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9生物性危害及防治.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641147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9生物性危害及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9生物性危害及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9生物性危害及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9生物性危害及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9生物性危害及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121.1.生物性有害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职业性)(职业性)n定定义:生生产原料和生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和其他昆虫和其他动植物及其所植物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生的生物活性物物质统称。称。n如,炭疽芽如,炭疽芽孢杆菌、杆菌、布布鲁司杆菌司杆菌、蜱媒森、蜱媒森林林脑炎病毒、炎病毒、钩端螺旋体端螺旋体等等。一、概述一、概述32.职业生物职业生物因素因素健康损害健康损害(1 1)法定职业性传染病法定职业性传染病:如炭疽、如炭疽、布布鲁司杆菌病司杆菌病、森林森

2、林脑炎外炎外。(2 2)职业性哮喘、外源性性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敏性肺泡炎和职业性性皮肤病等法定皮肤病等法定职业病的致病因素。病的致病因素。一、概述一、概述42.2.职业生物职业生物因素因素健康损害健康损害(3 3)与与职业有关的有关的鼠疫、土拉菌病、口蹄疫、鼠疫、土拉菌病、口蹄疫、鸟疫、疫、挤奶工奶工结节、牧民狂犬病、牧民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端螺旋体病、寄生虫病等寄生虫病等。(4 4)医医务人人员病毒性肝炎、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非典和人核、非典和人类禽流感等的禽流感等的发生生率率较高。高。一、概述一、概述53.3.生物生物因素接触职业因素接触职业n畜牧畜牧业、养殖、养殖业、食品加工

3、、食品加工业、酿造造业等;等;n医医务人人员(包括(包括兽医)、生物医医)、生物医药;n生物工程技生物工程技术人人员,如医学工程、,如医学工程、农业工程、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胞工程、基因工程等。一、概述一、概述n炭疽(炭疽(anthraxanthrax):炭疽芽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与杆菌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物共患传染病染病;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染防治法规定的乙定的乙类传染病,肺炭疽按甲染病,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染病管理。n建国初期建国初期发病率病率较高高,目前,目前逐年下降。逐年下降。n职业性炭疽性炭疽:劳动者在生者在生产劳动及各种及各种职业活活动中,因接触患

4、炭疽的牲畜或被炭疽芽中,因接触患炭疽的牲畜或被炭疽芽孢杆菌杆菌污染染的皮、毛、肉等而的皮、毛、肉等而发生的炭疽生的炭疽;法定法定职业病。病。二、炭疽二、炭疽61.1.炭疽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Bacillus anthracis)n简称炭疽杆菌,称炭疽杆菌,为革革兰染色阳性,呈竹染色阳性,呈竹节状的粗大杆菌,有状的粗大杆菌,有荚膜无鞭毛。膜无鞭毛。n繁殖体存在于人、畜体内繁殖体存在于人、畜体内;芽芽孢体是在体体是在体外干、外干、热等不良等不良环境中形成的休眠体。境中形成的休眠体。n荚膜膜由由D-D-谷氨酸多谷氨酸多肽组成,与成,与细菌的毒力菌的毒力有关。有

5、关。(一)(一)病因病机病因病机7n芽芽孢:n对外界外界环境具有极境具有极强的抵抗力的抵抗力;自然条件下能自然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存活数十年。n杀灭方法:方法:煮沸煮沸101015 min15 min;110 110 高高压蒸气蒸气5 510 min10 min;10%10%甲甲醛15 min15 min。1 12500 2500 碘液中碘液中10 min10 min。新配制的。新配制的20%20%石灰乳、石灰乳、20%20%含含氯石灰浸石灰浸泡泡48 h48 h。(一)(一)病因病机病因病机82.2.炭疽杆菌炭疽杆菌致病作用致病作用(1)致病物致病物质是是荚膜和外毒素膜和外毒素n荚膜能抵抗吞

6、噬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胞的吞噬作用;n荚膜形成的炭疽芽膜形成的炭疽芽孢杆菌致病性杆菌致病性较强。n繁殖体分泌的炭疽外毒素是由水繁殖体分泌的炭疽外毒素是由水肿因子因子(EF)、保)、保护性抗原(性抗原(PA)和致死因子)和致死因子(LF)组成的复合体,具有成的复合体,具有强毒性。毒性。(一(一)病因病机病因病机92.2.炭疽杆菌炭疽杆菌致病作用致病作用(2)炭疽外毒素炭疽外毒素主要主要损害微血管内皮害微血管内皮细胞,增胞,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小有效血容量和微循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小有效血容量和微循环灌注量,灌注量,增高血液粘滞度,从而可增高血液粘滞度,从而可导致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

7、内凝血(DICDIC)和感染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3)炭疽芽炭疽芽孢杆菌杆菌细胞内并存有胞内并存有pX01pX01和和pX02pX02两种两种质粒,粒,编码荚膜和外毒素等主要致病因子,膜和外毒素等主要致病因子,调节荚膜和外毒素的合成。膜和外毒素的合成。(一)(一)病因病机病因病机10n动物炭疽流行全球,多物炭疽流行全球,多见于牧区,呈地方性于牧区,呈地方性流行。炭疽病全年均有流行。炭疽病全年均有发病,病,7 79 9月月为流行流行高峰。高峰。1 1传染源传染源 n病人、病畜及其尸体病人、病畜及其尸体;n携携带炭疽芽炭疽芽孢杆菌的食草杆菌的食草动物。物。(二)(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12 2传

8、播途径传播途径 (1)在在职业活活动,病菌通病菌通过擦破皮肤擦破皮肤、搔痒抓搔痒抓伤皮肤皮肤,或,或直接侵直接侵袭完整暴露皮肤完整暴露皮肤感染。感染。(2)工作中工作中吸入吸入含炭疽杆菌的粉含炭疽杆菌的粉尘、飞沫等气溶沫等气溶胶的空气而感染,主要可造成肺炭疽。胶的空气而感染,主要可造成肺炭疽。(3)经口口摄入被炭疽芽入被炭疽芽孢杆菌杆菌污染的食物(病畜染的食物(病畜肉肉类、奶、奶类等)和等)和饮水等亦可感染炭疽水等亦可感染炭疽。(二)(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2(二)(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33.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n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本病普遍易感。农牧民、牧民、猎人、食草人、食草类家畜和

9、野生家畜和野生动物物饲养管理人养管理人员,屠宰及皮,屠宰及皮毛加工人毛加工人员,兽医及畜牧医及畜牧产品品检疫人疫人员等接等接触机会触机会较多。多。n人患炭疽病后免疫力一般不超人患炭疽病后免疫力一般不超过1 1年。年。(二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4n潜伏期潜伏期1 15 5天,天,(1212小时小时1818天天)。1 1皮肤型皮肤型炭疽(炭疽(约占约占95%95%)n病病变部位:部位:多多见于面、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部位皮肤。n发病病过程:起初皮肤出程:起初皮肤出现丘疹或斑疹丘疹或斑疹,形成水形成水泡,周泡,周围组织水水肿;中心出血坏死中心出血坏死;形成小形成小溃

10、疡,结成黑痂,痂下有肉芽成黑痂,痂下有肉芽组织形成。形成。(三)(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5n潜伏期潜伏期1 15 5天,天,(1212小时小时1818天天)。1 1皮肤型皮肤型炭疽(炭疽(约占约占95%95%)n起病起病1 12 2日后体温升高,伴有日后体温升高,伴有头痛、局部淋巴痛、局部淋巴结及及脾大。眼脾大。眼睑、颈、大腿等、大腿等组织较疏松部位可出疏松部位可出现大大面面积水水肿(恶性水性水肿型)。型)。n全身毒血症明全身毒血症明显,病情危重,可因循,病情危重,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衰竭而死亡。(三)(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62 2肺型肺型炭疽炭疽 n多多为原原发性,也可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

11、疽。于皮肤炭疽。n症状:症状:2 24 4天低天低热、干咳、身痛、乏力症状后,、干咳、身痛、乏力症状后,加重,突起寒加重,突起寒战、高、高热、气急、呼吸困、气急、呼吸困难、咳、咳血血样痰、胸痛。痰、胸痛。n体体检:喘喘鸣、发绀或或颈、胸部皮下水、胸部皮下水肿、肺内、肺内散在湿散在湿啰音或胸膜炎。音或胸膜炎。nX X线:纵隔增隔增宽、胸水形成或肺炎改、胸水形成或肺炎改变。(三)(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7 3 3肠型肠型炭疽(炭疽(潜伏期潜伏期12121818天天)(1)急性胃肠炎型急性胃肠炎型n剧烈呕吐、腹痛、水烈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数日内治愈。腹泻,数日内治愈。(2)急腹症型急腹症型n起病急

12、起病急骤,持,持续性呕吐、腹痛,伴有性呕吐、腹痛,伴有血水血水样腹泻腹泻和和严重的毒血症状。重的毒血症状。n腹部有腹部有压痛或呈腹膜炎体征。痛或呈腹膜炎体征。n救治不及救治不及时,可可并并发败血症死亡。血症死亡。(三)(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84 4脑膜型脑膜型 n类似其他原因的急性化似其他原因的急性化脓性性脑膜炎,但膜炎,但脑脊液常呈脊液常呈血性血性,涂片易,涂片易发现竹竹节状大杆菌。状大杆菌。5 5败血型败血型 n多多继发于肺型、于肺型、肠型,皮肤型型,皮肤型较少。少。n表表现:为原原发型炭疽症状体征,伴有高型炭疽症状体征,伴有高热、头痛、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或出血、呕吐、毒

13、血症、感染性休克或DICDIC等。等。(三)(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9(三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0n参照炭疽参照炭疽诊断断标准(准(WSWS 28328320082008)。n依据依据:职业史、史、临床表床表现、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特殊病原学和特殊实验室室检查,排除,排除类似疾病。似疾病。n诊断分断分:疑似炭疽、疑似炭疽、临床炭疽和确定炭疽。床炭疽和确定炭疽。n确定炭疽确定炭疽:病灶分泌物、痰液、病灶分泌物、痰液、脑脊液、呕脊液、呕吐物或吐物或粪便等便等标本中本中细菌分离培养菌分离培养获炭疽芽炭疽芽孢杆菌杆菌,或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出或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出现4 4倍或倍或

14、4 4倍以上升高。倍以上升高。(四)(四)诊断诊断211 1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 n隔离隔离时间:至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至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及排泄物及排泄物5 5日培养一次,日培养一次,连续两次阴性。两次阴性。n治治疗原原则:早期抗生素治早期抗生素治疗,同,同时以抗休克、以抗休克、抗抗DICDIC为主的主的疗法。毒血症法。毒血症严重重者者注射抗炭注射抗炭疽血清或疽血清或氢化可的松。化可的松。n皮肤炭疽患部可用皮肤炭疽患部可用1:20001:2000高高锰酸酸钾液冲洗,液冲洗,涂无刺激性抗生素涂无刺激性抗生素软膏,膏,5%5%磺胺磺胺软膏。膏。(五)(五)防治原

15、则防治原则222 2确定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确定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 (1)处死或隔离治死或隔离治疗病畜病畜,严禁禁销售病畜肉、售病畜肉、乳品和皮毛。乳品和皮毛。(2)排出物排出物:含含氯消毒消毒剂乳液消毒,乳液消毒,使用使用二二倍量的倍量的20%20%含含氯石灰或石灰或6%6%次次氯酸酸钙与排出物混与排出物混合合1212小小时。(3)污染物表面染物表面:如如墙面、地面,家具等面、地面,家具等,用用氯消毒消毒剂等等喷雾或擦洗消毒。或擦洗消毒。(五)(五)防治原则防治原则232 2确定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确定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 (4)毛皮、衣物或毛皮、衣物或纺织品品 :焚焚毁、高高压灭

16、菌菌或或密密闭塑料袋塑料袋内内50g/m50g/m3 3环氧乙氧乙烷消毒。消毒。(5)水体水体:污染的水源停止使用染的水源停止使用;用用氯消毒消毒剂(有(有效效氯达达200mg/L200mg/L)消毒。)消毒。(6)病房病房终末消毒末消毒 病房病房用用甲甲醛熏蒸熏蒸处理理。(7)消毒效果消毒效果:取取样细菌分离培养,菌分离培养,连续三次不能三次不能检出炭疽杆菌。出炭疽杆菌。(胡建安)(胡建安)(五)(五)防治原则防治原则24定义定义n布布鲁司杆菌病(司杆菌病(brucellosis),是布),是布鲁司杆菌司杆菌(brucella)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染病(乙

17、(乙类),也是我国法定),也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病之一。三、布鲁司杆菌病三、布鲁司杆菌病25(一)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 n布布鲁司杆菌司杆菌为球杆状小杆菌,革球杆状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布氏染色阴性。布鲁司杆菌属有司杆菌属有6个种个种19个生物型,羊种(个生物型,羊种(3个型)、牛种个型)、牛种(8个型)、猪种(个型)、猪种(5个型)、森林鼠种、个型)、森林鼠种、绵羊附睾种羊附睾种和犬种各和犬种各1个型。个型。26 布布鲁司杆菌有司杆菌有荚膜可膜可产生透明生透明质酸酸酶和和过氧化氧化氢酶,侵,侵袭力力强,能通,能通过完整皮肤和黏膜完整皮肤和黏膜进入宿主体内。本菌入宿主体内。本菌产生内毒素,

18、是布生内毒素,是布鲁司杆司杆菌的重要致病物菌的重要致病物质。牛布鲁氏菌(抗酸染色)(一)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 27n该菌在自然条件下易于繁殖生菌在自然条件下易于繁殖生长,37,pH 6.67.4生生长最佳。在土壤、皮毛和乳制品中最佳。在土壤、皮毛和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但可生存数周至数月。但对日光、日光、热、常用消毒、常用消毒剂很敏感。直射日光很敏感。直射日光1020分分钟,湿,湿热60 1020分分钟,一般,一般浓度的来度的来苏和石炭酸溶液消毒和石炭酸溶液消毒数分数分钟即被即被杀灭。(一)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 2829(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n流行特点:布流行特点:布鲁司杆菌病流

19、行于世界司杆菌病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多国家和地区。区。1981年有布年有布鲁司杆菌病的国家和地区有司杆菌病的国家和地区有160个,个,然而然而80年代后期,布年代后期,布鲁司杆菌病在世界部分地区回司杆菌病在世界部分地区回升明升明显,世界,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间流行,流行,约占世界占世界1/51/6的人受布的人受布鲁司杆菌病的威司杆菌病的威胁,全世界,全世界布布鲁司杆菌病司杆菌病现患患约有有500600万人,年新万人,年新发病人数病人数为50万。在我国也波及万。在我国也波及28个省、自治区和直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30n接触人群:接触接触人群:接触污染源的主要

20、人群染源的主要人群为从事畜从事畜牧牧业工作人工作人员、挤奶工、屠宰工、肉品加工奶工、屠宰工、肉品加工人人员、兽医、畜牧化医、畜牧化验人人员、饲养养员等。等。(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31Sources of Brucella infection.G.G.Alton&J.R.L.ForsythG.G.Alton&J.R.L.Forsyth32n传播途径:主要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污染的染的饲料和料和饮水而感染;也可通水而感染;也可通过皮肤、黏膜皮肤、黏膜感染。感染。(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33n传染源:病畜及染源:病畜及带菌菌动物。流物。流产母畜将大量布母

21、畜将大量布鲁司杆菌随着流司杆菌随着流产胎儿、胎衣、阴道分泌物及胎儿、胎衣、阴道分泌物及乳汁排出体外,是最危乳汁排出体外,是最危险的的传染源。染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34(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n急性期、亚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潜伏期潜伏期10天左右,短至天左右,短至1周,长达半年。主周,长达半年。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和关节肌肉疼痛。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和关节肌肉疼痛。n慢性期慢性期:病程持续半年以上为慢性期。病程持续半年以上为慢性期。慢性期症状多不明显,也不典型,呈多样性慢性期症状多不明显,也不典型,呈多样性表现。表现。35(四)诊断(四)诊断n依据我国依据我国布布鲁氏菌病氏菌

22、病诊断断标准(准(WS 2692007)进行行诊断。断。n临床分期分急性、床分期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期,病例可分急性和慢性期,病例可分为疑似病例和确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和病例和隐性感染。性感染。n通通过职业接触史、接触史、临床表床表现和和实验室病原学和室病原学和血清学血清学检查可以做出可以做出诊断。断。36(五)防治原则(五)防治原则 n1控制控制传染源染源n2切断切断传播途径播途径n3保保护易感人群及家畜,增易感人群及家畜,增强免疫力免疫力 n4加加强卫生宣生宣传,提高自我,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防保健意识 37定义定义n森林森林脑炎(炎(forest encephalitis),又名蜱),又名蜱

23、传脑炎(炎(tick-bone encephalitis,TBE),其病原体),其病原体为森林森林脑炎病毒炎病毒(forest encephalitis virus),亦称森),亦称森脑病毒。病毒。n劳动者在森林地区从事者在森林地区从事职业活活动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森林的森林脑炎,即炎,即职业性森林性森林脑炎。炎。四、职业性森林脑炎四、职业性森林脑炎38(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n森森脑病毒是一病毒是一类小型嗜神小型嗜神经病毒。病毒。n形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类似乙似乙脑病毒。病毒。本病毒致病性也与乙本病毒致病性也与乙脑病毒相同,主

24、要侵犯中病毒相同,主要侵犯中枢神枢神经系系统。似乙脑病毒似乙脑病毒。球形,具有单球形,具有单股股RNA结构,内有蛋白壳体,结构,内有蛋白壳体,外周为类网状脂蛋白包膜。外周为类网状脂蛋白包膜。39n该病毒病毒仅存在于自然疫源地。病毒寄生于存在于自然疫源地。病毒寄生于啮齿类动物物如松鼠、野鼠及如松鼠、野鼠及鸟类等血液中,通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吸血、昆虫(蜱)媒介媒介传染。其中蜱染。其中蜱类既是森既是森脑病毒病毒传播媒介,又是播媒介,又是长期宿主。期宿主。(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0(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n流行特点:本病具有明流行特点:本病具有明显地区性和季地区性和

25、季节性。性。主要高主要高发区区为原原苏联远东地区。我国主要地区。我国主要见于于东北及西北地区,以黑北及西北地区,以黑龙江和吉林省江和吉林省为主,主,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地亦有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地亦有报告。主告。主要要发生于春、夏季,生于春、夏季,5月上旬开始,月上旬开始,6月月为流流行高峰,行高峰,7月后逐月后逐渐下降,下降,这与蜱的活与蜱的活动密切密切相关。相关。41n接触人群:在疫区从事林接触人群:在疫区从事林业、勘探、捕、勘探、捕猎、采、采药等等职业人群,以及人群,以及进驻林区的部林区的部队人人员、旅、旅游者有机会感染森游者有机会感染森脑病毒而病毒而发病。病。n传播途径:本病主

26、要播途径:本病主要经硬蜱吸血硬蜱吸血传播。病毒在播。病毒在蜱体内可繁殖蜱体内可繁殖传代,因此,既是代,因此,既是传播媒介又是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存宿主。饮用含本病毒乳品也可受染。人用含本病毒乳品也可受染。人类普遍易感。普遍易感。(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42n传染源:疫区内野生染源:疫区内野生啮齿类动物是主要物是主要传染染源。源。鸟类及牛、山羊、鹿等亦及牛、山羊、鹿等亦为易感易感动物。物。病人作病人作为传染源意染源意义不大。不大。(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43(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n潜伏期潜伏期12周,最短周,最短1天,最长天,最长30天以上。天以上。n临床一般分为普通型、轻型和重

27、型。临床一般分为普通型、轻型和重型。n轻型:轻型:轻型患者起病较缓慢。轻型患者起病较缓慢。前驱期前驱期34日,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类感日,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类感冒表现。随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冒表现。随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和体征。44n重型:重型:突起高热或超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突起高热或超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激征,数小时内即可出现昏迷、抽搐等危象,常和脑膜激征,数小时内即可出现昏迷、抽搐等危象,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发病特点:发病特点:发热一般在发热一般在38以上,以稽留热型最多见,大多持续以上,以稽留热型最多见,

28、大多持续510天或以上。天或以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瘫痪是神经系统损害的突出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瘫痪是神经系统损害的突出表现。表现。脑脊液检查呈典型病毒性中枢神经感染性改变脑脊液检查呈典型病毒性中枢神经感染性改变。(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45(四)诊断(四)诊断n依据我国依据我国GBZ 882002职业性森林性森林脑炎炎诊断断标准准 进行行诊断。断。n依据确切的依据确切的职业接触史、接触史、发病季病季节、疫区流行病学、疫区流行病学资料,料,结合合临床表床表现,综合分析,排除乙型合分析,排除乙型脑炎、炎、脑膜炎、膜炎、恶性性疟疾等其他疾等其他类似疾病,方可似疾病,方可诊断。断。n确确

29、诊则有有赖于病原学及血清学于病原学及血清学实验结果。果。46(五)防治原则(五)防治原则 n治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法,对症治症治疗和支持和支持疗法仍是治法仍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本病的主要措施。n预防防 1.接种森林接种森林脑炎疫苗;炎疫苗;2.工作工作场所周所周围环境防境防护;3.个体防个体防护。4748 艾滋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49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

30、相关疾病的RNA病毒。病毒主要侵犯CD4T细胞、CD4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50一、中国AIDS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n(一)静脉吸毒(一)静脉吸毒n(二)不安全性行为(二)不安全性行为n(三)流动人口(三)流动人口n(四)社会因素(四)社会因素51一、中国AIDS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一)静脉吸毒 在我国,吸毒现象在地区分布上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吸毒者中注射吸毒者比例最高,平均为53.8%,最高达98.8%。其中,共用注射器具成为HIV感染的最主要途径,注射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具比例平均为45.0%,最高达93.1%。经静脉吸毒感染HIV者约为5%-20%,部分地区高达80%。52一、中国AIDS

31、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二)不安全性行为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HIV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80%以上成人感染者通过性接触感染HIV。其中,很多人都有婚姻经历,存在潜在传播其他人群的危险。531、性乱人群有增无减 性乱行为持续增多,性乱人群规模大,涉及人群广,性乱人群使用避孕套比例很低,仅为9.1%。在娱乐场所,一些从事卖淫活动的从业人员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暗娼多为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人口,经济地位低,文化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差,艾滋病知识欠缺,安全套使用率低下,增加了感染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感染性病的人群庞大,性病感染与艾滋病传播联系紧密。542、同性性行为 全国艾

32、滋病哨点监测资料显示,在我国,涉及同性恋的人员数量很大(约2000万),同性恋者活跃,并处于地下状态,行为特点及其他情况很不清楚,个别研究表明感染率为3.5%-10%,其安全套的使用率低下,增大了感染HIV的风险。因此,通过在公共场所免费发放安全套,对高危性行为进行干预,是我国AIDS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55一、中国AIDS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流动人口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庞大,每年约1.2亿,该人群的特点是流动性大、远离家庭、多数人处于性活跃期、社会支持少、社会约束力弱等。与AIDS相关的高危行为增多,如吸毒、卖淫、嫖娼、同性性行为等。这一人群HIV感染人数出现增多趋势,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

33、资料显示,HIV感染者以流动人口为主,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高达80%以上。目前,母婴传播主要集中在该人群中,感染率在严重地区平均为10%-20%,最高可达60%。56一、中国AIDS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四)社会因素 大众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歧视严重,阻碍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与贫困、社会性别和男女不平等也导致AIDS相关高危行为增多。57二、AIDS的流行过程及分期 (一)流行过程 传染病就其流行过程主要有三个环节:1、传染源 感染HIV的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包括AIDS患者、无症状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各种体液均具有传染性,其血液、精液、宫颈

34、分泌物、脑脊液等均可经破损的皮肤或完整的粘膜传播。其他体液因病毒载量极低一般认为不具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 (1)性传播 (2)血液传播 (3)垂直传播(母婴传播)3、易感人群 人群对HIV普遍易感。58二、AIDS的流行过程及分期 从感染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 潜伏期 艾滋病前期(早期)典型艾滋病期(晚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地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591、艾滋病的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艾滋病病毒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35、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头痛、神经症状和脑膜刺激征。末稍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当这种发热等周身不适出现后5周左右,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602、艾滋病的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

36、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613、艾滋病的前期(早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为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淋巴结病相关综合征”、“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征”等。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1)淋巴结肿大 (2)全身症状 (3)各种感染62(1)艾滋病前期(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前期(早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

37、颌下等。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63(2)艾滋病前期(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患者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患者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约1/3的患者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有的患者头疼、抑郁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3/4的患者可出现脾肿大。64(3)艾滋病前期(早期)的主

38、要临床表现各种感染 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约有半数患者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患者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泡性脓疱疮,患者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其他常见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患者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粘液。可能与直肠炎症及多种

39、病源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此外,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654、典型的艾滋病期(晚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特别是T4细胞的严重缺损。(2)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特别是卡氏肺囊虫肺炎(PCP)。(3)发生各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卡波济氏肉瘤(KS)。PCP和KS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艾滋病患者发生PCP的占64%。同时发生PCP的占60%,同时发生PCP和KS时迅速死亡。近些年来由于结核病又开始严重流行,并发结核病已成为艾滋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艾滋病的终极时期,免疫功

40、能全面崩溃,患者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征,直至死亡。66三、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在室温下,液体环境中的HIV可以存活15天,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在3天内有传染性。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证明,离体血液中HIV病毒的存活时间决定于离体血液中病毒的含量。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经过自然干涸2小时后,活力才丧失;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况下,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仍然具有活力,即使干涸2-4小时,一旦放入培养液中,遇到新鲜淋巴细胞,仍然可以进入其中,继续复制。所以,含有HIV的离体血液可以造成感染。67 三、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尽管HIV见缝就钻,这些病毒也有弱点,HIV在体外环境的生

41、存能力相当弱,它们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的活细胞中生存,只有带有HIV的血液或体液从一个人体内直接进入到另一个人体内时才能传播。HIV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血液和体液,病毒会很快死亡,不会借助空气、水或食物进行传播。HIV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破坏。因此,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是防止HIV感染的重要途径。68四、HIV对化学药品的抵抗能力 液体中的HIV加热到56,10分钟即可灭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灭活。37时,用70%的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水和0.3%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处理10分钟,都可灭活HIV。紫外线或

42、射线不能灭活HIV。69五、AIDS的职业防护 (一)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措施是指提供医疗服务时认定所有的患者都可能具有潜在传染性的一种观念。其内涵主要有3点: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3、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70 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包括:1、洗手和手消毒(手卫生);2、在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或预计上述物质会发生飞溅时需要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设

43、备,包括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围裙、防水鞋或鞋套、帽子等;3、及时、正确地处理使用后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和布类,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4、小心处置锐器,医疗活动中预防锐器伤的发生;5、注意环境控制,对环境进行日常清洁和卫生处理;6、正确地处理医疗废物。71五、AIDS的职业防护 (二)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防护 1、锐器 是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瓿、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2、锐器伤 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72 3、锐器伤具体防护措施 (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

44、,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2)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3)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具和U型针具等;(4)使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的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5)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避免损伤医务人员。(6)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7)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

45、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8)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9)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73 4、手术中锐器伤的防护 (1)较小锐器的传递 传递手术刀、剪、缝针及骨凿等锐器时,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中,由近术者器械护士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术者用后将锐器放在弯盘中,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2)较大锐器的传递 传递电钻等较大锐器时,应上好钻头或探针,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术者用后也应将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3)缝合伤口时应使

46、用组织镊和钳 术者应一手持持针器,一手持镊夹起组织,不应徒手操作;助手在协助中应使用止血钳夹住缝针或组织,使用拉钩扩大术野;缝合结束后,术者应用持针器夹住缝针递予护士,不可将持针器与针分别递予护士。74 4、手术中锐器伤的防护 (4)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辅助器械 充分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牵开器等辅助器械,以免锐器穿越组织后刺伤。(5)微创穿刺时应使用止血钳 放置伤口引流时,应使用止血钳撑开组织,以免锋利器械穿入时刺伤。(6)安装、拆卸手术刀片应使用血管钳 安装和拆卸手术刀片时,应使用血管钳协助,不应徒手操作,以免刀片划伤。(7)注射器覆帽时应借用止血钳 注射器若需覆帽,应一手持注射器,一手持

47、血管钳夹住针头保护套而覆帽,或单手覆帽。75五、AIDS的职业防护 (三)血液和体液皮肤粘膜暴露的防护 1、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污染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同时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各类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护服)、冲眼装置、淋浴系统等,开展免费疫苗接种;3、提供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快速手消毒剂,确保在每次操作及脱去手套或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后能立即洗手,在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后,能立即用清洁剂(皂)和流动水请洗手和其他部位

48、的皮肤或粘膜。76 4、具体措施 (1)改善人机工效条件,如改善照明,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和工作台布置良好;(2)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或者在进行手套破损率比较高的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卫生手消毒;(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抗湿性能的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皮肤或衣服时,应当穿戴具有抗湿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4)可能发生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摘戴接触镜(隐形眼镜)等;77

49、4、具体措施 (5)禁止食品和饮料混置于储存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物质的冰箱、冰柜、抽屉、柜子和桌椅面等;(6)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处理;(7)在维修或者运输可能被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污染的设备前应当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在被污染的设备上张贴生物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8)在从事可能导致飞沫、溅出、溢出和产生气溶胶等潜在感染性物质职业接触工作中,应配备经过国家认证的生物安全柜或其他适宜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机械防护设施,如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离心安全杯、密封离心转头和动物保护笼等。78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置 (一)局部处理措施 1、锐器伤 (1)依靠

50、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2)受伤部位的伤口处理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0.5%聚维酮碘(碘伏)进行消毒。2、粘膜暴露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79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置 (二)报告 1、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2、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主管部门。80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置 (三)评估与预防 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并尽可能在24h内采取预防措施。1、立即给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开具HbsAg、抗-HBs、AL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