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学业水平试卷
1.小鹏的计算器的“3”键坏了,要计算“35×6”,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
A.30×6+5×6 B.40×6-5×6 C.20+15×6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乘法分配律,将算式35×6用别的算式代替,注意这个算式中不能出现“3”。
【详解】
A.35×6=30×6+5×6,算式中出现“3”,则方法错误;
B.35×6= 40×6-5×6,且算式中没有出现“3”。方法正确;
C.35×6=20×6+15×6≠20+15×6。方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不是轴对称图形;
B.不是轴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点睛】
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
3.A、C两地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
A.27千米 B.35千米 C.86千米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A.27+27=54,58>54,不可以构成三角形;
B.27+35=62,62>58,可以构成三角形;
C.27+58=85,85<86,不可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A、C两地之间的距离可能是35千米。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分析中的三角形的特性是解题的关键。
4.左图加上一个小正方体后,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可能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是由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分两层,上层1个靠左齐,下层2个,结合各选项的图形,分别加上一个小正方体后,再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如果在下层的左边加上一个小正方体后,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不符合题意。
B.如果在下层左起第一个小正方体的后面加上一个小正方体,或下层右起第一个小正方体的后面加上一个小正方体后,从前面看到的图形都是,不符合题意。
C.如果在下层左起第一个小正方体的后面加上一个小正方体后,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在“0.1”的末尾添上两个零,这个数( )。
A.大小不变 B.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C.缩小到原数的 D.比0.1大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在“0.1”的末尾添上两个零,这个数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下面说法对的的是( )。
A.小数点左边第三位是百位,右边第三位是百分位 B.小数点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乘10
C.最大的四位纯小数就是0.9999 D.小数总比整数小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对各选项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
A.小数点左边第三位是百位,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不是百分位,原说法错误;
B.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乘10,原说法错误;
C.最大的四位纯小数就是0.9999,原说法对的;
D.小数总比整数小,说法错误,如:3.20>2;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相关知识的掌握。
7.笑笑家用环保油漆装修,一桶油漆连桶共重4.65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2.55千克。桶里原来有油漆( )千克。
A.7.2 B.4.2 C.2.1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一桶油漆连桶的共重减去用去一半后连桶的重量,等于半桶油漆的重量,再把两个半桶油漆重量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
4.65-2.55=2.1(千克)
2.1+2.1=4.2(千克)
故答案为:B。
【点睛】
首先求出一半油漆的重量,再作进一步解答。
8.伍老师去商店买体育用球,篮球每个60元,排球每个36元。他一共花了360元,平均每个球45元。伍老师购买了( )个排球。
A.3 B.5 C.8 D.10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他一共花了360元,平均每个球45元”,先求出伍老师购买了(个)体育用球。假设全是篮球,那么篮球有花的钱数是60×8=480(元),比实际多了480-360=120(元),排球和篮球的价格差为60-36=24(元),则排球的个数为:120÷24=5(个)。
【详解】
360÷45=8(个)
假设全是篮球,那么排球有
(60×8-360)÷(60-36)
=(480-360)÷24
=120÷24
=5(个)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利用假设法即可解决。
9.50名同学的身高各不相同,其中最高的是152厘米,最矮的是13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是( )厘米。
A.136 B.145 C.152 D.153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详解】
A.136<137,因此136厘米不可能是他们的平均身高。
B.137<145<152,因此145厘米可能是他们的平均身高。
C.152=152,因此152厘米不可能是他们的平均身高。
D.153>152,因此153厘米不可能是他们的平均身高。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平均数的特点及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1080克=( )千克( )克
7.09吨=( )吨( )千克
150分=( )时 1米6厘米=( )米
3时15分=( )时
解析:80 7 90 2.5 1.06 3.25
【解析】
【分析】
(1)1000克=1千克,1080克=1000克+80克,依此填空;
(2)1吨=1000千克,7.09吨=7吨+0.09吨,因此用0.09×1000即可将0.09吨化成千克;
(3)60分=1时,60分+60分+30分=150分,30分是0.5小时,依此填空;
(4)100厘米=1米,依此先将6厘米化成米后再填空;
(5)60分=1时,因此用15除以60将15分化成时后再填空。
【详解】
(1)1080克=1千克+80克;
(2)0.09×1000=90,因此7.09吨=7吨90千克;
(3)150分=2.5时;
(4)6厘米=0.06米,因此1米6厘米=1.06米;
(5)15÷60=0.25小时,因此3时15分=3.25时;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里面有 个0.1,有 个0.01,0.1里面有 个0.001.
解析:10,100,100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
解:(1)1÷0.1=10,1里有10个0.1;
(2)1÷0.01=100,1里有100个0.01;
(3)0.1÷0.001=100,0.1里有100个0.001.
故答案为10,100,10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
12.一个除法算式的商是12,如果被除数除以3,除数不变,商是( )。
解析:4
【解析】
【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是:在商不为0的除法算式里,当除数一定时,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依此计算并填空。
【详解】
12÷3=4
【点睛】
熟练掌握商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把12.57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到它的( )倍,将12.5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缩小到它的( )。
解析: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把12.57的小数点去掉,变成1257,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则是把12.57扩大到原数的100倍;把12.5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0.1257,则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数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把12.57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到它的100倍,将12.5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缩小到它的。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100、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100、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4.某商场举办“迎五一”促销活动,所有袜子买五双送一双。一种袜子每双4.5元,张阿姨需要买12双,花了( )元钱。
解析:4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买五双送一双,买10双就可以送2双,只要花10双的钱就可以买到12双袜子;用这种袜子每双的单价乘10即可解答。
【详解】
4.5×10=45(元)
所以,张阿姨买12双袜子,花了45元钱。
【点睛】
买五双送一双,买10双就可以送2双,只要花10双的钱就可以买到12双袜子。
15.一个梯形上底长10厘米,下底的长是上底的3倍,它的上底延长( )厘米会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上底缩短( )厘米,会变成一个三角形。
解析:10
【解析】
【分析】
根据“一个梯形上底长10厘米,下底的长是上底的3倍”可知,这个梯形的下底是(10×3)厘米;再根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把这个梯形的上底延长(30-10)厘米会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上底缩短(10-0)厘米,会变成一个三角形。
【详解】
10×3-10
=30-10
=20(厘米)
10-0=10(厘米)
所以,一个梯形上底长10厘米,下底的长是上底的3倍,它的上底延长20厘米会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上底缩短10厘米,会变成一个三角形。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小马虎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十位上的“1”看成了7,结果得502,正确答案是 .
答案:442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把十位上的“1”看成了7,那么加数增加了60,和就增加60,用错误的和减去60就是正确的答案.
解:把十位上的“1”看成了7,
加数增加了70﹣10=60;
5
解析:442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把十位上的“1”看成了7,那么加数增加了60,和就增加60,用错误的和减去60就是正确的答案.
解:把十位上的“1”看成了7,
加数增加了70﹣10=60;
502﹣60=442;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442.
故答案为442.
点评: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几,和也增加几,由此求解即可.
17.一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目,每答对一道题得6分,每答错一道题倒扣4分。小明答完了全部的题目却得到了0分,那么他一共答错了________道题。
答案:12
【解析】
【分析】
先假设全部答对,应该得到120分,比实际多了120分,每每把一道错题看成答对的情况,多算10分,120除以10得到答错的数量。
【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鸡兔同
解析:12
【解析】
【分析】
先假设全部答对,应该得到120分,比实际多了120分,每每把一道错题看成答对的情况,多算10分,120除以10得到答错的数量。
【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也可以列方程进行求解。
18.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一共是25平方米.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空白部分的面积一共是________
答案:45平方米 20平方米
【解析】
【分析】
(1)题意可知,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5份,也就是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 即把大正方形面积看作单位“1”,大
解析: 45平方米 20平方米
【解析】
【分析】
(1)题意可知,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5份,也就是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 即把大正方形面积看作单位“1”,大正方形面积=阴影部分面积(25平方米),根据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用除法即可求出大正方形面积.(2)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空白部分占其中的4份,也就是空白部分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 即把大正方形面积看作单位“1”,大正方形面积=空白部分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已求出,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即可求出空白部分面积.
【详解】
(1)5÷9=;25=45(平方米)
故填:45平方米
(2)4÷9=;45=20(平方米)
故填:20平方米
19.直接写得数。
123-98= 425+99= 0.7-0.07= 9.06+0.94=
125÷1000= 7.7+0.3= 5.7×100= 1-0.75=
答案:25;524;0.63;10
0.125;8;570;0.25
【解析】
【详解】
略
解析:25;524;0.63;10
0.125;8;570;0.25
【解析】
【详解】
略
20.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答案:01;73.25
【解析】
【分析】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
解析:01;73.25
【解析】
【分析】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加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次;一种是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3)减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一种是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详解】
8.75+3.26=12.01 100-26.75=73.25
验算: 验算:
21.用递等式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3.7+0.98+5.3+0.02 212×4+288×4 87.8-(74-7.8)
(120+480)÷50×2 25×[42÷(3+11)] [307-(169+114)]÷4
答案:30;2000;21.6
24;75;6
【解析】
【分析】
(1)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减法;
(4)先算加法,
解析:30;2000;21.6
24;75;6
【解析】
【分析】
(1)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减法;
(4)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5)先算加法,再除法,最后算乘法;
(6)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详解】
23.7+0.98+5.3+0.02
=(23.7+5.3)+(0.98+0.02)
=29+1
=30
212×4+288×4
=(212+288)×4
=500×4
=2000
87.8-(74-7.8)
=87.8-66.2
=21.6
(120+480)÷50×2
=600÷50×2
=12×2
=24
25×[42÷(3+11)]
=25×[42÷14]
=25×3
=75
[307-(169+114)]÷4
=[307-283]÷4
=24÷4
=6
22.
(1)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肖红与张英相比,谁跳得高?相差多少米?
答案:(1)1.25米
(2)肖红;0.05米
【解析】
【分析】
(1)先用1.2米加0.13米计算出李强跳的高度,然后用李强跳的高度减0.08米即可得出肖红跳的高度。
(2)先根据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
解析:(1)1.25米
(2)肖红;0.05米
【解析】
【分析】
(1)先用1.2米加0.13米计算出李强跳的高度,然后用李强跳的高度减0.08米即可得出肖红跳的高度。
(2)先根据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两人谁跳得高,再计算出肖红与张英跳的高度差,用减法计算。
【详解】
(1)1.2+0.13=1.33(米)
1.33-0.08=1.25(米)
答:肖红跳过了1.25米。
(2)1.2米<1.25米,即肖红跳得高
1.25-1.2=0.05(米)
答:肖红跳得高,相差0.05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的加、减法计算,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应熟练掌握。
23.小红的身高是多少米?
答案:57米
【解析】
【分析】
用小强的身高加0.25计算出老师的身高,然后用老师的身高减0.08就得到小红的身高。
【详解】
1.4+0.25=1.65(米)
1.65-0.08=1.57(米)
答:
解析:57米
【解析】
【分析】
用小强的身高加0.25计算出老师的身高,然后用老师的身高减0.08就得到小红的身高。
【详解】
1.4+0.25=1.65(米)
1.65-0.08=1.57(米)
答:小红的身高是1.57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先计算出老师的身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徐老师带了200元去买书包。若买甲品牌书包恰好能买5个,若买乙品牌书包则会买少一个,每个乙品牌书包比甲品牌书包贵多少钱?
答案:10元
【解析】
【分析】
先用200÷5求出每个甲品牌书包的价钱;再用200÷(5-1)求出每个乙品牌书包的价钱,最后用每个乙品牌书包的价钱减去每个甲品牌书包的价钱即可解答。
【详解】
200÷5
解析:10元
【解析】
【分析】
先用200÷5求出每个甲品牌书包的价钱;再用200÷(5-1)求出每个乙品牌书包的价钱,最后用每个乙品牌书包的价钱减去每个甲品牌书包的价钱即可解答。
【详解】
200÷5=40(元)
200÷(5-1)
=200÷4
=50(元)
50-40=10(元)
答:每个乙品牌书包比甲品牌书包贵10元。
【点睛】
求出甲品牌书包和乙品牌书包的单价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下面是某小区使用普通灯具和节能灯具的数量统计表。
(1)请你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某小区使用普通灯具和节能灯具的数量统计图
(2)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1)见详解;
(2)550盏;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
【解析】
【分析】
(1)观察复式统计表中数据并绘制复式统计图,统计图如下。
(2)提问: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
解析:(1)见详解;
(2)550盏;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
【解析】
【分析】
(1)观察复式统计表中数据并绘制复式统计图,统计图如下。
(2)提问: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观察统计表可知,某小区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100盏,使用节能灯具650盏,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据此提问比解题即可。
【详解】
(1)根据统计表中数据信息绘制说法统计图如下:
(2)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
650-100=550(盏)
答: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550盏。
【点睛】
正确地从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看表时,不可看错看漏。
26.下面是某花店本周四种鲜花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1)( )销量最好,( )销量最低。
(2)本周平均每种花销售多少枝?
(3)如果你是花店老板,下周要购进鲜花,你会怎样进货?
答案:(1)玫瑰;菊花
(2)140枝
(3)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通过条形统计图中方条的长短可知哪种花销量最好,哪种花销量最低。
(2)把四种花销售的枝数相加,再除以4即可解答。
(3)花销
解析:(1)玫瑰;菊花
(2)140枝
(3)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通过条形统计图中方条的长短可知哪种花销量最好,哪种花销量最低。
(2)把四种花销售的枝数相加,再除以4即可解答。
(3)花销量大的多进,销量小的少进。
【详解】
(1)玫瑰花销量最好,菊花销量最低。
(2)(130+110+170+150)÷4
=560÷4
=140(枝)
答:本周平均每种花销售140枝。
(3)玫瑰和百合销量好些,下周要多进一些,郁金香和菊花销量差些,下周要少进一些。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平均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7.欢欢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酸奶每箱60元,纯牛奶每45元。欢欢问妈妈带了多少钱,妈妈说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箱果汁或4箱纯牛奶。果汁每箱多少元?如果妈妈带的钱都买酸奶,可以买多少箱?(列表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纯牛奶
每箱( )元
买( )箱
果汁
每箱( )元
买( )箱
酸奶
每箱( )元
买( )箱
答案:列表见详解;180元;30元;3箱
【解析】
【分析】
先用45乘4求出妈妈带了多少钱;再用妈妈带的金额除以6求出每箱果汁的价钱;最后用妈妈带的金额除以60求出酸奶的箱数;据此解答。
【详解】
4
解析:列表见详解;180元;30元;3箱
【解析】
【分析】
先用45乘4求出妈妈带了多少钱;再用妈妈带的金额除以6求出每箱果汁的价钱;最后用妈妈带的金额除以60求出酸奶的箱数;据此解答。
【详解】
45×4=180(元)
180÷6=30(元)
180÷60=3(箱)
答:妈妈带了180元,果汁每箱30元,可以买3箱酸奶。
【点睛】
单价×数量=总价,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