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探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773301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南省“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南省“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探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品牌热点brand hotspotspin pai yan jiuR河南省“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探讨文/姬春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摘要: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将“以人为核心”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旨在构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河南省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河南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关键词:河南省;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F299.21文献标

2、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47(2023)33-0004-03“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提出,是基于过去旧型城镇化凸显出“以物为本”、“重物轻人”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充分体现出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核心”,从“重物轻人”到“以人为核心”的进步。国家发改委在2022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提出,“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十三五”规划期间,河南省部分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盲目城镇化扩张的现象,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导致农业用地被侵占,原农村居民既丧失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无法享受城镇居民的社会福利,严重影响了“以人为核心

3、”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加上河南省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难以形成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业态”,同时创新人才缺乏,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而城市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社会保险和住房制度的不完善,也提高了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难度1。河南省“十四五”规划的社会发展目标要求民生福祉实现更大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意义“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新型城镇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

4、重要部署,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一)理论意义“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城镇化的进程与公共服务供需是否能够满足人的发展要求。城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在“以人为核心”的传导路径上,将“服务人”和“依靠人”统一于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服务人”是城市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提供让人满意的社会福利性公共服务,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依靠人”是将人看成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源动力,通过城镇化建设创造更好的基础设施性公共服务。(二)实践意义长期以来,提高城镇化率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被看成是“灵丹妙药”,认为只要有了它,经济就能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在追求城镇化率这个数字增长的过程中却没有真正理解新

5、型城镇化的内涵,或者说没有理解城镇化应该如何依靠人创造服务人的社会福利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性公共服务2。二、河南省实践“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思路目前,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无论居民收入水平、基础公共教育、基础卫生医疗、基础社会保险,还是劳动力就业创业等方面都存在质量水平不高的问题。(一)需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一方面处于现实社会中,被生长的环境所塑造,另一方面人的成长也在推动社会进步。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基于现有的社会阶段和生产力水平,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人的多样化需求,继而促进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和社会文明健康有序发展。明确“以人为核心”发展新型

6、城镇化就要遵循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突出城镇生活各方面的消费职能,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实现社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二时要实现人们所需要的“高品质”生活。城镇化建设应致力于围绕“高质量”和“高品质”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持续加大市政工程、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托幼、物资储备、防灾减灾等领域投入,把民生问题搞好。(二)“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发展要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作者简介:姬春艳,生于 1981 年 4 月,女,硕士

7、,讲师,研究方向为房地产、城镇化。5品牌热点brand hotspotspin pai yan jiuR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态,提高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农业人口市民化的保障机制,使城市成为提升幸福感、提高生活品质的空间。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口流动政策2022 年数据显示:河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 62 年以来首次负增长,从2021 年的 0.64降至-0.08。因此,未来城镇化迫切需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放宽城镇落户条件,试点推进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政策要向高学历、高技能、高级管理人才倾斜,为创新创业提供人才支撑;政策还需要向城市建设的普通劳动者倾斜,

8、推动其有序落户,集聚人力和人口资源,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3。2.完善基础公共服务城乡贯通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城市的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卫生、基础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完善,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公共服务业水平较高的邻近城市,建立健全县域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推行教师医生交流轮岗模式。根据人口流动实际,调整人口流入流出地区教师、医生等编制定额4。“孩子有学上、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病有所医、医有保障”是大部分人的基本诉求。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关键,从户籍制度、教育机会、就业创业、医疗保障和住房政策等方面完善

9、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措施入手,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政策,给予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公共服务,将会增加他们成为城市居民、安心驻扎城市工作的热情。3.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和劳动权益保障一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营商环境,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减环节、减流程、减跑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二是要不断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和范围,普遍增加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三是要完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参保人员覆盖率,建立城市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数据表明,2020

1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107.93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 2013 年的 2.42 缩小到2020 年的 2.16。河南省要继续开展农村“三块地”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要依法保障进城农民在农村依然享有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增加农业转移人口的家庭收入。对于用工矛盾突出的行业和新业态,建立长期大规模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可以探索通过社保卡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发放免费的电子培训券。通过就业技能的提升和制度的健全,逐步消除性别、户籍等因素带来的不合理限制就业或偏见,确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得到保护。4.完

11、善社会保险统筹和住房市场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和住房保障是农村务工人员考虑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政府应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的全省统筹,逐步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在常住地或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推进城镇基础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居住证持有人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险等服务的实际享有水平5。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从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因城施策”实施住房保障、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推进公租房货币化等方面着力,进一步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修订充分考虑人口规模因素特别是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合理安排年度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划。将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度

12、挂钩,对吸纳落户数量较多和提供保障性住房数量较多的城市给予基础设施投资补助和建设用地的支持。三、“以人为核心”打造高质量智慧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在大力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住建、数字城市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 年)显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广东、重庆、河南、山东、四川等 10 个省(市)位列各省(区、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国前10名,河南省位列第八名。2021 年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壮大数字核心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全面

13、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一)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市根基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市根基,要以人为核心,关注居民的需求和体验,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和宜居的城市环境。通过部署 5G 网络、千兆光网以及数据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人们对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的需求,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5G 网络的部署将为居民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通过推动物联网、无人驾驶、虚拟和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智能化的服务和体验。千兆光网的覆盖能够提供更好的互联网连接质量,使企业和居民能够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为人们的工作和

14、生活提供可靠的网络环境,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中心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集中存储和处理大规模数据,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服务。建设数据中心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处理效率,为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6品牌热点brand hotspotspin pai yan jiuR最后,引入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提升城市的交通管理、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能源利用更加高效。同时也注重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智慧社区建设着眼于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体验,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服务,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同时注重促进社区的社交互动和文化活动,

15、人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社区的温暖和归属感。(二)突破关键技术,筑牢城市安全底座突破关键技术,筑牢城市安全底座,要以人为核心,并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与合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整合资源,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并形成合力来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将系统创新与重点突破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智慧城市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且便捷的生活体验。在智慧城市、物联网和大数据等领域,需要加强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以确保各项技术与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符合标准。同时,强化标准的互操作性研究,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产业的相互融通发展,打破孤岛化的壁垒,推动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需要不断强化技术攻关,推动数字

16、化技术与城市安全的深度融合,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只有在人的需求和安全得到充分考虑的基础上,智慧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受益于技术的突破,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而持久的影响。(三)聚焦数据运营,释放城市核心价值在数据融通共享方面,河南省有必要制定统一规定,以人为核心,针对城市交通、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的数据采集、存储、开放、分类维度、下载格式、平台接口标准等进行规范,实现数据的“上下贯通、横向联通”,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促进不同领域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同时,明确数据采集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和提供精准化服务的需要。例如,要规定

17、数据采集的方式、频率和质量要求,保证居民使用的数据能够准确反映他们的需求,并能够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规范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方式,包括数据存储的格式、命名规则、存储位置等,以提高居民获取数据的便捷性和使用体验。在数据开放方面,制定开放的标准和流程,明确数据开放的权限和条件,保护居民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以人为核心的数据开放理念,要求在保护居民隐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放和利用数据,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开放机制,确保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数据开放和共享,实现共赢。(四)保障居民权益,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河南省“以人为核心”,注重保障居民权益,促进城

18、乡一体化建设,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通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加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便捷程度,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到相似的基础公共服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通过完善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安全保障。注重推进城市绿化和环保工作,增加公共绿地和文化休闲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场所,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交互动。另外,河南省应注重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

19、服务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教育领域,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加快学校建设和师资培训,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在医疗领域,加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力度,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在文化领域,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软实力。河南省还应不断创新机制、提升能力,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使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按照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要求,到2025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3%左右,5 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 800 万人。到 2035 年,城镇化

20、进入成熟期,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因此,未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仍需要进一步挖掘“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新内涵,进一步明确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新内容,进一步从“以人为核心”的视角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水平。参考文献1 徐 飞,杨 刚.以 人 为 核 心,加 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N.遵义日报,2023-2-9(6).2 苏 明 敏,李 妍,李 玲.乡 村 振兴背景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 城 镇 化 建 设 研 究 J.南 方 农机,2022,53(18):124-126.3 贺瑞雪.共同体理论视角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 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7):184-185.4 张传录.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J.新型城镇化,2023(7):117-120.5 朱 娥.以 人 为 核 心 视 角 下 新 型城 镇 化 建 设 举 措 J.新 型 城 镇化,2023(8):93-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