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青春之歌阅读教学设计(一)审查人2017年 月 日 语 文 大 阅 读 课 教 学 教 案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之歌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4、通过对青春之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一、导入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开始阅读红色记忆系列小说之一青春之歌。二、
2、走近作家知作品(一)介绍作者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二)走进作品青春之歌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
3、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三、阅读实践1、故事梗概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地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
4、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2、师:下面我们来阅读小说的前四章,了解林道静的不幸遭遇和个性反抗的软弱无力。同时要注意读书的姿势,要注意读书的质量,做到眼到,心到,决不能三心二意。3、让学生拿起笔,给刚才默读的地方圈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和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4、交流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词语和眉评。四、阅读总结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出走到九一八事变阶段林道静的成长起点,从个性解放开始。性格主要特征是仇恨封建的旧家庭,仇恨黑暗与罪恶的旧社会,同情底层社会,要求个性解放,追寻自由,带着个人奋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绪和罗曼蒂克的幻想要改变现实,失败后便以死抗争。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