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14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课程PPT.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886928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课程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14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课程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14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课程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14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课程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14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课程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三章第三章 细菌细菌(xjn)(xjn)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第一页,共三十九页。第一节第一节 细菌细菌(xjn)的分布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江河、湖泊、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空气中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细海洋、土壤、空气中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细菌存在菌存在(cnzi)。在人类、动物、植物的体表,以及与。在人类、动物、植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大量细菌存在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大量细菌存在(cnzi)。泳衣品牌泳衣品牌第二页,共三十九页。一、细菌一、细菌(xjn)在自然界的

2、分布在自然界的分布1、土壤、土壤(trng)第三页,共三十九页。一、细菌一、细菌(xjn)在自然界的分布在自然界的分布2、水、水第四页,共三十九页。常用测定细菌总数常用测定细菌总数(zngsh)和大肠杆菌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和大肠杆菌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个;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个;每每100ml瓶装汽水、果汁中的瓶装汽水、果汁中的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5个个。第五页,共三十九页。一、细菌一、细菌(xjn)在自然界的

3、分布在自然界的分布3、空气、空气(kngq)第六页,共三十九页。二、细菌在正常人体二、细菌在正常人体(rnt)的分布的分布 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cnzi)着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正常人体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正常人体的血液、内脏、血液、内脏、骨骼、肌肉骨骼、肌肉等部位是无菌的。等部位是无菌的。第七页,共三十九页。第八页,共三十九页。三、人体正常三、人体正常(zhngchng)菌群及其意义菌群及其意义(一)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

4、ydng)数量的细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称为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第九页,共三十九页。2、正常、正常(zhngchng)菌群的生理学意义菌群的生理学意义n生物拮抗作用生物拮抗作用n营养营养(yngyng)作用作用n免疫作用免疫作用n抗衰老、抗肿瘤作用抗衰老、抗肿瘤作用第十页,共三十九页。3、条件、条件(tiojin)致病菌致病菌 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在特殊情况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在特殊情况(qngkung)下能下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致病条件致病条件 引

5、起机会感染常见引起机会感染常见(chn jin)的条件或因素:的条件或因素: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4、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n菌群失调: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菌群失调: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和比例(bl)发生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称为菌发生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称为菌群失调。群失调。n菌群失调症:由于严重的菌群失调引起了临床症状,菌群失调症:由于严重的菌群失调引起了临床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则称为菌群失调症。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毒消毒(xio d)与灭菌与灭菌n消毒消毒: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

6、生物的方法。n灭菌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非病: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非病原菌的繁殖体及芽胞)的方法。原菌的繁殖体及芽胞)的方法。n无菌无菌:物体上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物体上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n无菌操作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jt)或物体的操作技术。或物体的操作技术。n防腐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一、物理消毒一、物理消毒(xio d)灭菌法灭菌法n 热力灭菌法热力灭菌法n 紫外线与电离辐射灭菌法紫外线与电离辐射灭菌法n 滤过滤过(l u)除菌法除菌法n 超声波灭菌法超

7、声波灭菌法n 其他物理抑菌或杀菌方法其他物理抑菌或杀菌方法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热力热力(rl)灭菌法灭菌法 一、物理消毒一、物理消毒(xio d)灭菌法灭菌法高温高温(gown)杀灭細杀灭細菌菌焚烧焚烧-最彻底的灭菌方法最彻底的灭菌方法烧灼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干烤干烤-加热加热160-170 2小时小时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红外线红外线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干热干热(n r)灭菌法灭菌法 焚烧与烧灼:焚烧与烧灼: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烧死。此法彻底可靠。适用于接种针、环、试管口及废弃的物品(wpn)或尸体。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干热干热(n r)灭菌法灭菌法 干烤:干烤:加热

8、至1601702小时可达到灭菌(mi jn)的目的。此法适用于玻璃皿、金属用具等的灭菌(mi jn)。电热鼓风干燥箱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湿热湿热(sh r)灭菌灭菌法法高压蒸汽高压蒸汽(zhn q)灭菌法灭菌法最有效的灭菌(mijn)方法121.3、103.4kpa1520分钟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水煮1005分钟(繁殖体)3小时(芽胞)流通蒸汽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间歇蒸汽灭菌法水蒸汽1001530分钟(繁殖体)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较低的温度(6130分;71.71530秒)杀灭致病菌第二十页,共三十九页。湿热灭菌湿热灭菌(mi jn)与干热灭菌与干热

9、灭菌(mi jn)的比较的比较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mi jn)比干热灭菌比干热灭菌(mi jn)效果好效果好原原因因(yunyn)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湿热的蒸汽有潜热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九页。(1)湿热)湿热(sh r)灭菌法灭菌法n压力压力103.4KPa(1.05Kg/cm2)n温度温度121.3 n时间时间15-30minn效果效果杀灭包括杀灭包括(boku)芽胞在内所有微生物芽胞在内所有微生物n应用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高压高压(

10、goy)蒸汽灭菌法蒸汽灭菌法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1)湿热)湿热(sh r)灭菌法灭菌法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n100 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n杀死芽胞需一至数小时。n如在水中加入2%碳酸氢钠(tn sun qn n)可提高沸点,增强杀灭芽胞作用,同时又可防止金属器械生锈。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1)湿热)湿热(sh r)灭菌法灭菌法 流通蒸气法:流通蒸气法:温度不超过温度不超过100,1530分钟,可杀死细菌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的繁殖体。间歇灭菌法:间歇灭菌法:把流通蒸汽加热的物品放置把流通蒸汽加热的物品放置3737温箱过夜,使其温箱过夜,使其中中(qzhng)(qzhng)

11、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经流通蒸汽加热,如此三次。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经流通蒸汽加热,如此三次。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九页。(1)湿热)湿热(sh r)灭菌法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保持物品中所需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保持物品中所需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加热温度加热温度61.1-62.8 30min或 71.715-30s。主要用于牛乳、酒类、主要用于牛乳、酒类、饮料饮料(ynlio)等食品的消毒。等食品的消毒。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九页。三、滤过三、滤过(l u)除菌法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

12、方法除去液体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yt)或空气中的细菌。或空气中的细菌。滤菌器含有微细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大于其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小孔,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大于其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n常用滤器:薄膜滤器、玻璃滤器、石棉滤器常用滤器:薄膜滤器、玻璃滤器、石棉滤器n特点:只能除去细菌,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特点:只能除去细菌,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L型细菌。型细菌。n应用: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的除菌。应用: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的除菌。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频率频率高于高于20kHz的声波称为的声波称

13、为(chn wi)超声波超声波。主。主要用于裂解细胞,提取细胞组分。要用于裂解细胞,提取细胞组分。杀菌机理:空穴效应杀菌机理:空穴效应四、超声波四、超声波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九页。n 干燥法干燥法 主要用于菌种和食品的保藏。主要用于菌种和食品的保藏。n 低温法低温法 低温可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减慢,常用作保低温可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减慢,常用作保存菌种。存菌种。n 冷冻真空干燥法冷冻真空干燥法 是目前保存菌种最好是目前保存菌种最好(zu ho)的方的方法。法。五五 其他其他(qt)物理抑菌或杀菌方法物理抑菌或杀菌方法第三十页,共三十九页。二、化学二、化学(huxu)消毒灭菌法消毒灭菌法n消毒机制:消毒机

14、制:n引起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引起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重金属盐类、醇类、醛类、酸碱)(重金属盐类、醇类、醛类、酸碱)n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干扰细菌的酶系统(氧化剂、重金属盐类)(氧化剂、重金属盐类)n损伤细菌的细胞壁或细胞膜损伤细菌的细胞壁或细胞膜(苯扎溴铵、酚类、表面活性剂)(苯扎溴铵、酚类、表面活性剂)n消毒剂的特点:消毒剂的特点:作用无选择性作用无选择性 对人体细胞有损伤对人体细胞有损伤 故只能外用不能内服故只能外用不能内服n消毒剂的应用:消毒剂的应用: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皮肤、粘膜、饮水、厕所、空气、手、器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皮肤、粘膜、饮水、厕所、空气、手、器械械(qxi)、环境。、环境。第三

15、十一页,共三十九页。n消毒剂的性质消毒剂的性质(xngzh)、浓度与作用时间、浓度与作用时间n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与状态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与状态n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n温度和酸碱度温度和酸碱度影响影响(yngxing)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九页。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浓度(nngd)、用途及作用机制(一)种 类常用浓度用 途作用机制1.酚类 石炭酸2.醇类 乙醇3.重金属盐类 硝酸银4.氧化剂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氯 漂白粉 碘酒3%-5%70%-75%1%0.1%3%0.2-0.5ppm10%-20%2.0%-2.5%器械、排泄物消毒皮肤、体温计消毒新生儿滴

16、眼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创口、皮肤粘膜消毒饮水及游泳池消毒地面、厕所与排泄物消毒皮肤消毒 1.蛋白质变性损伤细胞膜,灭活酶类 2.蛋白质变性凝固、干扰代谢 3.氧化作用,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灭活酶类 4.氧化作用,蛋白质沉淀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九页。n酒精能渗入细菌体内,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所以酒精在医疗卫生上常用它作消毒杀菌剂。但为什么用70%75的酒精而不用纯酒精消毒呢?这是因为酒精浓度越高,使蛋白质凝固的作用越强。当高浓度的酒精与细菌接触时,就能使菌体表面迅速凝固,形成一层包膜,阻止了酒精继续向菌体内部渗透。细菌内部的细胞没能彻底杀死。待到适当时机,包膜内的细胞可能将包膜冲破重新复活

17、。因此,使用(shyng)浓酒精达不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如果使用(shyng)70%75的酒精,既能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又不能形成包膜,能使酒精继续向内部渗透,而使其彻底消毒杀菌。经实验,若酒精的浓度低于70,也不能彻底杀死细菌。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九页。种 类常用浓度用 途作用机制5.表面活性剂 新洁尔灭6.染料 龙胆紫7.烷化剂 甲醛8.酸碱类 醋酸 生石灰0.05%-0.1%2%-4%10%5-10ml/m加等量水蒸发按1:4-1:8配成糊状外科手术洗手,皮肤粘膜消毒,浸泡手术器械浅表创伤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地面、排泄物消毒 5.损伤细胞膜,灭活氧化酶活性,蛋白质沉淀 6.

18、抑制细菌繁殖,干扰氧化过程 7.菌体蛋白质及核酸烷基化 8.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蛋白质凝固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浓度(nngd)、用途及作用机制(二)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九页。消毒剂的应用消毒剂的应用(yngyng)1 病人的排泄物:等量的20%漂白粉、5%石炭酸或2%来苏,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2 皮肤:2.5%碘酒、70%酒精、2%红汞3 粘膜:1%硝酸银、3%过氧化氢、0.1%高锰酸钾等4 饮水:氯气、漂白粉5 厕所:生石灰6 空气:甲醛(ji qun)熏蒸7 手:2%来苏、2%碘酊、70%酒精 第三十六页,共三十九页。生物生物(shngw)安全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在从事病原生物实验活实验室

19、生物安全:指在从事病原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体对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体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的危害,避免对,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为了保证实验研究了保证实验研究(ynji)的科学性还要保护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实验因被实验因子免受污染子免受污染。第三十七页,共三十九页。n二、防腐剂n三、化学(huxu)疗剂第三十八页,共三十九页。内容(nirng)总结第三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4、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由于(yuy)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称为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由于(yuy)严重的菌群失调引起了临床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非病原菌的繁殖体及芽胞)的方法。有效距离为23m,照射时间12h。主要用于裂解细胞,提取细胞组分。待到适当时机,包膜内的细胞可能将包膜冲破重新复活。三、化学疗剂第三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