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知识讲解.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764268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知识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知识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知识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知识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知识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014年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 )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一切以学生为本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A. B. C. D.4.探

2、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

3、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 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 )A.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B.有意义学习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 D.信息加工理论10.素质教育是以( )发展为目的的教育。A.人自身的 B.经济的 C.社会的 D.科学的二、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C.教育要面向世界 D.教育要面向未来 E.党的教育方针政策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包括( )A.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C.注重以学生为本 D.注重培养学生正

4、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E.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3.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E.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是( )A.多样性 B.均衡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E.地方性5.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 )A.改变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B.关注学生的兴趣C.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 D.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E.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三、填空题1.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

5、过于强调 、 和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 、 。3.综合实践活动在管理权限上属于 课程。4.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 和 的依据。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6.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 、 为中心的状况。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的评价体系。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9.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的呈现方式、 方式和 方式的变革。10.

6、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实行 、 、 三级课程管理。四、名词解释1.成长记录袋 2.国家课程 3.地方课程 4.校本课程 5.课程结构6.教学过程 7.课程开发与管理 8.课程管理五、简答题1.当前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哪些新要求?2.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3.我国基础教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的原因是什么?4.各国的课改有什么特点?5.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6.课程结构有哪些主要类型?7.为什么要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何?9.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哪些特点?10.新课改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1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

7、征是什么?12.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14.实施“研究性学习”遇到的困惑有哪些?15.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16.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17.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8.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20.为什么新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21.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六、论述题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2.新课改的六项目标是何?你是如何理解的?3.新课程结构中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

8、作的总体规划是什么?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七、案例分析题1.某学校课堂上,一名学生觉得老师的课讲得没意思,不由自主地看起课外书,被上课的科任老师发现。科任老师认为有责任将违纪情况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学生。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看书有收获。班主任无法说服,就请来学生的家长。家长把孩子带回去,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终导致孩子对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请从新理念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案例中科任教师的行为。2.北京景山学校赵老师在讲巴西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自由组合为四小组:巴西概况组、热带雨林组、巴西经济发展组、巴西之旅组。每组有一张组员分工表,组员各负

9、其责,进行各做学习。教师对各组的资料进行精选和把关。课堂上,巴西概况组的同学根据查询的资料,介绍巴西的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资料。热带雨林组的同学分别扮演林业部长、外国开发商、当地农民、生态学家等角色,通过角色模拟讨论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巴西经济发展组的同学模拟巴西工业部长、农业部长等政府官员与外商见面商讨投资问题。巴西之旅组的同学模拟导游,带领全班同学走近巴西,领略巴西风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组进行点拨、补充和评述。请结合所新课程改革基础知识,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3.中国和日本曾联合举行一次小学生夏令营活动,有意磨练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齐力推车时,有个中国学生只

10、在一旁喊“加油”,自己并不动手,问他原因,他说他是班长。而日本学生却突出地表现出了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中国学生大多是从几十万儿童中挑选出来的“小明星”。然而,与异国孩子相比,他们登山缺乏朝气,唱歌跳舞也不如人家。在举行联欢时,我们演节目,日本儿童热情鼓掌,而他们表演节目时,我们的小明星却没有什么反应,在老师的带领下,才礼节性地鼓了掌。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我国当今的教育应如何实施改革。【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等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的

11、调整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3.D【解析】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4.B【解析】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从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5.C【解析】校本课程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6.A【解析】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国家课程。7.C【解析】纲要规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8.D【解析】新课程理念要求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与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共同学习新知,探讨真理及未知世界的奥秘。9.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

12、研究创建了多元智力理论。10.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二、多项选择题1.ABCD【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ABCDE【解析】现代基础教育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ABCDE【解析】我国各级学校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包

13、括: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BCD【解析】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5.ABCD【解析】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三、填空题1.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 缺乏整合 2.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3.国家 4.教学 评估 考试命题 5.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

14、向未来6.教师 课堂 书本 7.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甄别与选拔9.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 师生互动 10.国家 地方 学习四、名词解释1.成长记录袋:也被学者翻译为档案袋,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点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2.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建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 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开发的的课程。3.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发展而开发的课程。4.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在

15、其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堂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5.课程结构: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6.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应新生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16、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7.课程开发与管理: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需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高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讲座的建议,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8.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

17、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情况和优势,学生的举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五、简答题1当前时代发展的特征:(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当前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应培养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二是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2.【答案要点】历史经验已证明,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

18、够发挥巨大作用,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综合国力的竞争必然聚焦到教育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抢占了教育这个制高点,谁就占据主动地位,谁就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也适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答案要点】(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2)传统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得到真正落实。4.【答案要点】(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

19、二者这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5.【答案要点】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6.【答案要点】(1)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7.【答案要点】我国现存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不足:(1)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2)分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3)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4)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20、8.【答案要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9.【答案要点】(1)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从而实现由知识三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其内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与传统分科课程有显著区别。10.【答案要点】(1)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2)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科学课程;(3

21、)7-9年级开设历史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课程;(4)1-9年级开设艺术课程。11.【答案要点】(1)整体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生成性; (5)自主性。12.【答案要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13.【答案要点】(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结合;(3)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事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的整合起来。14.【答案

22、要点】(1)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科技类活动课吗?(2)研究性学习是优等生的专利吗?(3)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课堂进行吗?(4)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固定的课时中进行吗?(5)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要有专人来教吗?(6)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用考试一来评价吗?15.【答案要点】基本目标: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学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关近、关爱自然,懂得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主要内容: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

23、16.【答案要点】(1)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2)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重组;(3)建构了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4)拓展了劳动技术与技术的学习内容;(5)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17.【答案要点】18.【答案要点】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号,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

24、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则不做硬性的规定。19.【答案要点】(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是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是否合理性。一方面课程标准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20.【答案要点】现行的教学大纲明存在以下弊端:目标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

25、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环节,忽视了课程的其它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新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和考虑:第一,课程价值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育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介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提供了政策保障。21.【答案要点】课程标准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签名部分。前言包括

26、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包括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22.【答案要点】(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新课标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

27、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具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的公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3)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4)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四有新人。2.【答案要点】(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将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种转变与课程功能的转变遥相互应,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

28、的发展;(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这一转变,力争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可以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改变为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的评价体系,三是要将评价看成是一个系统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

29、的独特性,对加速我国课程建设民主化、科学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3.【答案要点】(1)新课程结构均衡性的体现课程方案层面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结构包容了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同时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实践层面上首先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作出自己的贡献;其次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再次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2)新课程结构综合性的体现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

30、此关联,相互补充。新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综合课程已经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积极倡导各地实施以综合课程为主的课程计划。综合课程的开设将会有力地改变现行课程科目过多或缺乏整合的现状,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增设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重要体现。(3)新

31、课程结构选择性的体现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选择性还体现在国家课程的变通性上。就课程类型而言,国家提供套餐式方案,供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作出选择;就课时比例而言,国家划定范围,供地方和学校选定;就课程内容而言,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在保证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反映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特点。新的课程计划倡导适当减少必修课程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课程结构的

32、选择性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这就要求地方和学校必须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4.【答案要点】(1)2001年秋季,绝大多数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展实验,探索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探索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2)2002年秋,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进入全面实验阶段。(3)2003年秋,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学校课程管理指南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方案。(4)2004年秋季,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推广阶段。(5)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启用新课程。5.【答案要点】(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布各

33、学科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3)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5)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七、案例分析题1.【答案要点】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并且是很多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教师们认为这是学生的注意力较差、意志品质不坚定而导致的,熟不知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的讲解有没有吸引力是第一位的,这说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是不优秀的,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觉与感受,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爱

34、好是第二位,新理念要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觉与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有哪些老师做到了呢?大多数教师还是填鸭式的满堂灌。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教师在某种情况下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共同建构一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建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答案要点】 这位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综合运用了合作学习法、自学学习法与建构学习法。新课程强调重过程甚于重结果的理念,这位教师的建构主义教学就充分体现

35、了这一点。赵老师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代表一方;然后让他们各自去做自己作为巴西概况组、热带雨林组、巴西经济发展组、巴西之旅组应该做的事情,即要各尽其职;最后,四组同学集中起来模拟表演自己的职责与规划等等。当学生上完这一堂课时,也就走完了对巴西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资料的认识过程,同时,完成了对巴西经济发展的分析与规划过程。教师不需多费口舌,同学们对巴西的概况及未来的经济发展就已经非常了解,只需简单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补充、评价一下即可。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要点】素质教育的核心点是面向全体的学生,实施以学生为本的个性教育,全面

36、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我们中国学生最缺乏的就是优秀的个性品质。我们不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我们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民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什么消失了呢?首先,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孩子从出生起耳濡目染地接受着家庭环境及父母的熏陶,更何况中国的家长是最溺爱孩子的,而溺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其次,中国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点滴小事起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与优秀的个性品质,实施完全的人格教育。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充分调动家庭与社会的积极作用,利用教育合力对学生形成一致性与连贯性的良好影响,使

37、中国的年轻一代逐步展现出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完全的人格。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

38、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5.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 )功能。A.诊断 B.调控 C.激励 D.教学6.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 )A.科学性 B.指导性 C.整体性 D.客观性7.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价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

39、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的为目的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8.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 )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9.为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采用( )最合适。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10.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

40、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11.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分为过关标准。这种评价属于(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级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12.下列有关教学评价方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观察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状态下的观察B.测验是常用的评价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插入一定量的测验内容以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C.档案袋法是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如作业信息、考试信息、成长反思、论文等D.调查法是指有目的、有计

41、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历史状况的资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方法13.对于如何进行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评价结果,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态度B.教学评价应该涉及各个方面,不能以点代面C.教学评价应该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使被评价者明确努力的方向D.评价数据应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可信度才高14.下列对教学评价过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价的准备阶段应该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B.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测验或者发放问卷C.在评价处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D.在评价反馈阶

42、段把评价结果公之于众15.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为学生提供了更对现成的结论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 B. C. D. 16.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是由( )提出的。A.奥苏贝尔 B.波斯纳 C.布鲁纳 D.皮亚杰17.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也随之(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视具体情况而定18.( )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A.教育实践课程 B.普通教育课程C.学科专业课程 D

43、.教师专业课程19.20世纪70年代中期,( )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的教育新思潮。A.学前教育 B.终身教育 C.继续教育 D.校本教师培训20.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 )A.伙伴关系 B.合作关系 C.互补关系 D.附属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新型的师生关系特征包括( )A.平等的师生关系 B.民主的师生关系 C.对话-互动式的师生关系D.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E.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2.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与帮助者 B.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D.教师是开放的社区型

44、教师E.教师是学习者3.随着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关于教学评价理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视发展 B.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D.强调互动参与和互助,自评和他评相结合E.全面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优秀学生4.教学评价被看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列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教学评价是在学期末对教师的教学成果作出的考核B.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C.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评价结果调节课堂教学安排D.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进行评估,为了筛选出优秀的学生E.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评价结

45、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5.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A.向学生回归 B.向教师回归 C.向社会回归 D.向学校回归 E.向教育实践回归6.校本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A.教育性 B.社会性 C.可操作性 D.验证性 E.探索性7.下列关于教师职业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师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B.教师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C.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一个持久的探索过程D.教师不是一个专业E.教师是一个非专业化的职业8.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具备( )专业素质。A.专业方法 B.专业技能 C.专业知识 D.专业精神 E.独特个性三、填空题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事业编/企业编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