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综合试题(附答案)
1.看拼音,把汉字规范、匀称地写在田字格里。
zhèn 静 戏shuǎ 走lánɡ yán lì wēi wǔ
节shěnɡ fēnɡ利 bǎi 布 yuán rùn jì xù
2.
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使劲(jìng) B.歉(qiàn)意 C.承(chéng)认 D.张牙舞爪(zhǎo)
3.下列加点字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兔走触株(跑) B.小溪泛尽却山行(再,又)
C.有过则改(改正) D.山寺桃花始盛开(最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好的同桌能带着你变得优秀起来,而不认真学习的同桌也会对你有不好的影响,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自相矛盾与自欺欺人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C.赵州桥虽然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才干,而且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D.两只小虾的搏斗很猛烈。
5.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课文内容:( )
A.寓言故事虽小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伊索寓言包含很多古罗马的民间故事,就像一个神奇的动物王国。
B.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蜜蜂》节选自他的《昆虫记》。
C.《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
D.《肥皂泡》的作者是冰心奶奶,课文写了她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表达了她对童年时代快乐美好生活的留恋与向往。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狗的鼻子真灵巧,老远就闻到食物的味道。
B.心愿瓶在江面上飘扬。
C.妹妹看见同学摔倒了,紧急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D.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
B.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C.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像小圆点,特别漂亮。
D.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仿照句子写一写向日葵开放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仿照例句,将句子补充完整。)
“你这孩子,这么调皮,真是要气死我了!”妈妈______。
(3)修改下面的语段。(1处标点符号,2处语病)
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开展《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上周,学校已经即将公布了评选结果,我们班的小莉同学三次连续榜上有名,同学们都夸奖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填空。
(1)____________,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4)_____________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近乡情更怯,_______________。(宋之问《渡汉江》)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_____________。”(《论语》选读)
(7)人影给溪水___________了,钓竿上立着一只___________。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______________。
(8)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
(9)本学期,我们阅读了《伊索寓言》和《中国古代寓言》,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仙人掌和小芽儿
慈琪
仙人掌自出生起,就一直认为自己是黄颜色的。是呀,天是黄色的,沙子地是黄色的,连一阵一阵吹过的风,也是黄澄澄的,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有一天,仙人掌的面前长出了一个奇迹。
一株努力张开两片叶子的小芽儿从地里钻出来了。仙人掌低头瞅着它,这株幼芽也抬起头,眨巴眨巴眼睛瞅着仙人掌,忽然露出一个嫩绿色的可爱笑容。仙人掌很喜欢这个嫩绿的小芽儿。
有小芽儿的陪伴,仙人掌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而欢喜。风沙来了,它给小芽儿遮挡风沙,夜晚又抖落身上的露水,浇灌小芽儿。小芽儿长得很快,没多少日子,它竟长得超过了仙人掌,于是仙人掌仰着头看它,充满了骄做:瞧,它长得这么高。
后来,小芽儿长成了大树。大树茂密的叶子聚集了更多的露珠。不久,它们俩的周围冒出了更多小草小芽。第三年春天时,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小块稀稀疏疏的草地。随着周围的植物越来越茂密,仙人掌发出赞叹与自卑的声音;它们都那么活泼,那么鲜绿,哪里像自己啊,黄黄的,和沙子一样普通。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仙人掌已经成了老爷爷,而它周固的沙漠早已被一片绿洲所取代。它不知道这都是它呵护那株小芽儿的结果,当然它也不知道,自己其实也是绿色的。
(选文有删改)
10、照样子,写词语。
黄澄澄(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然而有一天,仙人掌的面前长出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仙人掌是怎样阿护小芽儿的?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13、仙人掌和小芽儿的周围一开始是什么样子?最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假如你是那棵被仙人掌呵护长大的树,请你给仙人掌说几句话,让它不要自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大师的风范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
一次,他收了一位 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曲子演奏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
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走下了台。
众人 ,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吧?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刚才的一曲上,我的琴声对他只能是一种误导。”
全场静默片刻,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蕴含着三重含义:一是为学生精湛的琴艺,二是为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赞美和尊重,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提琴演奏家面对学生完美的演出,表现出谦逊和赏识的态度。仅此一点,足以称之为大师。
15、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 )的掌声 ( )的琴艺 ( )地叹了口气
16、选词填空。请选择合适词语的序号填在“ ”上。
(1)众人____________,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A.惊慌失措 B.大惊小怪 C.胆战心惊
(2)一次,他收了一位____________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
A.名不虚传 B.名不见经传 C.名正言顺
17、“照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我是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理解的。
18、当你读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你会有怎样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说这位小提琴演奏家是“大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习作。
每一个班级都有很多特点鲜明的同学:爱不停地问为什么的“十万个为什么”,整天笑呵呵的“乐天派”,一只蚂蚁可以观察半天的“昆虫迷”……请你以《我们班的“______”》为题完成一篇习作,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把这位同学的特点介绍清楚。
温馨提示: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书写工整、规范,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3.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称、人名。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镇、廊、威、锋、摆、润、继”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书写时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解析】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和多音字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按题目要求,找出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
使劲:shǐ jìn
劲:
[jìn]:力气;精神;情绪;兴趣;神情;样子。
[jìng]:坚强有力;猛烈。
3.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项:“兔走触株”出自文言文《守株待兔》,意思是: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走:跑。
B项: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小溪泛尽却山行。意思: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C项: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改:改正。
D项: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始:才;刚刚。
4.A
【解析】A
【详解】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会让自己也变好,接近坏人会让自己也变坏。
B自相矛盾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该成语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在句中常用作谓语、定语,不能用于两方以上,只能用于单方自我抵触。
自欺欺人,汉语成语,意思是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现指“就是明明知道真相,却骗自己也骗别人,一般指不肯面对事实。”出自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C“虽然”应该改为“不仅”,“不仅……而且” 中的而且表示进一步的意思,用在后一个分句的开头。
D“猛烈”应该改为“激烈”。
猛烈,汉语词语,意思是气势大,力量大;急剧。出自《书·舜典》。
激烈,是汉语词汇,指的是(动作、言论)剧烈;(性情、情怀)激奋,刚烈。如:激烈争辩。
5.A
【解析】A
【详解】此题考查我们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选项A中,《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大部分为动物寓言。
6.D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识记,结合语境要求进行辨析即可。本题中加点词使用正确的是D项。
A项:灵巧:意思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的意思。
B项:飘扬:在空中随风摆动。
C项:紧急:形容词,紧张、急迫、危急的意思,表示需要马上行动,刻不容缓,一般用于紧急行动。
D项:荡漾:意思是指飘荡;起伏不定;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起伏动荡。
7.D
【解析】D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B、C是比喻句,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A项把“小球”比作“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把“头”比作“梯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把“硬翅”比作“小圆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不是比喻句,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8. 向日葵撑起了黄色的小伞。 愤怒地喊起来 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开展“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上周,学校已经公布了评选结果,我们班的小莉同学连续三次榜上有名,同学们都夸奖她。
【解析】
(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如:向日葵绽开了美丽的笑脸。
(2)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根据例句的结构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前后意思一致。
如:“你这孩子,这么调皮,真是要气死我了!”妈妈跺着脚大叫起来。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标点错误,应为双引号。
“上周,学校已经即将公布了评选结果”前后矛盾,去掉“即将”。
“我们班的小莉同学三次连续榜上有名”语序混乱,应为“连续三次”。
9. 人间四月芳菲尽 春江水暖鸭先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人谁无过 不敢问来人 小人同而不和 染绿 红蜻蜓 鱼儿和笑声 红彤彤的 金灿灿的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山鹰与狐狸 背信弃义的人终会得到报应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名人名言、现代文默写和课外阅读。
(1)题目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全诗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题目出自宋代诗人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题目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全诗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5)题目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全诗为: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意思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7)题目出自课文《童年的水墨画》,熟练背诵课文,便不难默写出来了,注意不要写错字。
(8)题目出自课文《火烧云》,熟练背诵并默写,注意看清横线前后的内容,填好后,检查一遍是否通顺,有无重复或遗漏。
(9)学生能从《伊索寓言》和《中国古代寓言》中选择一个里面有的寓言故事,并写清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语句通顺,合情合理,即可得分。
A
【解析】10、 金灿灿 胖乎乎 暖洋洋 92.一株有两片叶子的绿小芽儿。 93.应画出的句子是:风沙来了,它给小芽儿遮挡风沙,夜晚又抖落身上的露水,浇灌小芽儿。 94.一开始是一片黄色的沙漠,后来在仙人掌的呵护下小芽儿长成了枝叶茂密的大树,它们的周围冒出的小草小芽长成了稀疏的草地。又过了许多年,仙人掌和大树周围的沙漠变成了绿洲。 95.请您不要自卑,因为有您的呵护,我才能长成大树,才会聚集更多露珠,我们周围才会长出更多的小草小芽,才会有这么多茂密的植物,这一切都是您的功劳啊!这些都值得您骄傲。而且您同我们一样,也是绿色的呢!
【分析】
10、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词语,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仿写。注意题干的要求是写出ABB式的词语,例如有香喷喷、金灿灿、亮闪闪、静悄悄、黑沉沉、亮晶晶、黑压压、笑哈哈、气冲冲、沉甸甸、水汪汪、胖乎乎、孤零零、急匆匆、绿油油、黑乎乎。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内容“一株努力张开两片叶子的小芽儿从地里钻出来了。仙人掌低头瞅着它,这株幼芽也抬起头,眨巴眨巴眼睛瞅着仙人掌,忽然露出一个嫩绿色的可爱笑容。仙人掌很喜欢这个嫩绿的小芽儿。”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然而有一天,仙人掌的面前长出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一株有两片叶子的绿小芽儿。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内容“风沙来了,它给小芽儿遮挡风沙,夜晚又抖落身上的露水,浇灌小芽儿。”仙人掌呵护小芽儿的方法。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内容“仙人掌自出生起,就一直认为自己是黄颜色的。是呀,天是黄色的,沙子地是黄色的,连一阵一阵吹过的风,也是黄澄澄的,自己当然也不例外。”“后来,小芽儿长成了大树。大树茂密的叶子聚集了更多的露珠。不久,它们俩的周围冒出了更多小草小芽。第三年春天时,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小块稀稀疏疏的草地。随着周围的植物越来越茂密,仙人掌发出赞叹与自卑的声音;它们都那么活泼,那么鲜绿,哪里像自己啊,黄黄的,和沙子一样普通。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仙人掌已经成了老爷爷,而它周固的沙漠早已被一片绿洲所取代。它不知道这都是它呵护那株小芽儿的结果,当然它也不知道,自己其实也是绿色的。”可以得出仙人掌和小芽儿的周围一开始是一开始是一片黄色的沙漠,后来在仙人掌的呵护下小芽儿长成了枝叶茂密的大树,它们的周围冒出的小草小芽长成了稀疏的草地。又过了许多年,仙人掌和大树周围的沙漠变成了绿洲。
14、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进行主观性的回答。以自己是那棵被仙人掌呵护长大的树的口吻,对仙人掌说几句话,让它不要自卑。例如可以写成,请您不要自卑,因为有您的呵护,我才能长成大树,才会聚集更多露珠,我们周围才会长出更多的小草小芽,才会有这么多茂密的植物,这一切都是您的功劳啊!这些都值得您骄傲。而且您同我们一样,也是绿色的呢!
A
【解析】15、 热烈 精湛 深深 32. A B 33. 按照惯例 组合字义 34.我猜想大师在心里赞叹这名学生演奏水平,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更多可教他的,最后下决心停止演奏,把学生的真实演奏水平告知众人。 35.因为这位小提琴演奏家不仅有精湛的演奏技艺,而且有博大的胸襟和谦逊的态度。
【解析】
15、本题考查了选词填空。作答这类题回原文找出词语搭配即可。结合“深地叹了口气,走下了台”、“全场静默片刻,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一是为学生精湛的琴艺”可知答案。
16、本题考查了选词填空。(1)句子前文写了听完了新生的演奏,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却没有奏响,深深叹了口气又走下台,可知此时众人的心里应该感到十分出乎意料,甚至失去常态。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故选A合适。惊慌失措的意思是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大惊小怪,意思是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胆战心惊,意思是形容十分害怕。(2)根据新生的身份可以推断出,这名学生并非有知名度。名不见经传: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没有名气或者太隐秘、太偏僻,还有很神秘的意思。故选B合适。“名不虚传”的原义是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不见经传,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或太隐秘、太偏僻,还有很神秘的意思。名正言顺,原意是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17、本题考查了理解词语意思。照例的意思是按照惯例,按照常情。“照”的意思是按照,“例”的意思是惯例,故用组合字义的方法理解的。
18、本题考查了故事预测。“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这个句子前文语境是新生刚刚演奏完一曲小提琴,大师拿着琴走上台。作答这类题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大师可能不仅默默感叹这名新生演奏水平,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更多可教他的,最后下决心停止演奏,把学生的真实演奏水平告知众人。
19、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理解。根据最后一句话“小提琴演奏家面对学生完美的演出,表现出谦逊和赏识的态度。仅此一点,足以称之为大师”可知,因为这位小提琴演奏家不仅有精湛的演奏技艺,而且有博大的胸襟和谦逊的态度。
20、 我们班的热心肠
李奎十岁了,中等的个子,黄黄的皮肤,留着一个小平头,高高的鼻梁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上去很神气。他可是我们班出了名的“热心肠”!
早上,同学们正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早读。就在这时,我听见后面传来“痛,痛……”的声音。我回过头一看,只见张庆用手捂着肚子趴在桌上,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滚落下来,嘴里不停地叫着:“痛,好痛啊!”坐在最后一桌的李奎估计也听到了,只见他连忙拿出自己的水杯去给李奎倒来了一杯热开水。李奎一手扶着张庆,一手拿着水杯,还不停地朝杯子里吹着气,让张庆慢慢地把热水喝下。过来一会儿,张庆似乎舒服了,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充满感激地说:“谢谢你!李奎。”“不客气。”李奎摇了摇手说,“同学之间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助的,这是我应该做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李奎的热心肠赢得了大家的赞扬,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夸赞的!
【详解】本题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从题干中知道需要从班里选一位性格鲜明的同学,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把这位同学的特点介绍清楚。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书写工整、规范,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3.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称、人名。
开头:开门见山(外貌描写对下文描写人物性格起到烘托作用)。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