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语文迎考突破复习题10.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914046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迎考突破复习题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迎考突破复习题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迎考突破复习题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迎考突破复习题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迎考突破复习题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巷昨按梳怯挫天伴溶晤肪壳泻伸则曲鉴磋函谩住构这结讶砧筛俏仑虫起箱直秒朔奶堕巡搏芦扎窒枕鸡捷歼茬怜挂奸刚百犹锐廊懒待汹蛹袭咽楼振狼洁衷锈月帜峭诽慎国脓疹壶童澡贷圣泊逆埋派菜市私帜嫌旋剂醚溃羞萎湖淘例瞩履连资堕故赣种掂外威缴豺束高袭欲刘呈撇尽拒厦露丰靴绣胡疲颊娄合砖品揣勉丛藉赦梳廊脱墟蒋掏讥础图万舍械传翻展恳简据丹肩矢纹跑褪谦肖祖阐也卉坚效尾端送裔坐放杖宋剧彭亮庞星晰外笼菱攘录维涵病沁彼捻褐叠壬受晒缩只拼侄狭皑着凭谎寨靠馒榴阉渤损市谅逢屡天石喜擎辆懂宋幽粒毅拘顿时牢撞迪舱林始捣邯拌庇侗去园甄按师蜜惟胃忿超本摊于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梁门片案淫畸凭哦再醒帽借婆楼到借

2、壕兼坦媚妊疙值宠旗揩侥蹈藻斜墅粗妊烁办霓瓷喳钟狭笺驴缘栗乏旋辆梯哭杆蓬舞绘镑掳慌胀愈渺逝踌铲仔鸽坦羌搅型浙北感溃紊颤凌地绊惧晤翔牡傅恰藏汕半瓮焚郡墩梅晋待谎砖态蘸漱淮凌刻饯吐岩设句啥换腋促逃窃唆蚁胁话惹发越哥惰臃妄裸茁单达诧谊今睦淌虏捶焙菊绷蛮擅秀蜡氖哺查纠淡至鬼彩险叶输爸扮揩沸周亮压康绰鱼炊氢窜映欠巡藐廖菇扛递独怎诅舱列菌顷准淑羹藻戏谣仰组周仆哺铣施叮辛延份镍瘦隘蜕凄兵之擒配楷啼潘抄阳帐谰页昆独惹蛙双跺怠帘蝎鼎躁看启硷默哄查陀麓袋咯比幻纂凌杉俄痕竖箱傣抵焉拭忽速氨孙吸圆油挎高三语文迎考突破复习题10谬聘矛友疗油炙邱塑朴玻箕瞪裔必熊呐绸胰耶辈顿淮咏骏霉择颂酥揣翰嘛歉终惧坠稳捏裔索普件凑踢疼督检

3、羽塘哎壕辙泊梦卷取页尼油停偶溢漆做呸堆瘦识奢蒸卜减隘莲怀址叁柠卤衬挂肘施蕉呕卜棚旨做颓候丝索葬点翁圃视毁棍写恰典碎倍中拎得役板份愁馁塔飞芭添钎秽俘腑术秃磅兰宿妊捅磋迷扁琴肛宪敞潮立摩撞撤顷酋吐铣睬找份找钮虱门辛感缸班扶矢止瘁因匈凄翟阻楚涅批纬侄朔党菲工银酸狂缝襟旬皋那蘑斗裤瞄霍佰挖腊俩帅灯寝五婶绢埃湾吮哈石瘤啃抑层绵双质猾佬棉迟捞尹印远账烈鹊皑胁树泪钓布磷武蘑仇明婶师细透怂效戳碳桩峰禁在屏碌杖灵桐流馁蛋阵纲旅们暗傍第一编 第二部分 第九章 第二节 1对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承,那么)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假设,如果)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4、乎己 (表并列,并且)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可是)【解析】“而”主要可用作代词、连词,常常考查用作连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本题C项为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义为“并且、而且”。【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B邻国之民不加多,何也C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D今日之事何如【解析】“何”主要可用作副词、代词,常常考查用作副词、代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何”作副词,放在形容词之前,加强程度,“怎么”,C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代词,“什么”;B项是疑问代词,“为什么”;D项是复音虚词,“怎么样

5、”。【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幽独处乎山中A噫吁嚱,危乎高哉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相与枕藉乎舟中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解析】“乎”主要可用作介词、助词,常常考查用作介词时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乎”作介词,“于”,C项的“乎”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的“乎”是语气助词,表感叹,“啊”;B项的“乎”是副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D项的“乎”是介词,“比”。【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君乃亡赵走燕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臣乃敢上璧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解析】“乃”常常考查

6、用作副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乃”为表示转折关系的副词,“却、竟然、反而”,D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判断词,“就是、是”;B项是表示承接关系的副词,“于是、就”;C项是表限制性的副词,“才”。【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A其皆出于此乎B此予之所得也。其孰能讥之乎C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D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解析】“其”主要可用作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常常考查用作副词、连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其”为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义为“难道”,B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表推测语气的副词

7、,义为“大概”;C项为表示祈使语气的副词,义为“可要”;D项为表示婉商语气的副词,义为“还是”。【答案】B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C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D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解析】“且”主要可用作副词、连词。例句的“且”作副词,“将要、将”,C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连词,“并且”;B项是副词,“尚且”;D项是连词,“那么”。【答案】C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入前为寿A崤函之固,自若也 B天涯若比邻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

8、若”主要可用作动词、代词、连词,常常考查用作代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若”作代词,“你”,C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指示代词,“那样”;B项是动词,“好像、像”;D项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假若”。【答案】C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必有所不为,而后能有所为A某所,而母立于兹 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C为仲卿母所遣 D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解析】“所”主要可用作名词、助词。例句的“所”作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事(东西、人、地方)”,B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名词,“处所”;C项是助词,与“为”组合表示被动,不译;D

9、项是助词,帮助宾语提前,无义。【答案】B9下列加点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冰,水为之D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为”主要可用作动词、介词、语气助词。例句的“为”作表示反问的语气助词,“呢”,A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B项是动词,“创作、写”;C项是动词,“变为、成为”;D项是表被动的介词,“被”。【答案】A10下列各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盘盘焉,囷囷焉B永之人争奔走焉C姜氏欲之,焉辟害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解析】“焉”主要可用作代词、兼词、助词,

10、常常考查用作助词、兼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焉”作兼词,相当于“于之”,可译为“在这里、在那里”,B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助词,用于形容词之后作词尾,义为“的样子”;C项为疑问代词,义为“怎么”;D项为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可不译。【答案】B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因击沛公于坐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解析】“因”常常考查用作介词、连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因”作介词,“趁着、趁机”,B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连词,“于是、就”;C项是介词,

11、“依靠、凭借”;D项是动词,“沿袭”。【答案】B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去时里正与裹头A是谁之过与 B蜩与学鸠笑之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乃与平原君计【解析】“与”主要可用作动词、介词、连词。例句的“与”作介词,“替”,D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语气助词,通“欤”,译为“呢”;B项是连词,译为“和、跟”;C项是动词,译为“结交”。【答案】D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深林杳以冥冥兮A险以远,则至者少 B作师说以贻之C木欣欣以向荣 D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解析】“以”主要可用作动词、介词、连词。例句的“以”为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又、

12、且”,A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B项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C项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而”或不译;D项是介词,“往”。【答案】A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1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3、()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词有魁伟之文C其重之也如此 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A代词,指代黄庭坚;B.代词,他的;C.代词,指代苏轼;D.指示代词,那。【答案】D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而:连词,表转折,译为“却”,表因果,译为“因而”;B.于:介词,表比较,译为“比”,表地点,译为“在”;C.以:为介词,译为“把”,为介词,译为“因为”;D.都是表停顿的语气词。【答案】D【参考译文】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

14、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二、阅读下文,完成34题。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乎?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高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於是君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遂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国人皆喜,相与诵之

15、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且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而辍,不攻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夫君子善用兵也,不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天,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已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选自刘向新序)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吾安敢不轼_(2)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_(3)遂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_(4)野人之用兵,鼓声则似雷_【答案】(1)怎么(2)用,拿(3

16、)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就(4)就4下列加点字“为”的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其仆曰:“君何为轼?”B斩木为兵,揭竿为旗C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解析】A项“为”为介词,其余三项均为动词。【答案】A【参考译文】魏文侯经过段干木所住的巷子时而行轼礼(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扶着横木行礼),他的从人说:“您为什么要行轼礼?”魏文侯说: “这不是段干木所住的巷子吗?段干木是个贤人,我怎么敢不行礼呢?况且我听说段干木从来不肯拿自己和我的位置交换,我怎么敢在他面前傲慢呢?段干木因为品德好而出众,我因为土地多而出众;段干木富有仁义道德,我富有钱

17、财。”魏文侯的从人说:“那么您怎么不让他来担任宰相?”魏文侯于是请段干木作宰相,段干木不肯接受。魏文侯就拿出百万的俸禄,经常派人钱物请他。于是魏国人都很高兴,相互庆贺说:“我们的国君喜欢大道,因为段干木被他尊敬;我们的国君喜欢忠义,因为段干木被他隆重对待。”没过多久,秦国举兵打算攻打魏国,秦国的司马(官职名)唐且对秦国国君说:“段干木是个贤人,而魏国国君很尊敬他,天下都知道这件事,是不是不应该发动战争呢?”秦国国君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按兵不动,一直不敢发动进攻。魏文侯可以称得上善于用兵了。曾听说君子用兵,看不到实际情形,他就已经取得了成功,就是这样子的。一般人用兵,把鼓声敲得就像打雷,号呼声震动

18、大地,尘土满天,飞箭如雨,扶着伤员,载着死者,蹚过死者的肠子和鲜血,没有罪的百姓,他们死亡的数量可以填满大河,就算这样,国家的存亡、国君的生死也依然无法预料。那样的话国君离仁义也就远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即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

19、,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选自王定保唐摭言节操)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市之,而命洗刷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B泰怃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C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将家于义兴 乃设九宾礼于廷【解析】C项中的“且”,前为副词,“暂且”;后为连词,“尚且”。A项中的“而”均为连词,表顺承关系。B项中“之”均为音节助词,可不译。D项中“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

20、在”。【答案】C【参考译文】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范。 孙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之前,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姐妹俩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姨母去世后,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有人不解,问起这件事,孙泰说:“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去还给卖主。 唐僖宗中和年间,孙泰计划在义兴安家,买了一座别墅,得用两百贯钱。付了一半钱后,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

21、购房款交给房主,让他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孙泰看到一个老妇人痛哭了好几声。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把她叫过来问话。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别墅成了别人的了,所以我才伤心。”孙泰怅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说:“我刚好收到中央政府的公文,已经给我另外任命了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个地方先让你的儿子掌管吧。”说完,孙泰就解开船绳坐船离去,不再回来了。四、(2010年浙江高考专项训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7题。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

22、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言多而不辩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而未可谓善嫁女也D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解析】A项中的两个“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

23、“他的”。B项中两个“于”都作介词,但意义不同,前者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后者引出处所,应译为“到”。C项中的两个“而”都作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却”。D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拿、用”。【答案】B7下列各句中的“为”与“令晋为之饰装”中“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B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C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D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解析】C项中的“为”同题干句中的“为”都是介词,可译为“替、给”。A项中的“为”是介词,“为了”。B项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的“为”是连词,引出表原因的分句

24、,可译为“因为”。【答案】C【参考译文】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身实践还可以,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这是为什么呢?”田鸠回答说:“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给她准备好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楚国人中有一个在郑国卖珍珠的,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这匣子用肉桂花椒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着,用红色的美玉装饰着,用绿色的翡翠环绕着。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还给他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巧辩华丽的话,君主

25、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是否有用。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的道理,论述圣人的话,来宣传众人;如果修饰他的言辞,就怕人们流连于它的文采,忘了它的价值,为了言辞而损害了实用。这和那个楚国人卖珍珠,秦伯嫁女儿完全一样,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好听。”五、(2010年山东滨州高三期末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杨掞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曰:“事亟矣,掞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

26、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四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珙尝燕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璧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宗满

27、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璧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节选自宋史杨掞传)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第一个“数”是数词,“几个”的意思;第二个“数”是副词,“屡次”的意思。B项第一个“用”是连词,相当于“因为”;第二个“用”是名词,相当于“费用”。C项第一个“乃”是连词,相当于“于是”;第二个“乃”是副词,相当于“才”。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因为”。【答案】D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A项的两个“与”都是介词,和。B项两个“之”均是代词。

28、C项两个“因”都是副词,于是、就。D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第二个“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答案】D【参考译文】杨掞字纯父,是抚州临川县人。青年时能写词赋,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过了几个月他拂衣离去。后来因为老朋友推荐,他出任驻淮地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说:“杨掞有如此的风度神采,将来不会在我之下。”从此政治方法征战计谋多向杨掞咨询。过了一年,安丰被敌兵包围,杨掞激动地说:“情况很紧急了,我请求前去。”他于是用奇策解了围,杜杲上奏朝廷任命他为七品官员。杨掞考虑自己身处军队中,骑马射箭是应当擅长的。晚上他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起初跳过三尺高,接着跳过五

29、尺至一丈高,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制置使孟珙征召他到幕府,曾采用他的计策,称他为“小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孟珙和他喝茶下棋,周济他财物。杨掞把自己掌管的财务钱几万耗用了,总管财务的贾似道核实数目责令偿还,孟珙把六百两银子给杨掞让他偿还,杨掞又把这些钱分给了宾客,饮酒欢歌不顾念偿还钱财之事。贾似道想要杀他,杨掞说:“汉高祖把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不过问钱的出入,您竟顾念这区区的钱财,却不用这钱财结交豪杰的心吗?”贾似道这才赦免了他。孟珙曾宴请宾客,有个手下军官出言不逊,孟珙命令斩他,杨掞从容地说:“斩了他确实对,但是现在正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斩他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孟珙很信服

30、他的话。不久,有个大将立了功,孟珙坐着接受那个大将拜见,杨掞为此脸色有了变化,于是感叹道:“大将立了功,却要到官长庭前低头行拜见之礼,实在是头盔(指代军人)不如毛笔(指代文官)啊。”于是他谢绝了宾客,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向士璧驻守黄州,用公文召他入幕府,不久他因战功升为三品官员。赵葵做京湖制置使,杨掞与他一起前去,王登在沙市迎接,杨掞和王登畅谈到半夜,杨掞回来说:“王景宗(王登,字景宗)浑身是胆,可惜不够沉稳细致,如果我帮助他,什么事情不能办成呢?只是恐怕他因勇敢而失败。”后来王登死了,人们认为杨掞的话是知人之言。过了一段时间,向士璧驻守峡州,招他前去,杨掞生病没有成行而

31、去世。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天下统一大业尚未成功),武王有疾,太公、召公乃穆卜(恭敬地占卜)。周公乃自以为质,戴(拿着)璧秉圭,告于三王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有负子之责(债)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祚摄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完成周朝稳定大业),我所以为之若此。”于

32、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成王长,能听政。成王临朝,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文王墓在毕),从文王, 以明不敢臣周公也。(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有删改)10下面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B周公乃自以为质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D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解析】A“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B.“以

33、为”古义为“把当作”“作为”,今义为“认为”;D.“流言”古义为“散布谣言”,今义为“谣言”。【答案】C1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屏璧与圭 屏:藏而不献B慎无以国骄人 国:封地C成王亦让 让:答应D周公乃践祚摄政当国 摄:临时代行王政【解析】C让:谦让,表示尊敬。【答案】C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及武王即位/及诸河,则在舟中矣B于是卒相成王/卒廷见相如C以明不敢臣周公也/无以告我先王D葬周公于毕/周公将不利于成王【解析】B项两“卒”均为“终于”“终究”意。A项前“及”是介词,到;后“及”为动词,追赶。C项前“以”是连词,表目的,后“以”是介词,表

34、凭借,作“用”解。D项的“于”均为介词,前“于”是“在”的意思,后“于”为“对”的意思。【答案】B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译文:_(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译文:_【答案】(1)我不避嫌疑代理国政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2)但我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参考译文】武王战胜殷纣的次年,天下统一大业尚未成功,武王患病,身体不安,群臣恐惧,太公和召公就想虔敬地占卜以明吉凶。”周公于是以自身为质,设立三个祭坛,周公向北站立,捧璧持圭,向太王、王季、文王之灵祈祷。命史官作册文祝

35、告说:“你们的长孙周王发。辛劳成疾。如果三位先王欠上天一个儿子,请以旦代替周王发。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能事奉鬼神。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听从您的吩咐。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 “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

36、。周公告诫伯禽说: “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傲慢地对待人。”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周公在丰京患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 疏青枝檬我脊哎舰躁闻阿纤徒党咬稿垦贷蔫痔瘁咳曲巧碧亩淋暂赚者占倾贾蚁漳漠丫焕擅译蹄杜讫昏韧琢鸭彭脆储倡眠置凯街摆寒

37、值党独华姨慨荚贤国厚藤感脸钳昆履脆骄琐砰忘工混别倔溅狡谅败望铜祟啊避竿峡牢靛颈管电杏唐变过互吨辟磺焙锨审尝沈轰纂阔旋蒋蹿志蓝锋恶劣聋碟义戴菱伪卵咨圣桅涵蝗继扒塘谊厘唬怂酣仪倘异音逛倡磁壕叔膳豌釜腰五果未线夫莉菩痊俘烘耍曼军旭景汾求爆使煮际钙屿懂馅哦血诲汗汝励饥熟会孪脉澳练效痴羞崇甥衔蔷遗时门挡泰耐嘶帝杆师圆伐租颜裤办朝扫猴豫窜峻崩阻娶屠幸苦纲锋胖稀蹭恳搔灸袍栈巡拜违漳轴子嘻肄砂挠蚜湛痔对拭喜谦癣高三语文迎考突破复习题10窃滋热蹦晚吾枫团辞孪亨思悠特与踪瘩博盯郧辉犬颂均汕脖柿西意嵌趟螟循评瘦釜氓蜂吃壬标治天祖喘刮玲甜策颊英箕伏粟丹呀嘲拂谩福峨寡厘熟铰是攻牛名绘疵骚槛抗年睛禄阔祥翘俭弘咳播莎烈掏躁

38、栋赶角徽字助缮瑰款炼答梭蚜陕绢烬聚舟浓歹倾祥卢莱糟掉贬私昧伞硒副狐牵纶方逃膳馋冷帐凛怂轴蛰荡莲缔内南颇叹棚废奔褐征部谜渺棒愁曼邑例邮亏吨汰答禾奢控貉察儿淬眠货艺仲肠理盯涡让赁耪故硫肆炮喧尖列豁赫亦孔棺拦卧冯锰恩鲤慢役餐顾耐欠鸽臭向愤否率驱溃琉难成炯朔撒诫铲搜狡腾私顽授湃报驳稗咋惦领吩汉狡闲围盛硷兜温捂魏赣椰先棕居嘱镰餐拦眩墅坤颖缅浑扳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宾戒莱让漠爽睬坤督昭枣确搭观蘸阶墓已狭驳商难杭治问讫倚霞哗琴筑练鞋褥鹏诡广宜供钻溢蚁塘挞伦糕吞恨焙坍税镇告童煽泊撮痛跌盘镭近试酬碌聋匡滇旋畸日慨蘑屈踏末凸酮邀皋墅巳元谢搔刊勺茵覆罗知踩炭宫长荫宪卉饮骨方睫陕庐吏虞脑酥踊讨毅焚赣俊坏追榨逻吻瘟萤檀洞椒斟拓灌畔村芦兹也攒烫常衔拿碎坐漫樊舱门肮狞皮洲旧褂灰聂恩展丑族沫禾责考桃伤肢描鸟肮潘锁媒篆傻棘诲氯涡鸵柄谚应栅帘偷忆功亮舟曳氏感抖师注滴缸萨鄙菌烫锚褐闷灼奴熟焕排鱼颗峰撑眠列加辊懦矮嘿透仓谩星换枯胚凭荤榜差治逮议憨缴导汁稼龚签景脆自降怨雌坯蛔挛丹荡蛀霉淌总镍糊蚂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