南北经济实力变化的根本原因)格局南北发展趋于平衡。(或南北差距缩小,或经济重心仍在北方。)(4)技术的进步、适当的政策、和平安定的环境以及人口的变化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

31、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改变了国家经济命脉控制于富商大贾的局面。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与图三之间是因果关系,图一中的北人南迁是图二中江南地区开发的根本原因。根据图三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南北发展趋于平衡格局,差距较小。(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技术的进步、适当的政策、和平安定的环境以及人口的变化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