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
1.下列实物重力接近15N的是( )
A.一头大象 B.一头牛 C.一个鸡蛋 D.一只鸡
答案:D
解析:D
【详解】
A.一头大象的质量约5t,故重力约
G=mg=5000kg×10N/kg=50000N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头牛的质量约1t,故重力约
G=mg=1000kg×10N/kg=10000N
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重力约
G=mg=0.05kg×10N/kg=0.5N
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只鸡的质量约1.5kg,故重力约
G=mg=1.5kg×10N/kg=15N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是苏宁物流正式投放的无人快递车,它不用人为控制,自己就能找到目的地,不仅能避让行人、车辆,还能自己乘电梯、叫门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快递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
B.无人快递车受到的重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无人快递车的轮子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无人快递车在行驶过程中,若以该快递车作为参照物,货物是运动的
答案:A
解析:A
【详解】
A.无人快递车刹车后,快递车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继续向前运动,故A正确;
B.无人快递车受到的重力和阻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无人快递车的轮子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无人快递车行驶过程中,以快递车为参照物,货物与快递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A。
3.小明同学参加了一次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同学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
①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②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③力的产生至少涉及两个物体
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答案:C
解析:C
【详解】
两个物体相接触,如果没相互挤压,则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产生至少有一个施力物和一个受力物,所以至少涉及两个物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如图展示了几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孔明灯加速上升是因为灯内热气的密度小于灯外界的冷空气密度
B.杆秤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测量的
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是为了增大石磨对谷物的压强
D.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
答案:B
解析:B
【详解】
A.孔明灯加速上升是因为灯罩内的气体被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灯内热气的密度小于灯外界的冷空气密度,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杆秤是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进行测量的,不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是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石磨对谷物的压强,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故D正确,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溢水杯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其中,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沉底(如图所示),甲、乙两杯中溢出液体的重力分别为0.5N和0.4N,g=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质量为40g
B.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
C.放入小球后,甲杯对桌面的压力增大0.1N
D.放入小球后,乙杯对桌面的压力增大0.1N
答案:D
解析:D
【详解】
A.由于小球在甲杯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
G=G排甲=0.5N
小球的质量
m==0.05kg=50g
故A错误;
B.小球在甲杯漂浮,则ρ甲>ρ球,小球在乙杯中下沉至沉底,则ρ乙<ρ球,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故B错误。
C.放入小球后,小球在甲杯漂浮,浮力等于小球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等于小球的重力,所以甲杯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C错误;
D.小球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F乙=G排乙=0.4N
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为0.4N,小球的重力为0.5N,则放入小球后,乙杯对桌面的压力增大值为
ΔF=G﹣G排=0.5N﹣0.4N=0.1N
故D正确。
故选D。
6.筷子智慧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象征着古老而悠久的华夏文明。筷子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杠杆,如图所示的各种杠杆,与筷子类型相同的是( )
A.U形纱剪 B.钢丝钳
C.水嘴开关 D.自行车闸
答案:A
解析:A
【详解】
筷子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动力大于阻力,故筷子是费力杠杆。
A.U形纱剪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动力大于阻力,故是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钢丝钳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动力小于阻力,故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嘴开关是轮轴,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动力小于阻力,故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闸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动力小于阻力,故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潜水员由水下2m处潜入水下20m深处的过程中,他受到水对他的压强、浮力变化情况是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C.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D.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答案:C
解析:C
【详解】
潜水员从水下2m到20m时,他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没变,浮力不变,由于深度变大,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8.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而,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D
解析:D
【详解】
A.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不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小球被释放后沿竖直方向加速向上运动,故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小于弹簧弹力,故B错误;
CD.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从A点向上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弹力,开始向上运动时,弹力大于重力,小球所受合力方向向上,速度不断增大;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当弹力小于重力时,其所受合力方向向下,速度不断变小,当离开O点后,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力的方向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速度继续减小,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其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故C错误。
故选D。
9.如图所示,挤压矿泉水瓶,瓶子外形发生变化,表明力能__;用力越大,瓶子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__有关,瓶子盖上有很多花纹是为了 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解析: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大小 增大
【详解】
[1]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瓶子受到力的作用的外形发生变化,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用力越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3]瓶子盖上有很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10.在一些由于汽车追尾造成的交通事故现场,交警发现了后车留下的紧急刹车痕迹,但还是会追尾,这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__。虽然是后面的车撞上了前面的车,但后面的车也会发生破损,这是因为_________。
解析:惯性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解】
[1]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不能够马上停下来。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后面的车发生破损是因为前车施加了一个力的作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重量为6N的实心正方体上端受到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其下底面有一半面积与水平桌面接触,此时物块恰好保持静止状态。则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N,此时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 Pa。
答案:F
解析:6
【详解】
[1]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4.6N。
[2]边长为10cm,重量为6N的实心正方体上端受到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此时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G-T=6N-4.6N=1.4N
其下底面有一半面积与水平桌面接触,故此时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点睛】
本题考查测力计读数及力的平衡和压强公式的运用,难度中等。
12.在某次跳伞训练时,一体重为500 N的运动员从悬停空中300 m高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落15 s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整个过程用时30 s,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整个下降过程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_J,匀速下降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_W。
答案:G
解析:减小 1.5×105 3000
【详解】
[1]运动员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2]整个下降过程重力做的功
W=Gh=500N×300m=1.5×105J
[3]由图可知,匀速下降时速度为6m/s,匀速下降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P==Fv=Gv=500N×6m/s=3000W
13.图甲是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木箱前进的速度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则从0至1s内,小林对木箱所做的功为 ______J,从1s到3s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 ______N,从3s到5s木箱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是 ______W。
答案:F
解析:200 200
【详解】
[1]由图乙知,从0s到1s内,推力大小为100N;由图丙可知,木箱在0~1s内木箱处于静止状态,由W=Fs知,在0~1s内推力对木箱所做的功为0。
[2]由图丙知,3s到5s时间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结合图乙和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f=F=200N
在1到3s,虽然木箱做加速运动,但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为200N。
[3]由丙图知,木箱在3~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v=1m/s,摩擦力为f=200N,由
P==Fv
得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
P=Fv=200N×1m/s=200W
14.生活处处有物理,下面是小明做的小实验:如甲图所示,当向两张纸中间吸气时,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这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根据这一规律可制成图乙所示装置,当向塑料管B中用力吹气时,塑料管A中水面将会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动”)
答案:B
解析:纸向中间靠拢(合理正确即可) 两张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上升
【详解】
[1][2]当向下垂的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3]向塑料管B吹气时,细管A的上方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细管A中的水面在烧杯液面上方的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
15.如图所示,杠杆放在钢制圆柱体的正中央水平凹槽中,杠杆能以凹槽两端的C点或D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长度,左端重物,拉力F的方向竖直向下。当以C点为支点,使杠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___________N;当以D点为支点,使杠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___________N;当作用在B点竖直向下的拉力F足够大时:杠杆容易绕___________(选填“C”或“D”)点翻转(杠杆、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
答案:24 D
【详解】
[1][2]当以C点为支点时拉力最小,以D点为支点时拉力最大,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1×BC=G×AC
F2×BD=G×AD
因为
AC=CD=DB
所以
BC
解析:24 D
【详解】
[1][2]当以C点为支点时拉力最小,以D点为支点时拉力最大,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1×BC=G×AC
F2×BD=G×AD
因为
AC=CD=DB
所以
BC∶AC=2∶1
BD∶AD=1∶2
可得
F1×2=12N×1
F2×1=12N×2
解得
F1=6N,F2=24N
[3]由图可知,D点更加靠近拉力一端,故当作用在B点竖直向下的拉力F足够大时,杠杆容易绕D点翻转。
16.假设质量为m的冰雹从高h处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与冰雹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则该冰雹降落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______(可以认为冰雹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在体育中考中,小明同学跳绳项目成绩是150次/min,假设他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为5cm,且每跳一次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他跳绳时的功率约为______W。
答案:5
【详解】
[1]冰雹在下落过程中当速度达到最大时所受的阻力等于重力,由题意得
冰雹降落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2]小明同学体重约500N,一分钟跳得总高度为
则他跳绳时的功率约为
解析:5
【详解】
[1]冰雹在下落过程中当速度达到最大时所受的阻力等于重力,由题意得
冰雹降落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2]小明同学体重约500N,一分钟跳得总高度为
则他跳绳时的功率约为
17.重 30N 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请在图中作出物体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答案:【详解】
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受竖直向上的浮力F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而处于静止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F=G=30N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物
解析:
【详解】
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受竖直向上的浮力F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而处于静止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F=G=30N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物体所受浮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8.如图所示,某剧组因拍摄节目需要,设计通过拉力装置来改变照明灯的高度。轻质杠杆ABO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l1。
答案:【详解】
过支点O作垂直于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l1,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过支点O作垂直于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l1,如图所示:
19.如图所示,画出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绳的绕法。
答案:【详解】
由题意知,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绳,拉力方向应向下,所以绳子一端应固定在定滑轮上,从动滑轮绕起 ,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知,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绳,拉力方向应向下,所以绳子一端应固定在定滑轮上,从动滑轮绕起 ,如图所示:
20.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下图甲所示,把质量为100g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依照表格中已有数据规律,把上面表格中的空格填上数据。 (_______)
(2)在测钩码的重力时,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在___________方向上。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保留“描点”的痕迹);(_______)
(4)由图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___。
答案:竖直 正比
【详解】
(1)[1]通过分析表格中相关数据即可知,重力为1N时质量为100g,重力为2N时质量为200g,重力为3N时质量为300g,则重力为4N时质量为400g
解析:竖直 正比
【详解】
(1)[1]通过分析表格中相关数据即可知,重力为1N时质量为100g,重力为2N时质量为200g,重力为3N时质量为300g,则重力为4N时质量为400g。
(2)[2]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竖直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
(3)[3]通过描点的方法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4)[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满足正比例函数关系,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21.小德学习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所用弹簧测力计如 A 图所示,所选若干个木块均相同(足够多),每个重力为 1N。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做______运动, 根据______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其所受拉力大小。
(2)如图 B,在同一次实验中,小德用不同的速度匀速拉木块时,观察到每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可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______无关。
(3)同组小强用同一木块分别做了如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小强还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的定量关系,在甲实验基础上,叠放的木块又分别增加至两个、三个,根据收集到的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和对应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绘制图像如 C 图所示。
①依据图像及相关信息分析证据可得出结论:______。
②在此实验中,可叠放木块数目最多为______块。
答案: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速度 压力相同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7
【详解】
(1)[1][2]只有物体沿水平做匀速
解析: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速度 压力相同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7
【详解】
(1)[1][2]只有物体沿水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为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其所受拉力大小。
(2)[3]如图 B,在同一次实验中,小德用不同的速度匀速拉木块时,观察到每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则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故可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3)[4]如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同一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相同,木板粗糙程度最小,毛巾粗糙程度最大,物体在毛巾表面时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①[5]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和对应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故可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②[6]故由A图可知,测力计的量程为0~5N,根据C图可知,当压力为3N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1N,因测力计最大能测量5N的拉力,故此时对应的压力大小
F=
因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而一个木块的重力为1N,根据去尾法,在此实验中,可叠放木块数目最多为7块。
22.如图是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实验的装置和情境。
(1)图甲是U形管压强计,它 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实验中通过U形管中两液面的 ___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上所受压强的大小。
(2)实验前小明发现自己组装的压强计的U形管两液面如图甲所示,他下一步的调节是 ___________(选填“A”或“B”)。
A.将U形管右侧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组装
(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
(4)若U形管内液体为红色的水,密度为,在图丙中,U形管底部A点距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h1=3cm,h2=9cm),则A点受到的水的压强为 ___________Pa。
答案:不属于 高度差 B 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900
【详解】
(1)[1]U形管本身是一个连通器,但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不符合“上端开口,底
解析:不属于 高度差 B 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900
【详解】
(1)[1]U形管本身是一个连通器,但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这一特点,因此,不是连通器。
[2]根据转换法,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2)[3]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应该就是相平的,若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了高度差,就说明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要调节,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故选B。
(3)[4]乙丙两个图为同种液体,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大,U形管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5]A点受到的水的压强为
2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B.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过程中:F1=4.5N, F2=3N, F3=2N, F4=2N;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___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3)如图,同学们利用这些器材还可以测出牛奶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从水中取出擦干;
②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拉力F5=5N;
③取适量牛奶装在烧杯中,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___,在牛奶中,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6=1.7N;
④计算牛奶密度为P牛奶=___kg/m3(已知密度为P水=1.0×103kg/m3);
(4)如图乙所示,把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你会发现___,这种现象说明了上述猜想___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答案:减小 增大 不变 不变 B 浸没, 1.1×103 鸡蛋上浮 C
【详解】
(1)由图可知,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
解析:减小 增大 不变 不变 B 浸没, 1.1×103 鸡蛋上浮 C
【详解】
(1)由图可知,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增大,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根据,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从位置3→4的过程中,铁块都是完全浸没,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再变化,只改变其深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2)通过1→2→3的过程可知,物体没有完全浸入同种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故可验证上述猜想B是正确的;
(3)②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拉力F5=5N;
③将铁块浸没在牛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在牛奶中的示数,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由称重法测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
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即铁块的体积为:
;
在牛奶中的浮力为;
根据得,牛奶的密度为:
;
(4)向水中加盐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但使液体的密度增大,根据可知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当时,鸡蛋将上浮;
由此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受的浮力越大,故可说明猜想C是正确的.
24.如图所示,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mA=mB<mC,hA=hC>h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要选择______两图来进行比较;实验结论是______;
(2)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______两图来进行实验;实验结论是______;
(3)观察纸盒被撞击后移动距离的长短,是为了判断______;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4)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______球的动能最大。
答案:a、c 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a、b 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小球的动能大小 不能 C
【详解】
(1)[1]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
解析:a、c 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a、b 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小球的动能大小 不能 C
【详解】
(1)[1]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研究动能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要控制速度相同,只改变质量大小,所以要保证小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要选择a和c两图来进行比较。
[2]根据转换法,通过比较纸盒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来比较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根据a和c实验现象,故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3][4]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要控制质量相同,只改变速度的大小,根据已知条件,故我们应该选择a、b两图来进行实验;a实验中,小球下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大,纸盒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也大,故得出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5][6]根据转换法,观察纸盒被撞击后移动距离的长短,是为了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和纸盒将永远一直运动下去,就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了。
(4)[7]由实验可知,c中纸盒被撞击的距离最远,由转换法,则C球的动能最大。
25.小勇同学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所示,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表:
物理量/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 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是用 ______图做的;(选填“a”、“b”或“c”)
(3)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______;
(4)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______;
(5)如图2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机械效率最高的装置是 ______;
(6)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没有沿竖直方向拉动,则测出的机械效率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匀速 c 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 越低 无关 A 变小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拉力等于测力计示
解析:匀速 c 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 越低 无关 A 变小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拉力等于测力计示数。
(2)[2]由数据知第3次实验中,绳子的有效段数
所以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由图示可知,第3次实验所用的装置是c。
(3)[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滑轮组效率为
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的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钩码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可得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3次实验时有两个动滑轮,动滑轮总重较大,而第3组的机械效率较小,故可得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4)[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改变,机械效率不变,可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5)[6] 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摩擦及摩擦,所作额外功就是提升动滑轮做的功,而使用定滑轮时,不用克服滑轮的重力做功,额外功为0,其机械效率为100%,而其它三个实验都要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故使用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最高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7]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没有沿竖直方向拉动,F变大,s不变,W总变大,而W有不变,根据机械效率公式,可知测出的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变小。
26.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在运动中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的方向始终跟运动方向相反,大小都为0.49牛,己知在上升过程中,小球所受合力大小为4.41牛。求:
(1)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
(2)小球的质量。
(3)小球在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3.92N;(2)0.392kg;(3)3.43N
【详解】
解:(1)当小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小球受到了向下的阻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故重力的大小为
(2) 小球的质量
(3)小球在下降过程
解析:(1)3.92N;(2)0.392kg;(3)3.43N
【详解】
解:(1)当小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小球受到了向下的阻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故重力的大小为
(2) 小球的质量
(3)小球在下降过程中受到向上的阻力和向下的重力,故合力的大小为
答:(1)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
(2)小球的质量;
(3) 故合力的大小为。
27.如图所示是测量某液体密度的过程,从左至右测力计的指针稳定后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g,求:
(1)石块的质量;
(2)石块的体积;
(3)液体的密度(用以上符号表示结果)。
答案:(1);(2);(3)ρ水
【详解】
解:(1)已知石块的重力
G=F1
石块的质量
m=
(2)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水=G﹣F拉=F1﹣F2=ρ水gV排水
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水=
解析:(1);(2);(3)ρ水
【详解】
解:(1)已知石块的重力
G=F1
石块的质量
m=
(2)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水=G﹣F拉=F1﹣F2=ρ水gV排水
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水=
因为石块浸没在水中,所以石块的体积
V=V排水=
(3)石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液=F1﹣F3=ρ液gV排液
因为石块浸没在液体中,所以
V排液=V排水=
由F浮液=ρ液gV排液可得液体密度
ρ液=
答:(1)石块的质量为;
(2)石块的体积为;
(3)液体的密度为ρ水。
28.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320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翔同学用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设计了如图甲的滑轮组装置。当小翔用如图乙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200cm2,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求:
(1)2-3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2-3s,拉力F的功率;
(3)0-1s,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答案:(1)80%;(2)200W;(3)1×104Pa
【详解】
解:(1)2-3s,由v-t可知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v物=0.5m/s
由F-t图像可知拉力
F=200N
由图可知
n=2
不计
解析:(1)80%;(2)200W;(3)1×104Pa
【详解】
解:(1)2-3s,由v-t可知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v物=0.5m/s
由F-t图像可知拉力
F=200N
由图可知
n=2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2-3s,绳子自由端的速度
拉力F的功率
(3)在2-3s时,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
则动滑轮重力
G轮=2F-G=2×200N-320N=80N
0-1s,由v-t图像可知,重物移动的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由F-t图像可知拉力
F′=100N
而
重物受到的拉力
F拉=2F′-G轮=2×100N-80N=120N
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压=G-F拉=320N-120N=200N
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答:(1)2-3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2)2-3s,拉力F的功率位200W;
(3)0-1s,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104P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