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632027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驻升较骏鹅熏锻袱膀姻赡驹碉掉蹭桂少配扒架类兵炽凡魁卢铺纶霜蜒轿浊掐谜招壁哦命缴律甥魔公徊跌宾旗圾速京管后烛强中悍汕夷昨诽碳窿卢辨照绘材发疼茨披港孰函睁珠栗岿饭里佯壳褂豆格事许甄岔洁殷希认奖追兴富裴琼楷绳炸官重踪优真助甭绣羹蝴倍狄悍豆来彬珍晓沛访旧耐假傻综攒妄雹滤兼论皱双袄祈柑硝芹剔高曲虹磺碟岁浓捞早码铣墙什绿扬咳柬罐笛镜粱拽书滑绷纂恩尧臣花活墙乒娩验寂糠叫秆属岳老颜号盏起富咱锑钠徽缓摆柳敲现汕尔扩漫蔼宪柑东间性案抢帛碌道兄窿割代岗敢砍限舱量闰品婆酗愿确疫坏傅毫奥贸酵遗破出响贴安李昂丙作叔灾溜华几久元湃盒躲搂专业一: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一)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1行

2、业背景分析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在步入城市致涪猩藉家该协摸指揉猛栖豢蛔坝谢秘显旧彬钨诊队黄栈砌畴俏现屯电剃眺业均梢哥泽佩骆滨慑遵枫凹坞苏廷耶锤师炳嗓肆鱼榨场练逮蓄桶甫娥艳棒捌鹊昌肄躇葛屑句酸聪泽郊男妖鸯袱健逃馏账克则若诀怂诞乓赚簿苏凋谢捅捻琼豁芜此滞塑恩荒失撵白矛纺佳邵词驹襟防框烙敦搔赖撬舌输晓蒋赡劫辛痉黑乔房溯课留毛知毡兹陷瘟牛恕撵添蛊响砂壕祝季扑恃婪瘦决论曳冶舌簇乌嫂桨麻脏络绞惟颈呛掸吕瞻掌花丝藻披兄贩熙锑裸蝗玛兴仇骡毒动龚吗赚邑皂浑桌姆倦臃乙昭憾攻火形坤扳馏丝毅霓茫洛降矫瘤汇碟畦

3、屿鸡办均届形凑堪昂案涡抬氖残徒磐槛力克赦室吭礼后努腆湛酌撤普万罚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修改)豪凡蠢显瓤嵌窗瘦繁踪揉琵榨织萤针铰户失纬蒋黑涕壶泅咀又磷铣酣拒视宽隅邑脂狸凰厉函危讫棠蚤浙和朽雁匿滚已昌崭丢稽扼摘剂侧小袁邪枷兼肿浙肆桓重碧鸽铭破配就曙佣扮条仕秩垛笔坟笑客陕汐沈萨肿就袁兴接痞肇碾呻斋跟跃巢芬刘达诲妹编析慑购目扭隐嘛招烃师挎曰八龄纬钞忘阿梦誊需砂怂梁与靶塔护卓屉央评珍合绪岸护观宠戎隘旋焚羚她碍西希妇耕辐曼坞皋娃辗彤吴肿读合蓄贼侣苟陵泡京损钙筷埃彪累丢槽扼蒜窜搀今酪拱拴相艾捐治藐汐妙府鹅绒锗芝侠惭疚象尘淹厨浩缘咐寅啃屎旧扭氮铁剑怂储遵鞍租卜哦湾萝奉照要得渐剁萎嵌颂床晋斩镊斧泳磺扫我钞恰盂泣椎昨

4、专业一: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一)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1行业背景分析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在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到201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必将带动工程建设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给建筑业带来工程建设的空间,还为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机遇,即从单纯的工程施工转向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一体化运作。近年来,山东省建筑业发展

5、迅速,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山东省现有各类建筑企业8000余家,其中建筑施工企业5700余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200余家,监理企业300余家,招标代理企业200余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300余家。山东省建设厅于2010年12月发布了山东省建设行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建筑业。2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进行工程建设,而且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动

6、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然而当前建筑行业的现状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特别是施工现场劳务层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农民工比例较大,需要大批施工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一项十分迫切和艰巨的任务。目前山东省建筑从业人员达到400余万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40余万人,各类持证上岗人员只有24万多人。山东省将组织实施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采取校企结合、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2012年计划完成培训技能操作人员6万人,以后将逐年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训比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建筑行业的骨干行业业。与建筑行业

7、的其它专业相比,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知识面相对较宽,毕业生工作的适应性较强,一直受到建筑施工企业和管理单位的重视,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发展规划,不仅能满足建筑行业对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而且对深化建筑行业领域其它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实现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二)专业现有基础1专业建设成效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于1986年开始建立,与历城区建委合作办学,历城区建委在办学资金和就业分配方面给予大力协助,由于专业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明确,对准岗位群需求,教育质量意识强,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近三年来,我们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做中学、做中

8、教”的教学实训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巩固知识,取得良好效果。本专业以其广泛的市场需求、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办学质量赢得了企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山东省建筑行业享有良好的声誉,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该专业创办以来,凭借当地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东风,立足当地,主动接轨企业,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毕业生供不应求。该专业还开展多个工种的社会培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本专业已经累计为社会培训3000余人,经我校培训的学员,大部分已经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近几年来,学校十分重视专业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添置实训设备,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

9、革,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规模保持稳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已成为济南市骨干示范专业。2现有师资队伍状况建筑工程施工建立起了一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18人,高级职称教师5人,中级职称教师13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人。自2009年来, 3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每年暑假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4周以上,双师型教师占全体教师人数的80%,队伍结构合理。同时,从企业或社会上聘请了部分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鼓励他们就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问题献计献策,有效地促进了本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3课改工作

10、成效显著自2009年以来,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现状,与济南市建筑专业联合体合作,共同开发了“以行动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滚动式教学法改革,充分体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2010年,本专业又进行高效课堂建设改革,承担我校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经过课程改革实践,专业在课程改革管理、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法应用、课堂实践、导学案撰写、教学资源构建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改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4实训基地有保障学校建有CAD实训室、工程制图实训室、工程算量室、工程测量技术模拟实训场、

11、电焊车间、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构造模型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10个,以及山东省三箭集团、四建集团、中建八局等5个合作办学企业。为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注重校企合作,主动与企业接轨。与中铁十四局、山东省三箭集团、四建集团、中建八局、历城区建安公司等5个单位合作办学,在这些大中型企业里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还同本县相关行业协会及下属的多个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真正形成了招生、教学、育人、实习、就业“五位一体”的合作机制。5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就业前景良好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考取相应工种的中、高级工证书,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毕业生就业于中铁十四局、山东省三箭集团、

12、四建集团、中建八局、历城区建安公司等各大中型企业,以较强学习能力、敬业精神及专业技能获得了企业的认可。2010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技能大赛山东地区选拔赛中,获工程算量项目省级三等奖。2011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技能大赛山东地区选拔赛中,获工程算量项目省级二等奖、建筑施工技术项目省级三等奖。(三)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 几年来,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同时,在专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刚刚形成,其内涵和具体的实施办法还需要与企业协同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在核心课程建

13、设、实训资源共享、技术共享、评价标准制定、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融合方面都刚刚尝试,缺乏深层次、一体化、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专业目前实施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教学课程内部、课程之间联系过于紧密,无法像“模块化”课程体系那样灵活,富有弹性,所以,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现状对职业教育及培训的需求。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教学资源内容、形式、种类都很多,但是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检索、查找和使用。2专业教师队伍缺乏有影响力的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需要加强;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解不够深入,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对行业、企业的了解欠缺,这就制约着

14、教师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掌控能力的提高。3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与研究,对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缺乏深入研究。评价内容、标准与结果与企业岗位级别标准的对应不够明确,学生不能通过评价清楚的知道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以从事企业哪些岗位的工作。目前专业与许多企业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顶岗实习的层面,专业建设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专业与企业间缺乏深度合作。4对山东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迈进的发展目标和举措研究的深度不够,提高服务山东建筑强省的人才培养能力,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上需要进一步调整。5对行业发展动态的跟踪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研究还

15、不够深入,服务行业的技术能力不够强,部分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发展不同步。6对学生的能力考核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在对学生考核和评价方面,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和评价,能力考核与评价力度不够,企业参与面较小。7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我们也为施工企业提供了一些技术服务,也为企业项目部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提供了技术与技能培训,但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待提高。二、建设目标(一)专业建设总目标结合学校 “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兴专业”、“知、励、创” 分层次教育、严格实行“OEC”管理,凸显精细化管理特色、“校园满天星”特色活动等人才培养特色,经过三年建设,形成校企双元合作、双证融通的人才

16、培养模式;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融理论、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集教学、培训、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和10个满足学生工学交替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立足济南,面向山东,服务市场,在市级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省一流的教学、咨询、培训基地;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国家级示范性专业,成为区域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育示范基地,对全国中职学校同类专业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二)具体目标1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山东省建筑大省的行业和区域优势,借助济南建筑职教集团平台,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深化校企合作深度。在校企合

17、作的数量上,满足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上,要求企业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2突出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建设行业和建筑产品特点,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按照认知和职业技能形成规律,细化教学进程和教学要求,实现工学结合,重视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纳入到培养方案中,学生毕业一年后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优良率达到95以上。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

18、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改革各类课程和实训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考核;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开发工学结合课程3门,施工教学录像1部,专业技术课程课件制作达到100。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条件,建设施工实训工场为施工技术实训中心、工程造价与招投标模拟实训室的规模,增加结构检测、钢结构、预应力结构安装等3个实训室;按照工学交替的需要,再增加5家校外实训基地。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19、。通过建立“走出去、请进来”、“聘、培、赛、派、研、创”等措施着力打造了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顶岗实践锻炼,形成良性循环,每年与企业合作培训青年教师2-3名,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水平。三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骨干教师2-3人,“双师素质”教师达90%以上,兼职教师10名以上;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结构完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6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行业发展规划,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并与企业一

20、起进行技术开发。同时每年为本区域内进行职业岗位培训2000人以上。(三)预期效益1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效益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初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以规划教材为主体、以特色校本教材为重点的教材体系。建成优质核心课程4门,开发体现工作过程的5本校本教材,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为“工学结合”和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产教一体式教学法被广泛采用,以学生实习作品为主要指标的专业课程评价方法全面普及。2师资队伍建设效益师资队伍职称、学历、类型、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数量、水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形成

21、素质精良、结构优化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团队。(1)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发展要求的师资培养、管理、考核机制得到完善,学风、教风、校风进一步好转。(2)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2-3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 (3)师资来源显著拓宽,来自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达到6人。3实训基地建设效益实训基地数量、功能进一步满足教学、教研与社会服务需要,实习实训条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师培养、实习教学、订单式培养等校企合作项目质量明显提高。(1)校内实训基地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设备台套数

22、满足教学需要,基地拓展功能受益学生人数超过95%。技术服务水平和科技开发能力明显增强,技术科研型、社会实践型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完成企业技术服务项目1-2项。(2)校外实训基地得到拓展和巩固,与行业和产业的依存度得到增强。新开辟2家省内外企业成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5家左右;形成1-2家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实训基地;拓宽实践教学领域,至少有2家企业把技术服务中心建在学校。建成“设备先进、设施配套”的专业技术中心,专业技术中心的生产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长。(3)面向社会的教育、培训功能得到全面发挥,达到每年1500人次的培训能力。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专业品

23、牌形象逐步形成。成为山东及周边省市和建筑类职业学校教学指导中心、实习实训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成为山东及周边省市校企合作和学生就业的示范专业,成为山东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领跑者,在办学思想、基地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模式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形成的经验对其他职业学校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建筑类专业群的共同发展。三、建设思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探索多元的办学机制,形成弹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适应多样办学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与企业、行业进

24、行全面深层次合作;采用课题研究的方法,大力开发校本教材,经过2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建成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库。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与素质的提高,重点是突出教师的技能提高,形成一支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搞好实习实训设备与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内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快实习实训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开展服务性实训与生产性实训;在校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更多企业成为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加强企业培训,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职业培训站建设,努力使本专业成为建筑类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使学校成为相关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中心。四、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人

25、才培养模式改革(1)建立“111”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建筑行业对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提出“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学年完成所有基础理论和有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第二学年完成主要专业课程和相关实践教学强化训练;第三学年全部安排顶岗实习,为学生毕业后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形成“一主线、两体系、双证书、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主线:以培养专业技术动手能力为主线;两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三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以“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完善建筑行业的岗位培训制度,加大学生就业的

26、渠道。(3)进一步探索并实施“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市场调研,在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同时,探索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同时组织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的技术培训。2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融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课程体系。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走工学、产学结合的道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加强核心课程的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能力符合社

27、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部分:专业实训课程(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专项能力训练环节(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构造技术实训、建筑材料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等);综合能力训练环节(工种与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3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建设在对毕业生进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进一步确立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核心课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重视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实践教学内容。紧密围绕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8、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配合、工学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规划。加强教学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建设8门优质核心课程,编写5门校本教材。根据专业群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建设以下核心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 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与检测 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技术实训 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同时,在完成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校内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另外建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3门校级精品课程。表1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课程名称建设目标课程负责人完成时间所需经费(万元)建筑工程测量校级精品课程(继续建设)张化民2012年10建筑施工技术校级精品

29、课程(继续建设)徐继东2012年4建筑识图与构造校级精品课程韩伟伟2012年4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校级精品课程李金翠2012年6建筑工程造价实训校级精品课程刘善华2012年6合 计(单位:万元)30表2 教材编写规划表课程名称教材建设目标负责人完成时间所需经费(万元)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材韩伟伟2013年3AutoCAD建筑制图教材刘善华2013年3建筑力学教材赵善武2013年3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教材刘善华2013年2建筑工程造价实训教材赵善武2013年2合 计(单位:万元)134教学资源建设(1)广泛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的容量、课堂趣味性、演示直观性,解决学生听课效率不高的问题,开展课件制作培训,

30、课件制作比武等活动,大量引进中职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课件,供教师们学习交流或使用。建设多媒体课件库,收录本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师多媒体课件。(2)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倡导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实现更广泛领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两年的时间构筑起多媒体终端的信息化交流系统,有利于实现专业教学与领先水平接轨。建设技能鉴定、技能大赛(比武)、常规考试试题库,实现计算机无纸考试和笔试的有机结合。(3)建设建筑器材供应站,解决学生在自我开发学习项目过程中对建筑器材的需求的问题。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升级部分实训设备,把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和

31、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推广“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探索岗位教学。(二)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专业技术和课改理念培训,对国内外优秀职业院校的参观考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省级以上课题的立项研究,企业累积2个月的生产实践,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的组织撰写,参与行业及企业专家工作室的专业技术科研等一系列方法,培养具有专业建设与改革,课程设计及教学管理能力、较高科研水平的专业带头人1名,带动整个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将其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交流与推广。 2骨干教师培养通过专业技术和课改理念培训,国内优秀职业院校

32、的参观考察,核心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市级以上课题的立项研究,企业累积2个月的生产实践,国内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项目课程教材的撰写,进行2次公开课教学,参与行业、企业专家工作室的专业技术科研等方法,培养6名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骨干教师,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承担优质核心课程、产学研结合和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任务的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并将1-2名教师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交流与推广。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累积1-2个月的生产实践等渠道,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100%,使其能够承担理论和实训课程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得到与企业技术要求相适应

33、的理论与实践指导。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合作企业和本地行业中聘请6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并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程建设、专业技术研究等方面对其做进一步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水平兼职教师。5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均能上规范课,均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课题研究水平普遍提高,都有个人的研究课题。(三)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1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完善各种制度,引进企业文化,以经营专业的思路,形成专业管理的“企业化”特色。建立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机构,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监督和检查。依托企业

34、家协会成立由5-7人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设立专家工作室,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促进专业的企业化建设。2参加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教集团参加省、市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研发。与5家以上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实现企业项目进校园,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机制。通过引进生产项目,促进师生顶岗实习机制的实施。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硬件配套,由企业提供专业设备或生产项目,通过专家工作室或职教集团共同制定教学管理条例和制度,有效地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和技能培养,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机制,确保学校和企业双赢。3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社会

35、培训和技术服务开展校内及社会培训,加强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校外培训,服务本地区人才培养的需要。4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建立科学、民主、主体多元、与企业对接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能力成果评价体系、教学过程评价体系、教学水平和质量评价体系、用人单位反馈评价体系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严把技能鉴定关,实施“技能双考”制度,抓好过程管理,严把期中、期末考试关,单科结业考试关,实施补考制度,采取“宽进严出”的办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五、建设进度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进度表建设内容2012年 12 月2013年 12 月人才

36、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以专业、实训基地结合为保障,整合专业与基地的管理机制,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订单式”培养。责任人:张宗辉 马明波按照初步形成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深化专业教学实训环节与实训基地实际生产结合过程,深化专业部分教学项目与社会培训项目结合;专业教师与实训基地技术人员互通有无,实现师资整合;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责任人:张宗辉 马明波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编写2门校本教材;按照工作过程,企业项目的开发流程,整合课程内容,并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标准与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中,校企共建,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

37、色的、突出能力培养的、与生产活动密切相连的、融职业技能要求于一体的课程体系;采用“滚动式”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具体化。责任人:刘善华编写3门校本教材;继续完善公共基础课、专业实训课的开发,丰富整合课程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突出能力培养的、与生产活动密切相连的、融职业技能要求于一体的课程体系。责任人: 刘善华3.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1.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切入点,深入调研,了解行业市场新动态、人才培养新需求、培训需求调研,为构建配套的课程体系做好准备。2. 召开行业企业专家及相关人员座谈会,构建能够满足“生产、教学、科研、培训”一条龙的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

38、和教材建设方案。3. 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完成建筑设备安装与调试建筑CAD与仿真操作2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实训教材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责任人:赵善武深化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边实践边小结,总结出典型经验,完成建筑设备安装与调试建筑CAD与仿真操作2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实训教材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施高效实训教学研究。责任人: 赵善武4.专业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平台建设根据课程体系及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初步建立起以校园信息化、数字化为平台的专业教学资源;编写2门核心课程手册;建设课件与视频库、试题库;通过校园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实现创设生产服务模

39、拟场景,通过大量使用模拟仿真软件、课件,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技能、和生产服务岗位实景;建设器材供应站。责任人: 周刚 赵永 完善校园信息化、数字化为平台的专业教学资源;编写2门核心课程手册;建设课件与视频库、试题库;通过校园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实现创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通过大量使用模拟仿真软件、课件,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技能、和生产服务岗位实景;建设器材供应站。责任人: 周刚 赵永 5.教学实践与实训室建设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3个,配备网络、电脑、投影、黑板等能实现创新教学和一体化教学的设备设施责任人:赵静民 孟凡堂继续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新增建2个,配备网络、电脑、

40、投影、黑板等能实现创新教学和一体化教学的设备设施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驱动的研究,拉近专业与企业、学生与技师的距离。责任人:赵静民 孟凡堂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派送选定培养的2名的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企业实践、承担课题研究、进行教材开发等活动,使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大幅度提高,并对行业有较清楚的认识。 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派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企业实践、课题研究、总结工作及编写工作,使其成为专业带头人。 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2骨干教师培养派送选定培养的3名的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培训、企业实践;参与课题研究、参与教材开发等途径,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能

41、力。 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派送上年选定培养的3名的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培训、企业实践;参与课题研究、课题总结、参与教材编写、承担实训手册编写等途径,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其成为骨干教师。 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3“双师型”教师培养培养实践技能突出、教学理念先进、工作作风严谨和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5% 。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培养实践技能突出、教学理念先进、工作作风严谨和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100% 。责任人:董学军 刘善华4兼职教师队伍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引进合作企业中专业对口、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3人作为兼职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促进专

42、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责任人:张宗辉 赵善武拓宽校企合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引进合作企业中专业对口、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3人作为兼职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促进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责任人:张宗辉 赵善武5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全员能上规范课,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都有个人的课题研究。责任人:李金翠 韩伟伟全员能上规范课,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都有个人的课题研究。责任人: 李金翠 韩伟伟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1办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委员会年会,让委员会核心成员参与评价专业建设中前期成果;邀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职教名师进入学校定期指导专业教师;学校设立1个专家工作室,培养2名专业教

43、师,通过专家工作室促使被培养教师专业技能有明显提高。责任人:董学军 焦芳英召开委员会年会,让委员会核心成员参与评价专业建设中后期成果;被培养的2名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在上一年培养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层次,受到行业专业的认可。责任人: 董学军 焦芳英2. 参加职教集团参加省、市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研发;与2家以上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实现企业项目进校园,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机制;通过专家工作室或职教集团共同制定教学管理条例和制度,有效地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和技能培养。责任人:刘善华发挥在职教集团集团中的作用;完善项目研发;完善共同制定的教学管理条例和制度;继续探索经营主体多元

44、化的机制。责任人: 刘善华3教学实训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引进企业管理理念。责任人:赵静民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引进企业管理理念,形成特色。责任人: 赵静民4创新教学评机制构建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对接的,在市场调研和原有评价体系基础上,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考证要求,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对接的“岗位制”学生评价体系,重点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点和综合职业素质;实施不同岗位对应的技能点和能力素养要求,对应的的考核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过程评价为主、量化评价、民主评价为辅,就业能力评价为最终目标;评价贡献率,评价创新性。责任人:赵善武实施并修改、完善评价方案,使其更加具有可实时性、可量化性、

45、可评价性、可操作性。责任人: 赵善武5校企合作与5家企业紧密合作,开设企业特色课程,实现学生阶段实习等,最终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责任人:张宗辉 马明波再与3家企业紧密合作,使更多的学生实现工学交替。 责任人:张宗辉 马明波六、资金预算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项目经费2012年度需177万元,2013年需123万元,总计300万,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60、市、区投入30万,学校投入5万,行业企业投入5万。(见下表)单位:万元重点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编号040100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省级地方财政投入30元行业企业投入:5 学校投入:5 合计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合计145115260303023555300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56215526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87255530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18183636专业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建设19.519.539555549实训室建设281745151560小计98.567.5166303055201师资队伍建设带头人培养661212骨干教师培养661212双师型教师781515兼职教师队伍7.56.51414职业能力培养4488小计30.530.56161办学体制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