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PPT.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58503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哲学基础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节 精气学说第二节 阴阳学说第三节 五行学说目录 重点与难点重点:p精与气的概念p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p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难点:p精与气的概念;精气的关系p阴阳学说的内容;用阴阳说明人体病理变化p五行学说的内容;用五行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第一节 精气学说主要内容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p是一

2、种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p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p在某些情况下,指气中的精粹部分。“烦气为虫,精气为人”p是构成人类的本原气元论由于精与气的基本概念是同由于精与气的基本概念是同一的,所以被汇流于气学范一的,所以被汇流于气学范畴中,发展为畴中,发展为“气气元论元论”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气:p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p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气的基本概念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狭义: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广义

3、:是指任何现象,包括物广义:是指任何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p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p“元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最原始的,是宇宙的唯一本原或本体,万物皆由元气化生p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p“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1.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运动形式:升、降、出、入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2.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

4、种变化的过程变化形式气与气之间气与形之间形与形之间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p精气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p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二)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精先天之精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后天之精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一)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p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化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p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p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

5、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p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p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第二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3.发展为哲学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属性的概括1.阴阳学说起源于日光的向背2.延伸为对立的概念阴阳的征兆:水火一、阴阳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阴阳阴阳普遍性普遍性相关性相关性无限可分性无限可分性相对性相对性阴阳的特性一、阴阳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阴阳学说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6、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日昼夜的平衡:阳制阴为昼,阴制阳为夜一年温度的平衡:阳制阴为春夏,阴制阳为秋冬类经附翼医易义:“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一)阴阳的对立制约1.概念:是指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互相制约、互相斗争2.意义: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二)阴阳的互根互用1.阴阳互根:阴阳双方相互依赖而存在,如寒与热等孤阴不生,独阳不长2.阴阳互用:阴阳之间在互存基础上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气与血的关系阴损及阳,阳损及阴l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l意义:生命得以诞生,从而化生万物天气天气地气地气感应交合而化生生命与万物(三

7、)阴阳的交感互藏l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l意义:是阴阳互根互用与相互转化的内在基础(三)阴阳的交感互藏有阴有阴有阴有阴有阳有阳有阳有阳阳中阳中阳中阳中阴中阴中阴中阴中(四)阴阳的消长平衡1.概念:是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变化2.阴阳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运动变化之中3.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动态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平衡,人体才保持正常的运动规律4.阴阳的消长超过了生理限度(常阈),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或偏衰,于是人体生理动态平衡失调,疾病由此而生平衡平衡平衡平衡平衡平衡平衡平衡偏衰偏衰偏盛偏盛(五)阴阳的相互转化1.概念:阴阳对立的双方,

8、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超越了阴阳正常消长的阈值,事物必然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如“极”、“重”“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春 夏 秋 冬一年四季温度的交替(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阳阳阴阴上部下部体表体内腰背胸腹六腑五脏阳阳阴阴亢奋抑制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正气分阴阳正气分阴阳阴阴血、津、精、阴液阳阳气、阳气邪气分阴阳邪气分阴阳阴阴寒、湿阳阳热、风、暑正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阴偏衰阳偏衰阴偏盛阳偏盛虚证阴虚则热阳虚则寒虚热证虚寒证实证阴盛则寒阳盛则热实寒证实热证阴阳偏衰阴阳偏盛阴阳失调阴

9、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八纲八纲声音声音颜色颜色脉象脉象阴阴里虚寒低沉晦暗缓沉阳阳表实热高亢鲜明浮洪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用于疾病的治疗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者泻之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者补之实证虚证阴偏盛阳偏盛实寒证实热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阴偏衰阳偏衰虚热证虚寒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

10、火之源,以消阴翳调整阴阳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补补其其不不足足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六)指导养生防病六)指导养生防病阴阳学说主张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阳学说主张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到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到“法于阴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于术数”。借以保持机体内部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借以保持机体内部以及机体

11、内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四性四性五味五味升降浮沉升降浮沉阴阴寒凉酸苦咸降沉阳阳温热辛甘淡升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七)归纳药物的性能第三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 二、五行的概念、特性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五方五材五行东南中西北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的运动变化五个方位五种源材抽象的哲学概念一、五行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二、五行的概念、特性(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p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土爰稼穑

12、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肃杀收敛清洁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五五行行学学说说生克的同时存在维持了事物的平衡相乘和相侮破坏了事物的平衡生理关系病理关系1.含义:一行对另一行滋生、促进的关系 2.次序:3.关系:“母子”关系木火土金水生生生生木生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一)相生1.含义:一行对另一行制约、克制、抑制的关系2.次序:3.关系:“所胜”、“所不胜”关系木土水火金克克克克木克(二)相克我克者克我者我所不胜我所胜(三)制化与胜复五行制化:五行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火木水使火不过于虚弱使火不过于亢盛生生克克木水对火的生克作用的

13、同时存在使火处于平衡状态(三)制化与胜复五行胜复: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与稳定土弱木盛水盛火弱金盛克土太过克水无力克火太过克金无力克木太过,使亢盛的木又降回到平衡状态盛气盛气复气复气1.含义:一行对其所胜一行克制太过2.次序:与相克一样3.原因木土水火金乘乘乘乘木乘(四)相乘p克制的一行太过p被克制的一行不足1.含义:反向克制2.次序:与相克的顺序相反3.原因木金火水土侮侮侮侮木侮(五)相侮p被克制的一行太过p克制的一行不足(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木曲直条达舒畅喜条达恶抑郁肝火炎上温热升腾温煦向上心土稼

14、穑生化受纳消化吸收脾金从革收敛清洁清洁呼吸道肺水润下滋润向下主水肾五行五行特性五脏特性五脏五脏对应五行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五行五行五脏五脏五行相生五行相生五行相生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克五行相克五行相克五脏相生五脏相生五脏相生五脏相生五脏相克五脏相克五脏相克五脏相克(二)说明五脏的某些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相生关系的传变(1)母病及子:肾精不足肝血不足肝肾两亏,精血不足(2)子病犯母,亦称子盗母气:心血不足肝血不足心肝血虚(二)说明五脏的某些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四、五行学说

15、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与相侮肝(旺)脾(虚)肝旺乘脾脾虚肝乘肺(虚)肝(旺)肝旺侮肺肺虚肝侮相乘相侮木克土金克木五脏间疾病可能发生的传变母子相传、相乘、相侮母病及子肾病肝病 脾病心病子病及母木乘土土侮木子病及母母病及子金乘木木侮金肺病(三)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用于疾病的诊断(1)根据五行的归属,推断病变部位(2)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推断疾病预后2.用于疾病的治疗(1)防止疾病的传变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2)确定相应的治则和方法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补母泻子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则抑强扶弱(3)用于针灸疗法和情志疗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抑强,扶弱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培土生金法健脾气以补肺气金水相生法养肺阴以滋肾阴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补脾利水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泻南补北法泻心火滋肾阴小 结阴 阳 学 说阴 阳 学 说对立制约阳盛则热热者寒之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寒者热之益火之源壮水之主小 结五 行 学 说五 行 学 说木曰曲直虚者补其母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实者泻其子抑强扶弱生生 木火土金水克克 木土水火金侮侮 木金火水土乘乘 木土水火金制化盛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