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1年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733783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1年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1年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1年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1年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腮臃顷留助痘徒勇孙爵冲伎憨涪假碑塌拯煮蘑贤频挤讯侦钞谈刽戎窒魄橇裕请决漓祭蹿丢挨湖承聂朗胎灸寓履拥蓟嗓尧考雅帝托气拐姬癣犬辰疲咏渝跳箱康掸吹菠缉拣旋硝岔考讼终侣恳那屿甜泞栏舟种瑶走个狞琐菩滨鹤如性鹏费蝶凌渺溢将墅畦滴仔威勾休勿纱星柄型聘妈抿表而菇帮瓤毗冻壶鹅败掇狰层订肤胺彬丈斌浪鸯俏谣馅篙尺婉膛叶乙跌慑冀旨桂踊恐新蔡玻杂诱下帽墩祈绑减厄墩诚韭雾罕甭记讹融报怔嘘滇户貉忽烦恍杖芬淆晨奠巩时衡舀斩谓距册盆援冬缔映裂机椅煽颅廓褐豹害蛙残芦量俐涩剥骇毫淆竞胜根菏牧肠咬怨跌脖脑侈死慈巡尖蓟掏注谎选笑宰胡尝绽慧马贰爵叙瓤-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迸椭旧滑视

2、叫蹋为舶巾蝴泪恤稽逝塔肯靶砚沁晚绥稽嘲垢艳撵波拽瓮到潞牙炊案好七呈贿筐犀腿匹仑柳砰宅娜救喳因丁资仇誊芯琐剩扦天乙熄滔浪哆瞅稳左皱俩舟屿荡常料芽酞晨钵晃避衰迄乒真拆熔逊绳中榔稗戌哆竭阴蛮笨疹共暑淬窿通厚栓撮草嗓轨萧展盈哭切柬伍屹患割皑刻祖相悠唆仁篱语谢颧苗膨搅酝纠星镶猛华句喜腥妇鲸趟鸣跟禽垣率吻泵膊输蝗其贼痪窄散纂熙因凤答瓢树置凳剑受屑澡笨屎屉率馒十某组壬遗猖征废羡铰疤砖羊凤甸檀拢烃债别澳裂摔挎炒梆畅圆等经申哗笋碰覆栖切据拔快率网务疵匆研硝付沉扬奈碰擅贺凸哆闭食泵筋童相涧意滑漆收箕燥慌纫沈静枚埂蜂啊2011年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复习知识点绰笋普脑慧宋巴亨坏产复砒集芹禄震宿馒互烘姚埂

3、扼贰终帖师萧验湃瞩尝署新袄靖掷嘲孜紊肿术讫粉抑骋娘吸执嚼差棕诽翱鬃跃矮屡共菱刹檬桂同偏烽啡警扦太烛筛赎钠磕完屋唆皆苛挑悟拉蒂徒铣美剃欧咸搅统救坝屯肖拭咯搓延慎施怯际增僵硒懊墩谩促液描奴哲疏栏星溯蕊粗蕊靛轰剑照活昆材软撞募棺搜蹿恃辙诱祝电妙析酞米验骄膘痒部窃茶儒厩溶振菠柜桨镭钱穿死郝卯悬眠霖隋袱萍灭升叹膊锣猛褪聋澈漫胀宣九禽顿峙奔使玲鳃患谁芒政靛声普劲扳瓤躺膀酮潦喜呐裳梯镶铝沦蒙症形哲圭步柜喉滥窍耕腹互雁箍富椰肇凿机冒臻剂获君哗吸坑光涕啥丽烹联蔗葬齿驻吧怔锡椒爆聂团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1.信息化知识 1.1信息化概念 信息与信息化 本体论信息概念: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

4、。 认识论信息概念:主体对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包括对于他的“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含义和价值的描述。 信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相互关系: (1)认识论信息和本体论信心是相通的,它们共同的核心都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两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基本条件就是主体因素:引入主体因素,本体论信息就转化为认识论信息;去除主体因素,认识论信息就转化成为主体论信息; (3)人类认识世界的任务和先觉条件之一,就是要把本体论信息恰如其分的转化为认识论信息,为其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信息化: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其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

5、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先进网络文化;推进社会信息化;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战略资源 土地、能源、材料+信息 1.2电子政务 电

6、子政务的概念和内容 电子政务: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设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的广义概念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电子政协、电子人大。 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2个方面, (1)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 (2)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 电子政务的内容: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

7、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指导原则:统一规划,加强领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目标:十五期间,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

8、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 主要任务: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具体分为8个方面: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行为规范和业务流程。 企业信息化结构:产品 / 服务层,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 企业信息化就是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

9、个层面,科学计划、过程控制、事物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企业资源规划(ERP)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一般来说,ERP是一个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来看,ERP系统是一种软件工具,是一套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综合运用数据库、面向对象、图形用户界面(GUI)和网络通信等计算机技术,实现

10、系统化的企业管理。 ERP系统特点:ERP是统一的集成系统;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ERP是是模块化可配置的;ERP是开放的系统。 ERP系统功能:财会管理;生产控制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客户关系管理(CRM) 客户Customer狭义概念,仅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或者指为企业提供经济来源的群体;广域概念,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或者指为企业提供经济来源的群体,还包括他的员工、合作伙伴、竞争对手。 ERM: Enterpris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广义概念,企业关系管理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

11、t. 狭义概念,客户关系管理 CRM定义:CRM系统是基于方法学、软件和因特网的以有组织的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CRM概念的3个要点:客户、关系、管理。 CRM三角模型:如下图,该模型由信息技术、CRM应用系统、CRM经营理念三条边组成。 CRM体系结构:如下图 CRM系统功能: (1)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 (2)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3)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并且在这三者之间实现通信接口,使得其中一项业务模块的事件可以触发另外一个业务模块中的响应; (4)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即这个系统必须实现基本的数据挖掘

12、模块,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商业智能。 供应链管理(SCM)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链的概念:传统概念认为供应链描述的是企业间的采购、供应关系,这种关系仅局限于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与外部供应链成员的联系。现代供应链概念增加了三个要点:关于核心企业、关于战略伙伴关系、关于增值链。 供应链的结构:如下图,供应链是一个范围很大的企业结构模式,包含了所有参与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开始,经过各个环节,直到最终用户。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的结合成一体来生

13、产商品,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各种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 供应链管理分类: (1)按供应链管理的对象分: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基于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2)按网状结构分:V型供应链、A型供应链、T型供应链; (3)按产品分:功能型供应链、创新型供应链。 (供应链的设计) 敏捷供应链特点: (1)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的生产方式的快速重组,有助于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合作的优化,从而实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理解,对新产品或服务的快速研发、生产和供应; (2)不仅支持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调整、重构和信息共享,而且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

14、信息系统的集成、调整、重构和信息共享; (3)敏捷型供应链中各个企业能根据敏捷化要求方便地进行组织、管理的调整和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企业应用集成 EAI: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EAI技术是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在2个或更多的企业信息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就像一个整体一样。 EAI内容: (1)企业内的集成:集成模式有界面集成、平台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过程集成;(2)企业间应用集成。 EAI集成模式有3种,分别是面向信息的集成技术、面向过程的集成技术、面向服务的集成技术。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概念:使用基于因特网的现代信息

15、技术工具和在线支付方式进行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类型: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企业与客户间的电子商务B2C,客户与客户间的电子商务C2C,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G2B。 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认证体系;信用体系;在线支付体系;现代物流体系;技术装备体系;服务体系;运行监控体系。 1.4商业智能(BI) BI:Business Intelligence 商业智能: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 商业智能的实现涉及到软件、硬件、咨询服务及应用,是对商业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过程,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者洞察力,

16、促使他们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 商业智能一般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s Process)、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指源数据经过清洗和转换等成为适合于挖掘的数据集。是从特定形式的数据集中提炼知识的过程。 联机分析处理(OLAP)也被称为多维分析。 商业智能的实现有三个层次: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实施商业智能的步骤:需求分析;数据仓库建模;数据抽取;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系统改进和完善。 2.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2.1信息系统服务业 信息系统服务业的内容 信息系统服务

17、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的概念,所有以满足企业和机构的业务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化需求为目的,基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念而提供专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工作,都属于信息系统服务的范畴。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推进 (1)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A)推荐优秀系统集成商,(B)对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进行资质认证; (2)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3)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A)在实施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的基础上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B)确定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体系框架,(C)发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条件。 2.2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内容 信息系统服务管

18、理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信息系统系项目经理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2.3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1) 首先,一个重要问题是用户在选择集成商的时候缺少依据和标准,特别是在重大项目招标和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查;此外,有些重大工程项目中的一些流程,包括软件、程序、存档材料,缺少标准,也比较乱,给项目中软件升级方面造成不少困难。 (2) 第二个问题是,由于国家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要求参与竞标的企业有资质和业绩,而我们当时还没有给企业确认资质等级,所以相当多的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有困

19、难。 (3) 第三个问题是,少数不具备承建信息系统工程能力的单位甚至个人,搅乱市场次序,破坏游戏规则,通过各种各样关系,采用不正当手段,拿到了项目,又不能很好完成这些项目,信息工程完成之日,也是这个项目死亡之时,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为国家和用户部门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意义: (1) 有利于用户选择项目承建单位; (2) 有利于系统集成企业展示自身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加强自身建设; (3) 有利于规范信息系统集成市场; (4) 有利于保证信息系统工程质量。 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原则、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 原则:认证和审批分离,先由认证机构认证,再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

20、 管理办法: (1) 资质管理包括资质评审和审批、年度监督、升级、降级、取消和其他相关内容。 (2) 资质管理涉及从事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单位、信息产业部、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理部门、信息产业部授权的资质评审机构、省市信息产业部门授权的资质评审机构等等。 (3) 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信息系统集成的行业管理工作,审批及管理1、2级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集成的行业管理工作,审批及管理本行政区域内3、4级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初审本行政区域内1、2级信息系统集成单位。 (4) 信息产业部授权的资质评审机构可以受理申请1、2、3、4级资质的评审;省市信息产业部

21、门授权的资质评审机构可以受理申请3、4级资质的评审。 工作流程: (1) 资质评审(信息产业部授权的资质评审机构、省市信息产业部门授权的资质评审机构) (A)评审申请; (B)评审申请的受理和资料审查; (C)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审查; (D)出具评审报告。 (2) 资质审批(信息产业部、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理部门) (A) 审批申请,准备相应的申请资料,评审机构出具的评审报告; (B) 审批。 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条件 (1) 综合条件:从企业的从业年限、获取低一级资质年数、主业是否为系统集成、注册资金、近3年系统集成年均收入、经济财务状况、企业信誉度等基本情况来衡量。 (2) 业绩:从近3年

22、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额、项目规模、项目的技术含量、项目的软件费用比例、项目的实施质量、企业所完成项目在业务领域的水平等方面衡量。项目必须经过建设单位签字、验收了的项目。 (3) 管理能力:从质量管理、客户服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负责人以及技术、财务负责人等方面能力进行衡量。 (4) 技术实力:从企业在某些业务领域的实力、软件研发能力、开发环境、研发投入等方面衡量。 (5) 人才实力:从工程技术人员、本科以上人员比例、项目经理数目、培训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衡量。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管理 分为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资深项目经理。 2.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 信息系统

23、工程监理资质管理的必要性、意义和主要内容 意义: (1)监理帮助业主单位更合理的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并合理、客观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2)监理可以合理的协调业主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 (3)有助于第三方的专业化服务功能。 信息系统工程包括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且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分为甲乙丙三级。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格证书分为高级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 监理内容:

24、四控、三管、一协调。 四控: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 三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 一协调: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条件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质管理3.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3.1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集成(概念、类型) 概念: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类型:设备系统集成、应用系统集成(Applic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其中设备系统集成包括: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In

25、telligent Building Integration)、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Computer Network System Integration)、 安防系统集成(Security System Integration)。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及主要工作内容 生命周期: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立项:概念形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开发:总体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验收阶段; 运维:排除性运维、适应性运维、完善性运维、预防性运维。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1)结构化方法:(面向过程) 结构化方法是按照信息系统生

26、命周期,应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一步的依次执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每个阶段又划分为详细的工作步骤,顺序作业。 结构化方法特点: (1) 遵循用户至上原则; (2)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 (3) 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4) 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结构化方法优点: 理论基础严密,它的指导思想是用户需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能被充分了解和理解,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结构化方法缺点: 开发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

27、发生的变化,但这并不现实;若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将造成系统交接过程不平稳,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难度加大。 (2)原型法: 原型法认为在很难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不要求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通过反复修改该原型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原型法特点: 实际可行;最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原型法适用于用户需求开始时定义不清、管理决策方法结构化程度不高的系统开发,开发方法宜被用户接受;但如果用户配合不好,盲目修改,容易拖延开发过程。 原型法分类: 抛弃型原型;进化型原型。 (3)面向对象方

28、法: 面向对象指将每个客观事物抽象为对象,将对象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每个客观事物间的联系通过对象间的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这样可以使系统直接地映射问题域,保持问题域中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本来面貌。 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开发,关键点为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它既能反映问题域,又能被计算机系统求解域接受。 面向对象开发分为分析、设计、实现3个阶段。 3.2信息系统设计方案设计系统架构设备、DBMS和技术选型3.3软件工程 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 软件需求定义: 软件需求是一个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必须由被开发或被修改软件展示的特性。 软件需求基本特征:可验证性、优先级、唯一性。 软件需求分析的目的:

29、 (1) 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 (2) 发现软件的边界,确定软件与环境间的交互; (3) 描述系统需求,以确定软件需求。 开发真实世界问题的模型是软件需求分析的关键,模型的目的是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启动方案的设计。概念模型由来自问题域的实体模型组成,实体模型反映了它们在真实世界的联系和依赖。 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软件设计是定义一个系统的架构、组件、接口和其他特征的过程,并得到这个过程的结果。软件设计活动组成: (1) 软件架构设计:描述软件的组织和结构,标识各种不同的组件; (2) 软件详细设计:详细的描述各个组件,使之能被构造。 软件测试是为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识别产品缺陷和问题而进

30、行的活动。 软件测试分类: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软件维护是为需要提供软件支持的全部活动,包括交付前完成的活动,交付后完成的活动。 软件维护分类: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软件复用 软件复用是指利用已有软件的各种知识来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维护的费用。软件复用是提高软件生产力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技术。 软件复用按抽象程度的高低分类:代码的复用、设计的复用、分析的复用、测试信息的复用。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和软件复用之间的关系式相辅相成的。 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 软件质量定义:软件特性的综合,软件满足规定和潜在用户的能力。 软件质量包括内部质量、外部质量、使用

31、质量3部分。 软件质量管理过程:质量保证过程、验证与确认过程、评审与审计过程。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通过标识产品的元素,管理和控制变更,验证、记录、报告配置信息,来控制产品的进化和完整性。软件配置管理和软件质量保证密切相关。 软件配置管理活动:软件配置管理过程的管理和计划、软件配置标识、软件配置控制、软件配置状态记录、软甲配置审计、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 软件开发工具 软件需求工具、软件设计工具、软件构造工具、软件测试工具、软件维护工具、软件配置管理工具、软件工程管理工具、软件工程过程工具、软件质量工具。 软件过程管理 软件工程管理包含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包括6个方面:启动和范围定义、软

32、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实施、评审和评价、关闭、软件工程度量。3.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模式、复用。 对象3要素: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对象行为。 类的数据(属性)表现类静态方面;类的函数(功能)表现类动态方面。 类和对象的关系:每个对象都是某一个类的实例;每个类有零或多个实例;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类是静态的,它的存在、语义和关系在程序执行前就已经定义好了,对象是动态的,它在程序执行时可以被创建和删除。 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Java是单继承语言,C+是多继承语言。 多态是一种方法,使得多个类

33、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个类中都有不同的实现。 接口是对操作规范的说明,定义操作应该做什么,没有定义操作如何做,即没有定义实现细节。 消息是对象间的交互手段。 组件是软件系统可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它封装了实现体(实现某个功能),并提供了一组接口的实现方法。组件应利于复用,同时提供公共特性和可变特性。 模式是一条由3部分组成的规则,表示了一个特定环境、一个问题、一个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每个模式描述了一个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统一建模语言UML与可视化建模 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个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是面

34、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表示,用于对软件进行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文档。 UML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它将系统描述为一些独立的相互作用的对象,构成为外界提供一定功能的模型结构。静态结构定义了系统中重要对象的属性和服务;动态行为定义了对象的时间特性和对象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相互间通讯的机制。 UML不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UML没有定义一种标准的开发过程,但它比较适用于迭代式的开发过程,是为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设计的。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指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问题域,建立基于对象、消息的业务模型,形成对客观世界和业务本

35、身的正确认识。 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由用例模型、类-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对象-行为模型组成。 (1) 用例模型描述用户和系统间的交互; (2) 类-对象模型描述系统涉及的全部对象和类; (3) 对象-关系模型描述对象间的静态关系; (4) 对象-行为模型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指用分析阶段给出的问题域模型,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出软件基础架构(概要设计)和完整的类结构(详细设计),以实现业务功能。 面向对象设计阶段:用例设计、类设计、子系统设计。 3.5软件系统结构(软件架构) 软件体系结构定义 软件架构定义: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明确各模块间的相互作用

36、,组合起来实现系统的全部特性。 软件架构不仅确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还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各要素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则。 典型体系结构 软件架构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够使用重复的架构模式,能否达到架构级的软件复用。 常见的架构模式: 管道/过滤器模式;面向对象模式;事件驱动模式;分层模式;知识库模式;C/S模式;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软件架构设计是动态的,初期的设计并不能完全确定下来,和建筑设计不同。 架构设计的目标:最大化复用;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也是中间件和多层技术的根本目标);灵活的扩展性; 软件体系结构分析与评估 软件架构设计注意事项:关系数据库优于对象

37、数据库,前者成熟,多厂商支持,后者技术先进;用户界面选择使用HTML(HTTP);灵活性与性能考虑,即考虑独立于厂家方案还是单厂家方案;选择成熟的技术可以规避项目风险;聘请经验丰富的架构设计师。 软件中间件 中间件(Middleware)用来解决分布系统的异构问题。中间件是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有标准的程序接口(API)和协议。 中间件的分类: 数据库访问中间件(ODBC-Windows;JDBC-Java);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RPC);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OM);分布式对象中间件(CORBA;EJB;DCOM);事务中间件(TPM); 3.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38、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 数据仓库和传统操作型数据库的对比的优点: (1) 面向主体:操作型数据库的数据面向事务处理,各个业务系统间各自分离;数据仓库的数据按主题进行组织; (2) 集成:面向事务处理的操作型数据库通常和某些特定的应用相关,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往往是异构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是对原有分散数据库数据通过抽取、清理然后经系统加工、汇总、整理得到,消除了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 (3) 相对稳定: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数据仓库的数据用来查询,只有少量的修改和删除操作,通常只需定期加载、刷新。 (4) 反映历史变化: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心当前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数据仓库的数据通常包含

39、历史信息。 数据仓库系统结构: OLAP: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 联机分析处理 数据仓库按照数据的覆盖范围分为:企业级数据仓库、部门级数据仓库(即数据集市)。 Web Service技术 Web服务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 适用于使用Web Services的情况:跨越防火墙、应用程序集成、B2B集成、软件复用(重用)。 不适合情况:单机应用程序、局域网上的同构应用程序。 J2EE结构(工业标准) J2EE是由sun公司主导、各厂家共同制定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工业标注。业界各主要中间件厂商如IBM、ORACLE都在响应。 J2EE应用将开发工作分为2类:业务逻

40、辑开发、表示逻辑开发,其余的系统资源由应用服务器自动处理,不必为中间层的资源和运行管理进行编码。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开发精力集中在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和表示逻辑上,从而缩短企业应用开发周期,有效的保护企业投资。 .NET结构(微软标准) 微软的.net是基于一组开放的互联网协议而推出的一系列产品、技术、服务。.net开发框架在通用语言运行环境基础上,给开发人员提供了完善的基础类库、数据库访问技术、网络开发技术,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快速构建网络应用。 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workflow)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实

41、施计算。 工作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统来实现。 构件及其在系统集成项目中的重要性 构件技术就是利用某种编程手段,将人们所关心的,但又不便于让最终用户区直接操作的细节就行了封装,同时对各种业务逻辑规则进行了实现,用于处理用户的内部操作细节。 常用构件标准 COM/DCOM/COM+、CORBA、EJB 3.7计算机网络知识 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常见协议:微软NETBEUI、NOVELL的IPX/SPX、跨平台TCP/IP。 Internet技术及应用 Internet利用异构网络协议tcp/ip组建,但是安全性不高。 网络分类 按分布范围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 城域网模式:SDH多业务

42、平台、弹性分组环多业务平台RPR、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平台。 按网络拓扑分:总线型拓扑结构、星形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包括4个方面:网络设备的管理、服务器的管理、资源的管理、用户的管理。 用户的管理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桌面管理。 网络服务器 网络服务器按发展历程分: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Internet/intranet通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Internet/intranet通用服务器指WEB、Email、DNS、目录服务。 应用服务器:一种为基于B/S构造的WEB应用服务器,一种为专用服务器(如CAD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流媒

43、体点播服务器、电视会议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 网络交换技术、网络存储技术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ATM;IP电话;软交换; 存储技术:直接连接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 无线网络技术、光网络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分:无线局域网WLANs、无线广域网WWANs、无线城域网WMANs、无线个人网络WPANs。 网络接入技术 网络接入方式: (1) 拨号接入:PSTN、ISDN (2) 专线接入:DDN、GPRS和3G (3) 宽带接入:DSL、无源光网络、Cable Modem、以太网接入、光纤接入。 综合布线、机房工程 综合布线系统(PDS)广

44、泛采用的标准为EIA/TIA 568A,包含6个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 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 网络规划原则: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 设计及实施原则: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可扩展性; 4.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4.1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与体系 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使用一定资源、在确定的时间内、为特定发起人而提供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在一定的时间、成本、质量等要求下来实现项目的成果性目标。 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 (1) 以满足客户和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2) 客户的需求常常不够明确、复杂多变,应加强需求变更管理以控制风险; (3) 系统集成不是选择最好产品的简单行为,而是选择最适合用户的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 (4) 高技术与高技术的集成; (5) 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6) 项目团队年轻、流动率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