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YD 5003-2014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liyu****2010 文档编号:17308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105 大小:3.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YD 5003-2014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YD 5003-2014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YD 5003-2014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YD 5003-2014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YD 5003-2014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 5 0 0 3 - 2 01 4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Te l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B u i l d i n g s E n g i n e e r i n g2 0 1 4 - 0 5 - 0 6发布2 0 1 4 - 0 7 -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T e l e c o mmu n

2、 i c a t i o n B u i l d i n g s E n g i n e e r i n gYD 5 0 0 3 - 2 0 1 4主管部门 :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批准部 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施行 日期 : 2 0 1 4 年 7 月 1日北 京 邮 电 大 学 出 版 社 2 0 1 4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A l匕口2 0 1 4 年第3 2 号 工业 和信息化部批准 不干胶标签印刷机 等 1 2 0 8项行业 标准( 标准编号、 名称、 主要内容及起始实施 日 期见附件 1 ) , 其中机械行业标准 4 7 1 项 , 汽车行业标准 3

3、2 项 , 船舶行业标准 7 0 项 , 航空行业标准 1 1 1 项, 化工行业标准 1 3 7 项, 冶金行业标准 6 9 项, 建材行业标准 3 0 项 , 石化行业标准 1 4 项 ,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6 项 , 轻工行业标准 8 9 项 , 纺织行业标准 4 9 项 , 兵工 民品行业标准 7 9 项 , 核行业标准 1 5 项 , 电子行业标准 2 项 , 通信行业标准 3 4 项 。批准 锰硅合金( F e Mn 6 8 S i l 6 ) ) 等3 9 项冶金行业标准样品( 标准样品目录及成分含量见 附件 2 ) 0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 由机械工业 出版社出版 , 汽车行业标准

4、及化工 、 有色金属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 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织出版, 航空行业标准 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 出版 , 化工行业标准 由化工出版社出版, 冶金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 出版社 出版 , 建材行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 石化行业标准 由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 , 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出版, 纺织行业标 准 由中国标 准出版社出版, 兵工民品行业标准 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 究所 组织出版 , 核行业标准 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 出版, 电子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 通信行业标准 由人 民

5、邮电出版社 出版 、 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由北京邮 电大学 出版 社 出版 。附件 : 1 . 1 2 0 8 项行业标准编号、 名称、 主要内容等一览表( 略) 2 . 3 9 项冶金行业标准样 品目录及成分含量 ( 略)工业和信息化部2 0 1 4 年 5 月 6日前 、. 曰 本规范是根据工业和信 息化部“ 关于安排 2 0 0 9 年 通信工程建设标准 编制计划的通知” ( 工信部通函 2 0 0 9 1 9 8号) 的要求 , 由中讯 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设计单位 , 对原 中华人 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标准 Y D / T 5 0 0 3 (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修订而成

6、 。 在修订过程中, 开展了专题研究, 总结 了近年来我 国通信建筑的工程实践经验 , 增加 了新的通信建筑 ( 机房 ) 种类 , 补充 了节能减排和绿 色建筑 的内容, 反 映了通信设备 对机房环境 要求的变化。修订后的新规范 比原规范在 内容上有所扩展 , 涵盖了通信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 内容。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 : 总则 , 术语和符号 ,基本规定, 局站、 址选择, 通信工艺及电源对土建要求, 场地设计,建筑设计 , 结构设计 , 采暖、 空调、 通风设计 , 给水排水设计 , 电气设计 , 电磁屏蔽, 防雷与接地。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有: 基本规定, 通信工艺及电源对土建要求 ,

7、 地下电( 光) 缆进线室、 互联网数据 中心用房 、 客服呼叫中心 、通信基站机房等方面技术要求 ; 气体灭火 系统设置 ; 电磁屏蔽等 。调整的内容有 : 通信建筑的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 ; 空调室内设计温度; 通信机房的照度要求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 3 . 2 . 2条, 4 . 0 . 3条,4 . 0 . 4条,4 . 0 . 5 条, 4 . 0 . 9 条, 6 . 3 . 3条, 8 . 3 . 2 条, 1 3 . 0 . 8条等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 必须严格执行 。 本规范由工业 和信息化部通 信发展 司负责解释 、 监督执 行。本规范在使用过程中, 如有需要补充或修

8、改的内容 , 请与部通信发展司联系, 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通信 发展 司( 地址 : 北京市西 1长安街 1 3 号 , 邮编: 1 0 0 8 0 4 ) . 原主编单位 :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 修订主编单位 :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 孙大胜 赵汝杰 关磊 李红霞 荆春庆 张德科 刘吉克 海继 良 王伟 崔红英 林伟杰 禹光 贺晓 党晓光 赵凯 修订参编单位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参加人 : 刘洪 覃建国 林秋穗 吕一鸣 王永红 汤静波 胡若彦 陆眸 黄旭光 马德 谢友生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 . . . . .

9、 . . . . . . . 2 2 . 1 术语 2 2 . 2 缩略语 . . . . . . . . . 33 基本规定 . . . . . 4 3 . 1 通信建筑分类 , . . . . . . . . 4 3 . 2 设计使用年限及结构安全等级 5 3 . 3 耐火等级与防火分区 5 3 . 4 无障碍设施 6 3 . 5 绿色建筑技术要求 64 局 、 站址选择 . . . . . . . . . . 75 通信工艺及 电源对土建要求 9 5 . 1 一般规定 . 9 5 . 2 通信工艺对土建要求 9 5 . 3 通信电源对土建要求 1 06 场地设计 n 6 . 1 建筑布局

10、 1 1 6 . 2 道路交通 . . . . 1 3 6 . 3 其他技术要求 , , 1 37 建筑设计 巧 7 . 1 平面布局 . . . 1 5 7 . 2 机房层高及室内净高 1 6 7 . 3 室内外装修 1 7 7 . 4 建筑构造 , . 1 7 I 7 . 5 楼梯、 电梯 、 走道 1 8 7 . 6 门、 窗 . . 1 9 7 . 7 屋 面 , 2 0 7 . 8 地下电( 光) 缆进线室 2 1 7 . 9 蓄电池室 . . . . 2 2 7 . 1 0 互联网数据 中心用房 2 2 7 . 1 1 客服呼叫中心 2 3 7 . 1 2 电视电话会议室 一2 4

11、 7 . 1 3 营业厅 2 5 7 . 1 4 发电机房 、 变配电房 2 7 7 . 1 5 柴油库 . 2 8 7 . 1 6 通信基站机房 2 98 结构设计 . . . 3 0 8 . 1 结构选型 . . . 3 0 8 . 2 通信建筑的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 3 1 8 . 3 通信建筑的抗震设计 3 39 采暖 、 空调 、 通风设计 3 4 9 . 1 采暖设计 . . . . . . . . . . . 3 4 9 . 2 空调设计 3 5 9 . 3 通风设计 3 91 0 . 给水排水设计 , 4 1 1 0 . 1 一般规定 . . . . . . . 4 1 1 0

12、. 2 管道敷设 , . . 4 2 1 0 . 3 气体灭火系统设置 4 21 1 电气设计 ,4 3 1 1 . 1 供电设计 , 4 3 1 1 . 2 导线选择及敷设 4 3 1 1 . 3 照明设计 . . 4 4 1 1 . 4 智能化系统设计 4 6 II 1 2 电磁屏蔽 . 4 9 1 2 . 1 一般规定 , . . . 4 9 1 2 . 2 结构型式 4 9 1 2 . 3 屏蔽件 5 01 3 防雷与接地 . . . 5 1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 5 3引用标准名录 5 4条文说明 5 7修订 、 补充 内容一览表 8 91 总则1 . 0 . 1 为统一、 规范

13、各类通信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 使通信建筑工程设计符合 技术先进 、 经济合理、 安全适用、 确保质量 、 保护环境 、 节约能源等要求, 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 扩建、 改建的通信建筑工程设计。1 . 0 . 3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应符合城市建设中规划、 环保、 节能、 消防、 抗震 、 防洪 、 人防等有关要求。1 . 0 . 4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应符合基础设施共享共建的精神, 积极实现统一实施 , 统一管理 , 统一维护 , 分户计量。1 . 0 . 5 通信基本建设中涉及国防安全的, 应执行原信息产业部颁发的 电信基本建设贯彻国防要

14、求技术规定 。1 . 0 . 6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规范) 的规定。1 . 0 . 7 本规范与 国家有关标 准( 规 范) 相矛盾时 , 应 按 国家标准( 规范) 的相关规定办理 。在特殊 条件下 , 执行本规 范中的个别条款有 困难时 , 应充 分论述理 由, 提出采取措施 的报告 , 呈 主管部 门审批 。2 . 1术语2 . 1 . 1 通信建筑( T e l e c o m mu n i c a t io n s B u i l d i n g ) 专门为安装通信设备的生产性建筑 、 为通信生产配套的辅助生产性建筑及为通信生产提供支撑服

15、务的支撑服务性建筑。2 . 1 . 2 通信枢纽楼( B u i l d i n g f o r T e l e c o m mu n i c a t io n s C e n t e r ) 以安装长途通信设备为主, 处 于省、 市级以上 中心枢纽节点的生产楼。2 . 1 . 3 通信生产楼( B u il d in g f o r 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o n s E q u i p m e n t s ) 安装通信设备的生产楼。2 . 1 . 4 绿色通信建筑( G r e e n T e l e c o m mu n i c a t io n s B

16、 u i l d i n g )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内, 最大 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 节地 、 节水、 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 的使用空间, 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通信建筑。2 . 1 . 5 移动通信基站( Mo b i l e B a s e S t a t i o n ) 安装移动通信无线收发信设备 的通信站 。2 . 1 . 6 远端接人局( 站) ( R e mo t e S e r v i c e Un i t ) 用于 安装 为用 户提 供接 人服 务 的多 种类 型 通信 设 备 的通信站 。2 . 1 . 7 卫星通信地球站 ( S

17、a t e l l i t e C o m mu n i c a t io n E a r t h S t a t i o n ) 安装地面卫星通信设备的通信站。2 . 1 . 8 光缆中继站(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R e p e a t e r S t a t i o n ) 安装光缆中继设备的通信站。2 . 1 . 9 海缆登陆站( S u b ma r in e C a b l e L a n d i n g S t a t i o n ) 2 海底光、 电缆在登陆处设置的通信站。2 . 1 . 1 0 微波中继站( Mi c r o w a v e R e

18、l a y S t a t io n ) 安装微波通信 中继设备的通信站 。2 . 1 . 1 1 国际局(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e l e p h o n e E x c h a n g e ) 安装 国际长途通信设备的通信局 。2 . 1 . 1 2 互联网数据中心用房( R o o m f o r I n t e r n e t D a t a C e n t e r ) 为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设备安装条件的用房。2 . 1 . 1 3 客服呼叫中心 ( C a l l C e n t e r ) 以服务于电话接人为主 , 为用户提供各种 电话咨询服务

19、的呼叫响应中, b o2 . 2缩 略 语英 文缩 写GCE英文名称Gr o u n d Co mmu n i c a t i o nE q u i p m e n tH i g h P o w e r A mp l i f ie rI n t e r n e t Da t a Ce n t e r中文名称地面通信设备HPAI DC高功率放大器互联网数据 中心3 基本规定3 . 1 通信建筑分类3 . 1 . 1 通信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下列三类: 1 .专门安装通信设备的生产性建筑 ; 2 .为通信生产配套的辅助生产性建筑 ; 3 .为支撑通信生产的支撑服务性建筑。3 . 1 . 2 通信建

20、筑按重要性可分为下列三类 : 1 .特别重要 的通信建筑 , 主要包括国际出人 口局 、 国际无线电台、 国际卫星通信地球站、 国际海缆登陆站等。 2 . 重要的通信建筑 , 主要包括大区中心、 省 中心通信枢纽楼 、长途传输一级干线枢纽站 、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 本地网通信枢纽楼 、 客服呼叫中心、 互联 网数据中心楼、 应急通信用房等 。 3 . 一般的通信建筑 , 为特别重要 、 重要 以外 的通信生产用房,主要包括本地网其他通信楼 、 远端接人局( 站) 、 光缆 中继 站、 微波中继站 、 移动通信基站 、 营业厅等。3 . 1 . 3 通信建筑按高度可分为下列三类 : 1 .单

21、层和多 层通信 建筑 , 即建 筑高度 不大 于 2 4 m 的通 信建筑。 2 . 高层通信建筑, 即建筑高度大于2 4 m, 但不大于1 0 0 m的通信建筑 。 3 . 超高层通信建筑 , 即建筑高度大于 1 0 0 m 的通信建筑 。3 . 1 . 4 通信建筑工程等级分类划分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3 . 2 设计使用年限及结构安全等级3 . 2 . 1 通信建筑的使用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特别重要的通信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1 0 0 年, 其他通信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 0 年; 2 . 对既有通信建筑改建时 , 结构 加固后使用年限宜按 3 0年考虑。3 .

22、 2 . 2 通信建筑的结构安全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特别重要的及重要的通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 2 .其他通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3 . 3 耐火等级与防火分区3 . 3 . 1 通信建筑的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建筑高度超过 5 0 m或 2 4 m 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 1 0 0 0 m , 的高层通信建筑属于一类建筑, 一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 2 .其他的高层通信建筑属于二类建筑 , 二类建筑 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 3 .建筑高度在 2 4 m 以下的通信建筑及 与高层主体 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 , 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

23、4 .通信建筑地下室及油浸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3 . 3 . 2 通信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多层通信建筑 内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 5 0 0 m 2 。 2 .高层通信建筑 内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 5 0 0 m 2 ; 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 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 5 0 0 m 2 o 3 . 通信建筑内设置地下室时 , 其每个防火分 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 0 0 m2 o 4 . 通信建筑内设置 自动灭火系统时, 该防火分 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以上的规定

24、增加 1 . 0倍 ; 局部设置时, 增加 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 1 . 0倍计算 。3 . 3 . 3 通信建筑的防火设计应符合 G B 5 0 0 1 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 B 5 0 0 4 5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的规 定 。3 . 4 无障碍设施3 . 4 . 1 为通信生产提供支撑服务 的支撑服务性建筑 , 如客服呼叫中心 、 电视 电话会议厅、 营业厅等 , 应按照 J G J 5 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的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 。3 . 4 . 2 安装通信设备的生产性建筑及辅助生产性建筑可不考虑无障碍设计。3 . 5 绿色建筑技术

25、要求3 . 5 . 1 通信建筑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 内, 节能 、 节地 、节水、 节材、 保护环境 、 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相互协调 。3 . 5 . 2 通信建筑设计宜符合 G B 5 0 1 8 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 Y D 5 1 8 4 通信局( 站) 节能设计规 范 的相关规定 。如有 充分依 据 时, 可采 用其 他更适 合 通信 机房 节能 的措施。3 . 5 . 3 通信建筑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 并应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平衡的相关规范及标准的规定 。3 . 5 . 4 通信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 充分利用 可再

26、 生 能源 。4 局、 站址选择4 . 0 . 1 局、 站址选择应满足通信网络规划和通信技术要求, 并应结合水文、 气象、 地 理、 地 形、 地 质、 地震 、 交通 、 城 市规划 、 土地利用、 名胜古迹 、 环境保护 、 投资效益等因素及生活设施综合 比较选定。场地建设不应破坏 当地文物、 自然水系 、 湿地 、 基本农 田、 森林和其他保护区。4 . 0 . 2 局 、 站址的 占地面积应满足业 务发展的需要 , 局址选择 时应节 约 用地 。4 . 0 . 3局、 站址应 有安全环境, 不应选择在 生产及储存易燃、 易爆 、 有毒物质的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4 . 0 . 4局、

27、站址应避 开断层、 土坡边缘、 故河道、 有 可能塌方、 滑坡 、 泥石流及含氛土壤 的威 胁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段 , 不利地段应采取可靠措施。4 . 0 . 5 局 、 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 的地区 ; 无法避开时 , 可选在场地高程高于计算洪水水位 0 . 5 m 以上的地方; 仍达不到上述要求时, 应符合 G B 5 0 2 0 1 ( 防洪标准 的要求: 1 .城市已有防洪设施 , 并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时, 可不采取防洪措施 , 但应防止 内涝对生产的影响。 2 .城市没有设防时, 通信建筑应采取防洪措施 , 洪水计算水位应将浪高及其他原 因的奎水增高考虑在 内

28、。 3 .洪水频率应按通信建筑的等级确定 : 特别重要的及重要的通信建筑防洪标准等级为 I 级 , 重现期 ( 年) 为 1 0 0年 ; 其余的通信建筑为 II 级 , 重现期( 年) 为 5 0年。4 . 0 . 6除营业厅外 , 局 、 站址应有安静 的环境 , 不宜选在城市广场 、 闹市地带 、 影剧院、 汽车停车场、 火车站以及发生较大震动和较 7强噪声的工业企业附近。4 . 0 . 7 局、 站址应有较好的卫生环境, 不宜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 、 较多烟雾 、 粉尘、 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4 . 0 . 8 局、 站址选择时应考虑邻近的高压电站、 高压输电线铁塔、交流电

29、气化铁道 、 广播 电视台、 雷达站、 无线 电台及磁悬浮列车输变电系统等干扰源的影响。安全距离按相关规范确定 。4 . 0 . 9 局、 站址选择 时应符合通信安全保密、 国防、 人防、 消防等要求。4 . 0 . 1 0 局、 站址选择时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4 . 0 . 1 1 市内有多个局、 站址时, 不同局、 站址之间应相距一定距离, 且分布于城市的不同方 向。局、 站址 宜选择交通便利 、 传输缆线出人方便 的位置 ; 本地 网通信楼的局址 , 应置于或接近用户线路网的中心 。4 . 0 . 1 2 局、 站址选择时应考虑对周 围环境影响及防护对策。通过天线发射产生电磁波辐射的通信

30、工程项 目选址对周 围环境的影响应符合 G B 8 7 0 2 (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限值的要求和 G B 9 1 7 5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的要求。4 . 0 . 1 3 地球站站址选择时应满足其系统间的干扰容限要求 。周围的电场强度应执行 G B 4 8 2 4 ( 工业 、 科学和医疗 ( I S M) 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 限值和测量方法 的规定。5 通信工艺及电源对土建要求5 . 1一般 规 定5 . 1 . 1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应满足通信工艺和电源对土建要求。5 . 1 . 2 通信工艺设计应提 出详尽和合理的工艺设计要求 , 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 1 .局( 站) 址选择 ;

31、2 . 总平 面布局 ; 3 . 通信工艺对建筑、 结构设计的要求; 4 . 楼内电( 光) 缆走线孔洞 的设置 ; 5 .电( 光) 缆进线室的设置; 6 . 局前电( 光) 缆人孔的设置 ; 7 . 通信机房环境 ; 8 . 通信设备用电负荷要求 。5 . 2 通信工艺对土建要求5 . 2 . 1 通信工艺对建筑、 结构设计的要求应考虑下列内容: 1 . 各种通信设备占用的机房面积应根据预测 的规模 容量 、 所安装设备的品种及技术设 备的更新换代 、 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等因素确定。 2 . 安排各类通信机房楼层时 , 应考虑所 安装设备之间的功能关系及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走线路 由, 使其便

32、利 、 顺 畅、 便 于使 用和维护管理 。 3 .机房平 面布置应 紧凑 , 结构合理 , 最大限度提高设 备安装量; 各楼层的机房安排应有通用性 , 并根据需要进行分隔。 9 4 .机房设计应贯彻集中维护的原则, 按无人或少人值守的要求安排机房 , 以扩大机房的有效使用面积。5 . 2 . 2 楼内电( 光) 缆走线孔洞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通信设备机房内应预置足够数量的用于敷设通信电( 光) 缆和通信用电力电缆的垂直楼板孔洞和水平穿墙孔洞。 2 .通信电( 光) 缆孔洞与电力电缆孔洞应分别独立设置。 3 .楼板孔 洞 的设 置位 置 应采 用 既有集 中又有 分散 的形 式设 置

33、 。5 . 2 . 3 电( 光) 缆进线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 光) 缆进线室的使用面积应根据预测的通信设备机房规模、 容量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确定。 2 .电( 光) 缆进线室与外线连接 以敷设管道的方式 为主, 进线室内预留管道接 口; 每栋通信生产楼 应设 置不少 于两个相对独立的电( 光) 缆进线 室和不少于两个相对独立 的外 部 电( 光) 缆引人路 由。5 . 2 . 4 局前电( 光) 缆人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应在通信设备机 房建筑 基础外部的地面 以下设置地下 电( 光) 缆引人人孔 , 以便于通信 电缆和光缆引入至设 在通信楼 内的进线室。 2

34、. 人孔的设置类 型应 由电缆和光缆 的敷设型式及 引人方 式确 定 。5 . 3 通信电源对土建要求5 . 3 . 1 通信建筑应有可靠的电源保证, 应根据预测的通信设备终期用 电量确定电源容量 , 并 为电源设备预 留足够 的机房面积及合理的结构荷载 。5 . 3 . 2 安排通信电源机房时, 应考虑所安装设备之间的功能关系及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走线路由; 电力 、 电池室宜设置在动力负荷 的中心 , 节约线缆长度及 日常运行费用。i 场地设计6 . 1 建筑布局6 . 1 . 1 通信建筑工程应根据城市规划条件和任务要求, 按照建筑与环境关系, 对建筑布局 、 道路 、 竖 向、 绿化及工程

35、管线等进行综合性场地设计 , 并符合下列要求 : 1 . 在满足生产安全 、 防火 、 防噪声 、 防电磁辐射、 卫生 、 绿化、 建筑朝向、 采光、 日照和施工等条件下 , 应充分利用地形 , 减少单体附属建筑, 力求功能分区明确、 紧凑合理。 2 .宜利用冬季 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 向, 利用夏季 自然通风。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 向或接近最佳朝 向。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3 .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 , 合理利用原有建筑及设施 , 减少初期投资, 节约用地 , 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 、 水系等 , 采取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6 . 1 . 2 通信

36、建筑的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通信建筑 的布局应按功能明确分区 : 1 ) 生产性建筑与生活用房在同一局址时 , 应划分为生产 区和生活区, 并作安全分隔。卫星通信地球站内不宜建职工宿舍。 2 ) 生产性建筑不应与行政办公楼合建。 3 ) 生产性建筑不应与锅炉房 、 油浸变压器室合建。 2 . 建筑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 3 . 根据地域气候特征, 防止和抵御寒冷、 暑热、 疾风、 暴雨 、 积雪和沙尘等灾害侵袭 , 并应利用 自然气流组织好通风 , 防止不 良小气候产生 。 1 1 4 . 应根据噪声源的位置、 方 向和强度采取综合措施 , 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 。同时,

37、 宜将产生较大噪声 的发电机房布置在对周 围建筑物影响较小 的地方 , 必要时应采取隔声、 消声措施 , 降低 噪声干扰, 以满足 G B 3 0 9 6 声环境质量标准 及所处 区域的环保要求 ,符合 G B J 8 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和 G B 1 2 3 4 8 工业企业厂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的规定及 Y D 5 1 6 7 通信用柴油发 电机组消噪音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通信机房空调室外机位置应远离居民住宅。 5 . 建筑物与各种污染源 的卫生距离 , 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在布置锅炉房 、 食堂等有烟灰粉尘散发的建筑物时 , 宜根据当地的常年风向将此类建筑物设 在对通 信

38、建筑影 响较 小的位 置。三废处理应符合 G B Z 1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的规定。 6 . 客服呼叫中心、 生产维护中心等人员较多的通信建筑宜有较好的朝向。 7 . 通信建筑的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电磁辐射应符合 G B 8 7 0 2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限值 的规定 。对周 围一定距离内职业暴露人员、 周围居民的辐射安全, 应符合G B 1 2 6 3 8 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 的规定。6 . 1 . 3 局址 内应有畅通的雨水排水系统 ,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 局址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措施。 2 . 局址内为无组织排水时, 场

39、地应高于局址周围地面的高程,并有不小于 0 . 2 %的排水坡度, 且应考虑出水的通畅。 3 . 建筑物底层出入 口处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外地面雨水回流。 4 . 室外 地 面优 先 采用 透 水 地 面, 透 水 地 面 面积 比大 于 等于 4 0 %。6 . 1 . 4 通信建筑的安保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除营业厅外 , 通信建筑不宜临街开 门。局址周 围宜设置围墙 , 并设置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 。 2 . 通信建筑位于城市主要干道一侧 时, 该侧宜设金属栅栏 围 1 2墙, 或底层外窗设置金属栅栏 , 并采取设置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等其他安全措施 。 3 .海缆登陆站、 微波站、 卫星通信

40、地球站的围墙高度 , 不宜低于 2 . 2 m6 . 1 . 5 微波站、 移动通信基 站、 卫星通信 地球 站的总平 面设计 图上应有表明指北( N ) 方向为真北的标志 , 并注明建北( 或磁北 ) 与真北的夹角。6 . 2道 路 交 通6 . 2 . 1 局址内的道路及广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交通流线应清晰 , 内外人 流、 车流与物流合理分流, 防止交叉干扰 , 利于消防、 停车和人员集散 ; 宜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可供 车辆和人员通行的与城市道路相连的通路和出口。 2 . 局址内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 3 . 消防车通道与建筑物间距应符合 国家现行相关防火规范的规 定

41、 。 4 .车行道路改变方 向时, 应符合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 ; 消防车道路应按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设置。 5 . 人员较多的通信建筑主要出人 口附近应留有一定面积的室外平坦空地, 以利于人员安全疏散 。 6 .营业厅宜结合城市规划要求设置用户停车位 。6 . 2 . 2 局址内道路宽度及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局址内车行路面的宽度不应小于 4 . 0m, 在主要 出人 口处可适 当加宽路面宽度。 2 .人行路面的宽度不应小于 1 . 5 mo 3 .路面应选用耐久和不易起灰的材料。6 . 3 其他技术要求6 . 3 . 1 局址 内建筑密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局址内建筑密度宜

42、为 2 5 %- 3 5 0 0 , 最大不宜超过 4 5 %; 临时性建筑物不列人建筑密度的计算 内。 2 .局址内扩建或改建时的建筑密度, 可按实际情况确定。6 . 3 . 2 局址内绿地率应满足规划、 安全、 消防的要求,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 局址内应选用少维护 、 耐候性强 、 病虫害少、 对人体无害 , 不散布花絮的植物。 2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的乡土植物 , 且采用包含乔 、 灌木的复层绿化。 3 .易发生火灾及散发烟灰的建筑物四周宜种植阔叶树。 4 .可合理采用屋顶绿化等方式。6 . 3 . 3 局址内禁止设置公众停车场。6 . 3 . 4 局址内设

43、置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应满足规划 、 安全及消防需要 ,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局址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 应按建筑面积 、 使用功能及人数 , 根据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 。 2 .根据生产性通信建筑内无人及少人值 守的特点 , 机 动车辆停车位建议指标为: 1 ) 省会级及 以上为 : 0 . 2 0车位/ 1 0 0 m 2 建筑面积。 2 ) 地市级及以下为 : 0 . 1 8 车位/ 1 0 0 m 2 建筑面积。 3 ) 非机动车停车位建议指标为 2 . 0 车位/ 1 0 0 m 2 建筑面积。 3 .客服呼叫中心等人员较多的通信建筑, 停车位可参 照

44、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办公建筑 的要求设置。 4 .机动车停车场( 库) 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应进行处理 , 不得影响周 围环境 , 其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7 建筑设计7 . 1 平面布局7 . 1 . 1 通信机房的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平面布局应满足工艺规模容量及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 充分考虑通信设备安装及维护的方便 , 并从层高、 内部交通、 消防、 建筑构造 、 楼面荷载等方面 为远期 生产 房间的扩充与调整创造条件 。各层平面应具有通用性、 兼容性 。 2 . 应合理控制通信建筑的体型系数。通信机房应采用矩形平面, 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 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安装数量

45、, 不应采用圆形 、 三角形平面等不利于设备布置 的机房平面 , 在满足消防等要求情况下 , 应加大标准层面积 。 3 . 通信机房内不宜设置隔断, 以提高建筑面积的有效利用率。近期只安装部分通信设备时 , 可将 未装机部分进行临时性分隔 , 但应采取措施保证临时分隔在后期改建拆除时不影 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并应按照相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 以满足近远期要求。 4 .通信机房的室外机平台宜紧临机房设置 , 不宜设在西向; 室外机平台宜开敞 。7 . 1 . 2 安排各类通信机房楼层时, 应考虑所安装设备之间的功能关系及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走线路 由, 使其便利、 顺畅 、 便

46、于使用和维护管理。7 . 1 . 3 通信机房及辅助生产用房的上层不应布置易产生积水的房间, 不能避免时, 上层房间的楼面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7 . 1 . 4 机房内机房专用空调的加湿进水管一侧宜设置挡水设施。7 . 1 . 5 建筑物的变形缝不得设在通信机房内部。 1 57 . 1 . 6 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设备用房等。通信建筑内的冷冻机房 、 通风机房 、 水泵 房、 电缆充气 控制 室等一些有较大噪声的房间, 宜设 于地下 室内或在室外单设。上述房 间应采取 隔震和隔声措施 , 降低噪声对周围生产房间的干扰 , 以符合环保要求。7 . 1 . 7 少人或无人值守的通信机房按

47、大空间设计时, 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 3 0 ma7 . 2 机房层高及室内净高7 . 2 . 1 通信机房的层高, 应 由工艺生产要求 的净高 、 结构层、 建筑层 、 风管( 或下送风架空地板) 及消防管网等高度构成 。7 . 2 . 2 工艺生产要求 的净高 , 应 由通信设备 的高度 、 电缆槽 道和波导管的高度、 施工维护所需的高度等综合确定, 应符合表 7 . 2 . 2的规定 。表 7 . 2 . 2 工艺生产要求的净高值机房类别净高 ( m)通信机房3 . 2- 3 . 3 备注1 . 按机架高度 2 . 2m, - _ 层走线架考虑2 . 楼层建筑面

48、积大于2 0 0 0 时 ,宜取 上限, 其他取下 限测量室 :( 1 ) 总配线架高度镇3 . 0 m( 2 )总配线架高度3 . 0 m: . ;地下电( 光 ) 缆进线室局 内安 装 有市 话设 备 3 . 0 ,其他)2 . 6柴油发电机房:( 1 ) 设备容量1 0 0 0 k W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3 . 5 4 . 0按设 备要求 定4 . 0 - 5 . 0) 5 . 0)4 . 04 . 04 . 0 - 5 . 6按进线方式和设备要求定7 . 2 . 3 楼层层高宜 由主机房 的层高来确定。与主机房配套 的生产房间和辅助生产房间的层高, 不宜另定层高要求 。7 .

49、2 . 4 工艺设计时作为后 期发展用 的房 间或为适应后期通信设备有可能改变的生产房间的净高 , 可参照表 7 . 2 . 2的净高要求进行 设 计 。7 . 3 室内外装修7 . 3 . 1 通信建筑的造型和室内外装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类通信建筑造型应满足工艺要求 。造型和立面设计应力求简约、 大方 , 不应大量使用装饰性构件。通信建筑不宜设置大面积玻璃( 或其他透 明材料 ) 幕墙 ,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外装修应选用实用 、 耐久且经济的材料, 做到构造简单 、 方便施工 、 节约投资。 2 .外墙装修及外保温应满足国家有关防火方面的规定 。 3 .通信机房的室 内装修设

50、计 , 应满 足通信工艺 的要求和 G B5 0 2 2 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的相关规定。装修材料应采用光洁 、 耐磨 、 不燃烧 、 耐久 、 不起灰、 环保的材料。除作为空调 回风道使用外 , 通信机房不应设吊顶 。 4 .通信机房的墙面和顶棚的抹灰、 涂料 , 应按建筑有关设计及施工规范中规定的中级标准要求设计 。7 . 3 . 2 通信机房楼地面 、 墙 面、 顶棚的防静电设计应符合 Y D / T7 5 4 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的规定。7 . 3 . 3 安装通信设备的机房采用下送风架空活动地板时, 应有防静电措施 ; 在有抗震要求的情况下 , 其支脚应满足抗震要求 。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