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 1、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组成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细胞内液(细胞内液(2/32/3)体液体液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1/3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2注: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
2、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 3737 度时约为度时约为 770kpm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 2)酸碱度)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
3、近中性,、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PH 为为 7.357.357.457.45,与,与 HCOHCO3 3-、HPOHPO4 42-2-等离子有关等离子有关、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NaHCO3 3/H/H2 2COCO3 3 、NaNa2 2HPOHPO4 4/NaHNaH2 2POPO4 4)(3 3)温度()温度(3737,波动一般不超过,波动一般不超过 11 )三、内环境作用: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 COCO2 2浓度最高浓度
4、最高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器官有一个官有一个(皮肤皮肤)四、内环境的稳态四、内环境的稳态1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都处于动态平衡动态平衡中中2 2、稳态的调节:、稳态的调节:神经神经 -体液体液 -免疫免疫 共同调节共同调节3.3.内
5、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必要条件。条件。体内液体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不属于内环境。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组织液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毛细血管壁细胞胞血浆、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
6、组织液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细胞血浆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组织水肿组织水肿】(1 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2)(2)组织水肿的原因组织水肿的原因3过敏反应: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过敏反应: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
7、水肿。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血浆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血浆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水分进入组织液。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而流失。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而流失。五、内环境成分的判断五、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三看法三看法”一看是否
8、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酸、脂质、O O2 2、COCO2 2、激素、代谢废物等、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氧化酶、解旋酶、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DNA 聚合酶、聚合酶、RNARNA 聚合酶)、聚合酶)、ATPATP、载体蛋白等、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
9、境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六、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六、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1 1几种由单层细胞形成的结构几种由单层细胞形成的结构人体中有很多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如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人体中有很多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如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肺泡、肾小球和肾小管等,这些非常薄的结构有利于物质交换,物质透过这些管壁或毛、肺泡、肾小球和肾小管等,这些
10、非常薄的结构有利于物质交换,物质透过这些管壁或泡壁时,要经过两层细胞膜。泡壁时,要经过两层细胞膜。2 2细胞、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层数间的关系细胞、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层数间的关系(1)1(1)1 层细胞层细胞2 2 层生物膜层生物膜(2)1(2)1 层生物膜层生物膜1 1 个磷脂双分子层个磷脂双分子层2 2 层磷脂分子层磷脂分子(3)(3)若物质出入细胞内的线粒体需多跨越线粒体内外膜若物质出入细胞内的线粒体需多跨越线粒体内外膜(4(4 层磷脂分子层磷脂分子)3 3外界空气中外界空气中 O O2 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跨膜层数分析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跨膜层数分析从图从图 1 1
11、 可知,在肺通气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中,可知,在肺通气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中,O O2 2要穿过肺泡壁要穿过肺泡壁(一层上皮细胞一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一层上皮细胞)及红细胞膜,共计及红细胞膜,共计 5 5 层生物膜,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图层生物膜,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图 2 2可知,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可知,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O O2 2进入组织细胞要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要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一层上皮细胞胞)和一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和一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合计合计 4 4 层生物膜层生物膜),再加上,再加上 O O2
12、2最终要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最终要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而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故共合计吸,而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故共合计 6 6 层膜。层膜。由此可知,外界空气中由此可知,外界空气中 O O2 2进入人体骨骼肌细胞进入人体骨骼肌细胞(9(9 层膜层膜)如果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还要进入线粒体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如果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还要进入线粒体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9+2=119+2=11 层层膜)。膜)。4 4消化道消化道(小肠小肠)中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跨膜层数分析中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跨膜层数分析4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淀粉酶和麦芽糖
13、酶分解成葡萄糖,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分解成葡萄糖,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其吸收过程如图所示:其吸收过程如图所示:肠腔中的葡萄糖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肠腔中的葡萄糖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2 层膜层膜)绒毛内毛细血管壁绒毛内毛细血管壁(2(2 层膜层膜)组织处组织处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2(2 层膜层膜)组织细胞膜组织细胞膜(1(1 层膜层膜)7 7 层膜;而层膜;而 1 1 层膜由层膜由 2 2 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共穿过共穿过 1414 层磷脂分子层。层磷脂分子层。蛋白质等大分子运输通过胞吞和胞吐,通过蛋白质等大分子运输通过胞吞和胞吐
14、,通过 0 0 层膜层膜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 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1)(1)结构:包括细胞体(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结构:包括细胞体(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2)(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5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轴突与髓鞘轴突与髓鞘 (一个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一个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2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指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参
15、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内外环境变环境变化作出的化作出的规律性规律性应答。应答。)【注:要点:具有注:要点:具有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3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包括两个神经元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如:膝跳反射。无中间神经
16、元,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如:膝跳反射。无中间神经元,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三元反射弧:三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三元反射弧:三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思考讨论思考讨论】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既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既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有反射吗?不一定,为什么?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有反射吗?不一定,为什么?4.4.反射发生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反射发生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反射弧结构完整;反射弧结构完整;适宜强度的刺激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肌肉
17、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5 5、反射种类:、反射种类: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类型类型概念概念特点特点意义意义实例实例非条件反非条件反射射通过遗传获得,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有与生俱有不经过大脑皮层;先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天性;终生性 ;数;数量有限量有限使机体初步适应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环境眨眼、啼哭、膝跳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唾液等6条件条件反射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中逐渐训练形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增
18、加使机体适应复杂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多变的生存环境学习、学习、“望梅止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画饼充饥”等等二者二者联系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条件件刺刺激激 强强化化无关刺激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刺激:非条件刺激(具体事物)刺激:非条件刺激(具体事物)铃声铃声 食物食物 分泌唾液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如光,声音等)条件反射(如光,声音等)非条件反射:
19、眨眼、吮吸、缩手、膝跳、搔扒、排尿、分泌消化液非条件反射:眨眼、吮吸、缩手、膝跳、搔扒、排尿、分泌消化液条件反射:食物(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食物(非条件刺激)+铃声(无关刺激)铃声(无关刺激)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形成条件反射反射弧:感受器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肌肉和腺体腺体)二者联系二者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二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未
20、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 由于由于 K K 离子大量外流,离子大量外流,膜外侧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外侧集较多的正离子 膜外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外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称为静息电位,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由于神经元对钠离子的通透性由于神经元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大,大,钠离子外流钠离子外流 ,电位差表现为内正外负,电位差表现为内正外负,称为动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1)在
21、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2)(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73.3.传导特点: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双向传导,即刺激,即刺激(离体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中部,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神经纤维上的中部,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传导。4.4.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电信号(神经冲动)形式传导。形式传导。5.5.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电流表的偏转方向与次数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电流表的偏转方向与次数(1)(1)在神经纤维上:在神经纤维上:刺激
22、刺激 a a 点,点,b b 点先兴奋,点先兴奋,d d 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刺激 c c 点点(bc(bccd)cd),b b 点和点和 d d 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2)在神经元之间:在神经元之间:刺激刺激 b 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 a 点先兴点先兴奋,奋,d d 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刺激 c c 点,兴奋不能传至点,
23、兴奋不能传至 a a,a a 点不兴奋,点不兴奋,d d 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三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2 2、突触的常见类型:、突触的常见类型:甲轴突甲轴突胞体型:胞体型:乙轴突乙轴突树突型:树突型:3 3、传递过程、传递过程 :电信号电信号化学电信号化学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844、传递特点:、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单向传递 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24、,作用于突触后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常考)膜。(常考)突触延隔突触延隔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突触数量的多少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决定着该反
25、射所需时间的长短。神经递质多为小分子物质,而却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意神经递质多为小分子物质,而却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意义。(义。(可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加快兴奋的传递可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加快兴奋的传递)。突触后膜的面积较大的意义:)。突触后膜的面积较大的意义:有利于接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受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至突触间隙共穿越几层生物膜?哪些细胞器参与了递质的合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至突触间隙共穿越几层生物膜?哪些细胞器参与了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成与释放?(0 0 层膜,高尔基体、线粒体)层膜,高尔基体、线粒体)5 5、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突触
26、和突触小体的区别组成上的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组成上的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号转变的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信号转变的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6 6、神经递质相关考点、神经递质相关考点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中是担当在突触传
27、递中是担当“信使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在神经元细胞内合成。在神经元细胞内合成。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有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类型:类型: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甘氨酸),因此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甘氨酸),因此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受体(糖蛋白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识别,其作用效果为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或抑制。【注:说明: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注:说明: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
28、位(差差)变化,但电性不变变化,但电性不变(仍然是外正内负仍然是外正内负),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的去向: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递质的去向: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递质去向:递质去向:酶水解酶水解载体运回突触小泡载体运回突触小泡突触传递异常分析突触传递异常分析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
29、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持续兴奋或抑制。9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7 7、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30、。a a 段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 K K通道开外,通道开外,K K外流。外流。(协助扩散协助扩散)b b 点点0 0 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N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NaNa内流。(协助扩散)内流。(协助扩散)bcbc 段段动作电位,动作电位,NaNa通道继续开放。(协助扩散)通道继续开放。(协助扩散)cdcd 段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协助扩散)静息电位恢复形成。(协助扩散)dede 段段(NaNa+-K-K+泵将细胞外钾离子泵入,将细胞内钠离子泵出,主动运输)泵将细胞外钾离子泵入,将细胞内钠离子泵出,主动运输)【拓展拓展】兴奋的传
31、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特点是速度快是电信号,特点是速度快8 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拓展拓展】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递质与突触后
32、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不一样,神经纤维上快。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不一样,神经纤维上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四、人脑的高级功能四、人脑的高级功能1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33、人脑的组成及功能:下丘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枢纽脑干:脑干: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小脑: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语言、听觉听觉、视觉视觉、运动运动等高级中枢等高级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书
34、写性语言中枢性语言中枢失写症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运动性语言中枢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能听、读、写,不能说)听觉听觉性语言中枢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能说、写、读,不能听)视觉视觉性语言中枢性语言中枢失读症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能听、说、写,不能读)成人与婴儿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功能的区别成人与婴儿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功能的区别成人与婴儿控制排尿的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的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成人与婴儿控制排尿的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的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短期记忆:当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短期记忆:当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