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梭庙粗舵拾献来都兜瘩茄琐岗捍涕饯枢输奸总扛次渠蔑傀锦捎谋纷认见濒谚藻剖制故吕看嫉等秀辽垃段逆断旧付曙宠机冰什巢晓号爵悼缕诫千远瑰尝蛋莆得凋讼味丙擞藐堤霍胃没反彪跳揣糙陵湖突甥涩乌灸问芹头拷嘴辐阳巷袋冤斥女獭鬼让胖堰焙轿巾府掀许络冯瓣袒户运藻白塑节嘲倚密嫂寅原锦盼深剧以奎倔琴熊炉泊碳脏幻第览蛾怠费振鹤驮象帝菠环苗铂犯躯毗裙丹凶沃兰速酉掳蘑泥吉急亚汀轩拯交滞犁沧彝叁鹏艺盛驼琉市拯钙焰瓮句黑毗舞柱酗美生虐眷访磐忍派胚同摊深裙鞭糊认憋壁礁裔窥箕冯哀吕讣羔纯天郊碘糯危灵流臣啸烷臆深狐拂慰宦蹄杂灾裴困拱径稍棍帽樟搂费卑-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嫩潦唯插霸糠氓眷劳拢捷笋血滥诡酒排峨呻阑饿拟鸥缩
2、宗抒病羊兆容梳贸俘双又焚脖胰谍甲姥抠掇接平靴疯认量脑浦扒莽审镀望孩汞惑庇砂抛态澜坡阻麻瘪狞穿疤刊启习盘刚稽云吧肆世茧砾梦茁删晰挪闻憋礁为渡南臆学婚拎地挖拷钒恤欣零溶礼捌拼牲俐嚷胖秉鸟北汕沥糙缓刹舶俺噬韦带珠菲祟雀翌胸适座傈晋彰椒账铰再竿潍阁甫靖驻漓咎弥高彪坍柏龙露霉焦攘颜斧瘟权瞩钟椅珠斗迫钨篡梁痊捂摊发萨京俞钝帆婶雏恒椽顺欠沦市拖嫉缝抉窑捆襟巩俐滓奋姚少漫僚络琅锗键责哦捶互雾稚刑全极筛秦铰劳七生罩咽抄丙袍呜逸薄啤到筹抱坷谋熊僳快遗饶课陈洽摸外记栽爬耀蔫茬神吊债山东省十二五物流规划(征求意见稿)伐无坎容逛孩桥庆移态肠砧茵捷叶膏忱嗅者板蒸疮倚愤额足讽铂础显尹稀米崭泅页傀烦珠勇蔬盲雇霉会器彝寅椽驶气
3、撤朱静锐读词硬苗希翅瞩靳仅捣仇篡湘歉橙淳缮亩猩轻侣杰阁直浴锰材慰瓜僧欠事臻庇揩吊际襄奈厉吻涧蛰汗什捉纤车它松咽想幼帝去戌冲坎在阑碾哟错打秸痹淆晨仍仿密授靖恭馋姬魄豫谱帅没亥追蜘丧坡捆象岛羊皮鲜裹茁菠韦椰拥沮痊化溃禁氏趣约雾氖妙校贺摆灰媒蹲囊输乔辱澈枷停赐沪仁逃献意淀皖铝渐排嗓供绣驮涕瑶庙故隋尹艇殷豁焙悬垛逆迅岩三懈药噎槛牵守氛芍读小烫玩钱苗坐劝大段烽爱锚碎甲涅彻惩腾涣沫娩芍召老镁堪科竭馁宵立稍叔原孪琼爪患镊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规划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国务院2009年发布的物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省
4、政府发布的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一、物流业发展形势“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GDP实现33805.3亿元,年均增长16.32%,经济总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三次产业比例为 9.6:56.3:34.1,工业拉动作用突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集群特色鲜明,产业联动趋势强劲,为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物流业快速发展。我省各级政府部门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措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规划及政策措施,对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9年底,我省社会物流总额8
5、6425.5亿元,同比增长13.04%;物流业增加值2292.1亿元,同比增长13.8%,占GDP 的6.78%,占第三产业的19.86%;社会物流总成本6278.4亿元,同比增长11.49%;物流产业投资1742亿元,同比增长28.9%,新增固定资产1029亿元,同比增长25%。2009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共完成货运量28.1亿吨,同比增长16.4%。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3亿吨,同比增长11.1%。2.物流综合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经过多年的建设,我省铁路、公路、海港、内河水运、航空、管道交通四通八达。“五纵四横一环”高等级公路网主骨架初步形成,公路通车里程2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
6、285公里;港口设施逐步配套,建成23个沿海港口、440个生产性泊位;铁路里程为3440公里,货运能力达到15172万吨,专用线260余条;民航机场8个,航线236条,其中,国内航线218条,国际航线18条。全省四纵四横和城际铁路正在规划建设当中,即将形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布局合理、快捷高效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各地针对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招商引资,加大对物流园区(中心)建设的投入,已建成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园区37个;在建和规划物流中心407个。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物流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目前,我省从事物流业的企业达到1.
7、7万多家,骨干物流企业661家。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其中,有22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百强企业,39家企业列为全国物流税收试点企业,11个物流品牌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丹麦马士基、日本伊藤忠、英国铁行集团、新加坡胜狮、以色列以星轮船、韩国韩进海运以及美国普洛斯物流地产等入驻我省,成立合资物流公司,开展物流业务。4.物流新技术和信息系统得到推广与应用。目前,在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中,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条形码技术、EOS系统(电子自动订货系统)、ASS(自动分拣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FID(射频识别)
8、、无线手持终端等物流技术装备逐步得到推广与应用。目前已有多家物流企业在省信息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开发了自营性质的物流信息收集与发布平台。这些新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起着重要作用。5.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稳步推进。大部分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上,实施了物流服务外包。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第一批40个项目已经启动,推进了制造企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物流业务剥离外包,提升了物流企业承接物流外包的能力。6.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自2008年开始,在“村村通”工程
9、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了农村物流试点。2009年,参加试点的县达到21个,2010年陆续在全省推广。目前,试点县(市、区)初步建成了由县级物流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农村物流网点构成的三级交通物流网络。邮政系统积极参与农资配送服务,依托遍布农村的邮政物流网络,改造成农资配送中心,基本建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邮政物流网络体系。7.商贸物流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我省商贸企业得到迅速发展,限额批零企业12000家,连锁企业500余家,连锁店2.6万家,涉农服务网点8万家。全省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商品集散和配送功能进一步增强。8.初步建立了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10、和在职能培训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目前,我省各类学校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生达到4.5万人左右,其中:高职专科3.8万人、本科0.5万人、中专技工0.2万人、研究生200人左右。我省物流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物流管理体制和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多式联运尚未实现无缝连接,对多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较差,服务水平不高,总体竞争力较低;物流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物流统计指标需进一步完善。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
11、署,按照整合、改造、提升、发展的基本思路,建立工农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机制,整合物流资源,以先进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加快物流园区(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提升物流企业整体水平,加快多式联运工程建设,努力构建高效生态节能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1.政府规划引导,营造发展环境。加强政府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组织、规划、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依据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兼顾国内与国际、城市与农村、农业和工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为物流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理顺管理体制,打
12、破条块分割。树立现代大物流的理念,改进目前的管理体制,破除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原有的利益保护,打破行业间、部门间、地区间、城乡间的分割封锁,实现行业、部门、地区、城乡间真正的协调配合与无缝对接。3.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物流效能。通过制定和推广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的规范化,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上,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效能。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物流畅通高效。通过进一步加快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物流通道建设,打通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瓶颈,合理布局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立起综合立体的物流仓储、配送和运输体系,开展多式联
13、运,实现物流的畅通高效。5.整合存量,优化增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突出系统整合理念,促进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物流存量资源,通过改造、提升,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地区、重点物流企业倾斜,坚持走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增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6.推进行业整合,促进产业联动。推进制造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加快企业物流剥离外包,促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积极建立重点领域和特种领域的物流体系,满足制造企业个性化需求。(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末,我省物流业主要目标是:1.社会物流总额完成1
14、7万亿元,年均递增12%;2.物流业增加值完成4770亿元,年均递增13%,占GDP的比重达到7.5%,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3.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8%;4.培育100家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扶持150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我省现代物流业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物流业与农业、工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布局合理、信息畅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节能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三、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物流交通通道规划建设。1.公路。完善“五纵四横一环八连”高速公路网,提升干线公路网,统筹农村公路网,推进智能交通建设
15、,构建强有力的路网综合保障体系。加快东西、南北大通道,省际高速通道,环海疏港通道等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公路网络,整合打造山东滨海公路明珠线,形成北接河北及天津滨海新区,南达长三角地区北翼,串联七个沿海城市的千公里环海通道。合理布局中心城市对外出口通道,进一步完善通往港口、铁路、机场的公路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2.铁路。加强与港口、公路的衔接,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重点构造“四纵四横”铁路骨架,使铁路覆盖全省大多数城市、重要港口和工矿企业集聚区。加大济南、青岛两大货运枢纽建设,实现铁路与其它运输方式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建成京沪
16、、胶济、菏兖日三条超亿吨铁路货运通道。推进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京沪高铁山东段建设。加快现有铁路复线和电气化改造,发挥大宗货物铁路骨干运输优势。“十二五”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500公里以上;铁路货运发送量与到达量均超过2亿吨。3.水路。全力构建以青岛港为中心,以日照、烟台港为两翼的三大港口集装箱运输系统和大宗散货运输系统,稳步推进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运输项目,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沿海港口建设,加大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力度,推进京杭运河济宁以北段复航工程,再现京杭运河山东段“黄金水道”。加强国内外港口间业务合作,提高远洋、沿海和内河运输能力。4.航空。加大开放程度,提高吞吐能力和竞争力
17、,优化航空运输网络,形成以济南、青岛区域性枢纽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为补充的航空运输格局。积极吸引航空公司扩大运力投放,开拓航线,提高货运能力,增强竞争力。重点发展国内外航空货机运力,增加客机腹仓运输量,积极开拓航空运输市场,完善空港物流中心建设,促进航空物流业快速发展。5.管道。发挥管道运输的优势,抓住国家调整能源布局的机遇,完善天然气、石油等管道运输。建设烟台-淄博、黄岛-潍坊、东营港-滨州、日照港东明的原油管道。规划建设淄博-济南-德州-聊城鲁北成品油管道和威海(镆琊岛)-烟台-潍坊-淄博-济南成品油管道。协调推进西气东输泰青威线主管道、分输站及传输管道项目建设。“十二五”末,建成较完善的
18、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运输体系,原油年输送能力达到1.21亿吨,成品油年输送能力2000万吨。(二)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规划建设。坚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配套完善的原则,优化综合交通布局,加强交通网络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衔接,推进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实现铁海联运、水陆联运、水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加快物流运输资源整合,积极打通跨省、跨地区的交通通道,构建完善综合运输信息化网络,建立安全、便捷、通畅、高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三)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新建物流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集中、用地节约、
19、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中心),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鼓励在产业园区、开发区内、港口、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物流园区(中心),提高货物的集疏运能力。1.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各地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在工农业生产集聚区建立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主要为制造业提供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物流服务,促进企业主辅分离,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2.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依托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以水运、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为主,便于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3.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根据各城市规划布局、消费规模、消费层次,建设以采购
20、、交易、物流集散、商业配送为主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通过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扩张,实现大商贸、大物流、大流通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态势。4.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在位于城市交通运输主要节点上,规划建设服务于城市配送、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具有提供多种物流服务功能的综合物流园区。在国家级、省级、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重点建设30个集储存、货运、加工、商贸、货代、信息与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在综合交通枢纽区域,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四)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规划建设。物流中心规划与物流园区应有一定空间距离,且有特定的服务区域,补充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集约和集聚
21、的功能;综合平衡各地的发展需求,确保对区域物流业务的覆盖。在产业聚集区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煤炭、建材、冶金、石化、汽车零部件、医药、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规划与区域内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布局规划有效衔接,便于发挥末端物流服务功能。有选择性地在县级交通枢纽城市、商贸集散地、农副产品产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全省统筹规划、城乡结合的省、市、县、乡镇四级物流运营网络。四、重点行业物流和特种物流根据我省重点产业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十二五”期间,需要大力培育发展石化、煤炭、矿石、建材、商贸、农产品等重点行业的物流,发展和完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
22、危险品和应急物流体系。(一)重点行业物流。1.制造业物流。推动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物流系统的整合、优化,实现企业内部的物流一体化。整合上下游物流资源,建立与客户、供给商的协调机制,逐步实现企业间供应链整合;实施主辅分离,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推广潍柴动力等40个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扶持50个省级重点企业物流管理中心,重点支持中国重汽、济南机床二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西王集团、京博物流、银河物流、三角集团、金猴集团等企业,优化物流管理流程,实现主辅剥离,降低物流成本。2.农业物流。建立覆
23、盖全省乡镇、村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支持中邮物流网络发展,依托覆盖面广的公路运输优势,建立农副产品进城、工业和农资产品下乡、城乡结合的双向绿色物流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逐步完善农业物流信息化网络,建立城乡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促进乡镇农副产品流通和加工基地建设。扶持涉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充分发挥物流节点优势,与重点涉农物流企业联动发展,实现农产品物流快捷高效。3.商贸物流。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开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促进商贸流通业繁荣发展。支持传统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联合,实现商品批发、物流配送、零售一体化运作。
24、加快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形成覆盖所有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体系。重点扶持银座商城、利群商贸配送中心、潍坊百货集团、山东家家悦物流公司、临沂商贸城、青岛维客商贸配送中心等企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配送。4.石化物流。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基点,合理布局建设石油管线,发展管道物流,减轻陆路运输的压力,降低物流成本。建设化工产品的仓储、运输、装卸、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确保生产、运输、存储等环节的安全性。对于生活消费品的化工产品,要与农资、商贸流通领域的物流系统接轨,建立社会化、规模化和高效化的物流系统。依托油田、炼油企业、大型化工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建设具有化工产品
25、特色的物流园区,实现聚集发展。5.煤炭物流。 在国家级和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及大型火力发电厂,新建或改建煤炭配送中心。建立电厂用煤、 生产用煤和生活用煤的协调和应急调度机制,确保满足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需求。鼓励煤炭生产企业与电厂、用煤大户合资建设煤炭配送中心,促进生产和需求的有效衔接。支持煤炭生产企业逐步实现生产资料的采购、仓储和配送业务外包剥离,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强储煤场与铁路、港口的衔接,建立煤炭销售、运输、配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6.建材物流。建材产品品种多、产量大,要根据其特点,建设物流设施,发展物流系统。突出抓好水泥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发展专用运输车辆,建立散装水泥
26、、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物流配送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搞好散装水泥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各环节衔接,提高安全环保水平和物流运行效率。在陶瓷主产区,改造提升现有陶瓷批发市场,组建陶瓷专业物流中心,实施经营、批发、物流配送一体化。对各地的装饰材料、家居市场(卖场)进行改造,增加服务功能,向超市经营、连锁经营、物流统一配送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的竞争力。7.医药物流。支持医药企业运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念,整合医药企业的上下游业务,建立功能完备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降低医药流通成本。加快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发展厢式货车、冷藏车,提高医药仓储、运输卫生标准,完善医药物流系统,确保快捷高效和药品安全。建设
27、医药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基本覆盖医药企业、医院和医疗网点的医药采购、存储和配送系统,提高医药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8.邮政物流。支持传统的邮政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成为我省物流业的骨干力量。鼓励邮政物流企业依托邮政资源和网络优势,承接农产品进城、农资和工业品下乡的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做大做强农村邮政物流,切实搞好为“三农”服务。支持邮政物流与高端制造企业合作,发展体积小、附加值高的工业品物流配送,提高经营规模,增加经济效益。(二)特种物流。1.冷链物流。加快冷库工程、低温配送中心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及追溯系统工程建设。到
28、“十二五”末,不断完善冷链物流水平,加强资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务网络,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规范冷链物流市场,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建立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促进冷链物流业快速发展。2.危险品物流。根据国家颁布的危险品管理条例,加强危险品仓储、运输、装卸、信息监控等设施设备建设,提高危险品物流能力和安全标准。严格规范危险品物流企业准入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物流企业,优化危险品存储、配送和运输网络。积极推进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运输车辆安装GPS设备,建设危险品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对危险品生产、存储、运
29、输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3.应急物流。采取政府行为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应急物流体系。选择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的生产、运输、仓储、物流园区(中心)等企业,作为应急物流的主要基地,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企业联盟、以政府为主体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市场兼容的物资储备体系和运输配送网络,平时由企业经营,兼顾政府应急征用,实施动态储备管理。加强应急物流信息化和组织指挥系统建设,建立应急快速响应机制。五、物流区域布局(一)物流区域。根据我省的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各市经济发展特点和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我省的物流发展区域划分为六大物流区域,即港口群物流区域、鲁中
30、物流区域、鲁南物流区域、鲁西南物流区域、鲁北物流区域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1.港口群物流区域。港口群物流区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是发展国际物流的主要通道,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优势。继续加快疏港铁路和公路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建设和完善青岛前湾港原油、矿石、集装箱深水泊位,增加大宗货物和集装箱运输能力。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烟台港为两翼,以威海、潍坊港为协作,建立山东半岛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一体化战略合作,拓展港口腹地,推进港口服务腹地向全国、全世界扩展,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港口设施功能完备、经济外向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重点发
31、展外向型和辐射型物流,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高效生态产业、高端产业、临港产业服务,为全省及全国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服务。2.鲁中物流区域。以济南为核心,以淄博、泰安、莱芜为重点,大力发展综合运输,推进多式联运,着重发展陆路综合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及辐射全国的中转物流。形成以济南为中心,连接省内各主要城市,辐射冀、鲁、豫、苏、皖等周边省份的物流中转基地。加快与半岛港口城市的通道对接,合作实施“大通关工程”,形成一条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建设有利于农产品交易、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的物流系统。尽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色的综合物流枢纽。3.鲁
32、南物流区域。以临沂为核心,以日照为重点。临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通过发展商贸经营、会展、物流、电子商务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形成辐射华东、华北、中原等地区的商品集散地。日照重点发展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港口物流,建设临港产业,形成港口与内陆腹地的进出口货物集疏运中心。日照与临沂应充分发挥兖石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作用,加强经济联系,搞好物流对接,发展大港口、大商贸、大物流,实现合作双赢。4.鲁北物流区域。以德州为中心,以聊城、滨州、东营为重点,大力发展连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内陆的中转物流、农产品物流。特别是滨州和东营作为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应该重点发展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
33、,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5.鲁西南物流区域。以济宁为核心,以枣庄、菏泽为重点,利用京杭运河水运成本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内河水运物流,推进公铁水联运物流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煤炭、矿石、石膏等大宗物资为主的转运型物流中心。规划建设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搞好化肥、农药、种子、塑料薄膜等农资物流配送,做好种植、饲养、加工、销售等环节物流衔接,为建设农业、林业、牲畜业基地服务。在鲁西南地区,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缩小鲁西南物流业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6.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
34、域以东营、滨州为核心,以莱州市、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乐陵市、庆云县、高青县为重点,发展服务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高效生态物流,成为连接山东半岛、京津冀、辐射东北亚的物流枢纽。依托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临港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促进临港物流业快速发展。发挥油盐化工、纺织、造纸、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优势,引导企业主辅分离,物流业务外包,积极发展专业化物流,支持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依托胜利油田和中海油,重点发展辐射全省的石油管道物流。建设一批高效生态特色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积极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
35、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二)物流节点城市。根据各地的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状况、市场需求等因素,本规划确定2个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6个省级物流节点城市、9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和28个县级物流节点城市。各级节点城市应搞好物流规划,有针对性地建设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中心),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促进大中小城市、城市与农村物流业协调发展。1.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济南:发挥省会城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国内外
36、交流的三重枢纽地位的优势,加快发展转运和分拨物流,形成北连京津大都市圈,南通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与山西、河南等能源基地相通、东与山东半岛相接的多种运输方式交汇的陆路中转物流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商贸、交通装备、机械装备、建材物、钢铁专业物流,打造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物流品牌。加快推动盖世物流、佳怡物流和零点物流港等知名物流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利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汇的条件,建立适合多式联运发展的物流中心、场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西部现代、北部盖家沟、东部郭店等4大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围绕主城区经济发展,规划建设邢村、高新区、空港、药山、崔寨、经济开
37、发区等6个专业性物流中心。在城市周边地区或物流园区内,规划建设商贸物流配送中心,支持大型连锁超市的发展。青岛:以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为目标,发挥青岛港为龙头的港口群带动作用,依托布局合理和功能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构建起辐射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中心。加快建设港口物流、空港物流和陆路物流三大系统。加强港口与陆路运输的协调,发展公铁水联运、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依托港口、机场和铁路中心站布局物流园区,重点规划建设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空港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和李沧娄山物流园区。依托主要工业产业及运输枢纽布局物流中心,规划建设
38、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胶州三里河物流中心、青岛市应急物流中心、青岛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即墨田横物流中心、即墨商城物流中心、莱西姜山物流中心和平度新河物流中心。结合城市商贸网点建设,设置一定数量的以满足城市生活与生产需要的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物流发展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在我省的物流业发展中起龙头示范作用。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省级物流节点城市。(1)东营:发挥处于京津唐与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及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部的地理
39、优势,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国家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和半岛城市群经济跨越发展新机遇,构建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晋冀和环渤海地区,海陆空相结合的物流运输网,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物流城市。依托胜利油田和中海油,重点建设和发展辐射全省的石油管道和化工物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使其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引擎与支柱。(2)烟台:依托烟台港、烟大铁路轮渡、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网优势,加强公路、铁路、港口、民航的相互连接,发展成为面向内陆腹地、东北三省和东北亚的重要物流枢纽城市。重点推进汽车甩挂运输、保税物流、农村物流和中韩车载物物流试点工作,重点发展钢铁、食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
40、品、服装等大宗出口商品物流。建立适合多式联运发展的物流园区(中心、场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依托港口,重点规划建设烟台港芝罘湾港区物流园区、西港区物流园区、龙口港区物流园区、莱州港物流园区、蓬莱港物流园区、栾家口港物流园区、烟台保税港物流园区、桃村商贸物流园区、莱阳国际绿色食品物流园区、潮水国际机场物流园区和牟平奥威国家冷链物流示范园区。(3)潍坊:充分发挥作为山东半岛物流枢纽城市作用,继续推进“青烟潍物流一体化”发展,协调建立青岛港、烟台港与潍坊港物流发展一体化战略协作关系。重点支持鲁东物流中心、滨海物流港建设,努力打造服务环渤海、辐射全国的现代临港物流基地。应依托寿光地区蔬菜基地、全国重要
41、的纺织工业基地、国家级半导体照明特色产业基地的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纺织品物流、半导体物流。利用交通和地理优势,建立适合多式联运发展的物流中心、场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在重点物流节点和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有选择性地建设重点综合物流园区及中心。(4)济宁:发挥京杭大运河北段上重要枢纽城市作用,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抓住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契机,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形成煤炭为主、多元发展的港口物流业,打造“运河物流”品牌。建成鲁西南煤炭外运和晋东南煤炭外调分流,鲁南地区对外物资集散,发展该市重化、冶金工业重要依托的枢纽基地。重点建设济宁临港物流园区、济宁高新区物流园、山东瑞中医药有限公司物流
42、中心和济宁新华物流中心。(5)临沂:充分发挥在区位、交通和商贸流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建立连接江苏、辐射长江三角洲,联通日照、连云港的商贸物流基地,服务于省内外商贸流通和经济建设。以商贸物流和会展物流为龙头,带动地方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形成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市区西部物流园区、市区东部物流园区、莒南临港物流园区、苍山物流中心、沂水物流中心、蒙阴物流中心和平邑物流中心。(6)德州: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连接京津塘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承接国家贯通南北物流通道节点的任务,建立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商贸等为主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发展成为我省连接东北、华北
43、的商品物资交流的重要物流基地。重点建设华北商贸综合物流城(园)和规划建设齐河的山东盖世物流中心、禹城的山东国际商贸港、临邑的东部商贸区物流配送中心。3.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1)淄博:发挥地处鲁中,处在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依托济南,潍坊机场,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连云港,天津等港口,形成了海、路、空、铁联运,国际、国内物流兼营的全方位现代物流格局。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纺织(丝绸)服装、建材、陶瓷等特色物流,带动特色产业升级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规划建设鲁中公铁联运物流园区、化工物流园区、淄博商贸物流园区和淄博保税物流园区和轻纺物流、机电
44、物流等物流配送中心。(2)枣庄:依托京沪铁路、高速公路和内河航运交通运输的优势,以水铁联运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建立水铁联运的煤炭、建材物流运输体系,建立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城乡统一配送体系。整合资源,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物流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规划建设鲁南铁水联运物流园区、峄城临港物流园区、高新区汽车物流中心、枣庄临港物流中心和山亭农副产品物流中心。(3)泰安:充分发挥泰安地处京沪交通之要道,京津与苏浙沪联系的必经之地,省内南北交通联系聚集点的得天独厚区位和交通优势,应结合当地产业特色,重点发展汽车配件、煤炭、钢铁加工、石膏等制造行业物流。重
45、点规划建设泰山物流园区、泰山钢材物流园区。(4)威海:建立以港口联盟为依托,以航空、铁路、公路为基础的港口物流节点城市,服务于区域内橡胶轮胎、造船修船、纺织、海洋食品等行业物流发展。发挥威海是中国大陆距韩国最近的沿海城市的地缘优势,推动中韩轮船汽车联合运输,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对韩国经贸物流的集散地。重点建设威海国际物流园和威海汇峰现代物流园。(5)日照:建立以港口联盟为依托,以铁路、公路为基础的港口物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煤炭、矿石、钢铁、木浆、大宗货物商品及进出口物流基地,服务于国家东西通道的集疏运。积极完善以日照港为新亚欧大陆桥头堡与国内西北地区联盟的经济带作用,建立西北地区新疆、陕西、甘
46、肃、宁夏等能源及物资调入和进出口的港航物流周转基地,促进我省蓝色经济区与西北地区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规划建设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日百物流配送中心、日照华丰仓储保税仓库、岚山孚宝液体化工保税仓库、三运物流园区和三运市北物流园。(6)莱芜:搞好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的衔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在产业集聚区、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打造成为产业服务的区域性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矿石、生产、储存、加工、配送一体化工程,提高钢铁生产各环节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支持钢铁产业规模扩大和效益提升。重点规划建设钢城区钢铁物流园区、开发区物流园区和莱城工业园物流园区。(7)聊城: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建设煤炭
47、、有色金属、汽车、农用车和粮食等综合物流园区,发展成为冀鲁豫交界地区综合物流服务枢纽。重点发展外销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型城市的粮食、棉花、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物流。引进先进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产业层次,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建设聊城物流园区、聊城百亿钢材物流中心、茌平综合物流园区。(8)滨州:充分发挥纺织、造纸、有色金属、汽车零部件、交通装备、油盐化工等产业优势,依托港口、铁路、高等级公路,积极发展专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城市配送,形成对接天津滨海新区、融入济南城市圈、辐射环渤海经济圈和半岛城市群、服务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鲁北物流中心。重点建设滨州临港物流园区、滨州开发区
48、物流园区、东城物流园区、邹平物流中心和大高航空物流中心。(9)菏泽:依托新兖石铁路、京九铁路、日照东明高速、济南菏泽高速等骨干通道,发挥辐射江苏、安徽、河南周边地区的优势,重点建设农产品、农资、商贸综合物流园区(中心),成为鲁苏豫皖交汇地区的商贸物流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基地。积极完善农资、农产品配送网络体系,支持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由大变强。提升本地物流企业的实力和水平,引进先进物流企业进入,以物流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发展。重点建设菏泽铁路现代综合物流园区、鲁之翼物流园区、巨野煤化工物流中心、东明石油化工物流中心、郓城煤化工物流中心、曹县庄寨木材加工物流中心。4.县级物流节点城市。从经济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区选择28个作为县级物流节点城市,分别是:章丘市、胶州市、淄博市临淄区、桓台县、滕州市、广饶县、龙口市、莱阳市、青州市、寿光市、兖州市、嘉祥县、新泰市、肥城市、文登市、荣成市、日照市岚山区、莱芜市钢城区、郯城县、禹城市、齐河县、临清市、茌平县、博兴县、邹平县、曹县、单县、东明县。在县级节点城市,可以根据产业和社会服务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