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意象及主观感受推测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什么是“以意逆志”:1.什么是“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2.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3.长 恨 歌 白居易赏析示例4.知人论世:白居易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白居易,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出身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俱为官。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
2、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能辨声韵,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5.知人论世:白居易二十九岁中进士,四十四岁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贬为江州司马后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感伤诗”代替了“讽喻诗”,如 琵琶行。另著有白氏长庆集。6.白居易湘灵35年苦恋官宦之家书香门第贫民之家 出身寒微37岁结婚终身未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知人论世7.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和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
3、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一首潜别离中。8.潜别离 v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9.最大的艺术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v中唐诗歌流派v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
4、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v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v诗人:白居易、元稹等v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10.v诗歌主张:v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v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v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11.白居易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他提出了一种写作准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的高潮。12.吊白居易唐宣宗李忱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
5、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13.14.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15.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16.马嵬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1
6、7.美史1.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故事 杨玉环原为寿王李瑁的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从此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被册封为贵妃。其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从“君王从此不早朝”“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后面,18.我们看到玄宗是怎样动用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的,但他们的爱情最终敌不过政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玄宗匆匆出逃,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仍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唐玄宗不得已将杨贵妃
7、赐死,他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19.审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怎么表现恨?20.揭示“恨”之内涵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遗憾,也是怨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与怨恨。21.梳理结构学习目标一22.结构总括第一部分:安史之乱前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第二部分: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和杨贵妃。23.概述内容长恨歌李杨相爱(乐极)李杨共恨(悲极)杨妃受宠明皇迷色李思杨思:马嵬死别,蜀中伤心还都断肠,回宫相思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玉环送钗,遥寄誓词 安史之乱政治悲剧 爱情悲剧24.行文线索:重色-寻色-迷色-失色-思色-访色盟誓25
8、.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26.v汉皇重色思倾国v重德思贤才v思倾国,果倾国矣!v揭示故事的悲剧因素v提纲挈领,统领全诗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27.v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v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28.杨玉环入宫的史实v 1616岁 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王妃 v 21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v 2727岁 册为贵妃v 29.v回眸一笑百媚生,v六宫粉黛无颜色。迷色3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这一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在一瞬间,镜头由远拉近,杨玉环
9、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其实这是虚写,杨玉环到底有多漂亮,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只知道她能让所有的宫娥彩女黯然失色!31.v“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v 这一小节是美人沐浴的一组镜头。诗人写这几句,一是为了显示杨玉环得到了皇帝的宠幸所享受的特殊待遇,另一个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凸现了杨玉环美丽和妩媚气质。诗人抓住了美人沐浴的两个典型细节洗凝脂、娇无力,进行点染,使诗句的想象空间很大,杨玉环的美丽动人和她的千娇百媚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2.v云鬓花颜金步摇,v芙蓉帐
10、暖度春宵。迷色33.金步摇 34.v后宫佳丽三千人,v三千宠爱在一身。迷色35.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36.专宠纵情 无闲暇,夜专夜 形影不离三千宠爱在一身 被宠的程度 夸张金屋藏娇 典故 比喻 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极度的乐 极度的恨 37.v姊妹弟兄皆列土,v可怜光彩生门户。v遂令天下父母心,v不重生男重生女。迷色38.杨家显贵v父亲齐国公 v母亲凉国夫人v哥哥殿中少监v堂哥杨国忠右丞相v大姐韩国夫人v三姐虢国夫人v八姐秦国夫人39.杨家显贵v京城歌谣:v“生女勿酸悲,生男勿喜欢”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11、。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杜甫40.v骊宫高处入青云,v仙乐风飘处处闻。v缓歌慢舞凝丝竹,v尽日君王看不足。迷色41.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v从此君王不早朝 夸张 v三千宠爱在一身v姊妹弟兄皆列土v不重生男重生女 侧面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长恨的内因42.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v“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人之常情 v“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失度荒唐 v“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艺术夸张v 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43.v渔阳鼙鼓动地来,v惊破霓裳羽衣曲。v九重城阙烟尘
12、生,v千乘万骑西南行。描写安史之乱到来情景概括、简洁44.v六军不发无奈何,v宛转蛾眉马前死。45.v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v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v一个关键的情节,此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悲剧 46.天宝十四载(755)(755)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讨伐杨氏以清君侧陕西马嵬驿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时3838岁 已追随皇帝1717年 47.v君王掩面救不得,v回看血泪相和流。48.v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v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v1、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v
13、2 2、这是以萧索、孤凄、暗淡的景物,渲染入蜀路途中的悲凉气氛。v3 3、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融情入景:诗人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 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以哀景衬哀情 正面衬托49.v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v以哀景写哀情。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玄宗内心的痛苦。v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v视觉和听觉描写结合。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50.v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v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v皇之长恨51.v行宫见月伤心色,v夜雨闻铃肠断声。52.v归来池苑皆依旧,v太液芙蓉未央柳。v芙蓉如面柳如眉,v对此如何不泪垂。
14、53.v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v从黄昏写到黎明,直接描摹汉皇的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想要入眠做梦梦见故人竟不能入眠,好不容易入眠,竟也看不见丽人的影子。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v1 1、情景交融的手法。v2 2、诗人选择了萤飞、孤灯、钟鼓、星河、霜华等独特景物,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凄凉、伤感的境界。v3 3、表现了唐玄宗内心的痛苦和对杨贵妃的深深的思念之情。54.v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v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v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
15、从各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55.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白天的思念 时间 四季的思念写景抒情 夜晚的思念 景物 物是人非 物非人亦非56.1 1、蜀中的寂寞悲伤酸楚动人2 2、还都路上追怀忆旧缠绵哀婉3 3、还宫之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回肠荡气57.v临邛道士鸿都客,v能以精诚致魂魄。58.v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v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以行写情,叙事见情59.v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v 焦急与迫切v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
16、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v凄美、寂寞、哀怨 v以形写情,描写见情60.v风吹仙袂飘飖举,v犹似霓裳羽衣舞。v玉容寂寞泪阑干,v梨花一枝春带雨。61.v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v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v杨女之长恨62.v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v托物寄词、重申前誓v照应玄宗的思念,v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v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v点明天人永隔之恨,v点明题旨,v把李杨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63.v七月七日长生殿,v夜半无人私语时。64.v在天愿作比翼鸟,v在地愿为连理枝。v天长地久有时尽,v此恨绵绵无绝期。65.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把握长恨歌的主题 学习目标二6
17、6.关于主题v讽喻主题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了讽刺和暴露。v爱情主题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v双重主题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67.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要“以意逆志、知人论世”68.讽 喻 说以意逆志:“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玄宗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李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长恨之内因69.讽 喻 说以意逆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杨贵妃之死
18、。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长恨之直接原因70.讽 喻 说以意逆志:“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结尾,写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长恨之情状 陈鸿长恨歌传中曾说到白居易创作动机:“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71.讽 喻 说知人论世: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璬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四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法号“太真”,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72.讽 喻 说知人论世: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
19、,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73.讽 喻 说知人论世:天宝十四年,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禁军发难,陈玄礼等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74.讽 喻 说知人论世: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正是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小
20、背景下,白居易作长恨歌又何尝不是为没有能够担当中兴之任的铁腕雄主而喟叹呢?其主旨在于联系社会现实,探讨历史教训,谴责李、杨的荒淫导致安史之乱,看来是理所当然了。75.爱 情 说以意逆志:1.白居易之作长恨歌,据长恨歌传说,是为了“惩尤物,窒乱阶”,但读了全诗,反而对“乱阶”的杨贵妃有更多的同情和怜悯,谁还忍心憎恨呢?诗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风韵十足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其审美趣味。76.爱 情 说以意逆志:2.刻画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无比,超出了常度,为历史所罕见;然后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回肠荡气的悼念,天人永隔,玄宗心灵上留下了难以平复的创伤,以致长久地感到无比的痛苦;最后叙述方士觅魂,作为仙子的杨
21、贵妃的心理状态被描写得极其隐约迷离,缠绵悱恻,至为动人。77.爱 情 说以意逆志:3.3.自居易通过对于李、杨爱情故事的动人描写,歌颂了与普通人感情相一致的纯洁无瑕的爱情交流,这和梁祝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爱情故事一样,都“属于人民的精神情绪的表现”。诗中虽也写到李、杨误国,但并不十分显著。78.爱 情 说知人论世:白居易自己编撰诗集的时候,把长恨歌列入了“感伤”诗类中。而且,有人考证,诗人在创作此诗时,正值他自身遭受爱情痛苦的深渊时期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79
22、.爱 情 说知人论世:贞元十年(804)(804)秋,白居易已3333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一首潜别离中80.潜别离白居易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81.双重主题说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长恨歌写的是一个特
23、殊性质的爱情悲剧,李、杨两人既是悲剧承担者,又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这就使得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不能不“怒其作孽”,而“哀其可怜”,不能不在这两个形象身上集中了谴责与同情。82.双重主题说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诗的前半部分毫不留情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情不自禁地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长恨正文)。或者说,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83.其他主题说感伤时代说 所谓“长恨”,不仅仅是作者对李、杨悲剧之“恨”,更主要的,是对统治阶级不能保持唐朝开元、天宝时期
24、的社会兴盛面貌,反而只是在盛世中纵情享乐而招致了家破国衰局面的“长恨”,是对一个全盛时代衰亡的“长恨”。84.其他主题说感伤人生说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咏叹,表达诗人的内心痛苦:不仅是爱情的不幸,还有命运的无常85.谁在“恨”v一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v二是作者和百姓在恨,恨李隆基不理朝政,重色误己、误民、误国。李隆基酿成大错却不知悔过,更加让人大恨痛恨。v三是后人在恨,后朝多少皇帝不以之为戒却重蹈覆辙,终成千古之恨。86.一曲长恨歌,为白居易赢得生前身后名一曲长恨歌,让敏感的读者倍感伤情一曲长恨歌,让千百年来文人们众说纷纭一曲长恨歌,究竟是
25、怎样一颗跳动的心灵87.v 爱情与政治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母题之一,作为被推尊为 古今长歌第一 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无疑是表现这一母题的最伟大的诗篇。88.艺术特色(一)情节曲折多变1.1.情节设计曲折巧妙,波澜屡生、高潮迭起。贵妃专宠渔阳鼙鼓马嵬赐死玄宗思念玉容仙境寄物传情2.2.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结合,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入蜀(实)回宫(实)回宫(实)89.杨被赐死乐悲现实中思、睡梦中想、仙界里求求色、得色、迷色、荒政、误国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90.(二)人物形象鲜明艺术特色汉皇:荒淫误国的昏君?深爱杨女的痴心男?杨女:害国殃民的祸水?忠贞爱情的痴心女?91.v诗人只是借历史一点影子,据时人传
26、说蜕化出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用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出来,并没有拘泥于历史。v诗中的故事、诗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艺术化了的。92.唐玄宗李隆基v“汉皇重色思倾国”点明其好色v从“求不得”到“夜专夜”,从“不早朝”到“看不足”表现其贪色荒政v马嵬坡兵变贵妃陨命之后,诗人极力刻画人物内心中揪心的恨。93.v赐死贵妃时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v逃蜀途中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寂寞悲苦v还都路上不见玉颜,踌躇不去,追怀忆旧v还宫之后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触景生情v道士觅魂上穷碧落下黄泉,遂教方士殷勤觅94.v虽是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却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v这种哀婉缠绵的真情读来颇为动人
27、,令人回肠荡气。95.杨贵妃v不仅是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还是个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v诗最后一节描写“闻道汉家天子使”,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惊)、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96.(三)叙事、描写与抒情高度融合 本诗是叙事长诗,但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更好地突出了诗歌主旨。艺术特色97.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借景抒情
28、,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98.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旧地重过,玉颜不见,故而踌躇,叙事见情99.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景物依旧,人却不在,触景生情。黄昏黎明,春风秋雨,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苦苦的思恋,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
29、叙事见情100.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焦急与迫切101.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把“钿盒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并表示“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又恐怕皇怀疑不信,
30、“殷勤重寄词”,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托物寄情。叙事见情102.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103.(四)语言生动晓畅,精纯优美1.1.语言通俗,平易 2.2.时有生动传神的妙语警句 3.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特色104.以 意 逆 志1.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2.2.融入体验,体会情趣。1.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3.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知 人 论 世赏析方法小结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