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06物流系统化1.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757612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物流系统化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6物流系统化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6物流系统化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6物流系统化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6物流系统化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流-系统化物流系统物流贯穿于社会物质的生产、分配、交换、流通一直到消费、废弃的全过程,具有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环节,也称为物流的各个子系统。物流是由这些子系统构成的物流大系统。物流系统完全具备一般系统的条件,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发展阶段。因此,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其所从事的物流事务和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处理,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益。物流系统化物流系统化是指把物流的诸构成环节或各子系统联系起来视为一个物流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诸功能的效率,实现整体

2、功能最大化,或整体的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化是伴随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特别是物流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因而是物流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些物流学者把物流系统化作为物流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其真正意义在于:物流是由诸多功能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它们之间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就系统整体而言,不只是要求某一功能要素(或子系统)最优化,而是要求系统整体最优化。因此,各子系统之间要紧密衔接,互相适应,协调发展,都要为物流大系统整体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作出贡献。而物流系统化则是物流合理化的前提条件。物流系统化目标物流系统化目标是指在进行物流系统

3、整体设计、规划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要求达到达的目标。一般说来,在进行一个生产企业或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时,应对以下主要问题作出决策:(1)规模适当化。即进行物流系统硬件和软件投资时,要进行科学地调查和预测,正确地确定其规模大小,在保证满足需要、系统先进合理、适应发展的同时,提高投资效益;(2)运送及时性。指要根据物流特征和规律,全面、合理地安排物流的各子系统,确保系统运行顺畅快捷;(3)库存合理化。是指要根据系统的类别、特征,保证合理库存;(4)服务水平高。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其本质属性是服务。因此,要对系统的服务项目、服务要求、服务技能、服务水平进行总体规划,为高服务水平的发挥奠定物质基础;

4、(5)经济效益好。即以最少的投入,取得相同的产出;或以同样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同时要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使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物流系统分类按照物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活动范围和业务性质,一般可将物流系统划分为五种类型:(1)供应物流。是指从物资(主要指生产资料)供给者,经过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分类或包装、搬运装卸、配送,直到购买者拥有并收到物资过程的物流;(2)生产物流。是指从原材料采购、运输、储存;车间送料、装卸搬运、半成品(零部件)流转;成品分类拣选、包装、入库,一直到产品送到中间商或消费者手中全过程的物流,也称工厂物流;(3)销售物流。是指生产工厂或商业企业(

5、批发和零售),从商品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加工、包装、拣选、配送、销售,直到顾客收到商品过程的物流;(4)回收物流。指伴随货物运输或搬运中的包装容器、装卸工具及其他可再用的旧杂物的回收、分类、再加工及复用过程的物流;(5)废弃物流。是指伴随某些厂矿的产品生产,同时或共生的副产物(如钢渣、炉灰、煤矸石等)、废弃物,以及生产和生活消费中的废弃物(如垃圾)等的收集、分类、处理过程的物流。物流系统分类图物流子系统物流子系统是指构成物流系统的各功能子系统。主要包括:运输子系统、储存子系统、装卸运子系统、包装子系统、流通厍工子系统、配送子系统及信息子系统。从系统论观点看,物流系统形成及运行的基本条件

6、是:(1)物流系统整体是由各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各子系统简单的算术相加,或者说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系统功能之和;(2)物流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使系统保持相对稳定;(3)各子系统具有自身的结构,构成系统的结构,这种结构保障系统的有序性,从而使系统具有特定的功能;(4)物流系统整体又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构成物流系统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制约是物流系统形成、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物流合理化物流合理化是指物流系统整体功能的最大化。物流合理化是一个过程,是在物流各子系统合理化的基础上,相互衔接,相互适应,形成最佳的结构、体制和运行机制。既能充分发挥各子系统

7、的效率,又能使系统整体的效率得以充分发挥。根据物流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特征,实现物流合理化的目标和主要途径,可以归纳为:物流计划化、物流直达化、物流短距化、物流钟摆化、物流集中化、物流社会化、物流服务化和物流标准化。物流计划化物流计划化是指物流的组织管理要科学规划和计划。这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物流企业应与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紧密结合,对其物流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并使物流活动纳入计划。即根据其购销业务的商流计划,制定相应的物流计划,妥善安排货物的运输、储存、装卸等物流环节,按照用户要求的数量、时间、地点,把原材料或商品准确地运送到工厂、商店或消费者手中,达到用户满意,提高物流社会效益。物流直达化

8、物流直达化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运送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特别是物流过程中运输、储存等环节,把货物由供给者的仓库或货场直接运送到用户的仓库(货场)或消费者手中,实现门到门运送。物流直达化,可以加快商品运送时间,创造时间价值,又可以降低物流费用支出,因而是物流企业组织物流合理化的主要形式或目标。物流短距化物流短距化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运送的过程中,要根据货物的发、到地点,选择最佳的运送径路,使运送距离最短。物流短距化涉及的内容很多,其基本原则是:无论供应物流还是销售物流,特别是对普通大宗货物,均应采取就近、分区供应运送,避免倒流、迂回等不合理运送。也就是说,要确定适当地供应、销售区域,

9、选择合理的运输线路,制定最优的物流合理化方案,达到短距化,以减少运输吨公里,节约运力,降低物流费用。物流钟摆化物流钟摆化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运送过程中,要尽可能组织双向运输,提高运输工具的回运系数或里程利用率,也称钟摆式运输。组织双向运输的主要途径是形成运输网络,物流企业可以自行建立网点,或相互之间达成协议互为对方提供组货服务,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及时传递车、货信息。物流钟摆化可以大大提高运输工具的效率,减少运力浪费,节约能源,降低物流费用,因而是物流合理化的一种有效的形式。物流集中化物流集中化,亦称物流大量化。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运送时,对于小批量、零星货物,要把几个货主的多种商品

10、,凡发往同一地区、同一方向的,在计划化的基础上,集零为整,变小量为大量,采用混装的形式,进行集中运送。物流集中化是物流企业的一项组织功能,也是市场经济由规模生产、规模消费向小批量、多样化的质量生产、质量消费转变的客观需要,所谓“麻烦我一家,方便全社会”,它不仅提高了运输工具的装载效率,而且活跃了小商品流通,促进“准时制”、零库存生产方式的应用和发展,因而是物流合理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物流社会化物流社会化是指物流活动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物流的各个功能要素被分割地从属于社会各单位、各部门,有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有些作为商流的组成部分;有的同一物流企业分属多个部门;生产流通合一,商流物流合一

11、,条块分割,使物流要素功能弱化,物流系统支离破碎,这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这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经济体制、人们观念认识的影响。因此,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遵循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加快物流活动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进程,使物流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这是物流合理化的必要条件。物流服务化物流服务化是指明确和规范物流活动及其行为的属性。物流企业属于第三产业,它既有经营,又有服务,是以服务为主的经营服务型企业。应当树立“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宗旨,加强服务教育,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和素质,制定服务规范,为社会提供高标准的

12、服务水平。如运送及时准确,装卸保管安全,收费合理,服务热情,信用可靠等。这样,才能得到用户信任,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的发展。反之,物流业就难以维持。所以,物流服务化,也是关系物流业务发展,实现物流合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制定其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物流标准化工作复杂,难度大。其主要原因:一是涉及面广泛;二是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

13、(物流系统思想形成晚,各子系统已实现了各自的标准化);三是要求更高地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四是有非常强的国际性,要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相一致。但物流标准化意义重大。只有实现了物流标准化,才能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和国际系统的衔接(接轨),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流标准分类根据物流系统构成要素及功能,物流标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整体系统配合性、统一标准。主要有: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物流专业名词标准;物流核算、统计标准等;(2)分系统技术标准。主要有:

14、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指叉车、台车、手车等)标准;传输机具(如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等)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场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等;(3)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是指对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其内容很多,如岗位责任及权限范围,岗位交接程序及作业流程,车船运行时刻表,物流设施、建筑等的检查验收规范等等。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是指为使物流系统标准化而制定的标准规格尺寸。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央秘书处和欧洲各国确定的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600400(mm)。确定这样的基础模数尺寸,主要考虑了现有物流系统中影响最大而又最难改变的输送设备,采用“逆推

15、法”,由现有输送设备的尺寸推算的。也考虑了已通行的包装模数和已使用的集装设备,并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人和社会的影响,使基础模数尺寸适合于人体操作。基础模数尺寸一经确定,物流系统的设施建设、设备制造、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都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择其倍数为规定的标准尺寸。物流建筑基础模数物流建筑基础模数是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尺寸。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也可以选择共同的模数尺寸。该尺寸是设计物流建筑物长、宽、高尺寸、门窗尺寸、建筑物立柱间距、跨度及进深等尺寸的依据。集装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也称物流模数尺寸,是指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

16、上,推导出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作为设计集装设备三项(长、宽、高)尺寸的依据。在物流系统中,集装起贯穿作用,集装尺寸必须与各环节物流设施、设备、机具相配合。因此,整个物流系统设计时往往以集装模数尺寸为依据,决定各设计尺寸。集装模数尺寸是影响和决定物流系统标准化的关键。国际物流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模数尺寸已作出规定:(1)物流基础模数寸尺:600400(mm);(2)物流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12001000(mm)为主,也允许1200800(mm)及11001100(mm);(3)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与集装模数尺寸的配合关系,如图所示。世界各国均应以国际标

17、准为依据修改本国物流的有关标准。日本等国家在采用12001000(mm)的模数尺寸系列的同时,还发展了11001100(mm)正方形集装模数,以形成本国的物流模数系列。我国参加了ISO组织,且已制定了一些分系统标准。物流模数尺寸图物流经济管理物流经济管理是指以物资流动过程为主体,运用各种管理职能,对物流过程进行系统的统一管理。其基本目标是:以最少的消耗,实现最优的服务,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按管理的职能要求,物流经济管理可分为决策管理、组织管理、调节(协调)管理和监督(控制)管理。按管理的内容,物流经济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管理、物流营销管理、物流费用成本管理,物流设施管理,物流统计管理等。按管

18、理范围不同,物流经济管理则分为宏观物流经济管理和微观物流经济管理。宏观物流经济管理构成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微观物流经济管理则是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经营企业内部的物流经济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物流质量管理是指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物流过程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划、控制,使物流质量不断得以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物流质量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大致包括:(1)商品质量。指商品运送过程中固有质量(数量、形状、性能等)的保证,以及现代物流由于采用流通加工等手段,对商品质量的改善和提高;(2)物流服务质量。指物流企业对用户提供服务使用户满意的程度;(3)物流工作质

19、量。是指物流服务各环节、各工种、各岗位具体的工作质量;(4)物流工程质量。是指把物流质量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察,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对影响物流质量的诸要素进行分析、计划,并进行有效控制。这些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体制因素、设备因素、工艺方法因素、计量与测试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因此,物流质量管理与一般商品质量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一方面要满足生产者的要求,使其产品能保质保量的转移给用户;另一方面要满足用户的要求,即按用户要求将其所需的商品送交,并使两者在经济益上求得一致。由此,物流质量管理可定义为:“用经济的办法,向用户提供满足其要求物流质量的手段体系”。物流质量指标体系是指根据物流服务

20、的最终目标确定的,用来衡量物流质量的主要指标,即“目标质量”的具体构成内容。一般说来,物流服务目标质量指标,包括物流工作质量指标和物流工程质量指标两个系列。围绕这些指标,各工作环节和各工程中又可以制定一系列“分目标”的质量指标,从而形成一个质量指标体系。从物流服务的最终目标看,总体目标质量指标主要有:(1)服务水平指标。指满足用户次数或缺货次数与总服务次数的比率(%);(2)满足程度指标。即满足要求数量与总服务数量的比率(%);(3)交货水平指标。即按期交货次数与总交货次数的比率(%);(4)交货期质量指标。即实际交货与规定交货期相差的日数(天)或时数(时);(5)商品完好率指标。即交货时完好商品量或缺损商品量与总交货商品量的比率(%);也可以用“货损货差赔偿费率”,即货损货差赔偿费金额占同期业务收入总额的比率(%)来表示;(6)物流吨费用指标。即单位物流量的费用(元/t)。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物流/供应链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