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Q∕GDW 574-2010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8233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Q∕GDW 574-2010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Q∕GDW 574-2010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Q∕GDW 574-2010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Q∕GDW 574-2010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Q∕GDW 574-2010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9.240 备案号CEC538-2011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 / GDW 574 -2010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 energy meter automatic testing system 2011-04-27发布2011-04-27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 / GDW 574 -2010 目;欠前言.II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技术要求.35 安全防护146 试验项目及要求. .147 安装调试. .19 8 验收. . . . . . . . .20附录A(规范性

2、附录)验收.21编制说明. .27Q / GDW 574 -2010 目IJ昌为进一步规范省级计量中心建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实现整体式授权、自动化检定、智能化仓储、物流化配送的建设目标,结合国内外计量、物流自动化技术现状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生产、经营、管理对计量设备自动化检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了计量设备自动化检定/检测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标准。计量设备自动化检定/检测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分为三个部分:一一第一部分计量用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 一一第二部分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一一第三部分用电信息采集

3、终端自动化检测系统技术规范。本部分为计量设备自动化检定/检测系统技术规范的第二部分。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的整体构成、功能要求、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等方面要求。适用于按照Q/GDW355-2009 (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Q/GDW356- 2009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制造的电能表。本标准是国家电网公司计量设各自动化检定/检测系统系列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招标采购、检验验收及质量监督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本标准中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

4、究院、河南省电力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金娟、徐永进、严华江、周宗发、杜新纲、彭楚宁、部波、徐二强、郭宝利、鲁观娜、范洁、欧习洋、赵兵。1I Q / GDW 574 -2010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以下简称检定系统)的技术要求、安全防护、试验项目及要求、安装调试、验收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电子式电能表(以下简称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的招标、检验、验收等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5、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IT 14253- 2008 轻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GBIT 10595- 2009 带式输送机GB 14784一1993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T 5169.l1- 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T 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11291一1997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GBIT 14253- 2008 轻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GBIT 20867 - 2007 工业机器人安全实施规范GB 10892-2005

6、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GB/T 7932- 2003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JJG 307- 2006 机电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JJG 597-2005 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JJG 596-1999 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JJG 795-2004 耐电压测试仪检定规程JJG 780 交流数字功率表J汗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 1182 计量器具软件测评指南技术规范JBIT 7012- 2008 辑子输送机DLlT 645一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Q/GDW 355- 2009 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Q/

7、GDW 356- 2009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络运行管理规程(试行)国家电网公司省级计量中心建设通用设计指导意见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Q I GDW 574 -2010 3.1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简称检定系统)electric energy meter automatic testing system 集成自动传输设施和全自动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智能化检定系统,能够完成自动传输、电子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数据处理和全过程监控。3.2 生产调度平台production dispatching platform L产调度平台由生产管理、生产监控、生产分析、生

8、产维护等相关业务功能模块组成,接受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派发的工单,将工单转化成具体操作指令,控制自动化检定系统和智能化仓储系统完成检定和仓储等工作任务。3.3 智能化仓储系统(简称仓储系统)intelligent warehousing system 智能化仓储系统指基于自动仓储技术和现代化物流系统的智能化仓储设施,实现计量器具仓储过程中的自动装(拆)箱、白动搬运、自动盘点、自动出入库和自动定位等智能化管理。3.4 周转箱carton 用于存放物料的小型集装器具。3.5 堆垛stack 起升载荷以将载荷放到由相似载荷组成的货堆上的搬运过程。3.6 t1:!.朵palletize从货堆的最顶端位置取

9、出载荷及下降载荷的搬运过程。3.7 节拍cycle time 作业流程中的某一具体工序连续完成相同两次动作的间隔时间。3.8 输送线conveyor line 按照规定线路连续地或间歇地运送试品的自动化传送装置。3.9 上料loading 按自动化检定的节拍要求,将试品从周转箱取出,并放到检定系统输送线的过程。3.10 下料unloading 按自动化检定的节拍要求,将试品从检定系统输送线取下,并放到周转箱的过程。3.11 接拆线connect and disconnect wire 通过自动化设备将试品和接线表托进行自动接线和拆线的过程。3.12 封fnseal 利用自动化加封设备,对试品进

10、行加封的过程。3.13 贴标labeling 利用自动化设备将打印的标签粘贴于试品的过程。2 3.14 误检率miss ratio 将合格试品误检为不合格试品数量占试品总量的比例。3.15 错检率wrong ratio 将不合格试品错检为合格试品的数量占试品总量的比例。3.16 准确度检定和多功能试验accuracy and multi-function test Q / GDW 574 -2010 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电网公司电能表技术规范对电能表进行准确度要求试验、标准偏差估计值试验和功能测试。3.17 插卡isert card 将CPU卡插入电能表卡座或射频卡与电能表感应部位相接触

11、的过程。3.18 电能表编程electric energy meter programming 通过红外或RS485等通信方式对电能表参数进行设置的过程。3.19 数据库设计第三范式database designed in third normal form 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己在其他表中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也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属性。3.20 品规specifications 按试品的类别、类型、规格进行分类的统称。4 技术要求4.1 整体要求4.1.1 总体描述a ) 检定系统由管理层、传输层、执行层组成。管理层为检定系统管理平台,接受生产调度平台下达的检测计划,对整个检定系统

12、进行管理和控制,并将检定结果、封印和装箱信息上报生产调度平台。传输层为输送单元,完成电能表在检定过程中的输送和定位。执行层由若干功能单元构成,执行检定系统管理平台指令,实现对电能表的全自动检定及自动分拣。b ) 检定系统要符合公司信息系统统一的技术框架和标准,采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实现与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以下简称仓储系统)无缝对接,具有自动传输、自动接拆线、自动检定电能表、封印、贴标等功能。检定系统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系统的拓展性,做到系统标准统一,检定业务流程运转顺畅、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拓展性好、工艺美观、维护方便、工作环境友好、

13、低噪低耗、节能环保。4.1.2 系统组成检定系统的硬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上料、下料、输送、接拆线、工频耐压试验、功耗测试、准确度检定和多功能试验、插卡、编程、直观和通电检查、封印、贴标、下料等单元组成:软件部分主要由检定系统管理软件、检定软件、控制软件、仓储系统接口等组成,构成检定系统管理平台,实现电能表检定、检测作业的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检定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l所示。4.2 各单元功能要求4.2.1 上料单元4.2.1.1 待检电能表通过输送单元输送至上料单元,由上料单元自动把待检电能表从周转箱中取出,放3 Q f GDW 574 -2010 入电能表输送线。llll斗ll卜ll检

14、定系统管理f向L_上L _ _ _ _L _L _ _ _L _ _ _L _ _1一一_J下料单元贴标单元封印单元插卡单元准确度检定和多功能试验单元工频耐压试验单元!|! 直观和通电检查单元接拆线单元料单元仓储系统接口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组成示意图4.2.1.2 电能表搬运准确可靠,节拍满足自动化检测需求,电能表搬运的速度可设。4.2.1.3 当电能表在周转箱中摆放姿态或周转箱姿态异常导致无法正常上料时,上料单元可跳过该电能表或周转箱继续才-作,并提醒人工干顶。4.2.1.4 必要时,空周转箱可自动暂存,用于下料装箱。4.2.2 输送单元4.2.2.1 输送单元包括周转箱输送和电能表输送,输

15、送效率满足可调。4.2.2.2输送单元的设备选用应符合GBfT10595-2009、GBfT14253-2008、GB14784-1993、JBfT 7012-2008等相关标准要求,满足周转箱输送和各类电能表输送的要求,设备外形轻巧、噪声小、传送速度快、机械部分磨损小、动作稳定可靠,且易维护。4.2.2.3 披周转箱输送、电能表输送途径和数量,配置足够的输入、输出设备lj载荷。4.2.2.4 在与检定i效直接相关的输送环节设置必要的缓冲|丘。4.2.2.5 在可能出现运输物品掉线的位置采取防止运送物品从运输单元跌落的保护设施。4.2.2.6 应有条码或RadioFrequency Ident

16、ification扫描设备(以下简称:RFID),进行电能表身份识别,同时将扫描的电能表资产编号与相应的检定装置及其表位绑定。4.2.2.7 具有分拣输送功能,进行电能表身份识别,并按品规自动分配到不同的项国检定、检测单兀。检定、检测后按品.hl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分流至不|司区域。4.2.2.8 输送到各项目检定、检测单元内相应表位时,应能准确定位,具备可靠的制Z9J、限位功能。4.2.2.9 输送单元自身应具备防尘、防潮、防火、防静电等安全技术措施。4.2.2.10 根据实际生产葡耍,可设置雄垛、拆垛设备。4.2.3 接拆线单元4.2.3.1 对被检电能表进行定位,定位应精确、迅速,定位后对

17、被检电能表的电压端子、电流端子、辅助端子(校捡脉冲、多功能脉冲、通信口进行可靠压接,所有电能表接线端受压不内缩,且接线端子受压稳定、均匀、可靠。4 动化检定的节打|需求,输送速度连续图1Q / GDW 574 -2010 4.2.3.2 接拆线单元的结构应满足Q/GDW355-2009、Q/GDW356-2009的要求。4.2.3.3 电能表在压接时,若出现异常,应有动作保护机构保护设备、电能表不受损伤。4.2.4 直观和通电检查单元4.2.4.1 直观和通电检查单元通过触发电能表的液晶背光和全屏显示,自动完成电能表的外观、铭牌标志、液晶全屏显示和指示灯的拍摄。并直在检定过程中,巡检电能表运行

18、状态显示。4.2.4.2 直观和通电检查单元根据被检电能表的品规,调用预先设置的标准方案进行比对,将检查结果和不合格图片上传至生产调度平台数据库。4.2.5 工频耐压试验单元工频耐压试验单元主要由工频耐压装置与相关配套设备组成。将待检电能表自动输送至耐压试验单元,自动完成电能表耐压试验。工频耐压试验单元中的工颇耐压装置具体功能要求如: a) 工频耐压装置采用程控式,可以在计算机上设置试验电压值及电压.持续时间。b ) 试验过程中,工频耐压装置应对每个表位的泄漏电流进行检测,当泄漏电流大于预先设置的击穿报警电流时,自动切断该表位的试验电压,并指示该表位耐压击穿,其他表位试验应继续进行。c) 试验

19、完毕后,检定软件读取各表位的耐压结果,上传至生产调度平台数据库。d ) 耐压装置的外形、结构、尺寸应与检定系统整体设计、有效集成,结构稳定、工艺美观,耐压仪能方便拆卸。e ) 耐压装置应有隔离装置,与外界有效隔离,并与耐压装置电源闭锁,当打开隔离装置时,自动切断耐压装置电源。f) 耐压装置应有明显的状态指示灯显示,装置待机与工作状态应有明显区别。g ) 应配置嵌入式工控机,就地放置,可以进行集中调度和远程控制,方便实现就地维护。h) 能实现远程显示耐压装置的实时工况。i) 耐压装置的检定、考核应按照JJG795-2004的要求执行。4.2.6 功耗检测单元主要由功耗测试仪及相关配套设备组成。耐

20、压试验完成后,接电能表检定类别,将耐压试验合格的电能表自动输送至功耗检测单元,通过接拆线单元自动完成接线,由功耗检测单元自动完成电能表功耗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生产调度平台数据库。4.2.7 准确度检定和多功能试验单元主要由单/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及相关配套设备组成。经耐压试验合格的电能表,自动输送数据至准确度要求试验和多功能检测单元,完成4.2.7.2规定的项目检定、检测。准确度检定和多功能试验单元中的电能表检定装置具体的功能要求如下。4.2.7.1 单/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a ) 装置应采用程控式设计,利用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电压、电流、相位的升降、调节以及其他各个检定、检测项目。b ) 装

21、置应具有自检功能,并能将自检结果反馈给计算机软件。c) 用于直接接入式电能表的检定装置,能实现电压、电流回路不脱钩检定。d ) 装置每个表位(相)具有电流回路开路检测功能,当检测到某个表位(相电流回路开路时,应自动短接该表位。开路检测响应速度应优于装置的电流开路保护,当所有表位一次性全部开路时,装置的电流开路保护不动作。应有各表位继电器的状态输出,能被检定软件即时读取。e ) 装置应具有通过RS485与电能表通信的功能,每一个RS485接口对应一块电能表,具备并行工作能力。f) 装置应具有通过载波与电能表通信的功能,具备与不同型号或制式的载波表进行通信的能力。g ) 装置应具有接线柱温度检测功

22、能,能实时监测电能表接线柱的温度,当接线柱温度超过设置5 Q / GDW 574 -2010 的阁值时,自动短接该表位的电流回路。各个表位的温度信息应可以输出,能被检定软件即时读取。h ) 装置应具有电压、电流、相位测量和输出功能,能用于控制室集中显示、监控,监视输出的准确度不得低于JJG597-2005的要求,响应时间不大于ls。i ) 装置误差处理器应具有校验脉冲、多功能脉冲输入功能,能根据检定项目自动进行切换:具有述二路脉冲同时输入的功能,能在潜动试验的同时,完成日计时误差、时段投切误差、需量周期误差等不需要加载电流的检定项目。j ) 装置的外形、结构设计应与检定系统有效集成,稳定可靠、

23、整体美观,便于运行维护。k ) 所有装置的检定过程应由控制室全程监控,出现问题可以在控制室完成相应操作。1) 每台检定装置配置嵌入式工控机i台,就地放置,可以进行集中调度和远程控制,并可方便地实现就地控制。m)装置应预留接入电能表检定装置测试仪的电压、电流、脉冲端子以及标准电能表的标准脉冲输出端子,方便对电能表检定装置进行测试。n) 装置的建标考核、检定应按照、JJF033、JJG597-2005的要求执行。4.2.7.2 检定、检测项目6 按JJG 596一999的要求,完成下列项目的检定:a ) 启动试验。b ) 潜动试验。c ) 确定电能测量基本误差。d ) 校核计度器示数。e ) 确定

24、电能测量标准偏差估计值。f) 确定需量示值误差。g) 确定需量周期误差。h ) 确定日计时误差。j) 确定时段投切误差。j ) 接线检查:对电能表电压、电流、辅助端接线进行检查,根据需要发起二次接线指令。k ) 预置参数检查:通过RS485通信接口抄录电能表预置参数,与预先设定的标准值进行自动比对,判定预置参数是否合格,通信协议应符合DLIT645-2007的要求。l) 误差变差试验:按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规定的条件进行试验,并对结果作出判定。m)误差一致性试验:按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规定的条件进行试验,并对结果作出判定。n ) 负荷开关测试。) 内置负荷开关:对电能表施加

25、参比电庄,通过加密接口发送跳闸指令,通过开路检测判定负荷开关是否正确跳闸:通过加密接口发送合闸指令,由按键机构按下电能表读数按钮3s;通过开路检测判定负荷开关是否正确合闸:对电能表施加70%和120%的参比电压时,重复进行上述测试。2) 外置负荷开关:对电能表施加参比电压,通过加密接口发送跳闸指令,检定装置检测输的开关信号是否处于跳闸状态:通过加密接口发送合闸指令,检定装置检测输出的开关信号是否处于合闸状态。)载波通信性能试验。l) 抽样验收:按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规定的条件进行试验、并对结果作出判定。2) 全检验收:对电能表施加参比电压,对电能表进行载波通信,判读通信是否正常。Q

26、/ GDW 574 -2010 p ) 公网通信测试:对电能表施加参比电压,通过采集系统主站对电能表进行通信,判读通信是白正常。q ) 电价切换试验:按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规定的条件进行试验、判定。4.2.8 插卡单元具有对本地费控电能表插卡功能,完成费控功能卡(包括电量预置、继电器卡、清零、密钥修改卡等)的读写功能。插卡单元应能检测CPU卡和射频卡的费控电能表,可通过换卡的方式实现。4.2.9 编程单元按下电能表编程键,并通过RS485抄录状态进行验证。按键不成功,允许重按一次。4.2.10 封印单元4.2.10.1 全部试验项目检定、检测完毕,自动完成合格表计表盖及编程按钮加封,

27、并即时标注封印编号。4.2.10.2 将封印编号、加封机号、封印日期和电能表编号等信息上传至生产调度平台数据库。4.2.11 贴标单元检定合格的电能表在完成自动加封后,自动加贝占合格证。4.2.12 下料单元4.2.12.1 根据需要自动获取空周转箱和箱号,对己完成加封、贴标的合格电能表,按品规、单位进行装箱。同时将不合格电能表输送至异常下料口进行装箱。装箱完毕,将电能表条码编号与箱号绑定,并将信息上传至生产调度平台数据库,同时将完成装箱的周转箱输送至周转箱输送线。4.2.12.2 下料单元可具有周转箱条码打印和加贴功能。4.2.12.3 对于不合格电能表的周转箱,向生产调度平台请求空周转箱。

28、4.2.12.4 下料速度满足系统检定节拍的要求,下来斗速度可设。4.2.12.5 下料单元的装箱速率应与表计下线流量相匹配,不得造成流水线拥堵。4.2.12.6 同一品规的电能表,当天只允许有一个不满箱。当天工作完成后,将最后一个不满箱送至仓储系统。4.2.13 系统功能异常处理4.2.13.1 检定系统内各机械装置均应具有异常检测功能。在运行过程中若有机械装置动作异常或电能表定位不准,应及时声、光报警并停止动作,并将异常信息汇总到相应的分控室,待异常排除后继续工作。4.2.13.2 当系统突然停电时,检定系统应记忆关键设备状态,待来电后通过简单操作即可继续作业。4.2.13.3 检定系统在

29、脱离仓储系统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电能表自动化检定。4.2.13.4 当电能表输送线故障时,可通过人工替代的作业方式完成电能表检定作业。4.2.13.5 检定系统部分设备发生故障且短时无法恢复正常的,能实现故障隔离,不影响检定系统的整体运行。4.2.13.6 关键模块单元(环节)故障时应有应急处置方案。4.3 技术指标4.3.1 工作条件4.3.1.1 环境要求a) 设备应能保证在环境温度0.C-40.C,相对湿度30%-75%,海拔4000m以下的户内条件下使用。b ) 实验室的磁感应强度、防震、防尘、防腐、防静电、接地、照明、安全、噪声等应符合有关计量检定规程及安全规定要求。4.3.1.2

30、电源要求a ) 电源容量:满足检定系统及试验室有关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结合建设规模合理配置。b) 供电电源3x 220/380V,电压波动士10%,频率50Hz士1Hz,供电电压的谐波含量不超过5%。7 Q / GDW 574 -2010 c) 功耗:单相检定系统每100表位,功耗运25kVA,三相检定系统每30表位,功耗运25kVA。4.3.1.3 供气要求(适用于气动方式供气设备应符合GB10892-2005、GB/T7932-2003等相关标准要求,主要指标如下:a) 最高有效工作压力10Pa;b) 压缩空气含油量:乓2x 1O-i; c) 压缩空气温度:环境温度+100C;d ) 噪

31、声:75dB( A ) ; e) 冷却方式:风冷;f) 控制方式:微电脑控制(中文显示),能实现远程控制:g) 进气压力:常压:h ) 排污装置:自动排污:i) 整体结构:封闭箱式结构;j ) 电机防护等级IP54;k) 电机绝缘等级F。4.3.2 整体技术指标4.3.2.1 检测效率检定系统的检测效率不低于设计值。4.3.2.2 误检率检定系统误检率应低于0.1%。4.3.2.3 错检率检定系统错检率应为0%。4.3.2.4 噪声检定系统的8h等效声级不超过60dB(A)。4.3.2.5 结构要求a ) 检定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功能单元能够独立运行。b ) 各单元均应有标识明显的急停开关

32、,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中断系统运行。4.3.2.6 外观及标志要求a) 检定系统外观整洁,颜色应符合用户订货协议要求。b ) 设备的面板、机壳或铭牌上应有以下标志:产品名称及型号、制造厂名称、出厂编号、制造日期:对于计量器具,应标明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c) 各种开关、按键、端钮、调节旋钮应有明确的标志,操作灵活、标识正确、字符清晰。d ) 各单元均应有标识明显的接地端子,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应分开设置并有明显的标志。e ) 在标准电能表的安装位置应有电磁屏蔽并接地。4.3.2.7 稳定性要求a) 检定系统预热时间30min;b) 负荷点切换过程的稳定时间5MQ;8 Q/ GDW5742010 2)

33、 各单元输出电压回路对电流回路5MQ;3) 各单元电源对外壳5MQ。b) 工颇耐压要求:各单元输出电压、电流回路对设备外壳间施加交流2500Vlmin.设备漏电流不超过5mA.设备无击穿、无损坏。c ) 电气试验参数测量误差不超过士3%。d ) 监视和测量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应为真有效值数字式仪表,量程切换时阻抗值变化不大于5%.至少具有四位有效数字,准确级不低于l级,响应时间豆Isoe ) 温、湿度计,电压表,电流表,秒表等监视测量仪表的输出信息应与自动化系统连接,其安装方式便于拆卸,易于开展定期检定。4.3.2.10 可靠性设计要求a ) 关键性的电子控制电路直采用冗余设计,互为热备用。b

34、) 异常掉电后,检定系统应能保存掉电前的系统工作状态,待供电恢复后可正常工作。4.3.2.11 系统集成要求输送单元与检定装置紧密集成,检定系统与仓储系统无缝连接,与相关系统实现信息交互。4.3.3 各单元技术指标4.3.3.1 上、下料单元a ) 上、下料单元机械移载部分移载能力不低于IOkg。b ) 上、下半斗单元机械移载速度符合系统产能节拍的要求,在高于该节拍要求120%到停止的运行速度范围内可设。c ) 上、下料单元定位准确度优于土0.2mmod ) 上、下料单元对安装地面的承载不大于250kglm2o4.3.3.2 输送单元a ) 从上批表检定完毕下线到下批表接线完毕,时间应小于3m

35、in。b ) 主输送线运行速度Omlmin-18m1min.连续可调。c) 承载能力输送单元的每个分段不低于100kg。d) 输送线数量:设计多套,互为备用。e ) 输送线基座必须满足平稳运行的要求,不得在运行中出现晃动或发出机械噪声。f) 提取装置正常工作的负荷范围为周转箱额定最小负荷的0.2倍至周转箱额定最大负荷的1.5倍,且装置动作时无可察觉的变化。g ) 电能表的身份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9.9%。4.3.3.3 直观和通电检查单元a ) 直观和通电检查单元采集图像分辨率不低于130万像素。b ) 每幅照片的采集处理时间不大于3s。c) 误检率小于0.1%。d ) 错检率应为O.误检率小于

36、0.5%。e ) 用于直观和通电检查的工业相机应满足如下要求:1) 焦距12mm-30mm。2) 光圈范围F1.4-F16。3) 像素130万以上。的采集帧率30年s以上。5) IP防护等级IP51以上。4.3.3.4 工频耐压试验单元a) 容量:单相?!25VN表位,总容量?!500VA;三相二三25VAI相表位,总容量去500VA。9 Q / GDW 574 -2010 b ) 单台装置表位数量:按检定系统设计的表位数确定。c) 电压最大允差:运土3%。d ) 泄漏电流最大允差:三三士5%。e) 试验电压(有效值):OY-5000Y,可调。f) 击穿报警电流OmA-1 OmA ,可调。g

37、) 波形50Hz正张波,波形失真度5%。h ) 电压持续时间Os-99s,可调,误差运Is。i ) 装置总表位数:根据每套基本单元的日检定量及输送速率计算,互为备用。4.3.3.5 功耗测试单元a ) 能够测量单相和三相电能表在参比电压和基本工作电流下各个电压和电流回路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并在通信状态下进行功耗测试。b) 功耗测试仪的准确度等级5级。c ) 测试范围0.IVA20VA。4.3.3.6 准确度检定和多功能试验单元a ) 单相电能表检定装置。t) 装置准确度等级0.1级。2) 装置测量范围220V,0.05A 100A。3) 装置最小输出电流:王三5mA,对电流、功率测量准确度不

38、大于5%。4 ) 标准电能表:多量程,准确度等级为0.05级,年变差运300X10-。5) 标准电能表测量范围220V,0.05A-IOOA。6) 标准频率计准确度:运10气7) 单台装置表位数和总体表位:满足建设规模要求:单台装置最小表位数宜不小于60表位。8) 其他指标应符合110597-2005及国家相关标准要求。b) 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1 ) 装置准确度等级0.05级,用于经互感器接入式电能表的检定0.1级,用于直接接入式电能表(不脱并线钩的枪,定。2) 装置测量范围3X(57.7.380) V, 3X (0.01-100) A。3 ) 装置最小输出电流:运lmA,对电流、功率测量准

39、确度不大于5%。的标准电能表:采用数字式标准电能表,多量程,准确度等级为0.05级,年变差运300X 1O-) 0 5) 标准电能表测量范围3X(57.7.380) V, 3X (0.01-100) A。6) 标准频率计准确度:;10-8。7) 单台装置表位数和总体表位:满足建设规模要求:单台装置最小表位数,用于检定直接接入式电能表的检定装置不宜小于20表位,用于检定互感器接入式电能表的检定装置不宜小子40表位。8) 其他指标应符合JJG597-2005及国家相关标准要求。c) 温度监控准确度。每个表位电能表的每相电流回路均应设置接触式测温仪,温度检测元件的绝对误差不大于士I.C,测温范围20

40、.C.100.C。4.3.3.7 接拆线单元a) 每个表位电能表所有接线柱的一次性接线成功率不小于99.5%。b) 电流接线柱施加100A电流10min,温升不大于35.C。c) 每只电能表的电流、电压端子动作压力:运60N。d) 每只电能表的辅助端子动作压力:运10N。e) 应能正常接驳外形尺寸偏差士0.5mm的电能表。nv Q / GDW 574 -2010 4.3.3.8 封印单元a) 加封成功率99.5%;b) 加封完好性识别率100%。4.3.3.9 贴标单元贴标正确率不低于99%。4.3.3.10 可编程控制器(PLC)a) 模块化设计,可按需要增加1/0模块。b) 通信模块最少能

41、扩展4个通信口。c) 程序容量至少能有200k步。d ) 程序的单步运行时间最大为0.3s。e) o输入必须为DC(024) V。f) PLC运行出错时,必须有指示灯提示井有相关的o输出。g) 程序采用模块化编写,每个I10都要有相应的注解。h ) 程序由每个功能段落组成,结构清晰,易于维护及扩展。i) CPU的负载能力预留50%以上,现场110预留30%以上。4.4 软件设计4.4.1 设计要求4.4.1.1 软件设计方法a ) 软件设计方法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修改性和重复使用,应用软件系统应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b ) 选用结构化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4.4.1.2 系统信息及编码a

42、 ) 系统代码和信息编码应统一设计,应用中对于代码的变更,需统一进行。b) 系统信息编码应当满足与生产调度平台及S0186工程营销管理系统的接口要求,建议采用同样的信息编码。4.4.1.3 数据库设计要求a) 采用生产调度平台配置的共用Orac1e数据库,支持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其享。b ) 数据库的设计应与系统构建的信息模型完全相符。c) 数据库设计应充分考虑信息的扩展,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应尽量满足数据库设计第三范式的要求,不能达到的应有充分的理由并以文档形式与数据字典一起保存。d ) 统一规定的报表及与相关系统交流的综合信息的设计,应采用国家、网、省电力公司规定的统一数据格式。e) 实现数

43、据库设计布局的物理独立性。f) 对数据库的各类操作应具有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功能。4.4.1.4 界面风格要求采用风格一致的操作界面,操作界面布局合理,窗口的内容简单明了,提供的信息语言通俗易懂、连贯一致。整个操作平台要层次感,功能分类清晰。4.4.1.5 系统出错设计要求a ) 系统应有出错提示功能,并详细显示错误代码。b ) 系统出错应有记录,并建立系统运行日志。c) 系统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4.4.1. 6 安全可靠性要求a) 检定系统应采用先进实用的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通过用户管理保障安全11 Q / GDW 574 -2010 性,即用户必须经过登录才能使用该系统,并在

44、系统定义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对数据库中口令字段进行加密。b ) 提供自动数据库各份功能,备份刑期和l时间可随时调整。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每周或每月将本周或本月向动备份的文竹-转移到外部移动备份设备上,并可随时进行过期数据的清理功能。c ) 系统设计应满足7X24h连续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控制模块等避免出现点故障,支持手动恢复功能,恢复时间小于15min.以便在系统发生错误时能够快速地恢复正常运行。d ) 其他要求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络运行管理规程(试行)的相关规定。4.4.2 软件系统结构检定系统软件由检定系统管理软件、检定输送系统控制软件(以下简称控制软件、检定装置

45、检定软件(以下简称检定软件)组成,如图2所示。SGI86营销系统生产调度平台图2软件系统结构图4.4.3 软件功能4.4.3.1 检定系统管理软件具备任务管理、完成检定输送系统与检定装置间的动作协调、完成检定系统与生产调度平台的信息交互等功能,实现电能表检定、检测作业的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4.4.3.2 检定软件负责控制电能表检定装置,与检定输送系统配合完成4.2.7.2要求的检定、检测项目,以及检定完成口对电能表参数的设置、密钥修改等功能。4.4.3.3 控制软件实现对也能表输送系统各功能单元机械动作的控制,以及对各功能单元状态的监控,并与检定软件配合完成电能表上料、输送、接拆线、直观和通

46、电检查、插卡、封印、装箱等功能。4.4.4 软件接口4.4.4.1 接口要求12 a ) 设计原则应符舍共享性、安全性、可扩充性、兼容性和统一性的要求,对同类系统应统一接口规范,并支持多个异构系统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b) 系统接口的方式包括SOAP(WebService)或Socket通信等,数据通信采用XML标准语言格式,同时要求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其中与生产调度平台通信统一采用WebService接口方孔,层控制系统内部可采用Socket通信。c) 系统接口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相关技术规范。Q / GDW 574 -2010 4.4.4.2 接口内容a ) 外部接口:主

47、要包括与生产调度平台交互的有关自检信息、作业任务读取、任务执行情况及相业务数据等通信接口。b ) 系统内部接口主要包括检定输送系统与检定装置在输送、检定过程中的状态信息接口。4.4.5 系统监控4.4.5.1 监控要求:实时监控检定系统各功能单元的设备运行状况,通过数据接口实时接收设备各种运行数据,实时查看各种设备运行情况、预警告警信息,并利用声光及各种可视化方式进行展示,便于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和问题。实现动画仿真模拟画面、组态画面、故障信息等可视化展示,便于作业人员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4.4.5.2 监控内容:实现对上下料、输送、接拆线、耐压试验、功耗测试、准确度

48、检定和多功能测试、直观和通电检查、插卡、编程、封印、贴标等单元设备工作情况的监控。4.4.5.3 检定系统区域设置监控终端,能对各自控制范围内系统的作业过程进行监视和集中控制,对异常信息进行监控,并将相关信息同步上传至总控室。4.4.5.4 对关键单元有本地控制的操作设备,实现对设备的就地控制和运行维护。4.4.5.5 对作业环节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影响人身、设备安全的,应有语音报警提示功能。4.5 可靠性要求4.5.1 整体要求a ) 系统整体设计寿命应不低于20年。b ) 整体可靠性满足年运行时间不低于2800h,最大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168h。c) 系统各工作单.元(检测过程中某个工作环节

49、的设备组成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不少于2年。d) 系统故障的平均修复时间少于仙,最大修复时间少于72h。4.5.2 冗余备份要求a) 系统服务器应采用双机冗余设计,防止出现单点故障,保证系统出现局部异常时仍能满足生产需要。b ) 总控计算机采用双机热备,磁盘采用镜像阵列技术。c) 系统各个工作单元的设备有冗余备份或者其他应急措施,充分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d) 当某个功能单元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断开该单元,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4.5.3 软件要求a ) 检定系统应采用先进实用的安全防护技术、手段和设备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通过用户管理来保障安全性,即用户必须登录后才能使用该系统,并在系统定义的权

50、限范围内进行操作,对数据库中口令字段进行加密。b ) 提供自动数据库备份功能,各份周期和时间可随时调整。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每周或每月将本周或本月自动备份的文件转移到外部移动备份设备上,并可随时进行过期数据的清理。c) 系统设计应满足7X24h连续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控制模块等避免出现单点故障,支持手动恢复功能,恢复时间小于15min,以便在系统发生错误时能够快速恢复常运行。d ) 其他要求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络运行管理规程(试行)的相关规定。4.5.4 关键元器件要求系统所选用的关键元器件、部件的品质等级能够满足系统或模块的设计使用寿命要求,并要求有出厂合格证或相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系统集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