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阜康市西沟煤焦公司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二O一一年十月目 录前 言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二章 采掘地区分布情况第三章 紧急避险设施分布依据及地点3.1 紧急避险设施分布地点依据3.2 紧急避险设施数量及分布地点第四章 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4.1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第五章 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5.1 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5.2 紧急避险系统整体性设计第六章 施工工期6.1 紧急避险设施施工进度指标6.2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实施情况- 40 -前 言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黒沟煤矿井
2、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以及旬邑县煤炭局、新矿集团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黑沟煤矿实际情况,特编本方案设计。本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是可移动式救生舱建设。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
3、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第一章 矿井概况 矿井采用主立井、副斜井混合开拓方式。全矿井现共布置主立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3个井筒。主立井:净断面19.6m2,井筒深320m;作为矿井的主井,担负矿井提煤任务,兼作进风井;副斜井:断面为9.41m2,倾角25,斜长609m。作为辅助提升井,担负矿井升降人员、下放设备及物料,兼作主要进风井,井筒内设台阶、扶手,作为矿井的第一安全出口。回风斜井:断面为7.3m2、倾角33,斜长260m。主要担负全矿井回风任务,井筒内设台阶、扶手,兼作矿井的
4、第二安全出口。目前运输水平标高为+770m,回风水平标高为+845m,回采的阶段高度为75m。运输、回风水平之间由轨道下山、专用回风上山、溜煤上山形成回采条件。在+770水平内布置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主、副水仓、等候硐室、主井清理斜巷、集中煤仓、矿井首采工作面布置在一采区东翼+795mA7煤层工作面。工作面采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炮采采煤方法,阶段高度50m,工作面长度120m,伪倾斜角度2530,采用“八”字型掩护支架,支架长度3.2m,运输巷标高为+795m,回风巷标高为+845m。采煤工作面生产的煤炭通过运输巷皮带运输机,将原煤运至溜煤上山再经+770水平的带式输送机,转入主
5、井煤仓,通过主井箕斗运至地面。矿井设计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矿井储量及服务年限200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对新疆阜康市西沟煤焦有限责任公司西沟一号井煤矿2005年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年度报告、昌吉回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文件昌州国土资矿2005193号关于对对的核查意见的批复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文件新国土资储核备字2005019号,矿区保有资源量(122b)+(333)地质储量2046万t,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为463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1583万t。矿井设计暂时按+700m水平考虑,+700m水平以上资源量为1011.18
6、万t,其中+770水平以上可采储量为440.38万吨,700水平以上为228.42万吨。矿井年产量为15万吨,矿井服务年限:按1.4储量备用系数考虑,服务年限为48.2a。其中第一水平(+770m水平)服务年限为21a,第二水平(+700m水平)服务年限为10.7a,满足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要求。1、交通位置:新疆阜康市西沟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新疆阜康市境界内,距阜康市60km,行政区划属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上戽沟乡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883300883449, 北纬:440205440313。乌奇公路和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在井田以北6km处通过,自乌奇公路有简易沥青公路通往井田,
7、井田与东西两侧各煤矿间有简易道路相联通,交通便利。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天山博格达山北麓丘陵地带,地形平缓,但切割细碎,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标高10251222m,绝对高差197m。相对高差一般为50m。总的地形特征是较为平缓,基岩出露少,大部为第四系坡积层所覆盖。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区域地质概况(一)区域地层井田区域地层大部属准噶尔地层分区吉木萨尔地层小区,与北天山分区博格达地层小区相邻。地层展布受二工河黄山倒转向斜控制,中部(向斜核部)为中生界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含煤地层,南北两侧(翼部)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T)及上古生界上二叠统(P2)地层。各地层以北西西向(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
8、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Q3-4)分布在河谷、阶地、山前地带,主要集中在区域北部地区。(二)区域构造井田位于乌鲁木齐山前坳陷东部次级构造单元大龙口凹陷的西北部,二工河黄山倒转向斜的东段,倒转向斜的核部由侏罗系八道湾组地层构成,南北两翼由上二叠统及三叠系地层构成。倒转向斜北翼为正常翼,地层产状南倾,倾角3463;倒转向斜南翼为倒转翼,地层产状南倾7188,或直立。区域内有2条断层,分布在区域南部非含煤地层三迭系、二迭系地层中,均为逆冲性质的断层,对井田内的含煤岩系八道湾组地层没有影响。井田位于倒转向斜北翼正常翼上,为南倾的单斜构造。二、井田地层井田出露地层主要有中上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2-
9、3k)、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s)、上三叠统郝家沟组(T3h)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地表西沟河河谷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洪积层(Q3pl)、全新统冲洪积层(Q4apl)。分述如下:1、上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2-3k)该组地层在井田最北部有少量分布,为一套湖泊、河流覆水沼泽相沉积,岩性以灰白色、灰黑色、灰绿色砂岩、泥岩夹炭质泥岩为主,局部还有砾岩夹层,该组地层厚250.9419m。与上部的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s)地层呈整合接触。2、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s)该组地层在井田北部有小面积分布,为一套湖泊相碎屑沉积,岩性以灰白色、灰绿色、灰色泥岩、细粉砂岩夹炭质泥岩、灰
10、岩透镜体,局部有褐红色铁质粉砂岩,厚约250.9419m。与上部的上三叠统郝家沟组(T3h)地层呈整合接触。3、上三叠统郝家沟组(T3h)该组地层分布在井田北部,呈条带状东西向展布,主要为一套河流沼泽相沉积,岩性以灰褐色、灰绿色、灰黄色泥岩、砂岩、粉砂岩、粗砂岩互层,有较多的中细砂岩薄夹层,顶部有炭质泥岩薄层及微细煤线,局部还有砾岩夹层,井田控制不全,厚约250.9m。与上部的八道湾组地层呈整合接触。4、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井田内的含煤地层,为一套河湖泥炭沼泽相沉积,井田内呈近东西向展布。控制厚度670.98m,含煤层1011层,含丰富的植物碎片化石。根据含煤性、岩性、
11、岩相、沉积旋回,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含煤段(J1b1),中含煤段(J1b2),上含煤段(J1b3)。(1)下含煤段(J1b1)该段出露于井田中北部,由34个河流相湖滨三角洲相泥炭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旋回组成。主要岩性为深灰色、灰色、灰黄色中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互层,垂向上既有由粗到细的组合,又有由细到粗的组合,自下而上有2号煤层(三尺槽)、2上(夹溜子)、3号煤层(北大槽)、5号煤层(中大槽)、7号煤层(南大槽)五层煤。其中以3、5、7号为稳定煤层,5号煤层厚度最大,属特厚煤层。该段煤层平均纯煤厚度37.93m,控制该段地层厚度145.04m,含煤系数26.15%,
12、为主要含煤段。该段中所含砂岩厚度较稳定,是较理想的标志层特征,其底部的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与下伏三叠系小泉沟群郝家沟组(T3h)呈整合接触。(2)中含煤段(J1b2)该段出露于井田中部,呈带状近东西向展布,由多个河流相、覆水沼泽相至泥炭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旋回组成。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灰黄色、砖红色砾岩、砂砾岩、泥岩、含炭泥岩、含炭粉砂岩及煤层。该段有9号煤层(米尺槽)、11号煤层(四尺槽)、12号煤层(五尺槽)三层厚度较稳定稳定的煤层,煤层纯煤平均厚度5.27m,控制该段厚193.31m,含煤系数2.73%。与下含煤段(J1b1)呈整合接触。(3)上含煤段(J1b3)该段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近
13、东西向展布为一套滨浅湖相,覆水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岩性以具水平层理的浅灰色、灰白色、灰绿色泥岩、含砂泥岩、泥质粉砂岩、含炭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中、细砂岩为主,夹少量粗砂岩,该段含两层中厚煤层,一层薄煤,三层不可采的极薄煤层及炭质泥岩,其中编号煤层为13、15、16号三层煤,六层煤平均纯煤厚5.2m,控制该段地层厚度332.63m,含煤系数仅1.6%。与中含煤段(J1b2)为整合接触。八道湾组下段含煤和中含煤段中的煤层,除12号煤层(五尺槽)外,地表大部自燃,形成东西向烧变岩带,火烧深度因煤层而异,5号煤层、7号煤层煤层因其厚度大,火烧最强烈,火烧深度也最深,在22勘探线处火烧垂深达120m,形
14、成一个不规则火烧洼地。八道湾组中含煤段的12号煤层和上含煤段的煤层,地表被大量第四系覆盖,未见有火烧。5、第四系(1)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在井田内广泛分布,覆盖于井田各中生代地层之上,为土黄色黄土、细粉砂,表层为腐植土层,植物根系发育,厚度约216.81m。(2)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层(Q3pl)在井田内有少量分布,主要沉积在南部的冲沟和西沟河的阶地上,为土黄色砂土、亚砂土、砾石层,厚度约010m。(3)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冲洪积层(Q4apl)分布于西沟河河谷内,沉积有灰色、灰白色、砖红色砾石(卵石)、砂、砂土等,厚度约010m。三、井田构造井田位于二工河黄山倒转向斜的北翼,为一
15、向南倾的单斜构造,总体倾向180,倾角4458,东段走向北东东向,倾角略缓,倾角4447;西段走向转为北西西向,倾角变陡,倾角5158。井田地表未发现断层构造,断层不发育,仅在22勘探线对应的一号井二水平运输巷中见有小断层,断距35m,为一平推断层,只将2号煤层断开,其余煤层未断开,在其上部一水平运输巷2号煤层中未见该断层底迹。说明井田断层不发育。这个小断层并不影响井田主要煤层的开采。因此井田构造较简单。4、煤层井田内煤层赋存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中,主要煤层集中分布在下含煤段(J1b1)内,中含煤段(J1b2)和上含煤段(J1b3)含次要煤层,井田内和井田东西边界外侧钻探工程控制八道湾
16、组(J1b)编号煤层11层。其中全区可采7层,局部可采3层,不可采煤层1层。可采煤层单层最大厚度28.93m,10层可采煤层平均可采总厚为46.19m,可采、局部可采煤层自下而上编号为:2号煤层(三尺槽)、2上煤层(夹溜子)、3号煤层(北大槽)、5号煤层(中大槽)、7号煤层(南大槽)、9号煤层(米尺槽),11号煤层(四尺槽)、12号煤层(五尺槽)、13号煤层、16号煤层。详查勘探工作主要对象是前八层煤。其中5号煤层(中大槽)、3号煤层(北大槽)和7号煤层(南大槽)三层煤纯煤平均可采厚度达35.38m,占可采煤层平均厚度的77%,是井田内的主采煤层,控制程度较高。其它7层煤控制程度较低,需要进一
17、步加强勘探。各煤层叙述如下:7号煤层:为全矿井可采煤层,煤层较稳定,结构简单,层位稳定,煤层可采厚度2.466.81m,平均可采厚4.73m。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底板为泥岩、炭质泥质。与下部的5号煤层间距15.7128.71m。5号煤层:为全矿井可采煤层,属结构简单、层位稳定、全区可采的巨厚煤层。煤层可采厚度16.6428.93m,平均可采厚23.75m。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中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炭质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含炭质泥岩。与下部的3号煤层间距25.7145.81m。3号煤层(北大槽)为结构简单,稳定、全矿井可采的厚煤层。由东向西变厚
18、,向深部有变薄趋势。煤层在地表已火烧,火烧垂深70164m,1线火烧深度最大,垂深164m。煤层可采厚度4.888.31m,平均可采厚6.90m。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砂砾岩、粗砂岩、中砂岩岩;底板为泥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 与下部的2上煤层间距10.06m28.27m,平均间距17.68m。2上煤层:结构简单,较稳定有全区可采薄中厚煤层。由西向东变薄,至不可采。该煤层在地表已火烧,火烧垂深70140m,1线火烧深度最大,垂深140m。煤层平均可采厚1.44m。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底板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细砂岩。2号煤层:为结构简单、稳定的局部可采薄煤层。东部略厚于西部
19、。该煤层在地表已火烧,火烧垂深70140m,1线火烧深度最大,垂深140m。平均可采厚1.11m。煤层顶板为粗砂岩、细砂岩岩;底板为粉砂岩、细砂岩。5、煤质(1)煤的物理力学性质井田内各煤层物理性质基本相同,多呈黑色,条痕为黑色或黑褐色,具玻璃光泽、沥青光泽,节理发育,条带状或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断口多为平整或贝壳状,部分为参差状,易碎,易燃烧,火焰呈深桔红色,烟大,燃烧后强烈膨胀,煤岩组份以亮煤为主,丝炭含量较高,暗煤较少,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煤。3号煤层容重1.31t/m3。5号煤层容重1.29t/m3。主要可采煤层煤质工业分析成果详见第七章第一节。原煤发热量:7号煤层29.1MJ/kg
20、;5号煤层30.12MJ/kg;3号煤层32.72MJ/kg,2号煤层32.42MJ/kg。(2)煤的工业用途各煤层的工业牌号为7号煤层为气煤(QM34、QM45),5号煤层为气煤(QM34、QM45)和1/3焦煤,3号和2号煤层为气煤(QM34)。井田内煤层为特低灰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磷中磷、高发热量、高油的气煤,局部有1/3焦煤。井田内煤层可作为独立气煤焦和冶金配焦用煤,还可作为炼油用煤,气化生产液化气燃料用煤。各煤层均属高发热量煤类。6、矿井水文地质通过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和了解,并结合井田的气候因素、地形地貌条件及钻孔控制的情况,可知井田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雪融水。大气降
21、水、雪融水通过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或经侏罗系地层的风化、构造裂隙顺层入渗到岩层中,从而形成井田第四系孔隙潜水、烧变岩孔隙、裂隙潜水或侏罗系孔隙裂隙微承压水。第四系孔隙潜水的径流、排泄条件简单,其径流方向与地表水流向基本一致,水力坡度约812。其排泄途径是向下游沟谷潜水径流排泄或入渗补给碎屑岩类层间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特别当河谷潜流至烧变岩含水层时,大量入渗补给烧变岩含水层。潜水蒸发量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由各种补给途径形成的孔隙裂隙微承压水其运移方向亦是由南往北。据井田内钻孔控制的情况,CK4、CK3孔的水位标高分别为1020.0m、1018.02m,结合两孔的相对位置,可知井田赋煤地层地下水的运
22、移方向与区域地下水的运移方向基本一致。由于侏罗系八道湾组地层为多韵律的层状结构地层且泥质充填较多,地下水运移迟缓,反映到水化学特征上,则表现为矿化度明显偏高,并随地层的加深及运移距离的延长而增高。侏罗系孔隙裂隙水的排泄方式单一,由于井田内分布着若干生产井,除了各生产井的矿井疏干排水之外,地下水由南向北运移的过程亦是地下水排泄的过程,除此之外,侏罗系孔隙裂隙水暂无其它排泄方式。矿床充水条件分析1、矿床充水因素分析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床在井田内的分布情况,影响井田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有含水层岩性、构造、第四系潜水、暂时性地表水流及火烧层积水,现分述如下:(1)含水层岩性据前述
23、含(隔)水层(段)的划分原则,将中粗砂岩、砂砾岩划分为含水层,因此,在整个赋煤地层中,由于此类岩石存在于赋煤地层中而使得煤系地层富水,即含水层岩性是矿床充水的必要条件,它是在有地下水补给来源的前提下矿井充水的重要因素之一。(2)构造井田地质构造简单,所处构造单元为一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南倾,因此构造对井田地下水的形成影响不大。(3)第四系潜水西沟河河床下部的第四系潜水,由于河流流向与地层走向呈相交关系,在这种情形下,潜水对井田地下水补给有利,并通过伏于洪、冲积物之下的煤层露头而使矿床充水。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开拓方式,避免潜水间接进入矿井。(4)暂时性地表水流大暴雨形成的暂时性地表水流具有时间短,
24、流量大之特点,对矿井充水意义不仅表现在冲毁矿山设施,直接灌入矿井上,而且对地层渗透补给也具有一定意义。(5)火烧区积水煤层火烧而使得四周岩石被烧结烘烤,火烧后的岩石体积缩小,裂隙而变得发育,大气降水、雪融水易在此停留蓄集,形成的火烧层积水则造成对矿床充水。由此说明火烧区积水是矿井充水的又一重要因素。2、矿床充水途径(1)大气降水、雪融水通过西沟河河床或火烧层时,形成了河床第四系潜水和烧变岩孔隙、裂隙水,所形成的这两种类型的地下水便通过下伏赋煤地层的风化、构造裂隙对赋煤地层进行顺层补给,同时,这一补给过程也包含了对煤矿井进行充水的过程,此乃井田矿床充水的主要途径。另外,当煤层开采到一定深度时,煤
25、层间的岩层造成坍塌、陷落,致使单个含水层相互连通,形成一个直接对矿井充水的含水段。(2)井田内零星分布着一些因采空后而形成的地表塌陷或多年未采且已关闭的老窿,大气降水、雪融水形成的暂时性地表水流可通过地表塌陷或老窿使矿井充水,此为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另外一种充水途径。这种充水方式长期作用的结果,在塌陷、老窿内蓄集了大量的积水,这对未来井田的正常开采将带来一定的影响。矿井涌水量预计地质勘探报告用大井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的矿井涌水量7809.96m3/d,用比拟法计算涌水量5392.04m3/d。设计矿井涌水量按7809.96m3/d计算。7矿井瓦斯等级根据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煤行管201110
26、3号”批准的矿井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835mA5煤层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04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51m3/min;+795mA7煤层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24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57m3/t;地质报告未提供瓦斯含量梯度的数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之规定和2010年矿井瓦斯(二氧化碳)等级鉴定结果报告,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8、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岩石物理力学特征7号煤层:顶板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在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均18.973.4MPa。5号煤层:顶板为粉砂岩、细砂岩、炭质泥岩、中砂岩、粉砂质泥岩,在饱合状态下单向抗压强
27、度为1.5MPa,在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为0.1MPa,软化系数为0.04,属易软化的软质岩石。底板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含炭泥岩,在饱合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为5.6MPa,在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为0.2MPa,软化系数为0.12,属易软化的软质岩石。3号煤层:顶板细砂岩、砂砾岩、粗砂岩、中砂岩,在饱合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为30.0MPa,在天然状态下单向抗拉强度为0.3MPa,软化系数为0.30,属易软化的软质岩石。底板泥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属易软化的软质岩石。9、煤尘爆炸性根据取样试验结果,煤尘火焰长度大于400mm,扑灭火焰的岩粉量大于50%,各煤层煤尘
28、均具有爆炸性。10、煤层自燃倾向性及发火期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提供的新疆阜康市西沟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详查)地质报告提供资料:井田内5号煤层属易自燃的煤,3号煤层属部分不易自燃,部分易自燃的煤。矿井所开采的煤在地面堆积56个月开始自燃。 矿井安全设施主要生产系统1.2 通风系统情况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抽出式通风方法,矿井由主、副斜井进风, 1个立井回风;地面抽风机房安装有两台FBCDZ22/2160型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主扇变频启动柜及其配套安全设备装置。局扇采用YBT-30、152KW型局扇。矿井采掘接替正常;采用分区通风,采区进、回风巷贯穿整个采区,矿井通风系统中不存在一段
29、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的现象;按照要求矿井采掘工作面和各硐室的风量分配合理,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不存在无风、微风、不合理串联通风现象。局部通风机按照要求实现“三专两闭锁”。1.3安全监控系统情况 我公司监测监控系统采用一套重庆煤科研究院生产的KJ90NA安全监控系统,共安装有7个分站,敷设信号电缆30500m,设有瓦斯传感器54个,一氧化碳传感器6个,风速传感器9个,温度传感器9个,负压传感器1个,液位传感器2个,风门开关传感器6套,设备开停传感器12个,管道供水传感器2个,风筒传感器2个,瓦斯抽放管道流量传感器5个,瓦斯抽放管道压力传感器5个,断电仪5个。并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标校,基本
30、能反映矿井气体变化,主要设备运转、风量变化、通风设施使用情况、瓦斯抽放基本参数。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要求和AQ1029-2007和AQ6201-2006的规定要求。分别对井下风门开关、瓦斯检测、局扇开停、皮带运输开停、水泵开停、以及各工作地点温度、风速、烟雾、瓦斯、一氧化碳等进行动态监控,所有数据全部传送到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实现了对各个生产头面及重要通风系统的24小时风量及气体不间断连续监测监控,加强瓦斯治理力度;并对矿井主扇实现了实时监控。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矿监测监控调度指挥中心与市煤炭工业局安全监控系统联网,目前,整个监测监控运行正常。1.4 排水系统情况矿井采用集中排水,在+845水平设水
31、泵房和两个水仓。水仓容积为800m3,水泵房安装有三台离心式水泵,型号为MD85455,通过副斜井铺设有两趟直径为108mm的排水管路到地面,水泵电动机功率90KW,扬程225m,排水量85m3/h。+770运输水平设有两个水仓和一个中央水泵房,水仓容积为2400 m3,水泵房安装3台D280437型离心泵。排水量为280m3/h,扬程301m。水泵配套的电动机为YB45054型防爆电动机,功率为355kW。排水管通过主立井敷设2趟2738.5的无缝钢管从+770水平到地面。1.5 通信联络系统情况我公司井下各重要岗位、主斜井上皮带机房、主斜井下头硐室、副斜井上绞车房、井底车场、给煤机硐室、中
32、央配电所、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迎头以及各主要联络巷出口,都安设了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为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应急处事能力,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下井必须携带WiFi防爆型通讯手机,随时与各地点管理人员保持联系,当灾变突发时,负责通知撤离人员命令。我矿计划在原有通信联络系统的基础上,再上一套64门有线调度电话,覆盖在井上、下确保在灾变期间,多项通讯设施发挥通知撤离人员命令。1.6 提升运输系统情况矿井主立井提升绞车采用2JK3/30型双滚筒缠绕式提升绞车提煤,井下+770水平建100吨集中煤仓,+795770水平建30吨采区煤仓。井筒内为钢丝绳罐道,井下为定量仓装载,地面为曲轨
33、卸载,采用一对4.0吨底卸式箕斗提升,地面绞车房安有一台2JK3/30型双滚筒绞车,电机功率为200KW。采区顺槽运输采用DSJ800/230型皮带运输机、+770运输大巷采用DTL80/245kw型带式输送机。矿井副井提升设备为JK-21.5单滚筒缠绕式提升机,并已安装,现电动机为YPT355L18型交流绕线式电动机,主要技术参数为:额定功率:N185 kw,额定电压:U380 v,实际提升速度为2.6m/s。人员升入井采用型号型号为XYB15-6/6人车,材料下放、排矸采用1吨U型固定式矿车。井下辅助运输采用轨道运输,轨型为22/m,轨距为600,采取人工推车方式。矿井采区轨道上山提升设备
34、选用JKYB21.5型单绳缠绕式防爆液压绞车一台,滚筒直径2000mm,滚筒宽度1500;配用YBK2355LE6型电动机一台,220KW, 660V;提升速度,04m/s,钢丝绳最大静张力60KN。1.7 压风系统情况现使用2台压风机,地面一台AED185A-0.8型空压机,作为压风自救设备,采用2吋管路向井下采掘工作地点供风。作为正常生产使用的压风机,各采区分支压风管路为直径为89mm,目前压风管路铺设到井下各个环节,管路敷设到采掘工作面迎头,另外压风自救装置敷设到工作面迎头不得超过50m的位置处。空气压缩装置用于在井下生产系统和井下压风自救通用。1.8 消防、防尘系统情况矿井矿井在地面建
35、有一个300m3水池,防尘消防主管路为直径150mm钢管,主管路通过副斜井至+845水平,通过+770+845轨道上山进入各分层石门,采煤工作面防尘消防支管路选用直径80mm钢管,掘进工作面和其它地点防尘消防支管路选用直径50mm钢管,铺设至工作面用水地点,防尘管路覆盖井下所有地点;井下防尘设施齐全、可靠,防尘管路每隔50米设置一个三通阀门,所有转载点均设置了防尘喷雾,炮采、综采工作面运输巷设有一道净化水幕,回风巷设有两道净化水幕,水幕雾化效果良好,覆盖全断面;矿井进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各个转载点全部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了隔爆设施。1.9 人员定位系统我公司已按照煤矿井
36、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于2008年安装一套KJ250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针对井上下考勤、井上下定位为一体的人员定位系统,所有入井人员全部配带识别卡,并在井下各地点出口安装KJF210B型分站,目前为止该系统运行正常,能够随时从调度指挥中心准确掌握井下各地点人员分部情况,当灾变发生时,为紧急救援提供准确人员位置及人员数据。1.10 供电系统矿井目前采用双回路供电,一路电源取自西沟35kV变电所,一路取自阜康市西沟煤焦公司矿区35kV变电所。10kV线路从两个变电所到矿井的地面变电所,目前地面变电所的10kV线路分成两路,分别通过副斜井和主立井入井,副
37、斜井的线路到目前正在使用的+845水平变电所,主立井的线路到+770水平的中央变电所。井下变电所通往各采掘工作面的线路为10kV线路到各个移动变电站,经降压后,供各个设备用电。井下电压等级为660V、380V,照明采用127V。1.11瓦斯抽放系统地面建有瓦斯抽放泵站,建立了煤层预抽放和采空区抽放两套抽放系统。 煤层预抽放系统: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安装了两台水环式真空泵,型号为2BEF-5002,电机功率185kw,最大抽气量为10132m3/h,最低吸入绝压为150hPa。从风井铺设一趟直径350mm的PE抽放管,井下主管路和采煤工作面采用直径350mm的PE管,掘进工作面采用直径150mm钢管
38、。井下采煤工作面采取布置顺层钻孔和穿层钻孔超前预抽放煤层瓦斯,掘进工作面采取临近巷道布置穿层或向下钻孔抽放瓦斯。 采空区抽放系统: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安装了两台ZWY30/55移动抽放泵站,电机功率55kw,最大抽气量30 m3/min,极限真空度为-81KPa。从风井铺设一趟直径150mm的瓦斯抽放管路,井下主管路和采煤工作面采用直径150mm的管路,对采煤工作面采空区瓦斯采取高位抽放钻孔和架后埋、拖管抽放。第二章 采掘分布情况矿井现开采为770m水平,该水平划分为一采区、目前一采区已正在回采过程中。一采区回采工作面布置在+795mA7煤层东翼,运输水平为+795m,回风水平为+845m,中间布
39、置+825m腰巷。矿井采掘布局为“两头一面”,目前正在回采的工作面为一采区的+795mA7E炮采工作面,准备工作面为一采区835mA5E综放工作面。+795A7E炮采工作面2011年4月投产,工作面采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炮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835mA5煤层南巷预计2011年5月开始掘进,北巷2011年9月开始掘进,采用综掘施工工艺。+795mA7煤层南巷采用2011年3月开始掘进,采用综掘施工工艺,目前改为炮掘工艺(待施工),+845mA7煤层回风巷采用2011年6月开始掘进,采用炮掘施工工艺。第三章 紧急避险设施分布依据及地点3.1 紧急避险设施分布地
40、点依据1、紧急避险设施方案选择由于西沟煤焦公司煤矿井田范围较小,为近水平双翼煤层,矿井采用两斜一立开拓方式,以一个水平开拓全井,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抽出式通风,巷道布置及矿井系统简单,只有一个双翼采区,一个柔性掩护支架炮采工作面和一个综采放顶煤备采工作面,两个机械化掘进头和两个炮掘头(交替掘进),井下施工人员较少且相对集中,采掘工作面至井底车场的距离较短,从井下最远施工地点撤离到井上的时间不超过45分钟。根据我矿上述情况并依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第10条规定“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都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其它矿井在突发紧急情况时,凡井下人员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靠步行不能安
41、全撤至地面的,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第11条规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过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其它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确定我矿井下不建设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及临时避难硐室,只安装可移动式救生舱。2、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特点西沟煤焦公司煤矿井下可能发生的灾害主要有五种:火灾、瓦斯、煤尘、水害及顶板,其中威胁较大的是火灾。3、矿井各地点作业人员分布及采掘区域人员分布:我矿只有一个采面两个掘进头,根据上级部门规定每班下井核定人员为3
42、9人,可移动式救生舱所服务的采掘作业地点每班人数最多为33人(其中采煤面21人、掘进头各56人),考虑备用系数1.1,设计井下安装小型可移动式救生舱(额定人数12人)两套或中型可移动式救生舱(额定人数24人)一套。根据实测人员从采掘面和其他最远的地点升井时间小于30分钟,因此人员遇紧急情况可采用携带不小于30分钟的自救器升井。3.2 紧急避险设施数量及分布地点根据我矿井下实际情况和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要求,全矿井紧急避险设施计划在+835m和+795m中部车场内(+795mA7东西两翼和+835m东西两翼巷道都不足1000米)布置可移动式救生舱。第四章 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
43、积4.1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4.1.1 救生舱的性能、参数我公司选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为组装式钢结构,救生舱单节长2000mm宽1400mm高1800mm。额定救援人数24人,能在外部动力供应中断时救援支持时间96h。舱体能阻隔外部有毒有害气体,气密性符合要求。同时舱体抗冲击压力不低于0.3兆帕。可移动式救生舱主要技术指标:整体外形尺寸:长 8000mm 宽 1400mm 高 1800mm;舱门尺寸:高 850mm 宽 600mm;紧急逃生门尺寸:600mm;舱门离地距离:300mm;动力供应:1140V;隔离环境:密封;防护等级:矿用防爆;保护标准:空气气体密封隔离;防护环境:非强腐蚀性气体或液
44、体;救生舱舱体抗爆炸冲击波能力:不低于0.3MPa;标准防护温度:瞬时温度1200,260下持续12h,舱内温度30以下;最大拆装尺寸:200014001800mm;拖动方式:轨道车轮或滑靴拖动;供氧方式:压缩空气、高压氧瓶、化学氧;通讯联络:井下电话、主动或无线呼叫系统;食物储存量:舱内备有足够最大承载人数天数的食物和水;舱内装备最大功率:60W。4.3.2 救生舱的系统组成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能适应复杂的煤矿作业环境,具备抗爆、防水、防毒、防火、耐高温等多种功能,足以满足煤矿中可能存在的多种灾害的防护要求。同时,由于煤矿开采属于危险程度较高的行业,使得可移动式救生舱也能够满足金属矿山、危化品
45、生产、储存企业、公共场所应急避难等大多数救援场所的危险防护指标。1、舱体结构机械结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舱体采用分体组装式设计,整舱采用统一规格的舱体单元连接组合而成。在整体尺寸上,可移动式救生舱充分考虑了煤矿矿井的复杂条件,整舱可拆卸成基本单元后进入煤矿井下,也能够采用单轨吊运输,最后在煤矿巷道中现场组装,并能满足舱体的密封性要求。防护设计: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不仅在气密性上满足了隔绝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的要求,还充分考虑了煤矿矿井常见的瓦斯、煤尘爆炸、火灾等严重事故。对于可能出现的高温环境,救生舱内填充了高性能的隔温材料,并且在整舱内外连接上,采用了特殊的设计,完全阻断了金属热桥,避免了热量
46、直接通过金属等热传导性优良的介质传入而导致舱内升温过快,能有效阻隔外部高温环境对舱内人员的直接伤害。使用材料:救生舱内部尽量地避免了使用可能分解产生有害物质的有机材料,将舱内可能出现微量污染物的材料种类降到了最低点,既能减少舱内未知污染源的种类,也能减轻有毒有害气体去除设备的负荷。移动方式: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具备多种移动机构。整舱、舱体单元均可通过顶部吊装孔吊装,也能采用叉车运输;整体救生舱底部可根据使用现场要求选装滚轮或者滑靴中的一种行进机构,能有效地适应不同的矿井巷道条件。2、氧气供应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采用供氧多级防护的设计,包括矿用压风管路、压缩氧气钢瓶、化学氧、压缩氧自救器四级防护,保
47、证舱内可靠供氧。救生舱设计有与矿用压风管路兼容的管路、接头,在煤矿压风输送正常时,采用压缩空气直接为舱内送风,此状态下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舱内空气质量;若压风系统中断,舱内压缩氧气钢瓶也能提供设计救援时间内所需全部氧气;特殊情况下,舱内的化学应急氧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低于0.5升/分钟人,供氧量不低于0.5升/分钟人供氧量不小于96小时,;舱内储备压缩氧自救器,供舱内气体环境恶化需撤离时使用;以上多级供氧防护技术使得因氧气供应出现问题而影响救生舱救援效果的可能性几乎不会出现。3、有毒有害气体处理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中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性能必须满足密闭空间内气体环境控制要求,能有效地将舱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其它微量污染物含量控制在标准容许范围内。空气净化器拥有能相互切换的普通风道和与制冷设备连通的制冷风道,在净化空气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制冷除湿功能。4、舱内温湿度控制可移动式救生舱中采用专门设计的蓄冷空调控制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