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717440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说文解字序注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說文解字叙說文解字叙譯注譯注 泉州師院文傳學院泉州師院文傳學院 趙宗乙趙宗乙【原文原文】古者庖羲氏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與地之宜,【注釋注釋】庖羲庖羲即伏羲即伏羲,也作宓羲、包羲、伏戲也作宓羲、包羲、伏戲等等。傳說神話中的古代帝王。傳說神話中的古代帝王。白虎通白虎通稱伏羲、神稱伏羲、神農、燧人為農、燧人為“三皇三皇”。相傳他畫八卦、造書契,。相傳他畫八卦、造書契,教民以田以漁。教民以田以漁。象,物象。法,與象,物象。法,與 “象象”互互文。文。鳥獸之文鳥獸之文指指鳥獸的紋理鳥獸的紋理。文,文理;宜

2、,文,文理;宜,猶言儀,謂形狀。猶言儀,謂形狀。【譯文譯文】古代庖羲氏統治天下的時候,上則觀察古代庖羲氏統治天下的時候,上則觀察星象於天,下則觀家現象於地,又看到鳥獸的紋星象於天,下則觀家現象於地,又看到鳥獸的紋理和地理的形狀,理和地理的形狀,【原文原文】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以垂憲象。【注釋注釋】於是始作易於是始作易八卦八卦:易易系辭系辭作作“於是始作八於是始作八卦卦”,無,無“易易”字。八卦即乾、坤、震、艮、離、字。八卦即乾、坤、震、艮、離、坎、兌、巽。說坎、兌、巽。說易易者認為八卦分別代表天、者認為八卦分別代表天、地、雷、山、火、

3、水、澤、風八種自然現象,而地、雷、山、火、水、澤、風八種自然現象,而乾、坤兩卦又最為重要,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乾、坤兩卦又最為重要,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許慎認為八卦始於伏羲氏,切現象的最初根源。許慎認為八卦始於伏羲氏,是人對自然萬物認識的開始。是人對自然萬物認識的開始。垂,示也。憲,垂,示也。憲,法也;憲象,法定的圖像。法也;憲象,法定的圖像。【譯文譯文】近則取法於身,遠則取象於物,於是開近則取法於身,遠則取象於物,於是開始作了八卦,用它來表示法定的圖像。始作了八卦,用它來表示法定的圖像。【原文原文】及神農氏及神農氏結繩結繩為治而統為治而統其事,其事,庶業其緐庶業其緐,飾偽,

4、飾偽萌生。萌生。【注釋注釋】神農氏神農氏是是神話傳說中的古代帝神話傳說中的古代帝王。王。姜姜姓。相傳他始用木制耒耜,教民農姓。相傳他始用木制耒耜,教民農業生產,並業生產,並嚐嚐百草,發現藥材,教民治病。百草,發現藥材,教民治病。結繩:結繩:“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繩。”統,紀也。統轄管理。統,紀也。統轄管理。庶,眾庶,眾也;其,通也;其,通“綦綦”,極也,程度副詞;緐,極也,程度副詞;緐,多也。此謂事物特別繁。多也。此謂事物特別繁。飾偽,巧飾偽飾偽,巧飾偽詐也。詐也。【譯文譯文】至神農時代,用結繩的辦法記錄至神農時代,用結繩的辦法記錄事物,諸事繁雜,飾偽的

5、事情不斷發生。事物,諸事繁雜,飾偽的事情不斷發生。【原文原文】黃帝之史倉頡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注釋注釋】黃帝,上古帝王。又稱軒轅氏。黃帝,上古帝王。又稱軒轅氏。史,史官,記事之官也。倉頡或作蒼頡。史,史官,記事之官也。倉頡或作蒼頡。傳說倉頡四目,始制文字,為黃帝史官。傳說倉頡四目,始制文字,為黃帝史官。蹏,古蹄字。迒,獸跡。蹏迒,近義複合蹏,古蹄字。迒,獸跡。蹏迒,近義複合詞。詞。分理猶言文理、紋理。分理猶言文理、紋理。書契:書,書契:書,寫;契,刻。書契,此指書寫;契,刻。書契,此指書写写契刻之文字。契刻之

6、文字。【譯文譯文】黃帝的史官倉頡,看到鳥獸足跡,黃帝的史官倉頡,看到鳥獸足跡,知道紋理可以互相區別,始創造了文字。知道紋理可以互相區別,始創造了文字。【原文原文】“百工以乂,萬品以察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蓋取諸夬。“夬,揚于王庭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居德則忌也。也。【注釋注釋】易易系辭系辭作作“百工以治,萬民以察百工以治,萬民以察”。百工,。百工,百官;乂,治也;品,類也。百官;乂,治也;品,類也。夬,夬,易易之卦之卦名。名。易易夬夬:“夬,決也。剛決柔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夬,揚于王庭夬

7、,揚于王庭”:此此為為易易夬卦夬卦卦辭。卦辭。君子,君子,王臣百官。施,加也。祿,恩也。下,下層庶民。王臣百官。施,加也。祿,恩也。下,下層庶民。居德,蓄德;忌,忌諱。桂馥曰:居德,蓄德;忌,忌諱。桂馥曰:“則忌當為則忌當為明忌。明忌。”【譯文譯文】“百官以乂,萬民以察百官以乂,萬民以察”,大概是根據,大概是根據夬卦的道理吧夬卦的道理吧 “夬,揚于王庭,夬,揚于王庭,”這就是說,文這就是說,文字是在王者朝廷裏宣教明化的,是百官用以對下字是在王者朝廷裏宣教明化的,是百官用以對下施加施加恩恩惠惠,增修德行,明白禁忌的。,增修德行,明白禁忌的。【原文原文】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

8、象形,故,故謂之文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即謂之字。【注釋注釋】依類象形:按照物類的特徵如依類象形:按照物類的特徵如實描畫物體的形象。實描畫物體的形象。文:獨體為文,包文:獨體為文,包括象形、指事。括象形、指事。形聲相益:形與聲交相增形聲相益:形與聲交相增益。益,附也,加也。益。益,附也,加也。字:合體為字。字:合體為字。包括形聲、會意。包括形聲、會意。【譯文譯文】倉頡在開始創造文字的時候,大倉頡在開始創造文字的時候,大抵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畫出它們的圖形,所抵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畫出它們的圖形,所以叫做以叫做“文文”。後來形旁聲旁相互結合就。後來形旁聲旁相互結合就叫做叫做“字字

9、”。【原文原文】文者,物象之本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字者,言孳乳而浸多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書者如也。【注釋注釋】物象之本物象之本者,者,謂謂“文文”是物體形象是物體形象的本來樣子。本,本然現象。的本來樣子。本,本然現象。孳,生也。孳乳,孳,生也。孳乳,猶言孳生。浸,一作寖,漸也。猶言孳生。浸,一作寖,漸也。箸,通箸,通“著著”,明也。書,寫。竹帛,明也。書,寫。竹帛,段段注注:“古用竹木,不古用竹木,不用帛;用帛蓋起于秦。用帛;用帛蓋起于秦。”“許於此兼言帛者蓋隱許於此兼言帛者蓋隱括秦以後言之。括秦以後言之。”書者,如也:段注:書者,如也:段注:“謂如

10、謂如其事物之狀也。其事物之狀也。”【譯文譯文】“文文”是表示事物的本然現象,是表示事物的本然現象,“字字”就是由文孳生出來而逐漸增多的。寫在竹帛上的就是由文孳生出來而逐漸增多的。寫在竹帛上的叫做叫做“書書”,“書書”就是就是“如如”的意思。的意思。【原文原文】以迄五帝三王之世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改易殊體。封于泰山。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注釋注釋】迄,至,到。五帝指黃帝、帝顓頊高陽、帝迄,至,到。五帝指黃帝、帝顓頊高陽、帝嚳高辛、帝堯、帝舜。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武。嚳高辛、帝堯、帝舜。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武。改易殊體改易殊體,謂文字屢經改變,出現

11、了很多不同的形體,謂文字屢經改變,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形體,殊,異。殊,異。封,祭天地。泰山,東嶽泰山。古人認為泰山封,祭天地。泰山,東嶽泰山。古人認為泰山最高,上接雲天,故每當皇帝即位時,便至泰山積土築壇最高,上接雲天,故每當皇帝即位時,便至泰山積土築壇以祭天,叫做以祭天,叫做“封封”;同時在泰山旁之梁父山築壇祭地,;同時在泰山旁之梁父山築壇祭地,叫做叫做“禪禪”。此言自黃帝以下,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代,。此言自黃帝以下,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代,立石碑于泰山之上,而所刻文字,各代不同。立石碑于泰山之上,而所刻文字,各代不同。史記史記封封禪書禪書曰:曰:“管仲曰: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七十二

12、家。古者封泰山,禪梁父,七十二家。”桓譚桓譚新論新論:“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千八百餘處,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千八百餘處,而可識者七十有二。而可識者七十有二。”靡,無。靡,無。【譯文譯文】到了五帝三王的時代,文字逐漸改變成不同形到了五帝三王的時代,文字逐漸改變成不同形體。在泰山祭天地的有很多朝代,使用的文字沒有相同的。體。在泰山祭天地的有很多朝代,使用的文字沒有相同的。以上第一段,言周代以前文字之源流。以上第一段,言周代以前文字之源流。【原文原文】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六書。【注釋注釋】“六書六書”之之稱,最早見於稱,最早見於周禮周禮地地官官保氏保氏

13、:“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以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教以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東漢東漢人人解釋解釋“六書六書”的的名稱和次第如下:名稱和次第如下:1 1、鄭衆、鄭衆周禮周禮地官地官注注: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2 2、班固班固漢書漢書藝文志藝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轉注、假借。3 3、下文下文許慎許慎所列所列、指事指事、象形象形、形形聲聲、會意會意、轉注轉注、假借假借”。后世后

14、世學者們一般都採學者們一般都採用許慎的名稱和說解、班固的次第,即象形、指用許慎的名稱和說解、班固的次第,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譯文譯文】周朝的制度,兒童八歲入小學,保氏先周朝的制度,兒童八歲入小學,保氏先用用“六書六書”來教育王室的子弟。來教育王室的子弟。【原文原文】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見意,上下是也。【注釋注釋】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是說字形一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是說字形一看便能認識,仔細觀察就能看出它的意義。看便能認識,仔細觀察就能看出它的意義。說文說文中指事字,多注明中指事字,多注明“指

15、事指事”。有時用。有時用“象某某之形象某某之形”來說明。來說明。“上:高也,指事也。上:高也,指事也。”甲文甲文“上上”作作“、”等形;金文与之略同。段注本改等形;金文与之略同。段注本改 “丄丄”作作“二二”。“下,底也。指事。下,底也。指事。”許篆作許篆作“”,段注本,段注本改作改作”。許書無底字,底即低字。許書無底字,底即低字。【譯文譯文】第一種叫做指事。所謂指事,就是一見第一種叫做指事。所謂指事,就是一見就可以認識,細緻觀察就可以瞭解它的意義,就可以認識,細緻觀察就可以瞭解它的意義,【原文原文】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日月是也。【

16、注釋注釋】詰詘,屈曲,彎曲。詰詘,屈曲,彎曲。谓谓畫出那個字形,是按畫出那個字形,是按照物體的實際形狀曲折如實地描畫出來的。照物體的實際形狀曲折如實地描畫出來的。說文說文凡象凡象形字,則曰形字,則曰“象形象形”或或“象某某之形象某某之形”。“日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从囗一。象形。,實也。太陽之精不虧。从囗一。象形。”甲文作甲文作“、”,金文作,金文作“、”等形。羅振玉等形。羅振玉增訂殷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虛書契考釋曰:曰:“日體正圓。卜辭中諸形,或為多角形,日體正圓。卜辭中諸形,或為多角形,或為正方者,非日象如此,由刀筆能為方、不能為圓故也。或為正方者,非日象如此,由刀筆能為方、不能為圓故也。”

17、“月月,闕也。大陰之精。象形。,闕也。大陰之精。象形。”釋名釋名釋天釋天曰:曰:“月,闕也。滿則闕也。月,闕也。滿則闕也。”甲文作甲文作“、”,金文作,金文作“、”諸形。徐灝諸形。徐灝注箋注箋:“古文鐘鼎文象上下弦古文鐘鼎文象上下弦之形。日象圜形,故月象其闕也。之形。日象圜形,故月象其闕也。”【譯文譯文】第二種叫做象形。所謂象形,就是畫成那個東第二種叫做象形。所謂象形,就是畫成那個東西,隨著它的形體而曲折,日、月二字就是這樣。西,隨著它的形體而曲折,日、月二字就是這樣。【原文原文】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成,江河是也。【注釋注釋】“名名

18、”指表示事類的字;指表示事類的字;“譬譬”指比擬指比擬讀音的字。意思說:形聲,是以表事類的字爲形,讀音的字。意思說:形聲,是以表事類的字爲形,取比擬讀音的字爲聲,相互結合起來構成新字。取比擬讀音的字爲聲,相互結合起來構成新字。段段注注曰:曰:“名者自其有音言之,文者自其有形言名者自其有音言之,文者自其有形言之,字者自其滋生言之。之,字者自其滋生言之。”說文說文凡形聲字,則曰凡形聲字,則曰“从从某,某聲某,某聲”。“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从水工聲。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从水工聲。”江:见母东部;工:见母东部“河,水。出焞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从水河,水。出焞煌塞外昆侖山,發

19、原注海。从水可聲。可聲。”河:匣母歌部;可:溪母歌部。河:匣母歌部;可:溪母歌部。【譯文譯文】第三種叫做形聲。所謂形聲,就是根據第三種叫做形聲。所謂形聲,就是根據事物造字,再取一個近似的聲符配合而成,江、事物造字,再取一個近似的聲符配合而成,江、河二字就是這樣。河二字就是這樣。【原文原文】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武信是也。【注釋注釋】會者,合也。會意,合二體之意也。一體不會者,合也。會意,合二體之意也。一體不足以見義,故必合二體之意以成字。比,並,比合,組合。足以見義,故必合二體之意以成字。比,並,比合,組合。類,字類。誼,義之本字。指

20、撝,同類,字類。誼,義之本字。指撝,同“指揮指揮”,所指向,所指向。說文說文凡會意之字曰凡會意之字曰“从从某某某某”或曰或曰“从从某某从从某某”。若。若會意兼形聲字,則曰會意兼形聲字,則曰“从从某某从从某,某亦聲某,某亦聲”。“武,楚莊王曰: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許慎據許慎據左傳左傳宣公十二年宣公十二年楚莊王的話釋楚莊王的話釋 “武武”,認,認為為“武武”字字“从从止止从从戈戈”,會止息干戈,防止戰爭之意。,會止息干戈,防止戰爭之意。甲文作甲文作“、”,金文作,金文作“、”諸形。諸形。于于省吾省吾雙劍誃古文雜釋雙劍誃古文雜釋釋武釋武曰:曰:“

21、武武从从止止从从戈,本義為征戈,本義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也。戈即武器也。”“信信,誠也。,誠也。从人从言。从人从言。”段注:段注:“人言則無不信者,故人言則無不信者,故从人言。从人言。”【譯文譯文】第四種叫做會意。所謂會意,就是組合兩個以第四種叫做會意。所謂會意,就是組合兩個以上的字,表示一個新的意義,武、信二字就是這樣。上的字,表示一個新的意義,武、信二字就是這樣。【原文原文】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受,考老是也,考老是也。【注釋注釋】轉注有很多解釋。戴震

22、、段玉裁認轉注有很多解釋。戴震、段玉裁認為為“轉注轉注”就是互訓。段注以為就是互訓。段注以為“建類一首建類一首謂分立其義之類而一其首謂分立其義之類而一其首”,“同意相受同意相受謂謂無慮諸字,意恉略同,義可互受相灌注而歸於一無慮諸字,意恉略同,義可互受相灌注而歸於一首首”。即建立所寫的字類,偏旁相同而又讀音相。即建立所寫的字類,偏旁相同而又讀音相近的歸在一個部首之內,它們彼此意義相同可以近的歸在一個部首之內,它們彼此意義相同可以互相承受。互相承受。朱駿聲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文通訓定聲改改“轉注轉注”定義及例定義及例字為字為“轉注者,體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長是也轉注者,體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長是也

23、”。【譯文譯文】第五種叫做轉注。所謂轉注,就是說造第五種叫做轉注。所謂轉注,就是說造這種文字要統一部首,用一個同義的字輾轉注釋,這種文字要統一部首,用一個同義的字輾轉注釋,老考的關係就是這樣。老考的關係就是這樣。【原文原文】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事,令長是也,令長是也。【注釋注釋】托,寄也。事,義也。依聲托事,托,寄也。事,義也。依聲托事,謂托意於同音之字。許意假借為引伸借音者,如謂托意於同音之字。許意假借為引伸借音者,如漢人謂縣令為令長,而令之本義,發號也,長之漢人謂縣令為令長,而令之本義,發號也,長之本義,久遠也,縣令縣長本無其字,而由發號之

24、本義,久遠也,縣令縣長本無其字,而由發號之令,久遠之長引伸展轉而為之。令,久遠之長引伸展轉而為之。說文說文凡假借字多言凡假借字多言“以為以為”或或“古文以為古文以為”。朱駿聲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文通訓定聲改改“假借假借”定義及例定義及例字為字為“本無其意,依聲托字,朋來是也本無其意,依聲托字,朋來是也”【譯文譯文】第六種叫做假借。所謂假借就是本來沒第六種叫做假借。所謂假借就是本來沒有這個字,借用一個同音字來表示這個概念,令、有這個字,借用一個同音字來表示這個概念,令、長二字就是這樣。長二字就是這樣。【原文原文】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與古文或異或異。至孔子書六

25、經。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注釋注釋】宣王,周宣王。太史,官名。籀,即宣王,周宣王。太史,官名。籀,即史籀,人名。許慎以為大篆為周代流行文字,近史籀,人名。許慎以為大篆為周代流行文字,近人王國維已持否定態度,並論定大篆為春秋戰國人王國維已持否定態度,並論定大篆為春秋戰國之際秦國的文字。十五篇,指史籀篇。之際秦國的文字。十五篇,指史籀篇。與古文與古文或異或異,謂與倉頡之古文稍有不同。謂與倉頡之古文稍有不同。六經:指六經:指詩詩、書書、禮禮、樂樂、易易、春秋春秋。厥,其也,指示代詞;厥意,古文厥,其也,指示代詞;厥意,古文字形

26、構成所體現的意義。說,解釋。字形構成所體現的意義。說,解釋。【譯文譯文】到周宣王的時候,太史官名叫籀的作大到周宣王的時候,太史官名叫籀的作大篆十五篇,跟古文稍有不同。直到孔子編寫六經,篆十五篇,跟古文稍有不同。直到孔子編寫六經,左丘明寫春秋傳,都用古文,字的意義還能夠說左丘明寫春秋傳,都用古文,字的意義還能夠說明。明。【原文原文】其後諸侯力政其後諸侯力政,不統于王,惡禮樂之,不統于王,惡禮樂之害已,而皆去其典籍害已,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畮。分為七國,田疇異畮,車塗異軌,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文字異形。【注釋注釋】政,借為征;力

27、政,以武力相征伐。政,借為征;力政,以武力相征伐。去其典籍:廢棄舊時的典章書籍。去其典籍:廢棄舊時的典章書籍。田疇,近田疇,近義複合詞,田地,指可耕地。畮,同畝,土地單義複合詞,田地,指可耕地。畮,同畝,土地單位量詞。位量詞。塗,同途。軌,車轍。按:軌當指車塗,同途。軌,車轍。按:軌當指車行的軌道。由山西永固關入陝,山有石條鋪成的行的軌道。由山西永固關入陝,山有石條鋪成的軌路,當為古代車軌之遺制。軌路,當為古代車軌之遺制。【譯文譯文】此後,各國諸侯互相征伐,不服從周天此後,各國諸侯互相征伐,不服從周天子,他們討厭禮樂妨害自己,於是都廢棄舊時的子,他們討厭禮樂妨害自己,於是都廢棄舊時的典章書籍。

28、當時天下分為七國,各國田畝劃分的典章書籍。當時天下分為七國,各國田畝劃分的制度不同,車路軌道的寬窄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制度不同,車路軌道的寬窄不同,法律制度不同,衣冠形式不同,語言的聲音不同,文字的形體也衣冠形式不同,語言的聲音不同,文字的形體也不同。不同。【原文原文】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曆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所謂小篆者也。【注釋注釋】斯作倉頡篇:斯作倉頡篇

29、:倉頡篇倉頡篇與下文與下文爰曆篇爰曆篇、博學篇博學篇都是我國早期的字書。都是四言韻語,用小篆都是我國早期的字書。都是四言韻語,用小篆書寫。漢代改用隸書來寫書寫。漢代改用隸書來寫,合合3 3篇為一書,斷篇為一書,斷6060字為一章,字為一章,凡凡5555章,稱為章,稱為倉頡篇倉頡篇,又稱,又稱“三倉三倉”,共三千三百字。,共三千三百字。中車府令:秦官名,主乘輿、路、車者。中車府令:秦官名,主乘輿、路、車者。太史令,太史令,掌天時星曆、起草文書、記載史事等。胡毋,姓,或作胡掌天時星曆、起草文書、記載史事等。胡毋,姓,或作胡母。母。史籀大篆:史籀,即史籀大篆:史籀,即史籀篇史籀篇,秦以後稱,秦以後稱

30、史史籀篇籀篇的字為大篆。的字為大篆。頗,略微。頗,略微。【譯文譯文】秦始皇秦始皇刚刚刚刚統一天下,丞相李斯就上書建議把統一天下,丞相李斯就上書建議把這些混亂現象統這些混亂現象統起來,廢除那些跟秦朝文字不同的書寫起來,廢除那些跟秦朝文字不同的書寫形式。李斯作形式。李斯作倉頡篇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曆篇爰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博學篇,都是取史籀大篆,都是取史籀大篆,有的有的稍微稍微進行一些改變或簡化,這就是所說的小篆。進行一些改變或簡化,這就是所說的小篆。【原文原文】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興戍役興戍役,官獄職務緐

31、,官獄職務緐,初有隸書,初有隸書,以趣約易,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而古文由此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注釋注釋】興戍役:興,徵集;發動。戍,戍興戍役:興,徵集;發動。戍,戍邊;役,徭役。官,官府;獄,監獄;邊;役,徭役。官,官府;獄,監獄;緐,古緐,古繁字。繁字。“官獄職務緐官獄職務緐”的情況下,為了書寫便利,的情況下,為了書寫便利,出現了隸書。隸書筆劃平直方正,有明顯的起筆出現了隸書。隸書筆劃平直方正,有明顯的起筆與收筆,實為小篆的俗體,也叫佐書,即佐助篆與收筆,實為小篆的俗體,也叫佐書,即佐助篆書之意。書之意。【譯文譯文】這個時候,秦王朝燒毀了經書,廢除了這個時候,秦王朝

32、燒毀了經書,廢除了過去的典籍,大量發動隸卒,興起役戍,行政事過去的典籍,大量發動隸卒,興起役戍,行政事務,監獄案件一天天繁雜起來,開始產生隸書,務,監獄案件一天天繁雜起來,開始產生隸書,以求簡便,於是古文使從此不用了。自此以後秦以求簡便,於是古文使從此不用了。自此以後秦國文字有八種體式:國文字有八種體式:【原文原文】一曰大篆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三曰刻符,四曰蟲書,四曰蟲書,五曰摹印,五曰摹印,六日署書六日署書,七曰殳七曰殳書書,八曰隸書八曰隸書,【注釋注釋】大篆即籀文。大篆即籀文。小篆即李斯等在籀小篆即李斯等在籀文基礎上省改者,與大篆對稱,又稱秦篆。文基礎上省改者,與大篆對

33、稱,又稱秦篆。刻刻符:指刻在符節上的字體,實即篆書,因用刀刻符:指刻在符節上的字體,實即篆書,因用刀刻而成,故筆劃平直。而成,故筆劃平直。蟲書即鳥蟲書。因筆劃形蟲書即鳥蟲書。因筆劃形狀象鳥象蟲而得名,實亦篆書之別體。蟲書是專狀象鳥象蟲而得名,實亦篆書之別體。蟲書是專門寫在旗幟上的字,也有用作印章文字或刻鑄在門寫在旗幟上的字,也有用作印章文字或刻鑄在兵器上。兵器上。摹印:刻在璽印上的字體。是就小篆摹印:刻在璽印上的字體。是就小篆字體變化而成。字體變化而成。署書:即題署之體。段注:署書:即題署之體。段注:“凡一切封檢題字皆曰署。凡一切封檢題字皆曰署。”殳書:殳,兵器;殳書:殳,兵器;殳書,刻於兵器

34、之體。其形體筆劃較小篆略有簡殳書,刻於兵器之體。其形體筆劃較小篆略有簡省,草率,並接近隸書。省,草率,並接近隸書。隸書:此指秦隸。隸書:此指秦隸。自刻符以下自刻符以下,漢書漢書藝文志藝文志謂之六技,謂之六技,其中除隸書外,大約都是大篆、小篆之藝其中除隸書外,大約都是大篆、小篆之藝術體,故嚴格說來,八體實際只有三體,術體,故嚴格說來,八體實際只有三體,即大篆、小篆、隸書。即大篆、小篆、隸書。【譯文譯文】一叫大篆,二叫小篆,三叫刻符,一叫大篆,二叫小篆,三叫刻符,四叫蟲書,五叫摹印,六叫署書,七叫殳四叫蟲書,五叫摹印,六叫署書,七叫殳書,八叫隸書。書,八叫隸書。以上第二段,言周秦文字之演變。以上第

35、二段,言周秦文字之演變。【原文原文】漢興有草書漢興有草書。尉律。尉律:學僮十七以上始試,:學僮十七以上始試,諷籀書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吏九千字乃得為吏;又以八體試之。;又以八體試之。【注釋注釋】草書:段玉裁曰:草書:段玉裁曰:“按草書之稱起於草稿按草書之稱起於草稿其各字不相連緜者曰章草,晉以下相連緜者曰今草。其各字不相連緜者曰章草,晉以下相連緜者曰今草。”草書之特徵有二:草書之特徵有二:簡化,二連緜。簡化,二連緜。尉律,廷尉之尉律,廷尉之法律規定。廷尉,秦漢時官名,掌刑律。法律規定。廷尉,秦漢時官名,掌刑律。諷籀書:據段諷籀書:據段注:諷,背文也;籀,紬繹理解之意。注:諷,背文也;籀,紬繹理解之

36、意。漢書藝文志漢書藝文志:“試學童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試學童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無無“籀籀”,可知此,可知此“籀籀”字非字非史籀篇史籀篇之之“籀籀”,與,與“諷諷”近義。諷籀者近義。諷籀者謂諷誦理解也。書,書寫。謂諷誦理解也。書,書寫。吏,當據吏,當據漢書漢書藝文志藝文志作作“史史”。段注:。段注:“得為郡縣史也。得為郡縣史也。周禮周禮:史十有史十有二人。二人。注曰:注曰:史,掌書者。史,掌書者。又,又,史,掌官司書以史,掌官司書以贊治。贊治。注曰:注曰:贊治,若今起文書草也。贊治,若今起文書草也。”以下文以下文“郡移太史並課,最者以為尚書史郡移太史並課,最者以為尚書史”云云,亦可證

37、此云云,亦可證此“吏吏”當作當作“史史”。段注是。段注是。【譯文譯文】漢朝初年,出現了草書。廷尉的法律規定:學漢朝初年,出現了草書。廷尉的法律規定:學童十七歲以上才得應考,能諷誦理解九千宇的文章才能允童十七歲以上才得應考,能諷誦理解九千宇的文章才能允许许當史官;當史官;【原文原文】郡移太史並課郡移太史並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書或不正,輒舉劾之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莫達其說久矣其說久矣。【注釋注釋】課課,考核;考試。考核;考試。說文說文言部言部:“課,試課,試也也。”並課,合試。並課,合試。太史太史,太史令太史令。最者以

38、為尚書史:最者以為尚書史:最者,謂成績最優者。尚書史,即尚書令,秦漢時官司史,最者,謂成績最優者。尚書史,即尚書令,秦漢時官司史,掌奏章文書。掌奏章文書。書或不正,輒舉劾之:書或不正,輒舉劾之:謂吏民上書,書謂吏民上書,書寫如不合規格者,即舉而糾之。輒,副詞,就。劾,以法寫如不合規格者,即舉而糾之。輒,副詞,就。劾,以法糾有罪糾有罪。小學,文字之學。文字之學謂之小學者,古代小學,文字之學。文字之學謂之小學者,古代八歲入小學時所教所學也。修,治,講究。八歲入小學時所教所學也。修,治,講究。達,通曉,明白。其說,文字構形之說。段注:達,通曉,明白。其說,文字構形之說。段注:“莫解莫解六書之說也。六

39、書之說也。”【譯文譯文】地方送到朝廷地方送到朝廷由太史令主持由太史令主持會試,成績最好的會試,成績最好的錄取為尚書史。書寫有不正確的就檢舉處分他。現在雖然錄取為尚書史。書寫有不正確的就檢舉處分他。現在雖然還有廷尉的法令,可是不考試了,小學也不講求,一般人還有廷尉的法令,可是不考試了,小學也不講求,一般人早就不懂得文字構形的道理了。早就不懂得文字構形的道理了。【原文原文】孝宣時,召通倉頡讀者孝宣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張敞從受之;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亦能言之。【注釋注釋】召通倉頡讀者:徵召能讀懂李斯召通倉頡讀者:徵召能讀懂李

40、斯倉頡篇倉頡篇之說解者。通,精通;讀,謂說解,之說解者。通,精通;讀,謂說解,解釋。倉頡讀,謂李斯所作倉頡篇之說解。解釋。倉頡讀,謂李斯所作倉頡篇之說解。張張敞從受之:段注:敞從受之:段注:“令張敞從此人學。令張敞從此人學。”亦能亦能言之:謂亦能講解誦讀言之:謂亦能講解誦讀倉頡篇倉頡篇。【譯文譯文】孝宣皇帝的時候,召集了精通孝宣皇帝的時候,召集了精通倉頡篇倉頡篇的人,派張敞跟他學習;此外,涼州刺史杜業、的人,派張敞跟他學習;此外,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也能夠講授文字的知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也能夠講授文字的知識。識。【原文原文】孝平時,征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孝平時,征禮

41、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元士以禮為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纂篇。黃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纂篇。凡倉。凡倉頡以下十四篇頡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群書所載,略存之矣。之矣。【注釋注釋】禮,爰禮。未央廷,即未央宮。禮,爰禮。未央廷,即未央宮。小學元小學元士:精通文字學的元士。元士,大士,優異之士。士:精通文字學的元士。元士,大士,優異之士。黃門黃門侍郎,漢代官名,在宮禁內侍從皇帝。采,採用,謂採用侍郎,漢代官名,在宮禁內侍從皇帝。采,採用,謂採用會議講學討論之結果。會議講學討論之結果。凡倉頡以下十四篇:謂凡倉頡以下十四篇:謂倉頡篇倉頡篇以下至以下

42、至訓纂篇訓纂篇總共十四篇。今所存者,唯總共十四篇。今所存者,唯急就篇急就篇。凡,總共。凡,總共。凡五千三百四十字:十四篇,八十九章,凡五千三百四十字:十四篇,八十九章,每章六十字,共計五千三百四十字。每章六十字,共計五千三百四十字。【譯文譯文】孝平皇帝的時候,徵聘爰禮等百多人,在未央孝平皇帝的時候,徵聘爰禮等百多人,在未央宮中講述文字,封爰禮作小學博士。黃門侍郎揚雄採集他宮中講述文字,封爰禮作小學博士。黃門侍郎揚雄採集他們所講的編成們所講的編成訓纂篇訓纂篇。合計。合計倉頡篇倉頡篇到到訓纂篇訓纂篇共十四篇,合計五千三百四十字,各書所記載的文字大致共十四篇,合計五千三百四十字,各書所記載的文字大致

43、都保存著。都保存著。【原文原文】及亡新居攝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之部。自以為應制作。自以為應制作,頗改定古文。,頗改定古文。【注釋注釋】亡新,指王莽。王莽初封新都侯,亡新,指王莽。王莽初封新都侯,後來殺死漢平帝,纂漢立號為後來殺死漢平帝,纂漢立號為“新新”。許慎著此。許慎著此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時,新政已亡,故曰時,新政已亡,故曰“亡新亡新”。攝,。攝,攝政。王莽殺平帝后,立孺子嬰為帝,嬰年幼,攝政。王莽殺平帝后,立孺子嬰為帝,嬰年幼,莽代行帝王職權統理政事。莽代行帝王職權統理政事。大司空,官名。周大司空,官名。周制大司空為六卿之一,掌邦事。漢成帝時改御史制大司

44、空為六卿之一,掌邦事。漢成帝時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大夫為大司空,掌掌監察、執法和重要文書圖籍等,監察、執法和重要文書圖籍等,並與大司徒、大司馬合稱為三公。甄豐,人名,並與大司徒、大司馬合稱為三公。甄豐,人名,王莽的親信。校文書之部,進行校正規範文字書王莽的親信。校文書之部,進行校正規範文字書寫方面的工作。寫方面的工作。應制作:謂應王莽之制應制作:謂應王莽之制(命命)而而作。作。【譯文譯文】到王莽攝政的時候,派大司空甄豐等人到王莽攝政的時候,派大司空甄豐等人校正文字。甄豐自以為奉命而作,對古文有些改校正文字。甄豐自以為奉命而作,對古文有些改定。定。【原文原文】時有六書時有六書:一曰古文:一曰古文

45、,孔子壁中書也。二,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左書。四曰左書,即秦隸書。五曰繆,即秦隸書。五曰繆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所以書幡信也。也。【注釋注釋】時有六書:謂當時文字之體有六。時有六書:謂當時文字之體有六。古文:秦有小篆隸書而古文已絕,故惟孔子壁古文:秦有小篆隸書而古文已絕,故惟孔子壁中書為古文。不言大篆者,因大篆包於古文、奇中書為古文。不言大篆者,因大篆包於古文、奇字二者之中。字二者之中。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

46、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此十三字與上文說李斯等改史籀大篆而成小篆的此十三字與上文說李斯等改史籀大篆而成小篆的話相矛盾,當移此至下話相矛盾,當移此至下“即秦隸書即秦隸書”之下。之下。左左書:即佐書。左,佐也,助也。左書者言其法簡書:即佐書。左,佐也,助也。左書者言其法簡便而迅捷,可佐助篆書之不及。便而迅捷,可佐助篆書之不及。繆篆:顏師古繆篆:顏師古曰:曰:“繆篆謂其文屈曲纏繞,所以摹印章也。繆篆謂其文屈曲纏繞,所以摹印章也。”即秦八體之即秦八體之“摹印摹印”。鳥蟲書:即秦八體之蟲鳥蟲書:即秦八體之蟲書。書。書幡信:幡,同書幡信:幡,同“旛旛”,旗幟;信,符節。,旗幟;信,符節。以上第三段,言

47、前漢文字概況及其研究。以上第三段,言前漢文字概況及其研究。【原文原文】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注釋注釋】魯恭王,漢景帝第五子,名劉餘。為人好治魯恭王,漢景帝第五子,名劉餘。為人好治宮室苑囿。武帝年間,壞孔子舊宅以擴大其宮室,于孔宅宮室苑囿。武帝年間,壞孔子舊宅以擴大其宮室,于孔宅壁中得壁中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等古文經傳。等古文經傳。事見事見漢書漢書藝文志藝文志等。以古文出於壁中故謂之璧中書。等。以古文出於壁中故

48、謂之璧中書。晉人謂之蝌蚪文,則以周時古文頭粗尾細,有似蝌蚪之故。晉人謂之蝌蚪文,則以周時古文頭粗尾細,有似蝌蚪之故。北平侯張蒼:秦時張蒼為柱下北平侯張蒼:秦時張蒼為柱下御御史,漢時封北平侯。秦史,漢時封北平侯。秦禁挾書,至漢孝惠三年除挾書之律,故張蒼獻禁挾書,至漢孝惠三年除挾書之律,故張蒼獻左氏傳左氏傳。【譯文譯文】壁中書,就是指武帝時魯恭王拆孔子住宅而得壁中書,就是指武帝時魯恭王拆孔子住宅而得到的到的禮記禮記、尚書尚書、春秋春秋、論語論語、孝經孝經。又有北平侯張蒼所獻的又有北平侯張蒼所獻的春秋左氏傳春秋左氏傳,【原文原文】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其銘即前代之古

49、文,皆自相似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複見遠流。雖叵複見遠流,其詳,其詳可得略說也。可得略說也。【注釋注釋】鼎彝:鐘鼎彝器。上面鑄有銘文。鼎彝:鐘鼎彝器。上面鑄有銘文。皆自相似:指孔宅壁中書與張蒼所獻皆自相似:指孔宅壁中書與張蒼所獻左氏傳左氏傳以及郡國山川之鼎彝銘文,字體以及郡國山川之鼎彝銘文,字體“皆自相似皆自相似”。段注:段注:“皆自相似者,謂其字皆古文,彼此多相皆自相似者,謂其字皆古文,彼此多相類。類。”“雖叵雖叵”二句:此二句謂雖不可再見遠二句:此二句謂雖不可再見遠古文字之流變,然其構字之詳尚可略加說明。叵,古文字之流變,然其構字之詳尚可略加說明。叵,不可。不可。【譯文譯文】各地又往往在

50、地裏挖掘出鐘鼎彝器,上各地又往往在地裏挖掘出鐘鼎彝器,上面的銘文就是前代的古文,它們的字體都相類似。面的銘文就是前代的古文,它們的字體都相類似。雖然不能從這些材料雖然不能從這些材料再再看出文字的流變,但是造看出文字的流變,但是造字詳情還是可以大致說明的。字詳情還是可以大致說明的。【原文原文】而世人大共非訾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於世,以耀於世。【注釋注釋】大共非訾:大加詆毀。共,共同;非大共非訾:大加詆毀。共,共同;非訾,非議詆毀。訾,非議詆毀。詭更正文:詭,通詭更正文:詭,通“恑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