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T 1970-2022 牡丹繁殖与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au****99 文档编号:191047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6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T 1970-2022 牡丹繁殖与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11∕T 1970-2022 牡丹繁殖与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11∕T 1970-2022 牡丹繁殖与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11∕T 1970-2022 牡丹繁殖与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11∕T 1970-2022 牡丹繁殖与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 62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9702022 牡丹繁殖与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ree peony 2022 - 03 - 24 发布 2022 - 07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19702022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苗圃地准备 . 3 5 播种繁殖与栽培 . 3 6 嫁接繁殖与栽培 . 5 7 分株繁殖与栽培 .

2、7 8 苗木出圃 . 8 9 应用栽培 . 9 附录 A (资料性) 常见牡丹类型的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 12 DB11/T 1970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国色牡丹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成仿云、钟原、郭鑫、成信云、陶熙文、李东丽、杜少坤、许栩、王佳欢、周佳颖。 DB11/T 19702022 1 牡丹繁殖与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牡丹繁殖与栽培生产及应用中的苗圃

3、地准备、播种繁殖与栽培、嫁接繁殖与栽培、分株繁殖与栽培、苗木出圃和应用栽培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的牡丹繁殖与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牡丹 tree peony 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灌木,是传统园林植物与药用植物、新兴木本油料植物。 3.2 中原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Zhongyuan Group) 我国中原地区培育的品种 (常通称 “牡丹” ) , 由稷山牡丹 (P. jishanensis) 、 杨山牡丹 (P. ostii) 、紫斑牡丹(P. rockii)、卵叶牡丹(

4、P. qiui)等多个原种杂交形成,栽培历史悠久,主要用于观赏。 3.3 日本牡丹(P. suffruticosa Japan Group) 日本培育的品种 ,由牡丹(P. suffruticosa)品种间杂交选育而成,主要用于观赏。 3.4 欧美牡丹(P. lemoinei = P. delavayi P. suffruticosa ) 法国与美国培育的品种,由牡丹(P. suffruticosa)与滇牡丹(P. delavayi)杂交培育而成,用于观赏。 3.5 紫斑牡丹(P. rockii hybrids) 我国甘肃等西北地区以紫斑牡丹(P. rockii)为原种培育的品种,用于观赏、药

5、用与油用。 3.6 DB11/T 19702022 2 凤丹牡丹(P. ostii Fengdan) 我国以杨山牡丹(P. ostii)为原种起源的栽培类型,用于嫁接砧木、药用与油用。 3.7 品种纯度 cultivar purity 同一批次苗木中,特定牡丹品种个体数占受检验样品总个体数的百分率。 3.8 繁殖苗 plants for reproduction 利用播种、嫁接与分株技术扩大繁殖的种苗,根据生产繁殖方式不同,分别称为播种苗、嫁接苗与分株苗。 3.9 大苗 large plants 繁殖苗移植1次、培养3年以上的牡丹苗木。 3.10 主枝数 stem number 牡丹苗丛内,粗

6、度与长度达到质量标准的枝条数量。 3.11 主枝长 stem length 牡丹苗丛内粗度达到质量标准的枝条,从基部地表面土痕处到顶芽或顶侧芽的长度。 3.12 主枝粗 stem diameter 牡丹苗木枝条基部地表面土痕处的粗度,即枝条的地际直径。 3.13 主芽 main bud 牡丹枝条顶端的活动芽,次年能萌发生长或开花。 3.14 主根数 root number 牡丹苗根系中,粗度与长度达到质量标准的根数量。 3.15 主根长 root length 牡丹苗根系经过修剪或整理后,粗度达到质量标准的肉质根长度。 3.16 主根粗 root diameter 牡丹苗根系中,肉质根最粗部位

7、直径。 DB11/T 19702022 3 3.17 自生根 own root 牡丹嫁接苗从接穗基部形成的非砧木根。 4 苗圃地准备 4.1 场地选择 宜选通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坡度2,交通方便的区域。 4.2 土壤条件 土壤应肥沃、疏松透气,土层厚度50 cm,pH值宜为6.58.0。 4.3 水源与灌溉 有灌溉条件,水质无污染、含盐量0.15%。 4.4 整地 土壤深翻40 cm50 cm,翻整深度一致,细致平坦、上暄下实。 4.5 基肥施用 施用150 kg/667 m2200 kg/667 m2饼肥、1 000 kg/667 m21 500 kg/667 m2腐熟肥或40 kg

8、/667 m250 kg/667 m2过磷酸钙或氮磷钾复合肥。 4.6 土壤处理 施用10 kg/667 m215 kg/667 m2 30%辛硫磷颗粒剂防治虫害。有害菌较多或重茬地,应增施4 kg/667 m25 kg/667 m2多菌灵和15 kg/667 m2硫磺粉等土壤杀菌剂。 5 播种繁殖与栽培 5.1 种子准备 5.1.1 果实采收 8月底9月,蓇葖果呈蟹黄色至褐色、变干即将开裂时采收。 5.1.2 种子调制 5.1.2.1 采种 蓇葖果采收后摊放于阴凉通风处,每隔1 d2 d翻动一次,至1周左右果壳开裂,种子自然脱出时收集;少数果壳开裂缓慢,可人工破壳取种;规模较大时,可使用脱粒

9、机。 5.1.2.2 净种 将种子放入清水或流水中清洗,去除浮于水面的杂物和干瘪种子后,收集饱满纯净种子,适当翻晾散去表面水分后收纳。 5.2 播种 DB11/T 19702022 4 5.2.1 播前处理 用50 温水浸种12 h24 h或赤霉素500 mg/L浸种6 h12 h后直接播种;或将种子与干净湿沙按1:3比例均匀混合后堆放20 d30 d左右,种皮开裂露出根后再播种。沙藏应湿沙手捏成团无水滴、松手沙团不散。 5.2.2 播种时间 在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地表下5 cm10 cm处地温15 20 时播种,播种宜早不宜迟。 5.2.3 播种方法 5.2.3.1 育苗方式 根据播种面

10、积大小,可选择人工播种的低床育苗或机械播种的平床育苗方式。 5.2.3.2 作床 低床床面宽1.0 m1.2 m,步道宽30 cm、高10 cm15 cm。 5.2.3.3 开沟 开沟深度5 cm左右,行距15 cm左右。 5.2.3.4 播种与覆土 撒播种子50 kg/667 m260 kg/667 m2,或点播25 kg/667 m235 kg/667 m2,覆土厚度3 cm左右。 5.3 播种苗抚育管理 5.3.1 覆盖 播种完成后,应使用地膜或作物秸秆等进行覆盖。第二年春2月下旬3月中旬,视土壤解冻情况及时撤除覆盖物。 5.3.2 浇水 入冬未出苗前浇一次水,第二年春发芽前浇一次水;在

11、幼苗生长期,宜根据天气及幼苗生长情况及时浇水。 5.3.3 间苗和补苗 一年生播种苗应及时间苗与补苗,拔除过于密集、生长不良、感染病虫害的幼苗,在缺苗或幼苗过疏时补苗。补苗应尽早,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补苗后应适量浇水,或进行遮荫防晒。 5.3.4 松土除草 幼苗生长期应锄草23次,根据杂草生长情况深锄(3 cm5 cm)与浅锄(1 cm3 cm)结合。 5.3.5 施肥 在幼苗展叶之后,每15 d20 d喷施一次8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其它叶面肥,连续喷施46次。 5.3.6 病虫害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对病虫害发生较轻时,可采取摘除病叶、挖

12、除病株、刮除害虫卵块、捕捉幼虫等人工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对症下药,科学使用,注重喷药质量,讲究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交替使用防治机理不同的药剂,延缓病虫抗药性产生。 DB11/T 19702022 5 5.3.7 越冬防寒 留床播种苗宜在入冬前浇冻水1次。 5.4 播种苗移植与大苗培育 5.4.1 移植时间 播种苗宜留床生长23年后移植,秋季在911月幼苗生长停止、土壤封冻前进行,春季在34月土壤解冻、幼苗萌发前进行。移植时应尽量保持幼苗根系完整、防止失水干燥。 5.4.2 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宜2 000 株/667 m22 400 株/667

13、m2,可宽窄行定植,宽行距80 cm100 cm、窄行距60 cm左右、株距40 cm50 cm;或行距60 cm80 cm、株距30 cm40 cm定植。 5.4.3 栽植方法 先划线开沟,沟深20 cm30 cm,再将种苗垂直置于沟内、保持土痕部位与土表相平,然后覆土踩实,并在根颈处饱满芽上2 cm3 cm处进行平茬。 5.4.4 田间管理 5.4.4.1 除草 在整个生长期进行。开花前宜深锄3 cm5 cm,开花后宜浅锄1 cm3 cm。 5.4.4.2 施肥 移植后第二年开始,每年追肥3次。春分前后、花落后施用40 kg/667 m250 kg/667 m2氮磷钾复合肥各一次;入冬前施

14、用150 kg/667 m2200 kg/667 m2饼肥、1 000 kg/667 m21 500 kg/667 m2腐熟厩肥或40 kg/667 m250 kg/667 m2氮磷钾复合肥一次。 5.4.4.3 浇水 入冬前浇冻水、春季萌发期浇返青水各1次;其它时期根据降雨与苗木受旱情况适时浇水;应保证排水设施畅通,避免积水。 5.4.4.4 病虫害防治 按5.3.6执行。 5.4.4.5 修剪 定植完成一个生长季后,入冬前保留基部腋芽对枝条平茬,翌春在大量萌蘖形成后,宜选留生长健壮、分布匀称的58个枝条培养定型。每年在植株休眠时,应及时清除枯枝落叶与干枯杂草。 6 嫁接繁殖与栽培 6.1

15、接穗培养与采集 6.1.1 培养 选牡丹优良品种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定植,株行距为(60 cm80 cm)(100 cm120 cm),每个品种至少20株。每年秋季植株生长停止进入休眠时平茬,保留枝条基部23芽。 6.1.2 采集 DB11/T 19702022 6 应按品种从采穗圃采集带有12个饱满芽的接穗用于嫁接。 接穗应随采随用, 暂时不用时应低温保湿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48 h。 6.2 砧木培养与采集 6.2.1 培养 应选择凤丹牡丹或芍药种子,按第5章要求,培育播种苗作为砧木。 6.2.2 采集 采集主根直径为0.8 cm1.2 cm、长度为15 cm20 cm,生长健壮、

16、无病虫害的2年或3年播种苗,用50%百菌清8001 000倍液浸泡25 min30 min消毒,在通风庇荫处晾干表面水分待用。 6.3 嫁接时期 8月上旬9月上中旬,气温为20 25 、地温为19 22 时进行嫁接。 6.4 嫁接 6.4.1 切削砧木 先将砧木顶端削平、切去枝条与含隐芽的根茎部分,再在侧面由下向上斜削一刀,削切部分约为根径的1/3,切面长度约2 cm。 6.4.2 切削接穗 在饱满顶芽下部或腋芽下部的背侧1 cm处由上向下斜削一刀,切面长度约2 cm,再在削面的背面下端斜削一个0.3 cm左右的小削面。 6.4.3 嫁接与绑扎 将接穗与砧木削口紧密对接,接穗上切口宜高出砧木顶

17、端0.2 cm左右,用麻绳或嫁接膜绑紧。 6.5 嫁接苗培育 6.5.1 栽植时间 嫁接苗应立即栽植,或在湿沙内沙藏20 d30 d,在嫁接口愈合完成后栽植。 6.5.2 栽植密度 株行距可因品种而异,2年生出圃苗按株行距(10 cm15 cm)40 cm、3年生出圃苗按15 cm50 cm定植。 6.5.3 栽植方法 定植前划线开沟,沟宽15 cm20 cm、深20 cm30 cm;嫁接苗垂直放入沟内覆土踩实,沿种植行顺沟封成高15 cm20 cm的土垄。嫁接口离土表3 cm5 cm,覆土时不可踩踏嫁接口与接穗。嫁接苗定植后不宜立即浇水。 6.5.4 栽植后管理 6.5.4.1 平垄 DB1

18、1/T 19702022 7 嫁接苗定植后,在翌年34月气温回升时,结合松土除草耙低土垄、留垄高约5 cm左右。 6.5.4.2 修剪 嫁接苗第一年萌发后,及时去除砧木萌蘖;开花前摘除花蕾,秋季进入休眠时留枝条基部12个芽眼平茬。 6.6 嫁接苗移植与大苗培育 6.6.1 移植时间 23年生嫁接苗应在911月苗木生长停止、土壤封冻前进行移植,应尽量保持根系完整、防止失水干燥。 6.6.2 苗木处理 整理根系,剪除病根、死根,剪短个别太长的根,用50%百菌清8001 000倍液浸泡25 min30 min杀菌消毒后,在通风庇荫处晾干表面水分待用。 6.6.3 移植密度 移植密度宜根据生产目的而异

19、,绿化观赏用苗以60 cm70 cm为宜,促成栽培用苗以70 cm80 cm为宜。 6.6.4 移植方法 挖定植穴,穴深30 cm40 cm,穴口直径约30 cm,放入种苗、顺直根系,填土至一半时应提苗,使根颈部位低于地表 2 cm,再覆土捣实,并在定植穴上堆成高15 cm20 cm 土垄。 6.6.5 田间管理 按5.4.4执行。 7 分株繁殖与栽培 7.1 母株栽培 7.1.1 定植 9月中旬10月下旬, 选定23年生优良品种嫁接苗,按株行距(30 cm40 cm)(80 cm100 cm)定植。 7.1.2 平茬 定植生长一年后,于9月中旬10月下旬首次平茬,在基部5 cm以上处剪除全部

20、枝条。 7.1.3 壅土 平茬越冬后,翌春新枝萌发、生长达15 cm20 cm时,在基部壅土7 cm10 cm压条,使土壤与枝条紧密接触;在开花前与开花后,随着枝条生长再壅土两次,总壅土高度15 cm20 cm;9月中旬10月中下旬生长季完成时第二次平茬,在近土表部位全部剪除枝条。 7.2 分株 DB11/T 19702022 8 7.2.1 分株时间 定植34年后,经过平茬与压条处理的植株,应在 9月中旬10月中下旬进行分株。 7.2.2 起苗 人工或机械挖出植株,抖落土壤、或用水清洗根系后,置阴凉处1 d2 d;应注意保持根系完整、枝条无损,放置在阴凉环境。 7.2.3 分株方法 应根据母

21、株生长情况,将其切分修剪成若干小植株,每株应具有比例适当的根与茎,茎上有芽。 7.2.4 贮藏 分株苗在定植前,参照附录A进行分级后,置阴凉处或0 4 冷库贮藏。 7.3 分株苗培育 7.3.1 栽植密度 根据品种及分株苗大小,宜按行距为80 cm左右,株距为30 cm、40 cm或50 cm等不同密度定植。 7.3.2 栽植方法 用生根粉及500倍多菌灵混合液中浸泡30 min以上后,将分株苗垂直放入深30 cm40 cm的种植沟内,顺展根系、使根颈部位低于土表3 cm5 cm,回填土壤至一半时适当提根、填土,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 7.3.3 栽植后管理 定植3 d后浇透水,在枝条基部保留

22、23个潜伏芽平茬;最后平整苗区,沿种植行壅成5 cm10 cm的土垄,入冬前浇透冻水。 7.3.4 田间管理 按5.4.4执行。 8 苗木出圃 8.1 苗木质量分级 苗木质量分级因品种类型、苗木性质而异,各种类型苗木质量分级标准见附录A。当有一个指标达不到某一级标准时,应归入下一级。 8.2 起苗 8.2.1 裸根起苗 811 月上旬、苗木进入休眠时进行,起苗前先清除枯叶、用绳子捆扎枝条。挖出苗木后,清理病根、损伤根及多余土壤,及时假植或贮存。 8.2.2 带土球起苗 DB11/T 19702022 9 2月下旬3月上旬、苗木尚未萌发或刚刚萌发时进行。应在起苗前捆扎枝条,起苗后应根据土球大小与

23、运输距离进行包扎。 8.3 检疫 种苗与成品外运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产地检疫,并获得产地检疫合格证。 8.4 包装 8.4.1 裸根苗 应使用硬质纸箱包装, 先将苗木打捆挂牌、 标明品种与数量后装箱; 包装箱外应有明显、 清晰标识,注明品种名称、种苗规格、装箱数量、装箱时间、生产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8.4.2 土球苗 应妥善包扎土球,挂签标明品种,直接装车运输;随车提供运单,标明品种名称、种苗规格、装车数量、装车时间、生产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8.5 运输 国内销售一般采用陆路运输,宜在常温下运输,应避免风吹、日晒与雨淋;国际销售宜采用裸根苗空运,量大时应采用具有制冷功能的集装箱海运,温度

24、宜为1 3 ,相对湿度宜为60%90%。 9 应用栽培 9.1 观赏栽培 9.1.1 应用方式 以观花与景观效果为目的的栽培,包括在庭院、公园及绿地中的孤植、丛植、群植等定植方式,以及花境、花台、专类园等不同应用场景,可与其它乔灌木与草本植物搭配、灵活应用。 9.1.2 品种与种苗 应根据应用场景需求,选用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品种与本地种苗,西北部干旱寒冷山区宜多选抗逆性强的紫斑牡丹品种;宜考虑花色、花期、株型搭配,提高观赏性、延长花期及景观效果。 9.1.3 栽培场地 应选择通风向阳、遮光度40%、排水良好的场地,土壤肥沃疏松、厚度50 cm。定植中原牡丹、日本牡丹与欧美牡丹的土壤 pH

25、值宜为 6.58.0;定植紫斑牡丹的土壤 pH 值宜为 6.58.3。 9.1.4 栽培时期 春季 23 月带土球移植,秋季 911 月裸根移植或带土球移植。秋季栽植不宜过早,应防止秋发;春季栽植不宜过晚,应在萌芽之前进行。 9.1.5 栽培方法 9.1.5.1 整地与挖穴 按 4.44.6 要求整地、施肥与土壤处理,按种植设计要求定点挖穴。种植穴口径宜 30 cm45 cm、DB11/T 19702022 10 深度宜 40 cm50 cm;裸根移植时种植穴大小视根系大小而定,以根系能够自然舒展为宜,带土球移植时种植穴略大于土球、以放入土球能转动调整方向为宜。 9.1.5.2 带土球栽培 将

26、种苗放入种植穴内,调整种植深度与角度后填土。栽植深度应以种苗土痕处与地表面平齐为准,四周填土分 23 次完成,每次宜踩紧、填实。 9.1.5.3 裸根栽培 将种苗放入种植穴中,顺展根系后填土;填土至一半时提苗,左右晃动并轻轻上提,使根颈部与地面平齐、土壤与根系密接,填实根间空隙后,再填入余土踩紧、填实。 9.1.5.4 其它注意事项 栽植时土壤应保持湿润,忌过湿过干;栽植 3 d5 d 后第一次浇水,待土壤微干时填土整平。秋季栽植后,越冬前培 10 cm 高的防寒土堆;春季栽植后应每隔 3 d5 d 向枝叶喷水一次,并视天气情况及时浇水,直至植株正常生长。 9.1.6 日常管理 9.1.6.1

27、 修剪 定植成活、生长正常后,应在春季开花之前,除去基部新生的萌蘖枝;开花后宜剪除花头;秋末冬初植株休眠时,及时清除枯枝落叶与干枯杂草;当个别老枝因损伤或病害生长异常或干枯时,宜从近基部剪除,培养新枝替代。 9.1.6.2 施肥 按 5.4.4.2 执行。 9.1.6.3 浇水 按 5.4.4.3 执行。 9.1.6.4 病虫害防治 按 5.3.6 执行。 9.1.6.5 植株更新 对因病虫害或管理不当、生长年龄过大等造成生长、开花不良的植株,宜在秋季入冬前平茬,促进新枝萌生,在春季保留 68 枝以上健壮枝培养,实现植株更新、延长观赏应用年限。 9.2 功能栽培 9.2.1 栽培方式 以生产花

28、瓣、种子、根等加工原料为目的,可以大田露地栽培,也可林下栽培。 9.2.2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抗逆性强,自然开花率与结实率高的凤丹牡丹、紫斑牡丹以及生产专用良种,使用当地培育的 23 年生播种苗、嫁接苗或更大规格种苗。 9.2.3 栽培地准备 大田栽培圃地准备按4.14.6 执行;林下栽培应选择遮光度40%、离造林树种主干1 m、土壤厚度50 cm、排水良好的场地。 9.2.4 栽培时期 按 9.1.4 执行。 DB11/T 19702022 11 9.2.5 栽培方法 大田栽培和林下较大面积连片栽培, 按5.4.25.4.3执行; 林下林缘、 林窗环境小面积栽培按9.1.5 执行。 9

29、.2.6 日常管理 按 5.4.4 执行。 DB11/T 19702022 12 A 按 5.4.4 执行。 A 附 录 A (资料性) 常见牡丹类型的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表A.1表A.4 给出了常见牡丹类型的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表A.1 牡丹实生苗质量分级标准 牡丹类型 苗龄(年) 项目内容 苗木等级 一级 二级 中原牡丹、凤丹牡丹 2 主枝 数量/支 1 1 长度/cm 8 6 粗度/cm 0.5 0.4 主根 数量/条 1 1 长度/cm 20 18 粗度/cm 1.0 0.8 3 主枝 数量/支 2 1 长度/cm 12 8 粗度/cm 0.7 0.5 主根 数量/条 2 1 长度/cm

30、 25 22 粗度/cm 1.2 1.0 紫斑牡丹 2 主枝 数量/支 1 1 长度/cm 10 5 粗度/cm 0.5 0.3 主根 数量/支 1 1 长度/cm 20 有侧根 15 有侧根 粗度/cm 4 3 3 主枝 数量/支 2 1 长度/cm 20 10 粗度/cm 0.6 0.4 主根 数量/支 3 1 长度/cm 25 有侧根 25 有侧根 粗度/cm 1 0.8 4(移植 1 次) 主枝 数量/支 4 3 长度/cm 40 30 粗度/cm 0.7 0.7 主根 数量/支 7 5 长度/cm 25 22 粗度/cm 1 0.8 DB11/T 19702022 13 表 A.1

31、牡丹实生苗质量分级标准(续) 表A.2 牡丹嫁接苗质量分级标准(一) (砧木:牡丹根) 牡丹类型 苗龄(年) 项目内容 等级 一级 二级 中原牡丹、 日本牡丹、 欧美牡丹 2 主枝 数量/支 2 1 长度/cm 10 7 粗度/cm 0.7 0.5 砧木根 长度/cm 20 16 3 主枝 数量/支 5 3 长度/cm 15 10 粗度/cm 0.9 0.7 主根 砧木根长度/cm 20 16 自生根数量/条 5 3 紫斑牡丹 2 主枝 数量/支 2 1 长度/cm 20 10 粗度/cm 0.7 0.5 主根 自生根数量/条 2 1 自生根长度/cm 20 15 3 主枝 数量/支 3 2

32、长度/cm 30 25 粗度/cm 0.9 0.7 主根 自生根数量/条 5 5 自生根长度/cm 25 20 出圃苗木主枝上主芽应发育良好、饱满健壮、无损伤;品种纯度一级96%,二级92%。 牡丹类型 苗龄(年) 项目内容 苗木等级 一级 二级 主枝 数量/支 5 3 长度/cm 50 40 紫斑牡丹 5(移植 1 次) 粗度/cm 0.8 0.8 主根 数量/支 7 5 长度/cm 30 25 粗度/cm 1 0.8 6(移植 1 次) 主枝 数量/支 5 5 长度/cm 70 60 粗度/cm 0.8 0.8 主根 数量/支 7 5 长度/cm 30 25 粗度/cm 1 0.8 出圃苗

33、木主枝上主芽应发育良好、饱满健壮、无损伤;中原牡丹、 凤丹作为观赏品种嫁接砧木、油用牡丹种苗出圃;紫斑牡丹 2、3 年生作为油用牡丹种苗出圃,4、5、6 年生作为绿化或油用牡丹种苗出圃。 DB11/T 19702022 14 表A.3 牡丹嫁接苗质量分级标准(二) (砧木:芍药根) 牡丹类型 苗龄(年) 项目内容 等级 一级 二级 中原牡丹、 日本牡丹、 欧美牡丹 2 主枝 数量/支 2 12 长度/cm 10 7 粗度/cm 0.7 0.5 砧木根 长度/cm 18 16 3 主枝 数量/支 4 13 长度/cm 14 10 粗度/cm 0.9 0.7 主根 砧木根长度/cm 20 16 自

34、生根数量/条 6 36 紫斑牡丹 2 主枝 数量/支 2 1 长度/cm 20 10 粗度/cm 0.7 0.5 主根 自生根数量/条 2 1 自生根长度/cm 20 15 3 主枝 数量/支 3 2 长度/cm 30 25 粗度/cm 0.9 0.7 主根 自生根数量/条 5 5 自生根长度/cm 25 20 出圃苗木主枝上主芽应发育良好、饱满健壮、无损伤;品种纯度一级96%,二级92%。 表A.4 牡丹大苗质量分级标准 牡丹类型 项目内容 等级 一级 二级 中原牡丹、 日本牡丹、 欧美牡丹 主枝 长度/cm 高大型 28 25 中高型 20 18 矮生型 15 14 数量/支 8 6 粗度/cm 0.9 0.7 主根 数量/条 18 16 长度/cm 30 30 粗度/cm 0.7 0.6 紫斑牡丹 主枝 长度/cm 45 35 数量/支 6 5 粗度/cm 0.8 0.7 DB11/T 19702022 15 表 A.4 牡丹大苗质量分级标准(续) 牡丹类型 项目内容 等级 一级 二级 主根 数量/条 15 15 长度/cm 30 30 粗度/cm 0.7 0.6 出圃苗木主枝上主芽应发育良好、饱满健壮、无损伤;品种纯度一级96%,二级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