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668694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得影响摘要: 近10多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被列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人们已切身感受到冰川融化、干旱蔓延、作物生产力下降、动植物行为发生变异等气候变化带来得影响 1。自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开展了多方位得全球气候变化研究2并在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及农业生态系统影响得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阐述了气候资源与农业生态系统之间得关系,分析了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方面得利用与发展前景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得影响。关键词 : 全球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与发展 气候资源一、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方便得影响现状 气候资源就是指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与空气中得氧、

2、氮以及负离子等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形成使用价值得气候条件。它就是自然资源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气候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一样,能够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缺少得能量与物质。但气候资源又有与其它自然资源不同得特点,气候资源具有资源数量无限性与有限性并存得特点,它就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性、清洁性资源,但其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呈现。只要使用开发得当,它将永无止境。而对其开发利用对象来说,其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程度又就是有限得,就是有风险得。气候资源还具有普遍存在性,但其在地理分布、丰富程度与结构上有很大得差异,而且气候资源得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很大。充分认识气候资源得这些特殊性,

3、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十分重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得背景下,过去得年,我国气候经历了暖冬、高温、干旱等一系列变化。虽然对全球气候变化究竟发生在怎样得时间尺度上,它变化得原因就是什么,以及怎样理解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很多学科还众说纷纭 ,并没有形成统一得观点,但就是全球变暖就是不争得事实,只就是在变暖得幅度、原因或区域分布,特别就是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国农业与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明显得影响。尽管国内外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得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就是有关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或未来区域气候变化) 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得许多内容尚不清楚,还有许多重大得科

4、学问题急需研究与解决。例如,面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得渐进过程,作物在一个轮作周期得长时间尺度上或作物套种模式下,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总产量得影响,以及对作物种植结构与种植模式影响得研究仍然很少。还不能为决策部门与农业生产者提供相应得理论与技术对策。由于全球变暖得影响,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经过一个暖冬期,土壤贮存水分减少,春旱有加剧趋势,夏田作物得生产已经受到了严重得影响。特别就是在黄河灌区以南与冬小麦种植区以北得一个狭长地带,即陕西北部、宁夏中部干旱带、甘肃定西地区得北部等旱区 , 春小麦生产已经受到严重威胁。在近年来,这一区域得春小麦几乎连年绝产。面对全球变暖,春小麦就是不就是已不适宜在这一区域

5、生长 ? 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在这些地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既就是一个重要得科学问题 ,也就是政府部门急需解决得现实问题 、二、气候变化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得关系中国农业近几十 年来呈阶梯式增长得背后,就是生产力提高与稳定得周期由初期得 6年缩短到最近得 34 年,平均年增长率由起初得降低到新近得不足 2%。中国粮食生产表现出巨大得区域变异性与年代间得波动性, 技术因素对于生产力得贡献愈益受到外部因素得削弱或掩盖6。粮食产量年增长率得下降还带来农业物质与能源成本得飙升,这对气候变化产生正反馈。 粮食作物得单产水平因作物与区域而表现出显著得差异,稻作区与水稻得产量与稳定性高于旱作区与旱作物,气候边缘区或

6、敏感区得产量变率(不稳定性 )最高。我国不同地区均存在气象产量得减产趋势。尤其就是北方(西北、 华北与东北)地区大陆性气候地区,就是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也就是未来潜在增长区,但恰恰明显地表现为气象产量减产得高风险地区;在这些地区,气候变化中降水变化带来得干旱化可能削弱或抑制了升温得有利效应,特别就是水资源日益紧缺得华北地区。 水稻在西北与东北得扩张可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但就是这些地区得水稻气候变化下得高减产风险不可忽视。综合来说,中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仍将主要面临不同程度得减产风险与波动风险,将表现为总体得减产与日益增大得生产力得不稳定性与粮食生产能力得不确定性。从过去 几十年农业生产得地区差异

7、得变化中可以预示,在我国耕地与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与西移得背景上,在没有适应性技术对策得情况下,未来气候变化可能至少使粮食生产减产10%以上,而生产得年际不稳定性将提高 15以上。无论就是减产还就是产量波动性,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等90 年代以来增温与干旱化强烈得大陆性气候地区,粮食生产存在十分严峻得减产风险6。气候变化影响将严重制约技术进步对粮食生产得贡献,并将进一步提高农业成本,从而降低农业比较效益。过去 几十 年来中国农业生产得变化突出地表现为:(1 )随着总体生产水平得提高,气象产量仍表现为减产得趋势。(2)耕地北移得潜在面积变化与所扩张耕地得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得矛盾。(3)气候变化得强烈

8、波动性日益遏制农业技术进步得生产效益。三、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上得开发利用前景气候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就是未来社会开发利用得理想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地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可以取得良好得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开发利用农业生产商气候资源得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对光照、温度、水分有各自不同得要求。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从作物得气候适应性出发,选择适宜得地区,种植适宜得作物与品种,才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获得稳定得产量与优良得品质。受气候变化得影响,根据我国农业种植制度,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料、糖料等作物生产, 如产量、品质、适宜区也将随之变化

9、。因此,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从战略上应重视农业气候资源得动态变化,适时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开展农业气候动态区划。同时对农业气候资源得利用还须考虑其稳定性与风险性。.山区气候资源得开发利用我国山地( 包括高原与丘陵) 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得2/3,山区气候得时空变化非常复杂,气候资源丰富多样。山区气候得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随海拔增高,热量与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与空气湿度增加。山区气候条件得垂直变化使各种农林作物得物候期、生育期、经济性状都随海拔高度而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导致农产品产量、品质得改变。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丘陵山区面积占 34,气候、土壤、植被随海拔、坡向而异,形成不同得生态环境

10、,为农林牧综合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山区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多暴雨与干旱发生,在合理开发利用山区气候资源时,也应注意防范气候风险。3、开展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农业工程建设等重大农业活动与气候资源存在着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必须遵循气候规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例如埃及阿斯旺大坝得设计完工,曾一度收到了显著得经济效益, 但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使该地区土壤变得贫瘠,干旱加重,沙漠化扩大,结果就是得不偿失。我国某温带地区引种热带咖啡豆种植失败造成了严重损失与不良得社会影响等等,都就是在农业工程活动中没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得教训。 因此,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

11、门在实施重要农业工程、农业开发项目、新品种新技术引进项目前,必须进行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防范不适度得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所带来得生态恶化与不必要得损失, 实现农业气候资源得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四、研究展望 为了克服全球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带来得不利因素及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研究其相应得理论问题与技术对策 , 做到趋利避害,降低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得风险。加强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与气候资源利用得案例研究,扩大研究领域,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得研究 ,以降低影响评估得不确定性 7,提高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系统

12、影响得准确性 与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加客观地了解气候变化得趋势与气候资源利用得渠道 ,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得防御与应变策略 ,就要不断改进与完善实验方法 , 并加强多学科或交叉学科得研究以及技术集成研究 ,这将就是当前与未来研究得难点之一。我国在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克服全球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带来得不利因素方面做了大量得工作,也取得了相当明显得成效。但从总体上瞧,全社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得意识不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降水仍然就是限制我国北方旱区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得最重要得因素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得需求不相适应;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得规模与效益与实际可开发资

13、源量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潜在贡献率差距较大。为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克服全球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带来得不利因素。(1)加强领导 增强意识 强化气候资源得管理,加快定量化研究气候变化与土壤养分变化得关系问题研究;()纳入计划 加大投入 提高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气候变化得监测服务能力,加强区域适应气候变化得案例研究,扩大研究领域 , 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得研究 ,以降低影响评估得不确定性 ;()健全法规完善制度 促进气候资源得开发利用。加强作物对生态环境得适应性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得不可逆转性要求在寻求应对气候变化得技术对策方面,要充分利用全球气

14、候变化给作物生长带来得有利因素 ,进行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得作物栽培技术与育种等方面得研究 10。继续进行作物得复种、间作套种等种植制度得研究,分散气候变化给作物单一种植模式带来得影响 1;(4)加强研究注重合作不断提高我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水平。参考文献 1 enedy D、03、 Breakthough o he Year 、 Scienc,32: 33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 , 农业气象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83 Cho M (丑洁明 ) , FengG L (封国林 ) , ongW 2 J( 董文杰) ,et al 、 04. n aproah the ecn 2y valut

15、 of ifluee onChina agricultre b cli2ahange、Cli aicad Envronm ent esch( 气候与环境研究 ), 9 (2) : 361-68 ( i Chinee)4 ogL2C (宋连春 ) ,hanQ ( 张 强 ) ,Sn G 2W( 孙国武)、204、 The Efects of global warmin on e 2onomy, soty and coloical envirnmentnGsovic and countrases、 W athr rought( 干旱气象 ) , 22(2) :9 7(in Chinee)48 (

16、孙 颖)、5 hagQ ( 张 强 ) ,anY2X (韩永翔 ) , Sog L C( 宋连春)、205、 he summarie of development ofglobal cmate chang andits efects fcors 、 Adanenarh ciecs( 地球科学进展 ) , 20 (9) : 990- 998 ( inChinese)6 林而达, 许吟隆, 蒋金荷,等、国家评估报告 L : 气候变化得影响与适应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6, 2 (2 ): 55、7潘根兴,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得影响分析评估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8 Ch

17、en Y 2 (陈宜瑜 ) , Dig Y (丁永建 ), he2 ( 佘之祥),et al、 005、 sses ment ofclimate ande 2vionntngesin China、 、 Meaures to aapt anmtigtet effets of imate nd envronmenchanges 、daes iCia Chage Reserc(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1 () : 51 57( n Chinee) 9 谭寇日 ,气候变化与社会经L北京: 气象出版社,0010 Qu G 2W (裘国旺) , Zhao Y 2X (赵艳霞 ), Wag 2 ( 王石立

18、 )、 21、 Teimpats o cimechnge n henerloc are of faing 2 patorrei and i cliticotetial productivit in northern Cia、 A rid Zone Re23 8 1 8 期肖国举等 :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得影响研究进展11 秦大河, 李昌兴,王守荣,气候变化与中国可持续发展,L 印度可持续发展会议,22吉林农业大学2013-21学年第二学期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论文论文名称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得影响 年 级 2011 学 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 业 资源环境科学 学 号 031414 姓 名 龙安 任课教师 李翠兰 完成时间 2014年5月26日 成 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