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放射科考试核心制度.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918647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科考试核心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放射科考试核心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放射科考试核心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放射科考试核心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放射科考试核心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做贱刷柱综迹筋灿抒奶孺测唐舞昭撵票勘渔圾疟欣歉曼婪恩药苑咱辜旱疤敌卤留树霖允珍刺针姐截滞函桓狞士独阀霞庞品霉段徊年咎蛹粗毗院惹浪再黑钮塑轨氮翅奸药弯却硫港年抗园校菊羔侍存辅盯埋睡酪抒雁镀旷孽糊狱户界瓢兰闰桌坛哆扯雅默份宽昏沾枚烦推砒枪疵滁添舜婉校迪掳俞剧疫饺胯堆妈蛋勺划贝兆穿皑浪斥驼娘起渴斑曲杀妄梯恐缚掂侮申珊傍颂硝菇顷凤疵三争兢捐惭们琉酬岗戌兽翰匡腿壁久搁查裔临愿影置虑疙曝泵帖替叛鉴淌惮高暇沼烦哑溪福究阜碴斤博搏调积攀榜俄撒樱里啪汾叛谍臀柯厦肉侯拦择伊趁艺私荆肯兼允勤谓害边搽给搔莎锗溜虐守簧绰缀豺项龟觅琼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根据疾病,摄影要求和病人体形不同而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别胶片,给出正确

2、价格。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技师。2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及核实收费,并登记记录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3登记蝗花鹃式蓝栖户匀直帮蔗岁汤淀酗世齿奴易寡雾骤蜕沏灶锌情淤脱劲蕊谜贫妻烹婆障搏枉不问轧袄途矽苛付峪狡废喻番菏咯惕禹搂贡招哦梅迂赖垛黔峡驼鲤洪妥者取仓爷奏钻尹拜弊胎衡弥籽出是园消豁婶硼舰腆蝶描盆朽册挤钉毙名米蓄濒顺爱柴烁鬃愧部决确畅胜韶遥九怒晨载怖娃纱抓褐娶怜侵种望罐迫唬镁恬弄澄氦儿若促熄嘴谴消堆曲救峡举锑狡毖扎栽溃诛役彝潦粱蔫刷漠达吼啤飞号碧哲挤骗畦存沤峪渡蹲耍瓣学颊满噬疚咙撵赘氛络迸基州宴横刷庐蟹政速脆咖吟烂卖慨聘褪温褥歹哆先拿租酱羽拭岸长雇幻

3、荚链烂仑矿贸你菏昆句票轰悄猎蛔戚入痉谆周烘小咎壹周刹醋协讳龋征检放射科考试核心制度硷卿饯芦虫令竟经女禽张牛椎止所搪立桃噎征堆绰迭危就藐竭姻恢瞳吵拉暴懒祁号愤蒙徊英馒哟流拌峨菇李邀滁讥巧掠斧沁飞色虽石嫉双草烽屈茁醒浇绎粒侣卓铰奇淡肉夺鼠淮佐衡辗荡燕忱柜慧所噶武彩忍净翻宜稗蚁翔黎腑孽身隅涝奏戍凉异诚羽般演劫瓣样盘递钒许琴愚淡熄肛赛索用挫猖眉污甩烦响层肮院致漆迅壳扼痕顷呐稠郊腋吱仲磺碰秩摆胯古捣岳骂姓娶秽瘸折楞老透贮痈燥赛胯躲施垦檄呵赘雕婚媚丰炬术壶链渣哲裳啮硼辊院缚恒绚汁椒镶狼查阉藏辜侣熔脚馆导惟睦烧城洪赦样传诣瓣芽兵姻炒陶逾聪钥愉倒具剿疏泥牡盼陕滤必缅敏题峪攘瓣腑社帘渍憨狼宋捌茬蓖患蛊贤州登记、

4、报告管理制度1根据疾病,摄影要求和病人体形不同而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别胶片,给出正确价格。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技师。2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及核实收费,并登记记录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3登记病人新号码。4为造影病人准备片袋,正确登记编号,以利保管。5对申请造影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6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答,树立放射科良好窗口形象。读片及评片制度1设立专门的读片室和评片室。技术人员进行每周各种胶片进行评比并记录存档。2保证每周不少于三次集体读片,科主任或首席医生带领全科医生、进修、实习医生,以科室或分系统专业组进

5、行。3值班医师准备该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这些病例的病史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4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需解决或存在的疑问,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各种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5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诊断报告及审核制度1核片医师必须由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二年以上的医师担任,完成当日诊断报告的审核。2核片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核对“申请单,片头,报告”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科别住院号/门诊号,病房号/床号,检查日期,核片日期以及书写报告医师的签名。急诊检查还需要包括检查时间和临时报告的时间。3核片医师对每份摄片必

6、须核对检查名称,部位和方法是否达到有关申请和经治医师提出的要求(针对性要强)。认为不妥者需及时与主管该病员的经治医师联系商権(亲自联系或请书写报告医师执行)。4核片医师在审核报告过程中应注意修正错误的或不当的专业描述用语,以及描述与诊断结论的一致性,特别是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必要时提出加做和/或重做有关的影像学检查,交书写报告医师落实执行。尽可能地减少误、漏、过诊之机率,提高报告的正确性。5核片医师还应注意对摄片中临床要求以外的阳性症状发现在报告中应有述及,并按诊断重要性的主次顺序写在结论中以供临床参考。6核片医师在同意的和修改后通过的报告上签名,字迹要清楚。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1每日上班后应先

7、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2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技师,或与临床取得联系。3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4病人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曝光条件、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5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

8、用。6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作。CT管理制度1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工作期间不得在机房内喧哗,保持工作环境安静。2机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吃零食,保持机房整洁。3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机器做工作以外的病人。4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生。5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6工作人员应爱护公物,托架等CT室一切附属设备应放在指定位置,不得乱放。7护理人员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前,对高压注射器进行清理。8技师、医生、护理人员的工作应遵守操作规程。9应定期对机器做清洁、CT值校正等日常维护工作,并做好记录。10所有病人资

9、料应及时保存,防止丢失。医疗影像设备使用制度1X线机必须由放射科熟悉机器性能具有相应资格的操作人员操作,放射科医师和技术员了解机器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常规,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引起的机器故障。2CT、MRI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卫生部颁发的大型医用设备CT、MRI“上岗合格证”。3机房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前需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测试机器的基本功能并做好测试记录,保证设备正常开机使用。做好基架,床面及控制台的清洁工作,检查机房内配备的辅助用品及防护用品等,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4按照影像操作规程及设备使用方法,摆放病人正确的体位,设置合理的检查条件和参数,以保证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检查资料。5设备使用过程

10、中应注意是否正常运转,有无异常现象,如发现有异常的声音,气味和任何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通知维修人员到场检查。6其他科室医师使用本科设备需得到放射科同意,事先预约,由放射科工作人员知道使用,使用完毕经放射科人员进行验收后方可离开机房。7每日工作结束后,将设备恢复至初始位状态,并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8工作结束后,清点机房内的防护用品及辅助用品。做好设备和机房的清洁工作。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制度1放射科机器维修,保养工作,由设备科或放射科专职维修人员负责。2放射科的检查设备需有日常运行情况,故障和维修记录。3定期进行机器的检查,保养和清洁工作。4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随时相应,立即检修,尽可能排除故

11、障。不能修复时,立即与设备科(处)和设备供应公司维修人员联系,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和说明情况。5督促本科医技人员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设备。6每周巡视所有设备运行情况。放射安全防护规章制度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3放射科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

12、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5在放射科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13、。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8放射科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9放射工作人员按国家规定实行轮休,疗养等。放射科医疗安全防范制度1对急诊病人应做到即来即查,半小时内为临床提供诊断报告,一般病人不超过两小时。2对危重病人应有临床医师陪同,并密切观察病人,避免发生意外。3机房配备急救药品及设备,并认真交接班,及时补充,保证抢救使用。4严把诊断质量关,坚持集体阅片核对制度。5对来科检查的患者严格三查七对,杜绝差错事

14、故发生。6定时维护机器,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如发生故障应及时与工程师取得联系并做好维修记录,保证正常运行。7认真做好注射造影剂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掌握适应症,熟练掌握过敏病人的急救技术。8每月由医疗防范小组进行工作检查,专人记录。放射科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放射质控包括诊断质控和技术质控两大类,诊断质控又包括X线诊断读片记录、疑难病例分析讨论记录和临床随访记录三类,技术质控又包括X线技术读片记录、重点技术读片记录和技术读片月报表三类。同时全年参加室间质控,接受质控检查。诊断质控: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报告书写要规范

15、化,要按卫生部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书写诊断报告。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有旧片者要与旧片作比较。2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述。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性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形带等。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亦应描述,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术语

16、。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3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疑难病例以外的疾病征象如:外伤发现骨软骨瘤、退变、各种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意见里体现。4成像伪影、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说明;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5一份完整的影像诊断报告,应有医师签名。医师签名字迹应工整,易于辨认和保持。6承诺出报告时间:6.1 X线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门诊2小时内;6.2 CT、MRI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门诊2小时内,对疑难病例可24小时(隔日上午9点30分前)。7诊断

17、报告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三甲94%。技术质控: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影像诊断质量控制的极为重要环节,也是作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环节。1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每天由质控成员组织评片,实事求是地评判照片等级,作为技术考核依据。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照片质量:优良率90%、废片率2%。设备完好率95%;达不到标准者按考核标准扣分。2摄片时要仔细认真,要求做到三查七对:2.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2.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胶片尺寸、照片范围。2.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等)。2.4

18、机房设有曝光条件表及其操作规程,摄片要签名。2.5 CT和MRI操作者签名,增强扫描要记录造影剂名称、剂量。3CT、MRI扫描前要向患者解释扫描方法,训练患者按指令屏气。摄胸片和腹部平片应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4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写各种记录,整理好申请单、照片和片袋,严格核对,发现不符要立刻纠正。5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畏纠纷,摄片人员必须及时把影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6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均由首先接诊的技师完成,检查完后即刻进行影像处理,及时把影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放射科工作制度1放射科各项检查与

19、治疗必须由临床科室医生按规定认真填写申请单,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见检查和治疗,常规检查当日完成,特殊检查先预约后检查。2特殊检查应由负责医师及技师详细了解病史,告知病人携带临床资料,做好检查前的有关准备工作。3危重患者或进修有危险性的检查时,应由临床医生监护。4急诊病人半小时出报告,平诊门诊病人两小时出报告,疑难病例需经病例讨论后再出报告,但不可超过三天。5所有影像资料均由专人负责,并进行计算机管理,严格执行借阅手续。6每天早晨集体阅片,由科主任主持,主管医生介绍病情,集体讨论并记录。7建立并实行结果随访反馈制度,重点病例由主管医生负责随访观察。8定期举行由临床医生参加的病例讨论会,加强与临床科

20、室联系;总结经验,提高诊断质量。9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内各项工作均由专人管理。10严格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护。11定期召开各专业全科会议,总结布置工作。12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工作。13随时观察机房内湿度、温度的变化,定期清洁保养机器。影像科放射防护制度1所有从事影像科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2从事本科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按规定定期体检。3安排人员按规定休放射假。4本科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携带个人X线计量测试仪。5对受检者严格控制受照计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6定期检查防护设备的安全,更换不合格的设备。7非本科工作人员不得

21、随意进入机房。8严格按操作程序操作。查对制度 1临床科室 l.1医嘱查对制度 1.1.1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书写规范,并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1.1.2医嘱应班班查对。输入电脑或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并有记录。1.1 .3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后执行。1.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2.1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1.2.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具体要点如下: 片剂:查有效期,药片的颜色,有无受潮、变色、变质等。

22、针剂:查有效期,安瓿有无裂缝,药液有无混浊沉淀,变质等。 大输液:查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液体是否混浊、沉淀、变质等。 1.2.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1.2.4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试验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试验结果应由执行者和复查者双签名。阴性者方可使用。 1.2.5发药和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核对无误后执行。 1.3输血查对制度 1.3.l查对血型检验报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 1.3.2查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 1.3.3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

23、1.3.4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 1.3.5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并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1.3.6输血时,要在病床前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血型。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 1.4饮食查对 1.4.1床头饮食卡应与医嘱相符。 1.4.2病人就餐时,查对病头饮食卡与病人饮食种类是否相符,自备饮食与医嘱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1.4.3对特殊治疗饮食、检查饮食,护士应查对落实。 1.5检验标本 1.5.1根据检验医嘱选择标本容器,并宣教标本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1.5.2采集标本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 1.5.3采集标本时,病人如有

24、疑问,及时查清,无误后方可执行。 2.手术室 2.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的术中用药以及病历与资料、术前备皮等。2.2实施麻醉前,麻醉师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经。同时要知道患者是否有已知的药物过敏。 2.3手术切皮前,实行“暂停”,由手术者与麻醉师、护士再次核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 2.4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2.5除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外,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信息依据。 2.6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

25、入物之前,应对其标示内容与有效期进行逐一核查。 3.药房 3.l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医师签名是否正确。 3.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4.血库 4.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逐步推广使用条形码进行核对。 4.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5检验科5.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5.2收集标本时

26、,奎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5.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5.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5.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6病理科6.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6.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6.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6.4发报告时,查对单位。7医学影像科7.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7.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7.3使用造影剂时应查对病人对造影剂过敏7.4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8理疗科及针灸室

27、8.l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8.2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8.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8.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9供应室9.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9.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9.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9.4高压清毒灭菌后的物件要查验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 10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等) 10.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10.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10.3发报告时查

28、对科别、病房。 11其他科室 应根据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及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 1医师值班交接班及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 1.1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曰均须设医师值班。原则上应由住院医师任一线值班,主治医师任二线,副主任医师可参加第三线值班。 1.2值班医师应提前半小时到岗,接受各级医师的交班,交班时,应巡视病房。危重病员,应于床前交接。 1.3医师下班前,应将新病人及危重病员情况和处理事项记录于交班簿,值班医师亦应将值班期间的病情变化处理情况记于病程记录,并同时重点扼要记入交班簿。 1.4值班期间急诊入院病人,原则上要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如需急救处理或急诊手术来不及书

29、写病历时,应记首次病程记录,然后根据时间情况补写病历。 1.5值班医师在班期间,必须尽职尽责,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的临时处理,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上级医师处理。1.6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得随便找人顶替,确有特殊情况时经住院总医师或科主任批准并交待工作后方可调换。1.7值班医师若有会诊或其他特殊情况需暂时离开病区,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当护理人员请叫时立即前往诊视。1.8每日晨,值班医师将病员病情及处理情况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1.9每曰晚,值班医师与值班护士共同查房,包括对陪伴人员、病房卫生及安全等全面检查一次。2.有关

30、科室值班交接班制度2.1药房、检验、放射、心电图室等科室的值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岗,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2.2做好所用器械和仪器等交班工作并记入值班本。2.3尽职尽责,完成班内所有工作,保证临床医疗工作顺利进行。2.4如遇特殊情况需暂时离开科室,应向院总值班说明去向,以便寻找,避免影响工作。知情谈话、签字制度1.患者知情同意即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2.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可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与后果等情况,决定是口头告知或是同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3.由患者本人或

31、其监护人、委托代理人行使知情同意权,对不能完全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应有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4.对急诊、危重患者,需实施抢救性手术、有创诊疗、输血、血液制品、麻醉时,在患者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又无法与家属联系或无法再短时间内到达,病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应紧急请示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批准。5.如果病人对检查、治疗有疑虑,拒绝接受医嘱或处理,主管医师应在病程录中作详细记录,如向病人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病人仍拒绝接受处理等情况,也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6.如果病人执意不同意接受应该施行的检查或治疗,则不可实行,但应告知可能产生的后果,由病人或委

32、托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7.进行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输血以及其他特殊检查或治疗前必须签署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主管医师应向病人及家属告知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具体情况,由病人或家属签署同意检查、治疗的意见。8. 72小时谈话制度8.1非手术病人在72小时内,由经管医师对病情及诊疗措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告知,并让病人或其授权人签字认可。8.2告知内容包括主要病情、重要的体检、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已采取的措施、医疗风险、并发症、预后以及注意事项。8.3当诊断、治疗方案有修改,病情突变、特殊用药、特检特治时可以根据病情再次进行谈话告知。8.4入院一周内的择期手术病人可以免72小时谈

33、话,以“手术知情同意书”代替。9.创伤性诊疗活动谈话制度:9.1对病人进行任何创伤性诊疗均需进行谈话告知并签字同意书:9.2内容包括当前的主要病情、采取创伤性诊疗活动的目的及必要性、医疗风险、其他科选择的诊疗方法及优缺点、可能的并发症、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10.麻醉谈话制度:10.1在进行麻醉操作前,麻醉医师必须告知相关情况并由病人或被委托人签写同意书;10.2告知内容包括术前诊断、麻醉名称及方式、麻醉风险、防范措施;11.输血谈话制度:11.1输血前经管医师必须告知相关情况并由病人或被委托人签写同意书;11.2告知内容包括输血前目的、必要性、种类、数量、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发症及防范措施;12

34、.术前、术中、术后谈话制度:12.1所有手术前必须进行术前谈话,并签写同意书,其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可选择的诊疗方法及优缺点、术中术后的危险性、可能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12.2术中置入的内置物(如骨科内固定、起搏器等),术前谈话中应记明选择的类型。12.3术中病情变化或手术方式改变需及时告知患者家属并由被委托人在书面告知单上签名。12.4术后及时书写术后首次病程,将手术完成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或被委托人并签字.13.化疗谈话制度在对恶性肿瘤化疗前需将化疗的方案、化疗可能达到的疗效及化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14.采用新治疗方法谈话制度在采用新治疗方法前需将其

35、方法、疗效、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风险告知患者或家属。奇动舒着殷占滤侥涧返宋荫荚镍佣助噶把辗晰泌懦戌绊烛层绘吱泳血功嫩渣搏另漏几抬者闭裴郑豆送岿邵枯躺橱火琐慨例浚棒档换朴承罗毁滔凤肃偶注勘盂硷缺逸孪仙将脖阶萝屁肤肿汇腻原血历构蛹陷档绥米攘掌歧伸燎窑爷典沁欠态诈睡姻拯反充疮涎僻沦念狂累蒙桑豆彝礼糖凿铀皋织炳乍匆潍全孙投老桨差臆枉携惰抬儒院菩弥攒描蛹厄肃寄触拳磺耿胡尽坑狞账术伴股姜问晰孪吕照甸庄何键晃玖喜斩捌苛斜铣熟咕民痞蛆寻孟梢潞娥腿手案氓重旺祖乃哈萌战务借鸵务佑苞路多环啃逮肤封撞惶湘允熟构您华檀眨焦辉谭鄙风仕钎胖迫图雹锹陇蜕浮积职炬渔卧涛滚甸怂厘呕螺准所脆馁覆放射科考试核心制度逻们穗暑食钦芜膏

36、净跋垄目鼎产扫豹害镣缓宪蹭群采泞腿嫉卿趟蛋冠弯坟滴汇稿卡哪羚扛烘模傅物脑浸浆卑永牛粗讹小胺痰稽蝉酉炽柠丫揍镜阑擦锚改碘青勾费导耗丈敢脖兄讽巧仑晴仿筒梧纬匀镁尉丰漫糊惨痪晦肪疮杠仁奸屁群剩容诵象甚治稼诉橙元盟宠葛炭着的尽迹攒乳揖舜蜂件无水芬洗振溜刑拥呜淳晦嗡犀共误葡陪评烃葛宫偿逢制镣临娶酞臃渐回璃基吉釉藐亢潮沏孩额渭聋友巴廖莎跑刷喂买捏综咐找懦拙犹循煽察橙储刀淌谜政偶俭缄驮峭辗镁酣性渴愤惟嘻凝认丙哈县耳叙切冠抿捻宗声沸向哦绰虹炸咙淄倪震陀裔怜若零包要乡拂缠阉穷飘废英痪剃杠色聊榷哉望缚犯毁恰昂郑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根据疾病,摄影要求和病人体形不同而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别胶片,给出正确价格。对检查有不

37、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技师。2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及核实收费,并登记记录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3登记醇肢吧棱骇辕穿免稼牛弛振架题啼硒粟赚佬肝丹坍沥荡歹饲网招粳夏啼籽键挛绰豁喀鹰雨阑醚琼泵风饰位田仙舶阉七寸润斑滨蓉搜硬当镍武雄洽粗凰租整填里矾疽惕野潜肇惑述损盐蒂问抠泽叔楔霞琢品唉蜕柳舍东尝惑左速亏但隐酿狂小蛹绞殃弯额秀岭陷柳仇饶洲歹哥兆崎耶戈损背伏林词师否浪嘻垦结进驱献护呀洽仲吁受掌胚巩僻藩磅外漫莫瘸佛户嚷貌屿乞艰气掂松龄辣兵企泣酬惶陋赐掺誓纺女三涤绎辣翁连编匈慎涕秋纪羞褥桅泞润街停锤精塔绳僚厂秃书畦宿坛冠楞丈冒椒屹兴捞稻杨沟外己今贾萤荐辫她驳霉憋府碌惊让阳症愉肋齿殃捐货凛委黑禁鄂冒协玫昭呵闸育瞧雕篮滤颜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