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7093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150 B 52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ndrias davidianus domestication and production 2018 - 05 - 10 发布 2018 - 06 - 1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5/T 1743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蒙山县瑶山大鲵繁育专业合作社。

2、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益峰、潘建龙、向志娇、王大鹏、李旻、杨著山。 DB45/T 17432018 1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驯养生产的环境条件、苗种来源、养殖技术、养殖尾水处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大鲵的驯养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3、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SC/T 00042006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T 1114 大鲵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环境条件 3.1 选址 周围植被茂盛、环境安静、无污染源;灌排水方便,饵料资源丰富,无洪灾隐患,交通方便。仿生态大鲵养殖场应设置在海拔300 m700 m的山涧溪流间。 池塘底质应无对养殖品种产生危害的物质存在;其他条件应符合SC/T 00042006中4.1的规定。 3.2 水源和水质 水源充足,保持常年流水,水质清澈、透明度1.0 m,pH6.57.5,溶解氧7.0 mg/L,水温3 25 ,其他指标应符合GB 38

4、38中类标准和GB 11607的规定。 3.3 养殖场布局 生活区、隔离培育区与养殖区分开,且有物理隔离设施。养殖区包括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及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养殖池,活饵培育池及暂养池。隔离培育区设隔离培育池。生活区包括管理用房、仓库、检测室、生活用房等。 DB45/T 17432018 2 3.4 养殖设施 3.4.1 隔离观察池 与生活区、养殖区分开,根据养殖规模设2个以上隔离观察池,砖混结构、圆角矩形,面积6 m2 10 m2,水深0.2 m0.3 m;池壁、池底应光滑,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1.52,排水口设在池中间。 3.4.2 进水系统 3.4.2.1 沉淀过滤池 混凝土结构,圆角矩

5、形,面积10 m215 m2,水深1.5 m2 m,在沉淀池一角筑两条平行的拱形坝,两坝间距1.5 m2 m,中间填沙砾或过滤棉,水过滤后流入蓄水池。 3.4.2.2 蓄水池 选址应高于养殖池2 m以上,混凝土结构,圆角矩形,蓄水量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以养殖池正常排水量的2倍为宜,并配备水下紫外消毒灯。 3.4.3 稚幼鲵培育池 混凝土结构,圆角矩形,面积 5 m210 m2,水深 0.1 m0.2 m,池壁、池底贴瓷砖,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 1.52,排水口设在池的中间。 3.4.4 仿生态养殖池 宜选择周边植被茂盛、引水方便、保水性好、能利用地势及落差的山溪或河道近岸区建养殖池。养殖池面积

6、、形状、池深等因地制宜,水流顺畅,水流速度0.2 m/s。每3 m5 m设置一级5 cm10 cm水流落差。池底铺设粗砂或小卵石。人工造设模拟山溪自然生态环境的流水声响。将池子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面积以15 m220 m2为宜。根据地形,在两侧设洞穴,洞穴总面积占养殖池总面积的2/3;洞穴口宽15 cm30 cm,高10 cm20 cm,洞内高10 cm30 cm,宽30 cm50 cm,长100 cm150 cm,水深20 cm40 cm,底部铺3 cm5 cm的沙层。顶部盖板遮光。池边坡两侧种植菖蒲等水草,植被覆盖率应70%,整个仿生态养殖池水面上方搭棚并种有爬藤植物遮

7、荫遮光。 3.4.5 工厂化养殖池 宜设置在可遮光且通风良好的建筑物内。分为稚幼鲵池、中鲵池、成鲵池和饵料暂养池。养殖池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形状以圆角矩形为宜。池壁、池底应光滑,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1.52,排水口设在池中间。工厂化养殖池建设要求见表1。 表1 工厂化养殖池建设要求 养殖池 种类 面积 m2 长宽比 池高 cm 水深 cm 建 设 要 求 稚幼鲵池 0.51.0 1:110.4 3040 510 池壁、池底用瓷砖贴面。 中鲵池 0.81.5 1:110.4 4050 815 池壁、池底应光滑 成鲵池 3.05.0 1:110.4 5060 2030 池壁、池底应光滑 DB45/

8、T 17432018 3 3.4.6 活饵培育池 宜采用土池培育活体饵料,土池面积100 m22 000 m2,总面积占养殖池面积的5%10%。 3.4.7 暂养池 混凝土结构,面积5 m210 m2,水深0.1 m0.2 m,池壁、池底用瓷砖贴,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倾斜度1.52,排水口设在池的中间位置。总面积占养殖池面积的3%5%。 3.4.8 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包括养殖尾水沉淀池、生物净化池。养殖尾水沉淀池为混凝土结构,圆角矩形,面积以养殖池正常排水量的1.5倍为宜,下游连接生物净化池。生物净化池为土池,面积300 m22 000 m2,总面积占养殖池面积的15%20%。 3.4.9

9、其他设施 应配备防漏、防逃、防洪、防疫等设施设备。 4 苗种放养 4.1 苗种来源 苗种应来自有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 对宜供种地进行病害调查, 引进种苗无携带烈性传染病原体;稚幼苗引种时应避免在敏感期进行运输。 4.2 苗种质量 4.2.1 形态特征 应符合 SC/T 1114 的规定。 4.2.2 苗种观察 用手搅动水体,苗种应在水底爬行有力,四肢不肿大,尾巴摆动快,静止时,苗种自然沉在水底,身体不上浮。将水放干,行动敏捷者为优良鲵苗种。 4.2.3 合格苗种 规格大小一致,无明显疾病症状,有运输证明,且经检疫合格。 4.3 运输 4.3.1 稚幼鲵运输 宜采用双层氧气袋充氧降温运输,运输

10、5 cm 的稚幼鲵采用长 90 cm、宽 45 cm 的双层氧气袋,每袋装运 100 尾。 4.3.2 成鲵运输 成鲵采用润湿低温法进行运输。包装起运前停食 3 d4 d,双层氧气袋加少量水后充满新鲜空气,密封。每袋装成鲵 1 尾,再装到相应的泡沫箱中,加放冰袋降温,密封。可运输 24 h,途中加入新制的冰袋可延长运输时间。 DB45/T 17432018 4 4.3.3 注意事项 运输水质应符合 GB 3838 中类标准和 GB 11607 的规定。活体运输前应停食 3 d5 d。稚幼鲵、成鲵的运输水温应保持在 10 15 ,超过 24 h 长时间运输应注意换水,保持低温,并及时清除粪便及呕

11、吐物。 4.4 隔离观察 4.4.1 引种隔离观察 4.4.1.1 引种前 1 d,用高锰酸钾兑水全池泼洒消毒,消毒 1 h 后清洗干净并注水入池。 4.4.1.2 消毒注水后次日,放养引进苗种入池。 4.4.1.3 运输水温和养殖水温温差不超过 3 。 4.4.1.4 将消过毒的稚幼苗放在池边,让其自行爬入水中。 4.4.1.5 引进苗种入池后 1 d2 d,按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3%5%投喂饲料,每天 1 次。同时,做好水质调节、病害监测等日常管理工作。 4.4.1.6 引种后应在隔离观察区隔离观察 20 d 以上,观察期间无病情发生,隔离观察结束,经抽样检测不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才能移至养殖

12、区养殖;观察期间发生疫情,销毁处理。 4.4.2 活饵隔离观察 引进的活体饵料,应在隔离观察区隔离观察20 d以上,观察期间无病情发生,隔离观察结束,经抽样检测不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方可投喂。不投喂发生过病情发生或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活体饵料。 4.5 自繁稚幼鲵培育 4.5.1 苗种放养 4.5.1.1 放养前 1 d,用高锰酸钾兑水全池泼洒消毒,消毒 1 h 后清洗干净并注水入池。 4.5.1.2 清池注水后次日,放养苗种入池。 4.5.1.3 稚幼鲵放养密度见表 2。 表2 稚幼鲵养殖密度 规格 放养密度 尾/m2 刚孵化 100130 3 个月龄 5060 6 个月龄1 年龄 2030 4.5

13、.2 饵料投喂 放养后应有专人管护。放养 1 d2 d 后可投喂饵料。投喂饵料应少量多次,逐步增加投饵量。 4.5.3 水质调节 采用微流水培育,保持水深3 cm。 DB45/T 17432018 5 4.5.4 日常管理 做好水质调节、病害监测等日常管理工作。 5 成鲵养殖 5.1 放养前准备 养殖池应洗刷干净,用10 mg/L的二氧化氯消毒,然后清水冲洗干净;确认池中消毒药物毒性和气味消除后,注水20 cm30 cm,放入成鲵,采用微流水养殖;所用工器具用5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 min消毒。 5.2 幼鲵放养 5.2.1 幼鲵质量要求 体表完整、光滑、色泽鲜艳,无伤残,无畸形

14、,无肉眼可见病灶,规格整齐。 5.2.2 鲵体消毒 放养前应用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 min3 min消毒。 5.2.3 放养 消毒注水后次日,放养幼鲵入池。将幼鲵放在养殖池边,让其自行爬入水中。 5.2.4 放养密度 应按大、中、小规格分级分池饲养。放养密度见表 3。 表3 不同年龄成鲵放养密度 规格 放养密度 尾/m2 1 龄(尾重 100 g) 2025 1.5 龄(尾重 250 g) 1015 2 龄以后 510 5.3 饵料投喂 5.3.1 饵料种类 以鲜活鱼、虾、蛙、泥鳅等为主。 5.3.2 饵料质量要求 饵料应符合GB 2733的规定。投喂前应用3%的氯化钠溶液或20

15、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后,经清水漂洗。 DB45/T 17432018 6 5.3.3 驯食 稚幼鲵体内的卵黄营养物质消失后,应进行驯食,将冰冻水蚯蚓散在培育池四周水底,让其自由摄食。 随着稚幼鲵摄食及活动能力的增强, 饵料投放点应逐步逐渐减少, 并由分散投饵逐渐转为定位投饵。 5.3.4 投饲量 每次投饲量以大鲵体重的2%3%为宜,每天投喂1次,应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及时调节投饵量和投饵频率。 5.3.5 投喂 投喂时间以每天 15:00 17:00 为宜。投喂方法见表 4。 表4 不同规格稚幼鲵投饵量及投饵间隔期 规 格 投喂量 投喂时间 饵料种类 饵料处理 开口期 投喂后1h内略

16、有剩余为宜。 15 22 隔1 d/次,15左右隔 2 d/次,10左右隔3 d/次。 冰冻水蚯蚓 先解冻,再用1 %食盐水消毒30 min,漂洗干净后投喂。 4个月 鲵体重的4%5%。 每天投喂12次。 鲜活小虾、小鱼 用3%5%的食盐水浸泡 2 min3 min,洗净后投喂。 6个月 鲵体重的3%4%。 根据吃食和水温情况确定投喂次数。 鲜活小虾、小鱼 用3%5%的食盐水浸泡 2 min3 min,洗净后投喂。 1 年 鲵体重的2%4%。 根据吃食和水温情况确定投喂次数。 适口的活鱼或切片小鱼肉块等 用3%5%的食盐水浸泡 2 min3 min,洗净后投喂。 5.4 日常管理 5.4.1

17、水质调节 水质清新,并经过过滤、消毒,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5 mg/L以上。 5.4.2 巡池检查 每天早、中、晚巡池检查,观察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和饵料规格;检测水温、pH,及时清理残饵、粪便、杂物等,保持水质清新;观察活动情况,发现弱鲵、病鲵应及时隔离饲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定期对养殖环境、用具、水体消毒,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做好养殖日志。 5.4.3 日常工作 5.4.3.1 常年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残饵、粪便。夏、秋季宜每 2 d3 d 清池 1 次;冬、春季宜每6 d7 d 清池 1 次。 5.4.3.2 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减少经济损失。 5.4.3.3 勤于观察,做好生产日志。

18、 DB45/T 17432018 7 6 病害防治 6.1 预防 6.1.1 养殖过程适当加大水体交换量,改善养殖水环境,投喂饵料多样化。 6.1.2 做好水体、饵料、工具等的卫生管理。 6.1.3 实行养殖区封闭隔离管理。引进物种或发生疫病应进行隔离。 6.1.4 发现疫情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患病大鲵的隔离、治疗或扑杀以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6.1.5 每隔 10 d 彻底清洗培育池一次,用 20 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养殖池。 6.2 常见病害治疗 发现病鲵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管护,及时诊断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按照 NY 5071的要求,使用药物对病鲵进行治疗。不得使

19、用国家禁止的药物和添加剂,合理使用相关病害防治药物。常见病害治疗见表 5。 表5 大鲵常见病害治疗 病 名 病原体 症 状 流行情况 治疗措施 水霉病 水霉菌 体表生出棉花状的灰白色菌丝,严重时病鲵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甚至死亡。 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是高发期。 用毛刷等柔软工具清除大鲵体表上寄生的水霉菌,将大鲵干池 30 min;用棉球蘸取 15 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直接轻擦病灶消毒,反复用 35 次。稚鲵用 2%3%食盐溶液浸泡 3 min,每天 1 次,连续 3 d。 烂尾病 柱状屈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患病初期,尾柄基部至尾部末端出现红色小点或肿块,周围组织充血发炎,表皮呈

20、灰白色。严重时患处肌肉坏死,尾部骨骼外露,伴有暗红色或淡黄色液体渗出。 主要在成鲵。由于体表损伤所致。 先用 20 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处,再用硫酸新霉素粉涂敷患处,每天 1 次,连续 7 d 可治愈。 水肿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毒素。 病鲵肌体全身肿大,常伴有腹水腹胀。初期后肢肿大,后扩展至腹部、头部。并发表现颤抖症状。 主要感染1 龄稚幼苗,死亡率极高。 预防:保持水质良好;适当降低放养密度。 治疗:每天用 1 mg/L 的二氧化氯对水体消毒 1 次,连用3 d;饵料中添加 1%的食盐。用以下中草药加水 5 kg,文火煎煮 2 h,取液去渣待用。不摄食病鲵,将中药液稀释一倍后,浸泡 5 h,连用 3 次。配方一:茯苓、白术、厚朴、青皮、生姜各 20 g,陈皮、大枣各 30 g;配方二:茯苓、牵牛子、木通各 15 g,石斛、苍术各 20 g,大腹皮、朱苓、陈皮、红花各 10 g,煮水后加雄黄粉 30 g,分 2 次内服。 7 养殖尾水处理 养殖尾水应经过沉淀、生物转化和生物净化处理后集中排放,排放的养殖尾水应符合SC/T 9101的规定。 _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 DB45/T 1743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