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673242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15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三、古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与作用 四、古汉语判断句中“为为”、“维(惟)维(惟)”、“乃乃”、“即即”的词性与作用五、古汉语判断句的活用问题一、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一、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判断词“是”构成,“是”用于联系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并帮表示判断。古汉语的判断句则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将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直接联系在一起,靠判断句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表达判断语气,帮助判断。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不”,古汉语判断句的否

2、定用“非”。返回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1、无“者”、“也”句: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最基 本形式,句中既不出现“者”,也不出现“也”,仅靠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如:荀卿,赵人。(荀卿,赵人。(史记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孟轲荀卿列传)夫鲁,齐晋之唇也。(夫鲁,齐晋之唇也。(左传左传哀公八年哀公八年)2、有“者”句:即在判断句主语的后面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如:陈轸者,游说之士。(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列传)兵者,不祥之器。(兵者,不祥之器。(老子老子)3、有“也”句:即在判断句谓语的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进行判断。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

3、如:张骞,汉中人也。(张骞,汉中人也。(汉书汉书张骞传张骞传)王,人君也。(王,人君也。(战国策战国策齐策四齐策四)4、有“者”、“也”句:即在判断句主语的后面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在判断句谓语的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进行判断。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最完美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史记陈涉世家陈涉世家)南冥者,天池也。(南冥者,天池也。(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返回三、古汉语判断句中三、古汉语判断句中“是是”的词性与作用的词性与作用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是指示代词,常用来作判断句的主语。如:是社稷之臣也。(是社稷之臣也。(论语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是

4、何也?是何也?“是”同“此”。如: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李。是何故也?(墨子墨子非攻上非攻上)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鸡豚。此何故也?(墨子墨子非攻上非攻上)可见,“是”在古汉语判断句中作主语,常是复指上文出现了的内容。再如: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是世之所以乱也。(韩非子韩非子五蠹五蠹)古汉语判

5、断句中的这种复指代词“是”,后来演变为判断词“是”,演变的原因是这种复指代词“是”,具有判断意味。如: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论语里仁里仁)“是”作判断词来用,汉代的时候就有了。如:此必是豫让也。(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史记刺客列传刺客列传)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论衡死伪死伪)1972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彗星图,说明“是”在当时既用作代词,也用为判断词。如:是是帚慧。是是苦慧。返回四、古汉语判断句中四、古汉语判断句中“为为”、“维维(惟)(惟)”、“乃乃”、“即即”的词性与的词性与作用作用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为为

6、”、“维(惟)维(惟)”、“乃乃”、“即即”等经常出现在判断句中,但都不是专职的判断词。阐述如下:1、为 “为”是一个普通的动词,有“作为”、“成为”、“算是”等含义,不是判断词。如:木直中绳,揉以为轮。(木直中绳,揉以为轮。(荀子荀子劝学劝学)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襄公二十六年)即使用在判断句中,可以按现代汉语中的“是”去理解,也是普通动词在判断句中的运用,不能算是判断词。如:余为伯鲦,余而祖也。(余为伯鲦,余而祖也。(左传左传宣公三年宣公三年)桀溺曰:桀溺曰:“自为谁?自为谁?”曰:曰:“为仲由。为仲由。”(论论语语微子微子

7、)2、维(惟)“维(惟)”在上古汉语中经常出现在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很像是判断词,但实际上它是放在句子中间的语气词,起的是引出谓语的作用。如:尔惟旧人。(尔惟旧人。(尚书尚书大诰大诰)这种有“维”的语句,许多情况下主语与谓语之间也构不成判断关系。如:百工维时。(百工维时。(尚书尚书皋陶谟皋陶谟)蚩尤惟始作乱。(蚩尤惟始作乱。(尚书尚书吕刑吕刑)3、乃 “乃”在古汉语中经常出现在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很像是判断词,但实际上它是放在谓语之前的副词,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其作用与现代汉语中的“就”完全相同。如:是乃狼也。(是乃狼也。(左传左传宣公四年宣公四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当立者乃公子扶

8、苏。(史记史记陈涉世家陈涉世家)返回五、古汉语判断句的活用问题五、古汉语判断句的活用问题 古今汉语中,都有一些句子采用判断句的形式,但其主语与谓语之间并不是一般的判断关系,而是其他关系,我们称之为“判断句的活用”。判断句活用所表达的内容很多,如:1 1、表达比喻内容、表达比喻内容 这种判断句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荀子王制王制)曹公,豺虎也。(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汉纪五十七)2 2、表达条件、目的等内容。、表达条件、目的等内容。如:夫战,勇气也。(夫战,勇气也。(左传左传庄公十年庄公十年)百乘,显使也。(百乘,显使

9、也。(战国策战国策齐策四齐策四)3 3、表达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如:良庖岁更刀,割也。(良庖岁更刀,割也。(庄子庄子养生主养生主)古代汉语的叙述句中也常出现“乃”,一些有了“是”的判断句在“是”前也用“乃”,这都说明“乃”不是判断词。如:乃入见。(乃入见。(曹刿轮战曹刿轮战)访之,乃是逸少。(访之,乃是逸少。(世说新语世说新语)4 4、即、即 “即”在古汉语中经常出现在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很像是判断词,但实际上它是放在谓语之前的副词,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其作用与现代汉语中的“就”完全相同。如:梁父即楚将项燕。(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左传襄公八年襄公八年)古代汉语的叙述句中也常出现“即”,一些有了“是”的判断句在“是”前也用“即”,这都说明“即”不是判断词。如:贱即买,贵即卖。贱即买,贵即卖。(盐铁论盐铁论本议本议)枯体即是荣体。(范缜枯体即是荣体。(范缜神灭论神灭论)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