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三章++景观场地设计.ppt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687915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3.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景观场地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三章++景观场地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三章++景观场地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三章++景观场地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三章++景观场地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第三章 风景园林场地设计风景园林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近年来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内产生的新名词、新概念,但其相关的内容却并非都是全新的,场地设计是广义建筑学观的形成中产生的。而在风景园林中景观场地规划设计工作由来已久,但也未提出场地设计,其工作处于一种若隐若现的状态,还没有系统地独立出来第一节第一节 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与设计思想背景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与设计思想背景一、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一、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1 1、学科发展的背景、学科发展的背景:从现代主义运动开始,园林学的领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拓展,园林向着更加综合化和更加专业化两个方向发展;传统的造园、园林绿化、风景园

2、林学。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已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共同成为构建人居环境的理论、技术基础。同以往相比较,风景园林学在深度和广度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有了显著发展,它的内涵越来越庞杂,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样化。从社会、文化、生态、经济、资源、技术、人的行为与心理等,几乎成了一门无所不包的交叉学科。园林建造活动愈来愈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结合日益紧密,需要解决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风景园林学科向更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向更科学化、逻辑化的方向发展。2 2、现实场地设计承在的不足、现实场地设计承在的不足:n不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

3、使用n不重视场地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平衡n不重视城市整体环境的协调与统一3 3、场地设计的意义、场地设计的意义n重视用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n重视场地各项内容配置的合理性、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关系n重视场地布局的整体性,与城市环境的关联和相邻场地之间的协调。二、场地设计思想的历史渊源二、场地设计思想的历史渊源1 1、场地设计思想的起源、场地设计思想的起源营造活动的直接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可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物,本质本质:是将一块对人没有意义的土地变得具有意义。上古时期上古时期,以穴居和巢居作为生存场所。石器时代石器时代,人类定居的开始,村落开始形成。村落位置的选择是经过了对用地的分析比较之

4、后而决定,人们对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认识已很明确。2 2、两种设计思想的差异、两种设计思想的差异基本观念认识的不同基本观念认识的不同中国在场地处理中的具体表现是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姜寨村落遗志平面姜寨村落遗志平面(陕西临潼)新石器时代村落复原图新石器时代村落复原图(基辅特里波里)江山秋色图卷中的建筑江山秋色图卷中的建筑(南宋赵伯驹)西方表现人工超越自然的豪情。基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基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历来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等。风水堪舆学说中科学、合理的部分就是关于基地选择、场地布局与基地之间的关系。某中

5、世纪宫堡(奥地利某中世纪宫堡(奥地利)场地要素认识上的不同场地要素认识上的不同第二节第二节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一、场地的概念一、场地的概念1 1、场地、场地:狭义狭义指的是建筑物之外的广场、停车场、室外活动场、室外展览场之类的内容。广义广义上,指基地中所有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在这一意义上,建筑物、广场、停车场等都只是场地的构成元素。2 2、构成要素、构成要素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是因为人的某种使用需求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是因为人的某种使用需求而产生。而产生。因此一个场地所包含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因某种需要而存在的。而场地的内容是保证场地能够成立的必备因素。l建筑物与建筑小品建筑

6、物与建筑小品:l交通系统交通系统:l室外活动设施室外活动设施l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设施:作用作用a、它是场地的功能载体之一;b、对场地的风貌和效果的构成,对于使用者在场地中的视角以及心理感受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场地中的一种必要的补充和平衡要素;c、调节小气候。l工程系统工程系统五个要素之间是相互相成的;研究场地问题,应看到场地是一个整体、有机的,而不是各要素之间的简单拼凑。二、场地设计的概念二、场地设计的概念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目的目的: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以充分发挥用地效益,

7、节约土地,减少浪费。场地设计的内容场地设计的内容: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的详细设计。场地设计工作特征场地设计工作特征:具有技术与艺术的两重性。设计师与业主的沟通,有两种情况存在设计师与业主的沟通,有两种情况存在:n给定设计者的任务往往是很笼统,业主的倾向也有着许多模糊的地方,设计者在进行具体设计任务之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并与业主取得一致的意见。n业主提出的只是一个发展计划,而用地尚未确定,需要在几块可能获得的

8、用地之间做出选择,以确定那一块更符合任务的要求。三、场地设计的两个阶段三、场地设计的两个阶段1 1、阶段划分、阶段划分:l场地布局场地布局:场地设计的第一阶段工作,主要包括用地的基本划分,建筑物、交通系统、绿化系统以及其他特殊内容的基本布局安排。l场地详细设计场地详细设计: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交通系统的详细设计,绿化种植、景园设施及小品等的详细设计,工程管线系统的综合布局和场地竖向的详细设计。2 2、划分意义、划分意义布局布局:宏观控制设计设计:落实场地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场地设计的制约因素场地设计的制约因素场地设计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制约的因素很多,归纳为三部分:q城市规划和相

9、关的法规、规范,这是进行场地设计的前提条件。q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这是场地设计的具体要求。q基地的条件,这是场地设计的客观基础。场地设计制约因素的利与弊场地设计制约因素的利与弊一、场地设计的前提条件一、场地设计的前提条件正确看待规范、标准正确看待规范、标准1、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市规划的要求n用地性质的控制n对规划范围的控制n对用地强度的控制: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n对建筑范围的控制2、相关规范的要求、相关规范的要求n对建筑布局的规定n对交通组织的规定二、场地设计的直接依据二、场地设计的直接依据 对设计任务的认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 1、项目的内容、项目的内容n建筑物内部的内容

10、n建筑物外部的内容 直接功能要求 辅助性要求2 2、项目的性质、项目的性质项目的类型属性:项目的类型属性:由它的基本功能决定。项目的个体特性项目的个体特性3 3、项目的使用者、项目的使用者使用者的要求是设计任务要求的一个重要侧面。对场地认识应回答如下问题对场地认识应回答如下问题:谁是使用者?谁是使用者?为什么要使用场地?为什么要使用场地?怎样使用?怎样使用?(1 1)使用者的人群构成)使用者的人群构成分析使用者的组成可从两个基本的角度入手,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身份性质来对其进行分类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活动性质进行分类(2 2)使用者的行为要求)使用者的行为要求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特性其表象是千差万别的,但

11、在多样性的表象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特性其表象是千差万别的,但在多样性的表象之中又蕴含着一些一般规律。如:左侧通行、左转弯、超近路、十字路口之中又蕴含着一些一般规律。如:左侧通行、左转弯、超近路、十字路口驻足不前、视线外向等驻足不前、视线外向等人的行为与发生该行为的空间有密切的关联了解使用者的意愿和要求,可通过三种途径了解使用者的意愿和要求,可通过三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类似场地使用情况的现场观察,通过设计项目使用者的直接调查。三、场地设计的客观基础三、场地设计的客观基础基地是一切设计成果的载体,场地设计的所有处理只有落实到基地之上才能真正实现。基地条件对场地设计的制约表现出更多的被动性和潜在性

12、,它们并不是以明确条款的形式要求设计该怎样或不应怎样。F.吉伯德所言:“土地不土地不是一块呆板的、没有特点的平面。建筑物和其它物体布置在地形之中,地形是一块呆板的、没有特点的平面。建筑物和其它物体布置在地形之中,地形限制了建筑形式,而地形本身也被建筑控制限制了建筑形式,而地形本身也被建筑控制。”对基地现场考察是认识基地条件的一个重要步骤,有助于基地的“个性”、“精神”的把握与抽象。1 1、基地的自然条件、基地的自然条件(1 1)地形与地貌)地形与地貌:适应与利用为主,地形变化大小不同对场地设计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地形条件对设计的制约同样具有双重意义地形条件对设计的制约同样具有双重意义在地形的坡度

13、较明显时,建筑的走向、道路、工程在地形的坡度较明显时,建筑的走向、道路、工程管线的定位和走向与地形的基本关系有两种:管线的定位和走向与地形的基本关系有两种: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垂直于等高线布置设计:理查德设计:理查德.迈耶迈耶地貌地貌是指基地的表面情况,它是由基地的表面构成元素及各元素的形态和所占比例决定(2 2)地质与水文)地质与水文:地质灾害问题的正确处理(3 3)气候与小气候)气候与小气候:在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场地设计模式,气候条件是促成场地设计地方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场地布局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尤其建筑布局。如:寒冷地区的建筑以集中式布局

14、为宜;炎热地区的建筑采取分散式布局。场地布局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任何制约因素无论其限制性多强都不会是纯粹消极的,任何制约因素无论其限制性多强都不会是纯粹消极的,在限制与适应之中蕴含了一条创造之路,这就是设计的哲学和在限制与适应之中蕴含了一条创造之路,这就是设计的哲学和辨证法。辨证法。2 2、基地的建筑条件、基地的建筑条件基地内部以及它周围所有非自然形成的条件都属于建筑条件,基地内及周围现存的建筑物对设计的影响是最大的。包括建筑、道路、广场等构筑设施以及给水、排水、电力管线等公用设施。说明两点说明两点:对于基地中的原有内容应适当保护、保留和利用。对于保留内容应经过有机组合,使它们与新场地

15、融为一体。艺术中心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从最初的本体馆到现今的规模经过了两次扩建。1948年由伊利尔.沙里宁于设计本馆,建筑呈东西向的纵轴“s”型展开。1968年由贝聿铭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增加雕塑馆1985年由R.迈耶设计艺术中心又加了北厢基地周围的建设状况是基地建设条件的另一重要部分基地周围的建设状况是基地建设条件的另一重要部分,概括起来为:外围道路交通条件邻近的其他场地的建设状况基地所处的城市整体的结构和形态基地附近所具有的一些特殊的城市元素场地设计是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建筑条件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这一基础属于真实的客观存在自然与城市。第四节第四节 场地设计的工作要点场地设计的工作要点分析研究场

16、地设计实践中的工作要点,包括场地设计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以及所应满足和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一、布局阶段的场地设计一、布局阶段的场地设计场地设计的核心工作核心工作场地布局,解决两个问题两个问题:组成元素各自形态形态的确定;元素之间组织关系关系的确定。控制的主要内容:控制的主要内容:场地的基本形态。(一)场地分区(一)场地分区场地布局的起点,确立场地的基本框架。重点在于重视场地中不同性质的区域的划分,重视团块的分离,重视区域之间的关系。场地分区遵循的思路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从基地利用的角度出发。从内容组织的角度出发。1 1、场地分区与基地利用、场地分区与基地利用正确使用基地,发挥基地的最大效

17、用是场地设计的一个根本目的。(1 1)集中的方式)集中的方式(2 2)均衡的方式:采取两种方式)均衡的方式:采取两种方式l根据不同的性质将用地划分成大致相当的几个相对集中的区域。l直接将基地细化为较小的区域2 2、场地分区与内容组织、场地分区与内容组织目的是使场地的各个区域是特定部分的基地与特定内容的统一体(1 1)分区的依据)分区的依据:对内容进行分区组织的依据是它们各自的特性要求;其中功能特性是最基本的。功能性质的差别与关联,是组织内容分区的基本依据。功能性质的差别与关联,是组织内容分区的基本依据。(2 2)分区的形态)分区的形态:内容分区的形态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各区域的分划状

18、态,二是各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实体布局(二)实体布局 实体是指场地内的建筑与构筑,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具有明确的三维体量,实体主要相对于广场、绿化等内容。1 1、实体布局与基地、实体布局与基地:主要体现在建筑物在基地中的位置与基地使用模式之间的关系上。位置不同,会导致基地使用模式不同。相对于一定的建筑物占地规模,基地的总用地规模可按大、中、小三种情形来归纳。(1 1)比较悬殊的情形)比较悬殊的情形:注意建筑物对基地的组织和控制。建筑物尽量选择在基地内适中的位置来布置。(2 2)比例适中的情形)比例适中的情形(3)比例相近)比例相近3 3、实体布局与其他内容:、实体布局与其他内容:实体与其他内

19、容关系的确定是场地设计中的重点之重点。实体布局与其他内容的关系可概括为三种形式:以实体为核心的形式,实体作为场地中的一个独立元素存在。互相穿插的形式,实体与其它内容之间旗鼓相当,交错组织在一起。以其他内容为核心,实体之外的内容占据了相当的地位。(1 1)以实体为核心的形式)以实体为核心的形式:最为普遍的方式。原因原因:l建筑物自身的一些特定的要求建筑物自身的一些特定的要求(使它无法与其他内容结合到一起,必须独立起来,或者是由于场地中各项内容的权重关系,在相互对比之中,建筑物处于绝对重要的地位,占有最大的比重,而其他内容的任何一项独立出来都不足以与建筑相并列,所以建筑物自然就占据了最显要的位置)

20、l用地有限的情况下用地有限的情况下(建筑物尽量收缩集中,采取独立的形式,可减少自身占地面积,节约土地)l设计者的主观意图设计者的主观意图(设计者对于设计任务的理解,为了表现某种特定的倾向,而使建筑物成为独立的一体)(2 2)互相穿插的形式)互相穿插的形式:一种无核心的形式;这种形式注重的是均衡。(3 3)以其他内容为核心)以其他内容为核心。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结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围合在中央的庭院或广场来实现;布局的空间倾向内向式。采取该布局的条件。a用地宽余;b建筑功能允许分散;c建筑具有一定规模(三)交通安排(三)交通安排是场地布局的主要内容之一;重点:重点:如何在场地的各区域之间建立交通联

21、系和内外交通联系形式。主要任务:主要任务:确立场地基本的交通组织方式。场地交通组织方式具有使用和结场地交通组织方式具有使用和结构的双重意义构的双重意义。在充分考虑使用功能的同时,应充分意识到它对场地布局结构的影响,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真正完成交通组织的任务。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流线体系的确定;停车组织方式的确定。1 1、流线体系的确定、流线体系的确定:安排人员、车辆的流动路线和流动方式。(1 1)流线的整体形式)流线的整体形式。尽端式尽端式:指流线进入场地抵达目的地后,离开场地时是从原路折返回。通过式通过式:流线从一端进入场地后从另一端离开而无须折返。尽端式流线结构尽端式流线结构:最大特点是各部分

22、流线明确独立,可避免之间相互混杂。在场地各部分交通流线的性质差异较大时,采用这种形式十分有利。环通试流线结构环通试流线结构:流线的进出通畅,避免了往返迂回和回车场地的布置。有利于交通的组织和进出的可选择性。(2 2)流线的不同类型)流线的不同类型:保障顺畅清晰是场地中交通流线组织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做到整体的流线应有合理的结构和明确的次序,尽可能保证各部分流线都简捷直接,尽可能避免不同区域之间交通流线相互交叉和相互穿越。场地中的流线分类场地中的流线分类:按使用功能分使用流线和服务流线。按流线主体可分为人员流线和车辆流线合流式组织形式合流式组织形式:优点是各流线合并组织,整个场地交通基本由一套系

23、统来组织,整体的交通体系比较简单,较容易处理。由于减少了通道数量,可降低道路交通设施造价,节约土地。本形式适用于场地交通量较小的情况。分流式组织形式分流式组织形式:优点是不同流线由各自独立的通道来承担,各通道用途专一,从根本上解决了相互混杂的问题。2 2、停车系统的组织、停车系统的组织:停车系统与车流系统紧密相关,停车系统是人流系统的端点之一,也是人流与车流的连接结点。(1)停车场的类型)停车场的类型:地面停车场,组合式停车场(与其他内容结合布置,如绿地、广场下),多层的停车楼(立体式)(2)停车的布置方式)停车的布置方式:从停车场的聚合形态和停车场的位置选择来探讨。停车场的空间组合停车场的空

24、间组合:集中式的停车场布置;分散式的停车场布置。停车场的位置选择停车场的位置选择:确定在基地的内部与外部,前部与后部,中央与两侧等,确定与其他内容的方位关系(出入口的关系、建筑物的关系)停车场对景观来讲是一个消极因素,在多数情况下将停车场 布置在场地的边角位置(四)绿地配置(四)绿地配置意义意义:显性的(使用上、视觉上具体的局部性的要求);结构性的(绿地的配置同样需要考虑场地整体的布局结构和组织形态的构成问题)1 1、绿地配置的用地确定、绿地配置的用地确定:基本任务是确定其基本的配置形态。(1 1)绿化用地的整体规模)绿化用地的整体规模:法规等所限定的最低标准与最佳规模之间有很大的变化幅度。保

25、证绿化用地整体规模的基本手段:l在进行场地的用地划分时,给予绿化以主体地位,把它做为一项并列的内容同其他内容一起“积极”地考虑。l在考虑其他内容的基本布局组织形式时,应尽量选择占地较小的形式以节约用地。l应充分利用基地中的边角地块,在其他内容的组织中穿插布置绿化。(2 2)绿化用地的分布形态:)绿化用地的分布形态:分布形态基本上分集中和分散两种。在进行用地划分时,如果条件允许,则应尽量将绿化用地集中到一起,形成比较完整的地块,这样成片的绿地将会由于规模效应而形成更强的整体效果,给人的感觉往往会超过它的实际效果。2、绿化配置的基本形式:场地中绿地的配置形式是十分自由的,承在着多种多样的变化和可能

26、性,但从基本特征来看可分为:边缘绿地,小面积的独立绿地,集中绿地(有一定规模)二、详细设计阶段的场地设计本阶段多是具体性和实在性的工作,所以工作比较偏重技术性和规定性。对布局阶段的工作进行补充完善。(一)道路布局(一)道路布局主要任务确定道路的各项平剖面技术要求,包括道路的宽度、纵横向坡度、转弯半径的控制。1 1、平面形式、平面形式道路宽度道路宽度:单车道宽度大于3.5米,双车道67米,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道宽度大于4米转弯半径转弯半径:小车不小于6.5米,大客车不小于12米;对于载重货车应按具体车辆型号来定,中型货车要求不小于9米。会车视距会车视距不小于20米。尽端式道路的端部,应设回车场

27、尽端式道路的端部,应设回车场,回车场的尺寸不小于12米12米,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尺寸不宜小于15米15米2 2、剖面形式、剖面形式(二)停车布置(二)停车布置1 1、平面尺寸、平面尺寸一般小汽车的停车面积可按每个车位25m2 30m2来计算。地下停车位按30m2 40m2来计算。一般停车位宽度至少应为2.8米,采用3米较为理想。在架空建筑物下面的停车位宽度为3.35米(净空高大于2.1米)自行车的单辆停放尺寸一般可取2m0.6m2 2、出入通道、出入通道:当停车位的数量大于50个时,须设置2个以上出入口。当停车位的数量大于500个时,出入口的数量不少于3个,而且出入口的间距大于15米。进入地下车库的坡道上下端应设缓和坡段。(三)竖向布置(三)竖向布置(四)管线布置(四)管线布置(五)景园布置(五)景园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