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659080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弓小学校校本教研课题   材 料 汇 编   同弓小学校教科室   2015年3月10日   目  录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 2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现状分析. 11 中 小 学 生 生 活 习 惯 调 查 表. 14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15 天池九义校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19 农村中小学不良文明礼貌现状分析. 21 天池九义校不良文明礼貌现状问卷调查. 25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成因分析. 29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 33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问卷调查. 44 天池九义校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状成因分析. 46 天池九义校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状成因问卷调查. 49 对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教育的对策. 51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对策. 66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象的对策. 78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时代的迫切需要 21世纪,我们面临着科技、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与挑战,而众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将是国民的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是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赖于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做事,先做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若一个人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其人格必定是不健全的,他的个人综合素质必然存在着极大的缺陷与不足,势必影响其一生的命运,甚至影响到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运。 (二)现实的需要 直视我们农村少年儿童,长期以来受“重智轻德”思潮的影响,“分数至上”是所有农村家庭的普遍观念,加之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学生在家缺乏正确的引导与培养,而且农村许多家长自身具备的低文化素养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消费习惯等等。有的不讲卫生,随手乱扔杂物,不梳头不洗脸就来上学;有的常出现攻击性行为:打架、吵架、追逐打闹、说脏话粗话等;有的不懂得基本的交通法规知识,乱穿公路;有的不懂得遵守公共场合的秩序,插队、拥挤、吵闹,有的讲攀比图享受,等等行为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正,就会不断恶化,成为品德不良甚至违法犯罪的前奏。为了彻底扭转上述严峻的局面,帮助农村少年儿童从小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减少甚至杜绝不良行为习惯对他们的侵蚀与危害,让他们的人格与自身内在素质均得到健康发展,可见,加强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二、课题的界定 习惯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行为。我们所说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文明礼貌、卫生、劳动等各方面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习惯来全面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的素质。所谓不良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环保行为差、文明意识弱、学习不认真、做事不负责任等等外在的主观行为,这些行为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所谓“弄清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指找准原因,通过开展学校德育活动、建立规章制度、先进事例宣传、典型事例告诫、家校结合等多种途径,使学生逐步把外部的要求转化成自身内在的需要,使被动的行为逐渐转化成主动的行为,随后再把它提升到自觉性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农村中小学生目前不良行为习惯现状。 2、研究农村中小学生目前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3、研究如何利用学校资源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4、研究如何利用家庭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将达到以下目标: 1、学生明确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性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巨大意义。 2、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并矫正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形成勤奋乐学、立志成才的优良学风。形成团结合作,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形成遵规守纪、知荣明耻的文明习惯。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的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 5、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更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着眼于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 2、谈话法:与学生、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交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3、观察法:教师注意观察不良学生表现,认真总结。 4、行为研究法:综合学生的表现,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 5、个案分析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建档跟踪研究,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6、文献法:参考别人的经验,利用网络、报刊等资料学习别人的做法。 7、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再通过不断付诸实践、验证,不断地完善,针对有特征的个案进行交流、总结,完善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步骤安排 本课题实验期限为两年:2008年2月——2010年4月 (一)准备阶段(2008年2月——2008年4月) 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举行开题会。 (二)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研究学生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及其成因。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研究如何利用学校资源和家庭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进行阶段研究汇报。 第四阶段(2009年9月——2010年2月)研究通过哪些途径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完成课题主报告以及各项子报告,编辑成果集。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林兴泰 负责课题开题组织工作,做好实验研究人员的思想工作,各科室的协调工作,以及实验经费的筹措,课题研究的督察、指导工作。 副组长:康东平、何晓钟、赵晓辉、康会 负责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的撰写,具体实施方案和实验指导,资料的收集和处理工作。 成员:李凡、孙正亮、康东、王勇、何海元、康品德 参与研究,协调实验经费落实工作,做好课题会议后勤工作;参与研究,做好与各子课题负责人衔接工作。 (二)子课题组成员 1、《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组长:唐建 成员:何江海、康晓琳、熊进、陈秀琼、何俊容、袁玉华、李凡、康东、石友才、李超能、孙正亮、李红梅 2、《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组长:侯万军 成员:朱兆兵、李中华、何琼华、何文泽、杨莲、李秀梅、冯建光、康道楠、赵晓辉、何海元、马荣才 3、《农村中小学生不良文明礼貌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组长:何静 成员:李雪梅、张宇文、冯爱琼、刘芬、罗开蕴、康东平、王勇、何时贤、熊亚、何焕容、侯巧   天池九义校 2008年2月                               附:子课题《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唐建 时间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材料要求 2008年5——8月 1、学生服饰,着装不良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8月中旬,各组将调查资料归类汇总一并交到该课题负责人处 2、学生不良饮食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3、学生不良消费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4、学生个人不良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5、学生宿舍整理不良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6、学生宿舍不良卫生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7、学生不良睡觉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2008年9月——2009年6月 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的习惯的培养 6月下旬交 2009年7月——2009年8月 进行阶段研究汇报 汇报材料 2009年9月——2010年2月 研究通过哪些途径巩固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月下旬 2010年3月—— 4月 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结题 三月下旬结题报告成果材料 附:子课题《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侯万军 时间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材料要求 2008年5——8月 1、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方法现状与成因调查 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8月中旬,各组将调查资料归类汇总一并交到该课题负责人处 2、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现状与成因调查 3、农村中小学生课堂纪律不良表现现状与成因调查 4、农村中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现状与成因调查 5、农村中小学生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现状与成因调查 6、农村中小学生不良作业习惯现状与成因调查 7、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考试态度现状与成因调查 2008年9月——2009年6月 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月下旬交 2009年7月——2009年8月 进行阶段研究汇报 汇报材料 2009年9月——2010年2月 研究通过哪些途径巩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月下旬 2010年3月——4月 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结题 三月下旬结题报告成果材料 附:子课题《农村中小学生不良文明礼貌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何静 时间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材料要求 2008年5——8月 1、学生上学、放学路上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8月中旬,各组将调查资料归类汇总一并交到该课题负责人处 2、学生就餐时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3、学生就寝时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4、学生课间活动时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5、学生集会时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6、学生在校园保洁问题上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7、学生在文明用语上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2008年9月——2009年6月 研究如何利用学校资源和 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良好习惯的培养 6月下旬交 2009年7月——2009年8月 进行阶段研究汇报 汇报材料 2009年9月——2010年2月 研究通过哪些途径巩固学生的良好文明礼貌习惯 2月下旬 2010年3月——4月 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结题 三月下旬结题报告及成果材料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现状分析 唐  建  何江海  康晓琳 一、调查项目概况 天池九义校是一所全日制农村九义校,其中寄宿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90%以上。寄宿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中一大难题。生活上的陋习,不仅损害学生的健康,损毁了学生的文明形像,降低了人格,污染了公共环境。玷污学校形像。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由此这给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带来巨大冲击,也更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思考。 依据中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针对我校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以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为背景,以了解学生生习惯为目的,特制订调查问卷,集中体现为三大部分:一是学生的卫生习惯;二是学生的消费习惯;三是锻炼身体习惯。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校三—九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收回98份,问卷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的生活习惯 1.你早上和晚上都洗脸刷牙吗? 46%的被调查者选择“能做到”;3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一定”;11%的被调查者选择“不能做到”。 2.饭前便后是否洗手。 70%的被调查者选择“能做到”;15%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能做到”;1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能做到”。 3.勤洗澡洗头? 80%的被调查者选择“能”;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一定”;1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能”。 4.睡前是否洗脚? 93%的同学选择“是”,5%的同学选择“不” 5.是否勤剪指甲? 36%的被调查者选择“是”;1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是”;8%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6.生吃瓜果是否洗净? 42%的被调查者选择“会”;10%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46%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7.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38%的被调查者选择“会”;3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26%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8.定期整理和清洗书桌 49%的被调查者选择“会”;6%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6%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9.自己收拾房间叠被褥 90%的被调查者选择“会”;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3%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10.定期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49%的被调查者选择“会”;10%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39%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从上述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习惯上存在陋习,不注重个人卫生,有不良饮食习惯,并且环境意识,公共意识差。仍我行我素,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并缺乏锻炼身体,没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从这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在基本的生活习惯养成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的消费习惯 1.爱惜学习用品 23%的被调查者选择“会”;19%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5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一定” 2.不乱花钱。 50%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乱花”;12%的被调查者选择“会乱花”;34%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 35%的被调查者选择“会”;9%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56%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4.节约用水、用电 33%的被调查者选择“能”;1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能”;42%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能做到”。 从上述数据统计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节约意识较差,对于劳动成果,也不是很爱珍惜。 三、坚持锻炼身体情况 1.坚持锻炼身体 26%的被调查者选择“能做到”;9%的被调查者选择“没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定时”。 2.两操是否准时 50%的被调查者选择“是”;11%的被调查者选择“不是”;27%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能做到”。 上述数据表明,学生自我约束力,自我控制力较差,自我管理自立能力普遍较差,对于时间观念把握不是很好,时间观念淡薄。 由此看来,学生的不良生活现状,更值得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中 小 学 生 生 活 习 惯 调 查 表       生活习惯   学生自评                卫生习惯     早晚洗脸刷牙       饭前便后洗手       睡前洗脚       勤洗澡洗头       勤剪指甲       生吃瓜果要洗净       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定期整理和清洗书桌       自己收拾房间叠被褥       定期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消费习惯   爱惜学习用品       不乱花钱       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       节约用水、用电         锻炼身体习惯 坚持锻炼身体       两操是否准时   班级:            姓名: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侯万军  李中华  朱兆兵 一、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是在天池九义校关于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的大课题下的一个分课题,在以天池九义校全校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现象分析的基础上的总结报告。 二、调查内容、方法、对象 1、调查内容 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良学习习惯现象,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书写、对非统考科目的认识、作业、考试等七个方面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 我们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谈心为辅的方法,设置了八个相关问题,随机抽查了8个班级,每个班发放15份调查问卷,被调查同学须认真填写问卷,包括时间、地点、姓名、年级、性别等信息。通过问卷的反馈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并分析现象。 3、调查对象 (1)从天池九义校中随机抽选小学段和初中段4个班级15名学生。 (2)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学生 三、存在的现象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20份问卷,收回120份问卷。通过本次对不良学习习惯现象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在农村中小学中存在如下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现象。以下主要从不良学习方法、不良学习态度、不良课堂纪律、不良书写习惯、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不良作业习惯、不良考试等七个方面对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现象进行统计说明,呈现方式为表格数据加文字说明。 1.不良学习方法 现象 缺乏科学的方法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 课堂 上不专心听讲 没有 学习计划 时间 安排不合理 死记硬背 科目重 视程度不一 数据 59 32 45 68 24 49 34 35 比例 49.1% 26.7% 37.5% 56.7% 20% 40.8% 28.3% 29.1% 表1-1 不良学习方法统计表 根据调查分析,在不良学习方法中,以课堂不专心听讲、缺乏科学的方法、时间安排不合理三个现象比例最重,分别为56.7%、49.1%、40.8%。其它几种现象也是在当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 2.不良学习态度 不良 现象 没有 学习目标 不理解学习 的意义 缺乏 求知欲 缺乏 主动性 缺乏 抗挫力 数据 25 15 32 75 56 比例 20.8% 12.5% 26.7% 62.5% 46.7% 表1-2 不良学习态度统计表 在不良学习态度的现状调查中,一小部分同学认为没有学习目标和不了解学习的意义以及没有求职,而在缺乏主动性和缺乏抗挫力上占有很大比重,分别占到62.5%和46.7%。 3.不良课堂纪律 现象 玩手 机(上网、聊天) 做小动作 上 课 讲 话 不尊 重老 师(唱反调) 睡 觉 看小说 吃 零 食 换 位 置 数据 69 78 51 58 25 18 37 26 比例 57.5% 65% 42.5% 48.3% 20.8% 15% 30.8% 21.7% 表1-3(不良课堂纪律统计表) 在课堂纪律的不良现象调查中,做小动作、上课玩手机、不尊重老师的现象特别严重。 4.不良书写 现象 坐姿不正确 书写潦草 书写不规范 书写意识差 数据 34 56 38 43 比例 28.3% 46.7% 31.7% 35.8% 表1-4 不良书写习惯统计表 在不良书写习惯习惯中,学生的书写潦草现象最为严重,其次是书写意识差,没有意识到书写好坏对于个人发展成长中的利与弊,忽视书写的重要性。 5.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 现象 不需要考试就不重视 浪费时间 没有什么作用 数据 72 33 52 比例 60% 27.5% 43.3% 表1-5 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统计表 在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现象的调查中,认为不需要考试就不重视的同学占60%,这种现象在广大学生的意识中普遍存在。 6.不良作业习惯 现象 不做作业 不按时完成作业 抄答案和抄袭 批改后不总结修改 数据 10 63 75 31 比例 8.3% 52.5% 62.5% 25.8% 表1-6 不良作业习惯统计表 在不良作业习惯现象调查中,操答案和抄袭其他同学的比例非常重。同时,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也非常多,占到52.5%。 7.不良考试习惯 现象 考试没有意义 提前交卷 考前不准备 只做简单的 抄袭 考试后不分析纠错 数据 9 7 32 35 49 23 比例 7.5% 5.8% 26.7% 29.1% 40.8% 19.1% 表1-7 不良考试态度统计表 在对待考试中,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按照考试规定进行复习考试,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考试时抄袭的现象是十分突出,占到40.8%的比例。 四、总结 通过对本校随机抽查的120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我们获得第一手的不良学习习惯现状的资料,经过分析,用图表的形式列出了在当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现状,在这七个方面的调查中,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现象,也凸显出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也将为本课题的下一阶段的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奠定基础。                                       2010-03-21   天池九义校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现状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农村中小学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现状。 2、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差异. 3、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对象确定为本校1----9年级学生。调查方式以问卷为主,个别谈心为辅。个别谈心的对象是优等生、中等生、潜质生各二名。 (三)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被调查人姓名:     被调查人年级:     被调查人性别: 1﹑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方法现状有:     2﹑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现状有:     3﹑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课堂纪律现状有:     4﹑农村中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现状有:     5农村中小学生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现状有:     6﹑农村中小学生不良作业习惯现状有:     7﹑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考试态度现状有:     8﹑其它不良学习习惯现状:                     农村中小学不良文明礼貌现状分析 何  静  李雪梅  张宇文 学校课题组成员对全校中小学生分别进行了抽签问卷调查(调查卷附后),调查分小学与初中。共发调查试卷宗250份,收回试卷宗246份,有效试卷宗242份,调查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文明、礼仪现象,内容有:“上学放学路上不良文明礼貌情况、就餐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就寝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课间活动不良文明礼貌现象、集会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校园保洁不良文明礼貌现象、文明用语不良文明礼貌现象”七大版块56项具体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我们把调查的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常见的不文明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学、放学路上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与人打架,欺负小同学”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2%;中学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1%;“随意践踏庄稼”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7%;中学占调查人数的52%;“不遵守交通规则”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同学占调查人数的37%;中学占调查人数的53%;“不爱护花草树木”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占调查人数的58%;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4%;“不尊敬长辈”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7%;“不按时到校回家”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2%;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5%;“乘坐三无车辆,不重视安全”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9%;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3%;“随意下河洗澡”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4%;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5%; 二、就餐时不文明礼貌现象 “乱倒饭菜”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6%;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不尊重食堂工作人员”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2%;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就餐不排队、插队”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72%;“就餐时打闹、嬉戏”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4%;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7%;“值勤人员不认真值勤”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不带餐具”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人数的57%;“不爱惜粮食”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1%;“不爱护食堂公物”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6%。 三、就寝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不按时就寝”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9%;“不服从宿管人员的安排”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4%;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不遵守纪律,大声喧哗”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调查人数的3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3%;“就寝时吃零食,乱扔垃圾”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5%;“就寝时玩手机、看小说、听歌”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9%;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7%;“不洗脸、不洗脚,不重视个人卫生”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物品随意摆放”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就寝时打闹、嬉戏”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2%;中学为生占调查人数的70%。 四、课间活动时不文明礼貌现象 “不到制定地点活动”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8%;“乱扔垃圾”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3%;“语言不文明,说脏话”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生占调查人数的51%;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7%;“损坏公物,惹事生非”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2%;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吃零食、抽烟、上网”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3%。 五、集会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不遵守集会纪律”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0%;“不按时到会、早退”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东倒西歪,不注意形象”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8%;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1%;“不佩戴少先队、团员标志”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不排队、插队现象”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4%;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5%;“不尊重领导讲话”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9%;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不服从集会安排,随意乱窜”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9%;“随意吐痰,吃零食”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9%。 六、校园保洁的不文明礼貌现象 “校园内乱扔垃圾”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0%;“随地吐痰”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8%;“卫生打扫不彻底”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6%;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不按时打扫卫生”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6%;“攀折花木,践踏草坪”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4%;“不主动维护校园清洁”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1%;“垃圾不入筐,不适当处理”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9%。 七、文明用语的不良文明礼貌习惯 “出口成脏,不注意文明用语”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8%;“嘲笑、讥讽别人,不尊重别人”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8%;“背后议论别人”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不尊敬师长”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4%;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不使用文明语言”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2%;“取绰号”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5%;“直呼家长姓名”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6%;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不主动问好,打招呼”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0%。 天池九义校不良文明礼貌现状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接受调查对象:      初中,     小学 年级:     年级     班,姓名:        ,性别      ,          是否留守:    是,    否  家长文化程度:  大专,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  下列不良文明礼貌现象,有的后面划勾: 1、上学、放学路上: A、与人打架、欺负小同学(   ) B、随意践踏庄稼(  ) C、不遵守交通规则() D、不爱护花草树木() E、不尊敬长辈() F、不按时到校、回家() G、乘坐“三无”车辆,不重视安全() H、随意下河、下塘洗澡() 其他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2、就餐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A、乱倒饭菜() B、不尊重工作人员() C、就餐不排队、插队() D、就餐时打闹、嬉戏、大声喧哗() E、执勤人员不认真执勤() F、不带就餐用具() G、不爱惜粮食() H、不爱护食堂公物() I、就餐不讲究卫生() 其他就餐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3、就寝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A、不按时就寝() B、不服从宿管人员的安排() C、不遵守纪律,大声喧哗() D、就寝时吃零食、乱扔垃圾() E、就寝时玩手机、听歌、看小说() F、不洗脸、脚,不注重个人卫生() G、物品任意摆放() H、就寝时嬉戏、打闹() 其他就寝时不良文明现象:                                           4、课间活动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A、不到指定活动场所活动() B、乱扔垃圾() C、语言不文明,说脏话() D、损坏公物,惹是生非() E、吃零食、抽烟、上网等() F、乱写乱画() G、不注重安全、进行危险活动() H、你推我搡、不遵守纪律() 5、集会时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A、不遵守集会纪律() B、不按时集会、早退、说话等() C、东倒西歪,不注重自身形象() D、不佩戴少先队、团员标志() E、不排队、插队等() F、不尊重领导讲话() G、不服从集会安排、随意乱串() H、随意吐痰、吃零食() 其他集会时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6、校园保洁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A、在校园内乱扔垃圾() B、随地吐痰() C、清洁卫生打扫不彻底、甚至不打扫() D、不按时打扫清洁卫生() E、随手攀折花草、践踏草坪() F、熟视无睹、不主动维护校园清洁卫生() G、垃圾不入筐、不适当处理() 其他校园保洁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7、文明用语的不良文明礼貌行为 A、出口成脏、不注重文明用语() B、嘲笑、讥讽别人、不尊重别人() C、背后议论别人() D、不尊敬师长() E、不使用文明语言() F、取绰号() G、直呼学生家长姓名去乐() H、与长辈见面不主动问好() 其他文明用语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其他生活中的不良文明礼貌包括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成因分析 唐 剑 何江海 康晓琳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经过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训练所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便后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乱扔果皮、纸袋等垃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由此,不难看出:好的生活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会使一个人终身收益。我们通过与学生、老师、家长的交谈,将其原因总结如下: 不良饮食习惯成因分析: (1)环境影响:学校周围到处都是想发“学生财”的小商贩,为学生提供大量食品,是学生形成不良饮食习惯的主要因素。(2)父母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们的宠爱,让他们随心所欲。养成了挑三拣四的坏习惯,常因饭菜不合胃口,一不满意就“不吃饭”。此时学生们的父母急得团团转,不是哄着、骗着、求着他们吃一点,就是赶紧上街买他们点的菜或零食,心急如焚地做给宝贝吃。如今的零食品种繁多,惹得孩子心头痒痒,加上部分孩子有减肥思想,于是好多孩子将“零食当正餐”。(3)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不周,贪图方便给些零花钱让他们自己解决早餐问题。孩子还小,不能很好地安排每天的饮食,往往吃得太饱、吃得没有营养甚至省下早餐钱另作他用。不仅使一上午的身体、学习受到影响,还影响了午餐的摄取量。(4)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受别人或大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看到别人吃零食,自已就想吃零食。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吃零食、挑食的坏习惯。 不良内务整理习惯的成因: (1)学生从小过强的依赖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2)家长的过分溺爱,学生从小就缺少做力所能及的事,什么事情都靠父母或他人。(3)缺少上进心。做事容易满足,常抱“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极不负责的态度。(3)家长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促进了学生懒惰习惯的形成。 不良着装习惯的成因: 1.许多学生一味地模仿电视里的艺术形象。认为这才是展示自已的个性的有效方法。2.学生之间的互相攀比,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3.跟着大街上流行时尚走,学生们却认为这是“酷”的象征,是一种时髦的行为。 不良睡觉习惯的成因: 1.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差是导致在睡觉时间高谈阔论,干扰别人正常休息的直接原因。2.在夜晚违纪不容易被老师或家长发现。3.生理或心理性失眠也是导致学生不守睡觉纪律的重要原因。4.网络的诱惑。学生常常用手机上网和翻围墙去网吧上网,从而导致影响同室的同学的睡眠。 不良卫生习惯成因: 1、农村环境卫生差:农村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差,房屋和道路设施拥挤。甚至还存在大量的木房、简易搭建房等,更是光线阴暗、环境潮湿,拥挤不堪。村里缺乏公共厕所、垃圾箱(桶)、垃圾运输车、垃圾处理厂等。卫生基础设施跟不上,很多生活垃圾和污水没有处理的好处所。农村的街道管理也不够规范,流动摊贩多。很多学生从小玩耍、学习的环境便不是干净和整齐的。2、家长卫生意识淡薄:以喝水为例,许多学生家庭都有几个人共用一个水杯、共用一条毛巾、共用一个脸盆的习惯。甚至没有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生的个人良好卫生习惯是很难养成的。3、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观念淡薄、卫生意识较差,对子女卫生方面的指导极为欠缺。 不良消费习惯成因: 1、欲横流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同的人群在经历着不同的洗礼,不断修改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正在成长并渴望了解社会的初中生。2、对大款的看法,对弄权者的认识,对投机钻营者的评价等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间产生攀比心理,如比家长地位,比家庭条件,比人际关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