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35980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见中医适宜技术目录1、拔罐法2、刮痧法3、艾灸法4、耳针法5、水针法6、毫针法7、三棱针法8、电针法9、温针灸法10、推拿按摩法11、穴位贴敷法12、熏洗法13、湿敷法14、蜡疗法15、牵引法 16、红外线疗法17、涂药法18、换药法19、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法一、 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一种技术操作。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1.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1.3心理状况2.目标2.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3用于疮

2、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3.禁忌症3.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3.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4.告知4.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4.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4.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5.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6.操作程序6.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6.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6.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6.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选择的拔罐部位上

3、,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6.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6.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6.7清理用物,做好护理记录并签名。7.护理及注意事项7.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7.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7.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7.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7.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7.6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拔火

4、罐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评估 治疗盘、火罐、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口瓶等 物品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罐拔火罐部位,保暖 患者准备 定 穴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将罐口扣至选定部位(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撤手,适时留罐 拔罐 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其疗效最佳。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 观 察 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起罐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5、清理用物整 理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 录 二、刮痧法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揍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1 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及既往史。1.2体质对刮痧部位皮肤情况。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1.4心理状况。2 目标 2.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禁忌证 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4 告知4.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

6、消失。4.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5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盘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6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6.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6.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破损,以免划破皮肤。6.5治疗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到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瘀点为宜。6.6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解手法力度。6.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7护理及

7、注意事项 7.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7.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7.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7.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刮痧法操作流程图评估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刮痧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治疗盘、刮具、治疗碗内城少量清水。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刮痧部位,保暖. 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定 位 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蘸湿刮具在选定部位从上至下,单一方向,刮擦禁用

8、暴力。如皮肤干涩,随时蘸湿再刮,直至皮肤红紫. 刮治 随时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应立即停刮,取平卧位。报告医生,配合处理.观 察消毒局部皮肤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清理物品.整 理 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实施刮痧后的客观情况,并记录.记 录 三、艾灸法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1.2患者的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1.4心理状况2、目标2.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2.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

9、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3、禁忌症3.1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3.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4.告知4.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4.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4.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4.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5.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6.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6.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

10、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烫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6.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6.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6.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7.护理及注意事项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艾条灸操作流程图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艾条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评估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物品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

11、,合理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患者准备 遵医嘱核确定施灸部位及施灸方法 定 穴 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使患者感到温热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施 灸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则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造成烧伤或毁坏衣物 观 察 起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皮肤消毒液消毒,防止感染灸毕 协助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整 理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艾条灸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 录 附: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服装、鞋帽整齐态度和蔼,语言温柔护士洗手素质要求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艾条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

12、受程度、心理状况等。评估物品准备患者准备走穴施灸观察灸毕整理记录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间接灸时,酌情准备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等核对姓名、诊断、腧穴部位,解释,合理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遵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及施灸方法施灸腧穴部位涂少量凡士林,上置大小适宜的艾炷,点燃至剩25左右时,用镊子取出余下的艾炷,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57壮。隔姜灸:施灸腧穴部位涂少量凡士林,取鲜姜一片(当中刺数孔),其置于应灸腧穴部位,其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壮数按医嘱而定观察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防止艾灰脱落用镊子取出艾炷,姜片放于弯盘中,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理

13、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实施艾炷灸法治疗的客观情况,并签名四、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4.

1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15、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评估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耳针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治疗盘、针盒或菜籽、皮肤消毒液、棉球、棉签、镊子、胶布、探棒、弯盘等 物品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

16、,取合理体位患者准备 遵医嘱核对穴位,手持探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 定 穴 消毒局部皮肤 选针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持针对准穴位刺入,深度以刺入软骨而又不穿透为度。留针,或用菜籽小方块胶布固定在耳穴部位,酌情留置数日消毒皮肤 进针行针 患者是否晕针、疼痛等不适情况 观 察 起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皮肤消毒液消毒,防止感染起 针 安排舒适体位,告知患者留针后应注意的事项,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整 理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耳针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 录 五、水针法 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技术操作。将针刺及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和药

17、物的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穴位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 3.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 3.2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4 告知 注射部位出现疼痛、酸胀的感觉,避免着水,以免感染。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无菌注射器及针头、砂轮、皮肤消毒液、

18、镊子、棉签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协助松解衣着,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 6.3遵医嘱确定注射穴位,测试患者局部感觉及反应,消毒局部皮肤。 6.4术者手持注射器(排除空气),另一手绷紧皮肤,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身刺至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得气后若回抽无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如所用药量较多,可于推入部分药液后,将针头稍微提起后再注入余药。 6.5药液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轻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注意观察用药反映。 6.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19、。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7.2按医嘱处方进行操作,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和注射的深度。注射药量遵医嘱而定。 7.3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7.4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操作前检查注射器情况。注射器的处理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执行水针法操作流程图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评估 治疗盘、针盒(皮内针)、皮肤消毒液、棉球、棉签、镊子、胶布、弯盘等 物品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松开衣着,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暴露皮内针注射部位,保暖. 患者准备 遵

20、医嘱,选择穴位 定 穴 消毒局部皮肤 图钉型:用镊子夹住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沿着皮肤刺入,针柄留在皮肤表面麦粒型:用镊子夹住针身,对准穴位横刺入皮内,针身埋入皮内消毒皮肤 进针 将留在皮肤外的针柄用胶布固定,留针期间,每隔4小时左右用手指按压埋针处 固定针柄埋针处有无红肿热同,若有以上情况,应起针或改选其他穴位重埋观 察 起针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起 针 整理床单位,协助衣着,舒适卧位清理用物 整 理 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实施皮内针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记 录 六、毫针法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1、。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操作方法】 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

22、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3、。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

24、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4. 补泻手法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

25、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

26、】 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2. 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

27、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毫针法操作流程图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评估治疗盘、毫针盒、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可备毛毯、屏风物品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松开衣着,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保暖患者准备遵医嘱选择穴位选穴按腧穴深浅和患者体质选择毫针,检查针柄有否松动、针尖有无弯曲带钩等情况消毒局部(穴位)皮肤消毒皮肤选取毫针根据针刺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