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课程计划.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845694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程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课程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课程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课程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课程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课程计划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上海市二期课改方案为导向,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的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发展的选择机会,以实现发展个性特长和提高整体素质的有机结合,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课程设计的目标和任务1、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与结构。2、改进学校课程,体现国家课程改革与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 3、开发学校新课程,力求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 4、改进课堂教学,以“有效的教”促进“有效的学”,并在此基础上营造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 三、课程理念1、课程充分了解和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全面发展

2、创造条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确立课程要为每位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2、课程关怀学生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德性的发展 将学生的德性成长置于学校潜在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各学科(尤其是人文、艺术、体育等学科)应发挥积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学生自主性创新活动,应成为学生德性成长的主渠道。 3以教学方式的变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与现代的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有效教学,以利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有效学习方式的养成,以丰富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负担。四、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使学生在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身心

3、和劳动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一定的发展,良好人格得到一定的塑造。(1)思想素质目标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民族自尊心,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有理想,关心社会,有文明行为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又具有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2)文化素质目标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懂得学习方法,具有学习能力及初步的实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有较自如地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及交流交往的能力;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能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有科学的观点、方法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可持续终生学习能力的基础。(3)身心

4、素质目标具有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自我保健的习惯与能力,有较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关心他人、与人友好相处的精神,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有合乎不同学段要求的健康的审美情趣。(4)劳动素质目标有一定的生活和劳动技能,热爱各项劳动、具有自觉的劳动习惯,能主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与服务,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社会职业观念。(5)个性特长目标在某一方面有兴趣爱好,有初步的选择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个性特长。2、各学段目标(1)六、七年级目标通过修学,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潜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个性得到发展。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基本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具有反思意识、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的习惯。 (2)八、九年级目标通过修学,学生能树立理想,在竞争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具有良好的教养和充实的精神世界。掌握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基本的演绎、归纳、价值判断等能力。 五、课程体系1、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设计参照上海市二期课改要求,由3类课程、7个学习领域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1)三类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构成。1)基础型课程它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同时为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的课程。课程特点是:第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相对统一;第二,学生必须共同修习;第

6、三,基础知识可再生长和基本能力可再发展。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信息科技、体育与保健及有关综合或分科知识类等科目。2)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上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学生创造性学力培养的课程。课程特点是:第一,学生可以分领域自主选学;第二,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变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点在于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第三,相同的发展领域层次与内容可有不同,对个性特长的培养具有从启发到初步发展的功能。分学科、艺术、技术、为终身保健打基础的体锻项目及保健知识、文化素养和实践活动等领域,设置学科纵向深化以

7、及横向交叉、综合性等科目。3)探究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及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探究基础上的创造性学力,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特长等,要求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综合运用、选择组合等能力的培养的课程。课程特点是:第一,课程的领域可不同,层次也可不同,符合不同学段学生和学生群体内差异性的学习心理,是学生可以分类分层自主选学的课程;第二,课程内容不一定有明确的结论,重在研究过程。本类课程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案例调查、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项目。(2)学习领域设置语言文字、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体育与健身、艺术、7个学习领域。 各学习领域共设16门学科,以及学校文化活动

8、、探究活动、兴趣活动、社会实践和专题教育等。16门学科为:语文、英语、数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化学、信息科技、劳动技术、音乐、美术、艺术、体育与健身。 各科目由内容相对独立且具内在逻辑联系的模块或主题组成(一个模块可包含若干个主题)。模块或主题具有核心概念,反映学习过程,体现教育价值。2、课程设置及其说明(1)学年总课时量每学年教学时间为40周,其中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4周,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2周,实际授课时间为34周。(2)基础课 在参照上海市中小学课时安排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基础型课程课时。(3)探究课及拓展课探究及拓展课程的内容与课时安排主要由学

9、校自主设定周课时安排表 周课时 年级课 程六七八九基础型课程语言文学语文4444外语4444数学数学4444社会科学思想品德1122历史22社会地理22自然科学科学23物理22化学3生命科学2技术劳动技术211信息科技21体育健身体育健身3333艺术音乐11 1美术111艺术2拓展型课程自主拓展学科类6679活动类111限定拓展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1111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每学期1周探究型课程111自主研习2113晨(午)会课每天30分钟(含生命教育)广播操、眼保健操每天30分钟体育活动2周总课时39393939(4)隐形课程隐性课程涵盖学校文化活动(包括升旗仪式、晨午会、课间演讲、观影、主题班会

10、、少先队与共青团活动、艺术节、英语节、科技周、人文社科周等,以及劳动和寒暑假的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实践(包括军训、春游、秋游)等,分散在日常学校生活中,不再列入课时分配表。3、作息时间 作息时间表时间活动内容备注7:40开始进校8:00升旗仪式或早操周一为升旗仪式,周二至周五为早操8:209:00第一节课9:109:50第一节课10:0010:45眼保健操及第三节课10:5511:35第四节课11:3512:30午休12:3012:50午会周一:(1)生命与健康教育(2)艺术视听周二:社团活动周三:少先队广播周四:诗文(双语)诵赏周五:(1)科技教育(2)民族精神教育1:001:40第五节课1

11、:502:30第六节课2:403:25眼保健操及第七节课3:354:15第八节课4:255:05学生课外活动或自习5:15开始清校六、课程标准与教材1课程标准课程与学术办公室编订“各学科课程标准”(附件1)及拓展及探究课程指导纲要(附件2),各管理部门、各教研组、各中心的全体人员协助编订工作。2、教材各学科基础型课程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统一教材。学校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辅助材料(包括电子、音像视听材料等),并由课程与学术办公室管理、信息中心协助开发工作。 拓展、探究课程的教材由本校自行开发。课程与学术办公室负责组织教材的选择与编订,并对教材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七、教学与教研1、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

12、生学习方式的改善(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师要处理好预设内容与生成内容、知识与能力、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等之间的关系。 1)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2)教学内容的“操作化”组织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操作化”组织,将做、想、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 3)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加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和主题之间的整合,注意各章节和单元中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1)发挥情感因

13、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以任务驱动学习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 3)主动建构教学策略的运用要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经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开展合作学习要通过学习团队的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共同的学习理想与目标,积极的互赖与信任,良好的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 5)发挥过程性评价激励作用要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发现个人的学习成就和意义,指导学生检查和反思学习过程,激励学

14、生更有效地学习。 2、致力于高效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在促进教学目标高达成度方面,要努力追求清晰的表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来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学习。 3、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和网络教育资源,密切学校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创新教与学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4、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重点研究教学五环节的实施。课程与学术办公室负责编写教研活动指导意见书(附件3),并对教研组长和教师进行培训。 八、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

15、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出发,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重视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态度和质量的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课程与学术办公室建立教师自评,校长、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制度(附件4),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与研究能力。 2、对学生的评价 鼓励教师自主探索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重视过程评价,将评价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时既要看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看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

16、要看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看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看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过程评价中的客观记录,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原则上每年度由课程与学术办公室组织统一考试四次(设期中、 末考试),其他除此统考之外的考试由教师自行组织,九年级采取月考制度,由课程与学术办公室统一组织。 九、课程的实施、管理与保障1、学校层面课程建设遵循的原则(1)教师和管理者应对“什么是好的教与学”形成共识,应对学习成功有共同的认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绩效被密切监控。 (2)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包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为优秀学生提供 更丰富的学习计划;强调认知与对学生个体、社会

17、和道德成长的关注是平衡一致的。(3)管理者为教师丰富自我提供充足的援助、信息和时间,教师和管理者制定教职员工的发展计划,为专业队伍的发展提供机会;教师希望为改善学校做出卓越的贡献并富有挑战精神和创造性,注意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更新;教师和管理者期望学生努力学习,并将这些期望传递给学生及家长。 (4)个体成员的利益需求与组织机构的期望相一致;团队意识非常普遍;有学科之间和科室之间的交流;因为教师和管理者在他们所代表的团队中做出的努力而对他们给予激励和认同的奖励。(5)学校环境安全、健康;学校人、财、物、信息均以课程为中心。 (6)家长和社区成员支持学校并参与学校事务;学校成为社区的学习中心;社区将学

18、校视为社会的延伸。 (7)学校致力于“人尽其材、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并日渐进步。 2、课程与学术办公室的角色 (1)编制学校课程标准、拓展及探究课程指导纲要、教研活动指导意见书、课程评价制度、信息中心课程服务规章(附件5),并组织各教研组、各中心每年对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2)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进修与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的成长。 (3)推动课程改革,帮助教师依照课程手册实施课程内容。 (4)组织排课(包括列课表),协调教学岗位安排。 (5)组织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编订教研活动指导意见书。 (6)组织、选择或定购教学资料和工具。 (7)对

19、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估,协调或评价对学生的需要所做的全面性调查。与各部门主管合作,对本计划的有效实施负责。 3、教师的责任 (1)教师要成为课程专家,能有效地改进课程,追求课程优质;能掌握课程开发技术,并能开设校本课程。(2)教师角色应进行重新定位:教师应由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3)教师应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员。 (5)教师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6)教师应为学生的创新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7)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综

20、合素质和学力基础(包括知识、技术、技能等),帮助学生将所学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

21、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

22、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23、。()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