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服务系统,建成后将使我县各级政府、涉农单位方便及时的获取气象信息和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信息;预警时效大大延长、应急处置能力将显著提高,为我县的防灾减灾,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因此,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完成系统建设任务,现将有关建设事项通知如下:一、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筒介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由信息发布平台(设在县气象局)、气象电子显示屏和气象语音接收机组成。既可以在有播音条件的地方使用气象电子显示屏和气象语音接收机组合,也可以单独使用气象电子显示屏
2、。其特点:一是电子显示屏覆盖面广、内容直观、速度快捷,被誉为是站在身边的“信息服务台”。二是信息发布内容广且及时。电子显示屏和预警接收机不仅能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而且还能把政府和部门宣传的有关政策、重要信息、公告、通知等进行发布,比如森林防火、计划生育政策、疾病防疫等等,从而实现信息发布平台共享。三是建设难度小。只要通电、有移动信号即可建设。二、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方案(三)信息内容提供。由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以文字方式加盖单位印章提供给气象局,由气象局负责发布。(五)奖励。上报的信息,一经采纳每条信息气象局给予10元的稿费;如果有突出表现(如应用气象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防御措施,避免了
3、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将给予奖励。三、系统建设和维持费用 主题词:建筑施工 安全监管 对策建议 一、建筑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2005年建筑业伤亡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1.4%和6.5%。但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安全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政府行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
4、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其它各类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实施依法监管工作,尚未做到位;有关交通、铁道、水利、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在本职责范围内,对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界定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还未完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难度大;有些建设工程(如化工、冶金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等)的政府行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行政监管主体缺失,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 (二)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诸多责任主体,从历次
5、安全检查特别是重特大建筑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执行安全法规和标准规范意识差,三违 死亡16人的特大跨塌事故,施工企业没有大桥拱架施工安装组织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北京市西单西西工程9.5死亡8人的施工坍塌事故,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等。这些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很好汲取。 (三)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法监督乏力。目前与建筑安全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如1997年颁布的现行建筑法,关于建筑领域调整的范围和对象,特别是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
6、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有的内容与有关法律法规不一致;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造成企业在招投标中,不规范竞争,为保证低价中标,压减应有的安全投入,埋下大量事故隐患。执法监督不力,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从严执法不到位,动态监管不及时;此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处罚力度不够等。 (四)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
7、量农民工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00万人,80%为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不务实、不严格,也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对策措施和建议 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其特点看,点多面广,劳动密集,流动作业,层次较多,事故易发,属高危行业;从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看,涉及建设、施工、监理,以及勘察、设计、设备供应等多个环节;从政府监管主体看,涉及建设、铁道、交通、水利、电监和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综
8、合各方面的情况,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应积极推进四个转变:一是由对单一部门管理转向对全行业统一监管;二是由治标为主转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三是由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转向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四是工作重心由事后管理转向隐患治理和事故预防。为此,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依法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依法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各类建设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负全责;铁道、交通、水利、电监等专业建
9、设工程主管部门,应负责有关专业监管,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指导、协调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加强相应的全管理工作。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细化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的职责定位,形成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统一监管,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调运转的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和工作机制。 (二)强化安全基础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10、保障安全投入,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要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履职尽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大力推进建筑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打牢安全管理基础,确保施工企业本质安全。工程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要依法认真履行有关安全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各方相关安全责任。 (三)研究和实施建筑安全生产的治本质之策。标
11、本兼治,重在治本,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基本途径。一是要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当前应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工作,增加有关安全生产内容,特别是要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主体地位,明确其对建筑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在从业资格和施工许可前置条件中应补充有关安全生产许可的规定;修订、完善两个责任主体安全职责、责任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处罚办法等。二是研究制定建筑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制定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及建筑事故死亡、伤害的
12、经济赔付标准和实施办法,发挥经济政策对建筑安全生产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四)认真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建设工程的特点,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的以预防坍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总体目标和各项要求,细化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严格督查,相互配合,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严重或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企业,责令停业整顿。对整改不合格的,应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直至取消相关资质。通过专项整治,坚决遏止重特大坍
13、塌、高处坠落事故以及隧道坍塌、透水、瓦斯爆炸、桥梁坍塌、塔吊坍塌、深基坑坍塌、高大棚架坍塌、拆除工程坍塌事故多发的势头,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确保实现建筑业事故死亡人数较2005年总体下降3%的目标。 (五)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强化日常动态监管。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是从源头强化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企业主体安全责任的重要手段。用足用好这一有力武器,必须狠下决心,严把建筑市场安全准入关。一是对逾期未取证的施工企业,依法责令退出建筑市场。截止今年3月底,已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6.4万余家,颁证率88%,仍有2.5万余家企业未申领许可证。尽快制定和实施有关规定和具体办法,对2
14、006年6月30日前,经整顿仍达不到安全生产颁证标准的建筑施工企业,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严禁从事建设项目招投标、施工等任何建筑施工活动,坚决依法撤消其建筑资质,并向社会公布,强化社会监督。二是加强对持证施工企业的日常动态监管。进一步完善许可证日常动态监管制度和监管程序,实施许可证年检制度,对持证企业进行抽查和回检,加大对持证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安全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降低安全生产条件或发生事故的持证企业,必须重新审核安全生产条件,责令整改。同时针对不同情况,依法暂扣、吊销许可证,并进行经济处罚。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对无安全生产许可证仍擅自进行建筑施工活动的企业,要依法严格处罚,清除出建筑市
15、场,决不能放任自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推进联合执法,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法律的权威性。 (六)加强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从事安全培训教育强制性的规定和办法,明确政府及企业的职责、任务,以及从业条件、培训教育内容、考试考核办法、违规处罚责任等。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施工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管理,做到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同时,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三类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古今中外,“权力滥用”催生“官员落马”现象不乏其例。倘若
16、,县级党政“一把手” 失去监督,其代表的地方组织权力“塔顶”出了问题,危害社会程度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因此,加强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既是有效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举措,又是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大课题之一。经过初探,笔者认为可以把其概括为“面临五大危机,存在五个原因,提出五项对策”三句话。一、当前县级党政“一把手”面临五大危机一是权力集中且自由裁量弹性大。党政“一把手”工作涉及面广,且在地方位高权重,特别是“三重一大”权力只限原则性规定,没有量化的界定,存在的腐败风险非常大。极少数党政“一把手”违背集体领导原则,大权独揽,唯我独尊,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置党的组织原则于脑后,扰乱或空
17、转正常程序,搞一言堂、家长制,听不得不同意见,对于敢于提反对意见的人打击报复,坏了规矩,乱了分寸,最终遭到“清算”,自毁“前程”。 二是拒腐防变意识淡化。平时放松修身养性,动摇理想信念,背弃党的宗旨,私欲膨胀、方向迷失,极易被不法者“下套”。“落套”之后,由他们牵着鼻子走,深陷腐败泥潭难以拔足。三是监督时空范围扩大。一方面,极少数县级党政“一把手”的八小时内外活动空间太大,并行为诡秘;另一方面,上级无法做到及时监督,同级难以实施有效监督,下级根本无力进行监督,致使对其监督更加乏力。四是刻意规避法纪约束。对法纪置若罔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极力规避法纪,或钻制度漏洞,或打擦边
18、球,或借幌子搞变通,行权外走“阳光运作”,内行“暗箱指定”,权力公开图于形式,让人“雾里看花”,败坏党风,带坏政风、民风。五是甘当不法者“棋子”。县级党政“一把手”既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又是不法者以糖衣炮弹狙击的重点。面对财物、情色的诱惑,极少数县级党政“一把手”不能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把权力作为交易筹码,与不法者沆瀣一气,挟私分肥。二、县级党政“一把手”难度危机的五点原因一是思想道德滑坡。由于放弃修身养性,导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蜕变,丧失“免疫力”。官本位、家长制、个人特权等封建主义垃圾沉渣趁机泛起,享乐、拜金、利己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乘虚而入。二是地方权力独揽。当前,凡事提倡党政“
19、一把手”负总责,以期高位推动工作。其实,这种过分强调个人集权做法,不仅严重违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原则,还更好地促成他们独揽人事、财务、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和执法工作等方面权力。三是行权流程失控。党章明确规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对于这一规定,具体执行中普遍缺少易于操作的程序规定。极少数县级党政“一把手”混淆书记会、常委会、全委会、党代会之间关系,会前抢先发言,定调画框,破坏规则程序,致使流程失控。四是制度机制软化。近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加快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政府投资监管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改革,推出
20、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但是,现行许多政策法规制度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原则性的多,可操作性的少;管事的多,程序性的少;惩戒性的多,预警性的少。在执行当中存失之以宽、失之以软问题,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条件。五是外部环境腐蚀。随着活动时空扩大,领导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和“娱乐圈”所涉人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加之行业“潜规则”干扰,领导干部若不谨慎对待,可能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三、加强县级党政“一把手”监督五项对策一是抓教育,吹“廉风”。以廉政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为学习主要内容,以闽赣省委旧址、烈士公园为教育基地,以本地内外案件为警示教材,突出
21、正确权力观、民主集中制、党纪国法教育,养成正、勇、才、和“四气”,铸就公道正派、求真务实、克己奉公、开拓创新、清正廉洁“五品”。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和慎权慎独慎微慎友,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聚精会神抓发展,全心全意抓民生,自觉主动抓稳定,以身作则抓班子,认真负责抓队伍,真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抓监督,把廉舵。以党内监督为主,构建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构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形成“职责明确、信息共享、职能互补、整体联动”的大监督格局。加强巡视工作力度,全面掌握党政“一把手”八小时内外详情,对发现的问题跟踪督促整改,确保巡视成效。坚持政府常务会议
22、决、县委常委会否决分离制衡工作机制和项目建设“六个一(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名项目法人、一个工作机构、一套工作方案、一支施工队伍)”推进机制;实行受、办、批(执)分离,程序、过程、结果公开和双人负责制度;推行权力运行过程登记、吸纳群众参与、群众代表质询、党政“一把手”行为社会公示和民主评议、测评。推进领导干部跟踪考廉工作,任前教育强意识、任中监督筑防线、任后考评定去留,一并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财产收入申报公示、任职全程审计等制度。三是抓制度,铺廉轨。坚持集体领导、个人分工原则,摒弃凡事“一把手”负责理念,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体制机制制度,并加大执法、效
23、能监察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的问题,防止截留走样,决不搞“情有可原、下不为例”。当前,应当注重制度“立、改、废”工作,重点完善以下项制度:第一,党政“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即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和执法工作。第二,关于党委(党组)实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事项标准、主要程序(酝酿、集体、执行)、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六个方面详尽规范,切实分离决策、执行、监督“三权”。推行党政“一把手”“末位发言”制度和常委会票决制度,防止党政“一把手”的“误导”作用,体现科学、民主、依法精神。具体工作中,必须严把重大决策“调研论证、操
24、作规程、反馈评价、公示听证、责任追究等关口,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必须严把重要干部任免推荐、测评、考察、公示、表决等关口,规范动议、提名、酝酿、决策、监督五权,推行“四种推荐(个人自荐、民主推荐、组织推荐、领导个人实名推荐)”产生初始提名人选、“三轮遴选(基层党委<党组>、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县四套班子领导及法检两长会议)”确定考察对象、“三道关卡(常委会表决、全委会票决、任职公示)”确定拟任人选这一办法,保障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用人;必须严把重大项目安排“决策、公示、公开招投标、监管、责任追究”等关口,防止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豆渣工程”; 必须严把大额资金使用“审批、
25、使用、操作、效益”等关口,确保大额资金使用安全稳健。第三,党务、政务、财务、事务公开制度,扩大公开范围,构建公开平台,创新公开形式,提升公开效果,充分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第四,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试行),运用组织、党纪和政纪手段,坚决处理党政“一把手”不作为、乱作为、不当作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失职和渎职行为。第五,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机制,以“找”为基础、“防”为关键、以“控”为核心,抓住“清权确权、职能分解、流程再造”等重点,实现审与批、定事与办事、承办与监督分离,让他们知道“危险”、查找“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真正地实现“关
26、口前移”。同时,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网络对接和互联互通,加强过程监督和实时动态监控,促进权力阳光运行。四是抓改革,造廉台。突出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政府投资监管制度改革,推进以“五中心一平台”为主的廉政阳光工程建设。精简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加强“两集中、两到位”管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行为统一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运行;推进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改革,彻底“收支脱钩”,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加快纪检监察机构体制改革,稳步推行垂直管理运行模式,从根本上实现有效监督。五是抓惩处,亮廉剑。县级党政“一把手”一旦发生违纪违法问题,对其查处阻力、困难和压力大。因此,对涉及党政“一把手”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手软,从严从重处理到位。另外,要求党员干部切实引以为戒,时常核算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健康“七账”, 在从政生涯中始终保持人民公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本色。 13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