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T 1524-2010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山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86551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0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1524-2010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37∕T 1524-2010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37∕T 1524-2010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37∕T 1524-2010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37∕T 1524-2010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 020. 20 B 05 山东省地DB37 准方DB 37fT 1524一-2010秸轩栽培平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Regulation for IPM Techniques on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ed with Crop Straw 2010 - 02 -09发布2010 - 04 -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0637月1524-2010本标准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目JJi:s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

2、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邹城市科学技术局、聊城市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张现涛、单洪涛、黄春燕、辛志梅、张海燕、张海兰、郭惠东。I 0837月1524-2010秸轩栽培平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秸轩栽培平菇(Pleurotusostreatus)生产中主要病害的防治原则、综合防控技术和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利用作物秸轩栽培平菇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3、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2728 食用菌术语GB 15981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 19172 平菇菌种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阳/T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528 食用茵茵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749绿鱼食品食用菌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284 食用菌菌种中杂菌及害虫的检验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NY/T 1

4、742 食用茵茵种通用技术要求NY 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盯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DB37月1284秸轩栽培平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 1272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侵染性病害infectious diseases DB37/T 1524-2010 指由某种或几种具有寄生作用的病原微生物侵染平菇子实体或菌丝体而导致子实体畸型、变色、腐烂、变味、值化、萎缩或菌料发菌异常、不出菇等症状发生的病害。此类病害区别于由竞争性或干扰性杂菌污染引致的平菇菌丝体或子实体病害。3.2 鼓凤发酵venti lating ferment

5、ation 采用鼓风机鼓风通氧的方法进行秸轩培养料的前期堆制发酵.通过增氧,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平衡堆温、湿度并排除料堆内微生物代谢废气,提高微生物对基质的分解效率和速度,从而使培养料达到快速降解、均匀腐熟及高热杀灭病虫杂菌的效果。4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以农业、物理、生物、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抬为辅的无害化防控原则。从产地环境、生产源头与栽培过程关键环节上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产地环境符合NY5358和NY/T391的规定。平菇产品质量符合GB7096和阳/T749的要求。5 主要防治对象、症状及发生规律5. 1 平菇褐斑病由轮技抱霉(Verticillium

6、sp. )侵染平菇子实体所致。发病初期,菌营及幼菇表面可见一层白粉状病原菌,菌盖、菌柄出现典型揭斑,居菇盖中央或边缘,逐渐扩大,其余部位:包择正常。幼菇整体变黄僵硬不再生长,而后黄揭枯死,菇体多畸形扭曲,菌肉呈现水浸状,但并不腐烂,无臭味,菇体失去商品价值.病情发展较快,可造成大幅度减产。5.2 平菇细菌性黄厨病由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引致的平菇子实体变黄变褐、腐烂发臭等病状的一种病害.通常表现为菇体畸型,菌盖病斑严重,菌柄膨大,菌肉呈水渍状或菌裙有凹陷褐斑,菌盖黄褐发粘、有粘液渗出、散发出臭味,子实体萎缩、停止生长,其后逐渐腐烂。菇营期和成菇期均可感染,

7、幼菇期发病较重。此病传染性强,发展蔓延快,不易控制。5.3 平菇枯萎病由半裸镰抱霉(Fusariumsemitectum)侵染所致。此病初期表现在覆土栽培平菇部分菇丛不明原因的枯萎黄化,菇体绵软,似失水状,停止生长,由表层变褐逐渐成为菌肉全部变黄褐,菇柄呈深褐色。病菇逐渐增多,病情加重,管理无效,干腐死亡,有的后期感染细菌黄腐枯死。5.4平菇揭腐病由树技状轮指抱霉(Dactyliumdendroides)侵染所致。此病最初表现为菇体周围有白色病原菌丝体,迅速扩展蔓延,并稍呈粉红色。侵染子实体后,菇体生长受阻,发育迟缓,质地绵软,渐变褐色而软腐,传播速度较慢。5.5 平菇锈斑点病由托兰斯假单抱杆

8、菌(PseudomOflastolaasiD侵染所致,此病多发生于幼菇期。菌盖上出现较小2 DB37/T 1524一2010的红褐或黄色斑,分布多,菇体稍畸型,鱼变浅或深蓝,斑点常回陷,菇缓慢生长,斑点扩大且增多,湿度大时斑点连片,常干缩裂皮。若菇营发病,可引起不分化,发育受阻、异常,造成平菇商品价值极低,且导致严重减产.6 综合防控技术6. 1 病害预防6. 1. 1 栽培场所的选择、清洁和消毒6. 1. 1. 1 栽培场选择在地势较高、平坦、朝阳、通风、便于排水的地方,周围300m区域内无废弃菌料、病菇、养殖场、垃圾场、废品场等,避开医院、生活区、公路等公共场所及原料仓库,并远离工矿业三废

9、及微生物、粉尘等病源。6.1.1. 2 栽培场地在使用前清理干净,保持环境卫生,彻底清除废料、杂物等病菌潜伏源,堆料、拌料区定期消毒,减少病菌基数和传播机会。菇场的道路及工作地面,以铺设水泥地为宜,便于冲洗和消毒。发生过病害的菇棚(房)清除病土、病料、废弃物,用石灰液全面喷洒.6. 1. 1. 3 新菇棚(房建造利于防控病虫害.在移入菌袋前7d将棚内地面整平,撒一层石灰粉,采用大水浸灌一次:待水渗干后,在进料前3d扣棚、封闭,用66%二氯异氧尿酸锅烟剂3g/m3熏蒸24h;进料前1d,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0.5:0.5: 100)将棚内墙壁、地面、棚架等喷洒一次。6. 1. 1. 4 旧

10、菇棚经日光曝晒、扣膜高温闷棚后,用氧肢化钙粉剂(50kg/667m2)开沟施入棚内地面、盖土、浇水、覆膜、密闭大棚消毒10d及进行晾棚处理:在移入菌袋前5d用5%的石灰液将棚内墙壁、床架等全部喷涂一遍:进料前3d将菇棚房封闭,用66%二氯异氧尿酸纳烟剂4g/m3熏蒸24h;进料前ld用30%百福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30%嗯霉灵水剂1000倍液地面喷雾消毒。6.1.2 原料、用具及覆土消毒6. 1. 2. 1 栽培基质主辅原料,如玉米秸、小麦秸、玉米芯、棉籽壳、麦款、玉米粉等,要求干燥、无虫、无霉变。栽培原料、覆土材料符合盯5099的规定,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及病料病土混入,使用前经过日光曝晒2

11、d-3d.栽培用具及时清洗干净,用石灰水、高值酸何溶液、漂白粉溶液等擦洗消毒,床架材科喷洒波尔多液、过氧乙酸等药剂消毒。6. 1. 2. 2 覆土材料配制后先在曰:光下翻晒3d-日,再用40%二氯异氧尿酸铀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或500g/L唾菌灵悬浮剂1500倍液、50%眯鲜肢短盐可湿性粉剂19/m2兑水1000ml均匀拌土,或者在覆土中均匀拌入氧胶化钙粉剂1kg/m3或施入液体氧胶化钙400ml/旷,用薄膜密封堆闷处理7d以上,摊堆晾排余味后,用石灰、石膏粉将覆土材料pH调至7.5.6.1.3 培养料发酵与灭茵平菇秸秤培养科技DB37/T1284的要求配制,拌混润湿均匀,采用困堆插孔覆膜鼓风

12、发酵法,要求堆料升温快而高,堆温全面达到65C以上,发酵均匀而彻底,在堆料中可添加微生物发酵剂,其质量符合GB20287的规定,发酵结束后栽培料pH调至7.2,及时晾堆、装袋。高温平菇栽培时采用熟料栽培方式进行,栽培袋经过高压或常压蒸汽灭菌处理,要求装袋后4h内进锅灭菌,灭菌要求,按GB15981的规定进行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防止培养料或菌袋因操作不及时而发酸变质或升热烧料自然降压降温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6. 1.4 友菌管理发菌培养室消毒全面,防止病菌侵入.保持发茵场所良好的通风、遮荫条件,及时调整过高料温.3 0837/T 1524-2010 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5C-23C,袋

13、内最高料温不超过28.C,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光照强度小于3001x。经常翻袋检查,对杂菌污染菌袋随时检出隔离并集中处理.对轻微污染的菌袋可用二氯异氨尿酸铀溶液、过氧乙酸注射或石灰乳涂盖杂菌斑,置于阴凉通风处继续培养,对严重污染杂菌的菌袋,须将其深埋处理。6.1.5 出菇管理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和不同温型品种要求,灵活采取相应措施,对菇棚内的温度、湿度、水分、氧气、光线等因素进行科学的调节管理,力求协调统一。避免菇棚内出现高温高湿、通气不良的状况,尤其在菇音分化、幼菇生长阶段,调控菇棚内适宜平菇的生长发育条件,喷水后保持菇体表面无积水,定期定时背向通风,根据天气变化

14、及时遮、揭草苦,保持一定的光照。6.1.6 病菇病料的清除与消毒对发病菌袋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及药物处理,防止病菌的再侵染。采菇后彻底清理料面,将菇根枯营、腐烂菇、病虫菇、病料及时小心挖除,移出棚外,集中处理。勿将发病菌袋乱放或就近脱袋晾晒,保护栽培环境不受病菌二次传播侵染。进出过发病菇棚的管理人员再进入健康菇棚,要更换衣鞋,接触过病菇、病料的手或工具,清洗干J争,井用0.25%新洁尔灭溶液擦拭消毒。6.2 病害防治6.2.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平菇栽培菌株,并定期复壮:菌种扩繁制作按照阳/T528和NYIT1731 的要求进行,制备生长健壮、茵龄适宜、不带杂茵的优质菌种,菌种质

15、量符合盯/T1742和GB19172的规定:栽培用菌种按照盯/T1284的要求进行杂菌及害虫的检验,污染杂菌或发菌不良者不能使用。安排好平菇不同品种适直的栽培季节,适当加大菌种用量,在气温较低条件下播种,发菌环境要求清洁、适温,避兔高温发菌。出菇期根据季节温度选择适宜的出菇方式,保持大棚良好通风,喷浇用水符合GB5749的规定。定期进行菇棚内外环境的消毒,保持出菇场所的清洁卫生。防止通过喷水、通风或其它人工操作传播病菌。6.2.2 物理防治采用日光曝晒大棚(睛日创-5d),高温闷棚(棚温达到55C以上,连续5d-7d),对栽培场地实行翻土、露晒、石灰水浸灌等措施,有效杀灭菇棚内的病菌、线虫等。

16、栽培棚门窗和通风口封装防虫尼龙纱网及防鼠金属网,防止害虫传播病菌和害鼠咬噬引致病害发生。出菇期间进出菇棚经过菇棚门口设置的石灰粉或漂白粉消毒阻隔带.6.2.3 生态防控在栽培管理上控制菇房内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注重通风调节,避免高温高湿,保持适度的散射光照,以提高平菇的抗病抗逆能力。一旦发生病害,及时清理病菇病料,适度敞苦揭膜透光晾晒,让日光照射棚内lh/d-2h/ d,连续剧-3d.结合药物防治,通风换气,减少喷水,降低棚内温度和湿度,通过生态条件的综合控制,创造适宜平菇生长而不利于病菌繁殖侵染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的发展蔓延。喷药后及时通风降湿。6.2.4 生物药剂防治优先选择使用生物

17、源农药进行防治。应用农用抗菌素制剂如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4 D837月1524-2010在出菇前于菌袋出菇面喷雾12次,预防和控制平菇侵染性病害。使用生物源农药比化学农药提前2d3d施用,及早预防。6.2.5 化学防治6.2.5.1 减少化学用药。必需用药防治时,选用在我国食用菌上获得登记的药剂或安全高效杀菌药物,按合理的浓度或剂量使用。化学药物的使用方案参见附录A。交替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6.2.5.2 执行GB4285、GB/T8321规定。化学防治以无菇时喷洒地面环境或菌哇覆土为主,无菇时或避菇用药,井选择科学的施药方式。6.2.5.3 在出菇阶段,及时掌握

18、病害的发生动态。当菇棚内开始有病害发生时,及早防治,及时将发病菌袋移出栽培棚,进行集中处理,用40%二氯异氧尿酸铀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浸沾菌袋,或清除病菇后,停止喷水2d,同时加强通风,用50%眯鲜肢镜盐可湿性粉齐U1000倍液或山梨酸伺丙酸钙500倍液喷洒出菇面,并在菇棚地面喷洒30%百福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0g/L睦菌灵悬浮剂1500倍液或撒施漂白粉,防控下潮菇发病。6.2.5.4 执行盯/T 393和NY/ T 1276的规定,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重金属制剂及激素类物质。禁用药剂参见附录B。7 生产档案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栽培管理和霉污

19、染及其它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完善整个溯源体系。记录保留2年以上。5 0837月1524-2010附录A(资料性附录)平菇病害安全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表A.1 平菇病害安全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药物通用名防治对象使用方法使用浓度或剂量拌料、拌土、喷(撒)地面环境、石灰粉(水、乳)其菌、害虫擦洗用具、处理杂菌斑、涂刷床1%-5% 架1%溶液喷洒环境.5%溶液擦洗工漂白粉细菌、真菌、结虫具.0.5%溶液浸沾菌棒.0.5%用见使用方法量消毒覆土.二氧异氧尿酸铀细菌、真菌、病毒喷雾及处理霉菌斑、喷洒环境、40%可溶性粉剂800-1000床架、覆土或浸沾菌棒倍液二氧异氧尿酸铀(烟刑)细菌、真菌密闭熏蒸接种

20、箱室)、培养室或66%烟剂3g1因-4g/m菇棚高缸酸何细菌、真菌喷洒棚内环境及擦洗用具0.2%洛液过氧乙酸细菌、真菌等喷洒环境、菌哇、出菇面及处理0.2%-0.5% 菌袋、床架材料乙醇细菌、真菌擦拭皮肤或工具等75% 新j吉尔灭细菌、真菌擦拭皮肤、工具或喷洒空间0.25%溶液甲基托布津病原真窗、霉茵菇房或床架材料消毒、处理霉菌70%可理性粉剂800倍液污染料波尔多液多种病原菌、杂菌处理床架材料或喷洒环境,随配0.5%等量式波尔多液随用(0. 5 : O. 5 : 100) 硫股铜病原真菌、霉茵喷洒、浸泡、擦洗0.5%-1%溶液山梨酸锦丙酸钙病原细菌、真菌喷洒覆土层或出菇面500倍液眯鲜肢钮盐

21、病原真菌喷洒出菇面、覆土层或浸沾菌捧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Prochloraz-manganese) 或0.5g/m2略菌灵(Thiabendazole)病原真菌处理覆土、喷洒覆土层或地面环500g/L悬浮剂1500-2000境倍液百福木霉、流血霉等喷洒菇棚环境、处理覆土3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中生菌素细菌性、部分真菌出菇前子菌袋出菇面或覆土层上3%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性病害喷雾多抗霉素(Polyoxin)真菌性病害出菇前于菌袋出菇面或覆土层上10%可理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病原真菌、细菌、粉剂50kg/667m2地面或l氟胶化钙线虫等处理棚内地面土壤或覆土材料lkg/m

22、覆土:液剂400mllm覆土6 DB37/T 1524-20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平菇病害防治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禁止在平菇培养基质和覆土中加入或在发菌、出菇期喷洒使用下列农药z甲拌磷,治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内吸磷,久效磷,磷胶,甲肢磷,氧乐果,蝇毒磷,甲基异柳磷,地虫硫磷,7lc胶硫磷,氯哇磷,特丁硫磷,苯线磷,甲基硫环磷,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灭多威,克百威,氟乙酌肢,甘氟,毒鼠强,氟乙酸纳,毒鼠硅,杀虫眯,毒杀芬,二澳氯丙饶,滴滴涕,六六六,二澳乙饶,除草膛,艾氏剂,狄氏剂,隶制剂,碑、铅类,敌枯双,三氯杀蹒醇,氧戊菊醋等。以上所列为目前禁用的部分农药品种,该目录将随着国家新标准规定而修订。7 山东省地方标准秸轩栽培平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印刷部印刷开本880X1230 1/16 印张o. 75 字数15.2千字2010年2月第一版2010年2月第一次印刷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