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第三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u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中枢神经(脑、脊髓)(脑、脊髓)周围周围神经神经(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u脑脑=延髓延髓+脑桥脑桥+中脑中脑+间脑间脑+小脑小脑+大脑。大脑。u脑神经:脑神经:12对,脊神经:对,脊神经:31对;对;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u躯体神经与内脏神经躯体神经与内脏神经u灰质灰质(神经元)与(神经元)与白质白质(传导纤维)(传导纤维)u皮质皮质与与髓质髓质:即大、小脑的灰质和白质:即大、小脑的灰质和白质u神经核神经核与与神经束神经束:u神经节神经节:u神经元(基本结构单位)与反射(活动神经元(基本结构单位)与反射(活
2、动基本方式)。反射弧基本方式)。反射弧5要素要素 神经系统的功神经系统的功能能:调节机体的各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种生理功能,保证机体的整保证机体的整体统一及其与体统一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对平衡。脑细胞(毛线工艺品)脑细胞(毛线工艺品)反射弧5要素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系统解剖神经系统解剖 一、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一)脊髓 1、位置和外形:、位置和外形: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上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上端与脑相续,末端达第一腰椎下缘。脊端与脑相续,末端达第一腰椎下缘。脊髓由髓由灰质灰质和和白质白质组成。分组成。分5段段31个个 脊髓节脊
3、髓节:颈段颈段8节,胸段节,胸段12节,腰段节,腰段5节,骶段节,骶段5节,节,尾段尾段1节。节。u前根前根后根后根形成脊神经。脊柱两侧前后方形成脊神经。脊柱两侧前后方各有一排由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根,分别各有一排由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根,分别叫前根和后根。叫前根和后根。前根前根发出的神经支配骨骼发出的神经支配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肌、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后根后根的神经接的神经接受来自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冲动。受来自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冲动。u脊神经节脊神经节(位于后根上是感觉传入神经胞(位于后根上是感觉传入神经胞体所在处)。体所在处)。2、内部结构:、内部结构:1)灰质灰质:主要是神经元胞体位于脊
4、髓:主要是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中央,蝶型,有中央,蝶型,有前角前角(运动神经元,支(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和配骨骼肌)和后角后角(联络神经元,接受(联络神经元,接受各种传入冲动),还有各种传入冲动),还有侧角侧角(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元,骶部有副交感神经元)元,骶部有副交感神经元)2)白质白质:位于灰质周围,主要是各种上行:位于灰质周围,主要是各种上行及下行神经传导束,是神经元的轴突。及下行神经传导束,是神经元的轴突。u上行的有:薄束、楔束(深部感觉);上行的有:薄束、楔束(深部感觉);脊髓丘脑束(浅部感觉)等。脊髓丘脑束(浅部感觉)等。u下行的有: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下行的有:皮质脊髓束;
5、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等。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等。老鼠的脑细胞老鼠的脑细胞 3、脊髓的功能、脊髓的功能 1)传导传导功能:人体各部感觉信息经脊功能:人体各部感觉信息经脊髓向上传至脑,脑对躯干和四肢活动的髓向上传至脑,脑对躯干和四肢活动的控制和调节经脊髓传达。控制和调节经脊髓传达。2)反射反射功能:为反射活动的功能:为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低级中枢。腱反射、屈肌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腱反射、屈肌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二)脊神经:(二)脊神经:u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共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共31对。对。分为前支及后支。分为前支及后支。u脊神经前支相互交织形成神经丛:脊神经
6、前支相互交织形成神经丛:1、颈丛、颈丛(C14):至枕、颈肩部,其中):至枕、颈肩部,其中膈神经膈神经最重要,支配膈肌。最重要,支配膈肌。2、臂丛、臂丛(C5T1大部):支配上肢,分大部):支配上肢,分支有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支有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u上肢手术时可进行上肢手术时可进行臂丛麻醉臂丛麻醉(臂麻),(臂麻),是局部麻醉。是局部麻醉。臂丛3、胸神经前支(、胸神经前支(肋间神经肋间神经和和T12肋下神经):肋下神经):支配肋间肌、胸部皮肤和肌肉、腹部的肌肉支配肋间肌、胸部皮肤和肌肉、腹部的肌肉和皮肤。和皮肤。4、腰丛、腰丛(L14):支配大腿前、小腿内侧,):支配大腿前、小腿
7、内侧,主要分支为股神经。主要分支为股神经。5、骶丛、骶丛(部分(部分L4及及L5以下所有脊神经前支)以下所有脊神经前支):最大。构成:最大。构成坐骨神经坐骨神经等。胫神经(支配小等。胫神经(支配小腿后及足底)和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前及足腿后及足底)和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前及足面)是其分支。面)是其分支。骶丛二、脑和脑神经二、脑和脑神经脑脑脑干脑干间脑间脑小脑小脑端脑端脑(一)脑:(一)脑:1、脑干、脑干延髓延髓脑桥脑桥中脑中脑(1)延髓延髓:是生命中枢所在地,:是生命中枢所在地,还发出舌咽、迷走和副神经。还发出舌咽、迷走和副神经。(2)脑桥脑桥:连接延髓与中脑,背面与小脑相接。:连接延髓与中脑,背
8、面与小脑相接。发出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耳蜗神经(位听发出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耳蜗神经(位听神经)。神经)。u延髓与脑桥的背面共同组成延髓与脑桥的背面共同组成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底。底。(3)中脑中脑:腹侧有大脑脚,背侧有四叠体(上:腹侧有大脑脚,背侧有四叠体(上丘和下丘),发出滑车神经。没有脑室,只有丘和下丘),发出滑车神经。没有脑室,只有中脑导水管中脑导水管连接连接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和和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脑干的内部结构:脑干的内部结构:u多种感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和运动多种感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和运动(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神经核以及重要(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神经核以及重要的的上行传导束
9、上行传导束、下行传导束下行传导束。u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由交错的神经纤维及散在:由交错的神经纤维及散在的神经核构成。的神经核构成。2、间脑间脑丘脑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位于,位于2个大脑半个大脑半球之间。有一个球之间。有一个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两侧借,两侧借室间孔室间孔与与侧脑室侧脑室相通。相通。(1)丘脑丘脑:内侧膝状体(听觉皮质下中枢):内侧膝状体(听觉皮质下中枢)和外侧膝状体(视觉皮质下中枢)和外侧膝状体(视觉皮质下中枢)(2)下丘脑下丘脑:位于丘脑前下方,有视交叉、:位于丘脑前下方,有视交叉、神经垂体等结构。还有一个松果体,释放神经垂体等结构。还有一个松果体,释放褪黑激素。褪黑激素。u
10、3、小脑小脑: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侧,分小脑: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侧,分小脑半球、小脑蚓部,有皮质及髓质。半球、小脑蚓部,有皮质及髓质。小脑的普尔基涅神经元小脑的普尔基涅神经元 4、大脑大脑: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为神经系统最高中枢。内有,为神经系统最高中枢。内有侧脑室侧脑室。(1)外形与分叶:)外形与分叶:u表面有很多沟回,如表面有很多沟回,如中央沟中央沟、外侧沟、顶、外侧沟、顶枕沟,沟裂将大脑分为枕沟,沟裂将大脑分为 5 叶:叶:额叶额叶、顶叶顶叶、颞叶颞叶、枕叶枕叶、岛叶岛叶(埋于大脑深部)。(埋于大脑深部)。u中央沟前后分别为中央沟前后分别为中央前
11、回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躯体运动中枢)和枢)和中央后回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左右(躯体感觉中枢),左右交叉,定位上人体倒立(头正立)。交叉,定位上人体倒立(头正立)。大脑大脑(2)内部结构:)内部结构:u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皮层)为神经元,大脑白质为(皮层)为神经元,大脑白质为神经纤维但也有神经核(神经纤维但也有神经核(基底核基底核等)。有等)。有一个部位叫一个部位叫内囊内囊,位于丘脑于尾状核和豆,位于丘脑于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是脑血管意外(出血或血栓形状核之间,是脑血管意外(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较轻者可引起偏瘫、失成)的好发部位,较轻者可引起偏瘫、失语等。语等。经橄榄上部经橄榄中部
12、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交叉锥体交叉(二)脑神经:(二)脑神经:12对,大多分布在头面部。对,大多分布在头面部。一一“嗅嗅”、二、二“视视”、三、三“动眼动眼”(神经),(神经),“滑车滑车”、“三叉三叉”、“外展外展”、“面面”(神经),(神经),八是八是“位听位听”九九“舌咽舌咽”(神经),(神经),“迷走迷走”接(着)接(着)“副副”“舌下舌下”(神经)全。(神经)全。二、脑神经的分二、脑神经的分布布u12对脑神经中对脑神经中第第I、II、VIII三对为纯感觉三对为纯感觉性脑神经,第性脑神经,第III、IV、VI、XI、XII五对五对为纯运动性脑为纯运动性脑神经,第神经,第V、VII、IX、
13、X四四对为混合性脑对为混合性脑神经。神经。u视视神神经经的的传传导导通通路路三、三、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1 1、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被膜:3 3层,即层,即硬膜硬膜、蛛网膜蛛网膜和和软膜软膜,根据其部位叫硬脑膜,硬脊膜,根据其部位叫硬脑膜,硬脊膜,软脑膜、软脊膜。作用:保护、支持、营软脑膜、软脊膜。作用:保护、支持、营养。软脑膜及其血管等突出于脑室内,形养。软脑膜及其血管等突出于脑室内,形成成脉络丛,生成脑脊液脉络丛,生成脑脊液。u硬膜外隙硬膜外隙:指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腔隙,:指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腔隙,是是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的基础。的基础。u蛛网膜下隙
14、蛛网膜下隙:指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指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也是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也是“腰麻腰麻”的部位。的部位。2、脑室脑室:脑内的腔隙,有:脑内的腔隙,有4个,相互连通,个,相互连通,充满脑脊液。充满脑脊液。3。脑脊液脑脊液:脑室脉络丛分泌脑室脉络丛分泌,注满蛛网膜下,注满蛛网膜下腔。、脑室及脊髓中央管内,营养、缓冲腔。、脑室及脊髓中央管内,营养、缓冲保护作用。保护作用。u脑脊液循环途径:脑脊液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左、右侧脑室室间孔室间孔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中脑导中脑导水管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蛛网膜下隙下隙蛛网膜粒蛛网膜粒
15、硬脑膜窦硬脑膜窦只有半个脑袋的美国囚犯只有半个脑袋的美国囚犯弥散张量成像图弥散张量成像图(一种核磁共振(一种核磁共振特殊形式)特殊形式)第三节第三节 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u支配内脏、心血管的平滑肌、心肌、腺体支配内脏、心血管的平滑肌、心肌、腺体1、交感神经:脊髓灰质侧角发出至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脊髓灰质侧角发出至交感神经节换为节后神经,到效应器。节换为节后神经,到效应器。u2、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核。、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核。到效应器附近或效应器内,转换为节后神到效应器附近或效应器内,转换为节后神经。经。第二节、神经元活动一般规律第二节、神经元活
16、动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轴突或长树突),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轴突或长树突),都需经过一次以上的突触传递。都需经过一次以上的突触传递。二、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二、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1、突触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突触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2、电突触:主要在中枢,缝隙连接,直接、电突触:主要在中枢,缝隙连接,直接传递电兴奋。传递电兴奋。三、神经递质:三、神经递质:u有外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有外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中枢神经递质(上述腺素)及中枢神经递质(上述2种及单胺种及单胺类、氨基酸
17、类、肽类等等),作用于相类、氨基酸类、肽类等等),作用于相应的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应的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第三节、反射中枢一般活动规律第三节、反射中枢一般活动规律u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u1、辐散:、辐散:1N(放大效应)(放大效应)u2、聚合:、聚合:N1(多重调节)(多重调节)u3、链状与环状联系:更加复杂,以适应、链状与环状联系:更加复杂,以适应各种反馈调节的需要。各种反馈调节的需要。二、中枢兴奋二、中枢兴奋(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神经递质(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神经递质产生的突触后膜去极化电位。(产生的突触后膜去极化电位。(Na、Ca2
18、内流)内流)(二)反射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以突触(二)反射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以突触传递为特征。传递为特征。1、单向传播:有突触存在的结果、单向传播:有突触存在的结果2、中枢延搁:突触延搁。、中枢延搁:突触延搁。3、总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达到、总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达到阈电位才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阈电位才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4、兴奋节律的改变:也是突触传递分结果。、兴奋节律的改变:也是突触传递分结果。5、后放:停止刺激后仍可有一段时间的传、后放:停止刺激后仍可有一段时间的传出冲动。出冲动。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突、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突触传
19、递的复杂性造成,对内环境变化特别触传递的复杂性造成,对内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突触是多种药物的作用部位,如各敏感。突触是多种药物的作用部位,如各种受体兴奋剂和抑制剂。种受体兴奋剂和抑制剂。三、中枢抑制三、中枢抑制1、突触后抑制: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抑制: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超极化(突触后膜超极化(Cl内流,内流,K外流),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外流),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2、突触前抑制:广泛存在于中枢,、突触前抑制:广泛存在于中枢,调节神经活动。使突触前膜局部去调节神经活动。使突触前膜局部去极化。极化。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系统基本功能神经系统基本功能一、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一、神经系统的运动
20、功能(一)脊髓的躯体运动功能(一)脊髓的躯体运动功能 1、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2、牵张反射、牵张反射(1)腱反射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引起。:快速牵拉肌腱引起。(2)肌紧张肌紧张:缓慢牵拉肌腱引起。维持姿态。:缓慢牵拉肌腱引起。维持姿态。(二)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二)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u脑干网状结构有抑制区和易化区。脑干网状结构有抑制区和易化区。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三)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三)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u 维持身体平衡维持身体平衡功能,损伤后可引起小脑功能,损伤后可引起小脑性共济失调。性共济失调。(四)基底神经节的躯体运
21、动功能:(四)基底神经节的躯体运动功能:u 红核、黑质、纹状体等参与运动的调节,红核、黑质、纹状体等参与运动的调节,损伤时可引起舞蹈病、损伤时可引起舞蹈病、震颤麻痹症震颤麻痹症(帕金(帕金森氏症)。森氏症)。(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由由中央前回中央前回控制。控制。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丘脑的感觉分析功能(一)丘脑的感觉分析功能u是感觉传导神经元换元部位(嗅觉除外)。是感觉传导神经元换元部位(嗅觉除外)。1、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引起特定感觉及特定反应。:引起特定感觉及特定反应。2、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有:有脑干网
22、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参与,参与,多次更换神经元,投射到整个大脑皮质,多次更换神经元,投射到整个大脑皮质,维持及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参与觉维持及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参与觉醒和睡眠的形成。醒和睡眠的形成。大脑皮质分区中央后回的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的躯体感觉中枢视觉、听觉、语言中枢(二)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二)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u中央后回为躯体感觉中枢;枕叶有中央后回为躯体感觉中枢;枕叶有视觉中枢,颞叶有听觉中枢视觉中枢,颞叶有听觉中枢(三)内脏感觉与痛觉(三)内脏感觉与痛觉u内脏感觉的特点内脏感觉的特点u皮肤痛觉有快痛或慢痛之分。皮肤痛觉有快痛或慢痛之分。u内脏痛特点:内脏痛特点
23、:定位不精确,性质难描述,定位不精确,性质难描述,缓慢持续,对牵拉、缺血、痉挛、温度、缓慢持续,对牵拉、缺血、痉挛、温度、炎症等刺激敏感,对切割和烧灼不敏感。炎症等刺激敏感,对切割和烧灼不敏感。u牵涉痛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的: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的痛觉现象。如心绞痛是表现为左臂内侧痛觉现象。如心绞痛是表现为左臂内侧等处疼痛。等处疼痛。三、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三、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u自主神经自主神经=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u二者相互对立,形成一对调节系统。二者相互对立,形成一对调节系统。u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参与应激反应,以适应环境的:参与
24、应激反应,以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急骤变化: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气管扩张,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储血释放以增气管扩张,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储血释放以增加循环血量,糖原分解,肾上腺素分泌等。加循环血量,糖原分解,肾上腺素分泌等。u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护机体,休整修复,促进:保护机体,休整修复,促进消化,蓄积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消化,蓄积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内脏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到达效应器需经过内脏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到达效应器需经过两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 节前神经元:发出节前纤维节前神经元:发出节前纤维 节后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节后神经元:
25、发出节后纤维节前神经元节前神经元 节后神经元节后神经元 节前纤维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节后纤维低级中枢低级中枢 效应器效应器交交 感感 神神 经经 低级中枢低级中枢 位于脊髓的胸位于脊髓的胸1(或颈(或颈8)腰腰3(或腰(或腰2)节段)节段侧角的中间外侧核。侧角的中间外侧核。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 1.椎旁神经节:借椎旁神经节:借节间支节间支连成两条连成两条交感干交感干。故。故 又称交感干神经节。又称交感干神经节。2.椎前神经节椎前神经节 腹腔神经节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副副 交交 感感 神神 经经 低级中枢低级中枢 位于
26、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骶和脊髓骶24节段节段灰质的灰质的骶副交感核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u器官内节器官内节u器官旁节:器官旁节:包括 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翼腭神经节 耳神经节耳神经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1、语言功能:、语言功能:四、脑的高级功能四、脑的高级功能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u非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如对光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如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吸吮反射,膝反射等。角膜反射,吸吮反射,膝反射等。u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获得。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获得。1、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
27、u学习:倚赖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学习:倚赖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u记忆:储存学得信息并在需要时记忆:储存学得信息并在需要时“读出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分短期记忆(感觉的神经活动过程。分短期记忆(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和长期记忆(第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和长期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四、脑的高级功能四、脑的高级功能趣图: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弥散张量成像趣图: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弥散张量成像(DTI,一种核磁共振成像,一种核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形式的特殊形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4、大脑皮质的
28、电活动、大脑皮质的电活动u生物电活动,可通过仪器记录分析,生物电活动,可通过仪器记录分析,此为脑电图(此为脑电图(EEG)。心脏有心电图)。心脏有心电图(ECG),肌肉有肌电图。),肌肉有肌电图。u脑电图有脑电图有4种基本波型:种基本波型:u波: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显示大脑皮波: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显示大脑皮质处于清醒安静状态。质处于清醒安静状态。u波:睁眼及思考时出现,显示大脑皮质处于波:睁眼及思考时出现,显示大脑皮质处于紧张活动状态。紧张活动状态。u波:成人困倦时可出现。儿童期出现较多。波:成人困倦时可出现。儿童期出现较多。u波:成人睡眠时可出现,显示大脑皮质处于波:成人睡眠时可出
29、现,显示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婴儿期较多见。抑制状态。婴儿期较多见。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u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u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脊髓节的数目、脊髓的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脊髓节的数目、脊髓的传导和反射功能、脊神经的数目、主要的脊传导和反射功能、脊神经的数目、主要的脊神经丛)神经丛)u脑各部分的组成和结构(各部组成及名称和脑各部分的组成和结构(各部组成及名称和主要功能、大脑的分叶、灰质与白质。主要功能、大脑的分叶、灰质与白质。u大脑感觉、运动、视觉、听觉中枢的部位。大脑感觉、运动、视觉、听觉中枢的部位。u脑神经的数目及名称、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脑神经的数目及名称、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循环途径。脊液循环途径。u植物性神经分类、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植物性神经分类、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功能。u突触传递的特点。突触传递的特点。u内脏感觉与痛觉的特点。内脏感觉与痛觉的特点。u脑的高级功能。脑的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