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农业制度化管理工作措施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发展的重点是做强七大产业。(一)优质粮油产业提高粮油产业化进程,依重点发展优质大米系列产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以及优质食用油加工。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优质稻产业化基地、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基地、建立“双低”油菜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现有优质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一批较大规模的粮油龙头企业,形成年加工优质米(面)50万吨,优质食用油10万吨,培育知名商标7个、著名商标4个。引进、培育、发展一批能进入全省“100强”和全国“500强”的种业公司和种业集团。区域布局:按突出主要作物、突出核心产区、突出平衡增产的原则,合理产业区域布局,将优质粮
2、油基地主要布局在、自流灌溉区和保灌区的区等乡镇。(二)优质蔬菜产业突出泡菜加工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按照“产业做大、企业做强、品牌做响”的总体要求,将“泡菜”产业倾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产业。建立标准化加工蔬菜基地35万亩,企业年加工量达到100万吨,年产值达到60亿元。建设中国泡菜城,打造集泡菜加工、商贸、旅游、会展、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和核心区;打造“泡菜”区域品牌,巩固提升现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利用论坛、大会、节庆、商展、媒体广告和文艺作品等形式,大力宣传“泡菜”,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和销售途径,实现泡菜产品进军营、进超市、进宾馆、进工地、进学校。区域布局:沿片区,
3、包括区、蘑菇等蔬菜品种以及高档、精细蔬菜;水稻制种片区,包括区、等蔬菜品种;蔬菜生产优势片区,包括等乡镇,主要发展番茄、黄瓜、辣椒、洋芋、苦瓜等设施蔬菜和时鲜蔬菜品种。(三)优质水果产业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末,全市水果面积发展到120万亩,产量达到100万吨。加快新品种引进、选育、推广,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结构,重点推广脐橙、中岩早椪柑、爱媛30号等优质品种。大力推广留树保鲜、绿色防控、设施栽培等提质增效生产技术。引进、培育水果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加速“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和产供销一体化的形成,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深加工层次。依托“三苏柑
4、桔”、“文宫枇杷”、“椪柑”、“华仁冬枣”等企业商标,打造知名品牌。区域布局:集中成片发展,形成仁寿县沿“213”线以曹家为中心“南梨”和文宫为中心“北枇”优质早熟梨基地和枇杷基地;县以高台、白果等乡镇的优质椪柑生产基地;区白马、广济、三苏,县黄丰,丹棱县丹棱、双桥等乡镇的优质脐橙和优质杂柑生产基地;县观音、青龙镇、丹棱县杨场等乡镇的特色葡萄产业基地。(四)优质茶叶产业立足生态和地域优势,建设省生态茶叶基地,在“十二五”期间新建茶园2.5万亩,全市茶叶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达到2.2万吨。大力引进推广福选9号、安吉白茶等优质品种,推广机修、机采技术和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茶,提高名优
5、茶产量。扶持壮大尚林生物有限公司、露等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茶多酚、茶氨酸、茶黄素等高端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中国最大的茶叶精深加工基地。区域布局:优质茶叶生产基地主要布局在 等乡镇。(五)其他特色产业1、中药材产业2、蔺草产业。依托幸达、丰和等深加工企业,以订单生产的方式稳步推进规模种植,重点推广“蔺草晚稻(或秋菜)”种植模式,提高土地收益。到2018年,全市蔺草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以上,产量达15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区域布局:以区 等乡镇为重点。3、蚕桑产业。依托国荣丝绸、坤元丝业等龙头企业,建立蚕桑生产基地5万亩,每年生产发放一代杂交蚕种15万盒以上,年产茧量达
6、到4500吨。区域布局:以区 等乡镇为重点。“十二五”农业发展保障措施(一)实施政策引导战略。夯实农业基础,继续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稳定粮食面积,促进粮食生产走产业化之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道路、水利等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不断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优良设施、优良土壤、优良品种、优良技术、优良机械“五优”配套的高标准粮田100万亩。认真研究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争取出台对主导产业的扶持政策,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财政投入到位。(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落实规划,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我市农业,储备一批项
7、目、争取一批项目、实施一批项目,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对重点农业项目的投入资金进行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重点农业项目落实。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工商企业、社会资金投资农业的生产、加工和服务全过程,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为农业的产业升级注入内在动力。“十二五”期间,全市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筛选12个重点项目(见附表)。(三)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突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一批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科技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健全
8、农业科技网络,稳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深化农技人员挂村入户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的作用。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抓好种子种苗引进、推广一体化建设,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强农机化建设,进一步推广各类新型实用农机具。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建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四)实施产业化带动战略。充分利用我市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技术创新、具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引进市外和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
9、、保鲜、包装技术水平。规划发展一批年产值上亿元、10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并争创一批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纽带和带动作用,提高全市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市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0个,带动农户40万户以上。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畅通农产品“绿色通道”,争取经过五年的努力,在全市尽快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建立健全以市级检测中心、县级检测站、基地及市场检测点于一体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
10、场准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五)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和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十二五”期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7万口以上,推广沼渣、沼液综合利用100万亩以上,全市农村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75%,在全省市州率先实现沼气化市目标。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施用,主要农产品全面实现无害化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数达到300个以上,在全省市州率先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市。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争60%的村庄实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在全省市州率先创建乡村环境达标市。推广节水农业、设施农业模式,依法保护和合理利
11、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六)实施制度创新战略。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和农业管理体制创新。坚持积极扶持、稳定发展、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指导与管理,完善经营组织制度,争取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对农户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完善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积极探索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新途径,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完善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制度,加强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鼓励农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引导农民集约利用土地,为农村发展提供有效空间。“十二五”期间
12、,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力争达到30%。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研究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和途径。继续加强规范农村财务、资产、土地合同的管理,提高农村的经营管理水平。改进农业部门工作和管理方式,注重引导、调动和发挥企业、农户等市场经济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深入推进依法治农,提高农业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 一、明确思路,形成共识,从思想上聚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统一,才有行动上的一致。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也是威慑违纪、惩治腐败的“杀手锏”,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为此,从年初开始,临川纪委一班人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特别是胡锦涛同志
13、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关于反腐倡廉建设重要论述的讲话,针对全区纪检监察组织近年来办案工作稍显被动的现状,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查办案件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区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按照反腐倡廉战略方针中“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力求通过惩防体系建设,遏制腐败现象高发多发的势头,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发生”的要求,针对问题的症结,经过充分研究讨论,形成了“始终坚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不动摇”的坚定共识,制定了“查案五不行”的规定:不查不行、少查不行、查而无果不行、查后轻处不行、查完不纠更不行。并要求在具体工作落实中坚持并突出抓基层、抓重点、抓督查,切实把思路和
14、共识全面贯穿于查办案件工作的始终,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二、确定重点,专题攻坚,从目标上发力。三、改进方法,加强调度,从要求上着力。把抓好区本级自办案件放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查办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大幅度提高自办案件比重。区纪委监察局机关自办案件占案件总数的比例达到了50.9%。对信访举报要求“做到件件必查,对上级转办件、领导交办件、实名举报件不得向下级转办。”以信访量为基数,对纪工委监察分局、乡镇场、街道办事处的成案率较低,或查处后重访率较高的,进行挂牌督办,限期办理,必要时直接查办。强化了查办大案要案的工作机制,重点查处一批高质量、有影响、能够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大案要案。实行了案件
15、查办月报工作制,做到每月有督查,季度有通报,半年有总结。同时,区纪委常委会经常集中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加强了对办案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领导负责制,定任务、定领导、定人员、定责任、定方案,保证办案工作健康运行。主要领导亲自抓查办案件工作,经常听取案情汇报,协调、督办重要事项,对复杂案件组织协调,统一指挥;分管领导亲自指挥重要案件的查处,一线组织、一线指挥;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在职责范围内全力支持查办案件工作。四、改善机制,整合力量,从资源上借力。进一步健全了纪委常委会集体领导下的办案工作机制。改变了过去以往依靠“一支笔、一张嘴、两条腿”,“你办你的、我办我的”单一作战办
16、案模式。一是充分发挥了纪工委监察分局的查办案件主力军作用。2018年,纪工委监察分局查办案件41件,占全年案件总数35%,占区纪委监察局机关办案总数的69%。二是打破纪工委监察分局联系固定单位的原有模式。推行交叉办案、异地办案、领衔办案等新形式,促进了案件检查工作的有利开展。三是实施查办案件常委负责制,对案件实行项目化管理。增强机关科室与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关联度,实行捆绑一体化,形成了“一个分管领导,带领一个纪工委和几个科室,办案人员一般不少于10人”的新办案单位。此外,还加强了同公安、检察、法院、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优势互补。成立了全区反腐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纪委书记任组长,区政法委、
17、组织、宣传、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为成员。建立案件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案件联席会,相互通报案件情况,分析案情。在查处重大案件时,成立联合调查小组,明确任务职责,整合审计在查账、税务在查偷漏税、公安在找人、检察在取证、法院在把握证据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案件的查处。五、培养人才,锻炼队伍,从政策上助力。区纪委高度注重办案人才队伍的培养,在锻炼队伍方面,具体做到:一是建立了查办案件“人才库”。把办案能手以及熟悉法律法规、审计、财会、金融人员及计算机、通讯技术等各类专业人才进入办案人才库。同时,建立了“两规”陪护人才库,进行了预先编组,为优化办案队伍,突破大案要案提供人才保障。
18、二是注重锤炼“敢于办案,善于办案”的素质。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标准,倡导全员办案的理念,采取以案代训、以老带新、外派办案、共同研讨等方式,突出“勇于办案的精神、敢于办案的气势、善于办案的能力、勤于办案的作风”的培养,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查办案件工作骨干队伍。三是实行办案工作考核奖励制度。建立优质案件评比和办案能手评选制度,对办案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资奖励。在办案经费、办案设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倾斜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办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查办案件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不断加强办案工作队伍建设。坚持教育
19、与管理相结合,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鼓励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恪尽职守、秉公执纪的职业操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各项纪律特别是办案纪律和保密纪律。六、标本兼治,注重治本,从预防上增力。区纪委坚持把监督、惩处与预防、规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坚决克服以往“查处一案、惩处一个、震动一时,涛声依旧”的状况,实现“查处一个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健全一套制度、规范一片领域”的目标。一是以查处农村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为基点,着力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创立了“区级监管
20、、乡镇托管、村组协管、群众自管”的“四管齐下”措施和“三议三审三公开”的监管程序,打造了“三资监管腾桥经验”。二是以查处中小学乱收费问题为基点,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打造了“清风廉孝(校)临川一小示范点”。优化了“活动宣廉、网络传廉、表彰树廉、文化养廉、书香育廉”平台,加大监督的强度和密度,增强教育引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是以查处党员干部非法买卖土地、参与违法建筑案件为基点,制定了关于党员干部参与“两违”的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严查深究,铁拳整治,认真推进落实全区整治“两违”工作。四是以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为基点,在全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百日提升”活动。以问德、问
21、能、问效、问责、问廉为抓手,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基本制度、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责任追究办法以及作风建设评价标准等文件、制度,坚持定期调度与明察暗访相结合,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18个单位31名干部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散、庸、懒、乱、腐”问题。五是以实施效能问责为基点,致力创优全区经济发展环境。为策应“三大战役”而牵头拟定了关于全区提升行政效能、创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和临川区机关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把作风建设的规定、提升效能的标准、创优环境的要求以及道德范畴的约束与纪律的制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无缝连接”。一年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既坚决
22、惩治腐败,又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以治标促治本,促进惩治成果向预防成果的转化。 新一届市委在党代会上提出打好“三大战役”建设殷实幸福,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氛围将不断浓厚,力度措施将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定将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要实现市党代会提出的这一目标,就必须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放在首位,做到以环境引商,以环境促发展。现结合我县环境整治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作一梳理分析。一、我县环境整治工作现状近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以服务发展为目标,以服务民生为落脚点,切实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项目推进的头等大事来抓,使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3、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扎实开展活动,提升服务水平。我县始终将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近几年,按照上级要求先后组织开展了“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年”、“创业服务年”、“发展提升年”活动。从2018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挂牌上岗,并在县直单位开展了“一述职二亮相多测评”活动,促使全县各级各类工作人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提升服务水平。同时,我县还推行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县级领导按照联系制度定期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感觉到工作有人服务,困难有人解决。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集中整治影响企业发展“三乱”行为的实施方案、县
24、优化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手册、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认真做好创优发展环境“公开承诺”工作的通知、县“主攻工业年”活动实施意见、县创优发展环境的六个严禁、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各部门单位从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入手,重新修订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等10项效能监察制度,探索建立了涉企检查审批备案制度,有效约束了执法部门对企业检查的随意性和处罚的自由裁量度,各职能部门执法和服务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二、我县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这些年来加强对发展环境的整治,全县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好转、机关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
25、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软环境建设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期盼和投资者的愿望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一是大局意识不强,部门利益至上。有的部门思想不端正,大局意识不强,表面上讲发展,口头上讲大局,在不涉及部门利益的时候,能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企业发展,一旦触及部门利益的时候,就脱离全县发展讲部门的利益、脱离全县大局讲部门的大局。比如,不少企业反映一些部门在办证和收费问题上不顾全县发展大局,一味地搬出部门行规来套,没有任何价钱可讲;有些部门明明可以将一些审批事项放入行政服务中心,但迟迟落实不到位。二是个人私心严重,服务意识不强。有的机关
26、干部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对个人有利的事,再小的事也会干,对个人不利的事,再大的事也不干;有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1分权力,就要体现1分“价值”,不仅不主动服务,反而讹得别人求着办。有的“阴阴子来”,办事推诿拖拉,让人无处着力,无可奈何,逼着人家搞“软办法”。有的“上头热,下头冷”,“小鬼难缠”、“中梗阻”问题也还是存在。一些企业反映,在部门办事的时候,部门领导很热情、很支持,但是在具体办的过程中,办事人员却拿出上级文件、部门规定硬套,使得一些能办的事、可办的事卡在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人手上。有的甚至顶风违纪,通过暗示的办法或其它途径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直到收到钱物后才着手帮服务对象办
27、事。三是精神状态不佳,办事效率低下。有的机关干部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存在着发展与我无关的“无关论”思想,能躲就躲,能推就推。有的“部门权力分割化”,不管急事还是缓事,不管影响不影响发展,都按所谓的“谁分管、谁负责”,分管外的事,坚决不沾;分管内的事,坚决不许别人沾。有的单位对干部队伍疏于教育管理,一年到头没组织一次干职学习教育活动,干部思想比较混乱,作风比较飘浮,松、散、懒、奢现象比较突出,存在人多不做事,事多没人做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县的发展环境,吓跑了一些客商、挡掉了一些工业项目落户,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三、提高我县发展环境的对策悠悠万事,发展为先;发展大计,环境为先。环
28、境事关大局,事关一个地方发展前景,优化环境,关键在整治,重点抓作风。抓作风,不仅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大量案例表明,作风问题是腐败问题、纪律问题的前奏,作风有问题的干部,发展下去没有不出问题的。同时,一个作风很差的干部,不可能是一个讲大局、谋发展的优秀干部;一个作风涣散的组织,不可能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因此,必须以抓好作风来凝聚人心、整治软环境、促进发展。一是从“治私”入手,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私心不除,环境难优。一个单位、一个干部如果私心太重,就不可能想正事、谋公事、干实事。一要以开展“鼓士气、顺民心、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增强部门的大局意
29、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消除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多想为企业服务之策,少想为部门谋利之法,做到能减化的程序尽量减化,能减少的手续尽量减少,真正为企业发展设置“路标”而不设置“路障”。二要实行阳光审批,确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100%”落实到位。凡具有审批、审核、备案、办证的部门,其行政审批、收费统一进入行政服务中心,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项目、人员、授权要到位,做到“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使中心真正成为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三要提供优质服务,凡招商引资项目的立项登记、办理证照等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行政服务的,一切手续从简从快办理,挂点帮扶单位要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二是
30、从“治乱”入手,打造有序的执法环境。乱,主要表现为行政行为不规范,滥用权力。一要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培训、乱检查的行为,切实落实执法检查许可制度,制约乱检查行为。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进入企业检查收费,除出现违法案件外,确需检查的,需统一安排,实行报告制,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条件。二要加强对职能部门的监测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化“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工作,并做到平时测评与集中测评相结合、常规测评与专项测评相结合、网络测评与现场述职测评相结合。三要加强对企业和群众投诉以及监测点反映问题的查办力度,及时受理企业提出的各种诉求,严肃查处一切损害企业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等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发展环境
31、的人和事,坚决杜绝部门利益至上的现象。三是从“治懒”入手,打造优良的服务环境。懒,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纪律松弛、作风散漫、影响效能。一要加强教育,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工作。二要扩大宣传,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强化正面的舆论引导,大力宣传报道县委、县政府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政策措施,宣传有关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典型事例、经验做法等,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三要奖惩并举,发挥效能制度作用。各单位在对工作人员设岗定责的基础上制定“奖勤罚懒”的具体措施,着力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严肃治理懒政、惰政,确保干部既出工又
32、出力。四是从“治庸”入手,打造积极的人文环境。贪官固然可恶,但从某种意义讲,庸官也很可怕。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对一个机关干部来讲,就会影响一个机关的效能,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就会带坏一个班子,贻误一个地方的发展。一要进一步加大效能督查力度。要从查“上班迟到早退、佩戴工作牌”向深层次的“工作不主动、履职不尽心、制度不落实、纪律不执行”等转变,并对查实存在的问题要严肃处理。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一切围绕环境想、一切围绕环境转、一切围绕环境干”的思想来使用干部。三要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使领导干部的言行影响带动干部的行为,进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达到良好“政情人情出商情”的效果。要把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又一个区域中心,环境建设尤为重要。因为环境既具有生产力、吸引力、竞争力,更具有创造力;环境优良,能使人们安居乐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产生创造财富的巨大激情;环境优良,还能够集聚人才,促进项目落户,形成发展的潜力,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大软环境的整治力度,消除各种形式的“中梗阻”,严防“末梢坏死”,使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能得到贯彻落实,为投资者经商、生活、居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