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1
课程设计
题 目: 冬虫夏草生产工艺设计
目 录
1前言..……………………………………………….......................……………..
2设计任务书..……………………………………………….......................…..
3产品方案..……………………………………………….......................………
4生产方法..……………………………………………….......................………
4.1斜面培养..………………………………………………......................
4.2摇瓶培养..………………………………………………......................
4.3摇瓶种子培养..………………………………………………................
4.4种子罐培养..………………………………………………....................
4.5发酵罐培养..………………………………………………....................
4.6发酵液后处理..………………………………………………................
5工艺流程..……………………………………………….......................………
5.1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
5.2工艺流程方框图(见附图1)..…………………………..............
6工艺耗费时间..………………………………………….......................………
7物料及热量衡算..………………………………………......................………
7.1物料衡算..………………………………………………......................
7.1.1物料流程图..………………………………………………..............
7.1.2工艺技术指标及基础数据……………………………………......
7.1.3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7.2热量衡算..………………………………………………......................
7.3发酵车间水衡算.………………………………………………...............
7.4发酵无菌空气消耗量计算..…………………………....................
8主要工艺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8.1设备设计与选型原则.………………………………......................
8.2主要设备的选型(发酵罐)………………………......................
8.2.1发酵罐容积的确定………………………………………..............
8.2.2生产能力计算..………………………………………………............
8.2.3罐个数的确定..………………………………………………............
8.2.4主要尺寸的计算..………………………………………..............
8.2.5冷却面积的计算..………………………………………..............
8.2.6搅拌器的设计..…………………………………………..............
8.2.7设备结构的工艺设计..………………………………..............
8.2.8设备材料的选择………………………………………..............
9参考文献..……………………………………………….…………….…………….………
10附图..………………………………………………........... …………………………
10.1附图1 生产工艺流程图.……………………………….................
10.2附图2 主体设备图.………………………………......................
10.3附图3 车间平面图.………………………………......................
10.4附图4 工厂平面图.………………………………......................
年产50吨冬虫夏草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1 前言
1.1 产品介绍
冬虫夏草,又名中华虫草,是中国历史中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冬虫夏草主要产于中国大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和贵州等省及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
冬虫夏草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冬虫夏草单生,细长呈棒球棍状,长4-14厘米,不育顶部长3-8厘米,直径1.5-4厘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窄椭圆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顶部不育部长1.5-5.5毫米;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个子囊内有8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虫体表面深棕色,断面白色;有20-30环节,腹面有足8对,形略如蚕
1.2临床应用
临床上使用虫草素多为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症状得到改善的在91.7%以上;主要用于鼻癌、咽癌,肺癌,白血病,脑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北冬虫夏草中虫草酸的含量为3.09克,野生的虫草为5.54克,虫草酸是一种D-甘露醇,甘露醇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补充血浆。
虫草酸多用于脑水肿,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调节心、脑、血管的作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的微循环、降血脂、降血压。
虫草多糖的药理试验证明:虫草多糖具有抗肿瘤、抗传染病的功效、增强性功能、补肾壮阳、益精气、防止衰老、延年益寿;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有显著的功效。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起到扶肝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贫血的患者用于补血,增强脾脏的营养性血流量,虫草多糖、生物活性强,适应性广,还具耐缺氧、镇痛、镇静的作用。
1.3 研究意义
在20世纪80年代,冬虫夏草的产量还很高.据资料记载[6~7],在冬虫夏草的两大主产区西藏和青海,每年的均产量分别达到121,487 kg和30,000 kg.但近来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和人为的过度采挖,虫草的产量大幅下降,而且个体变小,质量也有所下降. 大量分析表明,野生虫草子实体与人工培养的虫草菌丝体之间,无论是甘露醇、 游离氨基酸、W醇、生物碱及有机酸类等的含量几乎相同或基本一致。药理和毒理试验也证实人工发酵虫草和野生虫草具有类似或更优的效果,表明人工培养的虫草菌丝体基本上可以代替野生虫草的子实体。鉴于液体发酵具有周期短,原料及培养条件易得,造价低,收率高和较稳定等特点,对虫草菌丝体的人工发酵培养应该是主要发展方向。
2 设计任务书
设计项目名称:年产50吨冬虫夏草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生产方法:以冬虫夏草菌种为原料, 发酵生产冬虫夏草菌丝体。
生产能力:年产50吨冬虫夏草菌粉。
主要原、辅料:蝙蝠蛾拟青霉菌种、葡萄糖、豆粕、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蛋白胨。
发酵工段产品:未烘干前呈浅黄色,烘干后呈棕黄色,深棕色,色泽均匀的冬虫夏草菌粉。
3 产品方案
产品名称和性质:发酵蝙蝠蛾拟青霉冬虫夏草菌粉,为黄色粉末,气香,味微苦。
产品的质量规格:虫草干品含粗蛋白25.32%,粗脂肪8.4%,粗纤维18.53%,碳水化合物28.9%,灰分4.1%,水分10.84%。另外含虫草酸约7%,还含有游离氨基酸12种,水解后有氨基酸18种,其中成年人必需从食物中供给的8种氨基酸均具备,还有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组氨酸。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
产品规模:50 T/a 。
产品包装方式:桶装。
4 生产方法
4.1 斜面培养
以蔗糖 2%,工业蛋白胨0.15% ,酵母粉1% , MgSO4 0.05%,KH2PO4 0.1%为培养基(pH 6~7) 。于121℃灭菌30 min , 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于27±1℃,培养 4~5d ,菌丝均匀长满斜面后 ,置冰箱4℃保存备用。
4.2 摇瓶培养
以蔗糖2% ,工业蛋白胨0.15% ,酵母粉1%, MgSO4 0.05% , KH2PO4 0.1%为培养基(pH6~7) ,采用250 ml三角瓶装培养基50 ml,采用27±1 ℃,摇床转速230 r/min,振荡培养。
4.3 摇瓶种子培养
以蔗糖 2% ,工业蛋白胨 0.15% ,酵母粉 1% , MgSO4 0.05% , KH2PO4 0.1%为培养基(pH6~7) ,采用 500 ml三角瓶 ,装培养基 120 ml ,采用 27±1℃,摇床转速 230 r/min ,振荡培养48~60 h ,镜检菌丝粗壮,无杂菌后,合并作为进罐种子。
4.4种子罐培养
葡萄糖 25 kg/m3, 豆粕20 kg/m3 , 豆油0.6 kg/m3, 硫酸镁0.6 kg/m3, 磷酸二氢钾0.1 kg/m3, 蛋白胨3 kg/m3 为发酵液(pH 6~7), 采用 1 m3种子罐,装料系数为0.8,在 27±1 ℃温度下发酵培养。
4.5发酵罐培养
葡萄糖 100 kg/m3, 豆粕25 kg/m3 , 豆油0.9 kg/m3, 硫酸镁0.9 kg/m3, 磷酸二氢钾0.2 kg/m3, 蛋白胨6 kg/m3,消泡剂0.6 kg/m3为培养基(pH 6~7), 采用 10 m3发酵罐,装料系数为0.8 ,在 27±1℃温度下培养。
4.6 发酵液后处理
发酵液
离心过滤
菌丝体
80℃干燥
成品菌粉
粉碎包装
5 工艺流程
5.1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
进行工艺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项原则:
◆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外销产品还必须满足销售地区的质量要求。
◆尽量采用成熟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努力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水、电、汽及其他能量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使工厂建成后能够迅速投入生产,使短期内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要求,并做到生产稳定、安全、可靠。
◆尽量减少三废排放量,有完善的三废治理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并做好三废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确保安全生产,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生产过程尽量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实现稳产、高产。
5.2 工艺流程方框图(见附图4.1)
6 工艺耗费时间
发酵
配料 0.8 h
搅拌 0.5 h
投料 0.5 h
蒸汽灭菌 1 h 共耗时约48 h
冷却到27℃ 约1 h
接种 0.20 h
发酵 44 h
7 物料及热量衡算
7.1 物料衡算
7.1.1物料流程图
发酵罐 种子罐
葡萄糖 20kg
豆粕 16kg
豆油 0.48kg
硫酸镁 0.48kg
磷酸二氢钾 0.08kg
蛋白胨 2.4kg
25 ºC,30min
葡萄糖 800kg
豆粕 200kg
豆油 7.2kg
硫酸镁 7.2kg
磷酸二氢钾 1.6kg
蛋白胨 48kg
消泡剂 4.8kg
25 ºC,30min
料水比1:4 料水比1:4
自来水
25℃
30min 30min
121℃ 121℃
121℃,30min 121℃,30min
1h
冷却至27 ºC
冷却至27 ºC
接种量12%
发酵罐
图7.1 物料流程图
7.1.2工艺技术指标及基础数据
(1)主要技术指标如表所示:
表7.1 冬虫夏草发酵工艺主要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数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数
生产规模
t/a
50
葡萄糖转化率
%
48
生产方法
发酵
倒罐率
%
1
生产天数
d/a
300
发酵周期
h
48
发酵初糖
kg/m3
100
冬虫夏草提取率
%
16.5%
(2)二级种子培养基
二级种子培养基(kg/m3)配方如下:葡萄糖25,豆粕20,豆油0.6,硫酸镁0.6,磷酸二氢钾0.1,蛋白胨3,接种量12%。
发酵罐培养液(kg/ m3)配方如下:葡萄糖100,豆粕25,豆油0.9,硫酸镁0.9,磷酸二氢钾0.2,蛋白胨6,消泡剂0.6,接种量12%。
7.1.3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发酵液量生50吨纯度100%的冬虫夏草菌粉,需耗用的原辅材料及其他物料量
(1) 发酵液量: V1= 50000÷(100×48%×16.5%×99%)=6.4×103(m3)
式中 100——发酵培养基初糖浓度(kg/m3)
48%——葡萄糖转化率
16.5%——冬虫夏草提取率
99%——除去倒罐率1%后的发酵成功率
(2) 发酵液配制需糖量(以纯糖计): m1 = V1×100=6.4×105(kg)
(3) 二级种子液量: V2=12%×V1=8.0×102(m3)
式中 12%——接种量
(4) 二级种子培养液所需糖量: m2=25×V2=2.0×104 (kg)
式中 25——二级种液含糖量(kg/m3)
(5) 生产50吨冬虫夏草需糖总量: m=m1+m2=6.6×105 (kg)
(6) 硫酸镁耗用量: m(MgSO4)=0.6V2+0.9V1=6.24×103 (kg)
(7) 磷酸二氢钾耗用量: m(KH2PO4)= 0.1V2+0.2V1=1.36×103(kg)
(8) 消泡剂耗用量: m(消泡剂)=0.6V1=3.84×103 (kg)
(9) 豆油耗用量: m(豆油)=0.6V2+0.9V1=6.24×103 (kg)
(10)蛋白胨耗用量: m(蛋白胨)=3V2+6V1=4.08×104(kg)
(11)豆粕耗用量: m(豆粕)=20V2+25V1=1.76×105(kg)
(12)冬虫夏草菌丝体量:
1) 发酵液冬虫夏草菌丝体含量为:
m(冬虫夏草)=6.6×105×48%×(1-1%)=3.1×105 (kg)
2) 实际生产的冬虫夏草(提取率16.5%)菌丝体为:
m(实际)=3.1×105×16.5%=51150(kg)=50.2(t)
50t/a 冬虫夏草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表如下:
表7.2 50t/a 冬虫夏草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表
物料名称
生产50t冬虫夏草的物料量
每日物料量
发酵液量(m3)
6.4×103
21.33
二级种液量(m3)
8×102
2.67
发酵用糖量(kg)
6.4×105
2133.33
二级种子液用糖量(kg)
2.0×104
66.67
糖液总量(kg)
6.6×105
2200
硫酸镁(kg)
6.24×103
20.8
磷酸二氢钾(kg)
1.36×103
4.53
消泡剂(kg)
3.84×103
12.8
豆油(kg)
6.24×103
20.8
豆粕(kg)
1.76×105
586.67
蛋白胨(kg)
4.08×104
136
冬虫夏草菌粉(kg)
50.2
167.33
7.2热量衡算
(一)发酵罐需配料量为:G1=800+200+7.2+7.2+1.6+48+4.8=1061.6 (kg)
(二)种子罐需配料量为:G2=20+16+0.48+0.48+0.08+2.4=39.44 (kg)
(三)根据工艺,需加水量为:GW=(1061.6+39.44)×4=4404.16(kg)
(四)料液总量为:G=G1+G2+GW=1061.6+39.44+4404.16=5505.2 (kg)
(五)醪液煮沸耗热量Q总
由发酵工艺流程(图7.1)可知, Q总=Q’+Q’’+Q’’’
(1) 发酵罐内料液由初温t0=25℃加热至t1=121℃耗热,料液总量G=5505.2kg
Q’= Gc(t1- t0)=5505.2×3.7×(121-25)=1.96×106(kJ)
式中 c——发酵液的比热容,3.7 kJ/(kg·K)
(2) 煮沸过程中蒸汽带出的热量
煮沸时间30min,蒸发量为每小时5%,则蒸发水分量为
V1=G×5%×30÷60=5505.2×5%×30÷60=137.63(kg)
故Q’’= V1·I=137.63×2198.91 kJ/kg=3.03×105(kJ)
式中 I——为在温度121℃下的水的汽化潜热,为2198.91 kJ/kg
(3) 热损失Q’’’
料液升温和煮沸过程的热损失约为前二次耗热量的15%,即:
Q’’’=15%(Q’+ Q’’)=15%×(1.96×106+3.03×105)=3.39×105(kJ)
(4) 由上述结果可得:
Q总=Q’+Q’’+Q’’’=1.96×106+3.03×105+3.39×105=2.60×106(kJ)
(5) 故单罐耗用蒸汽量D
使用表压为0.4MPa的饱和蒸汽,I=2737.23 kJ/kg,则
D= Q总/[( I-i)η]= 2.60×106/[(2737.23-601.53)×95%]=1282.65(kg)
式中 i——相应冷凝水的焓(601.53 kJ/kg)
η——蒸汽的热效率,取η=95%
(5) 发酵过程单罐每小时最大蒸汽耗量Qmax
在各步骤中,加热过程耗热量最大,且知加热时间为30min,热效率为95%,
故 Qmax= Q总/(30/60×95%)=2.60×106/(0.5×95%)=5.47×106 (kJ/h)
相应的最大蒸汽耗量为:
Dmax=Qmax/(I-i)= 5.47×106 /(2737.23-601.53)=2562.95(kg/h)
式中 I——使用表压为0.4 MPa的饱和蒸汽,I=2737.23 kJ/kg
i——相应冷凝水的焓(601.53 kJ/kg)
(6) 蒸汽耗量
已知发酵需要48 h,放罐、洗罐、维修的时间要60天,一年生产300天,60天用于维修,48小时发酵,大概4天生产一批产品,每年生产75批产品。经过计算,总共需要5个发酵罐。
据设计,每年发酵次数为75批,共产生冬虫夏草50.2吨。年耗蒸汽总量为:
DT= D×75×11=1282.65×75×5=4.81×105 (kg)
每吨成品耗蒸汽量:
DS=4.81×105/50.2=9.6×103 kg/t
最后,把上述计算结果列成热量消耗综合表,如表所示。
表7.3 50t/a冬虫夏草发酵车间总热量衡算表
名称
规格
每吨产品消耗定额(kg)
每小时最大用量(kg/h)(为单罐)
年消耗量(kg/a)
蒸汽
0.4(表压)
9.6×103
2562.95
4.81×105
7.3. 发酵车间水衡算
(1) 原料预处理用水量
已知一次发酵原料预处理用水量为4404.16kg,每年发酵次数为75次。共有5个发酵罐,故发酵原料预处理总用水量GW为:GW=4404.16×75×5=1.65×106(kg)
(2) 单罐发酵工序用水量
A. 蒸汽灭菌用水量
由上述热量衡算可知
D= Q总/[( I-i)η]=1282.65(kg)
式中 η——蒸汽的热效率,取η=95%
I——使用表压为0.4 MPa的饱和蒸汽,I=2737.23 kJ/kg
i——相应冷凝水的焓(601.53 kJ/kg)
B. 冷却水用量
已知发酵一次,料液总量为G=5505.2kg,把醪液从t1=121℃冷却至t2=25℃,冷却水使用t3=20℃的深井水,终温为t4=70℃,逆流操作,冷却时间t=1h。则每小时耗水量为:
W=Gc(t1- t2)/(c水t (t4- t3) )
=5505.2×3.7×(121-25)/(4.18×(70-20)×1)
=9356.2 (kg)
式中 3.7——发酵液的比热容(kJ/(kg·K))
4.18——水的比热容(kJ/(kg·K))
年发酵工序用水量
据设计,每年发酵次数为75次,罐子数为11,年发酵工序用水量G:
G=D+W=(9356.2+1282.65)×75×5 =3.99×106 (kg)
(3) 发酵车间总用水量G总= G原料+ G=1.65×106 + 3.99×106 =5.64×106 (kg)
表7.5 50t/a冬虫夏草发酵车间用水量衡算表
名称
规格
每吨产品消耗定额(t/t)
每小时用量(kg/h)
每天用量(t/d)
年耗量(t/a)
水
自来水或深井水
112.5
783.3
18.8
5.64×106
7.4. 发酵过程无菌空气消耗量计算
发酵车间无菌空气消耗量主要用于菌丝体发酵过程中通风供氧。
7.4.1.单罐发酵无菌空气耗用量
10 m3规模的通气搅拌发酵罐的通气速率为0.20-0.25vvm,取最高值0.25vvm进行计算。
(1) 单罐发酵过程用气量(常压空气) V=10×80%×0.25×60=120(m3/h)
式中 80%——发酵罐装料系数
(2) 单罐年用气量 Va=V×48×75=4.32×105(m3)
式中 75——每年单罐发酵批次
48——发酵周期(h)
7.4.2.种子培养等其他无菌空气耗量
一般取这些无菌空气消耗量之和约等于发酵过程空气的耗量的25%。故这项无菌空气耗量为:
V’=25%V=25%×120=30(m3/h)
每年用气量为:
Va’=25%Va×5=25%×4.32×105×5=5.4×105(m3/a)
式中 5——发酵罐个数
7.4.3.发酵车间高峰无菌空气消耗量
Vmax=5(V+V’)=5×(120+30)=750(m3/h)
7.4.4.发酵车间无菌空气年耗量
Vt=5×75×(V+V’)×48=2.7×106(m3/a)
式中 5——发酵罐个数
75——每年单罐发酵批次
48——发酵周期(h)
7.4.5.发酵车间无菌空气单耗
根据设计,实际冬虫夏草年产量m(实际)=50.2 (t),故发酵车间无菌空气单耗为:
Vo=Vt/G=2.7×106/50.2=5.38×104(m3/t)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得出50t/a冬虫夏草厂无菌空气用量衡算表,如表所示。
表7.6 发酵车间无菌空气衡算表
发酵罐公称容积(m3)
单罐通气量(m3/h)
种子培养耗气量(m3/h)
高峰空气消耗量(m3/h)
年空气耗量m3
空气单耗(m3/t虫草)
10
120
30
750
2.7×106
5.38×104
8 主要工艺设备的设计和选型
8.1 设备设计与选型的原则
从设备的设计选型情况,可以反映出所设计工厂的先进性和生产的可靠性。因此在设备的工艺设计和选型时应考虑如下原则:
(1) 保证工艺过程实施的安全可靠(包括设备材质对产品质量的安全可靠;设备材质强度的耐温、耐压、耐腐蚀的安全可靠;生产过程清洗、消毒的可靠性等)。
(2) 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
(3) 投资省,耗材料少,加工方便,采购容易。
(4) 运行费用低,水电汽消耗少。
(5) 操作清洗方便,耐用易维修,备品配件供应可靠,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实施机械化和自动化方便。
(6) 结构紧凑,尽量采用经过实践考验证明确定性能优良的设备。
(7) 考虑生产波动与设备平衡,留有一定裕量。
(8) 考虑设备故障及检修的备用。
(9) 发酵罐生产能力、数量和容积的确定。
8.2 主要设备的选型[6]
8.2.1发酵罐
8.2.1.1 发酵罐容积的确定
由《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表6-2可知10m3发酵罐,公称容积为10m3,总容积为10.8m3。
8.2.1.2 生产能力计算
每天需要发酵液量V=21.33 m3
设发酵罐的填充系数φ=0.8,
则每天需要发酵罐的总容积V0=21.33/φ=26.66 m3
8.2.1.3罐个数的确定
使用单罐公称容量为10m3的六弯叶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则需要发酵罐的个数为N1。公称容积为10m3的发酵罐,总容积为10.8m3,根据公式有
N1=V0τ/(V总·24)=26.66×48/(10.8×24)=5(个)
其中: τ=48h——发酵生产周期
V0——每天需要发酵罐的总容积
24——一天有24h
故取公称容积10m3发酵罐5个;
8.2.1.4主要尺寸的计算
已知V全=V筒+2V封=10.8 m3;封头折边忽略不计,以方便计算。则有
V全=0.785D2×2D+(π/24)D3×2=10.8,H=2D;
解方程得:1.57D3+0.26D3=10.8
D=1.8,故H=2D=3.6m ;
据《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附录一表15,知封头高H封=ha+hb=450+50=500(mm)
验算全容积V全:
V’全=V筒+2V封=0.785D2×2D+(π/24)D3×2+0.785 D2×0.05×2
=0.785×1.82×3.6+π/12×1.83+0.785×1.82×0.05×2
=10.9 m3
与V全=10.8 m3 相近
8.2.1.5 冷却面积的计算
为了保证发酵在最旺盛、微生物消耗基质最多及环境气温最高时也能冷却下来,必须按照发酵生成热最高峰、一年中最热的半个月的气温下,冷却水可能达到最高温度的恶劣条件下,设计冷却面积。
计算冷却面积使用牛顿传热定律公式,即
F=Q/(K·△tm)
对于冬虫夏草发酵,每1 m3发酵液,每1h传给冷却器的最大热量约为:
4.18×6000 kJ/(m3·h)。
采用竖式列管换热器,取经验值K=4.18×500 kJ/(m3·h·℃)
平均温差△tm:△tm=(△t1-△t2)/(ln(△t1/△t2))
32℃→32℃
20℃→27℃
代人,得 △tm=(12-5)/(ln12/5)=8℃
对公称容量10 m3的发酵罐,每天装2.5罐,每罐实际装液量为21.33/2.5=8.53(m3)
换热面积F=Q/(K·△tm)=4.18×6000×8.53/(4.18×500×8)=12.8 (m2)
8.2.1.6搅拌器设计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搅拌涡轮有三种型式,可根据发酵特点、基质及菌体特性选用。由于冬虫夏草发酵过程有中间补料操作,对混合要求较高,因此选用六弯叶涡轮搅拌器。
该搅拌器的主要尺寸如下:
搅拌器叶径 Di=D/3=1.8/3=0.6(m) 取d=0.6(m)
弧长l=0.375d=0.375×0.6=0.225(m)
底距C=D/3=1.8/3=0.6(m)
盘径di=0.75Di=0.75×0.6=0.45(m)
叶弦长L=0.25d=0.25×0.6=0.15(m)
叶距Y=D=1.8(m)
弯叶板厚δ=12(mm)
取两档搅拌,搅拌转速N2可根据10m3罐,搅拌器直径0.63m,转速N1=145r/min,以等P0/V为基准放大求得:
N2=N1(D1/D2) 2/3 =145×(0.63/0.6)2/3 =150(r/min)
8.2.1.7设备结构的工艺设计
设备结构的工艺设计,是将设备的主要辅助装置的工艺要求交代清楚,供制造加工和采购时取得资料依据。其内容包括:空气分布器、挡板、密封方式、搅拌器及冷却管布置等。现分别简述如下:
(1) 空气分布器:对于好气发酵罐,分布器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多孔(管)式和单管式。对通风量较小(如Q=0.02-0.5ml/s)的设备,应加环型或直管型空气分布器;而对通气量大的发酵罐,则使用单管通风,由于进风速度高,又有涡轮板阻挡,叶轮打碎、溶氧是没有问题的,本罐使用单管进风。
(2) 挡板:挡板的作用是加强搅拌强度,促进液体上下翻动呵控制流型,防止产生涡轮而降低混合和溶氧效果。如罐内有相当于挡板作用的竖式冷却蛇管,扶梯等也可不设挡板。为减少泡沫,可将挡板上沿略低于正常液面,利用搅拌在液面上形成的涡旋消泡。本罐应有扶梯和竖式冷却蛇管,故不设挡板。
(3) 密封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密封已在发酵行业普遍采用,本罐拟采用双面机械密封方式,处理轴与罐的动静问题。
(4) 冷却管布置:对于容积小于5m3的发酵罐,为了便于清洗,多使用夹套冷却装置。随着发酵罐容量的增加,比表面积变小,夹套形成的冷却面积已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于是使用管式冷却装置。蛇管因易沉积污垢且不易清洗而不采用;列管式冷却装置虽然冷却效果好,但耗水量过多;因此广泛使用的是竖直蛇管冷却装置。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地区,为了进一步增加冷却效果 ,也有利用罐皮冷却的。
为了保证发酵罐的冷却,单是计算出冷却面积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管道截面积,以供足够的冷却水通过。管道截面太大,管径太粗不易弯制,冷却水没有充分利用;太细则冷却水流经管路不到一半,水温已与料温相等。
8.2.1.8设备材料的选择
发酵设备的材质选择,优先考虑的满足工艺的要求其次是经济性。为了降低造价,冬虫夏草发酵可用碳钢制作发酵设备,本设备选用A3钢制作。
参考文献
[1] 秦鹏,王龙,路等学,赵玉卉. 甘肃地区冬虫夏草液体发酵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 26(5).
[2]朱印酒,段双全,欧珠朗杰. 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8(2).
[3] 金顺姬.冬虫夏草的作用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07第21期(综合版)(第9卷总第174期).
[4] 许周善,周晓燕.冬虫夏草多糖的研究进展[J].工业微生物.30(1):56-57.
[5] 王德利,徐一强.虫草头孢菌种发酵工艺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Shanxi Med Univ)1999,30(增刊).
[6] 吴思方.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7] 俞永信.冬虫夏草发酵菌粉化学成分的组成特点[C].中国菌物学会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0406,220-226.
[8] 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学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4.
[9] 陆幼兰.冬虫夏草菌丝体的深层培养[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19/4.
[10] 刘 炜.冬虫夏草的液体发酵--虫草菌丝体[C].《中国食品添加剂》增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会议论文集,20030401,283-284.
附录
附图1 生产工艺流程图
附图2 主体设备图
附图3 车间平面图
附图4 工厂平面图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