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1230-2020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din****188 文档编号:16428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1230-2020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6∕T 1230-2020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6∕T 1230-2020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6∕T 1230-2020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6∕T 1230-2020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7.040 B 1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 T 12302020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main sweetpotato pests 2020 - 04 - 07 发布 2020 - 10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230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综合防治技术 . 1 DB36/T 1230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

2、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英娟、徐雪亮、王奋山、刘子荣、熊焕华。 DB36/T 12302020 1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薯大田生长期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和综合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甘薯黑斑病、软腐病、根腐病及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甘薯麦蛾、烦夜蛾、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3、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413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物农药 biological pesticide 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 病菌、 杂草、 线虫、 鼠类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3.2 脱毒种薯 virus-free seed 从繁殖脱毒苗开始,在严格控制的隔离条件下生产的、经检测不带病毒或类病毒的种薯。 3.3 防治适期 optimum control p

4、eriod 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最佳有利时期,该时期防治可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成本较低。 3.4 防治指标 economic threshold 又称经济阈值,是指有害生物的某一发生量(病情指数、害虫密度或杂草),达到该发生量时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有害生物发生量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 DB36/T 12302020 2 4 综合防治技术 4.1 防治原则 从农业生产全局和甘薯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创造有利于甘薯生长和自然天敌繁衍、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协调应用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将甘薯主要病虫害的为害损失控

5、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2 检疫防治 严禁调运病薯病苗。检疫发现种薯或种苗携带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及蚁象等检疫对象,应立即就地销毁。外地引进种薯检疫应符合GB 7413相关要求。 4.3 农业防治 4.3.1 因地制宜种植高产、优质、抗(耐)病虫品种(组合) 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条件和市场供需状况,因地制宜选种高产、优质、抗(耐)病虫甘薯品种。 4.3.2 种薯选择 选择薯型规则、无病斑、无明显损伤的薯块作为种薯,宜选择脱毒种薯。 4.3.3 适时播种、培育健壮种苗 因地制宜适时播种。宜以秋薯做种薯,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靠近水源、便于管理、两

6、年内没种过甘薯或没有甘薯病源的地方作为苗床,培育健壮种苗。 4.3.4 合理密植 根据土壤肥力合理密植。栽种密度一般为3500株/667m25500株/667m2。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早栽宜稀,晚栽宜密,长蔓品种宜稀,短蔓品种宜密。 4.3.5 科学施肥控水 采用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巧施追肥”为原则。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原菌萌发侵染的环境条件。 4.3.6 合理轮作换茬 合理轮作换茬,有效消灭土壤中的黑斑病、软腐病、根腐病、线虫病等越冬病原菌。前茬作物可为水稻、玉米、葱、蒜或瓜类等,避免与茄科、块根或块茎作物轮作。 4.3.7

7、做好清洁田园 生长期间及早摘除病叶、 老叶, 人工拔除中心病株, 并集中销毁, 防止甘薯瘟病等病原菌传播蔓延。甘薯收获后,处理薯蔓,并集中销毁,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4.4 物理防治 DB36/T 12302020 3 4.4.1 种薯处理 育苗排种前晒种1d3d,再用5055温水浸种10min,然后置于3640环境中覆盖稻草催芽3d5d,防治黑斑病和软腐病。 4.4.2 频振灯诱杀 采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金龟子、地老虎、斜纹夜蛾、烦夜蛾和甘薯天蛾等害虫成虫。频振灯灯管底部离地高度1.4m1.5m。每1.0hm21.3 hm2布置一盏频振灯,频振灯周围60m无树木或建筑物遮挡。 4.4.3

8、人工捕杀 土壤翻耕时人工拾捡蛴螬、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等害虫幼虫或蛹,并集中销毁。大田生长期甘薯叶片少量受害时,人工拾捡高龄甘薯天蛾、斜纹夜蛾和烦夜蛾幼虫。薯田初见甘薯麦蛾幼虫卷叶为害时,应及时检查捏杀卷叶内的幼虫。 4.5 生物防治 4.5.1 培育、保护和利用天敌 7月9月,保护田间赤眼蜂、姬蜂、茧蜂、金小蜂、猎蝽、步甲和隐翅虫等天敌昆虫,增强对鳞翅目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药剂防治害虫选用高效低毒且对天敌昆虫安全的药剂;田埂间种玉米、芝麻、豆类等植物,为天敌提供补充食物、避难所和临时栖息场所;生长前期适当放宽防治指标。 4.5.2 性信息诱杀 成虫羽化期采用性信息素诱杀斜纹夜蛾等害虫。每亩布置

9、诱捕器1个2个,离地高度0.8m1.0m,定期更换诱芯。 4.5.3 应用生物农药 按照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选用已登记的生物农药在关键防治期进行防治,适当早防。 4.6 化学防治 4.6.1 防治策略 在预报的防治适期内,先查后治,按照防治指标用药,选用已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按照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实施。 4.6.2 育苗期 4.6.2.1 种薯处理 药剂浸种。按照药剂的推荐施用量浸种 10min,晾干后再播种。 4.6.2.2 苗床处理 地下害虫重发区用颗粒剂按照推荐施用量进行土壤处理,撒施后旋耕耙匀,再开沟排种;或整地后播

10、种前直接撒施于沟内再行排种。薯块病害重发区按照药剂的推荐施用量进行排种前沟内土壤浇灌处理,用液量200L/667m2300L/667m2。 4.6.3 栽插期 DB36/T 12302020 4 4.6.3.1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重发区用颗粒剂按照推荐施用量进行土壤处理,撒施后旋耕耙匀,再开沟栽插;或整地后播种前直接撒施于沟内再行栽插。防治指标见表1。薯块病重区按照药剂的推荐施用量进行栽插前沟内土壤浇灌处理,用液量100L/667m2150L/667m2。 表1 甘薯主要地下害虫化学防治指标 防治对象 防治指标 蛴螬 每平方米虫(卵)量0.25头。 地老虎 1龄3龄幼虫期,每平方米虫(卵)量0

11、.5头。 4.6.3.2 薯苗处理 按照药剂的推荐施用量浸泡薯苗基部(深10cm)5min,待薯苗晾干后(10min20min)栽插。 4.6.3.3 苗期喷雾处理 地下害虫地老虎重发区对苗淋喷保苗。喷液量45 L/667m260 L/667m2。 4.6.4 生长期 4.6.4.1 生长前期适当放宽防治指标 7月中旬和8月中旬为叶部害虫重点监控防治期, 9月中下旬虫量达到防治指标也应及时防治1次。 防治适期及防治指标见表2。 表2 甘薯生长期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适期或防治指标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 防治指标 甘薯瘟病 发病初期 第1次防治:叶病株率0.5%;第2次防治:叶病株率1%,间隔期7d1

12、0d 甘薯麦蛾 1龄2龄幼虫期,或卷叶初期 8头/株16头/株,或卷叶率1%2% 烦夜蛾,斜纹夜蛾 1龄3龄幼虫盛发期 1龄3龄幼虫期: 3头/株6头/株; 4龄5龄幼虫期:1头/株2头/株 甘薯天蛾 1龄3龄幼虫盛发期 1龄3龄幼虫期: 1头/株2头/株; 4龄5龄幼虫期:0.2头/株0.5头/株 4.6.4.2 施药方法 (1)甘薯瘟病:灌根处理,50mL/株75mL/株;(2)甘薯麦蛾、烦夜蛾、斜纹夜蛾、甘薯天蛾:叶面喷雾,喷液量30L/667m245L/667m2,均匀喷雾;(3)毒饵诱杀。成虫羽化期采用糖醋酒液毒饵诱杀金龟子、斜纹夜蛾等害虫。 4.6.5 施药技术 4.6.5.1 药剂混配及交替使用 DB36/T 12302020 5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药剂,合理混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 4.6.5.2 安全间隔期及用药次数 用药安全间隔期及用药次数应按GB/T 8321的规定执行。 4.6.5.3 统防统治 以村组或合作社为单位统一施药,使用高效植保机械施药。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