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综合试卷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分=( )秒 1米-3分米=( )分米
2.妈妈乘车上班,早晨7.10出发,路上用了35分钟,她到单位的时间是早晨( )时( )分。
3.请你估一估.一副耳机售价98元,买9副大约要花( )元;3张桌子售价598元,平均一张大约( )元。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室高290( )。
一本故事书的厚度约为5( )。
贝贝卧室的面积约为16( )。
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约是137( )。
5.书店新进了698本图书,上午卖出156本,下午卖出122本,还剩( )本图书。
6.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28元,买一个书包和一个地球仪共需( )元钱。
7.一架飞机模型的售价是298元,买8架这样的飞机模型大约是( )元。
8.电影院每天放映6场电影,每场最多卖325张票,电影院每天最多能有( )人看电影。
二、选择题
9.张晓从图书馆借来一本《数学故事》,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其余的第三天看完,她第三天看了全书的,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全书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全书的。
10.3500千克○5吨,○里应填( )。
A.> B.< C.=
11.聪聪想看下午2.45的电影,需提前10分钟检票,他最晚应下午( )到达电影院。
A.2.35 B.2.55 C.12.35
12.三(2)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9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22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9人,三(2)班一共有( )人。
13.要使□23×4的积最接近2000,口中应填( )。
A.3 B.4 C.5
14.一杯牛奶,喝了,还剩( )。
A. B. C.1杯
15.把一张长方纸对折,正好得到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的周长是( )厘米。
A.40 B.20 C.60
16.水果店昨天卖的水果是.苹果、梨子、橘子、草莓,今天卖的水果是.西瓜、梨子、柠檬、草莓、葡萄,水果店两天一共卖了( )种水果。
A.9 B.8 C.7
三、计算题
17.直接写出得数。
23+69= 700-160= 119+482≈
503×4= 27×0= 299×8≈
1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求验算。
△
19.计算下面各题。
20.下图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请在方格里分别画一个与左图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十四、应用题
21.食堂原有大米420千克,吃掉些后还剩190千克,吃掉多少千克大米?
22.药店新购进一批口罩,其中普通医用口罩352包,比KN95口罩多148包。药店新购进口罩多少包?
23.小美有8颗黄珠子,红珠子的数量比黄珠子的6倍多6颗。
(1)红珠子有几颗?
(2)在红珠子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红珠子的数量是黄珠子的6倍,需要增加或减少几颗黄珠子?
24.明明在“国旗下演讲”中,介绍了随州博物馆的几件文物,据统计,同学们对“鹿鹤”感兴趣的有148人,对“曾侯乙编钟”感兴趣的人数比对“鹿鹤”感兴趣的5倍还多120人,对“曾侯乙编钟”感兴趣的有多少人?
25.修一条长28千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第二周修了,还剩多少千米没修?
26.把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3张小长方形纸,每张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7.在新年联欢会上,歌舞小组一共有28人,其中参加舞蹈表演的有25人,参加歌唱表演的有15人,每人至少参加一种表演。两种节目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5 240 7
【解析】
把4分换算成秒数,用4乘进率60;
先把1米换算成10分米,再相减即可。
7000÷1000=7;4×60=240;1×10=10;10-3=7
7000千克=7吨 4分=240秒 1米-3分米=7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和名数的简单计算,要注意在做名数的计算题时,要先把名数的单位化统一后再计算。
2. 7 45
【解析】
用出发时间加上在路上用的时间,求出到达单位的时间。
7时10分+35分钟=7时45分
则她到单位的时间是早晨7时45分。
【点睛】
本题考查时间的推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3. 900 200
【解析】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可知,买9副耳机需要花98×9元。乘法估算时,将乘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计算。据此估算出买9副大约要花的钱数。
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可知,平均一张桌子售价598÷3元。除法估算时,除数不变,将被除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且是除数的倍数,再进行计算。据此估算出平均一张桌子的售价。
98×9≈100×9=900(元)
则买9副大约要花900元。
598÷3≈600÷3=200(元)
则平均一张大约200元。
故答案为.900;200。
【点睛】
熟练掌握单价、总价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灵活运用乘除法的估算方法解答即可。
4. 厘米##cm 毫米##mm 平方米## 千米##km
【解析】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教室高290厘米。
一本故事书的厚度约为5毫米。
贝贝卧室的面积约为16平方米。
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约是137千米。
【点睛】
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5.420
【解析】
书本总量为698本,上午卖出156本,还剩本,下午卖出122本,还剩本。
(本)
【点睛】
本题要求剩余的书本量,只需减去卖出的即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113
【解析】
用地球仪的单价加上书包的单价就是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用的钱数。
(元)
答.买一个书包和一个地球仪共需113元钱。
【点睛】
本题考查加法应用,掌握求一共需要的钱数,就是求和,用加法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7.2400
【解析】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即可解答,计算时把298看作300进行估算即可。
298×8≈300×8=2400(元)
买8架这样的飞机模型大约是2400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即可。
8.1950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每场最多卖票的张数×每天放映的场数=电影院每天最多看电影的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325×6=1950(人)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9.;;
【解析】
把一本《数学故事》的页数看成一个整体,第一天看了全书的,剩下全书的1-=;+=,剩下的一半即,则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三天看了全书的;用第一天看的加上第二天看的,求出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用第一天看的减去第二天看的,求出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1-=
+=
剩下的一半即,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三天看了全书的;
+=
-=
则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全书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全书的。
【点睛】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0.B
解析.B
【解析】
1吨=1000千克,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5吨=5000千克
因为5000千克>3500千克,
所以3500千克<5吨,故○里应填<。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A
解析.A
【解析】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播放电影时间减去10分钟等于最晚到达电影院时间,据此即可解答。
2.45-10分钟=2.35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时间推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2.32
【解析】
用参加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减去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即可解答。
19+22-9
=41-9
=32(人)
所以三(2)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9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22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9人,三(2)班一共有32人。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容斥原理。利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
13.C
解析.C
【解析】
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把选项中的3个数字分别代入□23×4中,计算出结果,再找出最接近2000的那个算式即可。
A.323×4=1292
B.423×4=1692
C.523×4=2092
从1292.1692.2092中可看出,2092最接近2000,也就是523×4的积最接近2000。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A
解析.A
【解析】
可将这杯牛奶看作单位“1”,因此用1减去喝去的部分即可,依此计算并选择。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简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C
解析.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长方形的长为2个10厘米,宽为10厘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出长方形纸的周长即可。
10+10=20(厘米)
(20+10)×2
=30×2
=60(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以及图形的折叠问题,应熟练掌握。
16.C
解析.C
【解析】
根据题意,用昨天卖水果的种类数量加上今天卖水果的种类数量,减去两天都卖的水果种类数量;昨天卖了4种水果,今天卖了5种水果,这两天都卖的水果有2种,所以,水果店两天一共卖了(4+5-2)种水果。
4+5-2=7(种)
所以,水果店两天一共卖了7种水果。
故答案为.C
【点睛】
解答本题的依据为容斥原理之一.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属于A类元素个数+属于B类元素个数-A类B类元素个数总和。
三、计算题
17.92;540;600
2012;0;2400
;;
【解析】
18.716;364;
3235;2880
【解析】
(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567+149=716 702-338=364
验算.
647×5=3235 360×8=2880
19.188;505;154
【解析】
第一小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小题,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第三小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0×4+68
=120+68
=188
496+81÷9
=496+9
=505
203-7×7
=203-49
=154
20.见详解
【解析】
利用数格子的方法可知原图形的周长,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从而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据此画图即可。
原图形的周长为16厘米;
长方形长、宽之和.16÷2=8(厘米)
所以长方形的长、宽可以是5和3.6和2.7和1;
正方形的边长.16÷4=4(厘米)
如图.
(所画长方形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指定周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周长公式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
十四、应用题
21.230千克
【解析】
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原来的质量减去剩下的质量,就是吃掉了多少千克的大米。
据分析可知.
420-190=230(千克)
答.吃掉了230千克大米。
【点睛】
解决本题根据减法的意义直接列式求解即可。
22.556包
【解析】
用352减去148,求出KN95口罩的数量,再加上352,求出药店新购进口罩多少包。
352-148+352
=204+352
=556(包)
答.药店新购进口罩556包。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数的加、减法计算及应用,数量掌握计算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23.(1)54颗
(2)增加1颗
【解析】
(1)用黄珠子的颗数乘6,再加上多的6颗,求出红珠子的颗数。
(2)用红珠子的颗数除以6,求出黄珠子应有的颗数,再与原来黄珠子的颗数相减求差。
(1)8×6+
解析.(1)54颗
(2)增加1颗
【解析】
(1)用黄珠子的颗数乘6,再加上多的6颗,求出红珠子的颗数。
(2)用红珠子的颗数除以6,求出黄珠子应有的颗数,再与原来黄珠子的颗数相减求差。
(1)8×6+6
=48+6
=54(颗)
答.红珠子有54颗。
(2)54÷6-8
=9-8
=1(颗)
答.需要增加1颗黄珠子。
【点睛】
本题考查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后成为另一个数的几倍,先用乘法求出另一个数的几倍,再与这个数相减。
24.860人
【解析】
用148乘5,求出对“鹿鹤”感兴趣的5倍的人数;再加上120,求出对“曾侯乙编钟”感兴趣的有多少人。
148×5+120
=740+120
=860(人)
答.对“曾侯乙编钟”感
解析.860人
【解析】
用148乘5,求出对“鹿鹤”感兴趣的5倍的人数;再加上120,求出对“曾侯乙编钟”感兴趣的有多少人。
148×5+120
=740+120
=860(人)
答.对“曾侯乙编钟”感兴趣的有860人。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5.8千米
【解析】
把这条公路的全长看成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还剩下全长的1--=,表示其中的2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的长度,再用乘法求出2份的长度,据此可求出还剩多少千米没修。
1--
=-
=
2
解析.8千米
【解析】
把这条公路的全长看成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还剩下全长的1--=,表示其中的2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的长度,再用乘法求出2份的长度,据此可求出还剩多少千米没修。
1--
=-
=
28÷7×2
=4×2
=8(千米)
答.还剩8千米没修。
【点睛】
先求出剩余路程占总长度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转化成整数除法、乘法解答。
26.64厘米
【解析】
这张正方形纸被平均分成3张小长方形纸后,每张小长方形纸的长是24厘米,宽是24÷3=8厘米,它们的周长是相同的。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小长方形纸的周长即可。
(2
解析.64厘米
【解析】
这张正方形纸被平均分成3张小长方形纸后,每张小长方形纸的长是24厘米,宽是24÷3=8厘米,它们的周长是相同的。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小长方形纸的周长即可。
(24+24÷3)×2
=(24+8)×2
=32×2
=64(厘米)
答.每张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64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27.12人
【解析】
参加舞蹈表演的人数+参加歌唱表演的人数-歌舞小组一共的人数=两种节目都参加的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25+15-28
=40-28
=12(人)
答.两种节目都参加的有12人。
解析.12人
【解析】
参加舞蹈表演的人数+参加歌唱表演的人数-歌舞小组一共的人数=两种节目都参加的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25+15-28
=40-28
=12(人)
答.两种节目都参加的有12人。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