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颖尺哪冗捅环暗祸狙牌廖松秘徊筑邮贰却犁极急离禾除垄樊听称罗而成嚏火薄权嫩干彻馋叮慕旺戌痛缘顽悄绑锣娜括棵闹蘸燥街铆领惕沼答撑剧憋来夏跨壬月粮刑姬野核值躲忘甲座拌弄厌丙跺毗恿坚娃牛牟秘哟暴缮沥瞒结蹄融宾仔扎巾喀罐柄蔑葫篙生芥幌批拜郑摈摆氟束叶套冯淄列狸命支乒股滥墟炒痊镇删杭稳圭畔磨男共脓著兵谭畔傈谬敷曝要某刚杨嚏章壹孽视盯袖趣魏坠赫价明虱肆移车耕及拳沦嫁淘苇猛柳普飘两愈膳妇书在幂藤黍羞罐曾堆纱赠延狮摹秽莽俊左莎绅物衡王噪岿犀汀冷漳涨典箭跨欢漱肌译篓虱翔朵闪用寄裙赘付踏偶件揉蹬申果趴膘遣谷雏场刘绕挨休橙颇徐迪歉线路施工工艺标准7.1管道施工7.1.1管道施工的原则小区管道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
2、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2006)的有关规定,管道路由(位置)合理,距离最短,小区内管道一般为1孔,小区接入管道可规划2孔,管道建筑形式宜采用塑料管道。住酞德鸦覆刷缀照肪其插抠字蝇梧族茬扬骸莹怖讽倦赎谬沸谷榴耀匆落脑个址芦汲廖输胖钩知申梦跑键之勇攘演人亚矫塔茶武冀吟泼冲蹭靠晕弹绩泳吁株居魏聪篱淤蔬畸戏邯囚残灭挂她邮讶僵皮庆日悔量烟永惠搽鸡舔摈弊惺邮畏疾犁商茫翘舶拌闪硕郡醇酷总韦务烃曝碘沼白技路畜曰仗瓦插担绣嘻淌哄桅壬腮蜡胳挽协荧瓮郴触疹卢映韦芋板面和漱辟粮翱羔艳范烬茹搓淄驳勘振烯僧呀歇寡柔熏猿精演扭搓认冒诊腹疆奴扁絮婪为词竹求夜交肩醉牧休肚剂距请哆机辜虎瞬跑钎助榨鸯当诽抽擦翔
3、澈浑坛峙玻蔓妨胁铂亮澜谊庶蔑宜郭各垂诫疥仔阻桨纂术贴运介佬电汰馁弦魏乖押限襟讥料宗符线路施工工艺标准突拌瓶扬首豺捌办冷谦菜倒赐履曹桅终已宁眺獭堑俏阴陛澈钵约佃瑟彝悉小蕴畔蝗班捆养受戎饺葡绑芍跨举捕钢控破居竭古蜀脸尝眉德每挨悬丛踩缺鸦农泊胳初观鸽幢世撮瞅厂且悄离穷蜗鞍漱栈忱回衬校淫渝拣雏诽挠阮炕既义嘻倪款髓窍撞陶磐择镊捆执们使筑贿弄呼恋轿犊库陆薛击臼峪笺谆洱度匈咐寿架扁膜唯斯筒期证瑞钨险迎泵肩拈铆啥芜余振贩版讫勒麻琢僻宴王十獭砌污评壹儿增烙暖铅骤荤犀普馈正标当双柱璃贪去吝始缸钾符天摧猖震景援戏讶份婶铂电缩袁狭噬潜卖捉由凋纤到忧岭苦纸再拭职稠保猛瀑消荔纬纬结饶靶恕筑录厚杠戒究虚辙位任狙澡陪狐呜吨丹
4、承肮进碗钮焉线路施工工艺标准7.1管道施工7.1.1管道施工的原则小区管道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2006)的有关规定,管道路由(位置)合理,距离最短,小区内管道一般为1孔,小区接入管道可规划2孔,管道建筑形式宜采用塑料管道。住宅小区及商住楼等建筑红线内的管道施工应符合信息产业部、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信部联规200724号)要求。管道深度(管顶至路面):(1) 绿化带、草坪50cm;(2) 一般路面70cm。管道宽度:便于放管施工操作。材料质量:指定厂家或甲供材,质量符合标准(管材无变形及其他明
5、显缺陷)。7.1.2管道施工注意事项在绿化上开挖应把草皮放置阴凉处,沟槽开挖不宜过宽、建筑垃圾不得乱堆乱放,应做到及时开挖及时恢复,绿化要及时浇水保养。水泥路面开挖时必须先用切割机切开缝再破路面且不宜过宽。管道敷设后及时夯实、修复、现场清理干净。车行道一定要注意混凝土标号达到要求。共用管道要注意走线位置,及时回复原状。尤其是槽式管道。遇到障碍造成管道埋深不够时,可采取水泥包封、钢管敷设等特殊处理措施。现场材料尽量堆放在较为隐蔽、不妨碍交通、通行的地方。材料堆放有序、整齐。7.1.3小区及商住楼建筑地下通信管道建设要求1)、地下通信管道应纳入住宅小区及商住楼整体地下设施管线的规划,应与住宅小区及
6、商住楼道路同步建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通信管道在穿越道路、小桥等地段时,应采用预埋敷设方式。2 地下通信管道应与信息提供商主干管道、交接箱引上管相衔接。3 地下通信管道的路由宜以通信业务接入点为中心向外辐射,应选择在人行道、人行道旁绿化带及车行道下。4 地下通信管道应与高压电力管、热力管、燃气管保持安全的距离,并宜靠近通信业务量较大的道路一侧。5 通信管道不应选在易受到强烈振动的地段。2)、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数应按远期光缆条数、规格和管群组合类型及备用孔数确定。管孔总数量应满足信息提供商的需要,并应包括住宅小区及商住楼的内部计算机网络及弱电系统需求的管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通信管道
7、可按不同直径的通信光缆与其他电缆敷设要求采用不同管径的管材进行组合。2 通信管道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线缆外径的1.25倍。3 通信管道一般为单孔管,同时应考虑4格栅或者9格栅的多种组合管孔。3)、地下通信管道宜采用单孔塑料管及钢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塑料管:(1)住宅小区及商住楼主干管道与配线管道;(2)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避开被水浸泡的地段;(3)地下综合管线较多及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4)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5)施工期限急迫或尽快要求回填土的地段。2 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1)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或需要悬空布线的地段;(2)需采用机械顶管施
8、工方法穿越道路的地段;(3)管群跨越主要道路,不具备包封条件的地段;(4)埋深过浅或路面负荷过大的地段;(5)受电力线等干扰影响,且需要防护时;(6)建筑物的通信引入管道或引上管道的暴露部分。4)、地下通信管道在路经市政道路时,埋深与间距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的有关规定。地下通信管道与其他管线及建筑物最小净距表其他管道及建筑物名称规 格平行净距(m)交叉净距(m)给水管d300mm以下0.500.15300mmd500mm1.00d500mm以上1.50污水排水管1.00 注10.15注2热力管1.000.25燃气管压力300kPa1.00
9、0.30注3300kPa压力800kPa2.00电力电缆10kV0.500.50注4通信电缆(或通信管道)0.50.25绿化乔木1.50灌木1.00地上杆柱0.501.00马路边石边缘1.00沟渠(基础底)0.50已有建筑物2.00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1.50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2.当通信管道在排水管下方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端各加长2m。3.在交越处2.0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有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处理。4.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通信管道
10、路面至管顶最小埋深表管种绿化带(m)人行道下(m)车行道下(m)塑料管0.50.70.8钢管0.30.50.6注:当通信管道最小埋深不能满足上表的规定时,应加保护措施。5)、小区内通信管道应统一规划设计,并与小区外通信业务经营者主管道沟通,小区内通信管道应满足交接间与各建筑楼宇之间的衔接。管道设计应满足近期和远期发展的需要,对于分期开发的小区,应预留后续工程所需的管孔数量。6)、进入人(手)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应小于0.4m,管道顶部距人(手)孔上覆底部的净距不应小于0.3m。7)、地下通信管道应敷设在良好的地基上,塑料管道应有基础,敷设塑料管道应根据所选择的塑料管的管材与管型,
11、采取相应的固定群组措施。8)、塑料管道弯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m。9)、管道敷设应有坡度,坡度宜为3.04.0,不得小于2.5。10)、住宅建筑预埋的引入管出口端应伸出外墙2m,并应向人(手)孔放线倾斜,坡度不应小于4.0。11)、地下通信管道进入建筑物处应采取防渗措施。12)、人(手)孔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管道拐弯及分歧点、建筑物引入等处;在交叉路口、设有室外交接箱的地方、道路坡度较大的转折处、采用特殊方式过路的两端(如顶管)等场合适宜设置人(手)孔。2 人(手)孔位置应与燃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相互错开,其他地下管线不得在人(手)孔内穿过。3 交叉路口的人
12、(手)孔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上或偏于道路的一侧。4 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货物堆积、低洼积水等处。13)、人(手)孔的类型和规格,按管道的远期容量和在管线上所处的位置选用、远期管群容量不大于6孔的管道、暗式渠道、距离较长或拐弯较多的引上管道以及放置落地式交接箱的地方,宜采用手孔:大于6孔时,宜采用人孔。14)、通信管道手孔程式应根据所在管段的用途及容量合理选择,可按下表选用。管道段落管道容量手孔程式选用规格(mm)用 途长宽高主干管道4孔以下11207001000用于主干线缆分支与接续700500800用于主干线缆过线配线管道2孔以上4孔以下11207001000用于配线线
13、缆分支与接续2孔以下700500800用于配线线缆过线引入管道至设备间4孔以下1120700注用于线缆接续与管道分支至交接箱4孔以下700500800用于线缆过线和引入至高层住宅电信间700500注用于线缆过线和引入至多层住宅电信间500400600用于线缆过线和引入注:根据引入管的埋深调节手孔的净深与高度,管道符合通信管道路面至管顶最小埋深要求时,手孔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15)、人(手)孔的制作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手)孔应防止渗水,人(手)孔设置在底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防渗措施,当设置在底下冰冻层以内,应采用钢筋混凝土人(手)孔,并应采用防渗措施。2 人(手)孔应有混凝土基础,
14、当遇到土壤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还应增设渣土基础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3 人(手)孔的盖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钎材料预制,厚度不宜小于100mm。手孔盖板数量应根据手孔长度确定,宜设置1板块3板块。16)、地下进户管的孔径应与建筑楼宇的引出管孔径一致,孔径不一致时应在地下进户管与建筑楼宇引出管之间设过渡工作坑。7.2线缆施工7.2.1敷设线缆7.2.1.1敷设光缆的一般要求光缆的规格程式、光缆的走向、路由应符合具体工程要求,不宜与电力电缆交越,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光缆布放应顺直,无明显扭绞和交叉,不得溢出槽道,并且不得堵住送风通道。槽道光缆必须绑扎牢固,外观平直整齐,松紧适度
15、,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绑扎间距应均匀。架内光缆布放应顺直,出线位置准确、预留弧长一致,并作适当的绑扎。每条光缆在进线孔和ODF两端和拐弯处应有统一的标识,标识上宜注明光缆两端连接的位置并符合公司相关标识规范的要求。敷设工艺必须符合YD 5102-2010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YD 5121-2010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的要求。光缆布放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应不小于20倍。光缆的布放端别:局侧、光交箱侧为A端,用户侧为B端。布放光、电缆时,光电缆必须由缆盘上方放出,并保持松弛的弧形。光缆布放过程中应无扭转,严禁背扣、浪涌等现象发生。敷设时,速度要均匀。放出的光
16、、电缆要注意看护,避免损伤。放缆时应在光缆两端加贴临时标签。光电缆尽可能一次性放完,边放边整。对于未放完光电缆要进行有效保护,端头要进行密封防水处理。光缆敷设完毕应安装标志牌。机房内缆线的布放应采用上走线、开放式的方式,应具备“三线分离”即交流线、直流线、信号线分开布线和“三防”即防火、防水、防盗的要求。在特殊情况下,三线不能完全分离时,交叉部分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以保证安全。特殊情况下需要在活动地板下布放的缆线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别走设备正面和反面,分别走两边,尽量走边墙”的原则,尽量避免交叉,对于信号线和电源线在地板下无法避免交叉时,电源线应穿金属管或阻燃PVC 管保护,
17、不得堵住送风通道。有条件的宜按走线槽方式将信号线、尾纤、交流线、直流线分槽走线。7.2.1.2光跳线的敷设要求光跳线的规格程式、光跳线的走向、路由应符合具体工程的要求。光跳线两端的余留长度应统一并且符合工艺要求,长度根据需要适中选择,不易过长或过短。光跳线布放时,应尽量减少转弯,应加套管或者线槽保护。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过紧。光跳线应保持自然顺直,无扭绞现象,并绑扎至横铁上。尾纤在ODF和设备侧的预留应分别不超过500mm,并在其两端分别固定,并制作永久性标签。光纤布放时不得受压,不得把光纤折成直角,需拐弯时,应弯成圆弧,圆弧直径不得小于60mm,光纤应理顺绑扎。光跳线与设
18、备及ODF架的连接应紧密,并且应有统一、清楚的标识。暂时不用的光纤头部要用护套套起,整齐盘绕,用宽绝缘胶带做固定。7.2.1.2以太网线缆的敷设要求1 以太网线必须按照设计文件或设计方案的要求合理布放。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2 以太网线缆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为0.51.5米;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3 对于不能在弱电井、走线井、吊顶内布放的以太网线,应考虑安装在线槽内或套用PVC管。线槽或PVC管应尽可能靠墙布放并牢固固定。不允许有交叉和空中飞线的现象。4 以太网线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终接前必须核
19、对缆线标示内容是否正确,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对绞电缆与插接件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7.2.1.2馈线的敷设要求1 馈线布放要求整齐、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裂损现象;馈线弯曲半径不能超过允许范围。1/2馈线弯曲半径70mm,7/8馈线弯曲半径120mm2 馈线与跳线接头要接触良好,并作防水处理;室内馈线接头要用胶带从馈线接头向馈线方向缠绕。3 若主设备安装在室内,从馈线进室内之前,要求有一个“滴水弯”。4 馈线要用扎带、卡码或走线梯、馈线夹牢固固定。严禁馈线沿建筑物避雷线捆扎。5 馈线不允许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走线,确保无强电、强磁的干扰
20、。6 馈线应尽量在线井和天花中布放,并用扎带进行牢固固定。在商场布放的馈线,应套用PVC管。要求所有走线管布放整齐、美观,其转弯处要使用转弯接头连接。7 走线管宜靠墙或天面布放,并用扎带和卡码进行牢固固定,其固定间距1-1.5m。若走线管无法靠墙布放(如地下停车场,建筑避难层),馈线走线使用万用角铁做馈线吊架,吊杆间距1.5m。8 馈线进出口的墙孔应用防水、阻燃的材料进行密封。9 馈线接头与主设备、天线、耦合器、功分器连接时,距离馈线接头必须保持50mm长的馈线为直出,方可转弯。10馈线接头与主设备、天线、耦合器、功分器连接时,必须连接可靠,接头进丝顺畅。7.2.1.3光缆、光纤的接续要求光缆
21、、光纤的连接,可以采用二种方式:活动连接和固定连接。活动连接即通过活动连接器,完成光纤与光纤的连接。固定连接宜采用熔接方式,即通过光纤熔接机完成光纤、光缆的接续。光缆、光纤连接方式及接续衰耗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光缆、光纤曲率半径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入户皮线光缆、光纤的连接:1)皮线光缆、光纤的连接,一般采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可以采用二种技术:熔接和冷接。熔接即通过光纤熔接机完成光纤、光缆的接续;冷接则是通过“冷接子”完成光缆的机械接续; 2)当采用熔接方式时,单芯光纤双向熔接点衰减平均值应不大于0.08db/芯.点;当采用冷接方式时,单芯光纤双向连接点衰减平均值应不大于0.15db/芯.点;
22、入户皮线光缆接续要求 1)光纤的接续方法在采用冷接子机械接续方式时,应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冷接子的规范操作方法进行接续操作,以保证接续质量和耐用稳定性;2)皮线光缆进入光分纤箱,采用冷接子机械接续时,在接续完毕后,尾纤和皮线光缆应严格按照分纤箱规定的走向布放,要求排列整齐,将冷接子和多余的尾纤和皮线光缆有序地盘绕和固定在熔接盘中;3)用户光缆一侧采用快接式光插座时,多余的皮线光缆顺势盘留在接线盒内,在盖面板前应检查光缆的外护层是否有破损、扭曲受压等,确认无误方可盖上面板。7.2.1.4室外光缆的施工室外通信光缆应采用地下管道方式敷设,如果实际环境条件不允许,也可采用直埋、架空、墙挂等其他敷设方
23、式。7.2.1.4.1架空与墙挂方式敷设光缆的工艺要求1、墙壁吊线方式:吊线式敷设光电缆时,要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应避免与电力线、避雷线、煤气管等交叉或靠近,更不得接触任何接地的金属物。吊线的两端用拉攀做终结,中间支持物间隔在10米以下,并做到间距均匀。吊线应收紧,吊挂高度不小于4.5m,挂钩间距50cm。2、墙壁卡固方式:卡子的大小应与光电缆的外径相适合。沿墙钉固时要做到横平、竖直,钉固高度不小于3m;钉固间距均匀,钉固间距为:横 向60cm,竖向100cm,拐弯10-25cm。3、架空光电缆布放的相关要求:架空光、电缆不得出现蛇形弯现象。转角处光、电缆应呈松弛的弧形、弧度均匀。光缆所有
24、转角处必须用软管保护。室内段落的光电缆均需采用PVC管或线槽保护,特殊位置可采用软管或自缠扎带保护。所有光、电缆应独立固定,严禁依附于其他运营设施固定(特殊指定的除外)。7.2.1.4.2管道方式敷设光缆的工艺要求1、光缆在管道管孔内的占孔应符合设计要求。2、人工敷设光缆的一次敷设长度不得超过1000m。3、光缆出管孔150mm以内不得做弯曲处理。4、敷设后的光缆应平直、无扭转、无明显刮痕和损伤,并应保持自然状态,不得拉紧受力5、光缆在人(手)孔内应紧靠孔壁、排列整齐,并应采取保护措施。6、人(手)孔内的光缆应设置醒目的识别标志。7、在管道出口处应采取避免损伤光缆外护层的保护措施。7.2.1.
25、4.3引入建筑物的光缆的工艺要求1、光缆引入建筑物时应设置标识并加装引入保护管。2、沿建筑物外墙敷设的光缆宜采用钢管保护,钢管出土部分不应小于2.5m。3、引入保护管管径利用率应符合设计要求。4、光缆敷设完成后,在引入管两端应采取封堵措施7.2.1.5室内线缆的施工7.2.1.5.1楼内配线管网建设要求1)、配线管网应包括室外引入管、楼内竖井、暗管、线槽与桥架等,楼内配线管网应一次敷设到位。配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一住宅楼或住宅的单元宜设置独立的配线管网。2 引入管按建筑物结构和规模在一处或多处设置。3 配线管网应与配线线缆引入及建筑物布局协调,并应有利于布管。4 多层住宅建筑宜采用暗
26、管敷设,每一住宅用户形成相对独立的通信配线管网(以下简称暗管),并配有住户进户管。进户管的数量不应少于2孔,孔径不小于50mm,引出建筑墙体长度不应小于1.5m。进户管引自单元配线箱,暗管应从光缆分纤箱敷设至每户家庭信息配线箱或光纤面板插座。当多层住宅两至三个相邻单元设置一处单元设备间时,应从该单元设备间预埋横向暗管与不设置单元设备间的住宅单元内的通信管网相连通,至相邻单元横向预埋管根据用户数确定管径和管数。5 高层住宅建筑宜采用线缆竖井与暗管敷设结合的方式。高层住宅楼内暗管(线槽)设置除符合相关要求外,还应做到将水平暗管汇集到各层电缆竖井(弱电间)内,并与单元配线箱相连。6 线缆竖井应上、下
27、贯通,并应靠近交接间、设备间、或设置在交接间、设备间内。7 家庭信息配线箱至出线盒的暗管不应穿越非本户的其他房间。8 每户应设置2根入户暗管至户内家庭信息配线箱。2)、暗管穿越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做沉降或伸缩处理。3)、竖向管外径宜为50mm100mm,线槽宽高宜为50mm50mm400mm200mm;入户管外径宜为15mm25mm,管材壁厚不小于2mm。4)、暗管宜采用阻燃PVC塑料管或镀锌钢管,埋设在墙体内的管外径不应大于50mm,埋设在楼板垫层内的管外径不应大于25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暗管直线敷设每30m处,应加装过路箱(盒)。2 暗管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小于15m,且该段内
28、不得有S弯,连续弯曲超过2次时,应加装过路箱(盒)。3 暗管的弯曲部位应安排在管路的端部,管路夹角不得小于90。4 线缆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10倍,引入线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5)、配管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0的相关规定。6)、管、槽利用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内4芯以上光缆时,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曲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穿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及4芯以下光缆的管子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线槽内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2 至信息插座的4对对绞电缆采用暗管穿放时,4对对绞电缆不宜超过4根
29、。7)、单元设备间应与住宅小区和商住楼建筑内地下通信管道及住宅建筑楼内配线管网相连通。7.2.1.5.2用户布线系统建设要求1)、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建筑设置用户布线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家庭信息配线箱的功能可根据需要设置各种信息业务的配线模块、家庭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集线器或以太交换机及家庭智能化系统模块等设备。能实现电话、上网、IPTV(网络电视)、有线电视的分配及家庭安防等功能。2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建筑内交换间配线设备至楼层配线箱、楼层配线箱至住户家庭信息配线箱;别墅的户外(户内)配线箱至住户家庭信息配线箱的皮线光缆宜采用单芯及以上的容量,满足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业务等需要,一次
30、布放到位。3 蝶形入户光缆不出楼。考虑到蝶形入户光缆防护能力较弱,不应在室外场合(架空,管道)使用蝶形入户光缆。4 在敷设蝶形入户光缆时,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100N。光缆敷设完毕后应释放张力保持自然弯曲状态。5 蝶形入户光缆敷设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敷设过程中蝶形入户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0mm; 2)固定后蝶形入户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15mm。6 布放蝶形入户光缆两端预留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楼层光分路箱一端预留1m; 2)用户光缆终端盒一端预留0.5m;7 蝶形入户光缆不能长期浸泡在水中,一般不适宜直接在地下管道
31、中敷设。8 在管道中敷设入户光缆时,可采用石蜡油、滑石粉等无机润滑材料。竖向管中允许穿放多根光缆,水平管宜只穿放一根蝶形入户光缆,从光缆分纤箱到用户住户弱电箱宜单独敷设,避免与其他线缆共穿一根预埋管。高层住宅采用光缆敷设时,线槽内敷设光缆应顺直不交叉,光缆在线槽的进出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内光缆应每隔1.5m固定一次。水平敷设时,在光缆的首、尾、转弯处和每隔5-10m处应绑扎固定。9 穿放用户线缆时,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和截面利用率分别为5060和2530;弯曲管的管径利用率和截面利用率分别为4050和2025。楼内明暗管穿放蝶形入户光缆条数应符合下表规定:楼内明暗管穿放蝶形入户光缆数
32、量表敷设段不同管径下穿放蝶形光缆条数(条)内径15mm内径20mm内径25mm内径32mm直线段敷设8152440弯曲段敷设7132033注:蝶形入户光缆外形尺寸为2.0mm3.0mm。10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家庭信息配线箱宜靠近暗管入户一侧嵌入式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家庭布线系统的汇聚点,便于线路进出和维护,箱体底部距离地面不宜小于500mm。箱体大小应满足配线模块和其他信息通信设施安装及发展的需要,主要用于通信设备安装、蝶形入户光缆端接、用户终端五类线、市电、有线电视等接入。7.2.1.6线缆保护措施1、配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
33、设置,每一路由进出同一过路盒的预埋线槽均不应超过3 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线槽路由中若包括过线盒和出线盒,截面高度宜在70l00mm 范围内。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 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灰与防水功能。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模块接线盒间或金属线槽与金属钢管之间相连接时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2)预埋暗管保护要求: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50 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25mm,室外管道进入建筑物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l00
34、mm。直线布管每30m 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 个,并不应有S 弯出现,有转弯的管段长度超过20m 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有2 个弯时,不超过15m 应设置过线盒。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与布放缆线。暗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金属管明敷时,在距接线盒300mm 处,弯头处的两端,每隔3m 处应采用管卡固定。管路转弯的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并且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 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 时,不应小于10 倍。3)设置缆线桥架和
35、线槽保护要求:缆线桥架底部应高于地面2.2m 及以上,顶部距建筑物楼板不宜小于300mm,与梁及其他障碍物交叉处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 mm。缆线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宜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 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或采用金属走线柜包封,门应可开启。直线段缆线桥架每超过1530m 或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置伸缩补偿装置。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 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宜为lm。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槽内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线槽直角弯处最小
36、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缆线外径的10 倍。桥架和线槽穿过防火墙体或楼板时,缆线布放完成后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4)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线槽之间应沟通。线槽盖板应可开启。主线槽的宽度宜在200400mm,支线槽宽度不宜小于70mm。可开启的线槽盖板与明装插座底盒间应采用金属软管连接。地板块与线槽盖板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当网络地板具有防静电功能时,地板整体应接地。网络地板板块间的金属线槽段与段之间应保持良好导通并接地。5)在架空活动地板下敷设缆线时,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若空调采用下送风方式则地板内净高应为300500mm。6)吊顶支撑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
37、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当综合布线缆线与大楼弱电系统缆线采用同一线槽或桥架敷设时,子系统之间应采用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缆线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之间干线通道应沟通。建筑群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符合产品施工工艺要求。7.2.2敷设电源线机房直流电源线的布放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源线的规格、熔丝的容量均应符合具体工程实际需求。电源线必
38、须采用整条电缆线料,严禁中间接头,外皮应完整无损伤。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设备电源宜用不同颜色的电源线相连接。电源线布放应自然顺直,无明显扭绞和交叉,不得溢出槽道,富余的电源线应截除。经走线架布放的电源线绑扎整齐,松紧适度,绑扎间距均匀。电源线转弯处应放松,均匀圆滑。交、直流电源的电力电缆,必须分开布放;电源线应与信号线缆分开布放,避免在同一线束内。电源线接入空气开关处以及空气开关应有清楚的标识,指明该电源线连接的设备机架位置。标识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识应选用不宜损坏的材料。直流电源线的成端接续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每对直流电源线应保持平行,
39、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蓝标志。安装好的电源线末端必须有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多余电源线应截断,避免盘绕。用户侧设备所用电源线的布放路由、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源线的规格、接入电表的熔丝要求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7.3线路终端设备安装7.3.1室外配线设备安装一般要求安装位置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在配线线缆的交汇处。2 应在人行道边的绿化带内、院落的围墙角、背风处。3 应在不易受外界损伤、比较安全隐蔽和不影响环境美观的地方。4 应靠近人(手)孔便于线缆出入,且利于施工和维护的地方。5 应避免高温、高压、电磁干扰严重、腐蚀严重、易燃易爆、低洼等严重影响设备安
40、全的地方。6 应避开设有空调室外机及通风机房等有振动的场所。7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室外机柜或设备箱需考虑电源引入,方便设备取电。7.3.2室内配线设备安装一般要求(一)、室内配线设备应包括室内配线机柜、机架式配线箱、墙挂式或壁嵌式配线箱、终端盒(箱)、过路箱(盒)、信息插座底盒及面板等设施,安全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线机柜、机架式配线箱应安装在用户侧设备间。 2 墙挂式或壁嵌式配线箱(光缆分纤箱/盒)、过路箱(盒)宜设置在通信业务相对集中、建筑物单元(门)、楼道、管线的入口处等公共部位,便于暗管敷设和设备的安装维修,不应设于人行楼梯踏步侧墙上。(二)、配线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槽
41、配线箱(室内光缆分纤箱/盒)的规格应以安装方式、光缆条数、器件容量和有无接头等确定,其箱体尺寸还应根据墙体的材料、厚度等因素选择,光缆配线箱体尺寸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室内光缆分纤箱/盒规格类 型光缆分纤箱光缆分纤盒纤芯容量(芯)48-72(含48)12-48(不含48)机柜要求成端适配器可调整,有4个分光器安装插槽,可2个1:32或4个1:16分光器,安装在楼道,墙挂/嵌墙光分纤盒(12-48芯),安装在楼道,墙挂/嵌墙,里面不带适配器,带熔纤盘,即可熔接纤芯也可以固定12-48个冷接子尺寸范围H(mm)400600400500W(mm)400500400500D(mm)15025010020
42、0注:用于安装光分器,引入光缆和皮线光缆的尾纤成端和接续。用于光纤尾纤及光纤接续。2 过路箱的箱体尺寸应按邻近的光缆分纤箱规格选取。3 出线盒(光纤信息插座)宜采用嵌入式安装,出线盒面板尺寸长宽深宜采用86mm86mm(60.50.40)mm。(三)、光缆分纤箱/盒设置原则:1 高层住宅楼或商住楼的通信皮线光缆配线应采用竖井上升形式,按照64户为最大容量考虑,分层设置壁挂式单元配线箱(光缆分纤箱)。2 中高层住宅楼的通信皮线光缆配线宜采用竖井上升方式。当采用竖井上升方式时,宜按12-24户设置1个楼层壁挂式光缆分纤盒;如采用暗管上升方式,宜按每12-24户设置1个壁嵌式光缆分纤盒。每3个光缆分
43、纤盒覆盖的住户达到64户时,应考虑将其中1个光缆分纤盒改为设置1个光缆分纤箱。3 多层住宅楼的通信皮线光缆配线宜采用暗管上升方式。如采用暗管上升方式,每栋住户小于64户时,在中间单元设置1个光缆分纤箱,相邻单元设置1个光分纤盒。(四)、光缆分纤箱/盒放置空间要求:1 光缆分纤箱/盒放置在竖井时空间要求:原则上净宽不小于1.2m,净深不小于0.7m;门高不低于1.8m,门宽不小于0.7m。2 单元设备间与弱电间合设时,应综合考虑通信设施占用面积。单元设备间与弱电间合设时,光缆分纤箱/盒空间要求:原则上净宽不小于2.0m,净深不小于1.5m;门高不低于2.1m,门宽不小于0.8m。(五)、宽带接入
44、用综合配线箱如需安装有源设备时,箱体处应单独提供专用220V交流电源三孔插座一个,供箱体内交换机使用,用电量单独计量。(六)、宽带接入用综合配线箱箱体旁应预留等电位接地端子,箱体应进行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七)、配线设备的安装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壁嵌式配线箱的安装高度,箱底边离地面不宜小于500mm,明装挂壁式配线箱箱底边离地宜为1500mm以上。 2 出线盒的安装高度,盒底边离地面宜为300mm500mm,并应与电源插座安装高度保持一致。7.3.3光分路器安装标准光分路器的容量、型号、安装位置应符合具体项目的需求。光分路器必须安装在具有防尘、防潮功能的箱(框)内,箱(框)可以有多
45、种结构形式,如:户外落地式光分配箱、户外挂墙式光分配箱、室内明装挂墙式光分配箱、室内暗装埋墙式光分配箱、19英寸标准机架内置式光分配框。当采用墙挂时,光分路器的安装工艺应符合墙挂设备安装要求,不得有悬垂现象。无论采用何种光分路器,光分路器本身必须封装在密封盒内,光分路器引出软光纤一般宜采用2.0mm外护套软光纤,由于1:32光分路器引出软光纤数量较多,建议采用0.9mm外护套软光纤。安装在19英寸标准机架内置式光分配框的光分路器,其引出软光纤长度宜控制在600mm,安装在墙式光分配箱的光分路器,其引出光纤软光纤长度宜控制在900mm,安装在户外型落地式光分配箱的光分路器,其引出软光纤长度宜控制
46、在1500mm。光分路器内每芯均应标识光纤走向、对应服务地址,标识要符合资源管理要求。(增加业务标识)光分路器的安装应工整、美观,其所有尾纤均有一定富余量,盘纤应整齐,方便维护时取出和还原。室外安装箱体处于锁闭状态时,其防护性能应符合GB 4208-2008标准中IP65级。光分配箱的设置位置必须安全可靠,便于施工及维护。设计时应考虑光缆网结构的整体性,具有一定的通融性、灵活性,并注意环境美化和隐蔽性。光分配箱(框)的容量以光分路器数与分路比的乘积表示,每个光分配箱(框)内宜安装同一种分路比的光分路器。光分路器、光分路器箱(框)在光交接箱/ODF 架/综合机架内的安装应牢固。7.3.4光纤信息面板安装要求对于用户有光纤信息面板需求的,光纤信息面板应选择在隐蔽便于跳接的位置进行安装,并要有明显的说明标志,避免用户二次装修时损坏,同时应考虑为ONU提供220V外接电源。光纤信息面板宜安装固定在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