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CSTM 00851-2022 园区碳中和评价通则.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7519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4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STM 00851-2022 园区碳中和评价通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T∕CSTM 00851-2022 园区碳中和评价通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T∕CSTM 00851-2022 园区碳中和评价通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T∕CSTM 00851-2022 园区碳中和评价通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T∕CSTM 00851-2022 园区碳中和评价通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13.020.99 CCS Z 00 团 体 标 准 T/CSTM 008512022 园区碳中和评价通则 General General p principles rinciples o of f c carbon arbon n neutralization eutralization a assessment ssessment i in n p parksarks 2022-06-08 发布 2022-09-08 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发布 T/CSTM 008512022 目目 次次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2、 3.1 园区 park . 1 3.2 物理边界 physical interface . 1 3.3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 . 1 3.4 温室气体源 greenhouse gas source . 2 3.5 温室气体排放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 2 3.6 二氧化碳当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 2 3.7 基准期 base period . 2 3.8 应用期 application period . 2 3.9 合格日期 qualifying date . 2 3.10 减排 emission reduct

3、ion . 2 3.11 碳汇 carbon sink . 2 3.12 碳抵消 carbon offset . 3 3.13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 3 3.14 声明 declaration . 3 4 基本要求和原则 . 3 5 碳排放管理体系 . 3 6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 4 6.1 核算主体 . 4 6.2 核算边界 . 4 6.3 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 . 4 6.4 核算方法 . 4 7 基准期与应用期 . 4 8 温室气体减排 . 4 8.1 既有园区 . 5 8.2 新建园区 . 5 9 计划或目标减排剩余温室气体抵消 . 5 10 碳中和评价程序

4、. 5 10.1 碳中和评价程序流程图 . 5 10.2 评价内容 . 6 11 碳中和说明 . 7 11.1 碳中和承诺声明 . 7 11.2 碳中和实现声明 . 7 附录 A(资料性)温室气体示意表与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性证明材料 . 8 附录 B(规范性)碳排放计算方法 . 10 T/CSTM 008512022 I 前 言 本文件参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碳排放领域委员会(CSTM/FC95)提出。 本文件由中

5、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碳排放领域委员会(CSTM/FC95)归口。 T/CSTM 008512022 1 园区碳中和评价通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园区碳中和评价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园区运营期间碳中和建设、改进和评价流程和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应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ISO 14064:1-2018 组织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

6、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at the organization level for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removeals) PAS 2060-2010 碳中和证明规范(Specification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 3 术语和定义 GB/T 32150-2015、ISO 14064:1-2018和PAS 2060-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园

7、区 park 政府集中统一规划指定区域,区域内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进行统一管理,园区分为工业园区和非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包括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家具业、造纸业、石化业、化学制造业等。除工业园区以外的其他各种园区,包括自贸园区、产业园区、动漫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等。 注:此标准不涉及动物园、植物园、公园。 3.2 物理边界 physical interface 在园区规划的空间区域,一定时期内指导和约束园区发展,在其区域内可进行企业经营生产、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园区功能的区域边界。 3.3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 包括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氧

8、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PFCs) 、T/CSTM 008512022 2 六氟化硫(SF6)与三氟化氮(NF3) 。 来源:PAS 2060-2010,3.15 3.4 温室气体源 greenhouse gas source 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来源:GB/T 32150-2015,3.5 3.5 温室气体排放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 来源:GB/T 32150-2015,3.6 3.6 二氧化碳当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9、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 注: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 来源:GB/T 32150-2015,3.16 3.7 基准期 base period 园区碳中和数据收集的起始时间。 3.8 应用期 application period 基准日期和第一个合格日期之间或连续合格日期之间的一段时间, 在不同的阶段, 发布碳中和声明。 3.9 合格日期 qualifying date 已经或将会实现碳中和的日期。 3.10 减排 emission reduction 导致特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行动或过程。 来源:PAS 20602010,3

10、.22 3.11 碳汇 carbon sink 通过植树造林、 植被恢复等措施,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T/CSTM 008512022 3 活动或机制。 3.12 碳抵消 carbon offset 以碳信用的形式获得,用购“碳信用额度”的方法来抵消用于补偿所界定的主体的排放。 注:获得碳抵消是为了抵消某一特定主体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抵消是相对于基线计算的,该基线表示在没有产生抵消的缓解项目的情况下排放量的假设情景。 3.13 碳中和 carbon netrality 园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提高清洁能源占比等方

11、式降低碳排放,再经过购买经认证的碳减排量、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其对温室效应的综合影响力为零的一种行为。 来源:PAS 20602010,3.6 3.14 声明 declaration 关于碳中和的正式陈述。 来源:PAS 20602010,3.8 4 基本要求和原则 4.1 园区碳中和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园区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注重节能、环保、生态,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 4.2 核算园区温室气体排放应遵循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原则并做到公开透明。 4.3 园区碳中和评价除应执行本文件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政策的规定:

12、a) 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 b) 园区重点碳排放企业100%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注:碳排放重点企业是指年排放量达到万吨标煤的企业。 c) 园区企业不应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不应生产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 5 碳排放管理体系 园区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对碳排放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策划并提供资源,实施控制及监测,引导碳排放单位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具体应: a) 成立碳排放管理专门机构,明确职责; b) 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与考核制度,制作能源统计

13、台账; c) 对主要碳排放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教育与培训; T/CSTM 008512022 4 d) 定期监测审核碳排放目标指标,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目标完成。 6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园区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清查排放源、排放量。 6.1 核算主体 园区内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定期核算和报告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园区管委会的独立核算单位。 6.2 核算边界 核算的物理边界为园区范围内的法人企业或园区管委会。 a) 发生在园区物理边界内部的所有直接排放过程(包括自有或受控锅炉、熔炉、车辆等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自有或受控过程设备中化学品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 b) 发生在园区物理

14、边界内部的所有间接排放过程 (园区外购电力、 热力和冷气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 注:间接排放不包括绿色电力、新能源。 c) 除 b)之外产生的其他间接排放,包括供应链上下游可能产生的所有排放,比如园区各个企业和管理部门等采购材料的提取和生产;购买燃料的运输,以及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铁路和飞机。 6.3 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 6.3.1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参见附录A的表A.1。 6.3.2 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 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参见附录A的表A.2。 6.4 核算方法 园区的全部排放包括发生在园区边界内部的所有直接、间接排放和

15、其他间接排放过程,按 GB/T 32150-2015 核算园区内物理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见附录 B。 7 基准期与应用期 园区根据情况制定基准期与应用期时间: a) 基准期排放量化:一年以上,园区达到碳中和或者基本完成碳中和目标;在社会特殊时期或极端事件发生时,可按实际情况调整设定并且重新计算。 b) 应用期排放量化: 园区在第一应用期内设置基准期和测定碳排放,在合格日期内进行园区的碳排放管理和减排计划,计划还涉及并行方案,第一应用周期内为达到碳中和,在第二应用周期集中进行持续减排和协调抵消以确认实现碳中和。 8 温室气体减排 T/CSTM 008512022 5 8.1 既有园区 既

16、有园区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园区低碳技术应用、购买节能低碳产品和使用智能化技术、碳交易市场、节能减排等方式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主要采取以下路径和做法: a) 优化能源结构,优化存量产能,推动节能改造,调整产业结构; b) 提高园区低碳技术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降低园区碳排放; c) 鼓励购买节能低碳产品和使用智能化技术,建立气候环境信息自愿披露规范; d) 植树造林、提高园区绿色覆盖率增加园区碳汇、碳交易市场买卖碳排放配额。 8.2 新建园区 新建园区,通过严控传统高耗能行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与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具体措施如下: a) 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使用、清洁

17、能源使用; b) 资源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用水重复利用、中水回用、余热资源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c) 基础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中绿色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 d) 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e) 生态环境:固体废弃物处置。 9 计划或目标减排剩余温室气体抵消 园区进行清查排放源、碳排放核查,了解碳排放量,相应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林业碳汇、绿色电力等);园区在经过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和登记认可后,通过表1的碳抵消方式与提供的排放量相比较的减少量进行核查认证: a) 碳排放量应由独立的第三方碳排放核查机构进行核

18、定; b) 碳排放量的计算应符合相关标准; c) 碳抵消项目应得到相关单位登记册上公开可用的项目文件或同等公开可用记录的支持, 文件应提供有关抵消项目、量化方法以及验证和验证程序的信息; d) 碳抵消项目产生的碳排放量应储存在经认可的登记处或同等的公开记录中; e) 园区应编制能证实碳抵消的文件,包括需抵消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际抵消量、抵消类型和所涉及的项目、碳抵消方案符合的规定等。 表 1 碳抵消方式 国际 京都议定书框架 清洁发展机制 CDM 非京都议定书框架 (自愿减排) 黄金标准 GS 核证碳标准 VCS 国内 自愿减排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 CCER 绿色能源 中国绿色电力证书

19、 10 碳中和评价程序 10.1 碳中和评价程序流程图 T/CSTM 008512022 6 园区委托第三方机构成立评价组,对园区碳中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碳中和评价程序流程见图 1。 图1 碳中和评价程序流程图 10.2 评价内容 10.2.1 评价启动 10.2.1.1 评价组由园区委托第三方机构设立,评价组成员应至少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10.2.1.2 评价组负责编制评价工作计划,评价计划应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准则、评价范围、评价活动日程安排。 10.2.2 评价实施 10.2.2.1 文件评价 评价组应对排放园区所属单位提供的申报资料和自我评价结果对照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和

20、第9章内容进行初步评价,并识别出现场评价需重点关注的方面。 10.2.2.2 现场评价 评价组进行现场评价应包括如下内容: a) 访谈相关人员; b) 查阅评价材料,评价材料应包括园区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碳中和声明及承诺、碳中和实施方评价启动 评价实施 现场评价 评价分析 碳中和报告 T/CSTM 008512022 7 案、实施成效、与碳中和相关的数据统计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园区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基本情况; c) 与园区单位沟通评价发现、确认评价结论; d) 由评价组组长陈述本次评价发现事项及结论。 10.2.3 评价分析 评价组就文件评价和现场评价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总结, 完善评价结论。

21、将减排计划的直接行动及产生的变化分别写入报告中,并说明直接行动(包括空间及时间范围)、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政策的规定、 计划减排温室气体的量化方式以及行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变化; 计划减排按不同的温室气体项目、是否完成碳中和情况以及后续园区碳中和建议分别列出。 10.2.4 评价报告 评价组出具碳中和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应符合 ISO14064-1-2015 要求,其中包括: a) 确定碳中和评价报告中所采用的标准和方法论; b) 确认所选方法论的应用符合其规定; c) 方法论的选择理由; d) 确定碳排放的量化过程中涉及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11 碳中和说明 11.1 园区在应用期内根

22、据碳中和的不同时间节点发布碳中和声明, 具体内容包括碳中和承诺和实现声明。 11.2 碳中和承诺声明 园区在应用期内进行碳中和评价时发布承诺声明,具体内容如下: a) 如果发生任何可能使声明无效的变化或事件, 园区应在三个月内采取纠正措施以恢复声明的有效性,或撤回声明; b) 在实施纠正措施时,应满足与原声明相同的要求; c) 实现碳中和的声明是追溯性的,适用于验证数据所涵盖的时期,在该时期内始终有效,不能外推至后续期间; d) 如果声明失去有效性, 园区应立即删除所有与声明相关的碳中和声明, 直到它可以再次证明符合本规范。 11.3 碳中和实现声明 园区在应用期内完成碳中和后发布实现声明,具

23、体内容如下: a) 园区名称及基本信息; b) 园区的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和排放量; c) 园区温室气体的减排策略、目标或碳中和实现情况; d) 碳中和实现的时间; e) 碳中和覆盖的时间段(年份); f) 园区温室气体的抵消方式及抵消量; g) 所采用的合格评定类型; 注:独立第三方认证;其他方审定;自我审定。 T/CSTM 008512022 8 h) 评价碳中和的方法、评价机构名称; i) 园区碳中和实现声明的第三方评价报告; j) 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证明材料见附录 A 中表 A.3 所示。 注:合格解释性陈述应注明日期并由相关实体的高级代表签署(例如:园区主管) 。T/CSTM 00851

24、2022 9 附录 A (资料性) 温室气体示意表与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证明材料 A.1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 在所确定的核算边界范围内,按表A.1对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源进行识别。 表A.1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源示意表(不限于) 核算边界 温室气体源类别 温室气体种类 燃料燃烧排放 固定、移动燃烧源 CO2 工业过程排放 生产过程排放源 CO2、CH4、N2O 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排放源 CO2、CH4 逸散排放源 HFCs、PFCs、SF6、CH4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间接排放 核算边界范围内外输入电力、热力消耗源 CO2、SF6 特殊排放 生物质燃料燃烧源 CO2、CH4 固碳产品源 CO

25、2 注:生产过程排放源包含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和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各类助剂产生的排放。 A.2 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 在所确定的核算边界范围内,按表A.2对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进行识别。 表A.2 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源示意表(不限于) 核算边界 温室气体源类别 温室气体种类 燃料燃烧排放 固定、移动燃烧源 CO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间接排放 核算边界范围内外输入电力、热力消耗源 CO2、SF6 特殊排放 生物质燃料燃烧源 CO2、CH4 A.3 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需向公众公开的碳中和实现声明,按表A.3提供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证明材料。 表A.3 合格解释性陈述

26、相关证明材料 序号 合格解释性陈述相关证明材料 1 确定用于测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标准和方法论 2 描述实现减排的方式和所有适当的假设或理由 3 确保园区的界定未发生改变,发生实质改变时,应重新开始计算 4 陈述基线日期 5 选择并以文件记录用于实现碳抵消的标准及方法论 6 碳抵消由独立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认证。 T/CSTM 008512022 10 附录B (规范性) 碳排放计算方法 B.1 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按照国家标准实行,若园区所在地有地方标准,则按照地方标准实行。 B.2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 园区的全部排放包括发生在园区边界内部的所有直接、 间接排放和其他间接排放过程。

27、工业园区内温室气体排放按 GB/T 32150-2015 执行。 B.2.1 燃料燃烧排放 按照燃料种类分别计算其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加总, 见公式(B.1) 。 E燃烧= E燃烧 (B.1) 式中: 燃烧 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燃烧第i种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B.2.2 工业过程排放 按照过程分别计算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加总, 见公式(B.2)。 E过程= E过程 (B.2) 式中: E过程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

28、化碳当量(tCO2e); E过程第i个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B.2.3 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购入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 见公式(B.3)、(B.4)。 E购入电= AD购入电EF电 GWP (B.3) E购入热= AD购入热EF热 GWP (B.4) T/CSTM 008512022 11式中: E购入电 购入 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购入电购入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EF电 电力生产 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

29、h); GWP 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 E购入热 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购入热购入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 EF热 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B.2.4 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输出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 见公式(B.5)、(B.6)。 E输出电= AD输出电EF电 GWP (B.5) E输出热= AD输出热EF热 GWP (B.6) 式中: E输出电 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

30、氧化碳(tCO2); AD输出电输出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EF电 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 GWP 全球变暧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 E输出热 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输出热输出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 EF热 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B.2.5 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总量计算方式按照公式(B.7)计算。 E回收利用= E燃烧回收+ E过程回收 (B.7) E回收利用回收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T/

31、CSTM 008512022 12 E燃烧回收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过程回收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B.2.6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按照公式(B.8)计算。 E = E燃烧+ E过程+ E购入电 E输出电+ E购入热-E输出热 E回收利用(B.8) 式中: E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燃烧 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过程 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购入电 购人的电力所产生的

32、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输出电 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购入热 购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输出热 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回收利用燃料燃烧、工艺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经回收作为生产原料自用或作为产品外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B.3 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 B.3.1 燃料燃烧排放 按照燃料种类分别计算其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加总, 见公式(B.9)

33、 。 E燃烧= E燃烧 (B.9) 式中: E燃烧 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燃烧第i种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B.3.2 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购入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 见公式(B.10)、(B.11)。 T/CSTM 008512022 13E购入电= AD购入电EF电 GWP (B.10) E购入热= AD购入热EF热 GWP (B.11) 式中: E购入电 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购入电

34、购入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EF电 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 E购入热 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购入热购入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 EF热 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GWP 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 B.3.3 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输出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 见公式(B.12)、(B.13)。 E输出电= AD输出电EF电 GWP (B.12)

35、 E输出热= AD输出热EF热 GWP (B.13) 式中: E输出电 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输出电输出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EF电 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 E输出热 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输出热输出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 EF热 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GWP 全球变暧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 B.3.4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按照公式(B.14)计

36、算。 T/CSTM 008512022 14 E = E燃烧+ E购入电 E输出电+ E购入热-E输出热 (B.14) 式中: E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燃烧 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购入电购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输出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购入热购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B.4 碳排放强度削

37、减率计算方法 B.4.1 工业园区碳排放强度削减率 碳排放强度削减率指园区本年度相对于上一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削减百分比。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园区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工业园区碳排放强度削减率按公式(B.15)、(B.16)计算。 R= 100% (B.15) CI= (B.16) 式中: R 碳排放强度削减率; CI 本年度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万元; CI上一年度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万元; CI 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万元; Q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 G 园区工业增加值,单位为万元。 B.4.2 非工业园区碳排放强度削减率

38、碳排放强度削减率指园区本年度相对于上一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削减百分比。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园区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非工业园区碳排放强度削减率按公式 (B.17) 、(B.18)计算。 R= 100% (B.17) CL= (B.18) 式中: T/CSTM 008512022 15R 碳排放强度削减率; CL 本年度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平方米; CL上一年度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平方米; CL 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平方米; Q 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 P 园区工业占地,单位为平方米。 T/CSTM 008512022 16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起草单位: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研究会、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科土壤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九郡绿建节能环保科技(扬州)有限公司、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圣芝、闫浩春、刘韬、曹俊杰、杨晓楠、王伟兵、沈周、张治、王小治、李真、宋海亮、时薇、李莉莉、陈素屏、赵金兰、韩晓莉、刘欣雯、常嘉琦、张皓晨、刘文奇、沈华瑶。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