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标段
液压高速夯实机压实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施工人员、机械设备 2
三﹑液压高速夯实机压实 3
四﹑质量保证措施 5
五﹑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
六﹑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8
七﹑文明施工 10
液压高速夯实机压实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当高填路提填方超过8m时,原来地面采用液压高速夯实机夯实处理,处理范围为路堤坡脚外2.0m,8m以上每填筑2m路提顶面采取液压高速夯实机夯实。另本标段内陡坡路提或填挖交界处采用液压高速夯实机夯实处理。具体见表1.1。
表1.1 高填路提处理路段
序号
起讫桩号
工程名称
处理范围
1
K66+660~K66+700
高填路提
原地面及8m以上每填筑2m顶面夯实
2
K70+830~K71+020
高填路提
原地面及8m以上每填筑2m顶面夯实
3
K71+590~K71+650
高填路提
原地面及8m以上每填筑2m顶面夯实
表1.2 陡坡路提或填挖交界处理路段
序号
起讫桩号
工程名称
处理面积(m2)
1
K65+600~K65+616
横向半填半挖
20
2
K66+042
纵向填挖交界
208
3
K66+480~K66+550
横向半填半挖
318
4
K66+640
纵向填挖交界
1071
5
K66+700~K66+710
横向半填半挖
153
6
K66+760~K66+790
横向半填半挖
459
7
YK68+205~YK68+230
横向半填半挖
382.5
8
YK68+280
纵向填挖交界
159.3
9
YK68+625
纵向填挖交界
159.3
10
YK70+817
纵向填挖交界
159.3
11
ZK70+950~ZK71+020
横向半填半挖
1071
12
ZK71+044
纵向填挖交界
159.3
13
ZK71+045
纵向填挖交界
159.3
14
YK71+260
纵向填挖交界
159.3
15
YK71+300
纵向填挖交界
159.3
16
K71+580~K71+610
横向半填半挖
459
合计
5256.6
二﹑施工人员、机械设备
2.1人员情况
路基高速液压夯实机压实施工由专业作业队伍负责。
表2.1 参加试验施工管理的人员表
序号
职务或工种
人数
职责
1
副经理
1
施工总负责
2
总工程师
1
技术总负责
3
队长
1
现场施工指挥、资源组织与协调
4
试验员
3
现场试验负责
5
安质员
1
现场安全、质量负责
6
技术员
2
现场技术负责
7
测量员
3
现场测量负责
8
机械作业人员
8
机械操作
9
辅助工人
1
画点、做标识、规化作业方法
2.2主要设备配置
本着各种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配置。具体的配备方法是:以需要的生产能力为目标。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下表:
表3.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
台
2
2
推土机
/
台
1
3
平地机
/
辆
1
4
液压高速夯实机
THC36
台
1
36KJ
5
自卸汽车
20T
台
6
6
洒水车
8T
台
1
7
测量仪器
套
1
8
土工试验仪器
套
1
9
平板荷载试验仪
K-30
套
1
三﹑液压高速夯实机压实
3.1施工准备
按试验方案配备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经培训符合要求后,人员方可上岗;机械设备经检查验收后,方可进场作业。根据本段作业要求,施工人员和机械提前进场,配置相应的人员与机械。
明确采用施工机械的规格及性能,夯实机械夯实的次数、夯击强度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3.1.1场地平整
路基在夯击前必须按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平整度等进行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液压高速夯实点的布设。同时放样出试验段边线及中线,根据路基中线及边线进行布点。
3.1.2测点布置
作业点布置采用横平竖直法布点,布点采取沿锤心距离1.5m均匀布点,布设范围为路基填筑范围,必要时4个夯点间补夯(红色为补夯作业范围),如下图1所示。
图1高速液体夯实机落锤布置图
3.1.3技术准备
测量人员在已施工完并按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检测合格的路基上放出夯点,并编号,按照编号测出每一点初始高程。施工前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待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1.4试验准备
明确试验方法,配备试验仪器和专业人员。具体为:平板载荷仪一套、土工试验仪器一套。专职试验员不少于2名,经培训合格并对路基检测工艺熟知。质量控制采用“定人、定位”的原则进行检测,“定人”指的是同一种检测方法始终由同一试验员进行操作;“定位”指的是检测点位相对固定。质量检测在本工艺试验中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在工艺试验的各阶段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二是为了掌握各种试验工艺与检测方法之间的关系。
3.2液压高速夯实机夯实试验段施工
3.2.1施工工艺流程
图2液压高速夯实机压实施工工艺流程图
3.2.2详细施工步骤
a.对于夯实的路段,按照施工前准备项目进行液压夯实前场地的平整、碾压。
b.在已施工完并按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检测合格的路基上放出夯点,用白灰标识并编号,之后按照编号测出每一点初始高程。液压夯实机按测量放样的位置就位,使夯锤对准点位。
c.夯实机根据其夯实能分为强、中、弱三档,将夯机调至强档夯击5锤,测量夯点的下沉量并记录。
d.以强档每3锤为一组,累加并记录每3锤的沉降量。
e.重复c~d条项目,直至完成第6锤、9锤、12锤液压高速夯实机夯实,累加并记录每5锤的沉降量。
f.单个夯点满足夯击标准要求后,移机进行下一点位,采用并列作业方法,每次作业上迫5点,再进行下排5点施工。
g.液压高速夯实机作业点夯锤外缘距桥、涵结构物最小距离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建议强档夯实时,作业点夯锤外缘距桥、涵结构物最小距离不小于50cm。横向结构物顶部填土厚度不小于2.0m时方可进行夯实作业。
h.平整场地。
3.2.3液压高速夯实质量检测标准
夯击标准: 每分层填筑2m进行补强,采用3档档位9-15锤作业,提升高度1.2m。
验收标准:后三锤累计沉降量小于15mm。
正常施工过程中,单点锤击数可根据实际沉降量适当调整。规定锤击数的沉降量大于控制值,应区别情况处理:
a.沉降量大于控制值的20%以内时,在相邻4点适当减少锤击数补夯;
b.沉降量大于控制值的20%~50%时,应在相邻4点间补夯;
c.沉降量大于控制值的50%时,说明下层土体偏弱,局部开挖重填或其他加固措施;
3.2.4施工注意事项
a.液压高速夯实机工作时,作业点夯锤外缘距桥、涵结构物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0cm,因为夯击能量大,易损坏填层边部。
b.横向结构物顶部填土厚度不大于2.0m范围内,禁止夯实作业。
c.填层表面干燥时要适量洒水,防止表面粉尘化,影响能量向深层传递。
四﹑质量保证措施
4.1质量保证制度
4.1.1坚持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策划
坚持《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路基的要求,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技术指南,认真落实“以试验段引路,进行工艺试验,取得可行性成果后,有序展开大面积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有保证,避免盲目施工”。对参与试验段管理、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把质量控制放在工作的首位。制定合理的施工生产计划,确保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4.1.2建立内部质量“三检”制度
项目部队设立专职质检人员,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实施检查控制,做好隐蔽工程的自检工作。质量验收,严格采取“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三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加强与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的密切配合,服从质量监督和建设、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查。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对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代表进行的随时抽查和重点检查提供必要的检查条件,对检查提出的质量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进行返工或返修。实现“四位一体”联合创优的工作局面。
4.1.3坚持图纸审核、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前,由项目部技术部组织参加试验段施工的有关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审核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确保施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根据试验段试验方案,编制可操作的技术交底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个人。
4.1.4建立测量制度
加强测量复核制,测量人员必须进行换手测量复核。专业作业队伍成立沉降观测组,坚持对试验段内基底沉降情况进行跟踪量测,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以数据指导施工进度,对路基施工进行动态施工管理。
4.1.5建立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组织参加本工程施工的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施工规范、规则、规定和验标,要求所有参建员工理解工程特点,熟悉施工的程序和质量要求,了解并掌握易产生质量隐患的重要工序及重要环节,定期安排技术培训,并进行技术考核。
4.2质量保证措施
(1)充分准备:预测一切不利因素,充分做好劳动力、物资、机械、设备的进场,确保通过较好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有序进行。
(2)制定专项技术交底:结合现场地形、作业队人员等具体情况,编制可操作、实施性强的施工技术交底文件。
(3)确定料源:路基施工,填料是关键。按照高速公路对路基填料的特殊要求,对沿线路基填料进行调查,进行试验比对分析。从填料的质量、运输道路以及经济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符合要求的取土场。经对选定的取土场土源进行土质取样、筛分检测,确定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加强检测:以检测为控制主线,贯穿施工全过程,以科学的检验检测手段获得真实可靠数据,全面指导施工。
(5)雨天施工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注意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雨季施工工作安排。当天路基填筑的填料,当天应摊铺并碾压成形。雨天,备料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已摊铺完成没有进行压实的地段,天晴后进行翻晒,达到要求后进行施工。已进行压实的地段经过晾晒达到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1日常安检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项目“安全保证体系”,以加强施工作业现场控制和职工的安全教育为重点,以定期、不定期检查、专业检查相结合,努力做到安全无事故,高效、优质地建设本工程。
各种设备必须按性能说明书使用,按操作进程进行操作,不得违章指挥操作,不得超负荷工作,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5.2安全保证体系及制度
5.2.1安全保证体系
作业队长、工班长、操作工人及各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项目设专职安全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形成安全生产体系,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5.2.2安全管理制度
a.学习制度
工程开工前,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坚持每周不少于两小时的安全教育,针对施工项目,结合有关现行的规范、规则上好安全技术课。
b.持证上岗制度
各级安检人员须持证上岗,加大现场管理力度,处罚果断。安检人须进行专业培训,取得合格的上岗证。对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c.安全检查制度
各级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各级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特点和自身管理办法,建立安全检查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发现问题填发安全隐患通知书,并制定对策措施,限期整改,专人复查。
d.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通过经济与行政手段的有效结合,将安全生产与绩效紧密挂钩,实行风险抵押基金制度,定期考核兑现,达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有序可控。
6.2.3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a.边坡作业
注意观察,发现有滑移、坍塌迹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所有高边坡的施工必须提前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截断山体水流。排水设施必须与实际地形和临近的沟渠顺接,确保雨季排水畅通,不积水。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截水沟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缝较多的岩石路段,对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截水沟的出水口,均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底及沟壁。
b.机械作业: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物机部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退回设备保障贲门进行维修和安装。
各种机械设备必须有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c.施工用电:严格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开关箱标准、有门、有锁、有防雨设施,标识统一;开关箱安装漏电保护器,电箱内设隔离开关;“一机一阐、一箱一漏”,熔丝规格符合标准;照明线、动力线架设高度符合要求、通过便道时应穿管埋地;照明线路应采用专用回路漏电保护,灯具高度距离地面不低于3米;配电线路不得老化、破损,专用保护零线设置应符合要求,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不混接。
d.夜间施工:对于夜间施工,施工人员与白天人员进行换班,加强人员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夜间照明设施及亮度符合安全施工需要,满足人员操作要求。
六﹑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6.1环境管理目标
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现场内外环境,避免由于施工操作引起的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环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施工污水排放、有毒烟尘浓度、控制施工噪声、控制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100%;施工临时占地恢复植被率100%。
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车,扬尘严重时应洒水,减少施工沿线的尘土污染。当土的含水量较低时,宜于前一日洒水润湿。
液压夯击施工场地的附近有构造物时,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施工,避免构造物损伤。
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噪音和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机械作业产生的噪音应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液压夯击施工范围内的出入后应有醒目的安全标示,禁止无关车辆与人员出入。在不断绝交通的情况下采取交通安全措施,设置交通标示。
夜间施工时,场地必须设置符合操作要求的照明设备与夜间警示标示。
6.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6.2.1环境保护措施
a.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使施工人员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建筑法》及地方政府有关法规、条例。
b.施工中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洪水淹没、毁坏农田及建筑物,排水系统及早建立完善,防止涵、沟水直接排放农田。
c.生活垃圾定点堆放,掩埋覆盖,严禁四处乱扔;生活圬水处理设化粪池,不直接排放,避免污染水源。
d.施工期间做好既有道路养护工作,不得随意占用道路施工、堆放物料、搭设临时建筑物,施工期间的废水、泥浆不得流出场外,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6.2.2水土保持措施
a.保护生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三同时”制度,加强驻地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和管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地方政府有关法规、条例。严格按设计施工,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严禁随意取土、弃碴以及对非施工用地范围的地表植被造成破坏。
b.水土保持工作由安全质量部负责,配置专职环保员,建立健全水保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坏。
c.开工前邀请地方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共同对水文、地质、植被情况进行调查,复核设计水土保持方案,并制定出详细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d.路基工程优先安排排水设施施工,边坡植草,护坡等水保工程随时主体工程施工,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七﹑文明施工
⑴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图,修建生产和生活设施,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四周设置排水沟,及时完成“三通一平”,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建设文明工地。施工现场内加工场地、预制场地、材料堆放场地采用砼硬化。水电管线按照规范架设,生产、生活区分开布置。施工现场四周采用半封闭围蔽,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
⑵建立工地现场挂牌制度,设置鲜明周正的标示牌:责任划分牌(工程名称、施工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试验员、质检员、安全员),形象进度图(工程数量、工程简介及进度计划、工期安排和实际完成数量及进度指标)。
⑶施工现场悬挂“四牌三标”,悬挂时要齐全、美观、整齐、按照规定的材料、式样、颜色、内容等标准格式统一加工制作。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图划定的位置堆放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所有材料分类存放、堆码整齐,并悬挂标识牌。
⑷施工现场、生活区排水系统完善,并经常清理,保持排水畅通。
⑸各种生活垃圾要设固定的垃圾箱或垃圾池,定期清运到环保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理场。
⑹施工作业人员应统一着装,佩戴安全帽。各种岗位人员佩戴胸卡,施工负责人、质量、安全检查人员佩戴红色袖标。
⑺工程开工前,详细调查各种管线埋设情况及位置,并作好标识,加以妥善保护。
⑻施工便道、场区道路要合理规划布置,要有专人定期洒水、整修,保持平顺、畅通。施工便道在跨越既有公路时,要设醒目警示牌,要设专人防护,做好公路路面的清扫工作。
⑼加强各种车辆清洗、保养工作。各种易产生扬尘的运输物资,在车箱顶部覆盖、密封。
⑽施工现场办公室或值班室,墙面悬挂(张贴)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形象进度图、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施工现场的宣传彩旗、宣传标牌、安全警示牌要齐全醒目。
⑾开工前,编制车辆与机械设备文明驾驶守则,制定各种车辆、机械的操作规程,加强车辆与机械的维修与保养。车辆与机械不得带故障上路,不得违规违章行驶,杜绝机械和车辆事故。
⑿各工点施工要科学组织、周密安排,使各工种、工序有序展开,做到工完料尽,完工后场地要清理、恢复、平整。
⒀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正确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加强对职工的教育、管理,与当地政府、群众携手共建文明工地。
⒁加强治安保卫,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暴乱爆炸等恐怖事件,以及群殴、械斗等群体性突发治安事件的,立即报当地政府部门同时上报建设单位,并协助当地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平息事态,防止事态扩大,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和避免人员伤亡。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