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提高试题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39417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提高试题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提高试题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提高试题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1.看拼音,写汉字组词语。(看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yī jīn      jiǎn yuè      chōu tì      dǐ yù zāo ɡāo      jīnɡ yínɡ      hé ǎi      táo zuì dànɡ yànɡ      nínɡ shì 2.请在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中,选出没有错误的一组(       ) A.卡(kǎ)住          沮(jǔ)丧 B.语调(diào)        盘踞(jū) C.轰鸣(míng)       草坪(pín) D.尽(jǐn)量          昼(zhòu)夜 3.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地一组是(       ) A.瓦蓝   阻拦 B.拒离   据说 C.咆哮   花包 D.鱼夫   茅屋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印第安人最爱的是什么呢?是土地。 D.他好像忘了一切似的,完全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B.一场春雨后,大家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C.我估计她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D.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和扩大。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B.“我知道小狐仙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 C.“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D.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7.口语交际 平时的班级活动少不了演讲,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口语交际,请你从“健康”“乐观”“奋斗”中选择一个话题,写一个演讲稿,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课文填空。 (1)“_________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的西瓜,其中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这段描写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我们还学习了他的另一篇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 (2)“锺子期死,__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文言文《________》,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_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的作品,诗的最后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还”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 (6)《穷人》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许多,如《____________》。 9.填空。 (1)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3)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4)_________________,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5)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陆游《示儿》)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的牛 ①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着一种特别尊敬的感情。 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上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 ③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头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生,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是泥又是水了。正在踟蹰的时候,带头的一头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了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全跟着它离开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④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望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 ⑤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们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的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的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着一个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⑥在它的默默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偶尔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在身上的苍蝇,这已经算是最闲适的生活了。 ⑦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的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暴力斗争中。 ⑧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0、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 )                 沉重——( )                 悠闲——( ) 11、在短文第④段中,作者说“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试分析一下,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中国的牛”具有什么样的本质特点?(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一特点的语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印度的牛、荷兰乳牛、日本肉牛、西班牙的斗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能与文章结尾句遥相呼应的是哪一句?请找出来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聪明人的眼光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一位眼光敏锐、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智者。 有一天,林肯独自一人来到华盛顿的大街上,那时还没有电视等先进的媒体的传播,他只要稍加改装,就不会被人认出来。忽然,他看到在一家名为《智慧》的杂志社门前围了一大群人,于是,他也好奇地凑了上去,结果发现,在华丽的墙壁上竟钻了一个小洞,洞旁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向里看!”然而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向里观望,林肯也顺着小洞向里看,原来里面是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组成的《智慧》杂志的广告画面。 林肯总统觉得这家杂志社很有创意,回来就吩咐秘书为自己订了一份。果然,《智慧》杂志不论内容编排、版式装帧、封面设计,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流,颇受林肯的喜爱和青睐……一天,林肯处理完当天的公务,顺手拿起一份新到的《智慧》杂志翻起来,翻着翻着突然发现这份杂志中间有几页没有裁开。林肯很是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到一边。晚上,林肯躺在床上突然想起这本杂志:既然是大家喜爱、风行全国的杂志,在管理方面应该是十分严格的,按常理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连页现象的。他由此联想到杂志社在墙上小洞做广告的事,难道这里面又有什么新花样? 他翻身下床,找到这本杂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它的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页内容竟被纸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错了。但印错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林肯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着的纸,下面竟写着这样几行字: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一万美元的奖金,请将杂志退还本刊,我们将负责调换并给您寄去奖金。——《智慧》杂志社编辑部 林肯对编辑部的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极其欣赏,便提笔写了封信。不久,林肯总统便接到了新调换的杂志和编辑部寄来的一封回信:总统先生,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5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只是采取了寄回杂志社重新调换的做法,看来您的确是真正的智者。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更名。 这本杂志,就是至今风靡世界的《读者文摘》。在故意印错的500本杂志中,机遇就摆在500人的眼前,但绝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只有8个人在“平凡”中发现了“非凡”,获得了奖金。 大地回春向万物发出了请柬,但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机遇在人群中穿行,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去分离捕捉。机遇的确时有时无,但与其抱怨没有机遇,倒不如历练发现机遇的眼光。改革时代,是一个机遇特别多的时代,也是特别需要有一双能发现机遇的眼光的年代。 1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堪称一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视无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2自然段中引号中的句子的“不许向里看”改成“请向里看”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面对没有剪裁开的《智慧》杂志,林肯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试着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连起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给《智慧》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林肯会说些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的习作。 观察漫画,你能读懂它吗?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发挥想象写一篇习作。要求:题目自拟,推理合理,观点正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襟、屉、御、糟、糕、蔼、醉、荡、凝、视”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D 解析: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卡(kǎ)住——qiǎ; B.盘踞(jū)——jù; C.草坪(pín)——píng; D.正确。 3.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字形和其他字的字形有相似之处,很容易读错或者写错,所以,一定要区分清楚形近字的字形与读音,可借助字义、词义牢记字形。解答本题,要求找出书写正确的一项。 A.正确。 B.拒离——距离:两者间相隔;相隔的长度。 C.花包——花苞:花未开放时包着花朵的变态叶片。 D.鱼夫——渔夫:泛指捕鱼的人,包括渔民,属第一级产业的职业。 4.D 解析: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掌握。我们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排比句: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夸张句: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A项本句把“眼神”比作“潭水”。是比喻句。 B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项是自问自答形式的,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项未采用修辞手法。 5.B 解析:B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 A项语序不当,应先指出才能纠正。应改为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C项前后矛盾,“估计”表示猜测,“一定”表示肯定,去掉“一定”。 D项搭配不当,写作能力不能扩大,去掉“和扩大”。 6.B 解析:B 【详解】考查对标点的运用。 这句话“说”在中间,前面是猫说的话,后面也是猫说的话,应改为: “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 7.“身体乃革命之本钱”可引深为“健康及幸福一生之保障”。健康是我们所需要的,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学习、生活、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关爱健康是我们的责任。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失去幸福的保证,每日在疾病中痛苦,在折磨中挣扎。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无法去考虑其他事情,也就不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描写的时候注意语言完整流畅, 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例如以“乐观”为主题演讲稿:乐观是一件感恩万物的生活态度我们双眼是平行的你在看见缺点下凭什么忽略优点对待生活,你又凭什么只带着悲观?让我们来乐观对待生活吧!或许我们不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不会如咖啡那般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但我们可以是一杯简单的茶茶是淡的,一杯在手,上下沉浮近乎透明,那种感觉的愉悦,也并非笔墨可以形容的.喝上这么口茶吧它不仅是乐观的代词,更是无尽的快乐或许我们周围环境不那么优美宁静,但是试想在沙漠里,两个求生的人在一杯仅存的半杯水下的一番话。其一说:“只有半杯水了死定了”其二说:“真幸运居然还有半杯水”我们应该明白,适应环境,不抱怨,从自身着手来改变若本着一颗积极的心那你的世界会不美?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那人世间最美的生活态度--乐观。 例如以“奋斗”为主题演讲稿:其实我们都有所感触,在我们的生活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口号已被人们当成了一种形式,看成了一种消遣,有些人甚至会变得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认为自己生来就是被赋予使命的。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自以为有点才能的人,自以为有点智慧的人,总是喜欢胡思乱想,他们也认为自己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他们时时刻刻都要独树一帜,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相信轮回,相信宿命,所以总以为老天会安排一些奇遇在他们身上,所以即使他们不需要努力,无需要奋斗也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对于这种消极懈怠的想法,对于这些伤仲永的行为,我无法全盘否定,但我知道他们这样坐以待毙,不思进取的态度是极其不正确的,极其不乐观的,极其不向上的,极其不值得推崇的,更是极其需要转变,极其需要改正的。 8.     深蓝的     金黄的圆月     一望无际     碧绿     少年闰土     鲁迅     好的故事     伯牙破琴绝弦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知音     宋     辛弃疾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对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待到重阳日     huán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文言文的理解,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1)“天空中挂着一轮……面是海边的沙地……”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少年闰土》,原句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中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我们还学习了鲁迅的另一篇课文是《好的故事》。 (2)“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琴……”这句话出自《伯牙鼓琴》。全文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文为: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知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全文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表现了词人对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4)“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原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由此可得,这里的“还”表示返,来。还:读作“huán”时,释义为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归还;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故这里的“还”读作“huán”。 (5)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身的文学积累,写一句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句话形容博览群书,把书反复地精读、细读,读透后在写作文时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6)《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9.     南望王师又一年     暖风熏得游人醉     天光云影共徘徊     桃花一簇开无主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 (1)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原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2)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原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3)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4)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原诗: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5)宋代陆游的《示儿》,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0、     开阔     轻松     繁忙 11、因为牛主动地避让行人,自己下田给行人让路,这种宽容的行为使得作者十分感动。(3)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2、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3、与中国的牛形成对比,突出中国的牛礼让、踏实、勤勉、朴实的优秀品质。 14、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候,它可能还得担负着搬运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解析】 10、本题考查写反义词。 狭窄:宽度小。反义词“开阔、开朗、轩敞、开阔、坦荡、宽大、辽阔、宽阔、宽绰、宏大、宽广、广阔、空旷、宽敞、广泛等”。沉重:分量重。反义词“轻松、轻松、轻飘、轻盈、轻快、轻微等”。悠闲:闲暇安适。反义词“繁忙、焦急、忙碌、匆忙、劳苦、忙活、急忙、忙乱、繁忙、艰辛、性急等”。 1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结合文章的内容来理解即可。由“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看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可知,“我们”知道斗不过牛,打算退让又有所顾虑,但没想到牛主动给“我们”让了路,避免“我们”踩到泥水里,“我们”都惊呆了。牛的这种宽容行为使“我”十分感动,故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 注意审题,是原文“最能概括”“中国的牛”的本质特点的句子。选文②~⑥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的牛默默无闻的做着沉重的劳动。第⑦自然段将中国的牛和其他国家的牛做对比,突出了中国的牛永远沉沉实实的特点。所以最能概括中国牛的特点的句子是文章的结尾句“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点明了文章中心。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要想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文中写印度的牛、荷兰乳牛、日本肉牛、西班牙的斗牛与中国的牛形成对比,突出中国的牛礼让、踏实、勤勉、朴实的优秀品质。 14、本题考查了寻找关键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分析作答。相互照应的句子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从短文最后一句话“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可知,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们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的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的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着一个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15、     称得上独一无二的技艺。文中指这本杂志的各方面都很好,很独特。     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文中形容对机遇漠不关心。 16、不好。因为“不许向里看”比‘请向里看”更能激发人的好奇心。 17、林肯发现杂志有几页没有裁开,先是扫兴;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了它的连页,接着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着的纸;最后欣喜地发现了几行字,并获得了一万美元的奖金。 18、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19、《智慧》杂志编辑部:        你们好!        你们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令我极其欣赏,所以我给你们写了这样一封信。我很好奇,在你们寄出的那么多份杂志中,有多少人发现了这个“秘密”得到了这份奖金。此外,我希望你们的杂志能够更名,以更好地体现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意图。 【解析】 15、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 “堪称一绝”中的“绝”是指独特、独一无二。结合语境“杂志不论内容编排、版式装帧、封面设计,还是质量,都堪称一绝,颇受林肯的喜爱和青睐”可知,文中是指这本杂志的各方面都很好,很独特。“熟视无睹”的“视”和“睹”都是看的意思。这个词语的本意是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结合语境“故意印错的500本杂志中,机遇就摆在500人的眼前,但绝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可知,文中是形容人们对机遇漠不关心。 16、本题考查句子运用。 “不许向里看”是一种禁令语气,“请向里看”是一种请求的语气,前者比后者更能吸引人们的好奇心,更能够引导人们去观看。因此不能把“不许向里看”改成“请向里看”。 17、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概括。 文中写林肯发现没有裁开的杂志后的表现的句子有“翻着翻着突然发现这份杂志中间有几页没有裁开。林肯很是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到一边”、“他翻身下床,找到这本杂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它的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页内容竟被纸糊住了”、“林肯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着的纸,下面竟写着这样几行字: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一万美元的奖金”,把这几个句子的内容用题干给出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连成一段话即可,注意语言表达简明。 18、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 画线句子指出了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奋力捕捉的,告诉人们要历练发现机遇的眼光。因此它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19、本题考查补写文章内容。 抓住文章关键点“林肯对编辑部的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极其欣赏,便提笔写了封信”、“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5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更名”,因此信中首先要表达对编辑部这种做法的赞赏,其次要写出对有所多少人获得奖金的好奇心,最后提出希望杂志更名的愿望答案包含这三个要点,语言通顺即可。 20.                                           摇掉的不只是花瓣    初春到来,百花竟放,又是一年赏花的好季节,但是“摇掉的不只是花瓣”的漫画引起了“我”的思考,漫画中的男子疯狂摇晃枝干,花瓣纷纷落下。这让我想起了网上“游客制造樱花雨”的一个视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樱花雨”是因时而发的自然美景。每年春天,武汉大学盛放的樱花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高峰时每天接待2万人次。为了与社会共享这片美景,武汉大学敞开校门开放赏樱,面对这难得的美景,我们理应倍加珍惜。然而,总有些游客“假装”在掌樱花,其实却在搞破坏。在武大发生的一件不文明事情,惹怒了整个武大。一名男子跨过护栏,疯狂地摇动樱花树干,花瓣掉一地,有旁观者起哄叫好,有学生上前制止反被怼,武汉大学学生发帖:这样的游客我们不欢迎!并呼吁:“请大家文明堂樱!”    这些摇晃,攀折花木等不文明之举,伤害的岂只是风景,最重要的还是游客的文明意识没有得到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解决文明旅游问题,也是对于开放共享时代的保护。    为了更好的规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减少类似“樱花雨”现象出现,我认为仍需做出以下努力:首先,加强对于民众的思想意识宣传,通过宣传标语,提示牌和公益广告的形式,加强引导民众树立文明意识,对于文明旅游的现象进行宣传和报道,增强大众的社会责任感。其次民众自身要提高文明观堂的素质,在参观过程中要注重遵守相关的规则,也可以积极参与到监督和劝导中,共同维护好文明旅游环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漫画写作。完成此类漫画作文要注意: 一、审清图意: 本题为看图作文,要求认真观察题目中的画面,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习作。本次的看图作文是根据图画的内容自拟题目并根据画面和主题合理想象,构思作文,写一写你从中获得的启示,要求:题目自拟,推理合理,观点正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选材分析: 看图作文,就是按照图画的内容,用语言文字把它具体描绘出来,再写写从中获得的启示。因为图画反映生活中的事物,所以它具有鲜明、形象、直观的特点。我们就可以观其形,悟其神,激发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看图作文一般分两步进行。即先看图,后作文。看图时要认清图片内容,边看边想,明确图画所表现的中心;写作文时,要围绕图意和中心来写。如本题漫画中有一人正在摇鲜花盛开的树,图下写着“摇掉的不只是花瓣”。结合树下的“人脸”可知这种行为摇掉的不仅仅是花瓣,还把道德、不文明行为摇掉了。据此写一写所受到的启示即可。 三、写作指导: ①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引出下文)。 ②正文:结合图意写写生活启示,可通过具体事例说明。 ③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