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铁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技术简述1.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633094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技术简述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铁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技术简述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地铁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技术简述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地铁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技术简述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地铁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技术简述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目 录1.信息化施工的概念11.1 施工信息的概念11.2 C.I.M技术的概念12.几个概念(术语定义)23.基于风险分析的风险管理的安全控制23.1.流程:23.2危害识别33.3风险估计53.4.风险评价73.5风险控制93.6风险监控94.施工风险管理105.应急预案编制内容125.1应急预案简介125.2单位基本情况及周围环境综述125.3 风险分析135.4应急组织与资源145.5报警与通知175.6应急响应185.7后续事项195.8附件205.9编制步骤215.9.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21

2、5.9.2资料收集215.9.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15.9.4应急能力评估215.9.5应急预案编制215.9.6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21地铁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技术简述1.信息化施工的概念1.1 施工信息的概念施工中要收集多种信息是近代的概念。过去在30年前,我们只强调按设计图纸施工。但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这是很不够的。再加上计算机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发展,使之成为可能。工程界就开始要求收集施工中的多种信息,如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对结构的力学,变形的数据。周边环境(包括水、土的力学变形数据)和施工技术人员、机械、物资环境、工法的变化信息收集,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包括回归分析,模拟分析的技术。进

3、行施工指导或监视施工。我们当前采用的信息化施工大多属于这一种类,是对工程施工过程监视的一项技术。1.2 C.I.M技术的概念CIM是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简称(字首简称)。即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目前国内有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类似。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举例。就是我们开汽车时采用的GPS定位,这与计算人与人下棋的也有同样的概念,即计算机系统收集了棋局变化的所有可能,所有风险,鹿死谁手,还真引起人们的悬念。国外许多人外出远行,已经不带地图,不要询问别人,你一启用GPS系统,你想要开到什么地方,自然就会向你指出你下一步如何行使,它还会预告你前方警方设口什么的,监

4、视如超速监视系统,所以你按指示开车就会到达目的地。这与计算人与人下棋也有同样的概念。在机械制造的某些较为不复杂的领域,已经成为可能。如数控机床等。工程施工领域,涉及的因素和环境变化更多,但是人们还在研究如何把幻想变为现实,所以有人设想,将来的工程设计图都设计成三维设计图,配以环境,施工人员进入到工程某一部位,系统自然会告诉下一步怎么做,会有什么风险,直至工程全部完成。当然这个梦太大了,但思维是可能的,工程界首先想到利用到地下工程风险的防范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投资大,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周边环境复杂,所需的施工设备繁多,涉及的专业工种与人员众多,且多相互交叉,工程建设会发生(并实际

5、上已经发生)多类事故。引起广泛重视。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学者把CIM技术引入到工程界,这就是基于风险分析和管理的数字化系统技术的由来。该技术由华中科技大领头,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铁四局深圳地铁指挥部为参与单位)实际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科研项目地铁工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是这一的延续。2.几个概念(术语定义) 危害、危险:可能造成公众生命财产或环境破坏的潜在因素。亦称危险有害因素或危险源,具有随机性质。 风险:危害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的结合。R=PxCR-风险的频率C-危害的严重程度 风险分析: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风险估计、风险控制、风

6、险评价的过程。 危害识别:辨别危害的类型,发生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逐步形成危害登记册的过程,亦称危害有害分析或危害分析。 风险估计:估计危害发生的频率和可能产生损失的严重程度的过程。 风险控制:采取措施或减少危害的发生或减小的发生,或减小危害造成损失的过程。 风险评价:提出已达到安全需求的证据,确定采用降低风险的方法,确定仍然存在的风险的可接受程度(风险等级)的过程,亦称风险可接受程度的确认。 容许风险:可以接受的最大级别的风险,亦称可接受风险。3.基于风险分析的风险管理的安全控制3.1.流程:不可接受1.风险识别4.风险控制2.风险估计5.风险监控3.风险评估 危害识别:认清危害并将其

7、分类和排序; 风险估计:确定导致危害发生的原因,确定危害可能产生的影响,建立危害与事件的关系,估计危害发生的频率和可能产生的损失程序,确定需要采取降低风险、措施的危害项; 风险评价:规定风险允许的准则,评估风险的等级; 风险控制: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使其满足安全需要;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控制的效果及时发现和评估新的风险,监视残面风险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调整。 (特别说明:这个流程对地下工程的意义非常的重大,可以说杭州地铁湘湖站的事故就是缺少了这一项环节。以下分析湘湖车站事故主要成因(略))3.2危害识别 (1)、应识别出所有可能与其活动和职责有关的危害. (2)、危害识别的内容应研

8、究系统内部、系统外部及内外接口对其产生的影响 (3)、危害识别的内容应研究识别可能影响安全的危害和记录危害的特征。 (4)、危害识别应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并考虑正常状态、非正常状态或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的事故。 (5)、即使能够确信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极低或造成损失程度极小,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也不应忽略此类危害。 (6)、危害识别应同时采用经验性识别和创造性识别。 (7)、经验性危害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检查表法:应先将检查的项目编制成表,用以检查装置、储运、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等多个方面的确定因素,检查表法主要包括四个操作步骤:收集评价对象的当前数据资料;选择或控制检查表;现场检查评

9、价;编写评价结果分析。(介绍土建设施及施工方法危害清单) 故障模式和影响的分析法(FMEA) FMEA法实际是一种系统化的活动,主要过程:找出产品或过程中潜在的故障模式;根据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找出故障模式进行风险量化的评估;列出故障起因和机理寻找预防或改进措施,其核心部分是对特定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怎样修改系统,提高整体可能性避免失效。为了准确计算失效的隐患性在分析时提供了系统化的处理过程自动编制FMEA任务,包括确定所有可能失效的零部件及其失效模式,确定每一种失效模式的局部影响,下一级别的影响以及其系统的最终影响确定失效引起的隐患性确定致命失效模式的消除或减少发生的可能性或剧烈程度。 在地下

10、工程安全危害识别大多采用第一种方法 (8)创造性危害识别应采用下述两种方法 头脑风暴法:通过专家和任务的执行者一起,根据经验集体讨论将项目中可能危害规划出来。同时,也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将可能存在的危害一一列举出来做成危害识别模板。 危害和可控制性研究方法(HAZOP) 本法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的一种用于定性分析或定量评价危害识别方法。用于辨别危害,寻求对策,通过分析以往运作工程中正常状态参数的变化操作控制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化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偏差原因,明确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并针对变化与偏差的后果提出主要解决措施。HAZOP(危害和可操作研究法)需要由一个

11、专业的、熟练的人员组成的组织来完成。一般大多采用第一种方法。3.3风险估计(1) 风险估计应估计危害发生的频率和可能产生的损失程度,确定需要降低风险措施危害项。(2) 风险估计可分为原因分析,结果分析和损失分析三个过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原因分析应确定导致危害发生的条件或因素,应建立危害与导致危害的条件之间的关系。 结果分析应确定危害产生的影响。 损失分析应估计采用降低风险措施降,低风险措施之前危害产生的损失程度等级。(3) 风险估计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或定量分析方法,或两种方法的混合。对于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危害,宜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于一个新的系统,当缺乏足够的经验时,宜采用定性分析方法。(4

12、)风险估计的定量分析方法,可采用以下方法: 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以所有已被识别的危险为起点,向后追踪来确定之前的可能原因,在采用中,当可以在已投入服务的系统中,较早发生的条件和数据也可以作为分析的起点。逻辑操作,类似于布尔代数,用来结合事件的影响,以确定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故障树分析是一种图形类的分析方法,起点是与危险有关的事件,成为“顶事件”,然后向后追踪以确定其发生的原因。与顶事件引起的相邻事件之间使用逻辑操作相联,如“与” 或“或”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向后追踪到基础事故。这个事件就是这个危害事件的根本原因,这种分析方法图形化的特点简化了解析。详见下图:(5)地铁系统按照危害发生的频率和后

13、果的严重程度划分风险等级,即R=P*C(6)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级,按概率或频率表示,见下表:类别等级定性描述频率或概率频繁1频繁的、发生危害将一直存在0.1(10%)经常或可能性大2可能发生多次危害、可以预期会经常出现。0.01-0.1(1%-10%)有时或偶然发生3可能发生几次危害、预期出现几次0.001-0.01(1-1%)很小或罕见4在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可能发生,危害能预期发生0.0001-0.001(0.1-1)极小或不可能发生5不太可能发生,但存在可能,危害极小出现0.0001(0.1)(7)地铁(或轨道交通工程)危害的程度或损失等级可按如下标准划分:按风险(或危害)损失的等级划分等

14、级ABCDE严重程度灾难性的非常严重的严重的需要考虑的可忽略的按工程建设和第三方伤亡的等级划分等级ABCDE建设方人员死亡或失踪10人以上死亡或失踪1-9人或重伤以上死亡或失踪1-2人或重伤1人重伤1人或轻伤2-10人轻伤1人第三方人员死亡或失踪人员1人以上重伤2-9人重伤1人轻伤2-9人轻伤1人引起周边环境破坏或影响等级ABCDE影响范围及程度涉及范围非常大,周边生态环境发生严重污染或明显破坏涉及范围很大,周边生态环境发生较重污染或明显破坏影响范围大,领域内生态环境发生污染或破坏涉及范围较小,临边生态环境发生轻度污染或破坏涉及范围很小,施工生态环境发生小量污染或破坏按对工程造成同边构(造)筑

15、物直接经济损失费划分:等级ABCDE工程本身1000万元以上5001000万元100500万元50100万元50万元以下第三方200万元以上100200万元50100万元1050万元10万元以下对按工程延误划分:等级ABCDE长期工程延误大于9个月延误69个月延误36个月延误13个月延误小于1个月短期工程延误大于90天延误6090天延误3060天延误1030天延误小于10天注:长期工程一般指建设工期2年以上,用“月”来表示工期的工程; 短期工程指指建设工期2年以内,用“日”来表示工期的工程。按对社会影响严重性程度和转移安置人员来划分:等级ABCDE影响程度恶劣的或需紧急转移安置1000人以上严

16、重的或需紧急转移安置5001000人较严重的或需紧急转移安置100500人需考虑的,或需紧急转移安置50100人可忽略的,或需紧急转移安置小于50人3.4.风险评价(1) 风险评价以最低可接受风险原则(即ALARP)进行评价,practically:是国际上普遍的认 可接受原则(ALARP)即As Low As Reaponably的风险原理;见下图:(2)最低可接受风险原则 最低可接受风险原则(ALAPP)可用下面的简图说明。不容许的区域除特殊情况外,不能认为是合理的。仅当风险降低难以实施或如果费用与获得的改进效益很不成比例时才可容许。如果风险降低到费用超过获得的改进效益,则可为容许的主要容

17、许区域(勿需详尽的工作来论证ALAPP)ALAPP区域或容许区域(仅当效益可预见时采用此风险) 最上面的范围规定了不容许的风险等级,对应的风险很大,可能造成的伤害/损害结果几乎不可接受,因此在任何场合他们都是几乎不容许的。如果风险等级不能降低到此范围以下就不能实施。 最下面范围规定为主要容许区域,该区域中风险都可能认为很小不需要通过任何ALAPP判据的证明。(3) 风险评价应结合危害发生的频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安全风险等级,我国风险等级不安全按下表规定:可能性等级损失等级ABCDE灾难性的非常严重的严重的需考虑的可忽略的1频繁的(10%)级级级级级2可能的(1%10)级级级级级3偶尔的(11%

18、)级级级级级4罕见的(0.11)级级级级级5不可能的(0.1)级级级级级(3)针对不同的等级风险,应采取不同的风险处置原则和控制方案;等级接受准则处理原则控制方案应对(负责)部门级不可接受或必须消除必须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至少应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或不愿接受的水平应编制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方案或进行方案修正或调整政府主管部门,工程建设各方级不愿接受应实施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且风险降低的所需成本不应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应实施风险防范于监测,制定风险处置措施级可接受宜实施风险管理,可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宜加强日常管理与监测工程建设各方级可忽略可实施风险管理可开展日常 检查3.5风险控制(1) 建设方应

19、在其责任区域内对所各风险采取合理、必要的措施进行控制。(2) 建设方应在符合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3) 应按下列优化顺序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消除风险或降低风险的措施; 使危害影响处于可容许范围内的措施; 当意外出现时,能够减小损失的措施;(4) 降低风险程度的措施应避免为了安全而完全信赖一个人或一个设备。(5) 降低风险可采取如下措施:重新设计;增加(或完善)安全功能;增加警告装置或人员防护强化或改进程序,加强培训;加入警告标识。3.6风险监控(1) 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持续的风险监控;(2) 实施持续监控应与其承担的安全责任相适应,风险监控应包括下列内容:单位整体运

20、行的安全状况单位或子单位及各个部件、组件的安全状况人员按章操作的严密程度单位的运行环境(3) 应收集、分析改进安全控制的信息,并 的信息采取必要的行动。收集和分析的信息应包括下列内容:故障和来自员工或其它多方人员的建议和反馈;标准和程序的执行偏差;其它影响安全的情况。4.施工风险管理4.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期管理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宜包括:(1)邻近或穿越既有保护性建(构)筑物、军事区、地下管线设施区等。(2)穿越地下障碍物物段施工。(3)浅覆土层施工.(4)小曲率区段施工。(5)大坡度地段施工。(6)小净距隧道施工。(7)穿越江河段施工。(8)特殊地质条件或复杂地段施工。4.2施工期建设风

21、险管理应完成以下工作:(1)施工中的风险辨识和评估。(2)编制现场施工风险评估报告,并应以正式文件发送给工程各方,经各方交流后形成现场风险管理实施文件记录.(3)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影响风险分析.(4)施工风险动态跟踪管理。(5)施工风险预警预报。(6)施工风险通告。(7)现场重大事故上报及处置。4.3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建设风险管理的执行和落实,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及职责应包括: (1)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拟定风险管理计划,建立工程施工风险实施细则.。 (2)对级及以上风险,根据设计单位技术要求等,确定工程施工预警监控指标及标准。 (3)对级及以上建设风险编制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4)现场区域作业

22、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对作业层技术人员进行施工风险交底,制定工程建设风险膏理培训计划。 (5)负责完成工程施工风险动态评估,分析并梳理级及以上风险,提交施工重大工程建设风险动态评估报告。 (6)结合工程施工进度及时上报工程施工信息,向工程建设各方通告现场施工风险状况。 (7)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如有重大变更,应根据变更情况对工程建设风险进行重新分析与评估。(8)因建设风险处置措施的实施而发生的费用增加或工期延长,应经过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9)对与工程施工有关的事故、意外或缺陷等进行风险记录。(10)必须做到施土安全措施费用专款专用。4.4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文件应包括: (

23、1)施工准备期风险分析与评估。 (2)工程施工主要风险分析评估及现场风险记录。 (3)工程重大风险规避措施及事故预案。 (4)车辆及机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及试运行的风险评估及故障处理记录。(5)其他现场施工风险事故记录、处置措施及责任人员等信息。4.5施工期风险管理中可采用的风险处里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1)编写现场施工风险记录,建立现场风险管理监督机制。(2)加强风险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3)对级及以上风险编制风险处置措施,建立工程施工预警监控系统。(4)重大风险必须进行专项风险论证,并编制风险监控方案与应急预案。(5)保险单位应参与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实施风险的均

24、衡控制。(6)预先成立工程建设风险事故抢险专业队伍,作好人员及位置物资的储备。4.6一旦施工现场发生重大建设风险事故,施工单位应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和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并应及时组织人员实施抢险。5.应急预案编制内容5.1应急预案简介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和内容层次,并且对应急预案文本的管理、审批、修改及收发控制方式作出规定。5.1.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5.1.2应急预案适用范围5.1.3应急预案文本管理 应急预案中应明确说明应急预案在单位存放的部门或位置,在每个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应至少存放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副本,在每个相关设施或设备点应至少存放一份简洁明确的应急行动程序图或行动表。 应急预案

25、中应对需要获得预案副本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有关外部应急力量加以明确。5.2单位基本情况及周围环境综述5.2.1单位基本情况 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应包含以下内容: (1)单位基本情况概述。包括单位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单位规模及组织构成等内容; (2)单位的空间格局。介绍单位的地理位置、区划布置,主要通行道路和疏散通道等; (3)单位人员。介绍单位人员的构成、数量和在地铁工程区域的分布情况等。5.2.2 地铁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包含以下内容:(1) 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情况。全责任的总体情况;介绍在地铁工程各个环节监管职能或安全责任的总体情况;(2) 地铁工程建设情

26、况。介绍地铁工程建设的时间进度、规模、作业方式、危险源点、主要潜在危害等情况; (3) 地铁工程施工场所相关设施。说明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相关设备的位置、周边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安全程度以及不利情况下的影响等; (4) 危险区域。根据地铁工程施工场所及周边的人员分布、施工设备设施种类、数量、形态以及安全防护设备,说明地铁工程的危险区域的分布情况和影响范围。5.2.3 周边环境状况 地铁工程施工场所周边情况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地铁工程施工场所周边及所在区域影响范围内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安全环境状况; (2) 周围的敏感对象。地铁工程突发事故影响范围内人口

27、居住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敏感点和保护目标的情况; (3) 周围的主要危险源。周边对地铁工程建设以及突发事故应急救援产生不利影响或危及地铁工程施工场所安全状态的危险源及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应考虑突发和意外情况下的不利影响。5.3 风险分析5.3.1物质危害分析 对地铁工程施工场所的储存、使用的物品以及设备设施和由于突发事故引发的次生或衍生的危害物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应包含以下内容: (1) 物品自身的危害特性。考虑物品或相关物质的理化特性,说明火灾、爆炸等突发事故的特性和条件,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根据有关资料,对危险物质的毒理学性质进行分析和说明,重点是对人体的急性反应症状等。 (2)物品

28、对环境的危害特性。分析危害物质的累积、迁移和扩散等特性,说明允害物质在地铁上程施工场所的时空变化特性等。5.3.2突发事故风险辨识对地铁施工场所各个环节可能引发的突发事故进行辨识和分析,确定不利情况下的高风险事故。 地铁工程建设的风险和事故大多与地质条件相关,需要重点分析地质条件可能引发的灾害。5.3.3风险场景分析 根据地铁工程施工场所物质危害性分析和突发事故风险辨识的结论,对所确定的高风险事故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建筑物坍塌,设备故障或损坏,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程度进行场景分析和预测,并提出降低风险、防范事故发生的改进措施。 突发事故风险场景分析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29、 (1)突发事故分析。对突发事故发生的场景以及进入环境场景的危险物质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对人群安全健康的危害程度,应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划分事故的级别; (2)敏感区域的判别。判别受突发事故影响的敏感区域,以确定采取应急行动的范围。 (3)降低事故风险的改进措施。为预防地铁工程施工场所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制定降低风险的管理、技术等措施,将事故发生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5.4应急组织与资源5.4.1机构、人员及职责 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成立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救援人员,确定在事故应急中的职责,应该确定的应急组织机构有: (1)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制订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人员、资源配置

30、,应急队伍的指挥调度等总体领导工作; (2)应急联络机构。负责单位内部日常事故应急的管理和对外部的信息联络工作,完成应急领导机构交办的信息报送和传达任务。应有明确的通信联络机制和方式; (3)应急救援机构。单位内外部进行突发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组织机构和队伍,确定各支队伍的分工和职责,人员准确信息的统计说明以及后备力量等; (4)应急保障机构。单位内外部提供装备、物资动力、能源、交通运输等事故救援的保障支持部门,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和负责人。5.4.2应急装备 根据地铁工程施工场所物品的危险特性及突发事故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应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和救援器材。应急预案中应明确应急装备和救援器材的名称、数

31、量、规格与能力、存放位置、用途和用法。 (1)通讯设备。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用于应急联络的电话、对讲机、传真等通信设备:进行事故报警、紧急救护或疏散指令传递的广播、扩音器、警笛等警报装置等; (2)消防系统。消防用水及灭火设备,包括消防用水的引入,各类灭火器的配备和位置情况: (3)信息采集和监控设备。主要指事故应急监控设施、设备,以及一些进行事故信息统计、地质条件分析、救援行动模拟演示、人群疏散模拟的软件工具、人群疏散标志等; (4)事故应急装备。切断、控制和消除火灾或危险物质的设施、设备等,预防发生次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事故的设施和设备,施工抢险的工程机械,应急照明、供电等其他采取事故应急

32、措施所需的辅助性设施和设备; (5)安全防护用具。保障一般工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设备、器材、服装等。 5.4.3外部应急力量 发生突发事故后,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可能需要迅速向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及有关外部应急组织报告,申请应急支援。这些外部应急力量进行必要的情况沟通和说明,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应同和人员装备情况,并在应急预案中建立快速、了解外部应急力量的应急能力同的事故种类和级别,有效的联系方式和方法,针对不确定外部应急力量各自的职责。外部应急力量主要包括以下部门: (1)抢险大队。城市在建设、交通、市政工程、燃气、供水、排水、通信、电力等领域成立的专属或隶属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是

33、地铁工程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主导力量; (2)消防。消防队往往是城市火灾或其他事故抢险、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的主导力量; (3)公安。公安部门具有在事故应急中进行总体控制与协调、治安警戒、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等职能;(4)医疗卫生。医疗机构负责对事故受伤害人员进行医疗救护和在事故后对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观察; (5)建设安全监督管理。建设部门负责地铁工程及区域建筑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出突发事故控制及现场恢复的方案、建议及事故原因调查等; (6)技术支持。明确进行事故预防和救援的决策和技术的支持机构和专家,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技术支持方式等; (7)政府管理。政府是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应急行动的总指挥

34、。单位应确定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或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渠道、负责部门与联系人等。5.4.4应急能力建设 为保障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提高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在突发事故发生时采取应急行动的能力,应加强应急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制度、应急培训和演习制度等各项应急能力建设。 (1)应急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包括应急设施设备的配备、保存、更新、养护等规定; (2)应急培训和演习。包括对突发事故应急人员进行应急行动的培训和演习,对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一般工作人员的事故报警、自我保护和疏散等应急响应的培训和演习等。针对事故风险分析所确定的典型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行动和现场处置应作为应急培训与演习的重点内容。5.

35、5报警与通知5.5.1单位内部事故信息报警和通知应说明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24小时有效的监控报警装置,24小时有效的通讯联络手段,规定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进行报警、求援、报告等信息传递行动的程序、时限要求、人员和信息传递的流程等。规定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进行报警、求援、报告等信息传递行动的内容,包括责任人、事故情况和发展态势、己采取的措施及效果、需要采取的措施及建议等。 需要对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内部的三组人员分别进行事故信息报警和通知: (1)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级别和领导负责的范围,确定单位内部报告的次序,途径和渠道; (2)应急队伍。根据事故种类通报单位内部的应急队伍,明

36、确应急队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或位置等;(3)影响区域人员。明确单位内部警报的方式和信息,可能受影响的敏感区域的人员或部门的联系方式等。5.5.2向外部应急力量报告 规定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向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或外部应急力量报告事故信息的人员,制定信息报告的内容要求,确定政府对口部门的联系人员、联系方式等。一般需要向以下部门报告: (1)属地政府; (2)建设; (3)交通; (4)公安; (5)消防; (6)医疗; (7)安监; (8)环保; (9)他有关部门。5.5.3向邻近单位及人员发出警报 规定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向邻近单位、周边社区、受影响区域人群等发出警报信息的内容。与可能受地铁工程建

37、设突发事故影响的周边单位或社区等签订事故预防性报告协议,明确通知单位的方式、人员等。5.6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接到事故报警后,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各应急救援和管理部门迅速采取的应对措施。5.6.1响应分级依据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危害范围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5.6.2预测预警对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的发展态势和后果做出预测预报。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事故进行预警,或为政府部门提供预警信息的支持。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和预警级别明确预警信息的发布审批条件和发布机关或部门。预警信息包括

38、可能发生的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5.6.3警戒与治安制定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应急状态下,现场警戒与救援秩序维护的方案,包括单位内部警戒和治安的人员以及公安机关的协作关系。5.6.4应急处置制定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处置的工作方案。应根据事故风险分析的结论,制定典型突发事故的应急方案。(1)应急监控与紧急评估规定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在发生突发事故时的应急监控技术要求和工作方案。根据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及危险的特性,制定在事故现场进行监控所采用的行动万案,包括监控范围,人员分布,监控的标准、方法、频次及程序,使用的设施

39、设备等。 制定事故敏感区域的监控方案,以对事故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做出迅速评估和判断。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的具体情况和危险的特性,分类编写对应的现场应急措施预案,包括控制危险源和处置突发事故所采用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及操作程序,现场危险区、隔离区、安全区的设定方法和每个区域的人员管理规定,预防事故扩大应实施的措施,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对措施,有关现场应急过程记录的规定。 (3)人员安全救护包括应急人员防护、安全保障措施;伤员现场救治方案;伤员转运救治方案等。 (4)疏散与隔离。根据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风险分析的结论,结合地铁工程施工场所及周边环境基本情况,制定人员疏散与隔离

40、的方案,应包括疏散与隔离的范围、信息信号、方式方法、路线等。5.6.5应急响应终止程序 根据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情况和控制局面,设定应急活动终止的条件和标准,以及应急终止命令下达人员和程序要求等。并对应急人员撤离及交接程序作出规定。5.7后续事项5.7.I事故总结和报告 规定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总结的内容,包括事故过程和应急过程的总结及改进建议、影响和损失评估、原因调查和责任认定等。事故总结除供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内部改进应急管理外,还及时报告给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有关外部应急力量。5.7.2后续计划 包括以下内容:(1)后续监控与防治计划。制定受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的影响区域后续监控与

41、防治计划的时间、负责人员和机构列表等安排和方案;(2)善后处置与保险。5.7.3应急预案的修订 根据地铁工程施工场所、应急人员等的变化和在事故应急管理中积累的经验,不断改进,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5.8附件 (1)组织机构名单 (2)值班联系通讯表 (3)组织应急响应有关人员联系通讯表 (4)应急救援相关方咨询服务通讯表 (5)外部救援单位联系通讯表 (6)政府有关部门联系通讯表 (7)城市应急抢险队伍及应急资源分布图 (8)地铁工程施工场所平面布置图、人员疏散通道及路线图 (9)地铁工程施工场所应急设施配置图 (10)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11)周边区域的单位、社

42、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供水、供电、供气单位的联系方式 (12)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13)事故预防及处理措施简表 (14)保障制度 (15)其他5.9编制步骤5.9.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5.9.2资料收集收集地铁工程建设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5.9.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地铁工程建设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地铁工程施工场所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

43、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5.9.4应急能力评估对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5.9.5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地方与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5.9.6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依据分级评审的原则由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地铁工程建设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精品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铁路地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