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物初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使用显微镜时,甲同学说.“视野内一片漆黑”;乙同学说.“看到了重叠的细胞”;丙同学说.“找不到任何物像”;丁同学说.“看到一些物像如黑点,但不是我要观察的e字母”。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甲同学的物镜可能未正对通光孔 B.乙同学的材料可能没有展平
C.丙同学可能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D.丁同学应将反光镜擦拭干净
2.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的害虫大量繁殖,使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物链
3.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4.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所隐含的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5.下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完全相同
B.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
C.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D.植物细胞分裂时,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6.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
生物体
A
B
C
D
E
某重金属浓度/ppm
0.05
7
0.51
58
0.39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表中生物可构成一条食物链为.D→B→C→E→A
B.表中生物A是消费者
C.表中生物C与E是竞争关系
D.表中生物D的数量最多
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数量最少的是鹰 B.图中有4条食物链
C.昆虫和杂食性鸟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 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
8.如图为组织形成的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1表示细胞的生长 B.过程2表示细胞分裂
C.过程3表示细胞分化 D.过程2表示染色体数量减半
9.为探究湿度对绿豆发芽的影响,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试验,在甲和乙两个相同花盆中种品种和数量相同的绿豆,并对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显示的部分数据中,表中①②两处分别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30℃
充足
乙
①
20℃
②
A.向阳处,不充足 B.暗室,不充足 C.向阳处,充足 D.暗室,不充足
10.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其主要原因是
A.它们的茎都没有输导组织 B.没有根的分化,吸水能力差
C.它们都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D.它们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
11.“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你知道海带和紫菜与下列哪种植物同属一类吗?
A.水绵 B.蕨 C.白菜 D.葫芦藓
12.如图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除③外,其他都有细胞结构,都属于真核细胞
B.①进行的是分裂生殖,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②可以用于制面包、酿酒,④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D.①②④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而⑤是构成植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13.以下各项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表现是( )
A.用鳃呼吸的鱼生活在水中
B.植物的枝叶常常朝向阳光的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叶片被手触摸后闭合下垂
D.在有草履虫的培养液滴一端放一粒食盐,草履虫会立即游向另一端
14.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细胞为植物细胞
B.过程②的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多
C.过程②形成的新细胞遗传物质减少
D.生物体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过程①和②
15.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
B.该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①过程
C.A细胞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D.B细胞和C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16.如图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①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洋葱鳞片叶表皮中的紫色物质存在于结构③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结构⑤
D.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②④⑥
17.如图是丁丁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图,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⑤②④①③
18.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①可以控制物质进出
B.结构③、⑦与细胞内的能量转换有关
C.结构④是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D.甲乙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9.如表是某同学“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记录表。10天后,甲组种子都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 )
种子数
光照
水分
温度
现象
甲组
10粒
暗室
淹没种子
25℃
不萌发
乙组
10粒
暗室
适量
25℃
萌发
A.温度太高 B.没有光照 C.实验时间过短 D.空气不充足
20.如图所示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①②③④。
乙.从①到②,应将临时装片往左上方移动。
丙.从②到③,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变暗。
丁.从③到④,需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戊.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A.甲丙戊 B.甲丙丁 C.甲乙戊 D.丙乙戊
21.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 )
A.凉水 B.热水 C.酒精 D.盐水
22.下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为( )
①②③④ ⑤
A.③④⑤②① B.③④⑤①② C.④③⑤②① D.④③⑤①②
23.某同学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观察到的菠菜叶片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③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图中④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C.图中的①②属于上皮组织
D.气孔的开闭由⑤保卫细胞控制
24.下列各图分别表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
A. B.
C. D.
25.小明同学对如图生物(1葫芦藓,2肾蕨,3衣藻,4银杏)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1是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根、茎、叶的分化
B.2是蕨类植物,根、茎、叶有输导组织,所以比苔藓植物高大
C.3是单细胞藻类,细胞内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4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
26.小明在山间的伯父家住了一段时间,他很喜欢吃伯父家的板栗、玉米、蕨菜和银杏,他想要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他不可能要到的植物种子的是( )
A.板栗 B.玉米 C.蕨菜 D.银杏
27.小丽在草地上玩,白裤子上留下许多绿色印记,下列液体中最容易将绿色印记洗去的是
A.酒精 B.自来水 C.白开水 D.肥皂水
28.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实验(如下表),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序号
实验材料
处理
实验结果
1
点燃的蜡烛
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钟罩里,经过一定时间的光照。
蜡烛熄灭
2
一只小白鼠
小白鼠死去
3
点燃的蜡烛+一盆植物
蜡烛没有熄灭
4
一只小白鼠+一盆植物
小白鼠正常活着
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提供给了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
B.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离不开植物产生的氧气
C.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污浊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
D.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29.下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0.番茄果实营养丰富,某兴趣小组将番茄的果皮、果肉及“筋络”分别制成临时装片,请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注∶[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
(1)制作番茄表皮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滴加一滴____,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图甲为显微镜下的三个视野,番茄果肉的细胞壁薄,液泡大,属于___组织,如图A;"筋络"中有能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____组织,该组织由许多管状细胞构成,如图C。
(3)图乙是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番茄果实具有的酸甜口感,是因为其中含有糖类、有机酸等成分,这些物质主要储存在果肉细胞的[ ]________中。
(4)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番茄果实是由几种组织按照一定次序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________
31.稻田养蟹好处多,例如蟹能清除杂草、吃掉害虫,其排泄物还能肥田、促进水稻的生长;而水稻又为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两者互利共生,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如下图为人工蟹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作答.
(1)此食物网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
(2)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
(3)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__________。
(4)若想将该蟹田生态系统补充完整,图中还需添加______和非生物部分。
(5)此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_____能力差,一旦疏于管理,很容易打破生态平衡。
32.下图是绿色开花植物及其部分结构示意图。
(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_______、开花、_______、死亡等阶段。
(2)植物体的根不断向下和四周延伸,根的生长与图二根尖结构中[__]细胞的不断分裂,以及[_______]细胞的生长有关。
(3)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_______,同时释放氧气。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由根部吸收,通过图三_______组织中的导管运送到叶片中。
33.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 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干燥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设计.
A.在纸盒底部铺上一层______(填“干燥”或“潮湿”)的土壤,以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______(填“纸板”或“玻璃板”)。
B.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中央各放10只鼠妇。
C.静置2分钟,然后每分钟统计一次鼠妇数目,统计10次。
(3)实验记录.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3
2
2
2
2
3
2[来
2
1
2
黑暗
17
18
18
18
18
17
18
18
19
18
(4)实验结论.鼠妇喜欢在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问题探究.
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____。它是影响鼠妇的__________因素。
②实验中用20只而不是2只鼠妇,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怎么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时,有一个小组的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都不相同。他们应该(____)
A.参考其他小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
B.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C.承认本组探究活动失败
D.坚持本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
34.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崂山茶以入口绵滑、汤色嫩亮等鲜明品质而扬名海内外,成为“江北第一名茶”。甲图为茶树叶片结构图,乙图为茶树叶片的生理活动示意图(a和b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丙图为茶树在夏季晴朗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作答.
(1)不同植物的叶片内部结构基本相似,都是由甲图[①④]_______、[⑤]______和[⑧]______组成的。从叶片的结构分析,乙图中的物质a和b是通过甲图中的 [ ]_______进出叶片的。
(2)若乙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丙图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_____。若乙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则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物质b产生于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填细胞结构)。
(3)丙图中表示一天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开始积累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点之后,18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之间有何关系?____________。引起丙图曲线甲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
解析.D
【分析】
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等。
①取显微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
②分别安上物镜和目镜;
③在对光时先转动遮光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野视呈雪白色。
④观察标本时,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毫米为止;
⑤注视目镜的视野内,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然后再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地清晰。
【详解】
在使用显微镜时,甲同学说.“视野内一片漆黑”,物镜可能未正对通光孔,使光线不能进入镜筒,A正确。
乙同学说.“看到了重叠的细胞”,材料可能没有展平,或者材料没有涂匀,B正确。
丙同学说.“找不到任何物像”,可能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毫米为止。注视目镜的视野内,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C正确。
丁同学说.“看到一些物像如黑点,但不是我要观察的e字母”,可能是因为物镜或者装片上有污点,应擦物镜和装片,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显微镜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D
【分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食物链,据此答题。
【详解】
在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
解析.D
【分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食物链,据此答题。
【详解】
在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水稻→害虫→青蛙,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概念和作用。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概念和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C
【分析】
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详解】
本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温度。所以在设置对照时,除温度这个变量不同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都应相同,而表格中不仅是变量温度不同,而且光照有明亮和阴暗,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该把纸盒左半侧明亮修改为阴暗,只有变量温度不同。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探究考查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掌握探究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4.C
【详解】
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非生物因)影响了生物禾苗的生活。
点睛.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5.A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
A.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故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B正确。
C.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C正确。
D.植物细胞分裂时,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D正确。
故选A。
6.C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A.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浓度(ppm)从少到多依次是A0.05.E0.39.C0.51.B7.D58。生物CE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相当为次级消费者,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结构是A→E(C)→B→D,错误。
B.生物A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最少,为生产者,错误。
C.生物CE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相当为次级消费者,都以生产者为食,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正确。
D.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最多,营养级最高,数量最少,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组成和生物富集现象。
7.D
A.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数量也就越少。鹰是最高级消费者,所以数量最少,A正确。
B.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 ,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链有. 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 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共4条, B正确。
C.杂食性鸟捕食昆虫,杂食性鸟和昆虫都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杂食性鸟和昆虫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D错误。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D
【解析】
示意图中的①表示的是细胞的生长,体积由小变大的,②表示的是细胞的分裂,得到相同的细胞,细胞数量增加,③表示的是细胞的分裂,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保持不变。故D说法错误。
9.C
【分析】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对照试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温度对绿豆发芽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阳光、水都相同。所以表中①、②两处分别是向阳处、充足。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对照试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10.D
【分析】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生殖离不开水。
【详解】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生殖离不开水,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容易受到有害气体的侵害,可以检测环境的污染程度。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也属于孢子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因此也适于生活在阴湿处。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关键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11.A
【分析】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详解】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海带、紫菜属于藻类,衣藻也是藻类。蕨属于蕨类植物,白菜是被子植物,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故A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常见的藻类植物。
12.A
【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图例.①是细菌,为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②是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③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④是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⑤是植物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①细菌也是原核细胞,本选项错误;①通常进行的是分裂生殖,③是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B正确;②可用来制面包和酿酒,①不可用来制面包和酒,④是草履虫,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C正确;①②④是单细胞生物,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而⑤细胞只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故D正确。
考点.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13.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是鱼适于生活在水中的特点,是生物适应环境。符合题意;
B.植物的枝叶常常朝向阳光的方向生长是植物的向光生长,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含羞草的叶片被手触摸后闭合下垂是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在有草履虫的培养液滴一端放一粒食盐,草履虫会立即游向另一端,是草履虫对不良刺激做出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14.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①过程表示细胞生长,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
图中的细胞具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故A正确;图中②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故B正确;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过程②遗传物质不会减少,故C错误;生物体由小长大主要依靠②细胞分裂和①细胞生长,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的特点。
15.B
【详解】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①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A正确;①表示细胞分裂,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够进行分裂,B错误;神经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因此A细胞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C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因此B细胞和C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正确。
16.A
【分析】
图示.①细胞核;②液泡;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细胞膜;⑥细胞壁。据此解答。
【详解】
A.图中的①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A正确。
B.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另外细胞液里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紫色物质存在于②液泡中,B错误。
C.⑤细胞膜薄而透明,且紧贴细胞壁,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C错误。
D.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有液泡和叶绿体,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根尖,所以,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②液泡、⑥细胞壁,但不能一定有④叶绿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
明确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D
【分析】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1擦、2滴、3刮、4抹、5盖、6染。图中①是盖,②是刮,③是染,④是抹,⑤是滴。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②④①③。
故选D。
【点睛】
掌握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8.A
【分析】
由动物和植物细胞示意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
A.结构①细胞壁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A错误。
B.③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⑦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B正确。
C.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C正确。
D.动物植物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甲图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D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9.D
【分析】
(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对比甲、乙两组,甲组水淹没种子,种子与空气不接触,缺乏充足的空气,导致种子不能萌发。因此,甲组种子未萌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充足的空气。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20.B
【分析】
根据显微镜成倒立的实像;换成高倍镜后可以观察到体积大,数目少的细胞;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为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在本实验中,载玻片上应该滴清水。分析解答。
【详解】
甲.图中①是最先观察到的物像,但是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让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如②所示;然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如图③所示;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物像,如图④所示,因此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①②③④,故甲正确; 乙.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因此,从①到②,应该将装片往右下方移动,故乙错误; 丙.从②到③是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过程,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物像变暗,故丙正确;丁.从③到④物像逐渐变得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故丁正确;戊.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故戊错误。因此,说法正确的是甲、丙、丁。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
21.C
【分析】
酒精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详解】
绿色汁液主要是叶绿素,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酒精。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2.B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
由实验操作示意图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③暗处理→④遮光、光照→摘下叶片→⑤酒精脱色→①加碘液→②观察叶色现象。因此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③④⑤①②。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3.C
【分析】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下表皮,③是叶肉,④是气孔,⑤是保卫细胞。
【详解】
图中3叶肉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A正确;
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4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B正确;
构成植物叶的①上表皮和②下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错误;
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所以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D正确。
【点睛】
掌握叶片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答的关键。
24.C
【解析】
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分布在表皮,并且下表皮的气孔往往比上表皮的多,而一般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叶片与空气接触的上表皮气孔数比下表皮多,图C表示上表皮气孔数比下表皮多,所以C表示的是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
故选C。
25.A
【分析】
图中1葫芦藓是苔藓植物、2蕨是蕨类植物、3衣藻是单细胞藻类、4银杏是裸子植物。
【详解】
1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没有根,A错误;2是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出现了输导组织,所以比苔藓植物高大,B正确;3是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内有杯状的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C正确;4是银杏,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但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因此属于裸子植物,D正确。
【点睛】
熟练掌握图中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分析图中各植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正确的分类。
26.C
【分析】
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就是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孢子植物是指能产生孢子作用于生殖的植物总称,用孢子繁殖的植物,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五类。
【详解】
板栗、玉米、银杏三种植物都能产生种子是种子植物。而蕨菜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故不能要到种子的植物是蕨菜。
故选C。
27.A
【分析】
从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过程进行分析,较为基础。
【详解】
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没有淀粉时,需要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以溶解叶绿素;这说明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的绿色汁液,就是含有叶绿素的汁液;涂抹上酒精后,叶绿素就溶解在酒精中,A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酒精是有机溶剂,与水互溶。
28.D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1表明点燃的蜡烛需要氧气,缺氧气蜡烛熄灭;实验2表明小白鼠呼吸需要氧气,因缺氧死亡;实验3表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蜡烛烧燃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同时还释放出氧气供燃烧;小白鼠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同时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了氧气供小白鼠呼吸的需要。通过分析实验,植物能够吸收蜡烛燃烧或是动物呼吸作用释放出的污浊气体,从而有利于小白鼠的正常生活,蜡烛正常用燃烧。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质是产生了氧气,需要对实验提供的材料进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难度一般,属于理解层次。
29.C
【分析】
0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图中X表示二氧化碳进入叶,Y表示氧气被释放到大气中。
【详解】
光合作用指的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所以X是二氧化碳,Y是氧气,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1)清水
(2) 营养(薄壁) 输导
(3)⑤液泡
(4)器官
【分析】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如图.
(2)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
解析.
(1)清水
(2) 营养(薄壁) 输导
(3)⑤液泡
(4)器官
【分析】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如图.
(2)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放、涂、盖、染。
(3)图乙的结构名称.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 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
(1)制作番茄果皮临时装片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基本一致,故首先要在载玻片的中间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形态结构。
(2)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供细胞利用,如图A。“筋络”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工作,既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如图C。
(3)液泡里充满了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花青素等色素和糖分等。番茄果实口感酸甜的原因是由于⑤液泡中含有糖类、有机酸等成分。
(4)番茄果实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构成,像这样由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就叫器官。因此番茄果实是器官。
3(1)太阳能
(2)水稻→害虫→河蟹→人
(3)竞争关系
(4)分解者
(5)自动调节
【分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
解析.
(1)太阳能
(2)水稻→害虫→河蟹→人
(3)竞争关系
(4)分解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