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T 3184-2018 家用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山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697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DF 页数:453 大小:4.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3184-2018 家用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3页
DB37∕T 3184-2018 家用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3页
DB37∕T 3184-2018 家用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3页
DB37∕T 3184-2018 家用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53页
DB37∕T 3184-2018 家用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59.080.01 W09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1842018 家用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2018 - 04 - 28 发布 2018 - 05 - 28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3184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保林、王路滨、孟令军、许增建、董城城。 DB37/T 31842018 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

2、产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家用纺织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家用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棉纺、织造、染整等家用纺织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DB37/T 31842018 1 家用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纺、织造

3、、染整等家用纺织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的效果、持续改进和信息化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棉纺、织造、染整等家用纺织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其他纺织企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

4、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DB37/T 2974-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棉纺、织造、染整等家用纺织企业 从事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的纺织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技术、电气、工程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机构,领导机构职责可由企业安全委员会承担。 4.1.1 主要负责人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董事长、

5、总经理或对企业进行实际控制的其他人员)是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为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负责组织对企业一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管理。 4.1.2 分管安全负责人职责。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或安全总监)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工作的责任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DB37/T 31842018 2 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具体负责对企业一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 协调、监督管理;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6、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1.3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企业风险结果评审;具体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管理。 4.1.4 财务部门职责。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以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监督经费的使用和落实情况。 4.1.5 职能部门职责。企业安全、设备、技术、电气、工程等专业管理部门按专业职责,负责本部门及专业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具体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对三级以上(含

7、三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管理。 4.1.6 生产部门职责。企业各分公司(厂)、生产车间负责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 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1.7 员工职责。企业员工会辨识并知悉所在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源;能掌握并会落实本岗位危险源的具体管控措施;遇到本岗位发生危险时,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消除或控制事态发展,保护自身和他人不受伤害。 4.2 实施

8、全员培训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培训可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培训合并进行,并保留培训记录。 4.2.1 培训计划。企业将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工作纳入企业总体培训计划和责任绩效考核体系,收集培训资料、编制培训教材。培训计划应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和奖惩等内容。 4.2.2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

9、级管控体系细则和本实施指南,以及与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4.2.3 培训层次。 培训工作应分层次进行。 公司级培训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培训范围包括企业中层以上负责人; 分公司(厂)级培训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分公司(厂)共同负责,培训范围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车间级培训由企业分公司(厂) 和车间共同负责,培训范围包括车间各班组、岗位员工;各班组做好对岗位员工的日常培训工作。 4.2.4 培训记录。企业各层次培训应保留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签到记录、培训影像资料。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员工培训档案并作

10、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4.3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依据体系通则、 细则和实施指南建立符合自身实际和具有可操作性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考核办法(见附录A),明确企业使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准则、风险分级管控、持续改进的要求和奖惩的要求,确定各类清单及分析记录的格式。企业建立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考核办法应以企业文件的形式正式下发或者纳入企业制度汇编。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DB37/T 31842018 3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

11、理、范围清晰”的原则,企业风险点可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划分: 规模较小的企业,以企业为划分单元,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辅助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 示例:原料区域、生产区域、包装区域、仓储区域。 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企业,以生产车间为划分单元,首先按照生产车间所包含的生产工序进行划分,可直接将生产工序作为风险点。生产工序范围内不能包含的其它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单独作为风险点; 示例:前纺工序、细纱工序、后纺工序、准备工序、织造工序、整理工序。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也可统一按照设备的种类进行划分。设备种类之外的其他部位、场所、区域应单独作为风险点。 示例:自动穿经机、接经机、上轴

12、机、喷气织机、自动化立体仓库、双氧水仓库。 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 应当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对于包含在生产工序范围内的一般作业活动, 按照设备种类的划分, 对照相应的操作行为划分为风险点; 示例:穿经作业、接经作业、上轴作业、织车作业。 对于不能包含在生产工序范围内的其它作业活动,应主动识别并划分为风险点; 示例:清洁作业、检修作业、电气作业、运输作业。 对于登高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起重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关注。 5.1.2 风险点排查内容

13、和方法 5.1.2.1 风险点排查内容 DB37/T 2974-2017第5.1.2.1条适用于本条款。 5.1.2.2 风险点排查方法 风险点排查按照下列两种方法排查,并分别建立排查清单: 排查以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为划分依据的风险点,应先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统计,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设备、设施,建立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 C); 注:设施(设备)仅型号不同,但设施(设备)的名称、主要构造、生产功能、操作要求、危险程度相同或相类似的设备可以作为一类设备进行统计,否则应分别统计。部位、场所、区域名称相同,位置不同,风险程度会有差异,应分别统计。 排查以作业活动为划分依据的风险点,

14、 应以企业纺织生产的工艺流程为主线, 开展作业活动或作业任务的划分,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 C)。 注:作业活动清单中的作业活动,应与设备设施清单中的需要人工操作的设备设施相对应,不能有遗漏。 5.2 危险源辨识 DB37/T 31842018 4 5.2.1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5.2.1.1 安全检查表法(SCL) 对企业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宜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依照设备设施清单,将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重点考虑存在能量和危险物质等根源性危险源的部位,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

15、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5.2.1.2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宜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依照作业活动清单,将作业活动细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 5.2.2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DB37/T 2974-2017第5.2.2条适用于本条款。 5.2.3 危险源的辨识 5.2.3.1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要求 危险源辨识工作应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组织开展全员辨识。下级负责向上级提交危险源辨识的数据和报告,上级负责对下级提供危险源辨识的培训和指导。通过全员参与,确保企业危险源辨识工作自主实施。 5.2.3.2 安

16、全检查表法(SCL)辨识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开展危险源辨识时: 依照设备设施清单,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和企业自身的设备设施检查标准,确定设备、设施的检查项目; 示例:喷气织机,检查项目:电机离合器;气管、气路;电气线路、按钮、开关;推拉杆;经轴;机台各转轴。 逐条对照设备、 设施的具体检查标准, 辨识出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示例:喷气织机“推拉杆”的检查标准为:推拉杆、轴承、支脚无磨损、发热;固定牢固。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及后果为火灾。 5.2.3.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辨识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开展危险源辨识时: 依照作业活动清单,参照企业岗位操作规程

17、,对每一项作业活动或作业任务进行细分。识别出作业活动或作业任务的具体作业步骤或内容; 示例:络筒作业,具体作业步骤或内容有4项:开机前检查机器各个部位;运行中巡检处理槽筒缠线或事件;完成后进行落纱、上纱工作;当班任务完成后关机并清洁卫生。 针对识别出的具体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 逐条对照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 版)和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充分辨识危险源及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DB37/T 31842018 5 示例:人的因素:设备未停稳用手摘取挂花、染罐未完全泄压情况

18、下开启设备等;物的因素:电能、双氧水等;环境因素:车间照度不够、地面湿滑等;管理因素:特种设备未按规定检验或检测、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等。 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常规、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注:常规,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异常,停电等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异常情况;紧急,发生火灾、爆炸等破坏性大的事故时的情况。 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注:过去,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现在,某个危险因素“现在”一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噪声;将来,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 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注:依据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或评价

19、的结果,对家用纺织企业常见的棉尘、高温、噪声等进行有效识别。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宜选择风险程度分析法(MES,见附录B),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5.3.2 风险评价准则 依据DB37/T 2974-2017第5.3.2条要求,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风险判定准则。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应根据以下规则判定风险等级: 五级蓝色 : 属于可接受风险, 危险性小。 此风险可以与低风险合并, 作为四级风险进行管控; 四级蓝色 :属于低风险,具有一定危害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三级黄色 :属于一般风险,

20、可能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级橙色 :属于较大风险,事故潜在的危险性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 一级红色 :属于重大风险,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蔓延成灾或人员伤亡的危险。应增加补充建议措施并落实,将风险降至可接受,保留在重大风险清单内,并建立过程记录文件。 5.3.4 确定重大风险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火灾,或 3 次及以上轻伤、打火事件,且现在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的; 单个仓库保险粉储存量超过 5 吨的; 单个仓库双氧水储存量超过 20 吨的;

21、 火灾、棉尘爆炸易发的清花、梳棉、滤尘室及风道等部位; 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有限空间或部位; 存在打火的可能,一旦发生火情极易成为火灾传播路径的地下风道或架空平台; 其他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DB37/T 31842018 6 风险点中风险级别最高的危险源的级别,为该风险点的级别。(重大风险点统计表见附录D) 5.4 风险控制措施 5.4.1 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依据DB37/T 2974-2017第5.4条要求综合考虑并选择。 5.4.1.1 工程技术措施 企业应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消除或减弱危害,通

22、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用低危害物质替代高危害物质; 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 移开或改变方向,通过角度或位置的改变实现控制的目的。 5.4.1.2 管理措施 企业应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制定实施作业指导书、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 减少暴露时间; 监测监控; 警报和警示信号; 风险转移。 5.4.1.3 教育培训措施 企业应采取的教育培训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员工入厂三级培训; 班组日常性培训; 每年再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其他方面的培训。 5.

23、4.1.4 个体防护措施 企业应采取的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尘口罩、耳塞、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5.4.1.5 应急处置措施 企业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5.4.2 控制措施的实施 DB37/T 3184201

24、8 7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 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现有控制措施不能满足控制需要时,应该改进或新增控制措施。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DB37/T 2974-2017第5.5条适用于本条款,企业可结合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四级,分别为公司级、分公司(厂)级、处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级。 5.5.1.1 责任主体(纵向)的管控 表1给出了不同风险等级对应的风险控制主体及责任人,企业可以根据管理部门设置情况,对下列内容进行调整: 表1 责任主体(纵向)的分级管控 风险等级 风险管控级别 风险管控责任人 五级

25、 班组/岗位级 岗位员工 四级 班组/岗位级 班组长/工段长 岗位员工 三级 处室/车间级 处室处长/车间主任 班组长/工段长 岗位员工 二级 分公司(厂)级 分公司经理/副经理 处室处长/车间主任 班组长/工段长 岗位员工 一级 公司级 董事长/总经理/安全总监 分公司经理/副经理 处室处长/车间主任 班组长/工段长 岗位员工 注: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 5.5.1.2 监管主体(横向)的管控 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下表给出了不同风险类别对应的风险监管部门及责任人,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管理部门设置情况,对下列内容进行调整: DB37/T

26、31842018 8 表2 监管主体(横向)的分类管控 风险类别 风险管控部门 风险管控责任人 消防 安全部门 部门负责人 电气 电气部门 部门负责人 设备 设备部门 部门负责人 厂房建筑 工程部门 部门负责人 化学品 技术部门 部门负责人 注:其他处室或业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对各职能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 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在内的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E),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3 风险告知 5.5.3.1 企业应建立安全

27、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5.3.2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6 文件管理 DB37/T 2974-2017第6条适用于本条款,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28、,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经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 部分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 二级以上危险源根据工作需要新增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危险区域动火、 有限空间作业、 登高作业等危险作业以及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均建立了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并按要求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各岗位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了解紧急情况下如何应急处置; 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制度,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体系,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持续改进 DB37/T 2882-2016第8条适用于本条款。 DB37/T 3

29、1842018 9 9 信息化管理 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录入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并保障正常运行。 DB37/T 31842018 10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考核办法 A.1 目的 为做好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日常运行工作,明确各级日常运行的工作责任与分工,落实奖惩,特制定本办法。企业可结合各自实际,确定奖惩额度,并对本办法做出适当调整。 A.2 员工考核 A.2.1 员工违反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分公司、部门应当视情对员工进行批评教育或考核: a) 不会辨识所在工作岗位存在危险源的; b) 不知悉所在工作岗位存在危险源的; c) 不掌握本

30、岗位危险源具体管控措施的; d) 不落实本岗位危险源具体管控措施的; e) 本岗位发生危险时,不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消除或控制事态发展的。 A.2.2 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员工所在部门应当视情对员工进行通报表扬或奖励: a) 辨识出公司尚未掌握的新的危险源并被确定的; b) 提出改进危险源管控措施的意见并被采纳的; c) 本岗位发生危险时,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消除或控制事态发展的。 A.3 部门考核 A.3.1 部门违反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分公司应当对部门负责人考核,部门负责人应当对负有管理责任的相关人员(包括安全管理员、班组长)进行考核: a) 未组织开展风险点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31、; b) 未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与分级; c) 未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辨识现有控制措施的; d) 未对已辨识的危险源清单进行公示公告; e) 未将已辨识的危险源及管控措施进行分级管控; f) 员工未参与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的制定; g) 制定的教育培训措施未实施,或 3 名以上员工不知悉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制定的控制措施。 h) 制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未实施或失效; i) 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未实施或无相应安全管理记录; j) 制定的个体防护措施未实施,或未按规定发放劳保用品,或发放的劳保用品不合格,或现场 3名以上员工未佩戴劳保用品; k) 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未组织开展演练, 或应急所

32、需物资配置不到位, 或未对应急演练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 l) 未按本办法“员工考核”之规定对员工进行考核; DB37/T 31842018 11 m) 其他违反实施指南有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要求, 导致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受阻或不能正常运行。 A.3.2 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分公司、部门应当对做出贡献的相关人员(包括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班组长、员工)进行奖励: a) 增加或改进创新的教育培训措施, 经评定有助于提升员工防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或经一段时间的检验收到良好效果的; b) 增加或改进创新的工程技术措施, 经评定可以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或等级, 或经一段时间的检验可

33、以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本质化水平的; c) 增加或改进创新的安全管理措施, 经评定可以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或等级, 或经一段时间的检验可以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的; d) 改善劳动条件或创新个体防护措施, 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的新产品, 使员工劳动条件得到改善或工作舒适度得到提升的; e) 改进或创新应急处置措施, 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的新装备, 使应急处置硬件得到加强或战斗力得到提升的; f) 采取其他有助于降低风险程度或等级的措施,经评定绩效明显的。 A.4 公司考核 A.4.1 公司每月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连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及其他安全生产和职

34、业卫生方面的有关要求一并整合到安全标准化建设中去, 对各分公司、 车间和职能处室实施月度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和年度安全绩效考核。 A.4.2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在月度安全标准化建设中不得少于1/4的分值, 存在下列问题之一的, 视为该部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开展不合格: a) 抽查岗位员工对本岗位危险源及控制措施的掌握情况,5%以上人员或至少 5 人不掌握的; b) 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落实奖惩,或奖惩无记录的; c) 应判定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的; d) 三级以上危险源控制措施不落实,存在 3 项以上的; e) 二级以上危险源存在的场所和区域未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存在 1 项以上的。 A.4.3 对月

35、度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公司予以奖励。月度考核成绩纳入年度先进评定,作为评选安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依据,被评选为年度先进单位和个人的,按照公司年度奖励方案予以奖励。 DB37/T 31842018 1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B.1 风险的定义 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B.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

36、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 B.3 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B.1。 表B.1 控制措施的状态(M)判定准则 分数值 控制措施的状态 5

37、 无控制措施 3 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 1 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 B.4 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B.2。 DB37/T 31842018 13 表B.2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判定准则 分数值 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 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10 连续暴露 常态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

38、露 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出现 2 每月一次暴露 每月一次出现 1 每年几次暴露 每年几次出现 0.5 更少的暴露 更少的出现 注1: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 注2: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B.5 事故的可能后果S B.5.1 表B.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 表B.3 事故的可能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分数值 事故的可能后果 伤害 职业相关病症 财产损失(元) 环境影响 10 有 2 人以上死亡

39、职业病 10 人以上 损失1 万元 或造成停产 8 小时以上 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8 1 人死亡或多人重伤 职业病 2-10 人 损失 0.5 万-1 万 或造成停产 4-8 小时 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4 1 人重伤 职业病 1 人 损失0.5 万 或造成停产 4 小时以内 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2 轻伤,住院治疗 职业性多发病 / 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 1 轻微伤,仅需急救 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 / 无环境影响 注:表中的内容和分档赋值,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B.5.2 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

40、E1或E2)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 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 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B.4。 DB37/T 31842018 14 表B.4 风险程度的分级判定准则(R) R=MES 风险程度(等级) 180 1 级 90-150 2 级 50-80 3 级 20-48 4 级 18 5 级 注:风险程度是可能性和后果的二元函数。当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的大小时,从数学上讲,乘积前面应当有一系数。但系数仅是乘积的一个倍数,不影响不同乘积间的比值;

41、也就是说,不影响风险程度的相对比值。因此,为简单起见,将系数取为1。 DB37/T 31842018 1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 C.1 设备设施清单 1 详见表C.1 。 表C.1 设备设施清单 1 序号 编号 设备名称 类别 规格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特种设备 所属单位 备注 1 ZL101 缝纫机 专用设备 DB2-C201-413H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2 ZL102 纵裁机 专用设备 108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3 ZL103 纵缝机 专用设备 LN116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4 ZL104 横切机 专用设备 CT

42、S-4700-1200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5 ZL105 横缝机 专用设备 146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6 ZL106 检针机 专用设备 MYK-600A-CS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7 ZL107 打箱机 专用设备 S-323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8 ZL108 装袋机 专用设备 FP8000CS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9 ZL109 空调风机 通用设备 Y250M-6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10 ZL110 电动托盘车 通用设备 TS20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11 ZL112 预烘机 通用设备 TT-200 车间内 否 毛巾

43、公司整理车间 12 ZL113 自动包缝机 专用设备 AZ7020SD-Y5DF-8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13 ZL114 自动流水线 专用设备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14 ZL111 打包机 专用设备 FYD91-25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15 ZL115 激光裁剪机 专用设备 200-180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DB37/T 31842018 2 序号 编号 设备名称 类别 规格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特种设备 所属单位 备注 16 ZL116 裁剪机 专用设备 KS-AUV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17 ZL117 熨烫工作台 专用设备 TP-B

44、I 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整理车间 18 GEJG05 空调、地吸风 通用设备 SCTY-245D 车间东西附房 否 毛巾公司织造车间 19 GEJG08 提花平台 专用设备 自制平台 剑杆提花织机上空 否 毛巾公司织造车间 20 GEJG01 织机 专用设备 TP800/G6300/G6200/JAT710/TPS600 工二剑杆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织造车间 21 GEJG02 上轴机 专用设备 EE-GYR,25 工二剑杆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织造车间 22 GEJG03 接经机 专用设备 HL-211 工二剑杆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织造车间 23 GEJG04 自动穿经机 专用设备 SAFIR

45、 S80 工一喷织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织造车间 24 GEJG06 上轴运输车 专用设备 XD-1000T 工二剑杆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织造车间 25 GEJG07 落货车 专用设备 XYJC300 工二剑杆车间内 否 毛巾公司织造车间 26 GEZB01 浆纱机 专用设备 BM1800/2500 浆纱工序 否 毛巾公司准备车间 27 GEZB02 高速分批整经机 专用设备 CGGA114B 分批工序 否 毛巾公司准备车间 28 GEZB03 分条整经机 专用设备 GA215C 分批工序 否 毛巾公司准备车间 29 GEZB06 络筒机 专用设备 SHA108 络筒工序 否 毛巾公司准备车间

46、30 GEZB07 织轴存储库 专用设备 VJZ-260 车间存储库 否 毛巾公司准备车间 31 GEZB09 电动托盘车 专用设备 XD-1200 车间各工序 否 毛巾公司准备车间 32 GYPR12 平漂机 专用设备 车间南侧 否 毛巾公司染色车间 33 GYPR14 航吊 通用设备 车间染色区域 是 毛巾公司染色车间 34 GYPR11 火碱罐 专用设备 30 立方 车间西侧火碱室内 否 毛巾公司染色车间 35 GYPR13 双氧水罐 通用设备 1 立方/个 车间西侧附房内 否 毛巾公司染色车间 36 GYPR02 刷毛机 专用设备 280 拼货区域 否 毛巾公司染色车间 37 GYPR

47、03 染色机 专用设备 TOWEL-8-2T 车间溢流区域 否 毛巾公司染色车间 38 GYPR04 脱水机 专用设备 CO-1800 车间脱水区域 否 毛巾公司染色车间 39 GYPR05 开幅机 专用设备 ASMA281-280 车间开幅区域 否 毛巾公司染色车间 DB37/T 31842018 3 序号 编号 设备名称 类别 规格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特种设备 所属单位 备注 40 GYPR06 烘干机 专用设备 WMH974-240 型 车间烘干区域 否 毛巾公司染色车间 41 GYPR10 拉幅机 专用设备 安哥拉(西班牙) 拉幅机区域 否 毛巾公司染色车间 42 YHPZ01 割绒

48、机 专用设备 JB20 割绒区域 否 印花公司坯整车间 43 YHPZ04 风机 通用设备 F-48 割绒区域 否 印花公司坯整车间 44 YHPZ05 磨光机 通用设备 SIM-KG-100 保全室内 否 印花公司坯整车间 45 YHPZ06 砂轮 通用设备 LT-13J 保全室内 否 印花公司坯整车间 46 YHPZ07 打包机 专用设备 YD/90501-20 打包区域 否 印花公司坯整车间 47 YHPZ 08 验布机 专用设备 车间验布区域 否 印花公司坯整车间 48 YHCJ01 印花机 专用设备 HS-8600P 印花车间二后三楼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49 YHCJ02 配料自

49、动调浆机 专用设备 印花车间二楼西区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50 YHCJ03 制版绷网机 专用设备 DB2620 印花制版区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51 YHCJ05 平洗平漂机 专用设备 LMH981A-200 印花一楼西区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52 YHCJ06 蒸化机 专用设备 1879 型 印花一楼西区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53 YHCJ08 吸毛机 专用设备 印花二楼东区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54 YHCJ09 转笼烘干机 专用设备 TT-200 印花一楼东区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55 YHCJ11 脱水机 专用设备 HSB1500 印花一楼东区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56

50、 YHCJ13 溢流机 专用设备 GMN9-3T 印花一楼东区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57 YHCJ15 电梯 通用设备 BEC-2000HAC30 印花 1-4 楼 是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58 YHCJ10 制版室 专用设备 印花后二楼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59 YHCJ12 双氧水储存罐 通用设备 印花楼外东附房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60 YHCJ14 火碱储存罐 通用设备 印花楼外东南附房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61 YHCJ16 制版喷墨机 专用设备 印花二楼北侧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62 YHCJ17 制版烘箱 通用设备 印花二楼北侧 否 印花公司印花车间 63 YHCJ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