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重点中学试题经典套题.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790075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重点中学试题经典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重点中学试题经典套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重点中学试题经典套题 一、选择题 1.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3s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17cm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可达 10m/s 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50N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B.停止蹬车,车会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3.一个物体在空中由静止竖直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假设物体突然失去重力,那么物体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止运动 C.以失去重力时刻的速度继续下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继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 4.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对自然的探究获得。探究下列事实,具有减少摩擦作用的是(  ) A.泥鳅体表有一层滑粘的液体 B.蛇的体表覆盖粗糙的鳞片 C.蜈蚣腹部有许多足 D.啄木鸟有尖尖的喙 5.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筝是靠空气的浮力上升的 B.高压锅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C.气象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D.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 6.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的钩码下,再各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 ) A.杠杆仍平衡 B.杠杆右端下降 C.杠杆左端下降 D.无法判断 7.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A、B、C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甲、乙、丙三个相同的装满水的烧杯中,三球静止时,A球沉底,B球漂浮,C球悬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的质量关系是 B.三个小球所受浮力关系是 C.水对三个烧杯底部压强关系是 D.三个烧杯对桌面压力关系是 8.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如图所示)。罐子从不太陡的斜面顶放手后,先沿斜面加速滚下,而后减速停止,最后又向上滚回到斜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滚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加速滚下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沿斜面向上滚动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减小 D.沿斜面向上滚动的过程中,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 二、填空题 9.图示数为___________N,图示数为___________g。 10.利用我们学过的力学知识很容易判断生鸡蛋和熟鸡蛋。把鸡蛋放在桌上,用力使鸡蛋转动起来,这是利用了力能改变物体的 ______(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待鸡蛋转动一段时间后,突然按停鸡蛋瞬间,并立即缩手,缩手后不再转动的为熟蛋;反之,缩手后能自动再转几圈的,则为生蛋,这是因为蛋壳被按停后,蛋壳内的蛋白和蛋黄因 ______仍然转动,能带动蛋壳重新再转几圈。 11.互联网有这样一个段子:坐在高速行驶的高铁上千万不要跳起米,如果跳起来,你在空中停留半秒就会从车头被甩到车尾。你认为该说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火车的铁轨都铺放在枕木上,这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12.将一支内有弹簧的圆珠笔向下按压(如图),放手后笔会向上弹起一定高度。向下按笔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_______,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13.周末,小壮跟妈妈去超市购物,小壮用15N的水平推力恰能使购物车匀速前进,此时购物车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行进中小壮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小孩正在走道上玩耍,于是小壮迅速用20N的力向后拉购物车,这一瞬间购物车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N。 14.手握两张大小相同、彼此正对且自然下垂的纸张,如图所示,从两张纸的中间上端向下吹气,那么这两张纸将会_______(选填“互相靠拢”或“彼此远离”),此实验表明: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气体压强越______。 15.体育老师要求学生采用如图 17 所示站姿锻炼手臂力量:双脚并拢,脚尖O 触地,脚后跟踮起,手臂水平,手掌支撑在竖直墙壁上的A 点,B 为人体重心所在位置。锻炼时,躯体伸直,手臂伸直和弯曲动作交替进行。 (1)图示状态的人体可看作以 O 为支点的杠杆。画出其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_______。此时,人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等臂”) 。 (2)若要估测手臂伸直时手掌对墙壁的总压力 F。可用体重计称量出人体的体重(质量)m:用卷尺分别测量出_________和______。则压力=_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表示,g 为已知量)。 (3)小芳力气小,锻炼时想减小手掌对墙壁的压力, 合理的做法是___________。 16.将表面涂墨(墨充足)的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如图所示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A、B两点高度相同,小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 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重力势能,小球在A点的动能 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动能;皮球先后三次在地面D、E、F着地并留下黑色墨迹,墨迹逐渐 ______(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三、解答题 17.如图,一个物体以一定的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18.(1)如图(1)所示是一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在其支架的杆上固定一个质量为50g的小球,画出小球受到力的示意图。 (2)撬棒是生活中常用的劳动工具,如图(2)所示。请画出重物P对撬棒的压力F2,以及人压撬棒的力F1的力臂l1。 19.如图所示,以笔代线组装成最省力的滑轮组。 20.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进行“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断重力方向”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1)第一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见下表所示。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N/kg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物体3 0.3 2.94 ①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该组同学在探究重力的方向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操作如下将该装置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后,剪断悬线OA,小球会下落,说明重力的方向是______的,逐渐减小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a,当a=0时,悬线OA与虚线重合,则说明桌面______(水平/不水平)。 (3)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否与形状有关,同组同学找了一些橡皮泥,用小刀刻成不同的形状,分别测量出重力,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探究方法______(可行/不可行),理由是______。 21.如图甲是小婷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婷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钩码的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婷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是小明设计的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另一个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婷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甲可以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二 22.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本实验中U形管能否视为连通器______(填“是”或“否”); (2)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3)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______; (4)最后可得到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二 23.某同学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据甲和乙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用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析乙和丙可知,弹簧测力计测得拉力大小关系是:F1______F2(选填“>”“=”或“<”)说明物体所受浮力人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通过乙和丁探究,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其原因是______; (4)根据甲和乙可知物体的体积表达式V=______。(用G、F1及ρ水表示) 24.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______来反映的; (2)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与物体B即将碰撞时的速度,它是通过 ______(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3)实验表明,同一物体A从斜面高处滚下,高度越大,物体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______; (4)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则需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 ______高度由静止滚下,并观察记录。 25.如图是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木块、铁块、垫块、各处粗糙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弹簧测力计各一个,砝码若干,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实验时素珍同学在木块或铁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改变物块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沿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接触面粗糙程度 物块重G/N 垫块的高度h/m 压板下面的拉力F/N 物块移动的距离L/m 机械效率 1 较粗糙(木块﹣木板) 2.0 0.25 1.2 0.80 52% 2 同上 2.0 0.35 1.4 0.80 63% 3 同上 5.0 0.35 3.5 0.80 63% 4 较光滑(铁块﹣木板) 5.0 0.35 3.1 0.80 ? ①实验次数1的额外功为______。 ②该同学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③在第四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3)拓展分析:比较实验2、3得知: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物块越重,斜面拉力也越大,但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6.为了尽可能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多地警方利用如图所示的测温巡逻机器人辅助日常巡逻,该机器人的质量为120 kg,空载时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7.5×10-3m2;该机器人最多可负载 40 kg的重物,匀速行驶时所受摩擦力为总重力的0.2倍。求: (1)图中机器人空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机器人满载匀速行驶时所需的牵引力。 27.小虎家买了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茶几,茶几的中间是一个鱼缸。茶几摆放在客厅地面上。其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g取10N/kg) 净重/kg 28 水容量/m3 0.12 支撑柱/个 4 每个支撑柱与地接触面积/m2 0.01 (1)若将鱼缸注满水,则注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2)鱼缸中注满水时,茶几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小虎的爸爸买回一重为50N的实心塑胶鱼的艺术品,发现其恰能悬浮在鱼缸里的水中,求塑胶鱼的体积是多少? 28.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60N,边长为 10cm 的正方体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5N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时,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8N 。求: (1)正方体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若在拉力F 作用下物体以 0.2m/s的速度匀速拉了 4s,求拉力F的功率多大? (3)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A.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1s,故 A不符合题意;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17cm,符合实际,故 B 符合题意;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 15s,故平均速度可达 7m/s,故 C不符合题意;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 50g,重力约为 0.5N,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A 【详解】 A.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A正确; B.停止蹬车,车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车受到了阻力的作用,力改变了车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 C.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如果物体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3.C 解析:C 【详解】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有题意可知,一个物体在空中由静止竖直下落,在下落过程中是运动的,不计空气阻力时,假设物体突然失去重力,那么物体将以失去重力时刻的速度继续下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4.A 解析:A 【详解】 A.泥鳅的体表渗出的黏液,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B.蛇的体表覆盖粗糙的鳞片,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使其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同时也是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蜈蚣腹部有许多足,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啄木鸟有尖尖的喙,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解析:C 【详解】 A.风筝是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升空的,故A错误; B.高压锅可以增大锅内液面上方气体的压强,使锅内液体的沸点升高,但高压锅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故B错误; C.由于气象探测里所充气体的体积与排开空气的体积差不多相等,当气象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则气球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而升空,故C正确; D.同一支密度计浮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的重力,因密度计的重力不变,则浮力大小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B 【详解】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F1:F2=3:2,l1:l2=2:3,若在两边的钩码下再各加一个同样的钩码,F1:F2=4:3,那么F1l1<F2l2,则杠杆右端下降,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解析:D 【详解】 A.因为A小球沉底,所以,因为B球漂浮,所以,因为C球悬浮,所以,所以 又因为三个小球的体积相同,由可得 故A错误; B.因为三个小球排开水体积的关系是 由可得三个小球所受浮力关系是 故B错误; C.因为三个容器中水的深度是相同的,由可知,水对三个烧杯底部压强关系是 故C错误; D.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又因为乙和丙中的小球的重力等于浮力,所以乙和丙中的小球的重力都等于各自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乙和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原来装满水时对桌面的压力,所以放入小球后,甲中小球沉底,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即大于排开水的重力,所以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大于原来装水时对桌面的压力,又因为原来装满水时三个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相同,所以放入小球后三个烧杯对桌面压力关系是 故D正确。 故选D。 8.C 解析:C 【详解】 AB.加速滚下的过程中,罐子的重力势能变小,罐子的动能变大,同时橡皮筋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所以罐子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故AB错误; C.沿斜面向上滚动的过程中,橡皮筋的弹性形变的程度变小,弹性势能变小,罐子的高度变大,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变大,所成此过程中是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9.6 26.6 【详解】 [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6N。 [2]图中物体的质量为 m=20g+5g+1.6g=26.6g 10.运动状态 惯性 【详解】 [1]用力使鸡蛋转动起来,手给鸡蛋的力使鸡蛋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即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这是利用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惯性,所以当鸡蛋被按停的瞬间,立即缩手,生蛋内的蛋白和蛋黄因惯性还将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能带动蛋壳重新再转几圈。 11.错误 见详解 减小 【详解】 [1][2]人起跳前随高铁快速运动,起跳后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和高铁向前行驶的距离相同,所以会落到起跳点,不会被从车头被甩到车尾,因此以上说法是错误的。 [3]火车的铁轨都铺放在枕木上,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12.减小 减小 【详解】 [1][2]向下按笔的过程中,笔的高度降低,因此重力势能减小;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变小,故其具有的弹性势能减小。 13.F 解析:35 【详解】 [1]购物车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购物车受力平衡,故地面对购物车的摩擦力 f=F=15N [2]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因此购物车向后受到大小为15N的摩擦力和大小为20N的拉力作用;受力方向相同,故购物车所受的合力为 F合=15N+20N=35N 14.互相靠拢 小 【详解】 [1]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互相靠拢。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气体的压强越小。 15.省力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脚尖站得离墙壁近一点 【详解】 (1)[1]动力为墙壁对手的支持力,动力臂为支点O到支持力的作用线的距离,阻力为人的重力,阻力 解析: 省力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脚尖站得离墙壁近一点 【详解】 (1)[1]动力为墙壁对手的支持力,动力臂为支点O到支持力的作用线的距离,阻力为人的重力,阻力臂为支点到重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如图所示: [2]从图中可以看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2)[3][4][5]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手臂伸直时手掌对墙壁的总压力 F与墙壁对手臂的支持里F1大小相等,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因此应该还要测出的物理量为动力臂L1、阻力臂L2。 (3)[6]脚尖站得离墙壁近一点,小芳重力不变, L1增大,L2减小,墙壁对手的支持里减小,压力减小。 16.等于 大于 变小 【详解】 [1]皮球在A点的高度和B点的高度相等,质量也没变,根据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可知:皮球在A、B两点的重力势能相等。 [2]由于皮球每次弹起后所达到的最大 解析:等于 大于 变小 【详解】 [1]皮球在A点的高度和B点的高度相等,质量也没变,根据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可知:皮球在A、B两点的重力势能相等。 [2]由于皮球每次弹起后所达到的最大高度不断减小,所以皮球的机械能在不断减小,即A位置的机械能大于B位置时的机械能,因此在A、B两位置重力势能相等的情况下,A位置的动能大于B位置的动能。 [3]每次皮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机械能逐渐变小,落地时,转化成皮球的弹性势能也越来越小,皮球弹性形变程度也越来越小,所以看到黑色墨迹逐渐变小。 三、解答题 17.【详解】 由于物体是沿斜面向上运动,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平行斜面向下,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下,作用点在斜面上,可以画在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上;过力的作用点分别沿 解析: 【详解】 由于物体是沿斜面向上运动,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平行斜面向下,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下,作用点在斜面上,可以画在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上;过力的作用点分别沿力的方向各画一条有向线段,并用“f”和“F”表示,如图所示: 18.(1) ;(2) 【详解】 (1)小球的重力 G=mg=50×10-3kg×10N/kg=0.5N 小球固定在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小车的支架杆上,所以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解析:(1) ;(2) 【详解】 (1)小球的重力 G=mg=50×10-3kg×10N/kg=0.5N 小球固定在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小车的支架杆上,所以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小球还应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杆对小球竖直向上的力F)与小球重力平衡,且 F=G=0.5N 据此画出小球受到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2)在重物P和撬棒的接触面上找一点作为力的作用点,画垂直于撬棒向下的线段,标出箭头,即为重物P对撬棒的压力F2,杠杆的支点为O,先延长力F1的作用线,然后从支点O向力F1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即为F1的力臂l1,如图所示: 19.【详解】 要组装成最省力的滑轮组,则绕过动滑轮的绳子段数最多,绳子应先固定在动滑轮的挂钩上,然后依次绕过各滑轮,此时由五段绳子承担物重,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要组装成最省力的滑轮组,则绕过动滑轮的绳子段数最多,绳子应先固定在动滑轮的挂钩上,然后依次绕过各滑轮,此时由五段绳子承担物重,如图所示: 20.托盘天平 弹簧测力计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竖直向下 水平 不可行 没有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 【详解】 (1)[1][2]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 解析:托盘天平 弹簧测力计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竖直向下 水平 不可行 没有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 【详解】 (1)[1][2]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重力,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弹簧测力计。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 得出g是一个常数,所以得出结论是: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2)[4][5]该组同学在探究重力方向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操作如下:将该装置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后,剪断悬线OA,小球会沿竖直方向下落,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逐渐减小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a,当a=0时,悬线OA与虚线重合,悬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与水平方向垂直,则说明M所在的桌面水平。 (3)[6][7]这种探究方法不可行,理由是:要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否与形状有关,应控制橡皮泥的质量相同,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测橡皮泥在不同形状时的重力,从而得出结论。题中没有保持橡皮泥的质量不同,故不可行。 21.相反 个数 不能 不在同一直线上 A 【详解】 (1)[1][2]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 解析:相反 个数 不能 不在同一直线上 A 【详解】 (1)[1][2]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实验中是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3][4]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放手后,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5]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水平桌面上会产生摩擦力,则会影响实验效果,故选A。 二 22.高度差 不漏气 否 相等 高度差变大 液体深度 液体密度 【详解】 (1)[1]当把压强计放入液体中时,金属盒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气体向右侧移 解析:高度差 不漏气 否 相等 高度差变大 液体深度 液体密度 【详解】 (1)[1]当把压强计放入液体中时,金属盒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气体向右侧移动,U型管中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越大。 [2]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橡胶管密封性良好,装置不漏气。 [3]底部连通,上端开口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U形管的上端有一个不是开口的,故不是连通器; (2)[4]乙图、丙图和丁图橡皮膜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橡皮膜的朝向不同,压强计是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相等,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5]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是控制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 (4)[6][7]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深度和液体密度。 二 23.G﹣F1 < 增大 物体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不同 【详解】 (1)[1]由甲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G;乙图中物体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所以物体 解析:G﹣F1 < 增大 物体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不同 【详解】 (1)[1]由甲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G;乙图中物体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 (2)[2][3]比较乙和丙两图中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可知,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丙的示数,即 由可知,在乙中所受的浮力较大,比较图乙和图丙,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在乙中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大于在丙中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因此可知,物体所受浮力人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3)[4]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由乙和丁两图可知,水和盐水的密度不同,但物体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也不同,所以,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5]由甲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G;乙图中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密度 24.物块B被撞后在水平面移动的距离 高度 质量一定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同一 【详解】 (1)[1]该实验中物体A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体B被撞后在水平面移动的距离来体现的,B 解析:物块B被撞后在水平面移动的距离 高度 质量一定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同一 【详解】 (1)[1]该实验中物体A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体B被撞后在水平面移动的距离来体现的,B被撞的越远,说明物体A的动能越大,被撞的越近,说明物体A的动能越小,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2)[2]该实验物体A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滑下与物体B碰撞时碰撞前A的速度,这个速度的大小是通过改变物体在斜面上的高度来实现的,高度越高,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越大。 (3)[3]实验表明,同一物体A从斜面高处滚下,高度越大,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越大,物体B被撞得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可得结论:小球的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4]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若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就要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即让小球从同一高度滑下,改变小球的质量,并观察记录。 25.刻度尺 0.46 接触面粗糙程度 物块重 斜面倾斜程度 71% 无关 【详解】 (1)[1]由表中数据可见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四个:物块的重力、沿斜面的拉力 解析:刻度尺 0.46 接触面粗糙程度 物块重 斜面倾斜程度 71% 无关 【详解】 (1)[1]由表中数据可见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四个:物块的重力、沿斜面的拉力、物块上升的高度、物块移动的距离,其中前两个由弹簧测力计完成,后两个由刻度尺来完成测量,因此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刻度尺。 (2)[2][3][4] [5][6] ①有用为 总功为 额外功为 故额外功为0.46J;②分析实验1、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块重相同,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机械效率不同,研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的;分析实验2、3,斜面的倾斜程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块重不同,机械效率相同,研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块重的关系的;分析实验3、4,斜面的倾斜程度、物块重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机械效率不同,研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③在第四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3)[7]比较实验2、3得知: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物块越重时,斜面拉力也就越大,但斜面的机械效率是相同的,即在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时,机械效率与物重无关。 26.(1)1.6×105 Pa;(2)320 N 【详解】 解:(1)机器人空载时所受的重力 G=mg=120kg×10N/kg=1200N 机器人空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机器人满载时时的重力 解析:(1)1.6×105 Pa;(2)320 N 【详解】 解:(1)机器人空载时所受的重力 G=mg=120kg×10N/kg=1200N 机器人空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机器人满载时时的重力 G总=(m+m物)g=(120kg+40kg) ×10N/kg=1600N 匀速行驶时所受摩擦力为 f=0.2⋅G总=0.2×1600N=320N 由二力平衡的条件,机器人匀速行驶时所需的牵引力 F牵= f=320N 答:(1) 图中机器人空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1.6×105Pa; (2)机器人满载匀速行驶时所需的牵引力320N。 27.(1)120kg;(2);(3) 【详解】 解:(1)很据可得注入水的质量 m水=ρV=1×103kg/m3×0.12m3=120kg (2)茶几对地面的压力 F=G=mg=(28kg+120kg) 解析:(1)120kg;(2);(3) 【详解】 解:(1)很据可得注入水的质量 m水=ρV=1×103kg/m3×0.12m3=120kg (2)茶几对地面的压力 F=G=mg=(28kg+120kg)×10N/kg=1.48×103N 茶几对地面的压强 (3)因为塑料鱼在水中悬浮,所以塑料鱼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即 ρ=ρ水 塑胶鱼的质量 塑胶鱼的体积 答:(1)若将鱼缸注满水,则注入水的质量是120kg; (2)鱼缸中注满水时,茶几对地面的压强是; (3)小虎的爸爸买回一重为50N的实心塑胶鱼的艺术品,发现其恰能悬浮在鱼缸里的水中,求塑胶鱼的体积是。 28.(1)6000Pa;(2)2W;(3)80% 【详解】 解:(1)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2)由图示知,滑轮组承重绳子为2根,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1=2v=2×0.2m/s=0.4m/s 拉力的 解析:(1)6000Pa;(2)2W;(3)80% 【详解】 解:(1)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2)由图示知,滑轮组承重绳子为2根,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1=2v=2×0.2m/s=0.4m/s 拉力的功率 P总=Fv1=5N ×0.4m/s=2W (3)拉动重物的功率 P有=fv=8N×0.2m/s=1.6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1)正方体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 (2)拉力F的功率为2W; (3)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