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重点中学真题优质.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39444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重点中学真题优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重点中学真题优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重点中学真题优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学生相关估算中正确的是(  ) A.质量为500kg B.重力为500N   C.密度为5×103kg/m3 D.伸开的一只手掌受到的大气压力为1.0×105N 2.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箱子仍保持静止,则() A.小孩对箱子的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B.小孩对箱子的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C.小孩对箱子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D.小孩对箱子的推力与箱子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3.如图所示是小强研究单摆摆动规律的装置,小球在细线作用下从位置A经C到达B,再从B经C返回A,如此往复。某时刻小球摆到B位置时绳突然断裂。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球经过C点时受力平衡 B.小球在A、B两点处运动状态不变 C.绳子断裂时小球将继续沿CB方向运动 D.绳子断裂时小球将从B点竖直下落 4.如图展示了几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孔明灯加速上升是因为灯内热气的密度小于灯外界的冷空气密度 B.杆秤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测量的 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是为了增大石磨对谷物的压强 D.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 5.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放有鸡蛋的清水中加盐,鸡蛋上浮,是由于鸡蛋的重力变小 B.气象用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C.轮船漂浮在水面,它受到水的浮力可能大于它受到的重力 D.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6.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木块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现在水平力F将C由B向A匀速推动过程中,推力F将(  ) A.大小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7.某检验人员在盛放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ρ丙的硫酸铜溶液试管中,分别滴入一滴体积相同的同一感染者的血液,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血液滴在甲试管中受到的浮力最小 B.硫酸铜溶液中ρ甲密度最大 C.血液滴在丙试管中受到的重力等于排开硫酸铜溶液的重力 D.三个试管底部受到硫酸铜溶液的压强相等 8.一段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乙所示),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小球至图丙的位置,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小球至图丙的位置,然后撤去力F,小球向上运动A点后下落(如图丁所示),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从撤去力F到小球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上升到乙图位置时的动能最小 B.从放手到小球上升到丁图位置,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C.小球离开弹簧后,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D.小球在A点处于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此仪器的名称是______,它是用来测量______的仪器,它的量程为______牛,指针所指的示数为______牛。 10.汽车的轮胎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 ______轮胎与地面的摩擦;雨天行车时须减速慢行,因为积水的路面会 ______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在高速公路上行车两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驾乘车辆的人员都必须系好安全带,这都是为了防止刹车时 ______给人带来危害。 11.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则两手指所受压力 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______ (选填“左”或“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大。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______ 有关。 12.跳水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______,后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如图所示,a、b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a、b的拉环,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a测力计读数为5N,则拉力F2=______N,b测力计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 14.手握两张大小相同、彼此正对且自然下垂的纸张,如图所示,从两张纸的中间上端向下吹气,那么这两张纸将会_______(选填“互相靠拢”或“彼此远离”),此实验表明: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气体压强越______。 15.1m长的杠杆左端挂的物体,右端挂的物体,要使杠杆水平平衡,支点应在距左端_____m处:如果两端重物各增加10N,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则支点应向_____端(选填“左”或“右”)移动_____m。 16.如图甲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从距离水平地面4m高出静止释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用压力传感器记录了木块撞击地面开始到完全静止时的压力变化情况,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N/kg;则木块下落至地面,重力所做的功为 ___________J;在整个过程中,木块对地面的最大压强 ___________Pa 三、解答题 17.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为6牛,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斜面受到的压力。 18.如图所示,用杠杆(自重忽略不计)将重物吊起,O点是支点。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 19.如图所示,用向下的力拉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的一端,10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了1.5m,重物上升了0.5m,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情况。 20.实验小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质量m/g 50 100 150 250 重力G/N 0.5 1.0 1.5 2.0 2.5 实验次数 1 2 3 4 5 质量m/g 50 100 150 250 重力G/N 0.5 1.0 1.5 2.0 2.5 (1)实验表格中第4次所用物体质量应为______g; (2)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3)太空中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进行上述实验; (4)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否与形状有关”,小明找了一些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不同的形状,分别测量出重力,从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形状有关。他的探究方法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_____。 21.雨天路滑,小华想哪一种鞋穿上摩擦力更大呢?他选用“型号1”和“型号2”两种不同品牌的运动鞋各一双,做如下实验: (1)小华想测量鞋在地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将弹簧测力计在__________(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上调零;图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 (2)选好装置后,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两品牌中一支运动鞋的重力并记录,然后将运动鞋接到装置上,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目的是使拉力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录如下: 品牌 G/N F/N f/N 型号1 3 1.1 1.1 型号2 3.5 1.1 1.1 (3)做完实验,他想了想,本实验有一定缺陷,没有控制__________不变,但本实验却能比较出哪双鞋的摩擦性能更好些?你认为__________(选填“型号1”或“型号2”)摩擦性能更好些; (4)小华经过思考改进了实验,在型号1的鞋中放入钩码,使两种品牌的鞋对橡胶垫压力相等,让弹簧测力计和鞋保持静止,拉动鞋下的橡胶垫进行测量(如图乙所示),橡胶垫__________(“不必”或“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动; (5)如图丙,当把任意一只鞋放在胶垫上,橡胶垫与鞋的接触面积大约一半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不变,能得到的结论是;压力和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大小无关; (6)小华在放学路上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是利用增大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二 22.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小李用图甲、乙、丙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①图甲所示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可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先后放在a、b位置(请填写字母),并观察___________。 ③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可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先后放在________位置(请填写字母),结论是: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 已知:①a、b两点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保持不变);②a点压强等于a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左管内气压p1之和;③b点压强等于b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右管内气压p2之和;④液体1和液体2密度不同。该小组同学先关闭K2打开K和K1,用抽气机抽气,进行多次实验。再关闭K1打开K和K2,重复上述操作,具体数据记录如表: 液体种类 液体1 液体种类 液体2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次数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液柱高度(h1/cm) 10 20 30 液柱高度(h2/cm) 10 20 30 左管内气体压强(p1/千帕) 99 97 95 右管内气体压强(p2/千帕) 100 99 98 ①以下研究过程所用到的方法与本实验中所用的方法明显不同的是___________ A.研究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 B.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C.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 D.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高度的关系 ②若液体2的密度是1×103kg/m3,则液体1的密度为___________。 ③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④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该小组同学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___________ 二 23.75%酒精能有效杀灭病毒,小江想测定某消毒用酒精的密度。 (1)其测量酒精密度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 ______工作台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处,指针摆动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右端平衡螺母适当向 ______调节,使天平水平平衡; ②将装有该酒精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测得其总质量为73g; ③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的酒精体积如图乙所示,为 ______cm3;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酒精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其总质量为 ______g,则酒精的密度为 ______g/cm3; (2)已知该酒精密度为ρ0,小江还利用该酒精来测量某泡沫块的密度,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泡沫块的质量为m1; ②在一个容器中装足量的该酒精,将空瓶叠放在泡沫块上并放入酒精中,使其竖直漂浮,静止时如图丁所示; ③向瓶子中缓慢加水,直到泡沫块刚好浸没,用天平测出此时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④泡沫块体积V泡沫=______,密度ρ泡沫=______(表达式均用m1、m2、ρ0表示)。 24.小刚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长木板,斜面,三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实心小球,木块B,刻度尺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分别使三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实心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______大小的关系; (2)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的关系”,请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______ (3)利用该装置,实验中很难做到的是 ______; (4)用如图的实验装置和器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必须增加的器材是 _______。 A.弹簧测力计 B.质量不同的小木块 C.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 D.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 25.小军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重G/N 绳自由端的拉力F/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1.0 0.5 10 30 2 2.0 0.9 5 15 74.1 (1)根据记录表格中提供的信息,组装图中小军使用的滑轮组______; (2)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同一个滑轮组,在两次实验过程中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 26.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00cm2、重为10N、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内装有0.2m深的水,静止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吊着质量为3kg的实心正方体A,使其一半体积浸入水中静止时,细线受到拉力为25N,(g取10N/kg)求: (1)实心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 (2)实心正方体A的密度;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7.竹筏漂流是许多地区的旅游项目之一,现有一竹筏,质量为64kg,体积为0.8m³。求: (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上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能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求该竹筏最大载重为多少kg? 28.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所用拉力为250N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力)(解答要求:要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要有数据代入和运算结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故A错误; 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 故B正确; C.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大约为1.0×103kg/m3,故C错误; D.压强的单位为Pa,因此伸开的一只手掌受到的大气压力为1.0×105 Pa,故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B 【详解】 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箱子仍保持静止,箱子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平衡力,所以小孩对箱子的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故选B。 3.D 解析:D 【详解】 A.小球经过C点时会继续做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在变化,大小在变化,故C点不是平衡态,故不受平衡力,故A错误; B.小球在A、B两点处,仅仅是瞬间静止,受力不平衡,它们将向下运动,故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错误; C D.绳子断裂时,小球在最高点,速度为零,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向下运动,故C错误;D 正确。 故选D。 4.B 解析:B 【详解】 A.孔明灯加速上升是因为灯罩内的气体被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灯内热气的密度小于灯外界的冷空气密度,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杆秤是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进行测量的,不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是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石磨对谷物的压强,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故D正确,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解析:B 【详解】 A.向放有鸡蛋的清水中加盐,液体密度变大,未露出液面前,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根据可知浮力变大。所以鸡蛋上浮,是由于鸡蛋的浮力变大,而鸡蛋自身重力不变,故A错误; B.气象探测气球在空气中能够上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气球的整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气球内充气体的密度一定小于空气的密度,故B正确; C.轮船漂浮在水面时,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故C错误; D.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漂浮时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同一支密度计重力不变,所以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不变,即密度计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C 【详解】 对木板受力分析可知,木板受到向下的重力G和向上的C的支持力F支,木板AB构成杠杆,支点为B,设木板AB的长度为l,则重力G对应的力臂为,支持力F支对应的力臂为l0,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水平力F将C由B向A匀速推动过程中,木板的重力G与对应的力臂均不变,而支持力F支对应的力臂变大,故由杠杆原理可知,C对木板AB的支持力逐渐减小,因C对木板AB的支持力与木板AB对C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可知木板AB对C的压力逐渐减小,且C与地面之间的粗糙程度不变,故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由二力平衡可知,水平力F逐渐减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解析:B 【详解】 A.同一感染者体积相同的一滴血液的重力相同,甲中血液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乙中血液悬浮,浮力等于重力;丙中血液沉底,浮力小于重力,所以 F甲=F乙>F丙 故A错误; B.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小于ρ甲;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血液滴在乙中悬浮,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 ρ乙相同;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大于ρ丙;故硫酸铜溶液中ρ甲密度最大,故B正确; C.血液滴在丙试管中下沉,故受到的重力大于排开硫酸铜溶液的重力,故C错误; D.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血液滴在乙中悬浮,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 ρ乙相同,当血液滴漂浮时,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血液的密度,当血液滴下沉时,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小于于血液的密度,可知 ρ甲>ρ乙>ρ丙 由图知液面相平,由公式p=ρgh可得 p甲>p乙>p丙 故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B 【详解】 由题意知,乙图小球受到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当将小球压至丙图时,弹力大于重力,撤去力F,小球向上做加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时,弹力等于重力,速度最大;再向上运动,弹力小于重力,做减速运动;小球离开弹簧向上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 A.在乙图位置时,此时的弹力等于小球的重力,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A错误; B.从放手到小球上升到丁图位置,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只有弹力和重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从撤去外力到弹簧回复原状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小球的机械能增大,脱离弹簧后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故B正确; C.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离开弹簧,在空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小球到达A点时速度为零,但仍受重力(不计空气阻力),所以此时受力不平衡,不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9.弹簧测力计 力的大小 0~5牛 3.4 【详解】 [1][2]图中的仪器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3][4]由图得,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为0.2N,指针所指的示数为3.4N。 10.增大 减小 惯性 【详解】 [1]汽车的轮胎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2]雨天行车时,因为积水的路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从而导致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所以须减速慢行。 [3]如遇紧急情况刹车时,汽车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加之车轮与路面间摩擦力较小,车辆难以控制,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在高速公路上行车两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驾乘车辆的人员都必须系好安全带。 11.相同 右 受力面积 【详解】 [1]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这两力也相等,由此可知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相同。 [2][3]由于铅笔的两端的受力面积不同,而两端受到的压力相同,所以压强不同,因此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大,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12.增大 减小 【详解】 [1][2]从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运动员所处的高度逐渐升高,重力势能就增大;到达最高点后,再向下落,这时运动员的重力势能随高度降低而减小,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3.F 解析:0 【详解】 [1][2]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平衡力的作用,F1和b对a的拉力为一对平衡力;a的示数为5N,则b对a的拉力为5N,所以 F1=5N b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受到的合力为0,b受到的拉力F2和a对b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对a的拉力为5N,则a对b的拉力为5N,所以 F2=5N 14.互相靠拢 小 【详解】 [1]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互相靠拢。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气体的压强越小。 15.2m 右 0.05m 【详解】 [1]设支点离左端为L,则左端力臂为L,右端力臂为(1-L),由杠杆平衡原理得 G1L=G2(1-L) 解得:L=0.2m。 [2][3]增加物体 解析:2m 右 0.05m 【详解】 [1]设支点离左端为L,则左端力臂为L,右端力臂为(1-L),由杠杆平衡原理得 G1L=G2(1-L) 解得:L=0.2m。 [2][3]增加物体后,设左端力臂为L′,右端力臂为(1-L′),则 (G1+10N)L′=(G2+10N)(1-L′) 带入数据解得:L′=0.25m。则支点向右端移动了0.05m。 16.4000 【详解】 [1]根据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可知木块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F=10N,则木块的重力为 重力所做的功 [2]由图像可知,木块撞击地面时的最大压力F最大=40N,受力面 解析:4000 【详解】 [1]根据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可知木块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F=10N,则木块的重力为 重力所做的功 [2]由图像可知,木块撞击地面时的最大压力F最大=40N,受力面积 则木块对地面的最大压强 三、解答题 17.【详解】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点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大小为;选取标度为,则所画线段长度为标度的两倍。如图所示: 。 解析: 【详解】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点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大小为;选取标度为,则所画线段长度为标度的两倍。如图所示: 。 18.【详解】 延长力F1的作用线,从支点O向F1的作用线引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即为其力臂l1;杠杆受到的阻力是物体对杠杆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杠杆上,由此画出阻力F2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延长力F1的作用线,从支点O向F1的作用线引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即为其力臂l1;杠杆受到的阻力是物体对杠杆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杠杆上,由此画出阻力F2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9.【详解】 由题意可知,向下拉绳子时,承担动滑轮和物体总重的绳子有效股数 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绳子的固定端应先系在动滑轮挂钩上,据此绕线,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向下拉绳子时,承担动滑轮和物体总重的绳子有效股数 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绳子的固定端应先系在动滑轮挂钩上,据此绕线,如图所示: 20.正比 不能 不可行 没有控制变量 【详解】 (1)[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每次实验增加的质量为50g,故表格中的数据应为200g。 (2)[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随着物 解析:正比 不能 不可行 没有控制变量 【详解】 (1)[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每次实验增加的质量为50g,故表格中的数据应为200g。 (2)[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随着物体的质量增大物体的重力也增大,物体的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物体所受的重力就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3]在太空中的物体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处于失重状态,故不能进行上述实验。 (4)[4][5]把一块橡皮泥用小刀削成不同形状,在改变形状的同时,橡皮泥的质量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这种探究方法不行。 21.水平 1.8N 匀速 等于 压力 型号1 不必 受力面积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详解】 (1)[1]因弹簧自身有重力,测量水平拉力时,弹簧测力计 解析:水平 1.8N 匀速 等于 压力 型号1 不必 受力面积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详解】 (1)[1]因弹簧自身有重力,测量水平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调零。 [2]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示数是1.8N。 (2)[3][4]当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鞋子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3)[5]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而实验中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6]型号1鞋对水平面的压力较小,但摩擦力和型号2鞋相同,说明型号1鞋摩擦性能更好些。 (4)[7]改进了实验后,运动鞋相对桌面静止,鞋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这样改进的好处是不需要再保证匀速直线拉动鞋子,且弹簧测力计处在静止状态方便读数。 (5)[8]橡胶垫与鞋的接触面积大约一半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不变,说明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压力和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无关。 (6)[9]压力不变,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增大,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 二 22.U形管压强计 液面高度差 b,c 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A 2×103kg/m3 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换不同液 解析:U形管压强计 液面高度差 b,c 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A 2×103kg/m3 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换不同液体进行多次试验 【详解】 (1)①[1]图甲中的实验装置是U形管压强计,是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 ②[2]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保持液体的密度相同,因此可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先后放在a和b位置,并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 ③[3][4]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保持液体的深度相同,因此可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先后放在b和c位置;可以得到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①[5]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A.研究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用到等效替代法,故A符合题意; B.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用到控制变量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用到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高度的关系,用到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②[6]由题意可知a、b两点压强相等,所以 pa=pb p1+ρ1gh= p2+ρ2gh 99×103Pa+ρ1×10N/kg×0.1m=100×103Pa+1×103kg/m3×10N/kg×0.1m ρ1=2×103kg/m3 ③[7]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知,液体的种类是相同的,液柱高度越大,气体压强越小,则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故结论为: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 ④[8]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应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 二 23.水平 右 40 38 0.875 【详解】 (1)①[1][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把天平放置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 解析:水平 右 40 38 0.875 【详解】 (1)①[1][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把天平放置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由图甲知,摆动时指针向左摆动幅度大于向右摆动幅度,要使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③[3]由图乙知,量筒分度值2mL,量筒中的酒精体积 V=40mL=40cm3 ④[4]剩余酒精和烧杯的质量 m剩=20g+10g+5g+3g=38g [5]量筒中酒精的质量 m=m总﹣m剩=73g﹣38g=35g 酒精的密度 (2)[6][7]根据实验步骤,向瓶子中缓慢加水,泡沫块刚好浸没时 V排=V泡沫 根据漂浮的特点有 F浮=G总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 ρ0gV排=m总g=(m1+m2)g 泡沫块体积为 V泡沫=V排= 泡沫块的密度为 24.质量 见详解 小球从相同的路径滚下 D 【详解】 解:(1)[1]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 解析:质量 见详解 小球从相同的路径滚下 D 【详解】 解:(1)[1]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分别使三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实心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是相同,小球的质量不同,所以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 (2)[2]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不同,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实验中应多次测量,设计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小球质量m/g 小球释放的高度h/cm 木块移动距离s/cm (3)[3]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时,很难控制小球从相同的路径滚下。 (4)[4]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改变阻力的大小,比较小球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据此可知必须增加的器材是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正确。 25.7 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 【详解】 (1)[1]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10cm时,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0cm,则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 绳子的段数是奇数,从动滑轮开始绕起,如图所示 (2) 解析:7 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 【详解】 (1)[1]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10cm时,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0cm,则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 绳子的段数是奇数,从动滑轮开始绕起,如图所示 (2)[2]第一次的机械效率 (3)[3]实验中两次测得的机械效率使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即绳重、摩擦、滑轮重是相同的,所以导致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 26.(1)5N;(2)3×103kg/m3;(3)2.75×103Pa 【详解】 解:(1)实心正方体A的重力 根据称重法可知实心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实心正方体A排开水的体 解析:(1)5N;(2)3×103kg/m3;(3)2.75×103Pa 【详解】 解:(1)实心正方体A的重力 根据称重法可知实心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实心正方体A排开水的体积 物体的体积 实心正方体A的密度 (3)容器内水的体积 水的重力 实心正方体A对水的压力等于受到的浮力,故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答:(1)实心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为5N; (2)实心正方体A的密度为3×103kg/m3;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2.75×103Pa。 27.(1)640N;(2)336kg 【详解】 解:(1)竹筏的重力为 G竹筏=m竹g=64kg×10N/kg=640N 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F浮=G竹筏=640N (2)竹筏一半的体 解析:(1)640N;(2)336kg 【详解】 解:(1)竹筏的重力为 G竹筏=m竹g=64kg×10N/kg=640N 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F浮=G竹筏=640N (2)竹筏一半的体积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0.5V总=0.5×0.8m3=0.4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竹筏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0.4m3=4×103N 竹筏仍然漂浮,则人的总重力 G总=F浮′﹣G竹筏=4×103N﹣640N=3360N 所以,该竹筏的最大载重为 m==336kg 答:(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为640N; (2)该竹筏的最大载重为336kg。 28.(1)80%;(2)2000J 【详解】 解:(1)由图可知,n=2,那么 s=2h=2×2m=4m 当提升G=400N的重物时 W有=Gh=400N×2m=800J W总=Fs=250N×4m=1 解析:(1)80%;(2)2000J 【详解】 解:(1)由图可知,n=2,那么 s=2h=2×2m=4m 当提升G=400N的重物时 W有=Gh=400N×2m=800J W总=Fs=250N×4m=10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因为W总=W有用+W额,所以 W额=W总﹣W有用=1000J﹣800J=200J 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有W额=G轮h,那么 当提升重900N的物体时 W有′=G′h=900N×2m=1800J 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 拉力做的功 W总′=F′s=500N×4m=2000J 答:(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2)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为2000J。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