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编辑版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1、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2、什么是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3、什么是隐患治理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
2、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4、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5、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6、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
3、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不良的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7、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可据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如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针对人、机、料、法、环、管等各方面进行辨识。也可借用现成资料,如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等资料。 结合多数企业的经验,建议企业岗位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优先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在JHA分析法不能全覆盖时,采用安全检查表法8、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
4、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工作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危害分解,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JHA的特点: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在班组基层推广。 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危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 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9、 在识别危险源时,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在这四种因
5、素里面,人的因素是“核心”,所以在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时,首先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违章操作、违章、不遵守有关规定等);其次是物的因素(设备,安全联锁、安全防护设施、涉及安全的工艺、技术参数等),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定置定位等)、最后再分析管理因素。10、 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JHA)时,有以下要求: 1、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这样会更全面地识别出作业现场的工危害分析的有效性,而不是靠工作小组独自地开展工作,这样容易在针对性和全面性方面发生偏差。 比如很多企业采用三级辨识:班组、车间、分厂。 2、为确保分析标准的一致性,企业在进行作业危害
6、分析时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操作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试点,以便大家统一对分析标准的理解。 3、各单位成立工作小组,然后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方法指导,以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应用效果。 11、安全检查表法即: 为了系统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叫安全检查表。可对某种工作系统、某种装置(如除尘系统、煤气柜等)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注意:使用安全检查表法识别危险源,首先应制定基础单元内设备设施清单,在统计过程中注意相同或类似性能、功能的设备设施可以合并,但不同设施确保不能遗漏。12、当
7、然还有很多形式的表格,这些表格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一样,主要是作业活动的划分、辨识对象(作业步骤)、危险源(辨识的内容)的描述、可能的事故、风险评价、控制措施。下面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解释一下: 作业活动的划分(前面已讲)“辨识对象”是指辨识区域(部位、场所)内人的作业行为、物的安全状况、作业环境安全条件以及安全管理状况等。来源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四类: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管理的因素; 环境的因素13、 危险源(辨识内容) “辨识内容”是指针对每个辨识对象进行的潜在或现实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针对辨识对象作业行为、物的安全状况、
8、作业环境安全条件以及安全管理状况等的危险有害因素的描述,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将控制措施进行否定。如控制措施,进入煤气区域巡检必须佩戴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危险源的描述即是:进入煤气区域巡检没有佩戴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14、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 三种状态 a.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就存在着危险危害) b.异常(例如:设备维修、检修) c.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大事故时的情况)(比如上述案例没有考虑安全连锁失效失效情况下如何处置) 三种时态 a.过去(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 b.现在(例如: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一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噪声
9、) c.将来(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15、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发生下述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a)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法规要求的变化; b)企业业务发展、设备改造、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新产品试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等,导致组织、活动或材料的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变更; c)机构变动、业务划转等体系的变更; d) 事故、事件的发生。 辨识的危险源还应该注意,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冶金等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中所提及的较大危
10、险因素,确保不遗漏。16、风险评价:风险是由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前面已将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危险源)已识别出来,严重性就是可能造成的事故。可能的事故“事故类型”是针对每个识别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可能诱发的事故类型描述。如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等。17、 描述的依据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 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 5、触电;
11、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说明:在“事故类型”栏中说明危害类型,如“机械伤害、触电”等。后果的表述应可能描述至伤害的具体部位或具体类型,运输皮带造成的机械伤害应描述至挤伤(手臂),起重伤害可描述至砸伤、碰伤等,以利于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针对性。18、风险评价的方法简介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危险指数法、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树
12、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其中,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较简易的风险评价方法是在企业较常用的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企业优先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或MES,其次风险矩阵评价法。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1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作业活动辨识对象辨识内容(危险因素)事
13、故类型典型控制措施风险评价LECR级别汽车吊吊装作业作业人员汽车吊司机无证操作起重伤害必须按照规定取值,并按照规定实习三个月后方可作业161590三作业人员汽车吊支持腿没有放置枕木起重伤害汽车吊支持腿放置枕木3315135三作业人员丝索系挂方法不对,导致吊件坠落伤人起重伤害找好重心,确保平衡,无误后,方可慢慢起吊。3315135三汽车吊汽车吊的吊钩没有防滑装置,导致吊件落下起重伤害汽车吊的吊钩安装防滑装置33763四汽车吊汽车吊没有排绳装置,起吊过程钢丝绳打绞断裂,导致吊件落下起重伤害安装排绳装置161590二作业环境没有在起重机旋转范围内采取禁止入内措施,起重伤害设警戒线、栏杆等标识出禁止入
14、内范围33763四安全管理高压电线附近进行吊装作业触电设专门的监护,防止汽车吊在旋转时碰到高压线3315135四20、风险的分级风险分级是指根据风险值的大小(意味着危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不同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最终降低风险的目的。按照鲁政办发201636号要求,为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风险分级四级。多数企业将4、5级别合并,也有的企业风险分成四级后,为便于管理一二级的风险程度R值不变,扩大了三级的取值范围,三级的取值由原来的48-80改为40-80。(该值经过换算)21、22、风险典型管控措施包括:(1)工程控制(Engineering controls)1)消除
15、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实施;2)密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3)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4) 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2)管理(行政)控制(Administrative controls)1)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2)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3)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4)警报和警示信号;5)安全互助体系;6)培训;7)风险转移(共担)(3)个体防护控制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1)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
16、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2)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3)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4)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4)应急控制(Emergency controls )1)应急风险的控制属于“现实风险”控制,是风险控制中难度最大的一类,关键原因在于“急”,“急”到无法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急”到人容易判断和决策失误;2)做好应急风险的控制,重要的是对自身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进行事前的分析和应急准备;3) 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重在“防”。确认和提高应急事件所在位人员的应急能力;现场处置方案是
17、应急预案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3、 根据相关法规、规程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风险控制措施的原则是按以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 a) 消除;b) 替代;c) 工程技术控制措施;d) 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e) 个体防护装备。24、风险分级管控根据风险评价的分级结果,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交由不同层级管控,按照风险级别、所需的资源、需具备的管控能力、管控措施的复杂性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管控层级。并逐级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
18、控。有的企业规定如一级、二级风险可由公司直接管控;三级可由车间级管控;四级可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小可直接忽略。确保了每一风险责任到岗到人。25、 流程图:26、隐患排查的方法:(1)日常隐患排查(2)综合性隐患排查(3)专业性隐患排查 (4)季节性隐患排查 (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7)聘请专家隐患排查(8)各级主要负责人履职排查 每一种检查都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标准)及检查频次,各级负责人要制定履职清单。27、1)日常隐患排查是指部门、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 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
19、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2)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 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 重点,由各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3)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是指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季节特点及实际情况,由归口专业管理部门针对不同的设施设备、电气、消防等事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专业安全检查。专项排查对象:电气设备、高温金属冶炼、煤气、高温金属吊运、锅炉、压力容器、消防设施、危险易燃易爆物品、电梯、吊笼、叉车等。专项隐患排查要制定工作方案,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的要求,如:组织人员、采取预
20、定的排查方式、方法,排查的范围、工作程序等。4)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 患检查,主要包括:(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触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 防暑降温为重点;(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为重点;(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滑、防静电为重点。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 和节假日前,对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
21、资储备 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 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7)各级主要负责人履职排查。各级领导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要求组织的检查。28、事故隐患排查的范围:危险源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概括来说:(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2)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等。(3)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伤害。(4)停工、生产、开工时可能发生的泄露、火灾、爆炸、中毒。(5)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6)在敏感地区进行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重大污染。(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活动(包括停用报废装置
22、设备的拆除、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等)。(8)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9)以往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29、隐患排查的内容“危险源”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IIV级风险点,形成了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表,表中所列单元划分、“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该“排查点”是企业内分级排查和日常安全检查的关注点,各级安监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也可参照企业上报的风险点,重点对I、II级风险点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0、事故隐患排查的标准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依据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
23、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特点,摘录出违反上述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等条款的,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通过隐患列举描述项实现对特定类型生产经营单位隐患的归纳。根据隐患分类的原则,隐患分管理事故类隐患和现场事故类隐患。 31、事故隐患分级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规定,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小,事故隐患分为两级: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山东省安监局工贸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中的规定:可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二个等级。其中: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易导致伤害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较小,在
24、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出现以下情况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一般原则是: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企业必须停产停业整顿的涉及重大危险源、重要装置的隐患涉及多人滞留,暴露10人以上的(管道30人以上)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认定为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部分企业以下情况是直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1)新建、改建、
25、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设施、职业病防治设施未按照依法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2)冶金企业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3)风险评价出的不可承受的风险。(4)是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储罐未按规定设置固定灭火、冷却设施。(5)同一区域有两类以上特种设备、设施未按规定检测、检验或两种以上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6)国家淘汰、禁止使用工艺、设备。(7)一、二级危险源(风险点)和重大危险源的主要设备及主要安全设施存在的隐患。(8)人员密集场所(9人以上)重要的安全设施的隐患。(9)因外部因素造成的难以整改的隐患。(10)市级以上主管部门检查的隐患。32、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或难以整改的隐患,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车间应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经论证后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1)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 负责治理的单位和人员;5)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在有的企业对重大隐患(公司级)实行挂牌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