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事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制度一、处方制度经注册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在执业地点的处方权,由本人申请,科主任同意,医务管理部门审核,主管院领导批准,登记备案后方可获得,并将本人签字或印模留样于药房。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药房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如处方有错误应通知医师更改后配发。凡处方不符合规定,药房有权拒绝调配。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照卫生部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医师应根据病情诊断开具处方,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七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三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或特殊情况可酌情适当延长
2、。处方当日有效,超过期限须经医师更改日期,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医师不得为本人及家属开处方。处方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医院全称,门诊或住院号,年、月、日,科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情诊断,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及数量,用药方法,医师签字,配方人签字,检查发药人签字,药价。处方一般用蓝色或蓝黑碳素墨水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有涂改,医师必须在涂改处签字。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药品及制剂名称采用通用名,使用剂量应以中国药典及卫生部(省、自治
3、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颁发的药品标准为准。如医疗需要,必须超过剂量时,应由处方医师在剂量旁重加签字方可调配。处方上药品数量一律用阿拉伯字书写。药品用量单位以克(g)、毫克(mg)、毫升(ml)、国际单位(IU)计算,片剂、丸剂、胶囊剂以片、丸、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并注明含量。10.一般处方保持一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两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三年。保存期满,经分管院长批准并登记后,予以销毁。11.对违反规定,乱开处方,滥用药品的情况,药房有权拒绝调配,情节严重的应报告医务管理部门调查处理,必要时应报告分管院长甚至院长处理。12.药剂师(含药剂士,下同)
4、对每一张处方均应审核,有权利也有责任监督医师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并给予用药指导。二、临床用药管理制度临床用药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综结目的是合理用药。临床医师、药师、护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负责。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本院“处方集”和“本中心药品供应目录”。药房在“本中心药品供应目录”内组织有效的供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有相关处方权限的规定3.1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3.2 麻醉药处方权限。3.3 “本中心药品供应目录”外药品处方权限和审批办法。使
5、用自费药品或乙类药品,以及扩展用药须经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同意。在临床诊疗中,医师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范围用药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制定有药物治疗医嘱书写规范与查对制度。医师、护理、药师应知晓这些规范与管理流程,并能得到切实执行。为确保病房需要时得到急诊用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制定病房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管理制度,由药房负责监管。6.1 各病房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由医疗、护理、药学相关人员根据临床需要讨论确定。6.2 药房应有临床科室夜间、节假日应急药品供应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建立健全激素及抗生素使用与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
6、测报告制度8.1 护士、医师或药剂人员等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患者的主管医师、药房,并报告医务管理部门。8.2 药房在收到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或报告电话后,药剂人员应即时(至少报告的当日)前往调查,要与临床医师沟通,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分析因果,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规定程序上报。8.3 在病历上记录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及采取的措施。8.4 临床医师与药师及时跟踪/随访所报告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评价所报药品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如有重要发现及时通知医务管理部门。8.5 医务管理部门及药房有责任将本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时通报全中心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同类事件在本中心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严格监督考核。把合理用药与药事服务作为考核医师与药师的重要标准,定期公示不合理用药情况,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并作为个人晋升、评聘职称的参考。精选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