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827074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一版)(第一版)2016年1月29日在乌干达拍摄的寨卡森林。新华/法新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19471947年在乌干达年在乌干达ZikaZika森林森林的恒河猴的恒河猴血清中血清中分离分离19481948年在同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年在同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1952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19641964年尼日利亚首次发现人感染寨卡感染病例,随后传播至东南亚年尼日利亚首次发现人感染寨卡感染病例,随后传播至东南亚历史疫情历史疫情1.1.第一次较大规模暴发为第一次较大规模暴发为2007年,发生在密克罗

2、尼西亚的雅浦岛,年,发生在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岛,3岁岁以上居民约以上居民约70%被感染。被感染。2.2013年年-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约报告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约报告1万万例病例。此后,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以外的多个国家流行。例病例。此后,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以外的多个国家流行。3.2014年年2月智利复活节岛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月智利复活节岛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4.2015年年5月,巴西发现确诊病例,目前估计月,巴西发现确诊病例,目前估计5050万至万至150万人感染。万人感染。5.5.截至截至2016年年1月,在非洲、亚洲、美洲和太平洋岛

3、屿上至少月,在非洲、亚洲、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至少45个国家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有寨卡病毒传播。6.2016年年1月月19日,我国台湾报告日,我国台湾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7.2016年年2月月9日,我国江西报告日,我国江西报告1例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认识寨卡病毒认识寨卡病毒寨卡病毒病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ZikaVirus)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单股正链RNA病毒 直径20nm 有包膜 包含10794个核苷酸 编码3

4、419个氨基酸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 非洲型 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寨卡病毒主要特性寨卡病毒主要特性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603030分钟可灭活,分钟可灭活,70%70%乙醇、乙醇、1%1%次氯酸钠、脂溶剂、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寨卡病毒结构示意图寨卡病毒结构示意图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传播途径: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

5、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虽然可检测到寨卡病毒,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3-12天。天。传传染期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

6、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备传染性。大多为隐性感染,约大多为隐性感染,约20%20%出现临床症状,且症状较轻。出现临床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感染寨卡病毒后,约膜炎等。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20%的人出现上述临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床症状,一般持续2-7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

7、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巴利综合征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综合征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因果关系尚未明确。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清学检查:寨卡病毒抗体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寨卡病毒。2.病毒抗原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寨卡病毒抗原。3.病毒分离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

8、6)或哺乳 动物细胞(Vero)等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也可使用乳鼠脑内接种进行病毒分离。检测对象: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伊蚊成蚊和幼虫 病例标本采集:血液标本采集;尿液;唾液病例标本采集病例标本采集对怀疑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推荐采集血清标本开展检测。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5mL,及时分离血清,分装2管,保存于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1管用于现场实验室检测,1管用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对病例应尽可能采集双份血液标本,两份标本之间相隔1-14天为宜,住院病例可于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天各采集一份。蚊媒标本采集蚊媒标本采集疫点内采集的伊蚊成蚊及幼虫,分类鉴定后

9、,填写媒介标本采集信息表,按照采集地点分装,每管10-20只。标本采集标本采集 由于寨卡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由于寨卡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它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其它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断可能较为困难。出诊断可能较为困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血中病毒分离)和血中病毒分离培养可以确诊。起病培养可以确诊。起病7天内,如果检测到外周血清中天内,如果检测到外周血清中寨卡病毒寨卡病毒RNA阳性可以诊断,但由于阳性可以诊断,但由于RT-PCR阳性窗阳性窗比较短(比较短(3-7天),也就是病毒血

10、症期短,因此阳性窗天),也就是病毒血症期短,因此阳性窗之外阴性结果不能除外感染。之外阴性结果不能除外感染。THANK YOUSUCCESS2024/5/8 周三13可编辑(一)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二)病例定义。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分

11、离出寨卡病毒。(3)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者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乙脑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诊诊 断断主要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断。主要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断。还需与微小病毒、风疹、麻疹、肠道病毒、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等鉴别。还需与微小病毒、风疹、麻疹、肠道病毒、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等鉴别。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新生儿小头畸形新生儿小头畸形 并并 发发 症症一个巴西婴儿小头畸形的报告,用

12、CT扫描和经颅超声检查发现,脑部存在广泛的钙化,主要分布在脑室周边、脑实质、丘脑和基底神经节。约三分之一病例有细胞迁移异常证据(如无脑回、巨脑回)。也可见到第二脑室增大、皮质/皮层下萎缩。一部分病例有关节弯曲(先天性挛缩),提示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受累。治治 疗疗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成人用法为250-500mg/次、每日3-4次,儿童用法为10-15mg/kg/次,可间隔4-6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成

13、人用法为200-400mg/次,4-6小时1次,儿童5-10mg/kg/次,每日3次。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滴眼液,1-2滴/次,每日4次。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防防 控控1关注国际疫情动态2根据需要发布旅行健康提示3做好口岸卫生检疫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ZIKAVIRUS“小头畸形”?防防 控控病例监测与管理1病例监测与早期发现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的患者,应注意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流行地区旅行史),考

14、虑本病的可能,并及时采样送检。此外,对于新生儿出现小头畸形的产妇,如有可疑流行病学史,也需考虑寨卡病毒感染的可能。2流行病学调查 对相关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重点调查病人发病前2周的活动史,查明可疑感染地点,寻找感染来源;同时调查发病后一周的活动史,开展病例搜索,评估发生感染和流行的风险。防防 控控3病例搜索 对于输入病例,应详细追查旅行史,重点在与其共同出行的人员中搜索。如病例从入境至发病后1周曾在本县(区)活动,还应在其生活、工作区域搜索可疑病例。4病例管理 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医疗卫生人员在开展诊疗及

15、流行病学调查时,应采取标准防护。在做好病例管理和一般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应落实防蚊灭蚊措施,防止院内传播。防防 控控宣传与沟通 寨卡病毒病由伊蚊(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叮咬传播;伊蚊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病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除一般旅行健康提示外,应提醒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若怀疑可能感染寨卡病毒时,应及时就医,主动报告旅行史

16、,并接受医学随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寨卡病毒病网络报告寨卡病毒病网络报告医生如果发现首例寨卡病毒病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逐级上报,并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小小 结结属于黄热病毒科的寨卡病毒在全球流行,我国目前已有2例输入性的病例出现;寨卡病毒通过伊蚊传播;寨卡病毒引起较轻的急性自限性疾病,无疫苗和针对病毒的特异性药物;寨卡病毒感染可能与小头畸形、GBS有关;寨卡病毒病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PCR;预防控制:检疫、监测、媒介控制。谢谢!THANK YOUSUCCESS2024/5/8 周三26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